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二)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审题立意“千古文章意为先。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写作第一关,是写作教学第一难。

审题不严谨周密,作文就会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深刻高远,文章就会平庸肤浅,难得考官青睐。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仔细审题,精心立意。

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即时训练1(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请找出这则材料的关键句:请确立文章的立意:【思路点拨】这一试题承袭了2015年全国卷Ⅱ的比较模式——对三个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的比较,平行罗列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并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是所谓标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

这道作文试题的引导语由两句话构成。

前一句是说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后一句是说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

关键句在于后者。

题干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考生应针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条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来谈。

题干标明“明确文体”,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体要鲜明。

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写作任务指令,考生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审题立意特训:莫为分数遮望眼和养浩然正气筑伟大中国-含解析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审题立意特训:莫为分数遮望眼和养浩然正气筑伟大中国-含解析

莫为分数遮望眼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标语是学校的一道风景线——20世纪70年代:学习雷锋好榜样20世纪80年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世纪90年代:文明守纪开拓创新21世纪以来: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每一条标语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每一条标语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

上述材料触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1答案:莫为分数遮望眼考试结束后,进步的孩子就可以得到嘉奖,退步的孩子便遭受打骂,尽管退步孩子的成绩比进步孩子要优秀很多。

简单的漫画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究竟从何时开始,分数变得如此重要,重要到成为评判学生的标准。

“乖,考好了妈妈给奖励。

”“怎么考得这么差,太给我丢人了!”“你看看人家别人的孩子考的多好”…….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很熟悉,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

每一个父母都非常关心自家孩子的成绩,总是希望孩子可以多考几分、再多考几分。

可我不禁要问:分数当真有这么重要吗?分数真的可以说明一切吗?在这里,我想对每一个父母说:不要被分数遮蔽了双眼,不要将孩子束缚在分数的桎梏里。

可能会有家长反驳:我是想让孩子成绩好点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成为国之栋梁,于是剥夺孩子一切空闲时间,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从不注意在道德方面进行引导。

更有甚者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多考几分,竟然帮助孩子作弊!这样的情况早已是屡见不鲜,在这样的唯分数主义教育方式下,我们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些考试机器可以担当起复兴中华的神圣使命吗?前些日子,少年大学生魏永康被学校劝退的新闻在网上疯传。

魏永康十七岁进入中科院,二十岁因缺乏自理能力被开除。

每年的中高考都会有一大批因作弊或替考而被取消考试资格的人…….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可见,成绩绝对不是评判人的标准,分数万能理论有时也会失灵。

十年寒窗一朝试锋,有人说高考是这充斥着不公平的世界中公平的存在,可我却不这么认为。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答案解析1. B2. C3. D【1 题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 项,“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错误,所谓“原物”根据第二段“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可见,是指画家在创作画作时的原始状态,而非艺术品有“真实”与“虚假”的区别;C 项,“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但并没有提到其原初状态“不可考”;D 项,“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于文无据,文章最后一段只说“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但并未提及这种生命比原初状态“更有价值”,而应该是另一种不同的价值。

故选 B。

【2 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错误,应该是为了证明“实物”不能等同于“原物”,根据第二段“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可见,“原物”要探究其原始绘画形式、空间,而故宫博物馆的《早春图》已经不再具备这些,以实例来证明“实物”并非“原物”。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二)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二)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二)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信息意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实践创新:问题解决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题限制性1. 真实情境的限制。

本道情境任务型作文设置的真实情境是春秋时期鲍叔举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而成就霸业的历史故事。

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即考生阐发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时要紧扣这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展开,要立足事件本身分析三个人物所表现出的品格,写出自己对其中某个人“感触最深”的理由,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围绕材料提供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历史故事展开讨论,明确表示自己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的哪个人物感触最深,并结合历史事件、联系社会现实阐述感受和思考。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关联另外两个人物,但详略必须处理得当,不可平均用笔,更不可喧宾夺主。

而且考生是要在班级举行读书会时发言,这就规定了其写作身份是读书会中的学生发言者,文章对象是读书会中的听众(老师和同班同学),即考生写作时要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发言稿,这就要求作文必须符合发言稿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明快等特点,格式上也必须符合发言稿的规范。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语⽂⾼考作⽂写作:等⼀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和微笑导写(附⽂题详解及范⽂)语⽂⾼考作⽂写作:等⼀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和微笑导写(附⽂题详解及范⽂)【作⽂原题】【2020届河南天⼀⼤联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根据上⾯的漫画,写⼀篇⽂章,⽂体不限(诗歌除外),可以写某个时刻的⼼情或⼀段⾃⼰的经历,也可以写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

要求:⾃拟标题,⾃选⾓度,确定⽴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南天⼀⼤联考2020届⾼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语⽂试卷)【试题解析】这是⼀道漫画作⽂题,系仿照2019年全国卷命制,漫画素材与全国卷同源,来⾃“⼩林漫画”。

漫画作⽂要求考⽣认真观察漫画,理解画⾯内容,正确解读漫画寓意。

这个漫画审题难度不⼤,画⾯主体为⼀个男⼦伏于案上,双⼿托起下巴,⾯带微笑,静静地注视着桌上的⼀盆花。

画⾯下⽅是⼀⾏⽂字:“等⼀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和微笑。

”⽂字内容基本涵盖了画⾯内容,是本次写作的关键。

考⽣紧扣关键信息中的关键词“花开”去解读“耐⼼和微笑”即可。

解读时尽可能地去挖掘“花开”的象征义、⽐喻义,化虚为实,从⽽更深⼀层地理解“耐⼼和微笑”的深层含义。

“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花开”之所以值得等,是因为它代表着美,诸如⽬标、梦想的实现,感情的和洽,问题的解决,困难的克服,⽭盾的化解等等,“需要很多耐⼼和微笑”给出了“等⼀朵花开”的两个必备条件:耐⼼和微笑。

“耐⼼”就是我们对待事情的耐性,表明事情不会⼀蹴⽽就,需要⼀个过程。

这⼀过程既是时间的,也是⾏为的,需要⼀如既往的坚持努⼒。

“微笑”代表我们对待事情的主观态度应该是积极乐观的。

“很多”则是程度的要求。

写作时不能脱离漫画寓意,即“等⼀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和微笑”这⼀核⼼⽴意。

【审题提⽰】(⼀)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这是⼀道漫画作⽂题,材料要求“根据上⾯的漫画,写⼀篇⽂章”,给出了写作的具体情境。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附:文题解析及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附:文题解析及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附:文题解析及范文展示)作文题【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性。

作文材料关注现实话题,其中第二、三段紧扣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这一热点,但视野更为开阔,拓展到国际疫情的背景上。

材料引用抗疫期间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捐资物资上的寄语,表明面对疫情危机时国与国之间的守望相助,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

考生写作必须基于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表现“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这一主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性。

考生的写作身份是参加“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中国青年代表,文章主题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演讲地点是国际论坛,听众对象是国际青年,因此要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性。

任务中明确设置“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这一具体情境,与考生的青年身份紧密结合,“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结合,则体现出世界各国青年应该对人类社会发展有责任担当意识,“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演讲主题,进一步强调了青年人的责任担当意识,再与前面的三段材料相联系,可知此作文倡导各国青年在人类面临危机时应团结起来,用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高考作文解析与优秀作文点评(2020年新高考2卷)

高考作文解析与优秀作文点评(2020年新高考2卷)

高考作文解析与优秀作文点评(2020年新高考2卷)转自:中学生读写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

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

请以“带你走近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析材料中的并列句式“有些地名……有些地名……”,给了考生审题立意的提示。

从这两句话中,我们能看出命题人对地名的认可和赞美,以及隐含的希望保护传统地名的愿望。

所以,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尤其是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坚持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写一篇主持词”是本题的文体要求。

主持词,一般要有开场白,且开场白一定要和主题相契合;台词要有交流意识,不能选取生硬的书面语,表述要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要有结束语,才算画上完美的句号。

对于主办单位的祝愿也是必要的。

感谢之余,说一些可人温婉的话语,拉近所有人的距离之外,也让人对整个活动留下深深的回味。

优秀作文一带你走进石门海南一考生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地名不仅是一个地域的符号,还承载着历史和文化。

小时候我以为地名是独一无二的,看到新闻里陌生的村子却有着和“石门”相同的地名,我曾诧异,难道我儿时熟悉的那个地名被人抢去了吗?今天,就让我带您走近石门。

我的石门,是一个小村庄。

村民出入都只有那一条路,窄窄的,至今也没有造宽,因为一边是山,一边是贯穿全村的溪流。

沿着小路一直走,进村的当儿还得转个弯,仿佛是一道门。

只有走到“屏风”的另一边,才可以看到这个村庄的面庞。

全国2020届高考Ⅱ卷语文试卷和答案深度解析

全国2020届高考Ⅱ卷语文试卷和答案深度解析

2020年全国高考Ⅱ卷语文试卷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二)参考答案
16【答案】BC
【解析】B项没有表明“痛心”的新闻报不报,太宽泛,容易写跑题;C项并没有错,只是和其他选项相比,话语直白粗糙。

建议学习语文匠图书《高考作文黄金教程》。

17【答案】AC
【解析】A、C两项都有“闲暇”字眼。

“闲暇”在材料中出现了三次,我们很容易将这高频词汇划归为材料的关键词。

但是,我们要注意,第二段材料才是正题。

它探讨的“网络新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思考。

因此,主题就是处理“网络时代”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8【答案】DE
【解析】D项只提及“制度创新”的话题但未具体针对“奖孝金”制度所带来的社会反响进行分析。

E项较为宽泛。

19【答案】CD
【解析】AB虽然都强调了成人礼,但是材料中关键在于是否该用这类方式来践行成人的意义,所以,单纯谈成人礼的意义还是不够。

E项本身很不错的标题,很有文言气息,但是扣题还是不够,没有出现“成人礼”“仪式”等关键词,核心词。

20【答案】AE
【解析】B项没提出观点;态度模棱两可;CD两项有些宽泛,和材料直接联系少。

21【答案】BD
【解析】A项没有针对性,可以说中西方艺术或文化等;CE两项太宽泛,把材料中的重点又拔高了扩大化了。

22【答案】DE
【解析】D项材料针对性不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语到底是谁;E项略微偏题,作文任务是“针对球员的做法”,不是针对“观众”。

详细解题技巧请参考语文匠提分图书《高考作文黄金教程》。

23【答案】BD
【解析】B项是把甲乙丙三家企业全体都想总结分析一下,易杂而乱;D项语文色彩较弱,范畴很大,需要针对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从三个创新角度找到更新的方法。

24【答案】CE
【解析】多则材料中,有着明显贯穿性的核心词汇(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那么,如此命题需要综合分析。

“规则”这一核心内容贯穿所有材料,而且,倾向性也很明显,所以CE较为容易选出。

25【答案】BC
【解析】B项没有提出观点,只是简单概括事件;C项不符合材料的核心内容,即使是孩子有自立能力也不一定能自己完成作业,应该思考分析如何能独立完成作业或者从中有所收获。

26【答案】AB
【解析】A项总结出的问题太大,没有针对材料;B项立意没体现出材料的重点,太空,没有结合材料分析,没有提出观点。

27【答案】BD
【解析】B项偏离主要话题,泛泛而谈;D项是从结果出发,与材料有关,但并不主要,主要是考核。

28【答案】AE
【解析】A项没有体现便民修路的主要内容,“凡事都是各有各的道理”和材料契合得不紧。

还有,对于矛盾对立的材料,不太适合“综合”立意,这样显得“骑墙主义”,最好是立足于某一种观点;E项不合适,不是大家都退就能解决问题的。

29【答案】BE
【解析】B项仅仅提到爱心,没有提到学分;E项只列出两种关系词语,没有表明观点态度。

30【答案】DE
【解析】A项与材料主题无关;B项也偏离主题;C项自信有,没有自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