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的城市空间规划方案优化研究
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的技术方案研究

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的技术方案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严重,低碳城市建设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城市规划者的重要议题。
低碳城市建设旨在通过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策略,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的技术方案研究,包括能源、交通、建筑和废物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应用。
一、能源方面的技术方案能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规划中,能源的可再生利用和能效的提高是关键。
一方面,城市可以采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碳排放。
另一方面,城市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降低碳排放。
例如,建筑物可以采用更好的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交通系统可以推广电动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工业生产可以采用高效的生产工艺等。
二、交通方面的技术方案交通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为传统的汽车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规划中,改善交通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城市可以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鼓励市民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公共交通工具可以采用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以减少碳排放。
另一方面,城市可以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市民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此外,城市还可以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来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堵塞和碳排放。
三、建筑方面的技术方案建筑是城市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规划中,改善建筑的能效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城市可以制定建筑节能标准,并鼓励开发商和建筑师采用节能设计和技术。
例如,建筑物可以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和太阳能光伏板等技术来减少能源消耗。
另一方面,城市可以鼓励市民采用节能家电和照明设备,减少能源的浪费。
四、废物管理方面的技术方案废物管理是低碳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废物的处理和处置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规划中,改善废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研究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研究正文: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通过降低碳排放、节约能源和资源等手段,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型城市模式。
低碳城市的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低碳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低碳发展为主题,以实现城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的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产业区位、交通、能源等各方面的详细规划方案。
(一)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永续性原则:规划应考虑未来几代人的需求,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
2、整体性原则:要从整个城市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3、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多种产业的发展,多元化发展,使城市的经济结构更加均衡。
4、低碳性原则:在城市规划中,要更加注重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
5、适应性原则:规划目标必须适应城市的实际情况,符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重点1、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规划要注重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桥梁、交通设施、供水、供气、排水管网等,使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
2、产业的升级:城市经济的发展是低碳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降低城市的碳排放,使城市经济更加可持续,更加具有创新能力。
3、城市交通的规划:城市的交通是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如轨道交通系统、市内公交系统等,城市道路的规划应充分考虑避免拥堵,缓解大气污染。
4、绿化环保的规划:城市的绿化环保是城市规划的必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中应注重绿化景观的规划与建设,推广清洁能源,降低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低碳城市建设低碳城市建设是指在低碳城市规划总体框架下,各项具体工程的建设。
低碳城市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建设、环保建设、清洁能源建设等。
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低碳城市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
低碳导向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_0

低碳导向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外一方面,由于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而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全面的认识到环境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城市空间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低碳导向;城市空间规划;策略前言1 当今城市碳排放的现状在当今城市化发展下,大气的含杂质气体越来越多,对人们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渐增加,对大气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由城市和农村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工作中而产生的,据统计,农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23%左右,而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达到77%,是农村的3倍左右,其一是城市人口密度要比农村人口密度大,其二是城市化发展的交通、产业、居民生活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也是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三个源泉,据统计,因交通工具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占总排量的38%,因工业生产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占总排量的35%,人们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占总排量的27%,尤其是化学燃料会造成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就是说城市能源消耗占总消耗量的75%左右,能源消耗相当于农村的三倍,而我国正处在发展中,能源消耗的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将面临着环境、社会等多种压力,很难进一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建设[1]。
2 城市发展与城市碳排放的关系通过上述数据表明,城市碳排放量主要由城市居民生活、生产、工作而产生的,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也就说明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城市人口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而城市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碳排放成正比例,也就是说城市化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导致城市碳排放量在逐渐的增多,碳排放水平也在逐渐升高;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制度,主要是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并对城市土地进行限制,也能限制城市碳排放量,保持或降低碳排放水平,因此说,土地限制的越严格,对城市碳排放水平的限制就越高,能充分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城市交通的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讲能正确引导城市居民多以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形式,降低了私家汽车的出行量,也就降低了城市碳排放水平,另外,合理的城市空间规划不仅表现在交通上,还注重城市绿化,众所周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通过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可以吸收更多排放的二氧化碳,对降低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有着重大的作用[2]。
城市规划方案中的低碳发展研究

城市规划方案中的低碳发展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低碳发展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人口密集、资源消耗大的地区,城市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据重要位置。
因此,城市规划方案中的低碳发展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城市低碳发展的策略和实践。
一、城市低碳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城市负责全球能源消耗的约70%,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60%。
城市低碳发展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还能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低碳发展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城市的碳排放来源和消耗模式,可以制定出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低碳发展策略,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低碳发展的策略1. 能源结构调整城市能源结构的调整是低碳发展的核心策略之一。
传统的能源结构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城市需要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同时,鼓励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
2. 交通出行优化交通出行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降低交通的碳排放,城市规划方案中需要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此外,鼓励居民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如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3. 建筑节能建筑行业是城市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
因此,城市规划方案中需要加强对建筑节能的要求。
鼓励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加强对建筑能源管理的监管和培训,提高建筑能源管理的水平。
4. 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是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
城市规划方案中需要制定出科学的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方案,减少垃圾的填埋和焚烧,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时,鼓励居民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环保意识。
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方案研究

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方案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低碳城市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消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相关研究,分析其意义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
一、低碳城市规划的意义低碳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低碳城市规划通过优化城市布局、改善交通系统、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可以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挑战低碳城市规划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
首先,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低碳城市规划的基础。
然而,目前一些低碳技术的成本较高,且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能源存储技术的不成熟。
其次,低碳城市规划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源支持。
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可能无法承担这样的成本。
此外,低碳城市规划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和支持,需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这些都是低碳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挑战。
三、低碳城市规划的可行方案为了克服低碳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可行的方案。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和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其次,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规体系,提供经济和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如减少碳排放的限额和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和居民采取低碳行动。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财政支持,用于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资金。
最后,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低碳城市规划的认识和参与度。
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和教育机构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低碳城市规划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低碳行动。
四、低碳城市规划的案例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一些城市成功实施了低碳城市规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共3篇

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共3篇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1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建设低碳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采用创新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居住环境和健康。
城市规划是低碳城市建设的第一步。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环保、节能和生态平衡等因素,以确保城市的稳定发展。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人文景观和人居环境的营造,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采用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规划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城市交通系统的设计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
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是一个有效降低碳排放的手段。
城市交通系统应该推广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并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
同时,城市交通系统应该利用清洁能源,尽可能的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以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
城市建筑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
建筑能耗占城市能耗的相当大部分,因此采用低碳建筑技术是降低城市碳排放的关键。
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构建合理的供暖与通风系统,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等都是有效的手段,同时也能为居民节省能源成本。
城市绿化和环保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
城市的绿化水平对于降低碳排放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采用智能绿植管理、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推广透水铺装等,都能够提高城市的碳吸收能力和生态平衡水平。
同时,加强城市环境监控和管理,减少空气和水污染,也是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的关键措施。
在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市民都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推广能源节约和环保意识,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度,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步伐。
企业要集中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力量,推广低碳技术和绿色生产,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和社会责任。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低碳理念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低碳城市规划旨在通过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创造一个更加环保、健康和宜居的未来。
本文将探讨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交通系统、节能建筑设计以及社区参与等方面。
一、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城市可以通过建设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地热能利用系统等设施,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力供应。
此外,城市还可以鼓励居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设备,以促进个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通过这些措施,城市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并为居民提供更加可持续和经济的能源解决方案。
二、绿色交通系统绿色交通系统是低碳城市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可以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拥堵。
同时,城市还可以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非机动交通环境。
此外,城市还可以推广电动汽车和共享出行模式,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资源浪费。
通过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设,城市可以降低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
三、节能建筑设计节能建筑设计是低碳城市规划中的关键环节。
城市可以制定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新建建筑和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采用高效保温材料、智能节能设备和自然采光系统等,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城市还可以鼓励居民采用可再生能源供暖和热水系统,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节能建筑设计,城市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低碳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应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和实践。
例如,城市可以组织低碳出行宣传活动、能源节约培训和绿色社区建设等,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城市还应建立健全的社区反馈机制,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城市规划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研究

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并分析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绿色低碳理念的背景与意义绿色低碳理念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等手段,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这一理念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耗过大等。
因此,采取绿色低碳理念进行城市规划,成为了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绿色低碳理念的实施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减少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绿色低碳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此外,它还可以推动城市的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二、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1. 建立绿色交通系统绿色交通系统是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骑行、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等。
通过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鼓励居民减少私家车使用,可以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 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减少建筑材料污染等。
通过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可以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此外,绿色建筑还可以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
它包括保护自然景观、增加绿地覆盖、改善水环境等。
通过保护自然景观和增加绿地覆盖,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改善水环境可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低碳化途径
问题的提出
②城市/社区尺度: ——使用再生能源:区域/社区再生能源集中供给设施 ——构建低碳型(可持续型)社区/城市
城市形态:紧凑型城市(减少机动车交通发生量) 交通体系:公共交通导向(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度) 土地利用:安全的生态格局(绿城、绿色社区) ③区域尺度: ——减少运输里程:减少碳足迹 ——构建城市群:强化城市群内外的经济联系
从服务设施布置引起的必要出行衡量城市功能 空间形态的“紧凑”
考虑到商业设施等级不同——本次把商业分为 市级商业、区级商业和社区级商业三类进行研究。
城市中的部分组团没有市级商业点——把此 组团归并到离它最近的城市市级中心点,并计算 得到最终的城市市级商业功能空间紧凑度。
图 6-1 服务设施服务范围示意图
2.1 路径框架
可持续城市形态
环境绩效的评价标准 全球气候变化
低碳型城市形态
减少碳排放可能
出行距离短的紧凑型城市形态
紧凑形态的测度
形态指标
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
2
环境指标
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 的形态特征
城市形态演变对功能 空间紧凑度的影响
中国城市形态的 环境绩效
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形态路径
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的测度
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低碳化途径
1
问题的提出
1
“紧凑城市”的形态:
(1)紧凑城市不应该只强调土地使用的高密度 和高强度;
(2)更重要的是在城市生态格局安全的前提下, 城市基本功能的紧凑;
(3)为了做到功能的紧凑,具有适度的土地使 用的混合性,其中包括:平面的混合与竖向 的混合; 城市形态演变对功能
空间紧凑度的影响
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低碳化途径
问题的提出
1
1.2 与构建低碳城市相关的空间规划对策 建设低碳城市,即要削减城市2排放量(),这关系到建筑、城市、区域
三个尺度的工作。 ①建筑/场地尺度: 控制排放源——节能减排(减排),提高节能效率,优化能源结构。 绿色建筑 ——自然采光、通风,保温隔热材料,使用清洁能源。 场地布局 ——合理的建筑密城市度形或态土演地变对使功用能强度
D并 距市 到离D D离中 组* 它S,中 最 S并近中 D组 应 的1S * 用组 城S 1下组 市1S 列组 市2 D 公组 级2式* 中S计组 心2算点得,到并最量终得的此平组均团服重务心半到径最。近市级中心点的
其中: D市——市级服务设施平均服务半径 D中——中心城区市级服务设施平均服务半径
的需要,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据统计,全球80%的2排放量产生于城市和交通。因此,构建低碳城
市是对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之一。 影响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与主要对策: ——能源对2的依存度:开发清洁能源 ——能源使用效率:节能、使城空用市间形再紧态生凑演度能变的源对影功响能 ——增长方式:转变增长方式
S中——中心区面积 D组1——组团1到最近市级商业点距离
S组1——组团1面积 D组2——组团2到最近市级商业点距离
S组2——组团2面积
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的测度
2
2.4 案例城市商业功能空间紧凑度计算示例
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的测度
2
2.5 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形态路径
• 研究对象的形态条件设定
2
2.2 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模型构建
问题意识
问题一:自然地理因素和 社会经济等因素同时影响了 城市,造成城市有千万种变 化。
问题二:城市形态与土地 利用强度难以与环境指标发 生直接的联系。
问题三:城市形态和土地 利用强度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中很难找到统一的标准。
切入点
通过计算城市功 能空间紧凑度指标, 排除其他因素对城市 环境的影响,表征城市 服务设施交通理论出 行量,对不同类型的 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 强度对环境的影响进 行评价。
第十二章 低碳城市规划 ——低碳视角的城市空间规划优化
吕斌 北京大学城市与规区划域系 北京大学城市规计. 划中设心
内容提纲
1
问题的提出
2
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的基本概念与测度
3
低碳视角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4
生态经济城市(2 )规划
5
城市商业设施布局规划
问题的提出
1
1.1 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对策 构建低碳社会,减少2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是对应全球气候变化
(4)各空间单元之间具有较好的可达性。 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低碳化途径
城市形态的优化与环境影响相结合 大都市圈的城市增长管理——美国州大都市圈 最主要的经验:将土地使用、交通及大气质量紧 密联系。(所谓的: , , )
B
AC B
有机疏散与可持续再生结合的空间发展模式
多种形态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模式(密度和强度、交通工具)
• 三种城市空间增长模式:圈层增长模式;双城增长模式;新城增长模式。 • 城市的用地规模增长一倍(从S增长到2S). • 用地规模为S的城市需要配置1个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和4个区级公共服务中心
——城市形态的低碳绩效模型构建
城市服务设施服务半径的计算公式
D
1
N
n2 i1 3
Si
其中:
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定义为:
D——城市服务设施平均服务半径
——服务区等效圆面积
1
N——服务设施点数
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的测度
2
模型的修正(加权) 城市一些设施(如商业设施)的分类很多、等级不一,本文将其分为市级
、片区级、社区级三个等级。 对于一些组团城市,城市中的部分组团没有市级中心点,研究把此组团归
新加坡的案例
1996年版规划
2003年版规划,将C BD改建成新的城市 中心区( )
将开敞空间从6%扩展 到12%。
香港( O )土地混合使用 (快速交通车站与住宅联合 开发)的案例
荷兰鹿特丹的(城上城)
日本东京六本木的空中花园ຫໍສະໝຸດ 纽约曼哈顿的自维持的邻里单元
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的测度
模型构建设想
选择城市交通出行情况作 为联系城市形态与土地利 用以及环境的典型指标进 行评价。
以产生的交通量最小为目 的判断案例城市的合理城 市形态。
本次研究把问题归结到不 同城市形态类型城市交通 出行量计算问题上。
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的测度
2
2.3 模型的构建
不仅仅考量“外部空间形态”的“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