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对比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两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最为惨痛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它们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样的。
首先,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根本原因。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而德国、美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崛起。
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这就导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其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疯狂扩军备战,直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
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对峙,争夺霸权,使得欧洲的局势剑拔弩张。
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这一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史称“萨拉热窝事件”。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随后,德、俄、法、英等国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惨烈的战役。
比如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等。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双方伤亡近百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据统计,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死亡一千多万人。
战争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城市和乡村被摧毁,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它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意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
同时,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1)初期:1940不列颠之战
(2)扩大:1941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
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
(3)转折(1942年下):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转折点)、中途岛海战(亚太战场转折点)、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客观上推动了科技进步。
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
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二战
胜利的原因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违背历史潮流的,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4)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6.6诺曼底登陆
结束的标志
1918、11德宣布投降
1945、9、2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重要会议
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943年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
战后世界
政治格局
形成了臭名昭著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对峙的两极格局
中国参战
结果
战胜国之一,但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遭宰割(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二战中参加了开罗会议,并通过了有利于中国的决议。
国际机构
国际联盟(1920)
联合国(1945)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欧洲内部的战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涉及了全球范围的国家;在战争技术和 战术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加先进和多样化;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涉及了大 规模的种族灭绝和核武器的使用,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没有的。
04
战争结果与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与影响
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等国家战败。
两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家与力量对比的异同
相同点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全球性的战争,涉及多个国家和力量。
不同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而第二次世界 大战则是对全球法西斯主义的反抗;参战国家和力量对比也 有所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和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
03
战争过程与主要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与主要战役
参战国家
27个国家对阵,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 国。
力量对比
英、法、俄等国组成协约国,德、奥 匈帝国等组成同盟国,双方力量相对 均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与力量对比
参战国家
6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主要是轴心国和同盟国。
力量对比
美国、苏联、英国等组成同盟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组成轴心国,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
01
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更大,范围更广,涉及
更多国家和人口。
2. 科技与武器
0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许多新式武器和技术,如原子弹、
雷达和喷气机等。
3. 国际秩序与格局
0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的冷战秩序。
05
战争反思与教训
一战与二战的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2008-06-03 20:2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1)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 处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都与社会主义苏联有矛盾, 而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又有着尖锐的矛盾.一战后,德国为了取得英法美对它的侵略扩张的支持与纵容,希特勒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而后法西斯国家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波兰的侵略,更使法西斯德经济军事力量大增.使得英法美等大国”坐失良机”,”自食其果”.二战时,不得不与苏联结盟,对抗法西斯势力.2)原因:(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加剧. :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法国退居世界第三, 四位, 新兴的美国, 德国跃居世界第一, 二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造成了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丧失的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已经基本上被瓜分完毕, 于是在欧洲形成了新兴的德国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争夺霸权, 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随着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 欧洲形成了三个基本矛盾. 即法德矛盾, 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失控法国东山再起, 极力扩充军备. 俄奥矛盾:表现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奥匈帝国向巴尔干扩张,又怕他统治下的斯拉夫人脱离匈帝国独立. 英德矛盾: 英国从他传统的外交政策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即不愿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俄国的实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 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围绕着这三对基本矛盾, 形成了三国同盟(德, 意, 奥) 及三国协约(英, 法, 俄) 两大军事集团, 两大军事集团间的对峙局面, 激烈争夺加速了欧洲的紧张局势, 最中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2)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爆发也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929年至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打击下, 德, 意, 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企图通过对外疯狂扩张的途径摆脱经济危机, 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欧洲策源地: 1932年,纳粹当一越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掌握了国家政权, 对内实行恐怖统治, 对外积极扩张道路,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亚洲策源地: 守军部法西斯控制的广田宏毅上台组阁, 对内禁止工人罢工, 限制人民言论, 结社, 新闻和出版自由; 加紧扩军备战.对外制定了侵略扩张德基本国策, 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也都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二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利益耳机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在战争中,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密切合作, 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 共同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 并取得最终胜利.4) 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征规模大,给世界带来的人力,人力上的损失更大.都削弱了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战后都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战后都出现了一些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作战面积达四百万平方千米,武装力量达7千万,军费开支与薪饷的比值为1:1. 15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他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他严重的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摧毁了俄罗斯, 德意志, 奥匈等帝国, 封建的奥斯曼帝国也告解体. 英国, 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削弱.. 战争后期,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费,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历时六年,遍及世界各地,共61个国家参与作战,作战面积高达二千二百万平方千米之多,武装力量达1.1亿,军费与薪饷比值悬殊至3:1.世界人口的80%, 共17亿人被卷入战争, 耗损了大量的财富, 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达的一次战争, 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 教育了各国人民, 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大战沉重的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战争彻底打垮了德, 意, 日帝国主义, 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严重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力量在战争中得到壮大,为争取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战争还促进了国际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范围.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需要,各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战后,这些还本由于自早走占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5) 战后建立的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改变后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洲,亚洲的政治版图,调整了他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新的国家秩序,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凡尔赛体系: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会议主要由英, 法, 美国政府首脑操纵. 主要讨论如何处置德国等战败国的问题.1919年6月28日,签订<<凡尔赛和约>>,及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了严惩和限制, 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维护机构是国际联盟.于1920年成立, 总部设在日内瓦, 最初有44个会员国.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间的和平与安全.”它实质是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 但也隐含着许都多矛盾.和约对战败国进性掠夺性的惩罚, 加深了战败过于战胜国间的矛盾为德国撕毁条约提供了口实.这些条约是战胜国之间的暂时的相互妥协的产物, 分赃不均使得这种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2) 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大力扩充海军.日本趁机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大势力, 同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发生冲突, 也威胁到英国在中亚的利益,为了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掀起了海军军备竞赛,为了缓解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割分太平洋地区势力范围. 1921年到1922年,美, 英, 法,日, 意, 中, 比, 荷, 葡诸国在美国的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会议上先后签订了<<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是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 使美国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使日本势力受到遏制.原因: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相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杭外一、相同点:第一,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
第二,战争的结果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二、不同点:第一,大战前人类对战争的认识程度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对别国进行战争被视为国家的权利,反战的声音非常微弱,战争爆发后,所有参战国的民众都卷入了对战争的支持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了和平民主运动,反战呼声较高,主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惨遭战祸的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也希望维持有利于自己的和平的世界秩序,避免再次发生战争动荡。
1919年成立的国际联盟,尽管长期被少数大国操纵,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以维持和平、反对战争为宗旨的国际组织,还是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呼声。
第二,大战爆发的目的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方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与之相反,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以打败法西斯,争取人类安全、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第三,大战爆发的背景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两大侵略集团不断制造战争危机;双方争夺巴尔干地区的焦点成为战争的火药库。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战”的战胜国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具有极大的掠夺性,成为产生新的战争的温床;它所定下的敌视苏联的基调阻碍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日本在华盛顿会议后受到压抑,加上它军事封建性的急剧膨胀,它也走上法西斯道路,德日法西斯和英法美都与社会主义苏联有矛盾;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德日意打着反布尔什维主义的旗号,取得了英法美对它们的侵略扩张的纵容和让步,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1

1、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一片繁荣,可背后蕴藏着危机, 美国作家德塞莱出版了一本控诉美国社会制度的著作 是 • A 《哈姆雷特》B《美国的悲哀》 C 《神曲》D 《战争与和平》 2.“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 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形象反应了 • A 生态环境恶化 B 经济危机的蔓延 C 世界性疾病迅 速蔓延 D恐怖主义泛滥 3.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经济的恢 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历史 事件是 • A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B 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 政 D 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一、单选题:1913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
比较 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位次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英 3 1 德 2 4 美 1 5 法 4 2
上述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北约和华约的形成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美国、德国 (2) 为挽救危机,美国和德国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 (3) 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 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不能,因为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1.各国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2.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3.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团结互助,共同发展,避 免战争。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交战双方、性质及影响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交战双方、性质及影响
【答】1.原因:①相同:都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②不同:一战: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风扩军备战,矛盾不断加剧,二战:轴心国集团疯狂侵略扩张,破坏和平;一战是由帝国主义矛盾引起,二战除帝国主义矛盾外,还存在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矛盾。
2.性质:①相同:战争初期均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②不同:一战自始至终性质没变;二战随着战火的扩大,苏联、美国相继参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加强联合,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性质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交战双方:一战是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二战是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4.影响:①相同:给交战各国带来深重灾难;削弱帝国主义力量;战争引起革命;刺激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
②不同:一战后形成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 德国投降 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 二战结束
总结归纳
一个登陆
诺曼底登陆
两个扩大
德国闪击苏联—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 发——战争达到全球规模
三大苏德战役 四个大国强权的会议
莫斯科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 柏林战役
1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 形成----确立对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两次世界大战的新课标要求
一战:
1、了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基本史实及严重后果 2、知道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及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战: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二战 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 斯同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 战争中的作用。
二战基本史实
5 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942 年1月 签署了《联合
国家宣言》
6 重 1942年6月 中途岛海战 太平洋战场转折点
大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德战场转折点
1942年10月----11月
阿拉曼战役
北非战场转折点
事 1943年 意大利投降
件 1944年6月6日 诺曼底登陆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 斯的灭亡
谈 谈 感 想 请你谈谈感想,如何能 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1、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各国争端。 2、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3、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4、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
学习世界历史的方法
第一 把握基础知识、重点知识是学好历史的前提 第二 比较和联系
1 相同性质历史事件的联系和比较 2 同类历史知识的联系和比较 3 同一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的联系和比较 第三 注意把握把历史知识和现实、时事联系起来
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4 二战初期:
1 西线战场:
敦克尔刻大撤退----为日后反攻保存了实力 不列颠之战-----使德国灭亡英国的计划破产
2 东线战场: 突袭苏联--------战争规模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 进一步扩大
2、联系法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
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我们中国与人类历史上的这两次战争 都有关,结合所学内容列举相关事项
一战:中国加入协约国参战;战后巴黎和会中 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华盛顿会 议恢复帝国主义国家共占中国的局面。
二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重要组成部分,战后成立的联合国中, 中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同盟国: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协约国: 英国 法国 俄国
6 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 (转折点)
一战基本史实
7 战场:欧洲 非洲 太平洋 8 结果:1918年德国投降 一战结束 9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一 战影响
1 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2 造成了欧洲的衰退和美国日本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3 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4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2 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形成---确立对东亚太 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3 慕尼黑会议(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 顶峰
4 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体系形成
发表高见
请大家比较一下两 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两次世界大战之比较
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
相 核心参战国:德国 同 都给人类早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点 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反思、联系现实法: 战争——人类不能忘却的创痛
可是现在……
黎以武装冲突造成灾难2004年7 月30日,以色列轰炸黎巴嫩南部的 加纳村后,一名男子怀炸弹爆
炸事件现场经过。伊拉克警方当日透露, 巴格达市中心当天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 造成至少12人死亡,42人受伤。
面对复习历史事件—“战争”,我们 应该抓住战争的哪些内容呢?
原因、性质、作战双方、开始结束 时间与标志、过程、结果与影响等 等
一战基本史实
1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 目的: 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3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4 开始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5 参战国:
二战基本史实
1 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经济危机加速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重要原因: 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各国反法西斯战争没有互相配合,不能制止战 争爆发,使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
2 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基本史实
3 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
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 都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 客观上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 性质不同 同 点 范围不同
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
一战英军的坦克
一战中德军的重炮
一战中德军的飞机
你知道吗 ?
两次世界大战对 世界格局分别有 什么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 局的影响
一战后 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
九年级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课
两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 大战,不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 物力的损耗,也给全世界人民 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特别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 罕见的、最残酷的、规模最大 的战争,给各国 人民带来了无 尽的痛苦与灾难,并且战争的 伤痛至今仍在延续!
--------<<历史论坛>>
A.德国 B.日本 C.意大利 D.美国
既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又都是失败者的是( A )
是一战的胜利者,却是二战的失败者的是( BC )
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的是( D )
1.(2014重庆A卷)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存联系是 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 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
A.罗伯斯庇尔执政——法国大革命走向高潮 B.1861俄国年改革——废除黑人奴隶制 C.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