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卡填报及管理规定审批稿
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录入、查重、订正制度(3篇)

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录入、查重、订正制度传染病报告卡是指用于记录和报告传染病疫情的一种表格或卡片。
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录入、查重和订正工作非常重要,它关系着疫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确保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录入、查重和订正的工作质量,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和流程。
下面将对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录入、查重和订正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制度1. 审核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审核人员是负责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的专业人员,他们的职责是确保病例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核人员应具备以下要求:- 具备相关医学和流行病学知识,了解传染病的诊断和报告要求;- 严格遵守机密保护制度,保证病例报告的机密性;- 认真负责、细心仔细,确保审核工作的准确性。
2. 审核流程传染病报告卡审核的流程如下:- 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首先进行初步审核,主要是检查报告卡是否填写完整,是否有疑似传染病的情况;- 对初步审核通过的报告卡进行详细审核,包括核对病例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比对病例报告中的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是否一致等;- 对审核通过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记录,包括报告卡的编号、审核人员的姓名和审核日期等;- 将审核通过的传染病报告卡送交录入人员进行录入工作。
3. 审核记录和反馈审核人员应对每张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和反馈,包括对未通过审核的原因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还需要及时将审核通过的报告卡交给录入人员进行录入,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报。
二、传染病报告卡录入制度1. 录入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录入人员是负责将传染病报告卡中的信息录入电子系统的专业人员,他们的职责是确保录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录入人员应具备以下要求:- 熟练掌握录入系统的操作,了解传染病报告卡的信息录入要求;- 认真仔细,确保录入的信息准确无误;- 及时更新录入系统的疫情数据,保证上报的数据准确性。
2. 录入流程传染病报告卡录入的流程如下:- 收到审核通过的传染病报告卡后,首先进行登记和编号,记录报告卡的信息以便后续查重和核对;- 根据传染病报告卡中的信息,通过录入系统将报告卡的相关数据进行录入;- 录入完成后,进行数据的详细校对和比对,确保录入的数据准确无误;- 将录入的数据及时上传到上级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规范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规范篇一: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1、首诊医生发现疑似、临床诊断、确诊传染病患者立即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及其他附加卡、转诊单。
2、《传染病报告卡》按照传染病法要求填写,不可缺项漏项。
特别需要注意的项目是:(1)14岁以下患者必须填写家长姓名;(2)性病、结核病患者必须填写身份证号码;其他传染病患者要求填写身份证号码;(3)有工作单位需要填写工作单位,而且工作单位与职业一定要相符合,学生、幼托儿童传染病卡,工作单位栏目必须填写学校或幼儿园名称,及所在班级;(4)传染病卡必须填写患者或家长联系电话;保证专科医生和疾病控制中心医生对肝炎、结核病、艾滋病、性病等传染病患者追踪治疗;(5)现住址需要填写详细的门牌号码,肝炎、结核病、艾滋病、性病等传染病必须详细填写户籍地址,方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患者追访、转诊;(6)报告乙肝、丙肝、血吸虫三种传染病必须填写急性或慢性,报告结核病必须填写转诊单,报告艾滋病还须填写艾滋病附卡,基本信息卡,完成确诊阳性知情告知。
(7)诊断时间必须详细填写到小时;(8)报告性病、艾滋病必须填写性病报告附加栏。
二0一四年一月六日篇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
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的管理规定

传染病报告卡的管理规定传染病报告卡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传染病报告卡的管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报告卡的准确、及时和规范。
一、传染病报告卡的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报告卡分为国家报告卡和省级报告卡。
国家报告卡用于报告甲类、乙类传染病病例;省级报告卡用于报告丙类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
根据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特点,传染病报告卡还可分为急性传染病报告卡、慢性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监测报告卡。
二、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要求1.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应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则,不得隐瞒、谎报或漏报。
2. 传染病报告卡应由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等相关单位的专业人员填写。
3.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病例诊断信息、病例报告信息等。
其中,病例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住址等;病例诊断信息包括诊断日期、诊断名称、诊断依据等;病例报告信息包括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报告人等。
4. 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规范的填写格式,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填写完成后,需经报告人签字确认。
5. 传染病报告卡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为5年。
三、传染病报告卡的传输与管理1. 传染病报告卡的传输应遵循及时、安全、可靠的原则。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应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卡传输管理制度,确保报告卡数据的安全和准确。
2. 传染病报告卡传输应使用国家统一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平台。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应按照相关规定,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至信息平台。
3. 传染病报告卡传输过程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应加强对报告卡数据的审核、监控和分析,确保报告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传染病报告卡的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保护患者隐私。
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泄露、查阅、使用患者报告卡信息。
四、传染病报告卡的监督与责任1.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传染病报告卡管理工作的监督,确保传染病报告卡的准确、及时和规范。
医院传染病报告卡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传染病报告工作,确保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准确、及时上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
三、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1. 传染病报告卡由接诊医生或责任报告人填写,填写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
2. 报告卡填写时,应按照以下顺序依次填写:(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住址等。
(2)病情信息:发病日期、症状、诊断、治疗情况等。
(3)传染病信息:传染病名称、疑似传染病、接触史等。
(4)报告单位信息:医院名称、科室、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等。
3. 报告卡填写完毕后,由责任报告人签字确认。
四、传染病报告卡报送流程1. 责任报告人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后,应及时将报告卡报送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2. 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卡后,应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卡填写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3. 审核通过后,感染管理科负责将报告卡信息录入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
4. 感染管理科将传染病报告卡及相关信息报送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五、传染病报告卡管理1. 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
2. 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
3. 对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规范、漏报、迟报等行为,感染管理科将进行调查,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责任追究1. 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有义务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
2. 对未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导致传染病疫情信息不真实、不及时上报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对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023年传染病报告卡填报及管理制度

2023年传染病报告卡填报及管理制度一、传染病报告卡填写1. 填写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传染病的报告卡填报工作。
2. 填写内容:传染病报告卡应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患者发病时间、就诊时间、诊断时间、确诊时间、报告时间、填卡人签名等信息。
3. 填写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应字迹清晰、完整,不得漏项、缺项,确因某种原因无法填写某项时,应加以说明。
4. 填写流程:各科室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应按照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及时填写报告卡。
填写完毕后,应进行复核,确保填报信息准确无误。
二、病例分类与分型1. 病例分类:根据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可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风等。
2. 病例分型: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可将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等。
疑似病例是指有可疑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但尚未达到确诊标准的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是指疑似病例的基础上,排除其他病原学诊断,但仍需进行隔离治疗的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是指临床诊断病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某种传染病的病例。
三、奖惩制度1. 奖励:对于积极发现传染病并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的科室和个人,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奖励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
2. 惩罚:对于漏报、瞒报或迟报传染病病例的科室和个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惩罚。
惩罚措施包括警告、通报批评、扣罚奖金等。
对于因漏报、瞒报或迟报导致疫情扩散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 监督: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及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如发现违规行为,应立即予以纠正,并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理。
同时,监督机构还应接受上级卫生部门的定期检查和指导,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传染病报告卡填报及管理制度

传染病报告卡填报及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填卡医生要按照《传染病报告卡》所附“填卡说明”,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对卡中的内容逐项认真仔细填写,注意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准确及规范,填报人签名。
4、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马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5、由传染病管理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6、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录入、查重、订正制度模版(三篇)

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录入、查重、订正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录入、查重、订正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保障传染病数据的可信度和连续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录入、查重、订正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传染病报告卡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填写,数据录入应当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第四条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录入、查重、订正工作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确保报告卡中的个人信息不外泄。
第二章传染病报告卡审核第五条审核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工作经验,了解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和相关政策法规。
第六条审核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对报告卡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
第七条审核人员应当按照行政管理要求,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并根据需要向填写人员提出问题或者建议。
第八条审核人员应当合理分配审核工作的时间,保证按时完成审核任务。
第三章传染病报告卡录入第九条录入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传染病报告卡的录入要求和相关系统操作。
第十条录入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录入时,应当准确无误地将报告卡中的信息录入到系统中。
第十一条录入人员应当及时完成录入任务,并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二条录入人员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应及时向相关主管人员报告,寻求帮助。
第四章传染病报告卡查重第十三条查重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分析能力,熟悉传染病报告卡的查重要求和方法。
第十四条查重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查重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对报告卡的重复性进行检查。
第十五条查重人员应当合理分配查重工作的时间,保证按时完成查重任务。
第十六条查重人员应当对查重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及时向主管人员反馈。
第五章传染病报告卡订正第十七条订正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业务水平,熟悉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要求和操作步骤。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说明及疫情已报章盖章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说明传染病报告卡必填项目:1。
患者姓名(如患者为未满14岁儿童,应加填家长姓名及联系电话)2。
性别3.出生日期:如只知道年龄,则只填年龄,在“实足年龄: ”处填数字,不要加“岁”字,在后面“年龄单位”处选择年龄单位(年、月、日);如知道患者出生日期,则年龄不用填.4.工作单位:除“农民"外,工作单位都必须填,如果是“农民”,工作单位不填;如果患者是“学生"或“幼托儿童",工作单位要具体到班级,并且前面要加上“孟州市”(如:孟州市XX学校/幼儿园X年级X班)。
5.现住址:此项内容要具体到村组(如: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县(市区)XX乡(镇、街道)XX村(社区)X组/X号(门牌号))。
6。
患者职业:参考第4条7.病例分类:以常见传染病举例(1)①乙肝、甲肝、梅毒、菌痢、选实验室确诊病例②丙肝、感染性腹泻、水痘选临床诊断病例③肺结核选疑似病例。
④病名如果写肠胃炎、肠炎的按感染性腹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乙肝、丙肝要分“急性”还是“慢性”;如果是慢性,下面的“发病日期”和“诊断日期”之间间隔时间至少6个月。
其中乙肝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化验单里只要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高出正常值的,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其他甲肝、丙肝、戊肝阳性结果也要填报告卡。
出入院登记本及门诊日志上病名诊断写肝炎的也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8。
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发病日期填发病当天,诊断日期应为填写报告卡当天的时间。
9。
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传染病:在对应的传染病前面的“口”里打钩“√"。
10.报告单位:孟州二院11。
报告医生:为此病人的主管医生12。
填卡日期:应为填卡当天,后面的“时分”应该晚于“诊断日期”的“时分”。
填卡过程中不得涂改,弄脏报告卡,不得出现画斜杠、涂黑疙瘩.“疫情已报”章盖章说明疫情已报章盖章位置:病历首页和病历袋右上角各加盖一个,在患者的出入院登记本(医保、参合、自费)上再加盖一个,一共是三个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报告卡填报及管
理规定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传染病报告卡填报及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填卡医生要按照《传染病报告卡》所附“填卡说明”,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对卡中的内容逐项认真仔细填写,注意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准确及规范,填报人签名。
4、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马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5、由传染病管理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6、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7、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8、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10、原始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由本单位保存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