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暴君”“贤君”之争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出现无数君主,有贤君、有暴君、有昏君。
其中当以秦始皇的功过最具争议,每个人对他的评价都不同,所以引起我们对他的兴趣。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统一。
秦始皇即位后,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服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余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对于秦始皇在位所推行的政策,人们争议很大,有人认为他功大于过,也有人认为他过大于功。
对于历史,我认为只有客观地对待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
一、秦始皇的功绩第一,推行商鞅变法。
秦始皇采取商鞅的建议,实行变法。
(1)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把自由民束缚于土地保障了社会的安定(3)奖励军功;依军功大小进行封爵奖励,也表明开始废除世卿世禄制。
使得地主势力发展起来,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使得秦国的军事实力提高。
通过商鞅变法的各方面的措施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因此通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有了很大提高,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中央集权制。
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子孙后代的基业。
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设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制度。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有左右二人,是百官之首,掌政事。
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辅助丞相,监察百官。
地方机构则采纳李斯的建议,废分封,行郡县,郡县重要官员都由中央任免。
如此一来,形成了中央集权专制的局面。
虽然现在开来,专制容易造成贪污腐败,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实行中央集权专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经济的稳定,为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3.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掌握秦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 基本史实。 2.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壹 千秋梦碎
——秦的暴政
一、千秋梦碎——秦的暴政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社会 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刘邦得民心
材料一:《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
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
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
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善于用人
项羽刚愎自用, 不善于用人
刘邦字季,江苏徐 州。人初仕秦朝, 授沛县泗水亭长。 陈胜起义之后,集 合三千子弟响应, 攻占沛县,自称沛 公。
汉王 刘邦
三、秦朝的灭亡
2、项羽歼灭秦军主 力
巨鹿之战:
时间: 公元前207年
地点: 巨鹿
交战双方: 项羽军VS秦军
典故: 破釜沉舟
结果:
项羽以少胜多, 击败秦军主力
三、秦朝的灭亡
3、秦朝灭亡
材料二: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
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项羽失民心
——《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而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 力,失去民心。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课堂探究2 秦始皇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
也有人说他是暴君,你会怎么评价秦始皇?
《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二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秦朝的徭役和赋税沉重B.秦始皇的暴政C.社会矛盾激化D.气候变化导致粮食歉收2、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被称为?A.楚汉之争B.秦汉之争C.雍州之战D.吴楚之衡3、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A. 刘邦B. 陈胜C. 吴广D. 项羽4、下列哪一项不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A. 连年的自然灾害B. 繁重的赋税徭役C. 秦始皇的仁政措施D. 严酷的法律制度5、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以下哪项?A. 秦始皇暴政B. 秦二世胡亥统治C. 诸侯割据D. 战国纷争6、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索是以下哪项事件?A. 秦始皇焚书坑儒B. 秦二世征发修长城C. 秦始皇统一六国D. 秦二世加重赋税7、标志着秦末农民大起义开始的历史事件是?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起义C、项羽起义D、孙刘联军起义8、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哪位领袖最终推翻了秦朝统治?A、陈胜B、吴广C、项羽D、刘邦9、秦始皇死后,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激烈,其中最为突出的事件是()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刘邦之争C、项羽鞭尸D、刘邦进长安 10、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错误的是()A、秦灭韩B、秦灭赵C、秦灭齐D、秦灭周11、秦末农民起义中,哪位起义领袖首先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反抗精神?A. 陈胜B. 吴广C. 刘邦D. 项羽12、下列哪一项不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A. 沉重的赋税B. 劳役繁重C. 法律严苛D. 封建领主之间的战争13、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以下哪项?A. 秦朝暴政,赋税沉重B. 秦始皇去世,赵高专权C. 秦朝统一六国,战乱不断D. 秦朝推行法家思想,民众不满14、下列哪一项不是《楚汉相争》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A. 鸿门宴B. 楚汉争霸C. 赵高篡位D. 周勃、灌婴平定诸吕之乱15、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秦朝的苛捐杂税加重了人民负担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暴政C、秦朝实行的严刑峻法D、长期战乱导致社会生产关系变化16、陈胜、吴广起义的首次战斗胜利,起义军攻占了以下哪个县?A、邯郸B、陈县C、咸阳D、巨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因焚书坑儒而挨骂的秦始皇,是不是被冤枉了?鲁迅评价的很干脆!

因焚书坑儒⽽挨骂的秦始皇,是不是被冤枉了?鲁迅评价的很⼲脆!谈及秦始皇,传统观点⼏乎都会冠以“残暴”的标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焚书坑儒、严刑峻法、劳民伤财、穷兵黩武这四点。
其中,以“焚书坑儒”最让后世⽂⼈墨客们痛恨,⼏乎由此把秦始皇看成了“最坏”的皇帝,给予如潮的恶评。
然⽽,秦始皇的历史名声,为何“臭不可闻”?因焚书坑儒⽽挨骂的秦始皇,是不是被冤枉了?鲁迅⼀语说破!历史名⼈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呢?不妨看⼀看这三个!(1)汉代贾谊的评价:“秦王怀贪鄙之⼼,⾏⾃奋之志,不信功⾂,不亲⼠民,废王道⽽⽴私爱,焚⽂书⽽酷刑法,先诈⼒⽽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2)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缪公以来,稍蚕⾷诸侯,竞成始皇。
始皇⾃以为功过五帝,地⼴三王,⽽羞与之侔。
善哉乎贾⽣(贾谊)推⾔之也!”(3)李世民评价秦始皇,“始皇暴虐,⾄⼦⽽亡。
”当然,李世民也肯定了秦始皇“拓定边⽅”的功劳,但也更肯定了秦始皇的残暴。
总之,直⾄今天,如果不详细了解⼀下秦始皇,那么基本上也会认为,虽然有⼀统天下之功,但却是⼀个极为残暴之⼈。
所以,夸张⼀点说,秦始皇的历史名声可谓是臭不可闻!那么,秦始皇的名声,为何如此臭不可闻呢?对于这⼀话题,鲁迅⼀语说破!1933年,希特勒成为元⾸之后,就开始焚烧所谓“⾮德国思想”(即反法西斯主义)的书。
这⼀年,针对德国希特勒的焚书,和中⽇某些学者的异动,鲁迅写了⼀篇批判⽂章,即:《华德焚书异同论》!其中,就点出了秦始皇名声臭的原因。
德国的希特勒先⽣们⼀烧书,中国和⽇本的论者们都⽐之于秦始皇。
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世⽽亡,⼀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去讲他的坏话了。
这⾥有⼆点很关键,说明了秦始皇名声臭的原因,即:(1)秦朝⼆世⽽亡,秦始皇⼦孙也⼏乎死光了,(2)“⼀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去讲他的坏话了”,汉朝⽂⼈强调秦朝残暴,证明汉朝得天下的正当性,就如康熙总要强调“⼤清得国最正”⼀样。
其实,即便是司马迁也不能例外。
《秦末农民大起义》PPT精品课件

陈胜、吴广起义
观察并思考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想一想这两个成语从何而来?
渔阳
咸阳 函谷关
陈
大泽乡
大泽乡起义
dazexiangqiyi
攻县城
gongxiancheng
占领陈,建政权
zhanlingchen,jianzhengquan
挺进关中
tingjinguanzhong
墓 人盗墓,命令工匠装了不少机弩。如果
有人进入陵墓触动机关,便能自动把来 人射杀。骊山陵是一座宏伟而又堂皇的 地下宫殿,从秦王嬴政即位的那年(前 246)开始修建,一直到前210年死去, 足足修了36个年头。
LISANLINGMU
THE GREAT WALL
长 城
- 束颈的铁钳 -
- 铁桎 -
拘系罪人双脚的刑具,即脚镣
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
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 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 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
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 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和刘邦 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
年的战争,即从公元前206年 到公元前202年……史称“楚 汉之争”。刘邦于公元前202 年建立了西汉王朝。
楚汉 观 察
争 之
并 思 考
刘邦 秦朝最终是被
灭亡的
秦朝的起止时间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时间 战争双方 结果 特点
公元前207年 项羽的农民军PK秦军 项羽取得胜利 以少胜多的战役
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 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利。
议论文论证对比法

小结
对比论证,除了事实对比,还有设喻对比和假设 对比,恰当选用对比论证类型,能给人以深刻的 印象,产生强烈的论证效果。
01
强化训练1
小练笔: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 段话论证“为人处事不要被情感 因素蒙蔽”。
答案示例
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 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公之中良萎不齐,终于导 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谡偏爱有 加,忘却先主对马谡“华而不实”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 《出师表》空有“真名世”,也不免“长使英雄泪满襟”。
对比论证要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①用作对 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 ②对比双方要有相同的对比量。
病例透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对比双方是否属于同一范 畴?如何改动?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海尔集团就是一个 典 型 的 例 子 , 它 抓 住 了 中 国 加 入 W TO 的 机 遇 在 菲 律 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而后在中东、北非、美欧 各地区国家建厂,成为我国跨国公司的领头羊。而 在金融危机重创各企业时,海尔同样抓住机遇,开 发农村家电市场,使其在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相 比之下,清朝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失发展良机, 老百姓愚昧落后,而此时西方列强却迅速崛起。
病例透视2
伴随着小沈阳的红火,他的师傅赵本山却做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红 遍全国,年年春晚不可少的小品王,竟然花费55万元参加了长江商学院 CEO学习班,重新做了学生。一时间议论纷纷,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 我却为赵大叔的举动拍手称快。要说本山大叔的本事比起小沈阳来何止 多了“几招”,然而他却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不断拓展, 年逾花甲,仍能甘做学生,真是令晚辈汗颜啊!小沈阳真该向师傅多学习 啊! (摘自2009年高考河南作文《一招鲜还能吃遍天吗》)
3.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焚书 坑儒
任务1:论从史出 结合材料和所学,探究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材料5: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 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 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 以法,后群臣皆高。
——《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 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 争性质的变化,培养比较归纳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刘邦入巨咸鹿阳之战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
四面刘楚邦歌入咸阳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约法三章
垓下之鸿围门宴
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垓(gāi)下之围
四面楚歌
任务4:分析比较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1: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
诛暴秦,揭竿而秦起 无道,官逼民反
01论英雄 ,楚汉之争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的“心愿”
秦统07年
秦无道,官逼民反
02秦的暴政
第一篇章
任务1:论从史出 结合材料和所学,探究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材料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 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徙送诣七十余万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第11课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选题理由】第一道题选择了杜牧《阿房宫赋》和贾谊《过秦论》两篇文章, 两篇文章都阐述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在两位作者眼中对秦灭亡原因的观点是否相同。
第二道题选择了贾谊《过秦论(节选)》和苏洵的《六国论》两篇文章, 在《过秦论》中找出《六国论》中开头说到“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以及从六国方面进行假设的证据;同时分析关于六国“尊贤重士”, 两文的说法是否有矛盾。
并结合两文所提供的材料, 请比较两文在论证和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特点。
第三道题选择了杜牧《阿房宫赋》和贾谊《过秦论》两篇文章, 分析两篇文章写作上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第四道题选择了《新五代史.伶官传(节选)》, 结合所学课文《五代史伶官传序》, 谈谈从庄宗“好伶而弑于伶”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第五道题选择了《新五代史.伶官传(节选)》和《五代史伶官传序》两篇文章, 结合两篇文章,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盘盘焉, 囷囷焉, 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嗟乎!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的“暴君”“贤君”之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当一种事物或现象尚未被人们认识、战胜时,那就是一个神话般的传说。
在过去了几千年,经过了祖祖辈辈心血和汗水频频付出后,那巨大的代价必然会换来数千年来数亿人意外的惊喜。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风雨年轮,是一幅浓墨重彩的长卷帛画,有人在泼墨挥毫,有人在画前留恋,每一段都是一个故事,历史更迭,人间百态。
沿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随着先人的足迹走进那烟尘岁月,我们似乎看到帝王将相一个个朝我们缓缓走来。
将时光定格倒回2000多年前,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那段激荡的岁月。
两千年前,始皇赢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其雄才大略令后世之人肃然起敬,也正因为他的雄心和权力,开创了中国封建帝制的新局面。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用了十年时间平定六国统一了中国,定都咸阳,建立了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郡县制,称自己为始皇帝——秦始皇,他希望大秦帝国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
为了加强强大的帝国统治,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做到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大统一,文化大统一,结束了中国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500余年的战乱局面,使得当时的大秦子民生活安定、富裕。
通读史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勤勉、鲜活的帝王形象浮现在大众的面前。
勤勉皇帝每天批阅奏章十多万字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文字:“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意思是说:秦始皇事必躬亲,行政事务无论大事小事都亲自裁决,甚至用“衡石”计算处理的文书和奏折,每天都有明确的定额,不完成定额就不休息。
“衡石”,是古代一种称量的标准,“石,百二十斤”,也就是说“一石,等于120斤”,即每天秦始皇要批阅的奏章多达120斤。
秦时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半斤,换算过来也多达60斤。
那时候的公文一般都用木简或者竹简书写,60斤的文书,正常情况下可以书写十多万字。
每天阅读60斤奏章的工作量,再加上需要思考和批阅,这是异常辛苦的一件行政事务,但这只是秦始皇日理万机中的一部分而已,并且白天还要处理大量的其他朝政事物。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他称帝的十一年期间,有五次全国性的巡行视察,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每次全国性的巡视“短则二、三月,长则年余”,虽然贵为帝国皇帝,也只能坐在木轮的马车上日复一日地长途跋涉,一路颠簸,疲惫不堪,但是,秦始皇坚持了下来。
这个皇帝用他的勤勉打造出了大秦帝国的强大。
依法治国秦律佐证秦始皇并非暴君在人们印象当中,秦始皇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秦朝的法律也是残酷无情。
实则,秦朝以法家治国,“法治”“重刑”确实是秦律的基本特色。
从商鞅变法到秦朝建立秦国法律,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历史演变过程。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中,首次发现大量记录秦律内容的竹简,以一万七千字的篇幅(仅为秦律的一部分)记录了从农业到手工业、从政治到经济等很多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达到了《荀子·强国篇》所说的“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即安闲而又治理得很好,政令简约而周详,政事不烦乱而有功绩,这便是政治的最高境界;在秦帝陵中也发现了象征廷尉官署的陪葬坑(廷尉是秦朝掌管刑法的官员),设置廷尉这一官职就是要依法治国,保证社会的安定和谐,秦始皇以完备的法治建立了一套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他所创立的一系列制度,成为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运行的基础,也就是所谓的“百代行秦政”。
自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这三十七年的时间里,《史记》中没有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对六国王室屠杀灭族,只是“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防止六国的贵族、富商发生复辟、分裂活动,便于对六国上层人士的管理,并没有对六国的大臣、将军、地方官绅进行屠杀。
秦始皇所谓的“暴君”行为,相较于后代皇帝的杀伐手段来说,已经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商鞅变法“授田制”秦始皇让农民拥有了土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继续孝公变法的基础上,实行商鞅变法,公元前216年强制要求农民上报自己所种植的土地面积,将原有的“王有”土地制变为“国有”土地制,颁布“使黔首自实田”法令,即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并缴纳税赋,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国家的承认和保护,以及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的“授田制”,让处于“授田制”下的农民成为自己土地真正的主人,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进步措施,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历史功绩。
心系社稷秦始皇的“诗和远方”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历时两年半),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驰道的修建不仅有利于巩固边防,同时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联系与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封建割据、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着巨大的作用;公元前212年又修建作为军事通道的直道(历时五年),秦直道是秦始皇以战止战军事思想的产物,彻底扭转了先秦以来中国北疆一直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不仅加快了中国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使中华文明增加了包容性而更加博大精深,同时,秦直道直接导致的匈奴西迁,还改变了世界民族的分布格局,进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轨迹。
公元前215年前后,匈奴猖獗,为抵御外侵,稳固江山,秦始皇始皇帝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使用了近百万人力筑起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昭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成为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勤勉治国秦始皇的养生之道秦始皇在他执政的26年中,他先后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当天下初定后,年轻气盛的嬴政一心想做的就是两件事情;一是让大秦帝国更加强盛;二是寻求长生不老之方。
秦始皇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中第一个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王,中国古代皇帝事必躬亲的法令规矩是由他开的先河,他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勤勉的皇帝之一。
秦始皇执政期间,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白天处理各种朝政,晚上批阅奏折、文书,可谓精力、体力全面透支,经常会出现白天精力不济体乏困顿、晚上辗转反侧、噩梦连连难以安睡的情况。
对于秦始皇的身体状况,尉缭有一段描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
“挚鸟鹰”,即今医学上所说的鸡胸,是软骨病的一种特征;“豺声”表明有气管炎。
可见,秦始皇从少年时起就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身体素质极差。
登上王位后,为了实现统一大业,他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统一天下后,又骄奢淫逸,纵欲无度,使多病的身体过早地衰落下来。
可以说,由于疾病缠身和无节制地消耗,秦始皇的身体非常虚弱。
秦始皇的御用太医们为了让秦始皇能有一个健康身体,经常给秦始皇服用各种养生补品,但是收效甚微,秦始皇召集全国数万术士到咸阳,为其炼制丹药,以求身体康健、长生不老,却无一成功,为此秦始皇大怒,坑杀了一大批的术士。
秦始皇由于疾病缠身,非常重视医学,每日上朝“常有侍医携药囊随行”。
一日,贴身侍医夏无且给秦始皇请平安脉后,在咸阳宫遇到从巴郡枳县(今四川涪陵)来觐见秦始皇的巴寡妇清(巴寡妇清作为当时南方著名的大工商业主,其家族因擅丹穴之利数世,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到她掌管经营家业后,对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给予过巨额资助,并给秦始皇墓的修建提供过大量的水银,秦始皇十分看重她,尊其为“贞妇”),夏无且得知这次巴寡妇清给秦始皇奉上的贡品中有来自巴蜀之地的茶叶后,欣喜若狂,因为他潜心研究的养生汤中恰好缺少一味臣药——茶叶。
茶叶在秦汉时期是作为一种神奇药材使用的,由于产量低,每年由巴蜀和云贵之地上贡,是只有皇帝才能御用的珍贵药材,或者是由皇帝赏赐给有功之臣、外交使节。
夏无且回到太医院后,将自己经过数年才潜心研究出来的的养生方再次拿出来细细揣摩,根据中药君臣佐使的组方原理,精妙配伍,君药选用长白山人参5钱、华山茯苓3两、上郡(今陕北)酸枣仁3两,臣药选用巴蜀绿茶3两5钱,三碗水煎成一碗水,香气扑鼻,汤色金黄,趁热服用后,不消片刻立即感到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夜晚入寝前,又将此放凉的汤药服用一碗,心神俱宁,整夜安睡。
次日,夏无且将此汤药呈给太医院的太医令徐福(此人后来率领千名童男童女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仙药),并将药效告知徐福,徐福半信半疑,连续服用了此汤药数日后,深感:热饮可醒脑提神,凉饮又可宁心安神,确属调养精神之上品良方。
于是,徐福亲自配药煎煮,在秦始皇早朝下来后奉上,秦始皇趁热饮用两碗后,倍感神清气爽,脑清神明;当晚,在秦始皇劳累一天后,徐福又给秦始皇奉上了一碗清香悠然、沁凉心腑的汤药,秦始皇饮后感觉心神俱宁,倦意袭来,一夜无梦。
第二日醒来,秦始皇感觉自己精神倍增,立即召来徐福询问:“汝给朕饮用的是何仙汤?”徐福答曰:“人参茯苓汤。
该养生仙汤为夏无且献给皇帝。
”秦始皇听闻大喜过望,逐召夏无且上殿觐见。
夏无且跪见秦始皇后,逐将该养生仙汤的原理、功效一一回禀给秦始皇:人参茯苓汤,其中君药选用了长白山人参、华山茯苓、上郡酸枣仁,君药之一的长白山人参为“百草之王、百药之王、百补之王”,是“滋阴补气,扶正固本”之极品,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主补五脏,有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之功效,可治劳伤虚损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君药之二用的是有“四时神药”之称的华山茯苓,二八月间攀华山、下谷底,于松树下挖出“形极大”、“状若寿龟”的茯苓,皮黝黑,内紧白,去皮、切块后阴干,茯苓又云茯神,善安心神,补五劳七伤,开心益智;君药之三为上郡酸枣仁,酸枣树喜向阳、干燥,上郡土地为黄土,少雨,日夜温差大,霜期长,是其生长的适宜区域,上郡酸枣仁的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之功效尤为显著;另,酸枣仁更有一神妙之处:“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同时配伍臣药巴蜀绿茶,可大大提高君药的药效。
夏无且又曰:臣选用这四种药材为吾皇熬制的养生仙汤,热饮可解皇帝白日体乏困顿,凉饮可使皇帝宁心安睡,常饮此养生仙汤必可使吾皇元气大增、精神饱满、健康长寿。
秦始皇闻后大喜,下诏:夏无且由侍医晋位至太医丞(官位仅次于太医令,为秦王宫太医院的第二长官),每日伴朕上朝,并重赏黄金200镒(镒,秦朝重量单位,1镒等于24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