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9.8

合集下载

李开复

李开复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出生于台湾。

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他所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

而他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于1988年击败了曾获世界冠军的国际象棋大师。

他还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李开复博士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

1998年,他加盟微软公司,新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随后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

2005年7月19日,李开复博士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李开复博士不遗余力地投身于中国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事业。

他创办了一个专门与大学生交流的公益网站“开复学生网()”,为青年学子们写了一系列文章,《我的人才观》、《给中国大学生的现场会议一封信》系列、《科技·人才·教育》等,历述亲身经验,指点事业成功的规律和达到卓越的途径。

评价:若干年后,人们尊敬开复的不仅是他的科学贡献、事业成就,更有他对青年一代的热忱、爱心和奉献。

--宋健(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国务委员)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位拥有卓越的技术才能、领导能力、热爱中国、深刻理解Google价值观(尤其要正直和诚信)的特殊人才。

非常幸运,我们在李开复身上发现了这些优秀品质。

--赛吉·布林、拉里·佩吉(美国Google公司的共同创始人)我第一次返回美国苹果公司的时候,有人说李开复是我错过的最优秀的技术天才。

于是,我打电话告诉开复,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愿意,苹果公司都欢迎他回来。

--史蒂夫·乔布斯(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李开复是我所见过的、最有激情地推动中国教育体制发展的人。

他的激情和卓越的远见正是中国走向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强国所需要的。

国家为何不处理李开复

国家为何不处理李开复

国家为何不处理李开复他曾经是苹果电脑公司举足轻重的技术专家。

微软(中国)研究院功勋卓著的首任院长。

在学术领域,他是攻坚挫锐的科研天才;在管理层面,他又是运筹帷幄的领军人物。

而在很多年轻人心目中,他不仅是偶像,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导师。

身为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的他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献给了中国青年的教育和成长。

他写给中国学生的信在广大学子中间广为流传,有人送了他一个称号一“校园教父”……人生只有一次,不应浪费在并不感兴趣、没有成就感的领域李开复祖籍四川,出生于台北。

1972年,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家人把11岁的他送到了美国。

在风光秀丽的田纳西州,有一个小镇叫橡树岭,李开复就读于这里的一所天主教小学。

来美国的第一年,还没过语言关,听课像听天书,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就在下面看武侠小说。

一年后,他基本上适应了英文环境,开始了正常的学习。

从此,这所学校出了一个数学天才。

李开复总是在各种数学比赛中获奖,功课成为理所当然的第一名。

高中时,学校安装了一台很旧的IBM电脑,李开复对它,着了迷,他常去那里玩,编游戏,做运算。

在电脑神奇的世界里,他感到了无穷的乐趣。

经过老师的鼓励和审慎分析自己未来的成长目标后,他在大二时决定转入计算机系。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还属于新事物,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系也刚刚创立,不到30人。

从受人尊敬的律师到一个前途不明的“计算机工作者”,李开复转专业的风险可谓不小。

朋友们劝他谨慎考虑,但是他思考后的结论是:人生只有一次,不应浪费在并不感兴趣、没有成就感的领域。

一辈子从事一份没有激情的工作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1983年,李开复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之后他进入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继续深造,并于1988年获得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有着十分自由而良好的学术气氛。

在入学之后,计算机学院的上百位教授每人每天作一个报告,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让学生充分了解,以便决定自己的导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简介灬李开复

简介灬李开复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魅力无限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出生于台湾。

1983年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微软公司。

先后担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现任创新工场总裁,并主持开复学生网。

他在各大高校演讲上百场,为青少年的人生规划给出指导,著有《做最好的自己》等,发行量逾百万册,影响了一大批青年,被称为“青年导师”。

沟通,离不开尊重23年前,李开复慕名投到美国著名计算机专家瑞迪教授门下,从事计算机语音识别系统的研究。

那时,瑞迪教授组建了一个15人的团队,用专家系统来解决不特定语者语音识别的难题。

可是,当李开复学习并实践了不少方法以后,他大胆向瑞迪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对专家系统失去了信心,我认为统计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那时,这种方法并不被当时的大多数研究者看好,就连团队中15名从事此项研究工作的同事都一致反对,他们坚持认为这样做行不通。

瑞迪教授听了李开复的意见以后,虽然并不相信统计方法可以解决类似的难题,但他仍然语重心长地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用统计方法研究下去。

看得出,你很有激情,所以我可以全力支持你。

不过,我提醒你,过去有人曾用统计方法做过类似的工作,但都没有成功。

”?于是,李开复获得了独立研究、实践的机会。

虽然瑞迪教授对他的研究并不抱有多大希望,但他仍然为他买了最新、运行速度最快的机器以便研究,还专门建议国防部建立一个足够大的语料库。

?李开复为了证实自己,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期望,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写了至少10万行程序。

3年后,在他所坚持的方向上,语音识别系统的研究终于传来捷报——他把识别率从原来的40%提高到了96%!他所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

?后来,李开复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后来加盟微软公司,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有四大感悟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有四大感悟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有四大感悟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18期癌症,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不治之症”。

但谷歌前全球副总裁、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的抗癌经历却让人看到了希望。

2013年,52岁的李开复对外宣布,自己得了第四期淋巴癌。

2015年6月30日,李开复发微博称,“最近两次检查都看不到肿瘤了”,自己已经完全康复,肿瘤消失。

他是如何治癌、抗癌的?李开复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了一篇感悟。

睡眠比什么都重要,睡眠是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 大病之后,为了补偿身体的亏损,我给身体的第一项承诺与改变,就是好好睡觉。

许多研究也指出,睡眠是增强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充足的睡眠对预防或限制肿瘤生长有广泛作用。

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每天晚上十点以后,理想睡眠长度是七小时到八小时。

现在,我十点上床就寝,最迟不会超过十一点,经常睡到自然醒,大约五点半到六点半起床,中午再舒服地睡上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午觉。

这样就可以维持一整天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运动无比重要,有氧运动是促进癌细胞凋亡的良方; 我从前不但不运动,而且还嘲笑朋友运动养生。

不管中医、西医还是自然疗法医生都告诉我,运动无比重要。

有氧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脂肪燃烧而达到减肥的效果,还能促进癌细胞凋亡,也是活化自然杀手细胞的良方。

患癌后,我不再开车,也没有司机,尽量走路;要去较远地方时才搭地铁或出租车,这么一来,走路的机会就更多了。

养成运动习惯之后,我才体会到运动的好处,不管怎么说都没法跟旁人分享,只有自己最清楚。

合适的运动可以促进心血管弹性、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心情愉快。

饮食要均衡,好吃的不健康,健康的不好吃; 一段时间后,我慢慢适应了健康食品的口感,精神变好了、便秘问题解决了、所有指标都正常了,痛风也没了。

不过,还要强调一点的是,健康饮食的目的是健康,减肥是次要的;还要配合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运动,同时也要注意食物的来源,除非确知是无农药的有机蔬菜,否则要避免生食。

从癌症晚期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抗癌9年无复发,4个经验值得借鉴

从癌症晚期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抗癌9年无复发,4个经验值得借鉴

从癌症晚期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抗癌9年无复发,4个经验值得借鉴2009年,李开复离开谷歌离职,自己创办了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此时的李开复正站在中国互联网的风口上,做着投资大学生梦想的事,然而意气风发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3年后的某一天,自己会确诊癌症。

一、李开复被查出淋巴癌2013年暑假的一天,李开复在台湾一家医院做例行身体检查,医生建议说,年纪大了,做个核磁共振全面检查下身体很有必要,这是李开复第一次做核磁。

做了核磁后,却检查出患了淋巴癌,李开复告诉自己不幸罹患了淋巴癌,是滤泡性淋巴癌第四期,病情凶险。

在李开复宣布患癌以后后,大多数人都以为他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值得庆幸的是,李开复创造了奇迹。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病,李开复依旧乐观,积极配合治疗,也接受了网友的鼓励,2015年,经过了17个月的漫长治疗,李开复的肿瘤消失了,9年无复发,他的淋巴癌被治愈了。

二、什么是淋巴癌?恶性淋巴瘤是指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恶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瘤。

淋巴瘤是最早发现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少见,主要原发于淋巴结,会出现多种非肿瘤性炎症细胞增生和体型巨大的细胞。

此病好发于颈部和锁骨上浅表淋巴结,其次为纵隔、腹膜后、腋窝等处淋巴结。

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以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最为常见。

该病易发生远处扩散,部分病人的骨髓涂片中可找到淋巴瘤细胞。

三、从癌症晚期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抗癌9年无复发,4个经验值得借鉴——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癌症,很多人会变的自怜,害怕疾病产生莫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时不时会烦躁,但你在释放情绪的同时,也会透支身体,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

如果总是生气,不断压抑自己的抑郁情绪,怎么会有毅力去对抗疾病?李开复在确诊癌症后并没有放弃自己,他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指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

——多运动李开复的第二个抗癌秘诀是多运动,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增强体质,还能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一举多得,骑自行车、跑步、瑜伽等运动都是比较适合癌症患者的。

李开复励志故事

李开复励志故事

李开复励志故事古往今来,中国有很多的励志名人,励志的故事。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我们要从名人身上学习那种不放弃的精神。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李开复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李开复励志故事:在那场震动世界的微软以竞业禁止为由起诉李开复的跳槽事件中,9月21日美国地方法院做出了“准许加盟Google,但工作范围须受到限制”的判决。

没有一刻的停留,9月22日李开复飞到北京,第一时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对李开复而言,“这个官司的过程,可能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困难和痛苦的过程……今天我要解释给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有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李开复的诚信……”是的,他曾是美国苹果公司、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他一手创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大陆青年人的心中,是他改变了微软在中国人心中的霸主形象,他是微软的“和平使者”抑或“精神教父”;他说过“微软很可能是我服务的最后一个公司”——可是,就在2005年7月,他放弃了7年的微软生涯,“一夜之间”跳槽到了新兴的互联网公司Google公司。

是的,他是一个著名学者,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他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成就登峰造极。

他拥有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他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他还成功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我们原本的想象中,李开复可能和我们平常见过的大多数科学家一样,有着常人无以企及的智慧,有着偏执与狂妄的个性,他的成功也许还有几分是运气……但是,在多次采访了他,并用心研究过他的成长经历后,我们发现,李开复的成功和我们普通的经理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决定他成功的性格因素,他在追求成功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及工具,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

此次的跳槽官司让李开复背上了“叛徒”的“罪名”,很多人对此大吃一惊。

但是,在我们看来,这只不过是他一贯信奉的“积极主动”的成功法则的行动实践。

李开复个人简介

李开复个人简介

李开复个人简介出生年月:1961.12.3祖籍:中国四川出生地:中国台湾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曾就读于法学院)就职单位:创新工场职位:总裁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

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5年7月2 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 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

2 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人生经历: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

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Google(谷歌)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

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

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旧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 公司全球副总裁。

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

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

目前李开复居住于北京市。

在美国上大学时曾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

现与妻子(谢先铃)女儿(李德宁、李德亭)居住美国西雅图。

李开复简介

李开复简介

李开复简介李开复博士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李开复博士于1998 年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

加盟微软公司前,李开复博士曾担任SGI 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 的总裁、苹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

在加入苹果公司之前,李开复博士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助理教授,他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李开复博士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他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

无论是在哥伦比亚大学,亦或是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他都凭借其聪慧的头脑而令同校师生刮目相看。

目前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这位华裔学者生于中国台北,少时游学美国。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通过不舍昼夜的寒窗苦读,为自己日后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学生时代的他涉猎极广,妙才不凡。

在成为计算机专家之前,他已是睥睨北美的桥牌高手。

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教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他所开发出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在苹果公司工作的六年间,他主管多媒体技术研发,计算机迷们所熟悉的QuickTime系列音频产品就是他们的一项研究成果;他还担任过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 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1998年,业已加盟微软公司的这位华裔天才学者回到魂牵梦萦的故里,参与了缔造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全过程,研究院形成目前这样一种人才济济、百花齐放的局面,与作为首任院长的他的努力直接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编:刘彦伟李开复患癌症给我们什么提醒在中国大陆备受尊崇的华人企业家李开复,于近日被诊断患有淋巴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李开复感叹“世事无常”,也反思自己“以健康为代价去工作”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感叹和反思是否科学?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提醒?
李开复反思“拼命工作”有道理
“拼命工作”会导致久坐、缺少身体活动、吸烟、不合理膳食、忽视癌症征兆
面对癌症,李开复态度乐观,也有反思李开复发微博坦言:在以往的职业生涯里,我一直笃信“付出总有回报”的信念,所以给自己的负荷一直比较重,甚至坚持每天努力挤出三小时时间工作,还曾天真的和人比赛“谁的睡眠更少”、“谁能在凌晨里及时回复邮件”……努力把“拼命”作为自己的一个标签。

现在,冷静下来反思:这种以健康为代价的坚持,不一定是对的。

上述反思,从医学的角度看正中核心。

“拼命工作”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以下仅在癌症医学的范畴内分析。

现在职场中拼命工作的模式,基本就是坐在椅子上面对电脑,忙起来几个小时身体一动不动,形成久坐。

由于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甚至无暇正经用餐,经常叫个快餐胡乱吃一通,膳食严重不合理;同时还会忽视和隐忍身体出现的症状。

有时候夜间加班为了提神,还要点上香烟、吃上零食、喝上饮料。

日常生活中围绕工作转,挤占了身体活动的时间,很多职场人士长年缺乏体育锻炼。

上述这些因拼命工作导致的生活方式,件件指向癌症。

久坐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肥胖会引发多种癌症
癌症是一种基因疾病。

完好的基因可以精准控制细胞的代谢,而变异的基因可能引起细胞无限增殖——即癌症。

多种因素会导致基因变异,其中一种因素就是细胞周围的微小环境。

这个微小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细胞内基因的变异,而肥胖、身体缺乏活动、不合理的饮食都会影响这个微小环境,一些影响会最终导致引发癌症的基因变异。

身体肥胖、甚至是身体局部的脂肪过量,是许多癌症发生的原因。

如腹部肥胖会引发结肠/直肠癌,随着腰围的增加,患这种癌症的危险性也增加。

而多项研究表明,随着久坐时间的增加,体重增加的危险性也在提高。

所以“你都长胖了,肯定没好好工作吧”是错的,更符合实际的情况是,坐在电脑前工作,越拼命越容易长胖。

缺少身体活动会直接增加三种癌症的患病率
身体活动是指通过骨骼进行的任何形式的身体移动,包括但不局限于体育运动。

现在的职场工作本就让人们缺少身体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让人们下班后仍经常坐着。

而这些习惯,都会增加患上癌症的危险性。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身体活动对结肠癌具有预防作用的证据是充分的;身体活动很可能对绝经后期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具有预防作用。

每五个因癌症死亡的人里面,有一个是因为吸烟死亡的
因为有“吸烟提神”的说法,很多经常熬夜加班的职场人士,靠抽烟来缓解疲乏,有人还靠抽烟来缓解压力。

但抽烟是癌症最重要的催化剂。

世卫组织指出,烟草使用是单一的最重要致癌风险因素,它导致全球22%的癌症死亡,以及全球71%的肺癌死亡。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指出,世界上大约1/3的癌症负担归因于吸烟和烟草暴露。

我国最新癌症风险因素的归因分析报告指出,吸烟是我国男性人群中主要的癌症死因,约占33%。

不合理膳食也是癌症推手
加班时候的饮食习惯——摄入快餐、饮料、零食,会导致肥胖,间接引发癌症。

而零食中含有烟熏、腌制、含防腐剂或高盐的加工食品,这类加工食品会直接增加患癌风险。

忽视癌症早期征兆,会贻误时机
癌症的早期发现能够大幅提高治疗成功的可能性。

早期发现的主要手段在于对身体出现的征兆保持敏感性。

某些癌症的早期征兆包括肿块、无法愈合的溃疡、异常出血、持续性消化不良和慢性嘶哑。

当发现这些征兆时,要及时诊断,如果为了工作忽视这些征兆,可能把小问题拖大,导致可治的变不可治。

很多癌症发病可以被预防,只要你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与癌症的关系(来自: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
做好个人预防,将减少至少三分之一的癌症发病
科学家的十条建议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至少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例可以得到预防。

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指出,许多或大多数癌症病例可被预防——杜绝烟草会直接减去约1/3的癌症负担;增加身体活动以及合理的膳食,会再减去约1/3的癌症负担。

个人预防的意义在于,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然后再把命运交由“无常的世事”。

癌症是由一类基因变异的积累造成的,我们的生命运转越久,这种积累越多,患癌症的概率越大,理论上,只要一个人活得够久,他终究会得癌症。

还有极少数人生来就带有足够引起癌症的基因变异,这部分人构成了5%-10%的癌症病例。

所以患不患癌症,有“听天命”的因素。

但毕竟我们的生活方式可以极大的影响基因变异的积累,所以相当部分的主动权也在我们自己手里。

科学家承认对癌症的认识还不充分,他们基于目前的研究成果,提出右图中的10条建议。

有人可能会觉得完全遵从这些建议,将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乐趣,李开复也只是认为拿健康换事业“不一定”对。

那么如何抉择,就看您自己的认识了。

督促政府做出改善,能进一步预防癌症
要求严厉的控烟措施
吸烟可导致多种形式的癌症,二手烟(也称为环境烟草烟雾)已被证明能够使不吸烟者罹患肺癌。

去年发表在《美国实验生物学会联合会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父亲吸烟所导致的受损DNA 会遗传给下一代,增加孩子患癌症的风险。

仅从预防癌症的角度,也促使世界各国严厉控烟。

但中国有负责烟草销售的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还将烟草的扩散作为政绩。

中国的科学部门还在将研究烟草扩散的“科学家”评为院士。

严重的控烟失败使中国由吸烟引起的癌症发病居高不下。

为了我们的健康计,应该督促政府控烟。

要求治理环境污染
“癌症村”现象被怀疑与环境污染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带有致癌化学物质的空气、水和土壤环境污染导致的癌症占癌症总病例的1–4%。

世卫组织确认的“可致癌环境污染”在中国均很严重。

中国卫生部和环保部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淮河流域及沿线居民的肿瘤发生与当地污染的相关性已被基本证实。

因此,为了预防癌症,要求政府治理环境刻不容缓。

要求改良卫生条件
病毒、病菌引发的感染会导致癌症。

我国的癌症病例有22%是由感染导致的,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是7%。

中国是乙肝大国,约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2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通过急性、慢性炎症过程进一步演变为肝硬化,部分患者最终可导致肝细胞癌。

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原因,长期炎症可能会慢慢演化成胃癌,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现症感染率平均为55%,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经济状况越差、居住越拥挤、文化程度越低,感染率越高。

另外,不安全的食品也会增加癌症风险,如常出现在陈化粮中的黄曲霉毒素是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

2011年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中也曾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最后,防癌体检可以帮助人们对癌症早发现早治疗。

但中国人经历的普通健康体检不包括肿瘤筛查,难以发现它的踪迹。

这方面可以学习日本,日本的抗癌计划包括提供防癌体检,使日本80%的癌症发现于早初期。

所以,改善卫生条件可以大幅降低我国癌症发病率和致死率。

要求改善工作环境
在工作环境中,有40多种物质、混合物和暴露情况对人类有致癌性,它们被归类为职业致癌物。

职业致癌物与肺癌、膀胱癌、喉癌和皮肤癌、白血病及鼻咽癌之间的因果关系已有很好的文字记载。

间皮瘤(肺或胸腔外膜上的癌症)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作相关的石棉暴露有关。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有大量劳动工人。

这些工人很多服务于“血汗工厂”,缺乏劳动保护,容易接收职业致癌物。

(本专题除特别注明部分,所采用数据和结论均来自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