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诗词鉴赏
三国演义里的诗词曲赋

三国演义里的诗词曲赋摘要:1.三国演义简介2.三国演义中的著名诗词3.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4.诗词对三国演义情节的推动5.总结:三国演义诗词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正文:【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以其精湛的笔墨描绘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
该书通过讲述刘备、曹操、孙权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展示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斗争和民间风情。
其中,诗词曲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被广泛运用,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诗词】1.篇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结尾赞诗: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3.《七步诗》:曹植创作,表现了兄弟间的情谊和曹植才情横溢的形象。
4.诸葛亮《出师表》:抒发了诸葛亮忠诚报国的决心和临危受命的担当。
【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1.关羽单刀赴会:关羽为了与刘备、张飞团聚,毅然决定单刀赴会,体现了忠诚兄弟情谊。
2.曹操与陈宫:《七步诗》背后的故事讲述了曹操因忌惮曹植的才情,欲加害于他,而曹植通过七步成诗化解危机,表现出曹植的聪明才智。
3.诸葛亮与司马懿:在《空城计》中,诸葛亮利用智慧骗过司马懿,成功守住了城池。
【诗词对三国演义情节的推动】诗词在三国演义中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激发了他北伐的决心,而关羽的《单刀赴会》则展现了他的英勇事迹。
【总结】三国演义中的诗词曲赋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许多诗篇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它们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使《三国演义》成为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名著。
解读《三国演义》里的诗词

解读《三国演义》里的诗词《三国演义》中诗词的特点是文士气重,且大部分为怀古诗,一小部分为言志诗。
中国古代诗歌成就最高的不是叙事诗,不是咏物诗,也不是抒情诗,而是怀古诗。
在三国那个年代,英雄辈出,豪杰四起,加上那特殊的背景,构成了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所以关于那个时代的诗很多。
另外,当时以曹氏父子为首士大夫集团以“建安风骨”的风格传世,也留下许多光辉诗篇。
这两点都不仅深刻影响到了《三国演义》中的诗词特点,还影响到整部小说的特点。
整部小说的中的诗真正关系到故事整体发展的是“三顾茅庐”那段刘备所听到的几首诗。
这些诗不仅间接反映卧龙先生高洁品行,还显示他的胸中大志和不凡抱负。
先看这篇: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此首为隆中农人所唱,乃孔明所做。
其诗全篇直白易懂,颇有两汉之风。
诗中将地比作棋局,世人比作棋子,比喻不见有多新奇。
讲的就是世人为名利忙碌。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是对此中人的规劝。
全篇关键就突出在最后两句。
孔明自己就是南阳的“高士”,而他不愿意混迹于乱世,他有他自己高洁的生活。
其实我们都知道孔明绝非甘心做一隐士,做隐士乃是自己以退为进的办法。
孔明之所以为千古文人义士所敬仰,就是在于他和刘备的一番作秀成就了千古君臣的完美典范。
从此也不知有多少高人隐士高卧林下,等待明主想请。
然后等着功成名就后在回隆中做隐士,挂冠南山,笑傲风月。
有时想想这种情怀真有点好笑。
殊不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而其有时候作秀一次就够了。
再打个不恰当比喻,即妓女出来卖,还想得一个牌坊。
文人想功名,却又要保持清高的姿态。
接着看石广元和孟公威所歌: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不见东海者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
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
三国演义的诗词

三国演义的诗词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篇小说,以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争霸为背景,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在这部小说中,诗词成为了作者罗贯中描绘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中选取几段脍炙人口的诗词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关公千里走单骑千里走单骑,尽破敌戈矛。
还立其所志,何惧不成功?关公是三国演义中备受推崇的英雄人物之一,其忠义、武艺超群的形象深入人心。
这首诗描绘了关公挑战敌军的壮举,展示了他的勇猛无畏和坚定的信念。
此诗运用了直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关公斗志昂扬、势不可挡的精神风貌。
二、曹操赋诗丈夫成功五常在,功业勋勋万古存。
天姿国色知音少,义重情深赋得频。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开创者,他机智过人、才华出众,无论在政治、军事上都有卓越的成就。
这首诗描述了曹操杰出的才能和辉煌的事业,反映了曹操的聪明才智、足智多谋和极高的道德品质。
三、刘备登坛达者思其事,智者善其辩。
仁者不忍攻,勇者不怕难。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描绘为仁德、宽厚的君主形象。
这首诗揭示了刘备的智慧和胸怀,他能够从容应对重大决策,并展现了他不愿攻击他人的高尚品质。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刘备的睿智、勇敢和高尚道德情操。
四、关羽斩华雄千里何威何气也,独领飞帆翼吏衡。
敌主孤远焉敢施,神威扫骨将诛凶。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以勇猛无比的武力和高尚的品德受到广泛赞誉。
这首诗形容了关羽一人独自斩杀华雄的英勇事迹,展示了他非凡的武功和超群的胆识。
这首诗使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将关羽威武之气和敌人的惊恐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曹操劫樊城文若惊竟忠,下载劫欧侯。
光辉夺人目,威震敌胆愁。
这首诗描绘了曹操成功劫持樊城的场景,展示了他的机智和勇猛。
此诗运用了抑扬顿挫的节奏,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曹操的智谋和威严风采。
六、刘备破黄巾山中贼盗让长安,故弄玄虚有何益?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以仁义为中心的君主形象,他帮助朝廷平定了黄巾起义,有着丰功伟绩。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临江仙·滚滚长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是明代诗人杨慎《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所写的一首开场词。
《临江仙·滚滚长江》一词的上片写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已如大浪淘沙,是耶,非耶?成耶,败耶?均伴随着时间的长河流尽。
只有青山仍在,夕阳又红。
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事业、是非成败、转头皆空、尽付东流的感慨。
下片将笔宕开,写渔樵闲话,浊酒闲谈。
那古今多少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只不过成了江渚上隐者聊以佐酒的谈笑资料而已。
铜雀台赋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获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年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赋,是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与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长期交流、渗透和融合的产物。
“赋者,古诗之流也。
”《铜雀台赋》是在曹植《登台赋》的基础增饰而成的。
其中有两段十六句为原文所没有。
曹植的《登台赋》作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小说家将它借用到赤壁大战的情节中,从时间上来说,提前了五年。
从内容上来讲,增饰的部分主要是与智激周瑜一情节的内容相统一。
译文如下:我侍从圣明的父王游园,登上层台承天的铜雀台,心旷神怡。
大府雄伟,宫门广开,见到父王新造的建筑,宏丽典雅。
三国最经典的15首诗

三国最经典的15首诗一、引言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三国演义》被广大读者奉为经典之作。
其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也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本文将列举三国时期最为经典的15首诗,带领读者一同品味这些诗词之美。
二、曹操之诗1.《短歌行》曹操作为《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的诗词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短歌行》是曹操最为知名的一首诗,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对海而唱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表达了曹操的豪情壮志和胸怀远大的理想,展现了他的果断和勇敢。
2.《龟虽寿》这是曹操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三分割据成局面,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首诗描述了曹操面临困境时的处事之道,展现了他出色的智谋和周密的计划。
三、诸葛亮之诗1.《将进酒》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巨星之一,其政治才能和文学造诣都备受推崇。
《将进酒》是诸葛亮的一首风趣幽默的诗作,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诸葛亮的雄心壮志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2.《出使西蜀》这是诸葛亮在西蜀任职期间所作,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这首诗描绘了西蜀地区的美景和当地人民的风采,展示了诸葛亮作为一国之相的眼光和能力。
四、刘备之诗1.《赋得古原草送别》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也是备受关注的角色之一。
以下是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客路青青草自生,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首诗表达了刘备面临离别时的感伤之情和对过往的思念。
2.《入蜀求贤》这是刘备在西蜀期间所写,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烛龙文鸟临水游,云根千朵动乾坤。
这首诗以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了刘备在蜀地寻求人才的景象,并展现了他的决心和进取精神。
五、孙权之诗1.《赋得白日却垂纶》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和统治者,他的才干和政治手腕也是有目共睹的。
以下是他的一首优美动情的赋诗:晚风吹去岁月轻,白日垂杨水如缨。
这首诗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孙权行船垂钓的意境,展示了他隐逸文人的一面。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是于2010年1月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文学笺注,作者是郑铁生。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修订版)》作者从最新的认知角度对《三国演义》的诗词分析,引申,与小说的叙事艺术完美结合;多种批评方法的运用,打开了广阔的历史视野,学术性与可读性在书中水乳交融。
全书旁征博引,发掘隐微,是一部难得的著作。
作者简介
郑铁生,天津外国语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理事等。
论著有《三国演义叙事艺术》(2000年)、《三国演义诗词鉴赏》(1995年第一版;2003年修订版;2007年韩文版)、《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研究》(2003年)、《古汉语通论》(2004年)、《刘心武红学之疑》(2006年)、《红楼梦叙事结构》(2009年)等。
罗贯中三国演义诗词

三国演义诗词选
以下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诗词:
1.《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以其博大的
历史观、广阔的艺术视野,再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描述三国时代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短歌行》:这是曹操的诗,出现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在特定的背
景下,充分展示了一代枭雄的精神风貌,深入剖析了其心灵深处的冲突和矛盾,令无数读者对其崇敬又怜悯。
3.“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
原。
”:这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诗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责任。
以上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诗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中的最著名的诗句

三国演义中的最著名的诗句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许多著名的诗句,这些诗句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刻的意义,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诗句:
1. “满面春风似画图,才人扶起咏梅姿。
”这句诗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描绘了一位美女抚梅的情景,形象生动,语言华丽。
2.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句诗出自杨修的《临江仙·滁州西涧》,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感受,抒发了他对于生命的无奈和迷茫。
3.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是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表达了他不愿意卑躬屈膝、接受他人的支配,而愿意自己承担起责任和义务的决心。
4. “若有人兮山之阿,仰慕吾党之光。
”这句诗出自《离骚》,表达了屈原对于祖先文化的敬仰和对于真正英雄的崇拜。
5. “天道好还,疏而不漏;人道好还,谦而有礼。
”这句话是孔明在与刘备相处时说的,是表达了他对于治理国家的态度和方法的精髓概括。
这些诗句虽然出自于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时代,但都在文化传承和历史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细心品味和传承。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
临江仙·滚滚长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是明代诗人杨慎《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所写的一首开场词。
《临江仙·滚滚长江》一词的上片写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已如大浪淘沙,是耶,非耶?成耶,败耶?均伴随着时间的长河流尽。
只有青山仍在,夕阳又红。
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事业、是非成败、转头皆空、尽付东流的感慨。
下片将笔宕开,写渔樵闲话,浊酒闲谈。
那古今多少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只不过成了江渚上隐者聊以佐酒的谈笑资料而已。
铜雀台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赋者,
我侍从圣明的父王游园,登上层台承天的铜雀台,心旷神怡。
大府雄伟,宫门广开,见到父王新造的建筑,宏丽典雅。
门楼巍峨,双阙入云。
华观冲天而立,飞阁凌空而起,那阁道与城西楼台相连。
面临漳河长长的流水,满目园中累累的果实。
左右两边是玉龙和金凤两个楼台。
若怀抱江南美女“二乔”,朝夕与共,在此享乐,那该多么欢快。
俯视皇城宏伟壮丽,远望云霞明灭变幻。
群英俊杰,人才荟萃,仿佛周文王得遇姜太公一样,令人欣慰。
沐浴在柔和的春风之中,聆听百鸟的鸣叫。
凌云之志已经树立,盼父王的夙愿快快实现。
弘扬仁义教化于天下,敬事尊崇天子在许都。
就齐桓公、晋文公时期的强盛,哪里能赶上父王的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辅翼我皇家,安定那四方。
这功德如天地无私,与日月同辉。
永存尊贵,寿比东皇。
龙旗开路,鸾车护驾,遨游天下,流览景物。
恩泽四海,万物丰足,民生康乐。
愿这铜雀台的坚固,永世存在,万古流芳。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生真伪有谁知
验。
七步诗
八阵图
’皆刘备之死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夔州,即奉节,唐宋时代改奉节为夔州。
杜甫在这里触景生情,回顾历史,写下了这首咏怀诗。
在唐代永安宫已不复存在,杜甫游临历史故地,面对空旷的山峦,寻觅永安宫的遗址,感慨万分。
当年威赫显贵的皇上行仗,只能浮现在想象里,巍峨富丽的宫殿也消失在寂寞荒野的寺庙中。
这首诗前四句都是对刘备之死的哀叹,后四句才转入对刘备的追念。
诸葛亮之死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
虎账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着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巨星陨落,贤相逝世。
诸葛亮活跃在三国历史的舞台上整整二十七年,从“定三分隆中决策”至“陨大星汉丞相归天”,《三国演义》用了66个章回进行描写,占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
这其间正是三国鼎立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时期,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直接伐兵交战最紧张、最激烈的重要阶段,诸葛亮在三分天下的历史演进中,成为社稷的栋梁,激流的砥柱,巨轮的轴心。
“门下三千客”,“胸中十万兵”,他的所作所为,几乎都牵动着全局,构成了《三国演义》最精彩的篇章。
咏史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诸葛亮之死这一章回穿插了四首诗,这第二首是借用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咏史》一诗。
诸葛亮之死,犹如最富有
孔明庙赞
蜀相。
武
只是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在安葬诸葛亮,为其建庙的情节里,一连穿插两首诗。
这第二首也是杜甫的诗,专咏诸葛亮文治武功的业绩和非凡的才能,是杜诗中的名篇。
唐代宗大历十年(公元766年),诗人杜甫在夔州瞻仰了武侯祠,钦慕有感,发而为诗。
由于诗中没有描述祠庙的景致,而集中歌咏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以及诗人的感叹。
所以借用到情节中,放到由祠庙写起的第一首之后,很自然贯通。
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益州刺史王浚奉命伐吴,亲率水军,顺流而下,突破东吴的层层江防,直逼金陵。
孙皓出降,东吴灭亡。
毛宗岗修订《三国演义》时,在东吴灭亡的情节中,借用了一首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作《西塞山怀古》,使小说里的诗文辉映,情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