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蚀剂原理

合集下载

缓蚀剂原理

缓蚀剂原理
大多数无机型缓蚀剂主要使用在中性或偏碱性的介质环境中,它们通常对电极的阳极过程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使金属表面钝化或者在金属表面形成沉积膜进而起到缓蚀作用。随着缓蚀剂应用的发展,无机缓蚀剂的使用并未局限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如在酸性介质中添加碘化物、亚铜、亚锑盐后,能显著增强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效果。有机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它们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力吸附在金属表面,通过改变双电层结构,提高腐蚀反应活化能以及将腐蚀介质与金属基体隔离,进而抑制腐蚀速率,有机缓蚀剂在中性介质中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如有机磷酸盐、苯钾酸盐、咪唑啉在工业水和油田污水处理的应用。
相比物理吸附来说,化学吸附作用力更强,吸附更稳定,因此大多数有机缓蚀剂与金属表面的作用力主要是通过化学吸附实现的,而化学吸附实质就是缓蚀剂分子或离子与金属表面原子之间形成了配位键。与物理吸附不同,化学吸附与金属原子类别、缓蚀剂中心原子附近基团的推电子能力等均有密切关系。以铁原子为例,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64s2,可以发现铁原子中有空的d轨道存在,而缓蚀剂的中心原子如氮、氧、硫、磷等存在孤对电子,缓蚀剂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会与铁原子的d轨道形成配位键,通过配位键这种化学键的强作用力,使得缓蚀剂分子或离子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通过配位键使得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发生的吸附,我们称之为化学吸附。其作用过程如下:ﻫ
关于有机缓蚀剂的物理吸附行为,Mann最早做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在酸性溶液中,吡啶(C5H5N)、烷基胺(RNH2)、硫醇(RSH)及三烷基磷等的中心原子(N、S、P等)含有孤对电子,这些中心原子与酸性溶液中的氢质子结合,最终形成阳离子: ﻫRNH2+H+=(RNH3)+ﻫ 形成的缓蚀剂与金属之间存在的范德华力使缓蚀剂吸附在金属表面,这就是物理吸附。物理吸附速度很快,是可逆过程,容易脱附,吸附过程产生的热小,受温度影响小,而且金属和缓蚀剂间没有特定组合。

阻垢缓蚀剂原理

阻垢缓蚀剂原理

阻垢缓蚀剂原理阻垢缓蚀剂原理是一种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其作用是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来防止金属表面的腐蚀和垢积。

在工业生产中,金属设备和管道往往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容易受到腐蚀和垢积的影响,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因此,采用阻垢缓蚀剂可以有效地延长设备的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维护成本。

阻垢缓蚀剂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阻垢作用和缓蚀作用。

阻垢作用是指阻止金属表面形成垢层的过程,通常通过添加一些化学物质来改变水的性质,使其不易形成垢层。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与水中的盐类、碳酸盐等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阻止垢层的形成。

缓蚀作用则是通过添加一些缓蚀剂,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金属表面,阻止金属与介质发生直接接触,减少腐蚀的速度。

阻垢缓蚀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金属材质来确定。

一般来说,阻垢缓蚀剂可以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类型。

有机阻垢缓蚀剂主要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腐蚀和垢积的形成。

无机阻垢缓蚀剂则是一些金属盐类,如磷酸盐、硅酸盐等,可以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保护膜。

在实际应用中,阻垢缓蚀剂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

通常是将阻垢缓蚀剂添加到水中,与水混合均匀后,将其注入到设备或管道中。

在运行过程中,阻垢缓蚀剂会与金属表面发生反应,形成保护膜,起到阻垢和缓蚀的作用。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也是很重要的,及时清除垢层和修复受损的保护膜,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阻垢缓蚀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可以帮助工业生产中减少金属设备的腐蚀和垢积问题,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通过选择合适的阻垢缓蚀剂,并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设备,减少生产中的故障和损失。

希望各行各业都能认识到阻垢缓蚀剂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设备,促进工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纳米缓蚀剂

纳米缓蚀剂

纳米缓蚀剂
纳米缓蚀剂是一种新型的防腐蚀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缓蚀剂可以有效地延缓金属材料的腐蚀速度,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蚀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纳米缓蚀剂的原理、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纳米缓蚀剂的原理
纳米缓蚀剂是由纳米颗粒组成的,这些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表面活性,可以与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腐蚀介质对金属的侵蚀。

此外,纳米缓蚀剂还可以通过阻断金属表面的电子传递过程,减少金属表面的阳极反应,从而达到缓蚀的效果。

制备纳米缓蚀剂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物理法是通过机械、热处理等手段将金属材料制备成纳米颗粒,然后与金属表面接触形成保护膜。

化学法是通过溶剂、还原剂等化学物质将金属材料还原成纳米颗粒,然后制备成纳米缓蚀剂。

生物法则是利用微生物或生物体内的物质,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制备纳米缓蚀剂。

三、纳米缓蚀剂的应用领域
纳米缓蚀剂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船舶建造、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海洋工程中,纳米缓蚀剂可以有效地保护海洋平台、海洋钻井设备等金属结构,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船舶建造领域,纳米
缓蚀剂可以减少船体的腐蚀速度,提高船体的抗腐蚀性能。

在石油化工领域,纳米缓蚀剂可以用于石油管道、石油储罐等设备的防腐蚀处理,提高设备的耐用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纳米缓蚀剂可以用于飞机、火箭等金属结构的防腐蚀处理,提高其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纳米缓蚀剂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蚀材料,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缓蚀剂将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缓蚀剂工作原理

缓蚀剂工作原理

缓蚀剂工作原理
缓蚀剂工作原理:
缓蚀剂是一种添加在金属表面的化学物质,用于减缓金属腐蚀的速率。

其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阻断反应:缓蚀剂可以与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断氧、水或其他腐蚀剂与金属表面的接触。

这种保护膜可以防止腐蚀剂的侵入,减少金属表面的腐蚀反应。

2. 电化学作用:缓蚀剂可以通过改变金属表面的电化学性质来减缓腐蚀反应的进行。

例如,它们可以增加金属表面的极化电阻,降低金属与电解质之间的电导率,从而降低腐蚀电流的流动速率。

3. 缓解应力:缓蚀剂还可以通过减少金属表面的应力集中来减缓腐蚀反应。

例如,它们可以改变金属晶界的形态,使其更加均匀,从而减少应力集中。

4. 离子吸附:缓蚀剂可以通过与金属表面上的离子发生吸附作用,阻碍腐蚀反应的进行。

它们可以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并改变腐蚀剂吸附或扩散的途径,从而延缓腐蚀的发生。

综上所述,缓蚀剂通过阻断反应、改变电化学性质、缓解应力和离子吸附等方式,减缓金属腐蚀的速率。

这些机制有时也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起到缓蚀的作用。

酸洗缓蚀剂常规配方

酸洗缓蚀剂常规配方

酸洗缓蚀剂常规配方1. 介绍在金属制造和加工领域,酸洗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铁锈和其他杂质。

而为了避免酸洗对金属表面的进一步腐蚀,通常会在酸溶液中添加缓蚀剂。

本文将介绍酸洗缓蚀剂的常规配方及其相关要点。

2. 缓蚀剂的作用和原理缓蚀剂的主要作用是减缓酸洗溶液对金属表面的腐蚀,以保护金属不被过度侵蚀。

缓蚀剂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2.1 非离子界面活性剂的作用缓蚀剂中的非离子界面活性剂可以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覆盖层,阻挡酸洗液进一步接触金属。

这样可以减少金属表面与酸洗液的直接接触,降低腐蚀速率。

2.2 金属络合剂的作用金属络合剂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降低金属离子的活性和可溶性,减少对金属表面的腐蚀作用。

金属络合剂还能促进酸溶液中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促使金属离子更容易被取出。

2.3 超分子缓蚀剂的作用超分子缓蚀剂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缓蚀剂,能够稳定酸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减少金属表面的腐蚀。

同时,超分子缓蚀剂还能提高酸洗液的水溶性,改善酸洗工艺的效果。

3. 常用酸洗缓蚀剂配方3.1 硝酸盐型配方•硝酸:30-50 g/L•硝酸铜:0.5-1.0 g/L•硝酸铋:0.1-0.3 g/L•硝酸锡:0.5-1.0 g/L•缓蚀剂:5-10 g/L•氢氟酸(乙):5-10 g/L3.2 无机组分型配方•盐酸:50-80 mL/L•硝酸:10-30 mL/L•亚铁盐:5-10 g/L•磷酸:2-5 g/L•缓蚀剂:5-10 g/L3.3 有机酸型配方•色苯草酸:30-50 g/L•醋酸:10-30 mL/L•缓蚀剂:5-10 g/L•氢氟酸(乙):5-10 g/L4. 酸洗缓蚀剂的使用注意事项4.1 控制酸洗温度在使用酸洗缓蚀剂时,要控制好酸洗温度。

温度过高会增加金属表面的活性,加速腐蚀速率,而温度过低则会影响酸洗效果。

通常情况下,酸洗温度控制在50-70摄氏度为宜。

4.2 缓蚀剂浓度的控制缓蚀剂浓度过低可能无法有效降低腐蚀速率,而浓度过高可能造成成本的增加。

缓蚀剂种类,作用原理(图文)详解

缓蚀剂种类,作用原理(图文)详解

前言:缓蚀剂也可以称为腐蚀抑制剂。

它的用量很小(0.1%~1%),但效果显著。

主要用于中性介质(锅炉用水、循环冷却水)、酸性介质(除锅垢的盐酸,电镀前镀件除锈用的酸浸溶液)和气体介质(气相缓蚀剂)。

缓蚀效率愈大,抑制腐蚀的效果愈好。

有时较低剂量的几种不同类缓蚀剂配合使用可获得较好的缓蚀效果,这种作用称为协同效应;相反地,若不同类型缓蚀剂共同使用时反而降低各自的缓蚀效率,则称为拮抗效应。

缓蚀剂可按作用机理或保护被膜特性进行分类。

常见种类① 钝化剂:一般是无机类的强氧化剂.例如,铬酸盐、硝酸盐、钼酸盐等.它们的作用就是使腐蚀介质具有更强的氧化性,使金属表面保持完整的氧化膜.其作用和电化学的阳极保护异曲同工.② 有机缓蚀剂:其中包括酸洗缓蚀剂和抗蚀油脂.钢铁的酸洗是许多加工过程的必不可少的预处理工序,目的是除去钢铁表面的氧化物,但这个过程必然也会使金属本身受到腐蚀.为了减少金属的腐蚀,在酸洗时必须加入缓蚀剂.这种缓蚀剂通常有:邻位和对位的甲苯硫脲、丙硫醚、二戊基胺、甲醛、对位硫甲酚等.其作用机理是:缓蚀剂被普遍地吸附于钢铁的表面,使得钢铁酸洗时引起腐蚀的电极反应受到阻化.有的缓蚀剂可以提高氢的超电压,使氢离子还原的阴极反应受阻;有的缓蚀剂可使铁氧化为二价铁离子的反应受阻,使阳极极化.但一般认为,缓蚀剂可以同时减慢阴极和阳极的反应,使钢铁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抗蚀油脂用于金属材料和制件在运输和贮藏期间的暂时防腐,它主要由油、脂或蜡等加入少量有机添加剂组成.这种有机添加剂一般是极性化合物,可吸附于金属表面.其作用机理相似于酸洗缓蚀剂,所不同的是,要求抗蚀油脂中的添加剂在近中性的条件下发生作用,而酸洗缓蚀剂要求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作用.作为抗蚀油脂中的添加剂的有机物质通常为:有机胺类、环烷酸锌、各种石油产品氧化的产物、磺化油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等.③ 气相缓蚀剂:气相缓蚀剂是一种能挥发,但蒸气压较低且其蒸气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它主要用于重要机器零件(如轴承等)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防腐.其防腐机理并不十分清楚,主要还是和气相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有关.最有效也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气相缓蚀剂是亚硝酸二环己烷基胺,这是一种无毒无气味的白色结晶,挥发较慢,在较好的封闭包装空间中,室温下对钢铁制件可以有一年的有效防腐期.它的缺点是,会加速一些有色金属如锌、锰、镉等的腐蚀,所以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制件中有无有色金属.配方配方以阻垢缓蚀剂xt-309为例:原理阳极型缓蚀剂及其作用原理阳极型缓蚀剂也称阳极抑制型缓蚀剂,主要是抑制阳极过程而使腐蚀速度减缓。

纳米缓蚀剂

纳米缓蚀剂

纳米缓蚀剂纳米缓蚀剂是一种应用于金属材料防腐蚀的新型材料。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纳米级的颗粒结构,这使得它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和长久的保护效果。

本文将从纳米缓蚀剂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纳米缓蚀剂的原理纳米缓蚀剂的主要成分是纳米颗粒,它们通常由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制成。

这些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度分散性,能够更好地与金属表面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这层保护膜能够隔绝金属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防止氧化和腐蚀的发生。

纳米缓蚀剂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防腐蚀领域。

它可以应用于船舶、桥梁、石油设备、汽车等各个行业。

纳米缓蚀剂可以涂覆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

同时,纳米缓蚀剂还可以用于金属加工过程中,提高金属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三、纳米缓蚀剂的优势相比传统的防腐蚀方法,纳米缓蚀剂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纳米缓蚀剂施工方便,可以通过喷涂、刷涂等简单的工艺完成。

其次,纳米缓蚀剂能够充分利用纳米颗粒的特性,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保护膜,提供长久的防腐蚀效果。

此外,纳米缓蚀剂还能够降低金属材料的维护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四、纳米缓蚀剂的发展趋势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缓蚀剂在防腐蚀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纳米缓蚀剂可能进一步提高抗腐蚀性能,延长保护效果的持久性。

同时,纳米缓蚀剂还可以与其他功能性材料相结合,如自修复材料、防污材料等,形成更加综合的防腐蚀解决方案。

纳米缓蚀剂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蚀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诸多优势。

它的独特结构和优异性能,使其成为金属材料防腐蚀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未来的发展中,纳米缓蚀剂有望进一步提高性能,并与其他材料相结合,开创出更加先进的防腐蚀解决方案。

缓蚀阻垢剂原理

缓蚀阻垢剂原理

缓蚀阻垢剂原理
缓蚀阻垢剂是一种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药剂,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防止水中产生的垢和腐蚀。

它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缓蚀作用:缓蚀阻垢剂中含有一些具有缓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机螯合剂和缓蚀剂等。

这些物质可以与水中的金属离子(如铁、铜、锌等)发生络合反应,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减少金属离子的活性,抑制金属离子的腐蚀。

2. 螯合作用:缓蚀阻垢剂中的有机螯合剂可以与水中的硬水盐类(如钙、镁等)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

这些络合物的产生可以阻止硬水盐类的结晶和沉积,减少垢的生成和附着。

3. 分散作用:缓蚀阻垢剂中的分散剂可以降低水中悬浮颗粒和固体颗粒的凝聚作用,使其分散均匀分布在水中。

这样可以减少颗粒的聚集和沉积,阻止垢的形成。

4. pH调节作用:缓蚀阻垢剂常常含有酸碱调节剂,可以调节
水的酸碱度。

合适的pH值可以改变水中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和
络合反应的速率,从而影响垢的生成和腐蚀的发生。

综上所述,缓蚀阻垢剂通过缓蚀作用、螯合作用、分散作用和pH调节作用等多种机制来防止和控制水中的垢和腐蚀。

它可
以提高水的质量,减少设备的损耗和维修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蚀剂原理-------冀衡药业酸洗缓蚀剂产品部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的腐蚀过程服从电化学过程,因此腐蚀的发生存在着阴极反应与阳极反应。

阴极反应对应的是去极化剂接受电子的过程,最常见的两种去极化剂为氢质子与氧气,而阳极反应对应的是金属的溶解过程。

从腐蚀电化学原理分析,缓蚀剂加入后使得腐蚀反应的阳极过程或者阴极过程受到抑制,有些缓蚀剂可以同时抑制腐蚀反应的阴极与阳极过程。

大多数无机型缓蚀剂主要使用在中性或偏碱性的介质环境中,它们通常对电极的阳极过程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使金属表面钝化或者在金属表面形成沉积膜进而起到缓蚀作用。

随着缓蚀剂应用的发展,无机缓蚀剂的使用并未局限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如在酸性介质中添加碘化物、亚铜、亚锑盐后,能显著增强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效果。

有机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它们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力吸附在金属表面,通过改变双电层结构,提高腐蚀反应活化能以及将腐蚀介质与金属基体隔离,进而抑制腐蚀速率,有机缓蚀剂在中性介质中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如有机磷酸盐、苯钾酸盐、咪唑啉在工业水和油田污水处理的应用。

1.无机缓蚀剂作用机理根据腐蚀电化学原理,通过考察无机缓蚀剂对电极阴阳极的抑制效果,无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可以归纳为阴极型、阳极型、混合型。

(1)阳极抑制机理图1.2阳极抑制型缓蚀剂作用曲线图图1.2为阳极抑制型钝化剂作用原理图,当介质中存在阳极抑制型缓蚀剂时,极化曲线阳极部分从活化区转为钝化区,使得腐蚀电流密度显著降低,而极化曲线的阴极部分并没有显著的改变。

(2)阴极型缓蚀剂图l-1(a)所示的极化曲线阐明了阴极型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从图中可以发现,介质中有阴极型缓蚀剂存在时,极化曲线的阴极部分塔菲尔斜率明显增加,而阳极部分塔菲尔斜率却没有改变,这说明阴极型缓蚀剂主要增加了电极的阴极极化过程,这使得金属的开路电位以及腐蚀电流密度均下降。

阴极型缓蚀剂可以通过在金属表面的阴极区成膜来增加阴极极化过程,也可以通过提高阴极反应的过电位从而抑制阴极反应,而在中性介质中,阴极过程主要为氧去极化过程为,因此也可以通过吸收体系中的氧来增加阴极反应的极化,根据阴极型缓蚀剂的不同作用原理,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种:A.成膜类阴极型缓蚀剂。

这类阴极缓蚀剂通过与介质中的物质反应或者自身吸附,在金属的阴极区间成膜,形成的膜能有效地抑制阴极去极化剂如O2、H+等向界面扩散,使得阴极去极化作用受到有效抑制,进而减缓了腐蚀速率。

B.提高阴极反应过电位缓蚀剂。

腐蚀反应的阴极过程大多为氢质子或氧的还原反应,这些阴极反应发生的电位均高于其理论的平衡电位,即存在过电位。

特别是在酸性介质中,氢质子的还原反应在不同金属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当介质中存在铋、汞、锑等重金属离子时,将会显著提高氢质子的还原过电位,从而使阴极过程受到抑制,降低腐蚀反应速度。

C.耗氧型阴极缓蚀剂。

在中性介质中,腐蚀反应的阴极过程多为氧去极化过程,因此在介质中加入可以与氧发生反应的物质,则可降低介质中的氧含量,使阴极反应受到抑制,进而抑制腐蚀速率。

(3)混合型缓蚀剂混合型缓蚀剂作用示意图见图1.1(c),该类型缓蚀剂对腐蚀的阴阳极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于加入混合型缓蚀剂后电极的阴阳极塔菲尔斜率同时增加,因此自腐蚀电位没有显著改变,但是腐蚀电流密度显著降低,使得金属腐蚀速度受到抑制。

2.有机缓蚀剂作用机理有机缓蚀剂分子中通常同时具有极性基团与非极性基团,极性基团中存在氮、氧、磷、硫等元素,这些元素均含有孤对电子,而且电负性大,有机缓蚀剂通过极性基团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非极性基团排列在介质中,这样一方面有效地隔离了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阻碍了腐蚀反应产物的扩散,同时还改变了双电层结构,提高了腐蚀反应的活化能,最终抑制了腐蚀反应的进行。

有机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有赖于其极性基团在金属表面吸附的强度,而极性基团的吸附可以是物理吸附也可以是化学吸附,或者两种吸附共同存在。

(1)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物理吸附关于有机缓蚀剂的物理吸附行为,Mann最早做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在酸性溶液中,吡啶(C5H5N)、烷基胺(RNH2)、硫醇(RSH)及三烷基磷等的中心原子(N、S、P等)含有孤对电子,这些中心原子与酸性溶液中的氢质子结合,最终形成阳离子:RNH2+H+=(RNH3)+形成的缓蚀剂与金属之间存在的范德华力使缓蚀剂吸附在金属表面,这就是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速度很快,是可逆过程,容易脱附,吸附过程产生的热小,受温度影响小,而且金属和缓蚀剂间没有特定组合。

物理吸附会受到金属表面过剩电荷的显著影响,如上所述,大多有机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都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如果金属表面带有过剩负电荷,那么金属表面与缓蚀剂之间就会存在强烈的静电引力作用,使得缓蚀剂更容易吸附在金属表面,而且吸附作用力也更强;相反,金属表面如果存在过剩的正电荷,则会一定程度上抑制缓蚀剂向金属表面的吸附。

金属表面究竟携带何种过剩电荷,可以通过零电荷电位(即金属表面没有电荷存在时的电位)测量进行考察,零电荷电位可以通过微分电容曲线测试进行确定,即为金属电极双电层电容最小时的电位。

当金属开路电位大于零电荷电位时,金属表面带有过剩的正电荷,相反,金属表面则带有过剩的负电荷。

在缓蚀剂的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改变金属表面携带的过剩电荷量来促进缓蚀剂的物理吸附,如在酸性介质中,添加少量碘化物后,有机胺的缓蚀性能将为显著提高,这主要是碘化物吸附在金属表面后,使得金属表面带有更多的过剩负电荷,促进了有机胺类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同样有机胺类缓蚀剂之所以在盐酸介质中有着卓越的缓蚀性能,也部分归因于氯离子使得金属表面带有更多的过剩电荷。

(2)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化学吸附——供电子型缓蚀剂相比物理吸附来说,化学吸附作用力更强,吸附更稳定,因此大多数有机缓蚀剂与金属表面的作用力主要是通过化学吸附实现的,而化学吸附实质就是缓蚀剂分子或离子与金属表面原子之间形成了配位键。

与物理吸附不同,化学吸附与金属原子类别、缓蚀剂中心原子附近基团的推电子能力等均有密切关系。

以铁原子为例,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64s2,可以发现铁原子中有空的d轨道存在,而缓蚀剂的中心原子如氮、氧、硫、磷等存在孤对电子,缓蚀剂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会与铁原子的d轨道形成配位键,通过配位键这种化学键的强作用力,使得缓蚀剂分子或离子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

通过配位键使得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发生的吸附,我们称之为化学吸附。

其作用过程如下:上世纪五十年代Hackerman首次提出了缓蚀剂的化学吸附,他指出由于N原子的孤对电子在金属表面供电子能力存在差异,使得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可能存在不同的吸附,即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相比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作用力更强、吸附更缓慢、受温度影响显著。

经过后来的深入研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缓蚀剂的吸附是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如在酸液中,碳钢表面带有过剩负电荷,而有机胺类缓蚀剂在酸液中是以阳离子形态存在的,首先通过物理吸附使得有机胺阳离子靠近金属表面发生吸附,然后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金属的d轨道形成配位键,通过配位键使得缓蚀剂分子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

供电子型有机缓蚀剂的化学吸附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缓蚀剂分子中含孤对电子的原子上的电子密度,电子密度越高则越容易发生吸附,吸附更为牢固。

因此当有机胺类化合物的胺基附近有推电子基团(如甲基),则会使得氮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增加,更有利于氮原子与金属形成配位键;相反,当胺基附近有吸电子基团(如硝基),则会使得成键能力下降。

(3)极性基团的化学吸附——供质子型缓蚀剂藤井晴一通过实验发现了缓蚀剂化学吸附的另外一种方式,即供质子型或质子给予型。

这种缓蚀剂通过向金属表面给予质子,从而使得缓蚀剂分子吸附在金属表面上。

例如在酸性介质中,十六硫醇的缓蚀性能要显著优于十六硫醚,如图1.4。

图1.4硫醇和硫醚缓蚀性能的比较硫醚分子中存在推电子基团(甲基),使得硫醚分子中的硫原子电子密度高于硫醇分子中硫原子的密度,根据供电子型吸附机理,硫醚的缓蚀性能应该优于硫醇的缓蚀性能。

而硫醚具有很差的缓蚀效果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硫醇并不是通过供电子效应吸附在金属表面。

事实上硫醇是通过向金属表面提供质子而吸附在金属表面,由于硫原子电负性很高,使得与它相连的氢原子如同带正电荷的质子一样,吸附在金属的阴极区。

(4)π键吸附π键中的双键或三键可以与金属原子的d空轨道结合,形成配位键,从而使缓蚀剂分子吸附在金属表面。

如图1.5所示。

图1.5 π键吸附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一般都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表1-1列出了一些含双键化合物的缓蚀情况。

表1.1钢在85℃的添加有双键化合物的3mol/LHCI中的缓蚀率丙胺丙烯胺丙酸丙烯乙酰胺丙烯酰胺缓蚀剂缓蚀剂% 18.9 33.6 23.6 46.9 21.0 72.3从表中可以得知,分子中引入双键后,由于π键的吸附作用,使得缓蚀性能显著提高。

含有π键缓蚀剂的取代基对其缓蚀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当有极性基团靠近π键时,由于共轭作用而形成大π键,增强了缓蚀剂的吸附作用力,进而提高缓蚀性能。

与双键相似,含有三键化合物有具有较好的缓蚀剂效果,如表1.2。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酸性介质中,炔醇对金属的缓蚀效果特别显著,这是由于炔醇不仅可以发生π键吸附,特别是将羟基(-OH)引入到这类化合物中后,缓蚀性能更高。

这是由于炔醇类缓蚀剂除了以π电子吸附在金属表面外,同时与三键相邻的氢原子非常活泼,可以向金属表面阴极区提供质子,从而产生吸附。

表1.2钢在85℃,添加三键化合物的15%HCI中的缓蚀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