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海带丝实验方案
海带食品加工技术

由于近年河蟹价格一路走低,湖区网围养殖效益大幅下降。
为充分挖掘湖区生产潜力,有效利用水体空间,节省饲料、降低饵料系数,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我站在高邮湖区进行了网围养殖区内套放网箱养殖罗非鱼高产示范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试用。
一、试验条件1、养殖水域的选择:试验地点选择在高邮湖的金湖县境内的闵桥鸡鸣荡外滩,面积40亩。
该处水位稳定,常年水深2m!3m,水底较平坦,淤泥少,水面开阔,水流平缓,不易受洪水冲击;远离航道,环境安静,附近无工农业污染源;正常情况下水质清新,溶氧在4mg/l以上,pH值7.2!8.4;光照充足,有利于鱼类和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
2、网箱的规格与设置:网箱材料是0.25/2"3乙纶线编织的网片,网目一般为2.0cm!2.5cm,网箱规格为4.0m"2.0m"1.5m,用毛竹固定撑起制为框架。
网箱没入水中部分为1.0m,露出水面部分为0.5m,底部四周以砖块作沉子,使网衣定型以防止罗非鱼逃网围养殖区内套放网箱养殖罗非鱼高产试验!赵建华郑广一、调味海带丝调味海带丝是根据日本的食品加工方法,结合我国的特点,研制而成的新型海带营养食品。
工艺流程:原料处理"浸酸酸"切丝"除砂"水洗"浸调味液"蒸煮"包装"杀菌"冷却"成品。
1、原料处理:鲜海带主要去除泥沙及其它污物,淡干或盐干海带主要使其复水,同时去除污物。
2、浸醋酸溶液:将海带浸醋酸液中以去除海带的腥味。
3、切丝、水洗、除砂:手工或切丝机将海带切成3mm!4mm宽的细丝。
再用清水冲洗,尽可能除去泥砂。
4、浸调味液:先配制调味液,调味液配料主要是精盐、白糖、酱酒、味精、醋精、山梨酸钾等,根据不同的口味将配料调制成调味液,将海带浸入调味液中浸泡,然后煮熟。
5、包装杀菌:调味的海带丝,按规定重量装袋,每包100g!200g为宜,宜用高密度聚乙烯袋或复合薄膜蒸煮袋,在100#热水保持10min杀菌。
即食海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即食海带的提取碘方法;2. 掌握碘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 了解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存在于海带中的碘化物中。
本实验采用氧化还原法将海带中的碘化物氧化为碘单质,再通过沉淀法将碘单质沉淀出来,最后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即食海带、盐酸、过氧化氢、淀粉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容量瓶、碘量瓶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即食海带,用研钵研磨成粉末;2. 将研磨好的海带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搅拌均匀;3. 将烧杯中的溶液煮沸,持续5分钟,使海带中的碘化物氧化为碘单质;4. 将煮沸后的溶液过滤,收集滤液;5.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蓝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碘单质;6. 用硝酸银溶液滴定滤液中的碘单质,计算碘单质的含量;7. 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海带中碘含量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我们成功从即食海带中提取出碘单质,并通过滴定法计算出碘单质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实验组1:碘单质含量为0.036g/g实验组2:碘单质含量为0.042g/g实验组3:碘单质含量为0.030g/g2. 结果分析(1)实验组1与实验组2相比,碘单质含量略有增加,可能是因为实验组2中加入了更多的过氧化氢,使得海带中的碘化物氧化得更加充分;(2)实验组3的碘单质含量较低,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海带粉末研磨不够充分,导致部分碘化物未能充分氧化;(3)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海带中碘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海带品种、海带储存条件、提取方法等。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成功从即食海带中提取出碘单质,并通过滴定法计算出碘单质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海带中碘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海带品种、海带储存条件、提取方法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即食凉拌海带丝工艺的研究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又名昆布,为大叶藻科植物大叶藻的全草,是一种在低温海水中生长的大型海生褐藻植物,全球约有45种海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1]。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带则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藻类,养殖产量和规模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年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2]。
海带营养丰富,含有相当部分对人体健康有用的物质。
据测定,每100g 中含蛋白质8g 、脂肪0.1g 、胡萝卜素0.57mg 、维生素B 10.09mg 、维生素B 20.36mg 、烟酸1.6mg 、钙1.177mg 、铁1.somg 、磷2.16mg 、钻22μg ,此外还含有丰富的褐藻酸、纤维素、甘露醇及多种微量元素[3]。
海带具有重要的保健价值,汉末的《名医别录》中有记录:海带性味咸寒,具有软坚散结、利水泄热等功效[4],在日本海带被誉为东方的智慧食品和健康、养颜、长寿食品,国外已列为抗癌食物[5-7]。
海带中的有机碘有类激素样作用,能提高人体内生物活性物质功能,能促进胰岛素及肾上腺素质激素的分泌,提高脂蛋白酯酶活性,促进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脂肪、肌肉组织的代谢和利用,从而发挥其降血糖、降血脂作用[8]。
目前国外海带加工品种类有200多种,如海带茶、零食海带、圆筒海带、海带果酱等。
我国海带加工品40多种,产量约4000~5000吨,仅占海带总产量的2%左右。
海带原料主要以高盐湿海带与干海带两种形式来贮存;前者色泽鲜绿、腥味淡,但盐度高、色泽不稳定、贮存不便;后者盐度低,贮存方便,但是色泽差,腥味重;它们都是附加值较低的海带初加工品[9-10]。
凉拌菜制作简单又好吃,是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
本文研究了将干海带制作成即食凉拌海带丝的工艺,探索海带以净菜的方式进入市场的可能性。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设备1.1.1材料原料:干海带(干品水分含量≤10.5%);辅料:胡萝卜(购于集市);调味料:白砂糖、味精、食盐、鸡精、陈醋、姜、蒜头、辣椒油、香油、酱油等;试剂:醋酸、柠檬酸、氯化钙均为食用级。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和检验(教案)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和检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掌握碘元素分离和检验的基本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和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和分布2. 碘元素的分离方法:水提法、酸提法、氧化法等3. 碘元素的检验方法:淀粉显色法、碘量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4.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碘元素的分离和检验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碘元素检验方法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和检验方法。
2.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碘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分离和检验效果。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海带、硫酸、过氧化氢、淀粉、碘化钾等。
2.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容量瓶、分光光度计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章节一: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和分布】1. 引入:介绍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和检验。
2. 知识点讲解:讲解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规律,举例说明不同种类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差异。
3.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共同探讨海带中碘元素提取和检验的必要性。
【章节二:碘元素的分离方法】1. 引入:讲解碘元素分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检验,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
2. 知识点讲解:介绍水提法、酸提法、氧化法等碘元素分离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分离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章节三:碘元素的检验方法】1. 引入:讲解碘元素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检验方法的原理。
2. 知识点讲解:介绍淀粉显色法、碘量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碘元素检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检验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海带成分中 碘的实验探究

海带成分中碘的实验探究〔关键词〕海带成分;碘;实验;假设;探究;讨论;实践日常生活中食用的海带,富含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碘。
我们的实验课题是:海带成分中碘的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大胆质疑,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每4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指定一名组长总结出本组尽可能多而可行的实验方案。
一、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通过各组收集资料和讨论以后,把提出的假设和实验方案,提交给全班同学和教师共同讨论,最后对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归类筛选,整理为以下三种假设和十三种实验方案。
海带的选用和处理经过同学们的调查,市售的海带有三种:干海带、盐渍海带、速食海带。
本实验学生用到的原料主要是干海带。
干海带的处理:①取10 g左右的干海带,用刷子将海带表面的附着物刷净(不要用水冲洗)后,用剪刀将其剪碎,再用酒精润湿,放入瓷坩埚中;②点燃酒精灯,加热,大约40 min后海带可完全烧成黑色灰状物,停止加热,待坩埚自然冷却至室温;③将瓷坩埚中的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约30 ml的蒸馏水,搅拌,煮沸5 min,冷却后过滤,过滤后得到浅黄色溶液;④移入大试管塞上塞子备用。
假设一:海带中的碘以I2的形式存在方案1:取滤液1 ml,观察溶液的颜色,若为黄色者则证明海带中的碘元素以I2形式存在。
方案2.取滤液1 ml,加入淀粉溶液2~3滴,如果溶液呈蓝色,则证明海带中的碘元素以I2形式存在。
方案3.取滤液2 ml,加入CCl4溶液1 ml,振荡、静置、观察,如果CCl4溶液层为紫红色者则证明海带中的碘元素以I2形式存在。
方案4.取滤液2~3滴,滴加到刚切开的土豆截面上,如果土豆截面出现蓝色斑点,则证明海带中的碘元素以I2形式存在。
方案5.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滤液于淀粉-KI试纸上,如果试纸变蓝色,则证明海带中的碘元素以I2形式存在。
假设二:海带中的碘以I-形式存在方案1.取滤液1 ml于试管中,滴加用稀硝酸酸化过的AgNO3溶液2~3滴,若有黄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海带中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
QDSG 0001S-2012 海藻类调味菜

QDSG 0001S-2012 海藻类调味菜大连市金州区圣冈水产品加工厂企业标准Q/DSG 0001S-2012海藻类调味菜2012-02-18 发布 2012-03-20 实施大连市金州区圣冈水产品加工厂发布Q/DSG 0001S-201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大连市金州区圣冈水产品加工厂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属于首次发布。
ⅠQ/DSG 0001S-2012海藻类调味菜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藻类调味菜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盐渍裙带菜、盐渍海带及其他藻类植物等为主要原料,经切段、脱盐清洗、控水、调味、搅拌、蒸煮杀菌、冷却后而制成的即食海藻类调味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445 绵白糖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的检验GB/T 4789.7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 5461 食用盐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 10786 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8187 酿造食醋SC/T 3009 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SC/T 3211 盐渍裙带菜SC/T 3212 盐渍海带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要求1Q/DSG 0001S-20123.1 原辅料要求3.1.1 盐渍裙带菜:应符合SC/T 3211的规定。
海带速食调味制品的配方与工艺

海带速食调味制品的配方与工艺
海带速食调味制品的制作:
一、材料:
1、海带:300克;
2、酱油:150克;
3、醋:100克;
4、白糖:50克;
5、生抽:50克;
6、淀粉水:少许;
7、胡椒粉:少许;
8、芝麻油:少许;
二、制作步骤:
1、海带洗净,去掉糙部分,摘去里面的脆索,然后切成细丝;
2、锅内加水大火烧开,将洗净的海带投入,等水上滚后转小火蒸5-7分钟;
3、将蒸熟的海带取出放凉,沥干多余水分;
4、取一碗混合酱油、醋、白糖、生抽,搅拌均匀;
5、将混合调料液倒入碗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水、胡椒粉,搅拌均匀;
6、把混合调料液放入海带中,用手轻轻放松海带同时把汁液混合到海带中,拌匀;
7、将拌匀的海带放入小盘内,撒入少许芝麻油即可。
海带速食调味制品就制作完成啦!海带速食调味制品可料酥脆可口,可以搭配米饭、面条及主食等,也可作为凉菜,清爽可口。
欢迎大家尝试一下,实际操作中还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添加其他伴料或调料。
调味海带审查细则

调味海带审查细则海带作为一种经常被人们消费的海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日常饮食中调味,海带的调味要求也是市场监管部门必须重视的课题。
为了规范市场上海带的调味,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下面将对海带调味进行审查细则的建立。
一、海带调味要求 1、海带调味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指标,确保消费者获得正确、营养的海带调味。
2、海带调味必须符合食品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确保海带调味满足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
3、海带调味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确保消费者购买的海带调味是安全的。
二、海带调味监督检查 1、对市场上的海带调味进行定期抽检,确保海带调味的质量及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2、对海带调味的原料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海带调味的原料符合国家规定的指标。
3、对海带调味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海带调味的生产过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三、海带调味的安全控制 1、对海带调味的原料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确保海带调味中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2、对海带调味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海带调味的生产过程符合安全标准。
3、对海带调味的包装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海带调味的包装符合安全标准。
四、海带调味的质量控制 1、原料的要求:海带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质量标准; 2、原料的检测:海带质量检验中,应检查海带的质量、洁净度、湿度,同时还应检查外观、质地、比重、水分等指标; 3、加工工艺:海带调味的加工工艺要求颗粒度均匀,色泽鲜艳,清香味美,无异味,调味海带的制作工艺要求各工序操作熟练,同时要求原料的使用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检验标准:海带调味产品的检验,应按照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检验项目包括外观、质地、比重、水分、活性物质含量等; 5、包装要求:海带调味产品的包装要求,应采用安全健康的材料、无污染的工艺,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新鲜度; 6、储存要求:海带调味产品的储存要求,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温度、湿度等要求,确保调味海带的新鲜度和风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味海带丝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和任务
1.1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目的是了解海带质量要求以及海带原料的前处理,掌握调味海带丝的加工,并培养对海带食品的加工能力
1.2实验任务
有关标准:《GB 20554-2006 海带》;《SC/T 3212-2000盐渍海带》;《NY/T5057-2001 无公害食品海带养殖技术规范》。
本次实验任务如下:
(1)原辅料的采购
(2)原料预处理
(3)原料加工处理
(4)成品真空包装
2、实验场地和设备
2.1实验场地和环境条件
本次实验计划在地滋楼A区
2.2实验设备
实验所需设备:电磁炉蒸煮锅真空包装机杀菌锅
3、实验方法
3.1工艺流程
原料采购→原料预处理→浸醋酸→切丝→除砂→水洗→浸调味液→
蒸煮→杀菌→冷却→成品→包装
3.2操作步骤
3.2.1原料采购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淡干一、二级海带,水分含量在20%以下,无腐烂变质。
3.2.2原料预处理先将干海带用水浸泡数小时,洗去附着海带表面的泥污沙土等杂质,然后切去根基部,尖部等不可食部分,捞起沥水。
3.2.3浸醋酸将海带浸入2%浓度的醋酸水中15~20分钟,然后放置数小时。
让醋酸水渗入海带体内,是海带软化,同时可除去海藻中固有的腥味。
3.2.4切丝用切丝机将海带切成2~5毫米宽、8~10厘米长丝,一般采用横切法
3.2.5除沙和水洗将切好的海带丝进一步粘附的泥沙等杂质,并冲洗剩余的醋酸溶液。
再在3~4%的盐水中清洗1分钟,此项操作,应严格控制水量和水洗时间,防止海带吸附过多的水分。
水洗后的海带重量为水洗前的2.5倍,含水量大约在70%左右。
3.2.6.1调味液的配制干海带1kg 精盐20g 酱油40g 白糖100g 白醋40g 味精45g 辣椒粉25g 生姜、芝麻适量。
3.2.6.2调味蒸煮将水洗后的海带丝用蒸汽干煮30分钟,取出备用,同时将调好的调味料,加热煮沸30分钟,然后将海带丝调味液中浸泡,时间为2~3小时,浸泡过程中应保持调味液的温度在90℃以上,浸泡完后取出沥干。
3.2.7包装杀菌将调味后的海带丝,按一定重量进行真空包装,然
后放入温度120℃的杀菌锅中进行灭菌15~20分钟,杀菌完成后冷却。
4、危害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