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各篇的核心原则及简单解析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详解

孙子兵法详解

孙⼦兵法详解《孙⼦兵法》详解⼀、始计第⼀原⽂:【始计第⼀】1.孙⼦⽈:兵者,国之⼤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索其情:⼀⽈道,⼆⽈天,三⽈地,四⽈将,五⽈法。

3.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臸也;地者,远近、险易、⼴狭、死⽣也;将者,臹、信、仁、勇、严也;法者,曲臸、官道、主⽤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计,⽽索其情,⽈: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兵众孰强?⼠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臸权也。

6.兵者,诡道也。

故能⽽⽰之不能,⽤⽽⽰之不⽤,近⽽⽰之远,远⽽⽰之近。

利⽽诱之,乱⽽取之,实⽽备之,强⽽避之,怒⽽挠之,卑⽽骄之,佚⽽劳之,亲⽽离之,攻其⽆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况于⽆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始计第⼀】1.孙⼦说:军事,是⼀个国家的头等⼤事,关系到国家的⽣死存亡,⼀定要慎重研究。

2.通过五个⽅⾯的横向⽐较,得到详情:⼀是道,⼆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3.道,指上级和民众⼼志相通,可以同⽣共死,⽽不会惧怕危险;天,指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远近、平坦艰险、开阔狭窄,和地形对部队安危的影响;将,指冷静睿臹,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关爱,勇敢果断,严格要求;法,指组织层次结构,责权划分,资⾦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上级都必须⼗分清楚。

清楚的能胜利,不清楚的不能胜利。

4.所以,通过以上情况的⽐较,得知详细情况:哪⽅的领导与部下⼼志相通?哪⽅的将领有能⼒?哪⽅占有天时地利?哪⽅的法令能够执⾏?哪⽅的⼠兵强健?哪⽅的⼠兵训练有素?哪⽅的赏罚分明?通过这些,我就知道了胜负。

孙子兵法通篇概括

孙子兵法通篇概括

孙子兵法通篇概括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经典,主要由孙武所著。

以下是《孙子兵法》通篇内容的概括:
1.谋略篇:介绍了军事战争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包括基本原理、
战争的五要素、侦察和情报收集、攻守之策、军队的组织和指挥等。

2.作战篇:讲述了战争中的各种战术和策略。

包括如何选择战
场、攻击和防御的原则、兵力调配、战术变化等。

3.谋攻篇:阐述了进攻战略和策略。

讨论了攻城、攻占敌地、
发动战争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

4.谋守篇:阐明了防守战略和策略。

强调了防守的重要性和如
何有效地防御。

5.制篇:解释了如何管理和指挥军队。

包括如何组织军队、士
兵的忠诚和纪律、迅速行动等。

6.地形篇:讲述了如何根据地形和环境特点来进行作战和布阵。

《孙子兵法》强调计划、谋略、军事智慧和运筹帷幄的重要性,指导着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军事战争思想和实践。

它强调灵活性、谋略和信息收集,为日后军事战争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孙子兵法》的原则和思想也在其他领域,如商业管理、领导力和团队合作中得到应用和借鉴。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孙子的军事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其战略战术原则也是备受人民推崇的。

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对于战略战术的总结主要有:1.避实击虚。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指出,战争中兵力的布置是战争指挥者依照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其兵力必定是有强有弱。

我方在作战中应当避开敌人兵力强大的部分,而重点进攻敌军兵力薄弱的部分,这样就能夺取战斗的胜利。

这一点,孙子在其兵法《虚实篇》中有精辟而形象的阐述。

孙子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同时,对于如何实施之一作战原则,孙子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办法。

如集中优势兵力,攻其所不守;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总之,这一原则的关键是集中力量,寻找弱点并迅速出击。

2.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的另一作战要点是: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即调动敌人,让敌人依照我的意图行事;“致于人”,即被敌人调动。

孙子指出,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没有主动权,便会被敌人牵着牛鼻子走,就会陷入被动、消极防御甚至处处挨打的境地。

而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则能改变不利的形势,让敌人“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这一点是取胜的必备条件。

3.先胜而后求战。

孙子在其兵法的首篇写道:“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由于孙子认识到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因而提出了以慎重的态度对待战争的观点。

孙子提出,在战争前,应认真地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力求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打有把握之仗,而不打无把握之仗。

孙子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这些话的意思,立意均在于此。

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指出,在战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

知彼知己,才能去实施避实击虚之计,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终战胜敌人。

孙子兵法13篇原文

孙子兵法13篇原文

孙子兵法13篇原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共分为十三篇。

下面将对这十三篇的原文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篇:计篇。

这篇主要讲述了作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军队的编组、兵员的选拔、军事情报的获取等。

关键词:谋略、计策、决策。

第二篇:作战篇。

这篇探讨了如何应对敌方的各种战术行动,包括包围、避敌锐气、对敌弱点的攻击等。

关键词:战术、行动、指挥。

第三篇:谋攻篇。

这篇讲述了如何运筹帷幄、出奇制胜。

主要内容包括了攻城策略、埋伏、奇袭等。

关键词:进攻、谋略、计谋。

第四篇:军形篇。

这篇主要介绍了军队的布阵,包括横队、纵队、斜队等不同的阵形,以及兵种的搭配。

关键词:布阵、队形、兵种。

第五篇:兵势篇。

这篇讲述了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找出优势和劣势,并制定相应的作战策略。

关键词:实力对比、优势劣势、战略。

第六篇:虚实篇。

这篇强调了战争中的虚实之分,利用虚假的手段引诱敌人,创造应战的时机。

关键词:虚实、欺敌、反击。

第七篇:军争篇。

这篇阐述了战争中的攻守之道,重点讲述了如何在防守时保持坚守,以及攻击时的迅速攻破敌方。

关键词:攻守、坚守、攻破。

第八篇:九变篇。

这篇强调了在战争中的灵活变通,适时调整计划和策略,并采取变化多端的方式来控制战局。

关键词:灵活、变通、控制战局。

第九篇:行军篇。

这篇讲述了军队在行军中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保持纪律、合理安排休息和补给等。

关键词:行军、纪律、休息。

第十篇:地形篇。

这篇强调了地形对战争的影响,讲述了如何根据地形条件来制定作战计划,并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关键词:地形、作战计划、地理优势。

第十一篇:九地篇。

这篇详细介绍了九种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包括平原、山地、水域等不同地方的作战特点和策略。

关键词:地理环境、作战特点、战略。

第十二篇:火攻篇。

这篇讲述了火攻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在战争中运用火攻来破坏敌军阵容和士气。

关键词:火攻、原理、应用。

第十三篇:用间篇。

这篇论述了间谍和情报工作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包括招募间谍、收集情报、破坏敌方间谍等方面的内容。

《孙子兵法》各篇内容特色解析

《孙子兵法》各篇内容特色解析

《孙子兵法》各篇内容特色解析从宏观上了解《孙子兵法》各篇有什么主要内容,这是我们学习《孙子兵法》的一个纲要,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明确的路径。

理解各篇的内容特色,我们需要把握三个问题:一是各篇的题解;二是各篇的中心思想;三是各篇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题解?中国古书的篇题有两种,一种是拈篇首语,取文章开头的一两个字作篇题。

因此,这种篇题方式只是个符号,和内容无关。

例如《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另一种是从内容上概括,以主题命名。

《孙子兵法》各篇的篇题就是这一种。

所以,《孙子兵法》各篇是有自己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的。

因此,我们学习〈孙子兵法〉的各篇时,应当首先了解各篇的题解问题,即主题与中心思想问题。

《计篇》本篇共有字数大概是430个,其中原文汉字399个字,现加标点91个。

有的学者认为,这第一篇是孙武向吴王自荐时,展示自己军事韬略的前言,从战略的高度阐明了战争的本质,讨论了将帅的任选资格,在十三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理解《计篇》的题解与中心思想,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计”这个字。

《说文》中把计,直译为计算、计较(比较)、计划等。

“计,会也,算也,”曹操注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管子》中说:“故凡攻伐之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

”《计篇》的题解:中心思想:审已量敌,料胜决策。

《计篇》主要论述了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提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依据和方法,反映了孙子对战争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重视战争的思想。

本篇是全书的总纲,对孙子的整个军事思想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主要内容:1.兵者,国之大事《计篇》中孙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认为,战争是关系国家存亡、人民死生的大事,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认真研究。

这是孙子对战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为什么孙子特别重视战争呢?因为孙子已经看到了战争对国家和民众生存的重要性,看到了战争的巨大危害。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悉心整理,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意思是: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不可不认真对待,做好谋划和研究。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意思是:为将者要从五个方面判断战争的胜算:一是看这场战争是不是出师有名,二是看这场战争发动的时机是否利于己方,三是看战场的地理位置是否对己有利,四是看指挥这场战斗的将领能否胜任,五是看军队的法规制度和组织是否严明。

孙子像3.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意思是:军队能不能打胜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问号”:君主是否贤明并受到大家的拥护支持?率领军队的将军是否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天时地利是否对自己有利?军队的法令制度是否能严格贯彻执行?军队的士气是不是旺盛?士兵的训练是不是有素?在官兵立功或犯错时能否做到赏罚分明?4.兵者,诡道也。

意思是:用兵打仗,处处充满着诡诈。

换句话说,在战场上对待敌人不需要考虑所谓的诚信,因为行军打仗和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不一样,处处充满着诡诈。

谁若鄙视这种诡诈的行为,那就必败无疑。

如果你在战场上相信了来自敌人的承诺,那就是一种幼稚。

如果你在战场上还处处想着以诚信为本,那你也是永远打不了胜仗的。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我们常常视阴谋诡计者是卑鄙之人,但在战场或者是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中,仍然不屑于使用诡计者,便是一个十足的愚蠢之人。

孙子剧照5.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意思是:按照诡道的原则,明明有能力,却给人的感觉很无能,明明想得到,却又要欲擒故纵,本来想要攻打离自己近的敌人,反而做出的样子是要打那个离自己远的,本来是想要打近的敌人,反而有做出要打远的那个的样子。

这就好比《三十六计》中所说的“远交近攻”“借道伐虢”。

《孙子兵法》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最好是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谢谢1《孙子兵法》孙子的军事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其战略战术原则也是备受人民推崇的。

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对于战略战术的总结主要有:1.避实击虚。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指出,战争中兵力的布置是战争指挥者依照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其兵力必定是有强有弱。

我方在作战中应当避开敌人兵力强大的部分,而重点进攻敌军兵力薄弱的部分,这样就能夺取战斗的胜利。

这一点,孙子在其兵法《虚实篇》中有精辟而形象的阐述。

孙子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同时,对于如何实施之一作战原则,孙子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办法。

如集中优势兵力,攻其所不守;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总之,这一原则的关键是集中力量,寻找弱点并迅速出击。

2.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的另一作战要点是: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即调动敌人,让敌人依照我的意图行事;“致于人”,即被敌人调动。

孙子指出,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没有主动权,便会被敌人牵着牛鼻子走,就会陷入被动、消极防御甚至处处挨打的境地。

而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则能改变不利的形势,让敌人“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这一点是取胜的必备条件。

3.先胜而后求战。

孙子在其兵法的首篇写道:“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由于孙子认识到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因而提出了以慎重的态度对待战争的观点。

孙子提出,在战争前,应认真地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力求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打有把握之仗,而不打无把握之仗。

孙子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这些话的意思,立意均在于此。

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指出,在战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

知彼知己,才能去实施避实击虚之计,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终战胜敌人。

孙子兵法思想精要

孙子兵法思想精要

孙子兵法思想精要孙子兵法思想精要——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最理想的战略追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善战思想的核心是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

孙子治军思想的主线是“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孙子的军事战略追求的境界:先知,先胜,全胜。

孙子的军事战术追求的境界:慎战,谋战,智战。

一. 计篇1. 兵者国之大事2. 用兵须考察5个基本主客观条件天时、地利、将领、政治状况与政治路线、军队的编制与法令法规3. 须掌握的特殊法则:势者,因利而制权;行“论道”。

4. 庙堂周密谋算之重要性二. 作战篇1. 战前充分准备不可轻易出兵2. 用兵出征利弊都只宜速战不宜持久:拓展疆土保卫领土,丁壮伤亡财力消耗。

3. 善兵者须注意两点: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因粮于敌。

4. 重视从敌国补充武器兵员:物质激励士兵勇夺敌军战车,优待俘虏补充兵员。

5. 结论:兵贵胜,不贵久。

三. 谋攻篇1. 必以全争于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2. 不得已时兵刃相见流血战争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3. 统帅要防止三种弊端不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直接指挥军队作战不了解军队的事情任意干扰将帅们的指挥不懂得用兵的权谋机变任意干涉将帅们的指挥4. 知胜之道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怠。

四. 形篇1. 攻守基本原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者不足,攻者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2. 应先认清必胜的形势然后用兵的原则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3.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1. 战役上用兵的原则部队编制有序管理严密,旌旗鲜明号令严肃,善于用奇正结合原则,善于避实就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识兵法
初 识 兵 法
你为什么要选择这门课?
你是如何看待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这门课的?
你认为孙子兵法能给你提供什么启示? 你是如何看待竞争的?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
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武
孙 子 兵 法 今 存 本 十 三 篇


军争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 势
九变篇
的名将名帅,成为生命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于公元8世纪起流传到国外,已有十几种
文字的译本。其中流传日本为最早,影响也最大。公元
初 识 兵 法
760年日本奈良时代的著名学者留唐学生吉备真备亲自在 日本讲授《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传入欧洲大约是在 17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又出现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孙武兵法》。中
初 识 兵 法
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为距今2500年前的孙 武所作。孙武与孔子、管子、老子等诸子百家同处春秋 时代。那个时代是周朝王室已经失控,诸侯列国群雄争 霸的时代,战争和谋略成为各国兼并扩张的主要手段。
据《史记》记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了研究《孙子兵法》的热潮。《孙子兵法》被普遍认为是
世界上最早的战略理论著作,至今仍有巨大的军事理论意 义和实际运用的价值。事实上,《孙子兵法》的影响远远 超出了军事领域,它的许多原则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 商业、教育、管理、体育、医疗甚至家庭生活等方面。在 日本还形成了“孙子兵法管理学派”,对日本经营管理理 论和实践的发展起 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诸侯奔走不得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春秋时期共延续二 百四十多年,其间发生的战争达500余次之多。在如此
频繁的战争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有众多的志
士仁人研究兵法,几乎“士无不言兵”。就是在这样的 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孙子兵法》。
孙武是齐国人,后从齐奔吴,经伍子胥七次推荐,晋 见吴王献兵法十三篇,吴王阖闾即出宫中美女180人,令
初 识 兵 法
孙子操练。孙子将其分为二队,并选用吴王最宠爱的美姬
二人为队长,三令五申,宫女不听号令,只当嬉笑玩耍。 孙武不顾吴王情面,斩了两名宠姬,军令乃行。吴王用孙
武为将,孙武与伍子胥一起出谋划策协助吴王治国治军,
西面打败了楚国攻入其都郢,南面打败了越国,北面威镇 齐晋,终于使吴成为当时的强国,称霸一方。可见孙武不 仅有兵法理论,还善于用兵打仗,孙武的理论是实践中的 理论。《孙子兵法》产生后流传几千年,哺育了中国历代
• 孙武 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 东惠民)人,大约与孔子同代。 他的祖先姓陈,是陈国(河南淮阳) 人。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因战乱到齐国 避乱,被齐桓公授之以主管手工业的 官,后来改名为田完。几代之后成为 齐国新兴势力的代表。 田完的第五代子孙田书也就是孙 武的祖父因为作战有功被齐景公赐姓 孙氏,并将乐安封给田书。人们把田 武又称为孙武。 孙武后来因齐国内乱到吴国(江苏 苏州),公元前512年携兵书十三篇 (即现在的《孙子兵法》)见吴王, 经伍子胥七次推荐被吴王委任为将。 见吴王,演兵法,斩美姬。孙武为将 以后,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计 篇

孙子的五事:政治、天时、地利、将领、法 制
计 篇
兵不厌诈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 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
据《史记》记载 ,孙武助吴王“ 西破强楚,北威 齐晋,南服越人 ”。吴王夫差当 政以后国事紊乱 ,孙武的事迹已 不见史书记载; 江苏吴县 东门外建有孙武 的坟墓,孙武可 能是隐退山林, 老死它乡。
《孙子兵法》位于我 国古代兵家七经之首 。素有“兵经”、“ 兵学圣典”之美誉。 而且被冠以“人类思 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 的处事智慧的三大奇 书”之一。
和策略的需要就愈迫切,在竞争中研究《孙子兵法》
才能真正体会到它博大精深的内容和立竿见影的现实 指导意义。

初 识 兵 法
孙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不但提供战略高度的竞争理论, 还提供了方法论
——周易的核心思想“三易” ——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老子的核心思想“道”
学习战略管理的目标:学会系统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思维瓶颈:子贡一石五鸟、 孙膑诱师、丁渭建宫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虚实篇
孙 子 兵 法 今 存 本 十 三 篇
它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
作战经验,包含着朴素的唯物 论和辩证法。《孙子兵法》历 来被称为“兵经”,广受国内 外的重视,有英、日、俄、德、 法、捷等译本。自曹操以后, 注释本甚多,现存《宋本十一家注孙子》较为详来自。 经五事与校七计原则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道义、方向目标——确定目标的原则 SMART、同道)例如:天津某企业 二曰天(天时,自然天气和政治气候,发现、创 造)行业的选择 三曰地(地利、厂址如何选择,就近生产要素、 市场以节约成本) 四曰将(人和,尤其是核心员工,五德——智信 仁勇严,支持、忠诚度,善于包容,如何御将) 五曰法(制度、机制,人本管理与制度管理如何 协调?为什么要靠制度?人性假设?)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 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
各篇的核心原则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简介

孙武又名孙子,生于公 元前535年,字长卿,后 人尊称孙武子,春秋齐 国乐安人,曾祖父、祖 父均为齐国名将。
18岁著成《孙子兵法》 。其兵法理论和军事思 想在中国和世界上产生 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 尊称为“兵家鼻祖”和 “兵圣”

3
HP Confidential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与春秋战
国时群雄争霸的情形有许多类似之处。企业间的竞争
初 识 兵 法
空前激烈,企业间的联合、兼并、改组成为司空见惯 的现象,每天都有许多企业崛起,每天也有许多企业 倒闭,各自都在致力于扩张实力,应付危机,为了自 身的存在和发展不得不奋力拼搏。企业经理们惶惶不 可终日者不计其数,竞争各方无时不在算计如何才能 战胜对手,取得成功。竞争愈激烈,对研究竞争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