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中英香淋交接仪式中门交接仪式4)材料四中图与图二分别是中英香

中英香淋交接仪式中门交接仪式4)材料四中图与图二
分别是中英香
材料一: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右图)
材料二:董建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大会上讲道:香港回归祖国的形式和过程,是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
香港,在世界各国目光的注视下,接受了一项开创历史先河的殊荣。
文明深信不疑,一定能够克服历史新事业带来的一切挑战,香港的明天会更美好。
材料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过程和结果时说:“对于我们来说,这不是胜利,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是李渊在我们之上的尔有丝毫不愿妥协的对手打交道。
”
(1)材料一中的场景具体发生在什么时间?(1分)
(2)材料二中“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之的是什么?对香港的未来做了怎样的展望?(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条件有哪些(3分)
答案:
(1)1997年7月1日。
(1分)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分)一定要克服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实现持久稳定和繁荣,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1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内政外交权利;
新中国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符合香港和内地的实际;
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坚决态度和坚定立场;
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七年级语文下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案、教学设计

2.阅读拓展:阅读有关香港回归的其他文章或资料,了解香港回归前后的历史背景,加深对香港回归事件的认识。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香港回归对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层面的影响,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强调爱国情感的重要性。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香港回归的短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过程与方法:
(1)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上真正认同国家利益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导入: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半学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所了解,但对于政权交接仪式的具体情况、背景及意义可能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和情感体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对香港回归事件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应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任务驱动法:设置明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61334《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课件

2
检查预习
2.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篇新闻的 主要内容。
阅读·感知
1. 这篇新闻的标题告诉我们哪些 信息?
阅读·感知
2. 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主要写了 哪几件事情?
(《苏州日报》4月18日) (3)《苏外“小淑女”喜获全国冠军》
(《姑苏晚报》3月25日) (4)《施维老师获区初中青年地理教师基本功 竞赛一等奖》 (苏州外国语学校官网4月7日)
结构、内容、效果
阅读·习得
6. 请给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第九届省园博会昨天太湖畔开幕
昨天上午,为期一个月的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 览会正式开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蒋宏坤,副省长张雷,市委书记周乃翔,市委副书 记、市长曲福田,以及园博会建设者、市民群众代 表等600余人参加开幕仪式。据悉,开园首日共有 16824名游客入园。(《姑苏晚报》4月19日)
阅读·理解
3. “主体”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有什么作用?
阅读·理解
4. 这篇新闻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标题 中的“隆重”二字?
出席人员 具体时间 ……
降旗升旗 意义影响
阅读·体验
阅读·习得
5. 观察下列新闻标题,说说你的发现。
(1)《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2)《苏外师生共享“美好时光”》
工信部将加快取消手机漫游费步级研修班(叶研名师 班)第六次集中学习活动的情况写成一 篇300字左右的新闻。
苏教版七下第五单元第二十二课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检查预习
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
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于1997年6月30日午夜举行。
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
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
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
随着米字旗的徐徐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接着,江主席走到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讲台前发表讲话。
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江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先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案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案首节:背景介绍中英香港政权交接是香港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英关系的一次标志性事件。
在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标志着英国将香港的主权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仪式展示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和互信,也为香港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仪式细节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场面庄重而隆重。
仪式开始前,两国国旗在会展中心门前升起,象征着主权的交接。
随后,官员代表和嘉宾入场,座无虚席。
主持人致辞并介绍仪式的目的和意义,为整个仪式增添了庄严的气氛。
第三节:彰显中英友好合作的环节中英政府代表在仪式中共同签署协议,代表着双方的和平合作和友好关系。
这一环节显示了两国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互信。
签署后,双方代表举行了热烈的握手仪式,象征着友好合作的开始。
第四节:中英政府代表致辞仪式中,中方和英方的政府代表分别发表了讲话。
他们回顾了香港历史的重要时刻,肯定了中英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并表示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香港的繁荣发展。
这些讲话对香港和中英关系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第五节:庄严的升旗仪式仪式的高潮是庄严的升旗仪式。
随着国歌的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冉冉升起,代表着香港的主权移交。
仪式上,英国国旗也被退下,标志着香港从现在起将完全归属于中国。
这一瞬间令人热血沸腾,更增添了仪式的意义。
第六节:港人对政权交接的期望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香港市民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他们希望通过这次交接,香港能够保持独特的优势,继续繁荣发展。
他们希望政权交接不会对香港的稳定和繁荣产生负面影响,而是为香港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
第七节:展望中英关系的发展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标志着中英两国友好关系的新起点。
随着交接的完成,中英两国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各领域的发展。
香港将成为中英两个国家交流合作的桥梁。
同时,两国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强对香港的支持,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近日在香港隆重举行。
这是香港回归中国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历史演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英国政府之间的传统仪式。
虽然这一仪式具有象征意义,但同时也凸显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独立和自治权。
在这次仪式中,中央政府派出高级代表团出席,包括中国国务委员和港澳办主任。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派出高级代表出席,以示对香港的重要性和对香港未来的关注。
仪式开始时,先鸣礼炮、奏中英两国国歌,随后中方代表和英方代表分别致辞,表达了各自对香港的祝福和支持。
而后,中英双方代表共同自动放松一只白鸽,象征着和平和和谐。
整个仪式庄重肃穆,彰显了中英两国定海神针的决心和追求。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举行,不仅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高层之间的一种传统,更是中英两国之间友好关系的见证。
香港过去几十年来面临了许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和政治的稳定。
通过这种仪式的举行,中英两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他们对香港未来的承诺和重视。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格局的变化,香港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转变。
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不仅在经济、金融和国际贸易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文化和教育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这次政权交接仪式的举行,为香港未来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然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香港作为一个全球化城市,面临着来自全球经济不稳定和国际政治纷争的冲击。
此外,内部的社会分歧和政治争议也在不断加深。
如何有效处理和应对这些挑战,将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举行,给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一个机会,能够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政策。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形势动荡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香港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自身创新能力,才能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除了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福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还应该致力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通过加强社会对话和平台,倾听民众的声音和需求,可以减少社会分歧并寻求共识。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_课件1

升国旗
“米子旗”在香港的降下的历史画面像我 们昭示:为了民族的自由和更美好的生活中 国人民从不屈服于各种外侵和反动统治,甘 愿用热血浇灌出幸福的花朵;为了人类家园 的宁静,中国人更热爱和平,善于用智慧来 解决争端,用友爱来化解恩怨。先辈们用炽 烈的爱国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挺起了民族的 脊梁,建立了新中国并开创了日益繁盛的可 喜局面,留给后人让祖国傲然屹立于世界强 国之林的使命。而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心 怀奉献于民族和国家的理想,着眼当前,努 力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便是对祖国的最大 贡献。
民众强烈的爱国之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爱国的方式有很
多,不一定非要选择打砸日货这一严重扰乱中国社会秩序的方式。 一切不理智的爱国行为,都不能称其为爱国,其结果只会让“亲 者痛,仇者快。”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理性爱国”的理解
•
爱国需要理性表达,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理性爱国首
先是合法爱国,而不是违法爱国违法爱国不叫爱国,叫害国。依
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国记者人数。
句
段
品
1、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
鉴 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 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品析:这一段作为新闻的导语部分,点明香港已经 回归祖国,从香港的主权变化及回归祖国的时间两个 方面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1.这段特写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的降落以及 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的升起,人们沸腾的盛 况。
2.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 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 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 时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 起徐徐升起。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一篇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 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 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 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 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 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 “结语”之中。
背景介绍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 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 《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 割让给英国。1898年,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 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从而侵占了整个香 港地区。1984年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 合声明》。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 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隆重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 式,宣告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 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去了百年国耻,结束 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 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1、这篇报道是( 新闻 ) 2、画线部分在报道中叫( 电头 ),其作用是( 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迅速及时 ) 3、新闻的三大特点是( 真实性 )( 及时性 )( 简明性 ) 4、这则新闻的结构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标题,第一段是导语,第二、三段是主体。 5、这则新闻的题目有两行,第一行叫(主标 )、第二行叫(副标 )
结构分析
导语(1): 概述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主体(2-25): 详述交接仪式举行的全过程
(2-7)
交代仪式开始的时间、地点及双方出席的官员。
(8-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
拟人手法的运用突出了香港回归的意义。“百年沧桑”
鉴
点明香港被英国殖民统治的时间之长,如今终于回到了 祖国。“祖国的怀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象征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
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
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
镶xiāng镶嵌 壤rǎng土壤
经久不息:经过很长时间都不停息。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
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灯火辉煌:灯光明亮、光辉灿烂。 沧 桑:“沧海桑田”的略语。即:大 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
变化很大。 后 盾:背后的支持和援助力量。 承 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
全文结构
们对国家的尊重,更表明了中国人的自豪感。“瞬间”指
时间之快,更指中华民族对香港的回归期待已久。
(1)结构清晰,详略得当,首尾圆合
写 法 (2)叙述为主,穿插议论,饱含感情。 探 究 (3)语言准确、简明。
中英双方代表在仪式结束后的合照
江山无限好, 各族庆功成。 肝胆同舟楫, 有容领袖情。
来自澳门的马万祺老先生的诗 句,表达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句
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段 品析:历史已经过去,中国人民受欺侮的时代已一去不复 返。中英香港政权交接是通过和平的外交方式解决历史遗
品 留的问题,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世界上解决一切争 鉴 端的先例,这件事本身意义十分深远,影响巨大。它为世
界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场面的描写,突出了香港回归的神圣。“注目礼”表明人
教学难点 及
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这则新闻的结构层次把握新闻的结构及特点。 解决措施:通过总结和教师点拨,总结本文的结构特点。
学情 分析
新闻这种问题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学生对这种文体并不了解,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由 浅入深,由文体特点入手,以文本为主,使学生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并授之以渔,学会阅 读消息的方法。
主要写些什么内容? 一层(6、7):点出交接仪式正式开始的时间, 介绍中英双方出席仪式的主要官员。 二层(8-10):概述查尔王子的讲话。 三层(11-15):特写降旗,升旗仪式。 四层(16-23):详述江泽民主席的讲话 五层(24、25):扼要交代两国领导人合影和结 束时间。
江泽民在交接仪式上的讲话
景
1984年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介 绍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 在香港隆重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政 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
国耻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
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本文是由新华社记者和人民日报记
导语:事件:
香港已经回归
简单介绍:时间、地点、宣告、意义
主体:过程及意义 具体报道:
结语:介绍其他人员 各国记者人数
1)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 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
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句 段
品析:这一段作为新闻的导语部分,点明香港已经回归 祖国,从香港的主权变化及回归祖国的时间两个方面为
和谐 .四中
互助式课堂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 港隆重举行
主备人
杨丽
授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通过分析这则新闻的结构层次把握住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2、了解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整个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 及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了解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整个过程及意义。 解决措施:朗读课文,通过小组研讨,教师点拨,理解文章内容。
题 目 解 说
者联合采写的一篇新闻报道,刊登 在1997年7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 这篇新闻报道生动全面地报道了中 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 举行的全过程,阐述了香港回归祖
国的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瞬间shùn 媒体méi 噙满qín 瞩目zhǔ
沧cāng沧桑 跄qiàng踉跄
沸fèi沸腾 拂fú拂袖 瞩zhǔ瞩目 嘱zhǔ嘱咐
教学方法 学生合作交流、研讨,教师给予引导、点拨。
教学准备 教学演示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 隆重举行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
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
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
背 英国。1898年,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 行租借“新界”99年,从而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
❖ 导语:点明香港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 (1)
❖ 主体:具体叙述交接仪式举行的全过程。 ❖ (2-25) ❖ 结语:交代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及进行
(26-29) 采访报道的各国记者人数。
思考:导语部分主要写了那些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为导语部分,点明香港已经回 归祖国。
思考: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