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开采沉陷学答案整理 2

合集下载

矿山开采沉陷学_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矿山开采沉陷学_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矿山开采沉陷学_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采煤沉陷上覆岩层破坏形成的“三带”,由下至上依次为()答案:垮落带、裂隙带、弯曲带2.下面关于日常观测的说法正确的有()答案:及时记录地表裂缝情况_首次末全面观测之间的定期四等水准测量工作_日常观测周期视下沉速度而定3.以下选项为地表移动观测站布设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的有()答案:观测线上应根据采深和设站的目的布置一定密度的测点_观测线的长度应大于移动盆地的范围_观测线的控制点应在移动盆地范围之外埋设牢固,在冻土区控制点的底面应在冻土线 0.5m 以下_沿主断面布设4.观测线移动和变形曲线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沿观测线(主断面)的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分布特征及其发展过程答案:正确5.以下关于采动程度描述错误的是()答案:超充分采动条件下,对应采空区中心的正上方为地表移动盆地中心6.以下关于剖面线状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站描述正确的是()答案:剖面线状地表移动观测站一般都是沿主断面布设。

_剖面线状地表移动观测站各相邻观测点一定是相互通视的。

_剖面线状地表移动观测站通常由两条互相垂直且相交的观测线所组成。

7.以下关于观测站设计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答案:设计图部分只需要包括观测线的平面位置图,沿观测线的断面图8.按照观测的时间可将观测站分为()答案:普通观测站、短期观测站9.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工作按时间顺序分别为()答案:连接测量,全面测量,日常测量,全面测量10.以下关于观测点数量及密度说法错误的是()答案:为了以大致相同的精度求得移动和变形值及其分布规律,实际布点时观测点必须是等间距布设11.以下关于确定剖面观测线布设的位置和长度说法错误的是()答案:走向主断面都经过采空区中心点12.全面测量工作内容不包括()答案:记录地下开采及地质情况13. 6 个月观测地表各测点的累计下沉值小于(),表明地表稳定。

答案:30mm14.观测线上的测点数目及其密度,主要取决于()和设站的目的。

矿山开采沉陷学答案整理 2

矿山开采沉陷学答案整理 2

1.“三带”的定义?答:冒落带是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回采工作面放顶后引起煤层直接顶板岩层产生破坏的范围。

裂缝带:在采空区上覆岩层中产生裂缝、离层及断裂,但仍保持层状结构的那部分岩层。

弯曲带:又称整体移动带,位于裂缝带之上直至地表。

2.地表移动盆地边界的确定(此题答案不确定)一、地表移动盆地边界的划分地表移动盆地划分成如下三个边界:(一)移动盆地的最外边界移动盆地最外边界是以地表移动和变形都为零的盆地边界点所固定的边界。

这个边界由仪器观测确定。

考虑到观测误差一般取下沉为10mm的点为边界点。

所以,最外边界实际上是下沉为10mm的点圈定的边界。

(图中ABCD)(二)移动盆地的危险移动边界危险移动边界是以盆地内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对建筑物有无危害而划分的边界。

(图中A’B’C’D’)不同结构的建筑机能承受最大变形的能力不一样,所以各种类型的建筑物都应有对应的临界变形值。

在确定移动盆地内危险移动边界时,用相应建筑物的临界变形值圈定,会更接近于实际。

(三)移动盆地的裂缝边界裂缝边界是根据移动盆地内最外侧的裂缝圈定的边界。

3.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内容有哪些?答:观测站设计包括便携设计说明书和绘制设计图两部分工作。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建立观测站的目的和任务2)设站地区的地形、地物及地质采矿条件3)观测站设计时所用的开采沉陷参数4)观测线的位置及长度的确定,测点及控制点的数目、位置及其编号5)工作测点和控制点的构造及其埋设方法6)观测内容及所用仪器,与矿区控制网的联测方法,精度要求,联测的起始数据,定期观测时间、方法及精度要求,有关地表采动影响的测定,编录方法。

7)经费估算:包括观测站所需材料、购地、人工等费用的预算8)观测成果的整理方法与分析步骤,所需获得的成果4.水平煤层(或沿煤层定向主颁)非充分采动时主断面内下沉曲线特征?答:判别:水平煤层开采时的采动程度可用走向充分采动角φ3来判别。

当用φ3 角作的两直线交于岩层内部而未及地表时,此时地表为非充分采动。

《煤矿开采学》试题(二)及参考答案

《煤矿开采学》试题(二)及参考答案

《煤矿开采学》试题(二)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3×5=15分)1、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向,按一定标尚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称为—个阶段。

2、采煤工艺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3、采区采出率采出率是指工业储量中,设计或实际采出的那一部分储量,约占工业储量的比例,以百分数表示。

采区采出率为:采区采出率=4、石门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直交或斜交的岩石平巷称为石门。

5、急斜厚煤层指开采倾角大于450,厚度为3.5~5m的煤层二、简答题(6×6=36分)1、根据巷道作用和服务范围不同,可将矿山井巷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种类型,试对每种类型巷道列举3例。

开拓巷道:井筒、井底车场、主要石门、运输大巷、轨道大巷和回风大巷(或总回风道)、主要风井;准备巷道:采区上下山、采区车场、采区峒室;回采巷道:区段运输平巷、区段回风平巷、开切眼。

2、分析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

开采能力即按矿井开采条件所能保证的原煤生产能力、主要是同时正常生产的采区生产能力的总和。

矿井生产能力应与其储量相适应,以保证有足够的矿井和水平的服务年限。

储量是基础,开采能力是关键,各生产环节能力应配套,安全生产条件必须保证。

在划定的并田范围内,当矿井生产能力一定时,可计算出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P:P=式中:K-矿进储量备用系数,矿井设计一般取1.4,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及矿区总体设计可取1.5、地方小煤矿可取1.3。

矿井服务年限应与矿井的生产能力相适应。

3、简述选择开拓延深方案原则及要求。

(1)保持或扩大矿井生产能力;(2)充分利用现有井巷、设施及设备,减少临时辅助工程量,降低投资;(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在新水平开拓时选择更为合适的采煤方法、先进的采掘技术和设备,改革矿井井田开拓和采区准备方式;(4)加强生产管理、延深的组织管理与技术管理,施工与生产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尽量减少延深对生产的影响;(5)尽可能缩短新、旧水平的同时生产时间。

开采沉陷

开采沉陷

开采沉陷考试答案2009-11-25 20:341.地表移动盆地是怎样形成的?地表移动盆地形成有一个过程,对用长璧式全部冒落法开采的煤层,当工作面自开切眼达到(1/@-1/2)H时,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开始波及地表,在地表形成一个相应的盆地,随着工作面继续推进,地表盆地的范围继续扩大,盆地各点的下沉量也继续增加,当工作面推进到一定的距离,采空区到达一定的宽度时,盆地的下沉程度达到该地址条件下的最大值,继续增加开采宽度,地表移动盆地的范围也会继续增大,如果工作面停止掘进,再经过一段时间,移动盆地个部分的移动和变形就会逐渐稳定下来形成最终的稳定盆地。

2.说明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基本规律一般用移动和变形表示曲线表示其一般的分布规律在充分菜动条件下,最终移动盆地走向主断面上各地表各点的移动和变形的规律的分布情况如图,图中各条曲线的原点设在移动盆地的中心横坐标x表示地表各点距离原点o的距离,纵坐标表示地表移动和变形值。

3三下采煤包括哪些内容?水体,建筑物,铁路以下开采。

4什么叫做采动影响?地表盆地是怎样形成的?煤层被大面积采空后,周围的岩层失去了平衡,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移动。

由于采矿的影响,在采空区上方形成的凹地。

5岩层移动的三带是怎样划分的?整体弯曲下沉带-裂隙带-冒落带。

有时候当煤层倾角足够大的时候,会倒置。

6什么是走向主断面,什么是倾斜主断面?沿走向方向上最大的下沉点任何一断面。

沿倾向方向上最大的下沉点任何一断面7边缘角,移动角,裂缝角各是什么意思?边缘角: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移动值为0的点与采空区边界底板的连线和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

移动角:移动盆地主断面上对建筑物有危险的变形的边界点与采空区边界煤层底板的连线和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

裂缝角:移动盆地最外缘裂缝与采空区个边界煤层底板的连线和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

8简述典型曲线法的实质与优缺点。

实质:根据某一矿区大量地表移动的实测资料。

综合分析,获得该矿区一定地质和采矿条件下地表盆地主断面的下沉规律的地表下沉曲线,同时一般还给出反映这种下沉规律的数值表格。

《矿山开采沉陷工程》理论考试试卷a

《矿山开采沉陷工程》理论考试试卷a

《矿山开采沉陷工程》理论考试试卷a《矿山开采沉陷工程》理论考试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1、在岩层移动中将上覆岩层的破坏划分为“三带”,即垮落带、裂缝带和。

2、在水体下采矿时,垮落带和裂缝带合称为。

3、岩体内部移动边界线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凹向方向的曲线。

4、一般情况下,地表的动态变形总是其静态变形。

5、按不同断面移动角可分为走向移动角、和。

7、建筑物下采矿的的防护措施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减小地表移动变形的,另一方面是对建筑物采取结构措施。

8、地表移动观测站的日常测量中,在应增加测量次数。

9、在水平变形计算中,正值表示,负值表示。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2分,共20分)1、在充分采动和接近充分采动动条件下,地表下沉10mm的点至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采空区一侧的夹角称为边界角。

2、阳泉矿区观测资料表明,裂缝角小于移动角。

3、综采放顶煤较其它采煤方法对地表的影响更剧烈。

4、矩形建筑物长轴方向抗变形的能力较强。

5、砖石结构建筑物临界变形值为:i=3mm/m、k=0. 2×10-3、ε=2 mm/m。

6、设计保护煤柱时,在平面图上通过受护对象角点圈定的多边形,其边界即为受护边界。

7、地表正曲率变形作用下,建筑易出现“倒八字”型裂缝。

8、在同样地表变形条件下,建筑物长度越大,其破坏程度越严重。

9、在建筑物周围设置变形补偿沟主要是减小其所受水平压缩变形的影响。

10、在通常的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量与采厚成反比,与开采深度成正比。

三、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倾斜煤层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最大下沉值的预计公式为。

A、mqcosαB、mqsinαC、mq2、在地表移动计算时,常用k表示地表的。

A、倾斜B、曲率C、水平变形3、在平地近水平煤层开采开采下的水平变形曲线中,拐点处的水平变形为。

A、最大拉伸值B、近似于零C、最大压缩值4、开采深度越大、覆岩越坚硬,地表移动持续时间。

采矿学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版

采矿学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版

《煤矿开采学》试题(六)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3×5=15分)1、采区上山2、暗立井3、可采储量4、开拓煤量5、采掘平衡二、简答题(6×6=36分)1、采区上山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2、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有哪些优点?3、在解决井田开拓问题时应遵循哪些原则?4、试述综采放顶煤采煤法的主要工艺过程。

5、简述大采高综采工艺的特点及防止煤壁片帮的措施。

6、阶段内的再划分有哪几种方式?三、分析题(2×12=24分)1、试分析我国煤矿井田开拓的发展方向。

2、试分析仰斜开采和俯斜开采的特点及使用条件。

四、综合题(25分)用双线条绘出斜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平、剖面示意图,标出井巷名称,并写出井巷掘进顺序、运煤系统及通风系统。

《煤矿开采学》试题(六)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1、采区上山服务于一个采区的倾斜巷道2、暗立井又称盲立井、盲竖井,又称盲竖并、盲立井,为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直立巷道,其用途同立井。

3、可采储量矿井可采储量〔Z)是矿井没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故Z =(Z-P)C式中P—保护工业场地、并筒、井田境界、河流、湖泊、建筑物等留置的水久煤柱损失量;C__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 75;中厚煤层不低于0.8;薄煤层不低于085;地方小煤矿不低于0.7。

新井设计时可按上述数据选取。

4、开拓煤量是井田范围内己掘进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5、采掘平衡准备巷道的开掘和工作面成一顶的比例二、简答题1、采区上山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采区上山的位置,又布置在煤层中或底板岩层中的问题;对于煤层群联合布置的采区,还有布置在煤层群的上部、中部或下部的问题。

(一) 煤层上山(1)开采薄或中厚煤层的单—煤层采区,采区服务年限短;(2)开采只有两个分层的单—厚煤层采区,煤层顶底板岩层比较稳固,煤质在中硬以上山不难维护;(3)煤层群联合准备的采区,下部有维护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4)为部分煤层服务的、维护期限不长的专用于通风或运煤的上山。

煤矿开采及答案2

煤矿开采及答案2

2、2—()A、运料眼;B、架头移动轨迹线;C、采区运输石门;D、采煤工作面。

3、3—()A、运料眼;B、行人眼;C、收作眼;D、采区运输石门。

4、4—()A、架头移动轨迹线;B、行人眼;C、收作眼;D、溜煤眼。

5、5—()A、行人眼;B、初采斜巷;C、收作眼;D、架尾移动轨迹线。

6、6—()A、区段运输巷;B、区段回风巷;C、采区运输石门;D、采煤工作面。

7、7—()A、区段运输巷;B、采区运输石门;C、区段回风巷;D、采区运输石门。

8、8—()A、收作眼;B、架头移动轨迹线;C、初采斜巷;D、采区运输石门。

9、9—()A、采区运输石门;B、架头移动轨迹线;C、收作眼;D、架尾移动轨迹线。

10、10—()A、区段回风巷;B、区段运输巷;C、架头移动轨迹线;D、架尾移动轨迹线。

11、11—()A、溜煤小眼;B、永久封闭墙;C、架头移动轨迹线;D、架尾移动轨迹线。

12、12—()A、区段回风巷;B、区段运输巷;C、采煤工作面;D、初采斜巷。

13、13—()A、架尾移动轨迹线;B、溜煤小眼;C、永久封闭墙;D、区段运输巷。

14、14—()A、区段回风巷;B、区段运输巷;C、永久封闭墙;D、初采斜巷。

15、15—()A、小眼临时封闭;B、平巷临时封闭;C、上山临时封闭;D、架尾移动轨迹线。

16、16—()A、上山煤柱;B、大巷煤柱;C、区段煤柱;D、采区边界煤柱。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7、在缓倾斜煤层中的长壁工作面,炮采工艺方式是指采用⎽⎽⎽⎽⎽⎽⎽⎽⎽⎽⎽⎽⎽⎽⎽⎽⎽⎽⎽⎽落煤、爆破装煤和人工装煤、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及单体支柱支护的采煤工艺方式。

18、空重车线与主要运输巷道垂直时,立井采用箕斗提升、大巷采用矿车运输的环行井底车场称为立井⎽⎽⎽⎽⎽⎽⎽⎽⎽⎽⎽⎽⎽⎽⎽⎽⎽⎽⎽⎽⎽⎽⎽环行井底车场。

19、在Z k =(Z g-P)C的关系式中,Z k代表矿井可采储量,Z g代表工业储量,P代表永久煤柱损失量,C代表⎽⎽⎽⎽⎽⎽⎽⎽⎽⎽⎽⎽⎽⎽⎽⎽⎽。

大三 上 开采沉陷考试答案

大三 上 开采沉陷考试答案
21、 重复采动:是指岩层和地表已经受过一次开采的影响而产生移动、变形和破坏之后,再一次经受开采的影响,使得岩层和地表又一次受到采动,这种采动称为重复采动。
22、 重复采动地表移动参数变化:1下沉系数 q复1=(1+a)q初 q复2=(1+a)q复1 q初、q复1、q复2:初采、第一次复采、第二次复采的下沉系数; a:下沉活化系数 2 最大下沉角,重复采动时最大下沉角较初次采动增大 3 边界角、移动角 重复采动时,边界角减小5~10°,移动角减小10°~15° 4 充分采动角、超前影响角、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重复采动时,充分采动角增大1°~5°,超前影响角减小10°~15°,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增大5°~10°。
13 、描述地表移动盆地形态和范围的角量参数:主要是边界角、移动角、裂缝角、松散层移动角。
14 、描述地表移动盆地内移动和变形的指标是: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扭曲和剪切变形。
15、下沉曲线分布规律:在采空区中央上方O点处地表下沉值最大,从盆地中心向采空区边缘下沉逐渐减小;在盆地边界点A,B处下沉为零,下沉曲线以采空区中央对称。
超充分采动:当达到充分采动后,回采工作面的尺寸再继续扩大时,地表的影响范围相应扩大,但地表最大下沉值不再增加,地表移动盆地将出现平地,地表有多个点的下沉达到最大下沉值的采动情况。
6、 充分采动角:指在充分采动条件下,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移动盆地平底的边缘在地表水平线上的投影点和同侧采空区边界连线与煤层在采空区一侧的夹角。
4 、地表移动的形式:地表移动盆地、裂缝及台阶、塌陷坑。
5 、非充分采动;当采空区尺寸小于该地质采煤条件下的临界开采尺寸时,地表任意点的下沉值均未达到该地质采煤条件下应有的最大值,这种采动称为非充分采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带”的定义?答:冒落带是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回采工作面放顶后引起煤层直接顶板岩层产生破坏的范围。

裂缝带:在采空区上覆岩层中产生裂缝、离层及断裂,但仍保持层状结构的那部分岩层。

弯曲带:又称整体移动带,位于裂缝带之上直至地表。

2.地表移动盆地边界的确定(此题答案不确定)一、地表移动盆地边界的划分地表移动盆地划分成如下三个边界:(一)移动盆地的最外边界移动盆地最外边界是以地表移动和变形都为零的盆地边界点所固定的边界。

这个边界由仪器观测确定。

考虑到观测误差一般取下沉为10mm的点为边界点。

所以,最外边界实际上是下沉为10mm的点圈定的边界。

(图中ABCD)(二)移动盆地的危险移动边界危险移动边界是以盆地内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对建筑物有无危害而划分的边界。

(图中A’B’C’D’)不同结构的建筑机能承受最大变形的能力不一样,所以各种类型的建筑物都应有对应的临界变形值。

在确定移动盆地内危险移动边界时,用相应建筑物的临界变形值圈定,会更接近于实际。

(三)移动盆地的裂缝边界裂缝边界是根据移动盆地内最外侧的裂缝圈定的边界。

3.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内容有哪些?答:观测站设计包括便携设计说明书和绘制设计图两部分工作。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建立观测站的目的和任务2)设站地区的地形、地物及地质采矿条件3)观测站设计时所用的开采沉陷参数4)观测线的位置及长度的确定,测点及控制点的数目、位置及其编号5)工作测点和控制点的构造及其埋设方法6)观测内容及所用仪器,与矿区控制网的联测方法,精度要求,联测的起始数据,定期观测时间、方法及精度要求,有关地表采动影响的测定,编录方法。

7)经费估算:包括观测站所需材料、购地、人工等费用的预算8)观测成果的整理方法与分析步骤,所需获得的成果4.水平煤层(或沿煤层定向主颁)非充分采动时主断面内下沉曲线特征?答:判别:水平煤层开采时的采动程度可用走向充分采动角φ3来判别。

当用φ3 角作的两直线交于岩层内部而未及地表时,此时地表为非充分采动。

(一)下沉曲线下沉曲线表示地表移动盆地内下沉的分布规律。

设沿主断面方向为x轴,下沉曲线为W(x)=F(x)在讨论分布规律时,先要确定下沉曲线上的三个特征点:1.最大下沉点o:下沉值最大。

在水平煤层开采时,在采区中央正上方。

2.盆地边界点A、B:据走向边界角δ0作边界点A、B,此处下沉值为零。

3.拐点E:拐点是指下沉曲线凹凸的分界点。

拐点从理论上讲应位于工作面开采边界的正上方,但由于工作面边界附近的顶板并不切煤壁冒落或呈阶状弯曲,存在悬顶距,因此在四周没采情况下,拐点E不在工作面开采边界的正上方而是略偏向采空区一侧。

在地表达充分采动条件下,拐点处的下沉值约为最大下沉值的一半。

下沉曲线分布规律:在地表最大下沉点O处下沉值最大,自盆地中心至盆地边缘下沉值逐渐减小,在盆地边界点A、B处下沉值为零。

5.什么叫起动距?答:通常把地表开始移动时工作面的推进距离称为启动距。

6.什么叫超前影响、超前影响角,超前影响距?答:超前影响: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工作面前方的地表受采动影响而下沉,这种现象称为超前影响超前影响角:将工作面前方地表开始移动(即下沉10mm)的点与当时工作面的连续,此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

超前影响距:开始移动的点到工作面的水平距离l称为超前影响距7.什么叫地表移动预计?答:在地下开采之前,按地质采矿条件估算地表的各种移动和变形值。

现在只能进行简单条件下的地表移动预计。

预计最大下沉值可能偏差约±10%,其他变形最大值为±30~50%。

对于复杂条件,如急倾斜矿层开采,多矿层开采,存在有地质构造破坏、矿层不稳定和开采空间不规则等情况,预计的偏差更大。

12、响地表移动变形的主要采矿因素有哪些?1.覆岩力学性质、岩层层位的影响;2、松散层对地表移动特征的影响;3.煤层倾角的影响;4、开采厚度与开采深度的影响;5.采区尺寸大小的影响;6.重复采动的影响;7.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的影响。

18、描述岩层与地表移动常用的5个指标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最大值发生的位置.答:的定量指标有: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

倾斜是下沉的一阶导数,当x=0是地表倾斜值最大。

曲率是下沉的二阶导数,是倾斜的一阶导数。

当x=±0.4r时,地表曲率值最大。

水平变形是水平移动的一阶导数。

当x=±0.4r时,地表水平变形值最大。

19、煤炭资源的开采,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矿产资源,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试回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回答要点(1)使地面标高降低,耕地淹没、盐渍化、沙漠化,在山区引起坡体滑移。

(2)地表沉陷使位于沉陷区的建(构)筑物、铁路、公路、桥梁、隧道、堤坝、输电线路等人工建(构)筑物损害、倒塌,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运输安全。

(3)地下开采使含水层水位下降,地面河流、水库干涸,使水进入井下,淹没矿井。

(4)在岩溶发育区,地下开采使地面出现大量塌陷坑、塌陷漏斗。

(5)开采引起矿区局部地震,震级R2~3级,引起当地居民极大的恐慌。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震发生的频率、震级均将增大。

(6)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的大量粉尘和排放的SO2、NOx等有害气体,危害矿区工农群众的身体健康,导致呼吸系统病变,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污染水体、土壤和环境20、下沉系数?答:充分采动时,地表最大下沉值与开采高度的比值称为下沉系数。

21. 最大下沉角?答:在非充分采动条件下,在移动盆地倾向主断面上,采空区中点和地表最大下沉点在基岩面上投影点的连线与水平线在下山方向的夹角。

22、主要影响半径?23.开采沉陷预计?答:开采沉陷预计:对一个计划进行的开采,在开采进行以前,根据其地质采矿条件和选用的预计函数、参数,预先计算出受此开采影响的岩层和(或)地表的移动和变形的工作,称为开采沉陷预计。

24.试分析曲率变形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答:曲率变形表示地表倾斜的变化程度。

建筑物位于正曲率(地表上凸)和负曲率(地表下凹)的不同部位,其受状态和破坏特征也不相同。

前者是建筑物中间受力大,两端受力小,甚至处于悬空状态,产生破坏时,其裂缝为倒“八”字形;后者中中间部位受力小,两端处于支撑状态,产生破坏时,其裂缝为“八”字形。

曲率变形引起的建筑物上附加应力的大小,与地表曲率半径、土壤物理力学性质和建筑物特征有关。

一般是随曲率半径的增大,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附加应力减小;随建筑物长度的增大、底面积增大,建筑物产生的破坏也加大。

25.分析煤层倾角对覆岩和地表的移动形式、破坏发展过程以及破坏分布状态的影响。

28.什么叫充分采动角?画图说明水平煤层开采时采动程度的判定方法。

答:在充分采动条件下,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移动盆地平底的边缘(在地表水平线上的投影点)和同侧采空区边界连线与煤层在采空区一侧的夹角称为充分采动角。

36.什么叫充分采动角?画图说明倾斜煤层开采时的采动程度的判定方法。

非充分采动充分采动超充分采动37.开采沉陷预计时用到的地质采矿条件有哪些?并结合工程实践叙述一下开采沉陷预计的意义和作用。

38.边界角?答:在充分或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的边界点和采空区边界点连线与水平线在煤壁一侧的夹角。

39.分析煤层倾角对覆岩和地表的移动形式、破坏发展过程以及破坏分布状态的影响。

倾角的变化,对上覆岩层的移动和破坏形式有很大影响。

倾角不同,覆岩的移动形式、破坏形态和地表移动盆地的形态均有较大的差异。

(一)对地表移动盆地形态的影响•水平和近水平煤层开采时,以采空区对称椭圆;•倾斜煤层开采时,偏向下山方向的非对称椭圆;•倾角越大,非对称性越明显;当接近90度时,又称为对称椭圆;(二)对覆岩移动形式和破坏形态的影响•倾角在0~35度时:法向弯曲和崩落,冒落带、导水裂缝带形态呈马鞍形。

•倾角在35~54度时:法向弯曲,岩层面的剪切移动和岩石的下滑,覆岩破坏形式呈抛物线。

•超过54度后,冒落到采空区内的煤和岩块除呈单块滚动外,还会成堆地沿煤层倾斜方向滑动。

•超过75度后,底板岩层产生滑移,底板一侧的地表也会出现许多裂缝或形成台阶盆地。

41.简要说明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的含义与单位。

答:下沉:地表点移动和变形。

以本次和首次测得的标高差表示。

倾斜:地表下沉盆地沿某一方向的坡度叫倾斜。

也叫斜率。

其平均值以两点间的下沉差除以点间的距离表示。

曲率:下沉盆地剖面线的弯曲度叫曲率。

其平均值以相邻两线段倾斜差除以两线段中点的距离。

水平移动:地表下沉盆地点沿某一水平方向的位移叫水平移动。

以本次与首次测得的从改点至控制点水平距离差来表示。

水平变形:下沉盆地内两点间的单位长度的水平移动差叫水平变形。

其平均值以两点间水平移动差除以两点间距表示。

42.移动盆地的危险移动边界答:盆地内的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有无危害划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