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复习之精选记叙文阅读系列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考点系列训练题三(含答案 五篇)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考点系列训练题三(含答案 五篇)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考点系列训练题三1.有关段落的作用;2分析句子含义。

(说明:试题中,其它考点可酌情作答训练)一、自行车之歌苏童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

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

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

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

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

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

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

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

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巳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

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1980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

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

但我考上了。

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

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

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1.(江苏省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冬天,去触摸乡村李丹崖(1)周末回老家去看父母,坐城乡专线列车从公路上下来,我就没有乘车,我想在乡野里走一走,感受一下深冬田野的广袤和空旷。

(2)刚一下车,鼻孔里旋即飘满一种泥土的香,这是最踏实的香味,也是最安稳的香味,这些浮游在空气中的小颗粒,我每次闻到它,总会想起'脚踏实地'这个词,宛如一棵大树扎稳了根,不是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根依然扎在乡村。

(3)在城市里呆久了,人人都想到乡村去转一转,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在时光的河道里漂泊久了都需要适时的回归。

生在农村的孩子去乡村是为了了却自己的还乡梦,是一种亲情的维系在佐使,他们是乡间田野上放飞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线还拴在故乡门前的桑梓上。

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去乡村是为了踏青,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是去农家乐,看起来形式上是为了图个新鲜,其实,也是为了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

(4)冬日里,乡间的田野有一些薄雾,但是可见度还是非常高的,薄雾像围巾一样围在村庄的上端,村庄静默如同老人,摇曳生姿的树木像一些扎堆顽皮的孩子,不同地在向着村庄的方向招手。

乌鸦在田野上空盘旋,累了就落在树杈上歇脚,黑压压的一片,总让人想起梵高的名画。

在老家农村,乌鸦是有些迷信色彩的,它和灰喜鹊形成了一对强烈的反义词,灰喜鹊象征着喜庆,乌鸦则有着不祥之兆,主要体现在乌鸦的叫声,乌鸦在谁家门口叫了,谁家都要遭殃,所以,乡村的孩子从来不敢用弹弓打乌鸦。

迷信毕竟是讹传,我们不妨把此讹传看成是农人对鸟雀的一种敬畏。

(5)乌鸦在天空连翩滑翔,时而俯身飞下,落在田野里,它们在觅食。

土地是隐忍的,任由乌鸦细爪的翻挠,依然敞开怀抱迎接万物的皈依和支取,土地是乡村的银行,冬天是储蓄的季节。

清晨走在田间地头,田野里会冒出一层热气,如同酒池发酵一般,昭示着自己的富足。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资料【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资料【含答案】

2020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18分)秋山寻野(从维熙)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

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

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

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

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

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

我则像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

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

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

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

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

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

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

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

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

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

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

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

这时才发现,刚才有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己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

2020中考语文叙述类作文阅读专项复习题(含答案五篇)

2020中考语文叙述类作文阅读专项复习题(含答案五篇)

2020中考语文叙述类作文阅读专项复习题(含答案五篇)题目一:《难忘的一天》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题目: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件?2. 文章中的“我”在这一天里有什么收获?3. 文章标题“难忘的一天”是如何体现在文章内容中的?文章: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加了一场公益活动。

活动现场有许多志愿者和参与者,大家热情洋溢,气氛非常活跃。

我参与了其中一个游戏环节,虽然我没有赢得奖品,但是我觉得非常开心。

在这一天里,我感受到了团结互助的力量,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

答案:1.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场公益活动。

2. “我”在这一天里收获了快乐和成长,感受到了团结互助的力量,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

3. “难忘的一天”体现在“我”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以及“我”在这一天里的成长和收获。

---题目二:《我的好朋友》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题目: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人物?2. 文章中的“我”和朋友之间有什么样的友谊?3. 请简要描述文章中的一个感人的瞬间。

文章:在我生命中,有一个特别的朋友,她的名字叫小芳。

我们从小学就认识了,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她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总是能给我带来正能量。

有一次,我因为家庭原因感到很沮丧,她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给我鼓励和支持。

我真的很感激有她这样的朋友。

答案:1. 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个叫小芳的朋友。

2. “我”和小芳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彼此关心和支持。

3. 一个感人的瞬间是当“我”感到沮丧时,小芳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给予鼓励和支持。

---题目三:《最美的风景》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题目: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风景?2. 文章中的“我”是如何看待这个风景的?3. 文章标题“最美的风景”是如何体现在文章内容中的?文章:有一次,我去了一座山上的寺庙。

2020年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后附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后附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后附答案解析)一、阅读《沙枣》完成1—3题。

沙枣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

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

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

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

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

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

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

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

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

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

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

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

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

学习直到6月9日才结束。

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

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

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

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

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感受:干枝有刺,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2020中考语文叙述文章阅读专项考试题目(含解答五篇)

2020中考语文叙述文章阅读专项考试题目(含解答五篇)

2020中考语文叙述文章阅读专项考试题目(含解答五篇)第一篇:《勇敢的决定》题目: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李明是一位中学生,他平时成绩一直不太好。

这次期末考试前,他决定要努力改变现状。

他每天晚上都加班到很晚,专心复习各科知识。

他还主动寻找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解决自己的疑问。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李明在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绩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问题:1. 李明为什么决定要努力改变现状?2. 李明是如何努力的?3. 李明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果?解答:1. 李明决定要努力改变现状是因为他平时的成绩不太好,他希望能有所提高。

2. 李明努力的方式包括每天晚上加班到很晚,专心复习各科知识,并主动寻找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解决自己的疑问。

3. 李明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他在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绩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第二篇:《失物招领》题目: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昨天下午,小明在公园里捡到了一个钱包,他发现里面有很多现金和一些身份证件。

小明立即拿起钱包,找到了公园管理员,将钱包归还给失主。

失主非常感激,还给了小明一笔奖励。

问题:1. 小明在公园里捡到了什么?2. 小明怎样处理捡到的钱包?3. 失主对小明的行为有何反应?解答:1. 小明在公园里捡到了一个钱包。

2. 小明立即拿起钱包,找到了公园管理员,将钱包归还给失主。

3. 失主对小明的行为非常感激,还给了小明一笔奖励。

---第三篇:《勇往直前》题目: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小红是一位运动健将,她热爱田径运动。

今年,她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百米赛跑比赛。

比赛当天,天气非常炎热,但小红并没有退缩。

她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专注于比赛。

最终,小红奋力奔跑,以第一名的成绩赢得了比赛。

问题:1. 小红参加了什么比赛?2. 比赛当天的天气如何?3. 小红最终取得了什么成绩?解答:1. 小红参加了学校的百米赛跑比赛。

2. 比赛当天的天气非常炎热。

2020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8篇)

2020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8篇)

2020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8篇)2020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本文讲述了大学生XXX支教的经历,通过她的经历展现了她的性格变化和对社会的关注。

文章的标题“34个鸡蛋”则是一个重要的情节,它唤醒了XXX的善良和爱心,让她下定决心留下来帮助当地的孩子们。

XXX是一个细心体贴的人,她在餐馆中制止“我”再点两个菜,体现了她的关怀和体贴。

同时,她对社会上的贫富不均也怀有深深的怨愤。

在支教的过程中,她变得更加有耐心和细心,像一个母亲一样为孩子们分配食物。

她的善良和真诚感染了当地的孩子们,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同时,文章也揭示了当地教育的困境和社会的不公,呼吁人们关注教育事业和社会公平。

答案:1、B(XXX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关怀体贴,也清晰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

)2、“34个鸡蛋”这一情节是主人公XXX思想感情发生重大转变的重要(关键)情节。

正是孩子们自发送来的34个鸡蛋,深深感动了XXX,唤醒她的善良、真诚与爱心,从而让她下决心要留下来兑现她的承诺。

3、(1)第一处是环境描写,写出了路途的遥远和当地的落后,暗示了支教条件的艰苦。

(2)第二处是神态描写,写出了XXX的细致和耐心,表现了她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

4、XXX是一个细心体贴、关怀体贴、有耐心和有爱心的人。

在支教的过程中,她的善良和真诚感染了当地的孩子们,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艾叶香中寻玉佩——XXX雨水催春,山茶红艳,麦苗翠绿,湖色朦胧。

艾叶清雅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让我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我跟着奶奶走过村头的木桥,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

沿着田间小路,我回到了老屋。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

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阅读文本-记叙文(10篇)二(含答案)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阅读文本-记叙文(10篇)二(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阅读文本-记叙文(10篇)二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老屋门前的荷塘赵丰①老屋前的荷塘,被一些弯腰的柳树围着。

②早春,我喜欢睡懒觉。

母亲喊着我的小名,说太阳出来了,莲叶出来了,你还睡得什么觉?听见莲叶两个字,我一骨碌起身,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奔到荷塘边。

伸长目光探望,却不见莲叶的影子,便抱怨起母亲来。

母亲是从不说谎的人,怎么会骗我?谁知又睡了一觉起来,鲜绿、圆润、光洁的荷叶便静静地伏在了水面上,仿佛打开的莲花宝座。

母亲在做早饭,说我没哄你吧,昨天就出来了,你没看见就是了。

多年以后,我才悟出,这片荷塘,陪着母亲几十年了。

母亲是能感觉到它的生长过程的。

换句话说,荷尖、荷叶、荷花是绽放在母亲心里的。

③夏季,风吹荷塘,很有趣味。

我常在荷塘边傻坐。

风的手掌轻轻拂过,荷叶如一片片绸缎抖动,又似一道道绿色的电波。

奇怪的是,荷叶在风里不发声,我就质疑起自己的听力来。

不过,我倒是清晰地听见了雨打荷叶的声音,沙沙的响,像蚕食桑叶的那种声。

人过中年,忽然悟出仿佛心灵里曾经闪现过的声音。

岂止风吹荷叶声有种禅意,雨水滴落在荷叶上的那种颤抖,也摇曳着我的心。

④秋风来了,秋雨飘落在残荷上,给荷带去一缕湿漉漉的忧伤,感受着“红藕香残玉簟秋”般的清冷,“菡萏香消翠叶残”般的苍凉。

要说风景如画,荷在风中的摇曳,水中的倒影,莲与莲的交叠,叶面与叶面的互相抚慰,更是神来之美了。

⑤荷叶萧疏了,我也该加衣服了。

母亲捧着一件棉衣从老屋出来,喊着我的小名,说荷叶都快落水了,你还不冷?说着,她就脱了鞋子,卷起裤腿,下到塘里打捞落在水面上的荷叶。

荷叶晒干搁在楼上,准备明年端午节包粽子。

⑥冬天到了,该出莲藕了。

父亲赤着膀子,裤腿卷到大腿根,在塘水里摸莲藕。

家乡人把这叫起莲藕。

父亲舍不得用铁锨或者铁耙子,生怕弄断了藕条。

记得我高中毕业那年,想帮着父亲起莲藕。

父亲挥挥手说:走开,这塘水冷得很。

你骨头嫩,小心得了风湿。

到了中年,我忽然悟出,老屋门前的那片荷塘,是父亲生命的背景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系列训练B1】姓名得分父亲的村庄(共18分)孙京涛①父亲,像他那一代大多数农民一样,没有文化,朴素、勤劳。

父亲的村庄,也像大部分胶东农村一样,贫瘠、平淡、寂寂无名。

然而,就是这样的父亲,和他的东石水头村,成为了我生命的起航。

②改革开放前,父亲一直是生产队赶马车的,这份略略异于普通农人的职业,是我向小伙伴们夸耀的资本。

我总觉得,父亲能走得很远很远,走到村人们都走不到的地方……因此他的每一次离家,都会引发我对外界无穷的想象,然后添油加醋地演绎给伙伴们听。

③大约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父亲第一次带我到生产队的饲养场玩耍。

当时的饲养员叫张爱,干瘦老头,跛腿,脾气大,早年在外当长工,闯荡江湖,见多识广。

张爱大爷定定地看着我的眼睛,转头对父亲说:“这孩子,以后就靠这双眼吃饭!”父亲不屑:人都靠双手吃饭,哪有靠眼吃饭的?后来我考上大学,学摄影专业,父亲想起张爱大爷当年的“预言”,不胜唏嘘。

④年龄稍长,我随着父亲的马车进了城。

我知道,在城里,有不用马拉就会自己跑的汽车、火车。

父亲说:“使劲念书吧,念好了才能到城里工作。

”我听父亲的话,从县城的重点中学一直念到北京的重点大学。

大学毕业,系里保送我上研究生。

四年本科,我已经让家里家徒四壁了,还可能再读三年吗?我回家问父亲,要不要上这个学?“研究生是什么?”父亲问。

“大学毕业了可以教高中,研究生毕业了,就可以教大学。

”我比划着跟父亲解释。

“那咱村有孩子读吗?”“没有。

”“那咱附近这三个村子有孩子读吗?”“好像也没有。

”“那你得上!砸锅卖铁也得上!这个不是钱能买来的!”父亲果断地替我做了主。

⑤后来,我真的在城里工作了。

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支箭,而父亲,就是那张弓。

他铆足了一生的气力,把我放飞出去;自己却囿于那个封闭的乡村,日渐衰老。

⑥父亲经常说起一个故事:有一年正月十五晚上,一位年龄比父亲小、辈分比父亲高的小老奶奶来到我家,坐下了,只是一个劲儿地东拉西扯。

父亲陪了一会儿,问:“奶奶,您来我家,是有什么事儿吧?”奶奶的确是有事,可她不好意思张口——她是来借钱的。

儿子去烟台打工,缺一百块钱盘缠,正着急上不了路。

父亲二话不说,拿出钱来:“一百块够不?”“够!够了!”小老奶奶连声说。

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呈给她一百块钱,奶奶客客气气双手接过。

年尾,腊八刚过,小老奶奶就来了,还拎了两瓶“莱阳白干”。

她客客气气地双手呈上一百块钱,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接过。

第二年正月十五,小老奶奶又来了,还是客客气气借一百块钱;待到年尾腊八,还是拎两瓶“莱阳白干”,客客气气地还一百块钱,而父亲,总是客客气气地接过。

如此往复五六年,直到她的儿子成家立业。

父亲说,小老奶奶遵循古训,债不过年,她真是个要面子的人!我喜欢听父亲说这个故事,很多东西,从这个故事一直流淌进我的血脉。

⑦近些年,许多体力活儿,父亲已经力不从心。

经常地,他会发现一堆土杂肥“被偷了”;待到耕种时,却发现那堆肥已经被均匀地撒到了地里。

或者,在大收时节,门口突然响起一嗓:“大叔,你陡崖山的麦子割回来了,扔门口了啊!”出门去看,却是杳无人影。

⑧2007年4月16日,在我的一再劝诱下,一辈子不愿花钱的父亲终于同意做手术,安装心脏起搏器。

在手术室外,我算了一笔账:我一年差不多回老家四趟,父亲已经七十五,假如他再活十年,那么,我统共只能再见他四十次!⑨就是这个结果,让我开始拍摄《父亲的村庄》。

每拍一个人,我都会向父亲念叨念叨,父亲便给我讲他们的故事。

我惊讶地发现:每一个看似最平常的生命,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

人到中年,蓦然回首,却发现,这片自己曾经拼命挣脱的土地,却早已注定了此生所有的精魂。

(有删改)1.请说明第③段中“这孩子,以后就靠这双眼吃饭!”和“预言”,两处引号的作用各是什么?(2分)2.阅读③—⑦段的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每空限15字以内)(6分)情节一:张爱大爷预言我将来靠双眼吃饭情节二:情节三:小老奶奶多次年初借钱年尾还钱情节四:3.结合第⑥段内容,说说作者7次运用“客客气气”一词有什么作用。

(4分)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父亲的村庄里的人们有怎样的特点,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

(不超过150字)(6分)【记叙文阅读系列训练B2】姓名得分一扇窗(共14分)(1)他是个邮差。

没多久就厌倦了这份工作,他决定辞职。

(2)那天,他无意中发现路边有一座青砖白墙的瓦房,瓦房盖得并不华美,但很有特点:窗户很大。

透过这扇窗户,他发现了趴在窗边的女人。

她柳眉凤眼,笑容可掬地望着他。

他惊呆了,如此偏僻的郊区,竟然藏着这般貌美的女子!青砖白墙中的曼妙女子含着笑挥手,山水画一样缥缈在他凝滞的视线里。

(3)鬼使神差般,他竟然撕毁了辞呈,再也没有出现辞职的念头! 渐渐地,他不再厌倦了,工作劲头越来越足。

(4)他的转变,谁都解释不清,只有他自己最明白——正是为了与那美丽女人见上一面,领受一下那充溢着无限希望的笑容!(5)他想,为什么没有一封信寄往那扇窗口?如果那样,他岂不是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她?他希望能和她说说话,他渴望听听她银铃般的笑声……(6)但是,命运偏偏在这时跟他开了个玩笑。

由于他工作积极,业绩突出,很快被领导提拔为分拣员。

他却高兴不起来:还没来得及和她说一句话呢。

(7)那天,他借故体验生活,顶替一个熟稔的邮差去送信。

这次的信件不比往常,是那窗口里的女人的,是他奋战了两个昼夜写好的。

信间唯有感谢,感谢那女人阳光一般的笑容改变了他的生活。

(8)那天,他用了平时两倍的速度来到了女人的房子前,他发现了久违的情景:窗口里,那女人依然笑容可掬。

他停稳车,迫不及待地敲响那扇门。

开门的是一位老妇人。

她一边兴奋地把他迎了进去,一边冲里屋喊:“闺女,果然来信了!”(9) “太好了!”他分明听出是那女人的声音,果然像银铃一般。

当他循声望去,他惊呆了,他所极力搜寻着的那个女人,重写他生命的女人,让他魂牵梦萦的美丽女人,竟然是一个没有下肢的残疾人!那女人欣喜地半趴..在窗口前的椅子上。

两条空空的裤管在椅子下端飘荡..。

简直太不可思议了!(10)他怅然若失,留下信便走了。

(11)几天以后,他也收到了一封信,来自那女人,信上说——尊敬的先生,感谢您的来信!您说是我激励了您,改变了您的生活。

其实,我应该感谢您才对!⑿我原本拥有幸福的生活,我和丈夫经常在轨道上漫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他的生命,也让我失去了双腿,我当时也想随他而去,但他临终前告诉我,在郊区盖一座房子,是他一生的梦想,他说,他会给我来信,让邮差捎来他远方的灵魂。

所以我时刻准备着,穿最漂亮的衣服,准备精致的妆容,对每一个人微笑,尤其是看到你们邮差,我就更加高兴。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是你们带给了我生的气息,活下去的勇气,感谢你的到来,我会更加乐观地活下去……⒀他看到这里,泪水早已模糊了字迹。

他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笑容像极了那窗口里的女人。

⒁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样一班邮路,都镶嵌有这样的一扇窗口。

正是这样一扇窗,改变了我们前行的方向。

1.阅读全文,想想他从萌生辞职的念头到最后露出会心的笑容,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每处不超过四个字)(2分)→惊喜→期盼→→欣慰2.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1)那女人欣喜地半趴..。

(“半趴”和..在窗口前的椅子上。

两条空空的裤管在椅子下端飘荡“飘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青砖白墙中的曼妙女子含着笑挥手,山水画一样缥缈在他凝滞的视线里......。

(“凝滞的视线”怎么理解?)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第(13)段中“他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且“这笑容像极了那窗口里的女人”?(4分)4.结尾为什么说一扇窗能改变了我们前行的方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记叙文阅读系列训练B3】姓名得分婆媳微博过招(共20分)孙道荣①小米是个微博控,每天都要发几十条微博,比日记还详细地记录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来粉丝无数。

麻烦苦恼也来了。

②一天吃早饭时,婆婆板着脸对她说□现在有的女人,不晓得照顾好自己的老公和孩子,老是在外面和不三不四的人应酬,还常常半夜不归,真是太不像话了。

虽然没有点名道姓,小米还是听出来了,婆婆这是在指桑骂槐呢。

昨晚,因为来了一个多年未见的外地同学,一帮老同学聚会,聊得比较晚。

其间,小米还用手机发了几条微博,描述了同学聚会的情形和自己的感受。

③婆婆是怎么知道的□老公不可能和婆婆讲,晚上回家时,她也是蹑手蹑脚地进了门,连澡都没敢洗,没有吵醒任何人啊。

让小米想想都怕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只要自己有一丁点风吹草动,婆婆似乎都了如指掌,并在饭桌上旁敲侧击一番。

小米感觉自己总是被一双无形的眼睛盯着,这让她很不自在。

④一次,和小姑子闲聊,小米意外地得知,不久前,婆婆也学会了上网,而且,也注册了微博,成了一个老年网虫。

惊讶不已的小米,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仔细查阅了自己的粉丝名录,发现有一个网名叫秋山听雨的,似乎对她特别关注,而且,总是跟帖点评一番,说的话,与婆婆如出一辙。

看来,这个秋山听雨,就是婆婆无疑。

⑤结婚以后,小米他们是单住的,后来,公公去世,考虑到婆婆一个人孤独无依,小米将婆婆接来和他们一起住。

说实话,婆婆的到来,给了她莫大的帮助,勤快的婆婆将几乎所有的家务活都包揽了。

婆媳关系一直也比较融洽,直到最近,婆婆的言行,才突然变得古里古怪,对小米横竖看着不顺眼。

小米恍然大悟,是自己在微博上的言行,刺激了婆婆。

在微博上,小米说的都是真心话,大实话,包括对老公的不满,对工作上的不如意,对婆婆生活习惯的不同看法,都会在微博上发泄一通,毫不隐晦。

⑥真相摆在了面前,小米犹豫了。

要不要直接与婆婆沟通下,今后别在微博上窥探自己?自己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婆婆知道本无妨,问题是两代人的习惯、观念、态度不同,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

好友却直摇头,给她出了另外一个主意......。

小米笑了。

⑦小米发了一条微博,短短二三十字,夸奖了婆婆昨天做的红烧猪蹄特别好吃,油而不腻,味道很特别。

下午,秋山听雨跟帖了,只有六个字:家有老,是个宝。

看到跟帖,小米乐了。

晚上回到家,小米惊讶地看见,桌上又摆上了一大盘红烧猪蹄。

吃饭时,婆婆一脸期待地看着小米。

小米一边啃着猪蹄,一边直夸好吃,婆婆一脸灿烂。

⑧小米的工作弹性比较大,但常常需要夜晚在电脑上加班,因而早上往往起不来,这曾经让婆婆很看不惯,经常早晨七点不到,就拼命地敲卧室的门,催他们起床去上班,即使是双休,也照样一早将他们喊醒。

为此,小米特意发了一条微博,但没有半句牢骚,只是描述了自己工作的性质,顺带着倒了一点点苦水。

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天早晨,婆婆破天荒地没有敲他们的门。

⑨曾经给小米带来很多烦恼的微博,这一次,却给她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微博成了小米和婆婆沟通的桥梁。

小米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尤其是对婆婆的感激之情,都会在微博上委婉地写出来,仿佛是不经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