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合集下载

【名句欣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名句欣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名句欣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全诗】乐游原(1)[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2),驱车登古原(3)。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1)乐游原:本秦时宜春苑,西汉时宣帝建乐游苑于此,故名。

唐时在长安城南,为士女节日游赏胜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大雁塔东北,地势较高。

《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

”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

在高原上,余址尚有。

……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

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每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就此登赏祓禊。

”(2)向晚:傍晚。

意不适:意不适:心情不舒畅,情绪不好。

不适:不悦,不快。

(3)古原:即乐游原。

【今译】傍晚时分,我的心情不愉快,就乘车登上乐游原观赏风景。

夕阳下一片金黄景色确实美好,只可惜时已接近黄昏好景不长。

【赏析】李商隐是晚唐诗人。

随着唐代社会的变化,唐代的诗坛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如果说盛唐所表现的主要是人的意气和功业,那么晚唐主要呈现的则是人的心境和意绪。

这种情况加上李商隐一生受冷遇,一生穷愁潦倒的遭际,再加上他那出类拔萃的诗人资质,仅使他的诗闪现出一种深情绵逸、浓厚细腻的主观感情的独特风采。

《乐游原》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晚唐之音。

诗题中的乐游原是当时长安城南的游览区,是文人墨客常去“登高作赋”的地方。

诗中称之为“古原”,乃是因为西汉宣帝年间立乐游庙,此处逐渐成为人们的游赏之地。

首句“向晚意不适”,“向”,犹“临”,“向晚”意即临晚或傍晚,“意不适”者,是说自己的心情不好。

为什么不好?结句言明,是因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所以诗人以“向晚意不适”起句是用了倒装的手法。

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体会诗人作诗的匠心。

此诗末二句一向为人们所激赏,前人以为:“迟暮之感,沉沦之痛,触绪纷来,悲凉无限。

”诗人的感觉竟如此细腻敏感,他把日常的、普通的、人人见惯了的自然现象,写到了使人惊心动魄的地步。

那转眼间就会消失的一轮夕阳无疑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具有哲理意味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文案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文案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文案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在这个黄昏时刻,夕阳的美景引人遐思,带给人们温暖与悠然的感受。

太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仿佛为世界蒙上一层金色的纱帘,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无限可能。

黄昏,是白天与黑夜的过渡时刻,也是忙碌一天后,人们放松身心的时刻。

夕阳的余晖给了人们温暖的感受,使人们感到一份宁静与舒适。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宁静美好的时刻,也是一个让人感到安心和放松的时刻。

夕阳下的风景,尤其美丽。

夕阳的余晖将大地映衬得如黄金一般闪耀。

树木的枝条映射出长长的影子,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仿佛时间也在这一刻静止。

而夕阳的余辉也赋予了大地和植物一种独特的生命力,让人倍感生命的滋养与鼓舞。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提醒我们时间的流逝,也让我们对生命更加珍惜。

夕阳下的瞬间美景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静下心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正是因为夕阳的温暖与美丽,我们才更加热爱这个世界,更加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让我们在每个黄昏,静心感受夕阳的余晖。

无论在哪里,夕阳的美景都会带给我们无穷的温暖和感动。

让我们在夕阳下放松自己,享受这份宁静与舒适的时刻。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让我们珍惜每一个黄昏的美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应的句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应的句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应的句子
1. 夕阳无限好,把大地染上了一抹温暖的黄色。

2. 近黄昏的时候,夕阳平静地悄悄地坠落。

3. 暮色降临,夕阳无限好,给大自然带来了一丝宁静。

4. 还没有完全黯淡的夕阳依然散发着美丽的余晖。

5.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消失在天际,但它的美仍在人们的记忆中。

6. 近黄昏,夕阳透过树枝的缝隙,将一片森林映衬得金黄辉煌。

7. 夕阳无限好,倾斜的光线映照着湖面闪烁的波光。

8. 当夕阳亲吻大地时,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温暖的柔美中。

9. 近黄昏的时候,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城市的街道,为繁忙的人们带来一丝安慰。

10. 夜幕降临,夕阳的辉煌虽暂时消失,但我们知道它下次的绚烂演出已经在等待着我们。

落日故人情文言文翻译

落日故人情文言文翻译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落日故人情》文言文翻译:
夕阳西下,其美景无与伦比,然而美景虽好,却只是接近黄昏的时刻。

怀旧之情油然而生,只能空自吟咏听那笛声悠扬的赋诗,回到故乡后,自己仿佛变成了那根腐朽的柯木。

沉舟之侧,千帆竞发,病树之前,万木争春。

今日有幸聆听您的歌声一曲,暂且凭借这杯酒,提振精神。

译文详解:
1.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西下,其美景无与伦比,然而美景虽好,却只是接近黄昏的时刻。

这里通
过夕阳的美丽与黄昏的临近形成对比,表达了人生短暂,美景难留的感慨。

2.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之情油然而生,只能空自吟咏听那笛声悠扬的赋诗,回到故乡后,自己仿
佛变成了那根腐朽的柯木。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之侧,千帆竞发,病树之前,万木争春。

诗人以沉舟侧畔的繁忙景象和病
树前头的生机勃勃,寓意人生无常,世事变迁。

4.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有幸聆听您的歌声一曲,暂且凭借这杯酒,提振精神。

诗人通过听歌饮酒,寻求心灵上的慰藉,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篇译文通过对原诗的深入理解和细腻表达,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转化为现代汉语,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诗的魅力。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向晚:傍晚。

古原:指乐游原,汉宣帝修建的游览地,在陕西长安城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意:感到不适:不悦,不快。

近:快要诗文解释:翻译一: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翻译二: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化为第一人称翻译三: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句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傍晚时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诗人心绪不佳,于是驾着车登上乐游古原。

乐游原曾为秦宜春苑,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在此修乐游庙,又名乐游苑;到李商隐时,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故称“古原”。

诗人一开始就道出心中的“不适”,作为这首诗的大背景。

他的那种感觉似乎非常强烈,以致无法静中独处,无法独步徘徊,而要到一个更高更开阔的地方去排遣,似乎只有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他才能暂时抒解抑郁,释放自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高望远,壮伟的长安城阙和秀美的山川田野,都沐浴在夕阳的金色余辉之中。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不禁由衷地发出感叹:这夕阳真是无限的美好啊!然而,正当陶醉之际,生性敏感的诗人又不禁悲叹起来:太阳就要落山了,这无限的美丽转瞬即逝,只可惜好景不长!诗人想要挽留它,却又无能为力,心中又添怅惘惋惜之情。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每当登高望远,常易引动无穷的思绪。

夕阳无限好下句改编

夕阳无限好下句改编

夕阳无限好改编下一句改编:夕阳无限好,何以惧黄昏。

夕阳无限好,自挂东南枝。

夕阳无限好,惆怅近黄昏。

夕阳无限好,刹那间失衡。

夕阳无限好。

天天用大宝。

夕阳无限好,却道我心老。

夕阳无限好,却空负红尘。

夕阳无限好,旭日胜三分。

夕阳无限好,努力要趁早。

“夕阳无限好”下一句本来是“只是近黄昏”。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乐游原》。

全诗内容为: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翻译: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此诗前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后两句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绮丽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白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诗词鉴赏-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及赏析 精品

诗词鉴赏-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及赏析 精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及赏析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下面是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创作背景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李商隐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古诗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赏析

古诗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赏析

古诗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赏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朝:李商隐xīyángwúxiànhǎo,zhīshìjìnhuánghūn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昏【上平十三元】今:平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昏【九文,en,in(ien),un(uen),ün(üen)】出自:唐·李商隐《乐游原》【释义】:两句为千古名句。

傍晚时分,诗人郁郁不乐地登上长安的乐游原,只见一轮红日西斜,显得无限美丽,于是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意谓夕阳纵好,可惜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其中寓有诗人多少既赞赏而又惋惜的感情!清人纪昀评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作品原文《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问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什么意思?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登乐游原》[今译]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

[赏析]两句为千古名句。

傍晚时分,诗人郁郁不乐地登上长安的乐游原,只见一轮红日西斜,显得无限美丽,于是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意谓夕阳纵好,可惜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其中寓有诗人多少既赞赏而又惋惜的感情!清人纪昀评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见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此评很有道理,时至晚唐,中兴无望,诗人处于这样的时代,能不慨然兴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寓意是啥?答: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儿时总喜欢看夕阳西下,小学五点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爬上楼顶天台的水塔,抱膝看着远天的暮色变幻,一直坐到夜色降临,正好母亲回来做饭。

暮色的天是极好看的,一轮夕阳遥遥垂落天边,不同于白天的耀眼和炽热,让人无法直视,它只是轻柔地将金色洒落,任何人伸出手都能得到一捧暖洋洋的金。

天上的晚霞就更不用说了,一层金边镀上,远方的云就像个小太阳,再近些像一缕缕金纱随意地漂浮在空中,而头顶上的云则是最让我喜爱的,一侧染上了薄薄的金边,中间是白云本来的样貌,远离夕阳的一侧则是暗暗的阴影,光影斑驳之间,这种云显得比其他云都要丰满、立体。

它就像是这暮色的美的缩影,充满变幻、颜色饱满,有着别样的生命力。

再晚一些,夕阳只剩半个身子在天边,整片天的主调就变成红与黑。

那种红是极具穿透力的,不像刚才的金光,即使是厚厚的云团,整片云也会染上暗红的底色。

更不用说天空,满眼都是醉人的红,以夕阳为中心层层晕染开来,直到融入夜的黑。

逐渐入夜,夜色从三面包围西方,新月逐渐带着它的背景板占据夜空,只剩远天留有一抹黯然的红。

恰是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当那最后一抹红色被吞噬,夕阳带走了所有的喧闹和绚丽,世界归于新月照耀下的夜的沉静与黑的神秘。

当我看天看久了之后,就常常觉得暮色与夜色的切换虽然时间上
是几个小时,但感官上却像是一瞬之间,夕阳西下,夜色降临,只不过于须臾之间展现变化万千。

那种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感官上美的融合,深深地震撼了年幼时我的心灵。

甚至后来学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时,全身上下如通电了一样地全身酥麻,久久不能平复。

后来长大了,有了玩伴,有了更为繁重的学业,夕阳对我来说逐渐流于时辰的切换更替,是个该回家了的信号。

我也曾抽出一天的时间来,甚至独自跑到海边去看夕阳落下。

虽同样感叹夕阳西下时的绚烂,但却觉得落得好慢,换了各种角度和姿势拍了手捧着夕阳的照片,它都还未挨到天边。

等它沉下一半时,岸边拿着手机的人也走了小半。

我回想起那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或许可惜的不仅仅是夕阳吧,人欣赏夕阳的时日,也并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