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及生活方式等基本概念。

2.了解微生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3.掌握少数常见微生物引起的人类疾病名称和其病因、防治措施。

4.意识到保护自然、正确处理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微生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构建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即生物的层次结构和基本生命特征(细胞理论、遗传基础和能量代谢)。

4.2 学习新课(35分钟)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机体组成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等。

2.微生物的分类•细菌:常见于土壤、水体和人的口腔、肠道等。

在医药和食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真菌:多以菌丝体形式存在,包括霉菌、酵母菌等。

应用广泛,如面包、啤酒、发酵豆腐等。

•古菌:多存在于极端环境,如高温、低温等极端条件下。

•病毒:是一类无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引起很多疾病,如流感、腮腺炎等。

3.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微生物通常为单细胞生物,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质膜和细胞质等组成。

4.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多样,可以是单独自主生活,也可以是与其他生物共生。

包括自养、异养、寄生等方式。

5.微生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微生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有益微生物:在食品的加工和储存中有着重要作用,如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和鲜花饮料。

•有害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可以引发传染病,如霍乱、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

6.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微生物不仅能够对人类产生益处,同时也能给人类带来害处。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正确处理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4.3 拓展(10分钟)探讨微生物在人类生活和技术中的作用。

1.生产:微生物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如酿造啤酒、制作酸奶、生产工业醋和有机肥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提高思辨能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5.教学拓展: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研究的前沿动态。
-组织学生参观微生物实验室,了解微生物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原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生物的基本分类、细胞结构等概念,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较为模糊,对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不足。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微生物的奥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微生物的观察与实验操作,以及微生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的奥秘。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微生物的分类,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特点。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分解、固氮、光合等,以及微生物与动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
4.掌握微生物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了解微生物技术的原理及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学习兴趣。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

课题: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分组自制泡菜和酸奶,让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生活经验。

在信息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劳动精神。

教学重点: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

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微生物与人类
二、食品来自微生物
泡菜的制作
三、微生物与疾病
艾滋病-艾滋病毒菌痢-痢疾杆菌
致癌物-黄曲霉素等中毒食物-有毒蘑菇等四、微生物医药及其应用前景
青霉素头孢霉素---真菌
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放线菌。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教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为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教材,主要内容位于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本节课主要介绍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包括微生物对人类健康、食品、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重点: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显微镜、微生物标本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重点讲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3. 实践: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标本,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

4. 讨论:分析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5. 案例分析:以食品发酵、疫苗研发等实例,讲解微生物在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7.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3.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 微生物在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微生物,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2)阐述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3)谈谈你对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

2. 答案:(1)细菌、真菌、病毒。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真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形态,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如酵母菌在面包发酵中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变得松软;乳酸菌在酸奶发酵中产生乳酸,使酸奶具有酸甜口感。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其微小的生物体,可以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以及人体等各种环境中。

尽管有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害,但也有许多微生物对维持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教学目标需要明确而具体。

例如: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深入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对预防微生物感染和维持身体健康的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微生物检测和识别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1. 微生物的基础知识a) 微生物的分类与种类:细菌、病毒、真菌等。

b) 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结构、代谢类型等。

c) 微生物的生活方式与繁殖方式:如自养与异养。

d) 微生物的作用与危害:例如有益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

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a) 微生物与人类共生关系:微生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b) 微生物感染与疾病: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c) 预防微生物感染的措施:如个人卫生、疫苗接种等。

d) 抗生素与抗微生物感染:抗生素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微生物检测与识别方法a)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如培养方法、PCR技术等。

b) 微生物识别的基本方法: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1. 课堂讲解结合实例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堂讲解,结合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的了解。

例如,通过病毒感染案例来讨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2.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教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掌握微生物检测和识别的基本方法,并了解到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北师大版八上生物 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上生物 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案设计

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材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数微生物有益于人类,本节教材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自制泡菜”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制泡菜”的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②认识有些疾病往往与细小的微生物有关,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③辨证的看待微生物与健康、疾病、医药的关系。

④以微生物广阔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教学重点:微生物食品、微生物与疾病。

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

教学方法:讲授,自学与课件展示图片相结合。

讨论与归纳总结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语(复习知识、导入新课):微生物是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广泛分布在我们身边,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属于消费者,还有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如何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内容,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微生物与食品1、有些微生物人们可以直接食用,如蘑菇、木耳、灵芝等。

2、有些微生物用于食品加工:①展示发酵现象图片,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发酵。

②向学生介绍酵母菌——发酵之母。

松软可口的馒头,香喷喷的大面包就是有了酵母菌的帮助才能烤制出来。

酵母菌有的呈球形和卵形,绝大多数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样子很像盆栽仙人掌的出式出长,酵母菌本领非凡,它们可以把果汁或麦芽汁中的粮类(葡萄糖)在缺氧的情况下,分解成酒精和CO2,使糖变成酒。

它能使面粉中游离的糖类发酵,产生CO2气体,在蒸煮过程中CO2气体受热膨胀,于是馒头就变得松软,所以被称为发酵之母,酵母菌浑身是“宝”,它的菌体中含有一半以上的蛋白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科学家研究开发食用酵母,样子像牛肉和猪肉,被称为“人造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再次食用酵母。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设计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设计

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
06
CHAPTER
教学总结与拓展延伸
知识点回顾总结
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
回顾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阐述微生物在物质循环、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重要性。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微生物对人类健康、食品制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弊影响。
评价自己对微生物基本概念、分类及与人类关系的理解程度。
知识掌握情况
反思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评估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习能力提升
思考通过学习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后对自然界和生命的敬畏之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所学知识。
价值观与情感态度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病毒与人类健康》
探讨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控措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03
02
0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
如用于食品发酵的酵母菌、乳酸菌等,以及用于医药卫生的益生菌、疫苗等。
如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病毒等,以及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等。
如用于工业发酵的细菌、霉菌等,以及用于生物冶金的微生物等。
如用于农业生产的固氮菌、根瘤菌等,以及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微生物农药等。
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适应性强,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微生物定义及特点
微生物特点
微生物定义
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结构,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细菌
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
病毒
一类多细胞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包括霉菌、酵母菌和大型真菌等。

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

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

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分组自制泡菜和酸奶,让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生活经验。

在信息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劳动精神。

教学重点: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

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

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什么是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的种类分成哪几种?(略)以前我们所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微生物有关呢?(引起传染病的传染源是微生物)2.引入新课:我们周围也有很多的微生物,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酵母菌可用来发酵,我们家经常用来蒸馒头。

我们的食物放几天可能就腐烂了。

酒放久了会变酸。

是的,微生物一直存在我们周围,而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微生物与食品。

微生物与食品我们生活中,很多食品直接和间接地使用了微生物,哪位同学来举例?(我们家有做蘑菇,它是真菌,还有木耳、山上的野蘑菇都是真菌,可直接食用)(酵母菌可用来做馒头。

使它们松软)(我们酿红酒也要用酵母)制作泡菜和酸牛奶主要是哪种微生物起作用?说出这种微生物的来源?(制作泡菜时主要是乳酸菌起作用,主要来源于用过的泡菜坛、料液中)制作酸牛奶时,为什么要将接种后的牛奶置于30—35摄氏度的环境中?(有利于乳酸菌的快速繁殖)任何生物都有一定适于生存的温度。

太低、太高都不行。

平常还有利用温度来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吗?(夏天太热,温度适合微生物的繁殖,把食物放在冰箱,可以减慢繁殖速度,维持食物新鲜,食物就不容易发霉,变馊)(在学习合理膳食后,我们知道隔顿饭菜和熟食必须加热才能食用。

就是用高温杀死细菌)某些细菌和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使食物腐败或腐烂。

这些食物又会影响身体健康。

如霉花生、过期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第18章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设计黟县碧阳初级中学七彩福娃一、教学内容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第2节的内容。

教材中,前面学生学习了庞大的微生物家族,对微生物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也对这个家族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微生物的客观认识。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数微生物有益于人类。

本节教材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自制泡菜”活动,使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知道的大都是微生物对人类负面影响的比较多一些。

为此,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在分析实例中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构想: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微生物,接触平时生活中对微生物的错误认识,本课从师生收集的材料入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讨论、阅读、交流、等活动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对人类的有意和有害,注意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同时,把关爱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三、教学准备:提前几天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菜蔬,制作一道泡菜。

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几名同学(或生物兴趣小组)亲自泡菜。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微生物与食品、疾病、医药的关系2、知道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探索人类对微生物在医药食品方面的应用。

2、通过分组自制泡菜,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加学生生活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讨论、分析, 形成和丰富对生命世界多样性的认识,形成辩证的看待事物的观点,初步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树立饮食要卫生的科学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由于学生关于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方面知识,认识较多,而有利方面的认识较少,所以,重点放在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几个方面。

2、难点: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设计:复习: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种类?微生物有哪几种生活方式?大多数微生物腐生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问:微生物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细菌、真菌及病毒这些微生物,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它们的害处,如上节课我们所了解的,它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使食品腐败变质等,我相信同学们还可以举出很多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患病的事例,所以现在人们往往“谈菌色变”,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呢?一些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和注意到。

微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平常喝的酸奶就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餐桌的酒和馒头就是利用酵母菌而制成的;人的肠道中有着大量的正常菌群,一旦他们出现混乱,人们就会生病。

这一节我们将共同探讨四个问题:一、微生物与食品。

二、微生物与疾病。

三、微生物与医药。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同步多媒体播放视频,导入新课)一、微生物与食品活动一:观看发酵现象实验视频。

分析:酵母菌发酵原理。

气泡的产生和小气球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CO2和酒精,CO2气体使挤瘪的小气球胀大了。

活动二:观看米酒制作视频,了解酵母菌在酿酒中的作用。

介绍酵母菌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上的应用和应用原理。

了解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上被广泛利用。

由于酵母菌比较微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7图,我们来认识一下酵母菌,这就是出芽生殖时的酵母菌。

烤制面包或蒸馒头时利用面包酵母(展示一份发面松软的馒头,一份是硬的死面馍,用手掰开);酿制白酒和啤酒时利用酿酒酵母;制作葡萄酒时利用葡萄酒酵母等。

活动三:交流腌制酸菜的方法。

给学生品尝课前制作好的泡菜。

(可能有部分同学的泡菜没有制作成功或出现霉变等现象),思考制作泡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环节?你制成泡菜了吗?分析一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并讨论(插放制作泡菜录像然后针对课本中讨论题讨论回答)①制作泡菜主要是哪种微生物起作用?说出这种微生物的来源。

②配料中为什么要加入相当数量的白砂糖。

③为什么注入的料液要淹没菜蔬并将泡菜密封起来。

总结乳酸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归纳: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

制作发酵食品时为细菌和真菌提供了适合生存的条件(营养物质、温度等),可见,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

简单介绍醋酸菌应用于酿醋。

蘑菇、木耳、灵芝等真菌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在日常生活中,馒头,面包或打开口的酸奶放的时间长了,馒头长霉了,酸奶就变质了。

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采取哪些方法能保鲜食品呢?学生讨论、交流。

食品腐败的原因是由于有些细菌(如枯草杆菌)和真菌(如根霉)引起的,它们在适宜条件下,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导致食品腐败。

要达到保鲜食品的目的或长时间贮存食物,就必须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高温杀菌)或阻止它们进入食品,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加防腐剂或放在冰箱里)。

过度:食品应以新鲜时吃最好,但有些食品缺需长期保存的,也要尽量不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时间不能太长……提倡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才能不生疾病。

否则,就会常生疾病。

下面我们来探讨——微生物与疾病。

二、微生物与疾病活动一:交流由于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有哪些?活动二: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艾滋病、痢疾、食物中毒)总结。

由微生物引起的人体的疾病有: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中毒三大类。

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流感、菌痢等;非传染性疾病,如黄曲霉,如果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素还可以致癌等;中毒,如毒红菇等过度:刚才我们探讨了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可以引起许多种疾病,其实,生病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某些真菌来杀死致病细菌,达到治病的目的。

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用微生物制造药品已成为现实。

三、微生物与医药活动一:你知道到抗生素吗?展示课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抗生素及抗生素的作用。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人手一份的“抗生素今昔”小资料,解读青霉素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抗生素。

小结:微生物在医药工业上应用广泛。

如:酵母菌——提取丰富的维生素;真菌——青霉素头孢霉素等抗生素;放线菌——链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

活动二:交流讨论抗生素在医学上的作用是什么呢?活动三:交流如何安全使用抗生素?过度:从以上的探讨我们知道微生物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科技发展,它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活动一:交流沼气是怎样产生的?小结:利用秸杆、人畜粪便和甲烷细菌产生沼气,用于家庭照明和烧饭,即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

沼气被称为“清洁能源”。

展示胰岛素生产车间、污水处理厂等图片,介绍微生物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小结: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有些微生物可以使食物腐败、使人患病,但多数微生物是有益于人类的,如用于制作食品、制药等。

我们要控制有害微生物、利用有益微生物,使微生物更好地与人类相处。

四、布置作业:根据课前制作泡菜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再制作一份鲜美的泡菜。

五、板书计划:(课件展示内容略)1、微生物与食品。

2、微生物与疾病。

3、微生物与医药。

4、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五、课后反思:通过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了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科学与社会的兼容,突破以掌握知识点为全部教学目的的传统模式,为塑造新型的科研人才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自制泡菜及收集有关微生物与人类的科普资料,提高了动手技能,也扩大了知识面,同时经过收集资料科普资料增强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难以攻克的科学难题(如癌症、艾滋病等)也会攻克。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有关微生物研究的新成果不断出现,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会更好的利用微生物为我们人类服务,请同学们课后关注有关新的科学动态。

但是,由于我地属于农村地区,学生个体差异比较突出,有些学生由于操作不当或取材问题,而制作泡菜失败,有些学生不愿动手操作,而现成去拿别人制作好的作品(泡菜)等。

需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在育人上下功夫,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东西,不能有半点虚假。

学习就是为了掌握技术,技术为社会生产服务,凭一技之长方能在社会上立足。

其次分层次教学,对基础差,接受知识能力弱,操作水平低的学生多指导。

同时也感觉到在实际上课堂教学与教学设计是有区别的,只有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到教学设计多次的反复,才能做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比较完美的结合,从而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点评】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从与人类的关系这个角度考虑,可分为有益的和有害的两种。

本节课老师主要结合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四个问题从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常识入手组织同学学习。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首先介绍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再介绍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然后再介绍人类对微生物的开发和利用。

这一安排就是要让学生对微生物建立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防止或纠正“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这一错误的观点。

本节课老师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后让学生制作泡菜,目的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体现了STS的教育理念。

老师对本节课准备充分,课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度科学、自然;学生能轻松愉快接受本节课的知识并得到了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