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
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

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问题描述: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在氯离子环境下的腐蚀,各种权威的书籍均有严格的要求,氯离子含量要小于25ppm,否则就会发生应力腐蚀、孔蚀、晶间腐蚀。
但是事实上在工程应用中我们有很多高浓度的氯离子含量的情况下在使用奥氏体不锈钢,因些分析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采取预防措施,延长使用寿命,或合理选材。
不锈钢的腐蚀失效分析:1、应力腐蚀失:不锈钢在含有氧的氯离子的腐蚀介质环境产生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失效所占的比例高达45%左右。
常用的防护措施:合理选材,选用耐应力腐蚀材料主要有高纯奥氏体铬镍钢,高硅奥氏体铬镍钢,高铬铁素体钢和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
其中,以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的抗应力腐蚀能力最好。
控制应力:装配时,尽量减少应力集中,并使其与介质接触部分具有最小的残余应力,防止磕碰划伤,严格遵守焊接工艺规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原料成分、流速、介质温度、压力、pH值等工艺指标。
在工艺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添加缓蚀剂。
铬镍不锈钢在溶解有氧的氯化物中使用时,应把氧的质量分数降低到1.0×10 - 6以下。
实践证明,在含有氯离子质量分数为500.0×10 - 6的水中,只需加入质量分数为150.0×10 - 6的硝酸盐和质量分数为0.5×10 - 6亚硫酸钠混合物,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2、孔蚀失效及预防措施小孔腐蚀一般在静止的介质中容易发生。
蚀孔通常沿着重力方向或横向方向发展,孔蚀一旦形成,即向深处自动加速。
,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在含有氯离子的水溶液中便产生了溶解,结果在基底金属上生成孔径为20μm~30μm小蚀坑这些小蚀坑便是孔蚀核。
只要介质中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便可能使蚀核发展成蚀孔。
常见预防措施:在不锈钢中加入钼、氮、硅等元素或加入这些元素的同时提高铬含量。
降低氯离子在介质中的含量。
加入缓蚀剂,增加钝化膜的稳定性或有利于受损钝化膜得以再钝化。
采用外加阴极电流保护,抑制孔蚀。
氯离子腐蚀不锈钢的原理

氯离子腐蚀不锈钢的原理氯离子腐蚀不锈钢的原理是指在含氯环境中,氯离子与不锈钢表面发生作用,导致不锈钢产生腐蚀现象。
不锈钢在大气环境中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主要是因为不锈钢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铬膜,称为钝化膜。
然而,在氯离子的存在下,钝化膜容易被破坏,导致不锈钢发生腐蚀。
1.氯离子的吸附和浸润:氯离子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容易吸附在不锈钢表面并浸润到钝化膜下。
氯离子吸附在表面会导致表面电位升高,从而破坏了钝化膜的稳定性。
2.氯离子的电化学反应:在氯离子存在的条件下,钝化膜中的铬离子会与氯离子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铬氯络合物,从而破坏了钝化膜的连续性。
这个过程被称为局部腐蚀,即氯离子会形成一个微小的腐蚀细胞,在细胞中,不锈钢表面处于阳极,而钝化膜破坏的部分则处于阴极,形成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流。
3.氯离子的传输:氯离子可以通过水分子或气态状态传输到不锈钢表面,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氯离子的迁移速度会增加,导致氯离子浓度在钝化膜下积累,进一步加剧了腐蚀。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氯离子腐蚀不锈钢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氯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越高,腐蚀速度越快。
当氯离子浓度低于一定的临界值时,腐蚀基本不发生。
但一旦超过临界值,腐蚀速率会显著增加。
2.温度和湿度:高温高湿的环境会加速氯离子的传输和吸附,进而加速不锈钢的腐蚀。
3.氧气含量:氧气对于钝化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充足的氧气可以帮助钝化膜修复和再生。
因此,氯离子腐蚀不锈钢更为显著的情况通常发生在氧气缺乏的环境中,如密封系统。
总的来说,氯离子通过吸附、浸润、电化学反应等行为,破坏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进而导致不锈钢发生腐蚀。
要防止氯离子腐蚀不锈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控制:1.减少氯离子的接触:避免在含氯环境中使用不锈钢材料,或者使用防腐涂料、防护层等措施将不锈钢与氯离子隔离。
2.增加氧气供应:通过增加通气量、增加氧气浓度等方式,提高不锈钢表面氧气的含量,增强钝化膜的稳定性。
氯离子与不锈钢腐蚀

氯离子与不锈钢腐蚀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氯离子腐蚀是一种金属晶粒间的腐蚀,表现为不锈钢的脆裂,而且电焊修补后,这中裂纹会沿着焊缝延伸。
根据我们公司的使用情况,设备使用了10年,水温度在70,85摄氏度时候,氯离子在100PPM左右,304的设备开始产生裂纹,最初在焊缝上最为突出,而316L的设备倒是还未出现问题。
但是按照规范奥氏体不锈钢设备氯离子的含量应该控制在25PPM。
从我们使用的情况看,cl-对304的腐蚀一般表现为应力腐蚀的特征,而且多数从焊缝的热影响区、煅件的本体等应力集中的区域开始出现腐蚀。
不锈钢耐腐蚀的机理是由于存在元素铬,铬在很多条件下能钝化从而使设备得以保护。
而以氯为代表的活性阴离子极易破坏钝化膜,在材料局部区域形成孔蚀核,最终形成蚀孔。
因而不锈钢最怕氯离子。
从资料看,什么样的不锈钢对氯离子都没有防腐蚀。
但是我们公司有一种产品的反应釜中包含双氧水,氯化钠,氢氧化钠。
但反应釜使用了好多年还没有出现腐蚀情况。
个人认为,碱性环境氯离子对材质腐蚀不是特别明显。
氯离子一般都是海水里,所以要选耐海水腐蚀的钢种,通常的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经验证,耐海水腐蚀并不好。
在海水环境下不锈钢的使用,孔蚀、间隙腐蚀的局部腐蚀有时发生。
对这些局部腐蚀的抑制,已知增加Cr和Mo,奥氏体系不锈钢和双相钢,特别是添加N是有效果的,美国研制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牌号我记不清了),日本研制的高N奥氏体系不锈钢,因为316L,317L这类钢不抗海水腐蚀~以下钢种供参考:高强度耐海水腐蚀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00Cr16Ni6Mo3Cu1N高强度耐海水腐蚀不锈钢 00Cr26Ni6Mo4CuTiAl耐海水不锈钢Yus270(20Cr,18Ni,6Mo,0(2N)(2 ,3(6 ,海水因地域不同而多少有些差异,溶于海水的盐类浓度为3其中氯离子浓度为19000 ppm。
而自来水的氯离子浓度上限值为200 ppm,所以海水中氯离子浓度相当于自来水的lOO倍。
304不锈钢氯离子含量最低要求

304不锈钢氯离子含量最低要求在当今社会,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对于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而在不锈钢材料中,304不锈钢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工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氯离子的侵蚀性对于不锈钢材料的腐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304不锈钢的氯离子含量的最低要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开发方向。
一、氯离子对304不锈钢的影响氯离子是不锈钢材料的一大腐蚀介质,当氯离子的含量超过一定的浓度时,将严重影响304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因为氯离子在304不锈钢表面形成氯离子离子膜,阻止了氧的进入,导致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进行,从而降低了不锈钢的耐蚀性。
尤其是在高温、高压或潮湿环境下,氯离子更容易引起不锈钢材料的腐蚀。
而304不锈钢通常被应用在具有腐蚀环境的领域,因此对于其氯离子含量的最低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二、304不锈钢氯离子含量的最低要求针对304不锈钢在不同应用环境下对氯离子含量的最低要求存在一些差异。
在一般的室内环境下,氯离子的含量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在50ppm以下即可满足需求。
而在潮湿、高温、高压及有机酸或盐酸等腐蚀性介质环境中,对304不锈钢的氯离子含量有更高的要求,通常要求在25ppm以下。
在一些特殊领域比如海洋工程等,对氯离子含量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控制在10ppm以下。
对于304不锈钢氯离子含量的最低要求应该根据具体应用环境来进行细化和规范。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对于304不锈钢氯离子含量的最低要求不仅仅是技术指标,更是对品质和安全的保障。
随着不锈钢产品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原材料的品质与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氯离子作为不锈钢材料的腐蚀介质,其含量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对于304不锈钢氯离子含量的最低要求应该更多地从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出发,而非仅仅停留在技术指标的层面。
304不锈钢氯离子含量的最低要求是一个与产品品质和安全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在化工生产中,腐蚀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普遍发生,是导致压力容器产生各种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通钢材的耐腐蚀性能较差,不锈钢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Cr 和Ni 是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能最主要的合金元素。
Cr 和Ni 使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生成一层十分致密的氧化膜,使不锈钢钝化,降低了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腐蚀速度,使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提高。
氯离子的活化作用对不锈钢氧化膜的建立和破坏均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至今人们对氯离子如何使钝化金属转变为活化状态的机理还没有定论,但大致可分为2 种观点。
成相膜理论的观点认为,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故它最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化合物,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金属产生腐蚀。
吸附理论则认为,氯离子破坏氧化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氯离子有很强的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它们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
因为氧决定着金属的钝化状态,氯离子和氧争夺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的钝化离子与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这样导致了腐蚀的加速。
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结果表明,氯离子对金属表面的活化作用只出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着1 个特定的电位值,在此电位下,不锈钢开始活化。
这个电位便是膜的击穿电位,击穿电位越大,金属的钝态越稳定。
因此,可以通过击穿电位值来衡量不锈钢钝化状态的稳定性以及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能力。
3. 2 防止孔蚀的措施(1)在不锈钢中加入钼、氮、硅等元素或加入这些元素的同时提高铬含量,可获得性能良好的钢种。
耐孔蚀不锈钢基本上可分为3 类: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奥氏体不锈钢。
设计时应优先选用耐孔蚀材料。
不锈钢 氯离子 温度 对照表

不锈钢氯离子温度对照表不锈钢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在氯化工生产中。
氯离子是氯气中的离子形式,它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温度则是一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的重要因素。
对于不锈钢在氯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我们需要特别关注氯离子和温度对不锈钢的影响。
一、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影响1.1 氯离子介绍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氯离子。
氯离子是氯气中的离子形式,它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强氧化剂,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在氯化工生产中,氯离子的存在会对不锈钢材料造成腐蚀,降低其使用寿命。
1.2 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机理氯离子通过和不锈钢材料表面的铬氧化物形成氯化铬,破坏不锈钢的耐蚀性。
这种化学反应会导致不锈钢表面形成坑洞,加速材料的腐蚀速度。
1.3 对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轻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影响,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或者选择抗氯化腐蚀能力更强的不锈钢材料等。
二、温度对不锈钢的影响2.1 温度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温度是一个影响不锈钢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高温下,不锈钢材料容易发生晶粒长大、析出相变化等现象,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甚至出现脆化现象。
需要特别注意温度对不锈钢材料性能的影响。
2.2 对策针对温度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控制工艺温度、选择耐高温不锈钢材料等,以保证不锈钢材料在高温下的优良性能。
回顾性总结:本文主要探讨了氯离子和温度对不锈钢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氯离子的腐蚀机理,以及对不锈钢材料的损害。
然后分析了温度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不锈钢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需要特别注意氯离子和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以保证其长期稳定的使用。
个人观点:作为化学工程师,我深知不锈钢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腐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不锈钢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不锈钢材料的了解将会更加深入,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最新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

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问题描述: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在氯离子环境下的腐蚀,各种权威的书籍均有严格的要求,氯离子含量要小于25ppm,否则就会发生应力腐蚀、孔蚀、晶间腐蚀。
但是事实上在工程应用中我们有很多高浓度的氯离子含量的情况下在使用奥氏体不锈钢,因些分析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采取预防措施,延长使用寿命,或合理选材。
不锈钢的腐蚀失效分析:1、应力腐蚀失:不锈钢在含有氧的氯离子的腐蚀介质环境产生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失效所占的比例高达45 %左右。
常用的防护措施:合理选材,选用耐应力腐蚀材料主要有高纯奥氏体铬镍钢,高硅奥氏体铬镍钢,高铬铁素体钢和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
其中,以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的抗应力腐蚀能力最好。
控制应力:装配时,尽量减少应力集中,并使其与介质接触部分具有最小的残余应力,防止磕碰划伤,严格遵守焊接工艺规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原料成分、流速、介质温度、压力、pH 值等工艺指标。
在工艺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添加缓蚀剂。
铬镍不锈钢在溶解有氧的氯化物中使用时,应把氧的质量分数降低到1. 0 ×10 - 6 以下。
实践证明,在含有氯离子质量分数为500. 0 ×10 - 6的水中,只需加入质量分数为150. 0 ×10 - 6的硝酸盐和质量分数为0. 5 ×10 - 6亚硫酸钠混合物,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2、孔蚀失效及预防措施小孔腐蚀一般在静止的介质中容易发生。
蚀孔通常沿着重力方向或横向方向发展,孔蚀一旦形成,即向深处自动加速。
,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在含有氯离子的水溶液中便产生了溶解,结果在基底金属上生成孔径为20μm~30μm小蚀坑这些小蚀坑便是孔蚀核。
只要介质中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便可能使蚀核发展成蚀孔。
常见预防措施:在不锈钢中加入钼、氮、硅等元素或加入这些元素的同时提高铬含量。
降低氯离子在介质中的含量。
加入缓蚀剂,增加钝化膜的稳定性或有利于受损钝化膜得以再钝化。
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

氯离子对不锈钢有多种腐蚀1对钝化膜破坏目前有儿种理论,比较权威:1>成相膜理论:C1-半径小,穿透能力强,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及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化合物,使氧化膜结构发生变化。
2〉吸附理论:C1-有很强可被金属吸附能力,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氯离子和氧离子争夺金属表面上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钝化离子及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及金属表面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这样导致了腐蚀加速2孔蚀(点蚀)孔蚀失效机理在压力容器表面局部地区,出现向深处腐蚀小孔,其余地区不腐蚀或腐蚀轻微,这种腐蚀形态称为小孔腐蚀(也称点蚀)。
点蚀一般在静止介质中容易发生。
具有自钝化特性金属在含有氯离子介质中,经常发生孔蚀。
蚀孔通常沿着重力方向或横向方向发展,孔蚀一旦形成,具有深挖动力,即向深处自动加速。
含有氯离子水溶液中,不锈钢表面氧化膜便产生了溶解,其原因是由于氯离子能优先有选择地吸附在氧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掉,然后和氧化膜中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基底金属上生成孔径为20 U m〜30 U m小蚀坑,这些小蚀坑便是孔蚀核。
在外加阳极极化条件下,只要介质中含有一定量氯离子,便可能使蚀核发展成蚀孔。
在自然条件下腐蚀,含氯离子介质中含有氧或阳离子氧或阳离子氧化剂时,能促使蚀核长大成蚀孔。
氧化剂能促进阳极极化过程,使金属腐蚀电位上升至孔蚀临界电位以上。
蚀孔内金属表面处于活化状态,电位较负,蚀孔外金属表面处于钝化状态,电位较正,于是孔内和孔外构成一个活态------- 钝态微电偶腐蚀电池,电池具有大阴极小阳极面积比结构,阳极电流密度很大,蚀孔加深很快,孔外金属表面同时受到阴极保护,可继续维持钝化状态。
孔内主要发生阳极溶解:Fe fFe2 + + 2e ,Cr -*Cr3 + + 3e , Ni fNi2 + + 2e o 介质呈中性或弱碱性时,孔外主要反应为:02 + H20 + 2e -20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
问题描述: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在氯离子环境下的腐蚀,各种权威的书籍均有严格的要求,氯离子含量要小于25ppm ,否则就会发生应力腐蚀、孔蚀、晶间腐蚀。
但是事实上在工程应用中我们有很多高浓度的氯离子含量的情况下在使用奥氏体不锈钢,因些分析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采取预防措施,延长使用寿命,或合理选材。
不锈钢的腐蚀失效分析:
1、应力腐蚀失:不锈钢在含有氧的氯离子的腐蚀介质环境产生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失效所占的比例高达45 %左右。
常用的防护措施:合理选材,选用耐应力腐蚀材料主要有高纯奥氏体铬镍钢,高硅奥氏体铬镍钢,高铬铁素体钢和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
其中,以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的抗应力腐蚀能力最好。
控制应力:装配时,尽量减少应力集中,并使其与介质接触部分具有最小的残余应力,防止磕碰划伤,严格遵守焊接工艺规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原料成分、流速、介质温度、压力、pH 值等工艺指标。
在工艺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添加缓蚀剂。
铬镍不锈钢在溶解有氧的氯化物中使用时,应把氧的质量分数降低到 1.0 X 10 - 6 以下。
实践证明,在含有氯离子质量分数为500. 0 X 10 -的水中,只需加入质量分数为
150. 0 X 10的-6硝酸盐和质量分数为0. 5 X 1 0亚- 6硫酸钠混合物,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2、孔蚀失效及预防措施
小孔腐蚀一般在静止的介质中容易发生。
蚀孔通常沿着重力方向或横向方向发展,孔蚀
一旦形成,即向深处自动加速。
,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在含有氯离子的水溶液中便产生了溶解,结果在基底金属上生成孔径为20艸〜30叩小蚀坑这些小蚀坑便是孔蚀核。
只要介质中含
有一定量的氯离子,便可能使蚀核发展成蚀孔。
常见预防措施:在不锈钢中加入钼、氮、硅等元素或加入这些元素的同时提高铬含量。
降低氯离子在介质中的含量。
加入缓蚀剂,增加
钝化膜的稳定性或有利于受损钝化膜得以再钝化。
采用外加阴极电流保护,抑制孔蚀。
3、点腐蚀:由于任何金属材料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非金属夹杂物,这些非金属化合物,在Cl
离子的腐蚀作用下将很快形成坑点腐蚀,在闭塞电池的作用,坑外的CI离子将向坑内迁移,
而带正电荷的坑内金属离子将向坑外迁移。
在不锈钢材料中,加Mo 的材料比不加Mo 的材料在耐点腐蚀性能方面要好,Mo 含量添加的越多,耐坑点腐蚀的性能越好。
4. 缝隙腐蚀
缝隙腐蚀与坑点腐蚀机理一样,是由于缝隙中存在闭塞电池的作用,导致 而出现的腐蚀现象。
这类腐蚀一般发生在法兰垫片、搭接缝、螺栓螺帽的 管与管板孔的缝隙部位, 缝隙腐蚀与缝隙中静止溶液的浓缩有很大关系, 环境,其诱导应力腐蚀的几率是很高的。
总结
1 :几种不锈钢在含氯(CI —)水溶液中的适用条件
、板片材料的选用
(1) 注:不含气体、PH 值为7(即中性)、流动的含氯水溶液。
(2) 奥氏体不锈钢对硫化物(S02、S03)腐蚀有一定的抗力。
但是,
性将降低 (因生成低熔点 NiS ) ,可能引起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裂同材料的硬度有关,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应 < HB228 Ni-Mo
硬度不限;碳素钢的硬度应 < HB225
3)必须注意板片材料与垫片或胶粘剂的相容性。
例如,应避免将含氯的垫片或
胶粘剂(如 氯丁橡胶或以其为溶质的胶粘剂)与不锈钢板片组配 ,或者将氟橡胶、聚四氟乙烯( PTFE )
垫片与钛板板片组配; 二、板片常用材料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1 ) 304 型不锈钢这是最廉价、最广泛使用的奥氏体不锈钢(如食品、化工、原子能等工业
设备)。
适用于一般的有机和无机介质。
例如,浓度V
30%、温度w 100C 或浓度》30%、温
度v 50C 的硝酸;温度w 1002的各种浓度的碳酸、 氨水和醇类。
在硫酸和盐酸中的耐蚀性差; 尤其对含氯介质 (如冷却水 )引起的缝隙腐蚀最敏感。
在含氯水溶液中的适用条件
,见表 1-34。
PRE 为 19。
(2) 304L 型不锈钢.耐蚀性和用途与304型基本相同。
由于含碳量更低( W%),故耐蚀性 (尤其耐晶间腐蚀 , 包括焊缝区)和可焊性更好,可用于半焊式或全焊式
PHE 。
(3) 316 型不锈钢适用于一般的有机和无机介质。
例如 ,天然冷却水、冷却塔水、软化水; 碳酸;浓度v 50%的醋酸和苛性碱液;
醇类和丙酮等溶剂; 温度w 1003的稀硝酸(浓度v 20
% =、稀磷酸(浓度v 30% =等。
但是,不宜用于硫酸。
由于约含 2 %的Mo ,故在海水和其 他含氯介质中的耐蚀性比 304型好,完全可以替代304型,见表1-34。
PRE 为25。
Cl 离子富集
缝隙,以及换热 一旦有了缝隙腐蚀
Ni 含量越高,耐蚀
硫化物应力腐蚀开
或Ni -Mo -Cr 合金的
(4)316L型不锈钢)S9 M:耐蚀性和用途与316型基本相同。
由于含碳量更低( 哦),故可焊性和焊后的耐蚀性也更好,可用于半焊式或全焊式PH 巳PRE为25。
(5)317 型不锈钢适合要求比
316 型使用寿命更长的工况。
由于C、Mo、Ni 元素的含量比316型稍高,故耐缝隙腐蚀、点蚀和应力腐蚀的性能更好。
PRE为30。
(6)AISI 904L或SUS 890L型不锈钢这是一种兼顾了价格与耐蚀性的高性价比的奥氏体不锈钢,其耐蚀性比以上几种材料好,特别适合一般的硫酸、磷酸等酸类和卤化物 (含Cl—、F— )。
由于Cr、Ni、Mo 含量较高,故具有良好的耐应力腐蚀、点蚀和缝隙腐蚀性能。
在含氯介质中的适用条件,见表1-34。
PRE为36。
7) Avesta 254 SMO 高级不锈钢
这是一种通过提高Mo 含量对316型进行了改进的超低碳高级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氯化物点蚀和缝隙腐蚀性能,适用于不能用316型的含盐水、无机酸等介质。
在含氯介质中的适用条件,见表5-11。
PRE为47。
( 8) Avesta 654 SMO 高级不锈钢
这是一种Cr、Ni、Mo、N 含量均高于254 SMO 的超低碳高级不锈钢,耐氯化物腐蚀的性能比254 SMO更好,可用于冷的海水。
PRE为64。
(9) RS-2 (OCr20Ni26Mo3Cu3Si2Nb)不锈钢;这是一种国产的Cr-Ni -lo-Cu 不锈钢。
耐点蚀和缝
隙腐蚀的性能相当于316型,而耐应力腐蚀的性能更好可用于80 C以下的浓硫酸(浓度90~98%),年腐蚀率<a PRE为29。
( 10 ) Incoloy 825( S) ,
这是一种Ni (40%) 0(22%) -Mo (3%)高级不锈钢。
Incoloy 是the International Nickel
Co•公司的注册商标。
适用于低温下各种浓度的硫酸;在浓度为50% ~70%的苛性碱(如NaOH
)溶液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不产生应力腐蚀开裂。
但是,对氯化物引起的缝隙腐蚀却很敏感。
此外,冲压性能也不太好,故不是板片常用的材料。
PRE为32
三、几种国外耐蚀合金的新品种
(1)31合金:由904L改进后的(提高Mo、N含量)、标准的6% Mo高级不锈钢(31 % Ni-27 %% Mo-32 %
Fe)。
在许多介质中的耐蚀性比904L更好;在浓度20%~80%、温度60C ~100 C 的硫酸中,耐蚀性能甚至超过C-27& PRE为34。
(2)33合金:一种完全奥氏体化的铬基高级不锈钢,其耐蚀性可与Inconel 625等一些
Ni-Cr-Mo合金媲美。
在酸性和碱性介质(包括硝酸、硝酸与氢氟酸的混合物)中,具有良好的
耐局部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的性能;在浓硝酸中的耐蚀性比304L好得多。
例如,适用于浓度
大于96% ~99%、温度w 150 C、氧化硫含量小于200 mg/L的硫酸;热的海水;浓度w 50%、沸腾的强腐蚀性溶液;浓度w 85%、温度w 1503的磷酸等。
但是,不适用于还原性介质(
如稀硫酸等)。
价格与C-276相差不多。
PRE为50。
(3)C-2000合金:一种二十世纪90年代研发的镍基合金,价格与C-276相近,是以上材料耐腐蚀性能最好者之一。
在中等浓度以下的硫酸、稀盐酸和沸腾温度下,浓度w 5%的磷酸,以及热的氯化物等介质中,其耐蚀性比C-276和C-2更好,有取代C-22合金的趋势。
但是,
对于浓度 > 7%的硫酸,耐蚀性不如C-27& PRE为76
(4)59合金:化学成分与C-2000比较,除了Ni含量稍高(59%),且低Fe,无Cu、W外,其余基本上相同。
这是目前镍基合金中耐蚀性、热稳定性、可冲压性和可焊性最好的一种材料,自1990年商业化以来,已广泛用于硫酸、盐酸、氢氟酸以及含氯、含氧、低pH值的许多介质。
PRE为76,与C-2000相同。
总结2:
结论:根据以上分析,为延长不锈钢在氯离子的环境下的寿命,可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入适当的缓蚀剂或选择合理的材料,可考虑选用非金属材料或衬里材料,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