第十二章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病症及其防治
常见运动中出现的生理反应和处置

(三)运动晕厥的预防
1、平时要经常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2、久蹲后不要突然起立 3、不要带病参加剧烈运动 4、疾跑后不要立即停下来 5、不要在饥饿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
三字歌
肌肉酸,按放松,快热敷,忙伸展; 肌痉挛,莫受凉,做牵引,常按揉; 夏中暑,分轻重,冷敷头,喝清凉; 欲晕厥,缓行动,已休克,按人中。
游戏:晴天、刮风、下雨 4、口服维生素C
5、针炙、电疗
(三)肌肉酸痛的预防
1、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2、运动后做好整理(放松)活动 3、科学安排锻炼负荷 4、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练习身体某一部位
二、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变 得坚硬。
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其次
是足母肌和屈趾肌等。
(一)肌肉痉挛的原因和症象:
1、肌肉受到寒冷的强烈刺激时,即可发生肌肉痉挛。 2、有的因准备活动不够,或肌肉猛力收缩,或收缩
与放松不协调时,均可发生肌肉痉挛; 3、也有的因情绪过分紧张所致。
肌肉痉挛时,肌肉突然变得坚硬、疼痛难忍,而 且一时不易缓解。
(二)肌肉痉挛的处置方法:
五、作业
请同学们在从事自己最喜爱的体育运动 后,记录下自己的身体反应并思考产生这种 身体的反应后应如何处置和预防。
课程名称:运动中常见生理反应的处置和预防方法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
一、肌肉酸痛 二、肌肉痉挛 三、运动中暑 四、运动晕厥
一、 肌肉酸痛
(一)原因和症象:
•
相同负荷 不再酸痛
肌肉酸痛
增大负荷 肌肉酸痛 相同负荷 不再酸痛
(二)肌肉酸痛的处置
• 1、热敷
• 2 伸展练习
3、按摩。常用的按摩手法:按、摩、推、拿、 点、叩、掐、搓
运动中的生理反应与处理

运动中的生理反应与处理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人体的生理平衡受到暂时性破坏,并出现某些生理反应。
这种反应,称之为"运动生理反应"。
常见的运动生理反应及处理方法如下:一、肌肉酸痛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些同学,在一次活动量较大的锻炼以后(如长跑,爬山、力量练习等)或者是隔了很长时间未锻炼,刚开始锻炼之后,常常出现运动后肌肉酸痛。
这种肌肉酸痛往往不是锻炼后即刻出现,而是在第二或第三天出现,持续2∽4天后才逐渐缓解。
这种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
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
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
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
长跑者可出现髋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侧伸肌和后侧屈肌的疼痛,在肌肉远端和肌腱连接处症状更显。
在炎热夏天进行极量运动后,除肌肉疼痛外,还可出现脱水、低钙、低蛋白等症状。
(一)原因:多数是由于平时缺乏锻炼或运动量过大引起的。
由于运动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活动与肌肉活动的需求不相适应(运动开始不久,运动系统的肌肉等可以很快进入快速的、剧烈的运动,而心脏跳动、呼吸的频率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很快、很高的水平),肌肉的氧气供应不足,使肌肉在收缩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乳酸不能及时氧化而排出,乳酸堆积在肌肉中,刺激了肌肉中的感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了酸痛。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这种肌肉酸痛现象,一般来说坚持锻炼两三天后,就会因为机体机能逐步适应锻炼而自然消失。
如果肌肉酸痛得厉害,可以休息一天,隔天再进行锻炼。
如果肌肉在锻炼隔天后仍持续酸痛,并且感到身体疲劳、精神不振、不想吃饭、睡眠不好等,就说明运动负荷太大了,或者局部有肌肉轻度拉伤现象,应适当休息几天,等酸痛消除,体力恢复,感到身体有劲后,再坚持锻炼。
酸痛后,经过肌肉局部细微结构的修复,肌肉组织会变得比以前强壮,再经历同样的负荷就不易发生损伤或酸痛的情况。
运动与健康: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病症及其防治PPT课件

第十二章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 病症及其防治
1. 症状与体征 过度紧张有多种类型, 症状也有所不同。 (1) 单纯虚脱型: 这一类型颇为多见, 锻炼者在剧烈运动后, 尤其是在比赛后即刻出现头晕、 面色苍白、 恶心、 呕吐、 大汗淋漓等现象。 (2) 晕厥型: 表现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突然出现一时性的神智丧失, 清醒后诉说全身无力、 头痛、 头晕, 检查时可发现 心、 肺、 脑功能降低的现象。 (3) 脑血管痉挛型: 表现为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一侧肢体麻木、 动作不灵活, 常伴有激烈的头痛、 恶心和 呕吐。 (4) 急性肠胃道综合征: 轻者是在剧烈运动后很快出现恶心、 呕吐、 头痛、 头晕、 面色苍白等症状, 经过1~4小时能逐 渐缓解。重者则会有锻炼者在运动后呕吐咖啡样物, 化验潜血阳性, 表示有上部胃肠道出血。 (5) 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型: 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 憋气、 胸痛、 心跳快速或节律不齐、 血压降低等现象。有 的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 有的为心肌梗死。轻者可出现心肌缺血、 心肌轻度损伤, 较重者可导致严重后果。 2. 产生的原因 单纯虚脱型多见于训练水平不高或已经停练较长时间而突然参加比赛的锻炼者, 常因为运动负荷或强度太大所致。 晕厥型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为强力动作使胸腔及肺内压剧增, 造成回心血量减少以致脑供血不足; 二为下肢长时间运 动后突然站立不动, 肌肉的挤压作用骤然停止, 使血液淤滞于下肢, 造成循环血量明显减少, 血压下降, 出现脑贫血; 三 为精神上突然受到强烈的刺激, 造成中枢调节机制的一时性障碍。 脑血管痉挛型可能和脑血管先天畸形有关, 或直接与运动时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有关。 急性胃肠道综合征的原因是胃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胃黏膜血管的痉挛可引起出血性糜烂, 或剧烈运动造成胃黏膜通透性 改变, 导致应激性糜烂。有的锻炼者原有浅表性胃炎、 消化道溃疡等症状, 在运动刺激下也会导致出血。
体育锻炼常见的生理反应与处理

体育锻炼常见的生理反应与处理一、低血糖症(1)原因: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体内血糖大量消耗和减少,大脑皮层调节糖代谢创机制暂时紊乱所造成的运动前饥饿或情绪过分紧张,病后初愈即参加较长时间的运动。
(2)症象:正常状态下人体内每100毫升血液中血糖应维持在80~120毫克。
当血粳低于50~60毫克时,人体会出现饥饿感,极度疲乏、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重者神志模糊语言不清、四肢发抖、骚动不安或精神暂时错乱(如在长距离赛跑中,出现返身向相反方向跑,甚至昏迷。
这一系列症状称为低血糖。
此症多发生于长跑、超长跑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中。
(3)处理:低血糖症发生时,首先要平躺保暖,神志清醒者可给予喝浓糖水或吃少量食品,一般即可恢复。
若出现昏迷,应先抗休克,即按人中、百合、涌泉、合谷等穴,并迅速送医院救治。
(4)预防:应注意患病未愈、空腹饥饿时或体质较差时,不宜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在长时间运动中,可准备和补充一些含糖的饮料。
二、肌肉酸痛(1)原因: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原因是运动时肌肉活动量大进而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纠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的痉挛所致。
(2)症象:肌肉酸痛一般不是运动结束后立即发生的,大多是发生在运动结束1~:天以后,因此,也被称为延迟性疼痛。
由于这种酸痛现象只是局部肌纤维损伤和痉挛,才影响整块肌肉内部对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会变得更加强壮,以后同样负荷将不易使肌肉再发生酸痛。
(3)处理:当已经出现肌肉酸痛后,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热敷。
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有助于损伤的缍织能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伸展练习。
对酸痛局部进行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有助于缓解痉挛。
●按摩能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促使损伤修复。
●口服维生素C。
维生素C能促进结缔组织中的胶元合成,有助于损伤的结缔组爹的修复。
●针灸、电疗等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预防: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安排运动量,尽量避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同时注意在锻炼时,应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活动。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运动性疾病

(四)预防
1、不要在饥饿的情况下参加紧张的、剧烈的 运动或参加过长时间的运动,进行长时间或长 距离的运动时,中途应当适当补充写含糖、盐 的饮料。
2、有较轻症状时,应停止运动,迅速进食一 些含糖食物或饮糖水。
3、久病初愈(或未愈者)及基础差者,应避 免参加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
4、有糖代谢疾患者,应及早治疗。
(二)表现
一般无特殊症状,只有尿液可见上述情 况,化验可以确诊。
(三)处理
一般可自愈,也可以口服维生素C,多次 发生者应调整运动量和加强保护措施。
九 极点
在剧烈运动初期,由于人体的内脏器官 不能适应人体运动能力的需要,而出现 人体生理上不适应现象的产生,称为极 点。 处理: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加深呼吸, 必要时停止运动。
(一)原因
1、心输出量减少,平时缺乏锻炼者,突然参 加较大运动量的锻炼,心脏机能一时跟不上运 动的需要,加上平时缺乏锻炼,动作不协调, 闭气时造成血液回流量减少,心输出量也随之 减少,因而出现暂时性脑缺血。 2、 重力性休克。久站不动,久蹲突然起身, 跑步后突然停止活动等,均可因重力作用使血 回流量减少,而形成脑缺血。
(三) 处理
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早期处理主要办法是调整计划,减轻负 担,注意休息。 在有症状阶段,必要时暂时停止训练, 进行必要的治疗,如药物治疗,医疗体 育、按摩等。
恢复期的处理
病后恢复期的学习或训练,要逐渐增 加,要有应当的过程。
(四)预防
合理安排学习或训练,注意身体素质要 循序渐进地、全面系统地训练,注意饮 食,加强生活制度和自我监督,以便及 早发现问题。
概述
身体运动,有时会使人体产生生理活 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暂时性破坏,从而 出现某种生理反应,或产生运动性疾病。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人体的生理平衡受到暂时性破坏,并出现某些生理反应。
这种反应,称之为"运动生理反应"。
常见的运动生理反应及处理方法如下:一、肌肉酸痛1、原因:多数是由于平时缺乏锻炼或运动量过大。
2、预防与处置: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开始时运动量小些,以后逐渐增加,就是在一个阶段的锻炼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每次锻炼后,要及时做好放松活动,如仍然有酸痛现象,可采取局部按摩、热敷或用松节油擦抹等,以促进气血通达,缓解酸痛。
二、运动中腹痛1、原因: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在长跑和其他激烈运动时,膈肌运动异常,血液瘀积在肝脾两区,引起两肋间肌疼痛,或者在运动前饮食过多,或者过于紧张引起胃肠痉挛等,都会引起腹痛。
2、预防与处置:做好准备活动,运动负荷要循序渐进,并注意呼吸自然,切忌闭气。
如已产生腹痛,可适当减慢跑速,加深呼吸,揉按疼痛部位或弯着腰跑一段,即可缓解疼痛;腹痛严重者,可停止运动,并口服十滴水或普鲁苯辛1片/次。
如仍不见效,应护送医院诊断治疗。
三、肌肉痉挛(抽筋)1、原因:由于肌肉突然猛力收缩或用力不均匀,或因受到过冷水温(或气温)的刺激,或收缩与放松不协调等都会引起肌肉痉挛。
2、预防与处置:在运动前对容易发生痉挛的部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适当按摩,同时点按委中的承山、涌泉等穴位。
四、运动性昏厥1、原因:在运动过程中,脑部突然血液供给不足,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发生一时性知觉丧失现象,称之为"运动性昏厥"。
其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呼吸缓慢,眼睛发黑,失去知觉而昏倒。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长时间剧烈运动,四肢回流血液受阻,或突然进入激烈运动状态(如疾跑、冲刺),或在极度疲劳下继续勉强地锻炼,或久蹲后骤然站起,或疾跑后急停,或空腹状态下锻炼出现低血糖等,都可引起运动性昏厥。
2、预防与处置:平时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体育课中常见生理反应及解决方法.

由于运动,使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了暂时的破坏,从而常常出现某种生理反应,简称“ 生理运动反应” ,常见的生理运动反应及处理办法如下:一, 肌肉酸痛不少同学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一次运动理较大的锻练后,或是隔了较长的时间没有锻练,刚开始锻练之后,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这种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即刻, 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 1~2天内,因此称肌肉延迟性疼痛。
(一原因和症状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原因是,运动时肌肉运动量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绘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毛细纤维的痉挛所致。
不少生理变化的研究表明,证实了酸痛时这种局部细微损伤及痉挛的存在。
由于这种肌纤维细微损伤及痉挛是局部的,故而就整块肌肉而言,仍能完成运动功能,但是存在酸痛感。
酸痛后,经过肌肉内部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变的较以前强壮,以后同亲负荷将不易再发生损伤。
(二处理和预防1, 处理当已经出现肌肉延迟性酸痛后,采取以下措施有利于酸痛的减弱或缓解:(1热敷。
可对酸痛的肌肉进行热敷,有助于操作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2伸展练习。
可以对肌肉进行局部的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 2分钟,然后休息 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样的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
但注意做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牵拉肌纤维损伤。
(3按摩。
按摩有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
(4口服维生素 C 。
维生素 C 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受伤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或缓解酸痛。
(5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2, 预防预防肌肉酸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练负荷,负荷不要过大,也不宜增加过猛; (2锻练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锻练身体的某一部分,以免局部肌肉负荷过重; (3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活动负荷重的肌肉活动的更充公一些,对损伤有预防作用; (4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的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了酸痛的发生。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处理方法[资料]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处理方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0d41f7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2.png)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处理方法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其处理由于运动,使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了暂时的破坏,从而常常出现某种生理反应,简称“生理运动反应”,常见的生理运动反应及处理办法如下:一,肌肉酸痛不少同学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一次运动理较大的锻练后,或是隔了较长的时间没有锻练,刚开始锻练之后,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这种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即刻,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1~2天内,因此称肌肉延迟性疼痛。
(一)原因和症状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原因是,运动时肌肉运动量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绘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毛细纤维的痉挛所致。
不少生理变化的研究表明,证实了酸痛时这种局部细微损伤及痉挛的存在。
由于这种肌纤维细微损伤及痉挛是局部的,故而就整块肌肉而言,仍能完成运动功能,但是存在酸痛感。
酸痛后,经过肌肉内部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变的较以前强壮,以后同亲负荷将不易再发生损伤。
(二)处理和预防1,处理当已经出现肌肉延迟性酸痛后,采取以下措施有利于酸痛的减弱或缓解:(1)热敷。
可对酸痛的肌肉进行热敷,有助于操作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2)伸展练习。
可以对肌肉进行局部的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样的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
但注意做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牵拉肌纤维损伤。
(3)按摩。
按摩有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
(4)口服维生素C。
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受伤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或缓解酸痛。
(5)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2,预防预防肌肉酸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练负荷,负荷不要过大,也不宜增加过猛;(2)锻练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锻练身体的某一部分,以免局部肌肉负荷过重;(3)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活动负荷重的肌肉活动的更充公一些,对损伤有预防作用;(4)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的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了酸痛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 病症及其防治 (3) 肌肉的收缩频率过快。紧张剧烈的运动, 肌肉连续过快的收缩而放松不够或 放松时间过短, 可破坏肌肉收缩、 舒张的协调性, 使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引起痉挛, 如在短跑、 自行车运动中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4) 肌肉损伤。运动所致肌肉损伤的结果是钙离子进入细胞, 使细胞内钙增多, 从而造成肌纤维收缩失控, 引起了局部肌肉痉挛。同时, 损伤性疼痛会反射性地引起 肌肉痉挛。 3. 处理方法 牵引痉挛的肌肉是常用的缓解办法, 例如: 小腿腓肠肌痉挛时, 可取坐位或仰 卧位, 伸直关节, 缓慢用力地将足部背伸; 屈拇、 屈趾肌痉挛时, 则将足和足趾 用力背伸。牵引过程中注意用力宜缓, 切忌暴力, 以防肌肉拉伤。同时, 配合局部 按摩(如按压、 揉、 捏)、 点穴(如承山, 委中)等措施, 有助于痉挛的迅速缓解。 在游泳时若发生了肌肉痉挛, 首先自己不要惊慌, 可先深吸一口气后仰浮于水面, 然后采用同样方法对痉挛的肌肉进行牵引。例如: 腓肠肌、 足趾痉挛时, 用同侧手 掌压在痉挛的侧髌骨上, 另一侧手握住痉挛的侧足趾, 在促使膝关节伸直的同时, 缓慢用力向身体方向扣, 可连续重复。大腿肌肉痉挛时, 可先弯曲痉挛侧膝关节, 然后双手抱住小腿用力使之向大腿靠近, 再用力向前伸直。上肢肌肉痉挛, 可做反复 用力伸肘关节及用力握拳、 张开等动作。待肌肉的痉挛得以缓解后, 不要再继续游泳, 应上岸休息, 并注意保暖, 对症治疗, 如果自己未能掌握自救方法, 应立即呼救。 4. 预防措施 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 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冬季运动注意防 寒保暖; 夏季运动注意及时补充水、 盐、 维生素B 1。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游泳 时若水温较低, 则时间不要过长。对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 可在运动前适当按摩。 四、 肌肉酸痛
第十二章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 病症及其防治 尤其是循环系统功能的低下、 心肌收缩力较弱, 使得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腔静脉 压增高, 从而造成肝脾淤血肿胀, 结果增加了肝脾被膜张力, 使被膜上的神经受到 牵扯而产生上腹部疼痛。 运动中呼吸动作的不协调, 呼吸急促而表浅, 会使胸内压 上升, 影响腔静脉回流, 同样可造成肝脾淤血。 (2) 胃肠道痉挛或胃肠功能紊乱。运动时胃肠道痉挛, 使胃肠壁及肠系膜上的神 经受到牵扯而产生腹痛。凡饭后过早参加运动, 运动前吃得过饱, 喝得过多都有可能 发生腹痛。空腹运动以及运动前吃了容易产气或难消化的食物, 都可能因机械刺激胃 肠道而引起腹痛。运动时, 尤其在剧烈运动时, 大量血液从腹腔内转移到骨骼肌, 导致胃肠道缺血、 缺氧, 加上代谢产生物的刺激, 更容易引起胃肠道的痉挛和功能 紊乱。 (3) 呼吸肌痉挛。运动过程中若未能注意调整好呼吸节奏, 呼吸急促、 表浅, 会使肋间肌、 膈肌等呼吸肌收缩活动紊乱, 严重者出现痉挛性收缩, 进而引起腹痛。 此外, 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做准备活动, 也会影响呼吸肌的活动功能状态, 造成呼 吸肌缺氧, 从而使腹痛加剧。由此产生的腹痛, 当呼吸加深时, 疼痛会更加明显。 (4) 腹腔内脏器官病变。腹腔内脏器官病变, 如常见的病毒性肝炎、 胆道疾病、 消化道溃疡、 炎症及胸部病变等是运动中腹痛的潜在因素, 运动会使病变器官因受牵 扯、 震动等刺激而诱发腹痛。 3. 腹痛的处理 运动中出现腹痛, 可适当减慢速度, 及时调整呼吸节奏, 加深呼吸, 协调好呼 吸运动, 同时用手按压疼痛的部位或弯腰跑一段, 做几次深呼吸, 疼痛一般可得到 缓解。如上述处理效果不理想, 则应停止运动, 口服解痉药(阿托品、 654-2), 点 掐穴位(内关、 足三里)或请医生处理。 4. 腹痛的预防
第十二章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 病症及其防治 二、 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1. 极点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 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能力落后于运动器官的需要, 从而产生 了一种特殊的机能障碍。特别是运动器官缺氧, 酸性物质堆积在血液中, 从而引起呼 吸和循环系统活动失调, 使人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 如呼吸困难、 胸闷难忍, 下肢沉重、 动作迟缓, 并伴有恶心等现象, 这种运动生理反应称为“极点”。 2. 第二次呼吸 极点出现后, 适当减慢运动速度, 并注意加深呼吸, 坚持下去, 上述生理反应 可以逐步缓解消失, 随后功能重新得到改善, 氧供应增加, 运动能力又将提高吸出现 后, 循环机能将稳定在新的较高的水平上。 极点与第二次呼吸是长跑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 无需焦虑和恐惧, 只要坚持经 常锻炼, 处理得当, 极点现象是可以得到缓解和减轻的。 三、 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是肌肉不自主地强直性收缩, 俗称抽筋。运动过程中肌肉痉挛最易发生在 小腿腓肠肌, 其次为足底部的屈趾肌。 1. 症状与体征 痉挛的肌肉疼痛难忍, 触之僵硬, 邻近关节因疼痛会出现暂时性功能障碍。 2. 产生痉挛的原因 (1) 低温刺激。在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 处于低温环境中运 动、 训练, 肌肉会因低温寒冷的刺激而兴奋性增高, 以致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 发 生痉挛。这种现象多见于游泳时受到冷水刺激, 以及冬季户外活动时受到了冷空气刺 激的情况。
第十二章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 病症及其防治 Sports and health 体育运动保健篇
第十二章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 病症及其防治 体育锻炼时, 人体必须承受运动负荷(简称运动量)。运动量犹如作用于人体的一个 刺激量, 正常情况下这种刺激对促进人体的健康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并非在任何情况 下对人体都是一种良性刺激量。承受某一刺激量时, 由于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 甚至有时已处于病理状态, 就会引起不同的生理反应。锻炼者必须分清这些反应是正 常的生理反应还是疾病, 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或者有效的防治, 并相应地调整训 练计划或运动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运动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 使锻炼者保持健康的 体魄。本章主要介绍一般常见的运动生理反应和运动性疾病的征象及处理办法。 一、 运动性腹痛 腹痛是在运动中常见的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并经常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 束时发生。这种直接由运动引起的腹部疼痛称为运动中腹痛, 主要见于中长跑、 竞走、 马拉松、 自行车、 篮球等运动项目, 以右上腹痛较为多见。 1. 腹痛的症状与体征 运动性腹痛的发生与运动有直接关系, 疼痛程度和运动负荷大小及运动强度密切相 关。在小运动负荷和低强度运动时, 腹痛往往不明显, 而当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增加 时, 腹痛则随之加剧。 腹痛的部位, 视病变内脏器官所在之处而不同。肝脏淤血肿胀、 胆道疾病为右上 腹痛; 脾脏淤血肿大为左上腹痛; 胃痉挛、 急慢性胃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多为中上 腹痛; 阑尾炎、 髂腰肌痉挛时为右下腹痛; 宿便刺激引起肠痉挛为左下腹痛; 呼吸 肌痉挛则季肋部痛。 腹痛的性质因腹痛原因的不同而异。直接由运动引起的, 多数为钝痛、 胀痛; 腹腔脏器有病变者, 则多为锐痛、 牵扯痛、 钻顶样痛及阵发性绞痛等。 2. 产生腹痛的原因 运动性腹痛的发生和运动员的身体功能状况、 训练水平、 运动前准备活动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