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第3课《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以及地球自转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学会运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地球在自转。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产生的现象及证明方法。
难点:运用实验方法证明地球在自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实验材料(如硬币、尺子等)。
学生准备:学习单、笔、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 例题讲解(1)什么是地球自转?(2)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3)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2)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4. 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利用硬币、尺子等材料,模拟地球自转实验。
(2)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1)学生分享实验过程和结论。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概念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3. 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方法4. 地球自转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堂所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
2. 答案:学生可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证明方法,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以及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应用;5. 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探究设计;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拓展性;8. 课后反思的深入与拓展延伸。
教科版科学五下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一. 教材分析《证明地球在自转》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证据和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地球自转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欠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自转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证据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证据。
2.难点:地球自转的证明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太阳灯、地球自转演示仪。
2.学具:笔记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运动,提问:“地球除了公转,还有其他的运动吗?”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自转演示仪,呈现地球自转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灯,理解地球自转与太阳灯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地球自转演示仪,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地球自转的证据。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地球自转的证据有哪些?”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地球自转,还有其他的天体也有自转现象吗?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拓展知识。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证据。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证据。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证明地球在自转教科版 (3)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三课的内容,本课通过让学生探究摆的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模拟傅科摆的制作,让学生理解傅科摆的原理,形成地球在自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到地球的自转是可以通过实验来实证的。
傅科摆摆动以后,除受重力外,很少受到其他力的作用,由于惯性,摆摆动方向是不变的。
当观察者推动静止的摆锤沿子午线作南北方向的摆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看到摆动方向与子午线方向发生了偏转,从而证明地球在自转。
【学情分析】在知识层面上,大多数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和网络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这一科学现象,但让学生说一说地球自转的证据,那就困难了。
从本课学生的前概念角度来看,学生会认为在圆盘转动时,摆的摆动方向会发生变化,因而,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并观察摆摆动时的摆动方向,并且要求实验器材要足够的精准,才能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概念。
在能力层面上,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单元的学习对“摆的特点”有了了解,这为理解“傅科摆”原理,搜集和分析更多地球自转的证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空间想象力不强,较难把现实中傅科摆的运动与实验中摆的运动直接联系起来。
在情感态度方面,五年级学生对于地球与宇宙领域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但五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停留在探究的表面现象上,对于出现的现象大多数不会过多地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设计理念】本课利用学生这些认知基础组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自转现象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问题。
从而达到进行持续的长时间观察和研究活动。
通过观察、实验、整理分析、交流等活动,以及借助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对抽象的傅科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并认识到地球的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但借助实验室可以被证明的。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知道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2.了解“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主要内容是证明地球在自转。
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并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并掌握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证明地球在自转。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
2.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并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地球仪实验和户外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并证明地球在自转。
2.讨论法:在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的自转。
2.观察工具:如望远镜、手机等,用于户外观察。
3.PPT:用于展示地球自转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自转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自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地球仪实验,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地轴,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每组实验时间约5分钟。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讨论地球自转的特点和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户外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如太阳的东升西落等。
观察时间约5分钟,讨论时间约5分钟。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证明地球在自转》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三课的教学内容,先让学生经历观察“摆的特点”研究、理解“傅科摆”原理,搜集和分析更多地球自转的证据,最后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这一系列科学研究过程。
傅科摆摆动以后,除受重力外,很少受到其他力的作用,由于惯性,摆摆动方向是不变的。
当观察者推动静止的摆锤沿子午线作南北方向的摆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看到摆动方向与子午线方向发生了偏转,从而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材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后得出“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从而理解“傅科摆”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
本课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内容,内容抽象,难度深奥,对学生难度很大。
为了发展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促进他们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提高,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安排了“介绍傅科的故事”、“摆的特点研究”、“理解傅科摆的原理”、“课外延伸,收集相关资料”等四个主要活动内容。
【学情分析】小学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和网络等途径,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现象。
但如果让学生说一说地球自转或公转的证据,那就太少了。
因此,本节课我将利用学生这些认知基础组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自转现象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问题。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证明地球在自转教科版 (12)

证明地球在自转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
(2)知道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3) 知道地球是在不断自转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一物体运动现象,认识现象和事实的联系。
(2)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3) 通过一些自然现象观察和模拟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成因提出不同的见解。
(2)了解人类不断寻求证据认识地球自转的过程,感受追求事物本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自转。
三、教学准备:自制可旋转的摆、记录表、各种视频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1.课前谈话,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1)师:见过刘谦变魔术吗?谁来说说?你觉得是真的吗?师:所以呀,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科学就是这样,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多动脑筋思考,就一定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师:今天咱们就带着这样的科学态度一起来证明一下地球在自转(课件出示课题)(2)播放列车上看到外面的事物运动情景师:你知道是什么在运动?(火车)在怎么运动?你怎么知道的?(地面上不会动的铁轨在运动)小结:我们根据生活经验,还知道了运动的方向刚好是相反的。
原来,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物体来判断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2.看到的现象与实际有哪些联系?(师摆手)师:现在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它在怎么运动?除了手本身在动外,还有什么原因会让你看到老师的手在动?师:怎么确定是哪个原因造成我们看到的这个运动?只要能够排除其中的一个原因,就能确定。
如果手不会动,那么就是你们头在动。
相反头不动的话,则是手在动了。
3.通过现象来认识事物本质师: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类似这样运动的物体.请看:(1)播放模拟太阳运动动画。
师:是太阳在转动吗?还有哪些可能?(学生回答,师有选择地板书:1.太阳在自东向西转2.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师:看来我们看到的现象都有可能有2个或者更多的原因造成。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下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下4.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证明地球在自转》。
详细内容如下:1. 地球的自转现象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周期2. 地球自转的证据星星的运动日出日落现象时差现象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气象变化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学会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发现并证明地球在自转。
3.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提高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证明地球在自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手电筒、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展示地球自转的动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有什么运动吗?地球的自转是什么意思?2. 学习新课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证明地球在自转。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地球自转。
学生观察、记录并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4. 例题讲解解答地球自转的相关问题。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教师及时反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自转定义方向周期2. 地球自转的证据星星的运动日出日落现象时差现象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气象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地球自转的概念。
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计算地球自转的周期。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答案: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
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气象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证明地球在自转,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2)通过提供的有关“傅科摆”的资料,理解人类是如何直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地球自转是需要实证的。
(2)认识到地球的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仍可以证实。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和网络,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现象。
如果让学生说一说地球自转或公转的证据,那就太少了。
通过前概念检测,我了解到学生对地球自转有一定的认知,但普通存在着一些真实、朴素但错误的观点,小学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自转。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以旧引新,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了人类认识地球运动及其历史,知道了关于地球的运动有两种观点,你们知道是哪两种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球自转的问题。
活动2【活动】研究摆的特点,建构科学概念。
1.直接告知、教师演示、学生验证,形成科学概念: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1)出示摆并进行摆动,问:谁能描述一下现在钩码的摆动方向?(左右)(2)如果将摆的整个装置转动90度,它的摆动方向会发生变化吗?(没有)转动180度、270度、360度呢?设计意图:图中展示的是两种底盘,第一种是电脑室用来放电脑主机箱的一个移动盘,如没有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也可以选用表面较光滑的书本作底盘,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转动的平稳,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3)师直接告知:大家的想法跟一百多年前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的结论是一致的,也就是在摆动过程中,摆的摆动方向不会随着底盘的转动而发生改变,即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主要探究通过摆的实验研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用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
认识到地球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仍可以证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实验了解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傅科摆”,傅科摆会与地面的刻度盘会发生“偏移”。
3.用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
4.认识到地球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能通过实验证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摆的实验研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2.通过提供的有关“傅科摆”的资料,理解人类是如何直接证明地球在自传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地球自转是需要证明的。
2.认识到地球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仍可以证实。
[教学重难点]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学生:单摆一个、支架一个、圆盘一个。
“傅科摆”影像资料,。
教师:课件、展台、电脑、投影机,其余与学生材料相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否在运动呢?(生:自转、公转)
的确,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也在不停的自转,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等设备观察到地球在自西向东地自转。
而在古代,人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到地球自转的,那他们是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证明地球在自转》。
二、认识摆的特点
1.出示单摆明确起摆要求,并进行前后摆动,问:谁能描述一下现在摆锤的摆动方向?
师:这是一个摆,(板书:摆)它是由一条摆绳和一个摆锤组成的,古人就是通过摆发现地球在自转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对摆进行研究。
谁愿意上来帮助老师将摆锤南北方向摆动起来?(请一名学生起摆)(口述起摆要求)拉紧摆绳,提起摆锤,靠近铁杆,与铁杆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自然松手。
2.师:现在我们观察到摆是南北来回摆的,如果老师将摆的整个装置转动90度,摆锤的摆动方向会发生变化吗?(学生猜测)师:为什么这么猜?转动180度呢?转360度呢?
师: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摆的方向在摆架转动后是否会发生变化。
(出示底盘)这是一个可以自由旋转地圆盘,我们将摆架底座按照南北朝向放到圆盘上,方便我们南北方向起摆。
接下来怎样研究摆的摆动方向在摆架转动后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学生设计方案)这个方案不错,但要顺利完成这个实验可不容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实验的注意事项。
(起摆后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底盘,幅度不能太大,尽可能减少外力对摆动方向的影响。
在转动一圈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摆的摆动方向,特别留意摆架在转动90
度,180度,360度这几个位置时摆的摆动方向。
切记,在观察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停下圆盘的转动,而是要求圆盘始终以一定的速度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出示注意事项)3.教师强调注意点:
①小组内分工明确
②摆架底座南北方向摆放,摆锤南北方向起摆;
③缓慢而平稳地将底盘转动一圈。
④底盘转动一圈地过程中,随时观察90度,180度,360度摆的摆动方向。
教师演示转动180度、270度、360度,并出示实验记录单,要求实验完成后及时填写记录单。
4.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
5.交流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摆始终在南北方向来回摆动,那东西方向起摆,转动一圈后摆动方向会变化吗?(学生猜测)教师演示东西方向起摆。
6.教师简单小结:大家通过实验发现摆在摆动过程中,摆的摆动方向基本不会随着摆架的转动而发生明显地改变,我们也可以说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板书: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我们的这项发现和许多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的结论是一致的。
三、认识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1.引入: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国有一个叫傅科的科学家也在研究摆的性质,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惊奇的现象,什么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播放傅科摆的视频资料。
3.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的资料,结合资料思考这三个问题。
傅科摆是一个特殊的摆,和我们的摆相比它特殊在什么地方?
(生:67米的摆长(20层楼高),27千克的铅球组成的摆。
)
傅科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现象?
摆在一段时间内沿着顺时针方向发生了偏转
他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
(生: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师:傅科摆摆动平面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反过来说傅科摆的这种变化就有力的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板书:傅科摆)
4.介绍北京天文馆内的傅科摆。
师:我国北京天文馆内也有一个傅科摆,让我们通过视频来认识它。
5.教师小结:
通过视频我们发现傅科摆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与当地的纬度有关。
在北京纬度为40度的地区,傅科摆转动一周需要37个小时多,纬度越低,傅科摆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越长,如临安的纬度约是北纬30度,所以在临安当地傅科摆的摆动平面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约是51个小时多。
四、寻找其它证据证明地球在自转
(1)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傅科摆是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除此之个,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呢?
水的旋窝,河床的冲击、昼夜交替、炮弹运动方向的偏离、探井测量法等等
(2)交流资料,拓展认识。
(3)交流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生: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光,太阳照射到的一面是白天,照射不到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自不停地西向东自转,就形成了昼夜交替。
)
五、应用讨论,修正关于地球运动的科学前概念。
1.出示本单元第一课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四种假说。
排除哪些,保留哪些。
六、课堂延伸,拓展科学概念
1.傅科摆已经证明地球在自转,那它又是怎么转的呢?
2.同学讨论。
3.延伸:地球到底是怎么转动的,我们下一节课继续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
3.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后反思]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现象也能证明地球在自转,只要你能仔细观察,让我们像傅科这样做个有心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