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环境监测-报告书.doc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环境监测实验报告一、引言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环境监测实验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报告旨在介绍我们进行的环境监测实验的方法、结果和分析,以期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对某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分析其中的污染源和影响因素,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城市的三个不同地点进行了空气质量监测,分别是市中心、郊区和工业区。
我们使用了专业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包括颗粒物浓度监测仪、二氧化硫监测仪、一氧化碳监测仪等。
在每个地点,我们每天固定时间进行了连续三天的监测,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
四、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的结果:1. 空气质量指数我们计算了每个地点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结果显示,市中心的AQI最高,工业区次之,郊区最低。
这说明市中心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工业区的污染程度也较高,而郊区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2. 污染物浓度我们监测了不同地点的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和一氧化碳浓度。
结果显示,市中心的颗粒物浓度最高,工业区的二氧化硫浓度最高,而一氧化碳浓度在三个地点中差异不大。
这表明市中心的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最严重,工业区的二氧化硫排放较高。
3. 污染源分析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市中心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交通排放和建筑工地,工业区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工厂的燃煤和燃油,而郊区的空气相对较清洁,主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五、讨论与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讨论与建议:1. 市中心的交通污染严重,应加强交通管理,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2. 工业区的二氧化硫排放较高,应加强对工厂的排放监管,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减少燃煤和燃油的使用。
3. 郊区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应保持环境的整洁和自然的原始状态,加强生态保护。
4. 进一步的研究还可以探讨其他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更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更多的依据。
环境监测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空气、水质和土壤中常见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种类、来源和分布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本实验主要包括空气、水质和土壤中的常见污染物检测。
1. 空气污染物检测: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检测。
2. 水质污染物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铅、镉、汞等)进行检测。
3. 土壤污染物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空气样品、水样、土壤样品、VOCs标准溶液、重金属离子标准溶液等。
2. 实验仪器: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数据处理系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数据处理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数据处理系统等。
四、实验步骤1. 空气污染物检测(1)将空气样品采集于气密性好的采样袋中,带回实验室。
(2)将空气样品通过活性炭吸附,收集VOCs。
(3)将吸附有VOCs的活性炭用溶剂洗脱,得到VOCs溶液。
(4)将VOCs溶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到VOCs的种类和浓度。
2. 水质污染物检测(1)将水样采集于聚乙烯瓶中,带回实验室。
(2)将水样用硝酸、高氯酸进行消解,得到待测溶液。
(3)将待测溶液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得到重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
3. 土壤污染物检测(1)将土壤样品采集于塑料袋中,带回实验室。
(2)将土壤样品进行研磨、过筛,得到待测溶液。
(3)将待测溶液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得到重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空气污染物检测:本次实验共检测出8种VOCs,其中甲苯、苯、乙苯等浓度较高。
2. 水质污染物检测:本次实验共检测出3种重金属离子,其中铅、镉、汞等浓度较高。
环境监测报告书

环境监测报告书环境监测报告书是指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或者企业所进行的环境监测结果的一份详细报告。
这种报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这样环境监测所针对的区域或者企业的环境质量情况,并且还能够在发现问题后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进行调整。
一份环境监测报告书通常包含以下以下几个部分:1.报告的概述:报告的概述部分应该包括总结性的信息,比如监测的目的和范围、监测的方法和技术、监测的时间框架,以及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等等。
2.监测结果的分析:这一部分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因为它反映了环境质量的真实情况。
这部分应该包括对盘查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比如对污染物浓度的分析和解释、对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的类型和数量的汇总,以及对这些污染物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评价等等。
3.建议和措施:在环境监测报告书中,建议和措施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这部分应该包括一些关于改善环境质量的细节,比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如何监测环境的变化,以及应该如何严格监测污染物的排放等等。
4.监测的技术和方法:这个部分应该包括环境监测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监测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和方法问题的处理方式。
如今,环境质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环境监测报告书已经成为一个必要的工具来反映环境质量的状态。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公正和客观,需要对监测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检查,避免因为数据造假而对环境质量评估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环境监测报告书真实有效,必须始终保持客观、透明和科学的态度。
在环境监测中开展科学的方法,完善监测机制,提高信息公开度,这些都是应该承担的责任。
只有通过全面、客观和科学的环境监测来实现自然环境的全面保护,为人类长远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环境检测实验报告doc

引言:环境检测实验是一种用于评估环境质量的方法,通过对特定环境中的不同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估其对人类和生物体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环境检测实验的重要性和常见的检测指标,以及如何进行环境检测实验。
概述:环境检测实验是通过测量和分析环境中的不同指标来评估其质量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提供有关环境状况的定量信息,以便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策略。
环境检测实验通常涉及采集样品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以测量特定指标的水平。
正文内容:1.指标选择a.水质指标i.pH值测量ii.溶解氧检测iii.氨氮测定iv.高锰酸盐指数测量v.化学需氧量测定b.空气质量指标i.PM2.5浓度检测ii.二氧化硫浓度测量iii.一氧化碳浓度测定iv.臭氧浓度检测v.颗粒物数量测量c.土壤质量指标i.pH值测定ii.有机质含量分析iii.养分含量测定iv.重金属含量测量v.土壤水分测定2.实验设计a.样本采集i.水样采集方法ii.空气样本采集方法iii.土壤样本采集方法b.实验室分析i.水质分析方法ii.空气质量分析方法iii.土壤质量分析方法c.数据处理i.数据的组织和整理ii.统计分析方法3.实验步骤a.水质检测实验步骤i.准备实验室设备和试剂ii.采集水样iii.进行指标检测iv.记录实验数据v.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b.空气质量检测实验步骤i.准备实验室设备和仪器ii.采集空气样本iii.进行指标检测iv.数据记录和分析v.结果展示c.土壤质量检测实验步骤i.准备实验室设备和试剂ii.采集土壤样品iii.进行指标检测iv.数据处理和分析v.结果展示4.实验结果和讨论a.检测结果分析i.不同指标的水平与环境质量的关系ii.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估b.实验结论i.对环境质量的评估结果ii.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5.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环境检测实验,我们对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质量做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环境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非法性。
环境监测报告范本

环境监测报告范本环境监测报告一、背景介绍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环境因素的测量和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以便评估环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目的1. 评估环境质量: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了解其质量状况,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2. 发现环境问题:通过监测,及时发现环境污染源和潜在风险,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 评估环境影响:对某一特定项目或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为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提供依据。
三、监测方法与内容1. 大气环境监测:通过布设大气监测站点,采集大气中的气体、颗粒物等样品,运用气象学、化学分析等方法,测定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组成。
2. 水体环境监测:选择水体采样点,采集水样进行分析,包括水质指标、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测定,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
3. 土壤环境监测:通过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营养元素等含量,评估土壤的污染状况和适宜性。
4. 噪声环境监测:选择不同区域进行噪声监测,采集噪声数据,分析噪声源和噪声影响程度。
5. 生物监测:通过对生物体进行采样和观测,评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鱼类的生殖能力等。
四、监测结果与分析1. 大气环境:根据监测数据显示,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表明大气质量较差,需要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治理。
2. 水体环境:水体监测结果显示,水质指标、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浓度均超过相关标准,表明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水污染治理。
3. 土壤环境:土壤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某些地区的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一定的土壤污染问题,需要进行土壤修复和治理。
4. 噪声环境:噪声监测结果显示,该地区噪声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环境监测工作报告

环境监测工作报告报告编写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科学有效地了解和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我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环境监测工作。
二、工作内容1.环境监测站点的建设与维护为了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我们合理规划,选址布局合适的环境监测站点。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共建设和维护了10个环境监测站点,分布在市区和周边地区。
站点设施齐全,包括空气污染监测设备、水质监测设备、噪音监测设备等,保证了对环境质量的全面监测。
2.环境参数的监测与数据采集我们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每日对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和噪音水平等关键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并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定时对环境参数的监测与数据采集,我们能够全方位地了解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3.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我们对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处理,得出相应的评估结果,并通过撰写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
报告包括环境质量状况的描述、变化趋势的分析、环境问题的定位以及建议等内容。
我们将这些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领导,推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开展。
4.宣传与教育活动除了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宣传与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度。
我们定期组织环境讲座、举办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和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向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三、工作成效1.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建设规范化的环境监测站点、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以及科学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我们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关的数据可以满足政府规划制定、环境质量评估和环境问题解决的需求。
2.问题发现和解决通过对环境参数的持续监测与数据采集,我们及时发现了一些环境问题和隐患。
在报告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3.公众参与度提高通过开展宣传与教育活动,我们提高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环境监测报告书范本

环境监测报告书范本一、概述本报告是针对某特定地区环境进行的监测工作,旨在评估其环境状况并提供相关数据分析与结论。
监测期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涉及环境因素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噪声水平等。
本报告内容分别针对不同环境因素进行以下详细论述。
二、空气质量监测1.监测目的空气质量监测的目的是评估该地区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来源和分布情况,并对其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2.监测方法使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多个监测站点布设来收集空气质量数据。
3.监测结果在监测期间,PM2.5、PM10、NO2、SO2等重要污染物的浓度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并且未出现超标现象。
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水平。
4.结论与建议综合监测结果分析,该地区空气质量整体较好,但仍需密切关注工业废气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等环境因素,以确保空气质量的长期稳定。
三、水质情况监测1.监测目的水质情况监测的目的是评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状况,并发现是否存在水污染问题。
2.监测方法采用水样采集、实验室分析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水质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评估。
3.监测结果经过监测期间的考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均符合相关的国家水质标准,未发现明显的污染现象。
水体总体呈现清澈、透明的特征。
4.结论与建议综合分析水质监测结果,该地区水质整体上较好。
然而,仍需定期监测和巡查水源,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安全。
四、噪声水平监测1.监测目的噪声水平监测的目的是评估该地区的环境噪声水平,并评估其对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影响。
2.监测方法采用噪声采集仪器和数据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区域的噪声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
3.监测结果经监测,该地区噪声水平整体处于可接受范围内,未超过国家相关标准。
各个监测点的噪声水平较为稳定,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结论与建议噪声水平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环境噪声整体较低,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然而,仍需注意适当控制工业设备和交通噪声,以保持环境的宜居性。
环境监测报告书

环境监测报告书一、引言环境监测报告书是对特定区域或项目进行环境监测后所得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总结和报告。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结论,以供决策者和相关利益方参考。
二、背景介绍1.项目概述本次环境监测报告针对某企业在某地区的生产活动进行监测。
该企业主要从事化工生产,其排放物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环境监测。
2.监测目的本次环境监测的目的是评估该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等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为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1.监测要素本次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等要素的监测。
具体包括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含量等。
2.监测方法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本次环境监测采用了标准的监测方法和设备。
具体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行、水质监测点的设置和水样采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等。
四、监测结果与分析1.空气质量监测结果通过对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的监测,发现该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周边空气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企业已经采取了一些减排措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污染物排放。
2.水质监测结果通过对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发现该企业的废水排放对周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中某些重金属的含量超过了国家相关标准,需要企业采取进一步的治理措施。
3.土壤质量监测结果通过对土壤中有机物和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发现该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周边土壤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重金属的含量超过了国家相关标准,需要企业采取相应的土壤修复措施。
五、结论与建议1.结论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该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周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等方面;(2)企业已经采取了一些减排措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3)某些污染物的含量超过了国家相关标准,需要企业采取进一步的治理和修复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环境噪音监测报告书一、监测目的噪声污染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一样,成为当代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但噪声与后者不同,它是物理污染,或者称为能量污染,一般情况下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和消失,污染源分布很广,较难集中处理。
由于噪声污染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得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觉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受到注意,所以噪声污染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环境污染之一。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尤其是仙林校区,该校区是容纳本科学生最多的校区,交通便利,风景优美,设施先进。
然而随着校园建设和周边市政道路的发展,环境噪声尤其是交通噪声对美丽安静的校园环境产生了污染,干扰了紧邻市政道路住宅区和宿舍教职工及学生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所以,为了解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校园环境噪声污染状况,对仙林校区校园环境噪声进行监测就极为重要。
二、噪声污染对人的危害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
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
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
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
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声一次干扰,就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
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
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
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二)损伤听觉、视觉器官如果人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造成听力下降。
①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
据测定,超过115 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
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
③噪声对视力的损害。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
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 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三)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
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1.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
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
2. 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
3. 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由以上三点可见,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干扰是不容忽视的,而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生活,这也就增加了校园环境噪声监测的必要性。
三、噪声的主要来源现代城市的噪声主要來源有以下4种:1.交通噪声: 交通噪声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這些噪声的噪声源是流动的, 干扰范围大.在這类噪声中, 飞机噪声最强, 影响也比较严重。
汽车是城市交通中较大的噪声源, 机动车的发动机运转、部件摩擦、车身震动、刹车、排气、鸣喇叭等, 都会产生噪声.一般公共汽车的噪声约为80分贝.车速提高一倍噪声增长6-10分贝。
最严重的是鸣喇叭, 电车喇叭大约90-95分贝, 汽车喇叭大约有 105-110分贝。
2.工业噪声: 主要指工业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噪声.主要來自机器和高速设备, 如: 电气设备的噪声來自变压器和电动机;加热通风设备的噪声來自喷出口、旋涡、风扇及其他运动部件。
一般电子工业和轻工业的噪声在90 分贝以下, 纺织厂噪声在90-100分贝之间;机械工业噪声在80-100 分贝;凿岩机、大型球磨机达120分贝;风铲、风铆、大型鼓风机在120分贝以上。
3.建筑施工噪声: 主要指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动力机械, 要进行挖掘、打夯、搅拌, 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 从而产生大量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对发展中城市的影响极大.虽然每项施工都具有暂时性, 但城建施工的总和加起來很大, 而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工期在两年以上.建筑施工机械噪声最严重的是打桩机, 距声源10 米时, 平均105分贝;距声源30米时, 平均91分贝.4.生活噪声: 主要指人們在商业交易、体育比赛、游行集会、娱乐场所等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喧闹声, 以及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等各种家电的嘈杂声, 這类噪声一般在80分贝以下。
如洗衣机、缝纫机噪声为50-80分贝, 电风扇的噪声为30-65 分贝, 空调机、电视机为70分贝.在我国城市噪声中, 交通噪声占31%, 生活噪声占41%,工业和其他噪声占28%。
在测定过程中, 噪声达80分贝的占55.5%。
90分贝的占13.3%, 95分贝的占3.2%。
四、噪声监测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993-12-06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见下表:南京师范大学属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标准,昼间的Leq环境标准为55.0 dB。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23-93)的附录A《城市区域环噪声普查方法》(补充件),采用定点测量方法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进行噪声监测。
五、监测点的选择与校园噪声污染来源1. 监测条件(1)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风速控制在5.5 m/s以下。
(2)测量时要求仪器距离地面1.2 m,手持噪声仪,应使人体与传声器距离0.5 m。
(3)测量时凭测量者的听觉识别出该测点的噪声主要来自哪个方向声源。
(4)测量时噪声仪距任意建筑物不得小于1 m。
2 .监测仪器使用TES-1352A噪声仪,能自动显示等效连续A声级Leq。
3. 监测点布置将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总平面布置图以网格状布点,网格的划分按照功能区分划法进行,布点在空间方位的基础上考虑了功能区的分划,如食堂、学生宿舍为生活区,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楼为文教区。
下图为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平面图。
注:(1).门口的主要噪声来源是:来往的车辆的交通噪声。
学生宿舍主要噪声源是:学生生活交流讲话喧闹的生活噪声。
食堂的主要噪声源是:餐具的碰撞声、食堂做饭锅炉声、吃饭喧闹的声音。
(2). 图中所标位置为监测地点(3).校区平面图来自→公共信息→校区平面图)2.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2010年6月1日—6月15日,共15天。
每天三次,早上8: 00~9: 30,16: 00~17: 00,夜间20: 00~21: 30。
在每个监测地点监测15~20 min,取200个数据。
并且同时记录主要噪声来源。
第二天,把前一点的最后1个测点作为当天的第一个测点,原第1个测点当作第2个测点,其他测点依次类推。
这样,每个点在每个小时内都有一个测量值。
六、监测方法在标准规定的城市建成区中,优化选取一个或多个能代表某一区域或整个城市建设区环境噪声平均水平的测点,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
测量每小时的Leq 及昼间的Ld和夜间的Ln,可按网格测量法测量。
将每一个小时测得的连续等效A声级按时间排列,得到24小时的声级变化图形,用于表示某一区域或城市环境噪声的时间分布规律。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23-93)的附录A《城市区域环噪声普查方法》(补充件),采用定点测量方法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进行噪声监测。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23-93)的附录A《城市区域环噪声普查方法》(补充件)中定点测量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测点选择在标准规定的城市建成区中,优化选区一个或多个能代表某一区域或整个城市成区环境噪声平均水平的测点,进行长期噪声定点监测。
2.测量方法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
测量每小时的L及昼间的LD和夜间的LN。
AEQ3.评价方法。
(1)噪声平均水平某一区域或城市昼间(或夜间)的环境噪声平均水平由下式计算:为第i个测点测得的昼间(或夜间)的连续等效A声级。
式中:LiSi为第I个测点所代表的区域面积(m2)S为整个区域或城市的总面积(m2)(2)评价如所测量的区域仅执行某一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那么该平均值可用该区域适用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进行评价。
(3)噪声污染时间分布将每一小时测得的连续等效A声级按时间排列,得到24小时的声级变化图形,用于表示某一区域或城市环境噪声的时间分布规律。
七、预算经费仪器费用:1000元工具费用:500元人员费用:500元共计:2000元八、参考文献1. 孙亚利刘洪涛. 噪声监测应注意的问题 . 科技资讯 , 2009 ""(1)2. 张萍,冼萍,郑双金等. 大学校园环境噪声的影响分析与防治对策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32(10)3. 陈丽华,李丽.西北民族大学校园环境噪声测量与评价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6(60)4. 魏化军. 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初探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