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一锥体上滚【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图1,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1.移动锥体时要轻拿轻放,切勿将锥体掉落在地上。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实验二陀螺进动【实验目的】:演示旋转刚体(车轮)在外力矩作用下的进动。
【实验仪器】:陀螺进动仪图2陀螺进动仪【实验原理】:陀螺转动起来具有角动量L,当其倾斜时受到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重力矩(r ×mg)作用,根据角动量原理, 其方向也垂直纸面向里。
下一时刻的角动量L+△L向斜后方,陀螺将不会倒下,而是作进动。
【实验步骤】:用力使陀螺快速转动,将其倾斜放在支架上,放手后陀螺不仅绕其自转轴转动,而且自转轴还会绕支架旋转。
这就是进动现象。
【注意事项】:注意保护陀螺,快要停止转动时用手接住,以免掉到地上摔坏。
实验三弹性碰撞仪【实验目的】:1. 演示等质量球的弹性碰撞过程,加深对动量原理的理解。
2. 演示弹性碰撞时能量的最大传递。
3. 使学生对弹性碰撞过程中的动量、能量变化过程有更清晰的理解。
【实验仪器】:弹性碰撞仪图3,弹性碰撞仪【实验原理】: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可知:在理想情况下,完全弹性碰撞的物理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当两个等质量刚性球弹性正碰时,它们将交换速度。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5篇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5篇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 (1)一、实验任务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二、实验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_,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ncosα-mg=0(1)nsinα=mω2_(2)两式相比得tgα=ω2_/g,又tgα=dy/d_,∴dy=ω2_d_/g,∴y/_=ω2_/2g.∴g=ω2_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_、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 由以上几式得:g=4π2n2h/t2.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一系列物理演示实验,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了一些物理原理和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了不同的装置和方法,包括倾角计、电磁铁、追踪仪器等,以及一些常见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杠杆等。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验证了一些基础物理概念,并学习了一些实验操作技巧。
引言: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物理演示实验是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现象。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进行的一些物理演示实验,以及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一:倾角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倾角计测量物体倾斜角度,验证正、副切线定理。
实验原理:正切定理:在法平面上,对于任意与倾角α相对的斜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比值等于该斜面的正切值tα。
副切线定理:在法平面上,对于任意与倾角α相对的斜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比值等于该斜面的副切值coα。
实验装置和方法:1. 将倾角计放置在待测倾角的斜面上。
2. 调整倾角计,使其与斜面重合。
3. 在倾角计的直角边上放置物体,使其保持平衡。
4. 记录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重力,并计算其比值。
实验结果和结论:我们通过倾角计实验,测量了不同斜面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重力的比值,并计算了其正切值和副切值。
实验结果与正切定理和副切线定理的预测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这两个定理。
实验二:电磁铁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电磁铁实验,观察磁力的作用,并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
对于一根直导线,其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安培环法则确定。
当导线被弯曲成螺旋形时,就形成了一个电磁铁。
实验装置和方法:1. 将电磁铁通电,使其产生磁场。
2. 将一根带有铁钉的细线放置在电磁铁附近。
3. 观察铁钉受力的情况,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和结论:在电磁铁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铁钉被吸附在电磁铁上,说明磁场对铁物体具有吸引力。
参观物理力演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为了深入了解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我们一行同学于XX年XX月XX日参观了XX大学物理实验室。
此次参观旨在通过一系列力学的演示实验,直观地感受物理力学的魅力,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2. 通过实验演示,掌握力学量的测量方法;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4. 提高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水平轨道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2)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和加速度;(3)改变小车质量,重复上述步骤;(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拉力的增大,小车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大,且加速度与拉力成正比;当小车质量增大时,加速度减小,且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 实验二:重心与力矩演示实验目的:验证重心和力矩的概念。
实验原理:重心是物体上各点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力矩是力与力臂的乘积,表示力对物体转动效果的大小。
实验步骤:(1)将物体放置在支架上,用细线悬吊;(2)观察物体是否平衡,找出重心;(3)将物体放置在转盘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矩;(4)改变力臂长度,重复上述步骤;(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物体在支架上平衡时,悬吊点的位置即为重心;力矩与力臂的乘积成正比。
3. 实验三:摩擦力演示实验目的:验证摩擦力的概念。
实验原理:摩擦力是两个接触物体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实验步骤:(1)将物体放置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2)记录物体受到的拉力和运动状态;(3)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重复上述步骤;(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接触面越粗糙时,摩擦力越大。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共6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学生实验报告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1班姓名:陈益迪学号:0113489学生实验报告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 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1、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2、实验数据记录表(1)测圆环体体积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测钢丝直径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准确度=0.01mm估读到0.001mm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0.5天平感量: 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0.0161mm=0.02mm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σd=0.0223mm=0.2mm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d=(21.19±0.02)mmd=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sd=0.0045mm=0.005mmd。
ds=6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7直接量内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i σ○σd=0.0160mm=0.02mm8直接量内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d=(16.09±0.02)mm9直接量高h的a类不确定度s○sh=0.0086mm=0.009mmd=h hs=10直接量高h的b类不确定度u○h duh=0.0155mm=0.02mm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h=0.0177mm=0.02mm 12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h=(7.27±0.02)mmhσh=13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v=πh(d-d)/4 ○22v =1277.8mm14 间接量体积v的全微分:dv=○3? (d2-d2)4dh+dh?dh?dd- dd 22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间接量v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 222?v?(0.25?(d2?d2)?h)?(0.5dh??d)?(0.5dh??d)计算间接量体积v的不确定度σ3σv=0.7mmv15写出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v=(1277.8±0.7) mm2、计算钢丝直径(1)7次测量钢丝直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sd =0.0079mm=0.008mm3(2)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 ,ud=udud=0.0029mm=0.003mm(3)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
最新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物理演示,加深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一:牛顿第三定律演示实验设备:两个气球、细绳、力计实验步骤:1. 将两个气球充气并系紧。
2. 使用细绳将两个气球相连,并在其中一个气球上挂钩子。
3. 使用力计拉另一个气球,使其与挂钩子的气球相撞。
4. 记录两个气球相撞时的力计读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当两个气球相撞时,它们都会以相等的力反向弹开。
力计的读数证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等性,与牛顿第三定律相符。
实验二: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演示实验设备:半圆形玻璃棱镜、激光指针、白纸实验步骤:1. 将半圆形玻璃棱镜放置在白纸上。
2. 使用激光指针从棱镜的一侧照射光线。
3. 调整激光指针的角度,使光线进入棱镜,并在白纸上观察光线的折射和反射路径。
4. 继续改变入射角,直到观察到全反射现象。
实验结果:实验中观察到,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相应增大。
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光线完全在棱镜内部反射,不再折射出棱镜,证明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实验三: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实验设备:线圈、磁铁、电流表实验步骤:1. 将线圈水平固定,并确保其一端与电流表相连。
2. 快速将磁铁插入线圈中,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3. 改变磁铁的插入方向,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实验中发现,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电流表显示出电流的短暂变化。
这表明变化的磁场在闭合线圈中产生了电动势,即电磁感应现象。
改变磁铁的插入方向,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也随之改变,证实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结论:通过上述三个实验,我们直观地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光的折射和全反射以及电磁感应现象。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演示实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器材:1. 磁铁2. 导线3. 电池4. 万用表5. 直流电源6. 光学仪器(例如:反射镜、透镜、凸透镜等)实验一:电磁感应实验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实验步骤:1. 将一个线圈固定在实验台上,线圈两端接入一个万用表,以测量电流的大小。
2. 在线圈的一端靠近磁铁,用力拉动磁铁,使磁铁离开线圈,观察并记录电流的变化。
3. 反复进行步骤2的操作,分别在不同速度下拉动磁铁,观察电流的变化趋势。
4. 分析数据,总结电磁感应的规律,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实验二:电池的内阻测量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电池时,由于电池本身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内阻,影响电流的流动。
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电池的内阻。
实验步骤:1. 连接电池、导线和电阻,组成一个电路,电阻两端接入一个万用表以测量电流,电池的两端接入一个电压表以测量电压。
2. 分别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并记录数据。
3. 根据欧姆定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出电池的内阻。
实验三:光的折射实验原理:根据折射定律,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出光线的折射角度。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光学仪器,例如:透镜或凸透镜等。
2. 将一束光线射向光学仪器,观察并记录光线的折射现象。
3. 通过改变入射角度或改变介质的折射率,观察光线的折射变化。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线的折射定律,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实验四:杨氏干涉实验原理: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狭缝、光源和屏幕的组合,观察和分析干涉花样、干涉条纹的特征。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狭缝,将光源透过狭缝射向一块屏幕,观察干涉花样的形成。
2. 通过改变狭缝的宽度、光源的波长或屏幕的位置,观察干涉花样的变化。
3.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明暗的分布,分析干涉现象并计算出波长或确定狭缝的宽度。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规律和物质本质的科学。
在大学物理学课程中,物理演示实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整体总结和分析,探讨物理演示实验的意义、目的以及对学生的启发。
实验一:牛顿摆牛顿摆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演示实验,在解释摆动现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实验二:杨氏模量的测量杨氏模量是描述物体刚性和变形程度的物理量。
通过在实验中使用精密的仪器,我们可以测量杨氏模量,并了解其数值及其与物体刚性的联系。
这个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实验三:迈克尔逊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用于测量光波速度、测试光的波动性等的重要实验装置。
通过调整干涉仪和其中的分束器,我们可以观察到干涉现象,从而深入了解光波的性质和光学干涉的原理。
这个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光学实验的设备和操作,并且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实验四:热传导的研究热传导是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不同材料的热传导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导热性质的差异以及热量传递的机制。
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使他们更加了解热学的基本概念。
实验五:电磁感应的实验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基础的概念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电磁感应的现象,探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电磁波的生成。
这个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六:光电效应的研究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发现,它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光波的性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研究光电效应的条件和规律,了解光子的性质以及电子的行为。
这个实验有助于学生探索光学和量子物理之间的联系,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结论: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物理学原理和概念,还可以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并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吿
-------力热振动波动光与电磁近代在物理学导论课程学习过程中,老师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形象有趣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物理学的奇妙之处。
我认为物理实验非常有意思,通过实验,加深了我对一些物理知识的进一步了解,也使得自己感受到了物理学对整个人类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所以物理实验课的意义重大。
在力热振动波动光演示实验课上,老师为我们演示了傅科摆,蛇形摆,弹性碰撞球、横波纵波传播、茹科夫斯基转椅等等各具特色的实验。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实验当属傅科摆与茹科夫斯基转椅。
在电磁近代演示实验中,老师为我们演示了法拉第笼、雅各布天梯、高压带电作业、红外立体电视、偏振光等等实验。
其中给我最感兴趣的是磁悬浮列车与法拉第笼的实验。
傅科摆实验被誉为“最美丽的十大实验之一”。
它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发明,用于证明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
实验仪器并不复杂,用未经扭曲过的尼龙钓鱼线,悬挂摆锤,在摆锤底部装有指针。
当摆静止时,在它下面的地面上,固定一张白卡片纸,上面画一条参考线。
把摆锤沿参考线的方向拉开,然后让它往返摆动。
几小时后,摆动平面就偏离了原来画的参考线.这是在摆锤下面的地面随着地球旋转产生的现象。
老师的讲解详细到位,让我在惊叹物理世界深奥的同时,也掌握了有趣的物理知识。
在这次的力热振动波动光中相关实验中,我还了解到角动量守恒这一定律。
当时自己坐在可绕竖直转轴自由旋转的茹可夫斯基转椅上,双手各握一个哑铃,两臂平伸。
使转椅转动起来,然后收缩双臂,可看到明显感觉到自己和椅子的转速显著加大。
两臂再度平伸,转速减慢。
在我自己亲身体会后,真正理解了角动量守恒,这是在课堂中无法达到的效果。
除了力学演示实验外,我还观看了光学演示实验,光怪陆离的光学现象让我了解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
在振动实验中,我动手操作了导线弦驻波实验,巩固了高中物理知识之外,也在本次的演示实验课中,学到了很多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习不到的东西。
在磁悬浮列车实验中,实验仪器是缩小版的轨道。
实验是通过超导材料与超低温技术来达到目的。
过去的30年里,我国磁悬浮列车的发展令人瞩目。
交大也为轨道交通的发展做出贡献。
将超导体样品放入液氮中浸泡约3—5分钟,然后用竹夹子将其夹出放在磁体的中央,以保持稳定。
再用手沿轨道水平方向轻推列车,则看到列车沿磁轨道做周期性水平运动,直到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小列车落到轨道上。
磁悬浮技术使列车的速度再次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而其中所应用的物理知识确是我们都知道的,所以物理学非常实用,它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在所有的实验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仪器就是法拉第笼。
法拉第笼是一个理想环境,是建立在空间的一个大屏蔽网络。
将其接地后,第一,它可以屏蔽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防止里面的弱电设备和人员遭受损伤;第二,它可以把强大的感应电荷泄入大地。
老师邀请了两位同学进入法拉第笼,并加上很大的电压。
起初,虽然清楚实验原理但我们仍然很担心,但随着实验的进行,同学们的惧怕心里逐渐消失,好奇心驱使我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实验中。
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高压带电作业,我发现电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东西,只要我们注意使用方法,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电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好的帮手。
在实验中老师给我们认真的讲解实验原理,让我们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来感受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即便有遗漏的地方也可以看桌上的说明来了解。
在实
验后我感受到了物理学的博大精深,也激发了我对大自然奥秘探索的热情。
也正是这种热情驱使无数伟人不懈努力,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把知识大胆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把我们所学知识全都转化为实际的技术,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总之,经过这次物理演示实验,让我对物理有了新的认识:物理真是一门既实用又有趣的学科,在课程结束之后我也会继续物理学的学习,继续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做一个永远对科学感兴趣的人。
经管1301高飞
132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