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

合集下载

我什么也不否认,但我怀疑一切。——拜伦赏析

我什么也不否认,但我怀疑一切。——拜伦赏析

我什么也不否认,但我怀疑一切。

——拜伦
赏析
这句话出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Lord Byron)的作品。


伦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常常揭示了
他对爱情、自由和人性的矛盾感和怀疑态度。

这句话展现了拜伦对自己以及周围世界的怀疑和不信任。

虽然
他不否认事物的存在,但他对一切都持怀疑的态度。

这种怀疑和不
信任可能源于他个人的经历和对人性的观察,也反映了浪漫主义时
期文人对社会和现实的批判意识。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拜伦对真理的追求。

他不满足于现有的观
念和常识,而是希望通过怀疑和质疑来寻找真相。

他认识到真理往
往隐藏在表面之下,只有通过怀疑和审视一切,才能逐渐接近真相。

总体来说,这句话展示了拜伦对世界的反思和批判,对固有观
念和现实的怀疑,以及对真理的追求。

它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对社
会和现实的不满和批判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对自我和周围世界
的思考和追求。

拜伦故事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拜伦故事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拜伦故事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拜伦故事: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兴起于欧洲,在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拜伦以他的故事性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介绍拜伦的一些代表作品以及它们在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意义。

1. 《查尔德·哈罗德的朝圣之旅》(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查尔德·哈罗德的朝圣之旅》是拜伦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首长诗,全篇描述了主人公哈罗德的旅行经历以及他对所见所闻的感慨。

拜伦通过描写哈罗德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然的崇拜。

这部作品以其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和豪情壮志的描写,引领了一股新的文学风潮,并对后来的浪漫主义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唐璜》(Don Juan)《唐璜》是拜伦最著名的史诗长诗,也是他最后的巨作。

这部作品以唐璜这一传奇人物为主线,通过对唐璜奇遇的描述,展现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拜伦以讽刺和幽默的笔触,揭示了人类的弱点和社会的虚伪。

《唐璜》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冷嘲热讽,抨击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道德腐败,并引发了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3. 《海盗》(The Corsair)《海盗》是拜伦的一部长诗,也是他的畅销作品之一。

这个故事以海盗康拉德为中心,描绘了他的壮烈冒险和爱情悲剧。

康拉德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英雄形象,充满了冒险精神和反传统的情感。

这部作品以其激情四溢的描写和令人动容的情节,引发了当时读者的共鸣,并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4. 《曼弗雷德》(Manfred)《曼弗雷德》是一部戏剧性的长诗,以曼弗雷德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为中心,探讨了人性的困境和超越命运的个人追求。

曼弗雷德是一个受到过去错误的困扰的英雄,他试图通过对自然界的掌控来挑战自己的命运。

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艺术呈现,引起了对人类自由意志和宿命观念的反思。

拜伦的故事作品以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拜伦

拜伦

1809至1811年间,拜伦 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 希腊、土耳其等一些南欧和西亚 国家,视野大开,并因此写出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这部抒 情叙事诗的一、二两章(三、四 章是后来写的,完成于1817 年)。长诗除了抒写异域绮丽的 自然风光,叙述各地风土人情之 外,尤其反映了希腊等地中海国 家被奴役民族渴求自由解放的愿 望,首次塑造了一个孤独、忧郁、 悲观的所谓“拜伦式英雄”——哈 洛尔德。
长篇叙事诗《唐璜》
• 《唐璜》(1818-1823)是拜伦的代表作, 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这部 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的诗体小说约16000行, 共16章,虽未最后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 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源自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多次成为文学作 品的题材。传统的唐璜形象是个玩弄女性,没有道德观念的花花公子。 但在拜伦笔下,这个人物在多数情况下却以被勾引的角色出现。他的 被迫出走,就是因为他或多或少地是那个有夫之妇的牺牲品。 《唐璜》的主题是对英国和欧洲贵族社会、贵族政治的讽刺。主人公 唐璜是西班牙贵族青年,16岁时与一贵族少妇发生爱情纠葛,母亲为 了避免丑事远扬,迫使他出海远航。于是,通过唐璜的冒险、艳遇和 各种经历,广泛地描绘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唐 璜在海上遇到风暴,船沉后游抵希腊一小岛,得到海盗女儿海蒂的相 救。诗歌歌颂了他们牧歌式的真诚爱情。但是海盗归来,摧毁。此后, 唐璜被当作奴隶送到土耳其市场出卖。又被卖入土耳其苏丹的后宫为 奴,逃出后参加了俄国围攻伊斯迈城的战争,立下战功后被派往彼得 堡向女皇叶卡捷琳娜报捷,得到女皇的青睐,成为宠臣。学 院 中 文 系
乔治·戈登·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 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 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 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 “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 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 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 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 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

拜伦

拜伦(1788—1824)“我可以独自兀立人间,但绝不把我自由的思想换取一座王位。

”在他看来,为自由献身无比美好:“啊!自由,你在牢狱里才最灿烂!”一、生平和创作破败的贵族家庭思想的启蒙(1801-1808)进入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后,他一方面阅读各国文史哲著作,也结识了对他日后有深远影响的自由主义者。

1807年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刻》1809—1811年间游历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希腊、土耳其等国家,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一、二两章(三、四章是后来写的,完成于1817年)1813—1816 “东方故事诗”共6部:《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1816-1823年,(雪莱)意大利时期,创作的辉煌时期,政治,《哈》末两章;长诗《塔索的哀歌》《威尼斯颂》《但丁的预言》:激励意大利人反抗压迫;故事诗《别波》《马赛普》《岛》:人生的愉快和享乐;历史悲剧:民主政治思想、反暴政主题神秘剧《该隐》《天与地》:反抗主题讽刺诗《审判的幻景》《爱尔兰的化身》《青铜世纪》:讽刺统治者;最高成就:《唐璜》第一、二章:1809-1811年间诗人在葡萄牙、西班牙、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国的见闻。

第三、四章:为旅居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地的见闻。

长诗中有两个主人公:(1)哈洛尔德——孤独、忧郁、悲观的所谓“拜伦式的英雄”(2)抒情主人公“我”——目光犀利的观察家、批评家、热爱生活、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通过哈洛尔德的游历和抒情主人公的评论,反映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他歌颂西班牙人民反对拿破仑侵略的斗争;同情受奴役的希腊人民;凭吊瑞士、比利时的古迹;谴责反动的神圣同盟;号召意大利人民为自由独立而奋起。

表达了渴望政治自由,憎恨暴君统治,反对侵略和奴役,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主题。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恰尔德·哈洛尔德:是忧郁、孤独、不满现实的资产阶级民主战士、青年漂泊者的形象。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拜伦,出生于英国伦敦,是19世界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拜伦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拜伦生平简介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1788年出生在伦敦一间很破旧的房子中。

他的父母都是没落贵族中的人家,拜伦天生有一只脚是跛的,因此他对这个很敏感。

拜伦十岁的时候,他家族的世袭爵位以及产业都落到了拜伦的身上,所以拜伦成为了第六世勋爵。

在1801年,为了同拜伦的贵族身份相符合,家里便决定送她去一所有名望的学校读书,这所名为哈罗公学的大学是由约翰·里恩在1571年创建的,在英国历史上,这所大学培养了很多知名的大人物,其中对拜伦很崇拜的丘吉尔就是从这所学校中毕业的。

拜伦从哈罗公学毕业后,又进入剑桥大学,他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学生,很少听课,但却广泛的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等历史著作。

拜伦在学生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809年到1811年期间游历了很多国家,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在1824年拜伦不幸遇雨受寒,导致一病不起,在4月19日逝世,他的逝世使希腊人们深感悲痛,希腊的独立政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葬,并且全国哀悼三天。

拜伦是同性恋吗拜伦长大成年后就长的十分帅气,他身高有1.78米,体重在60—89之间,他少年时候肥胖,但在进入剑桥大学后,减肥成功,甚至因为漂亮而出名。

之后拜伦很在意外表,甚至用节食来保持体形,睡觉头上还要戴卷发纸。

在拜伦二十四岁的时候,随着《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出版,便红透英伦。

拜伦名诗十首

拜伦名诗十首

拜伦名诗十首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拜伦那超厉害的十首名诗呀!拜伦的诗,那可真是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一样耀眼呢!就拿那首《唐璜》来说吧,哇塞,那里面的情节和人物,简直比咱生活中的故事还精彩万分呢!读起来就好像自己也跟着唐璜一起在那充满奇幻和冒险的世界里闯荡,时不时就会有惊喜冒出来,你说神不神奇?还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那简直就是一场心灵的大冒险呀!跟着诗中的主人公一起游历那些奇妙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哎呀呀,就好像自己也去旅游了一圈似的。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这首诗呢,哇,那描写的美简直让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呀!就像你突然看到了一道绝美的彩虹,让你忍不住一直盯着看,心里还不停地感叹:咋这么美呢!《雅典的少女》呢,嘿嘿,读着读着你就会感觉自己好像爱上了那个雅典的少女,她的一颦一笑都牵动着你的心呢!《我看过你哭》,哎呀,那诗里的情感哟,就像绵绵细雨一样滋润着你的心田,让你也跟着一起感动起来。

《当初我们俩分别》,这可真是让人回忆起那些分别的时刻呀,心里酸酸的,又有着别样的温暖。

《给一位淑女》,哈哈,那里面的赞美和爱意呀,简直要溢出来了呢,读着都让人觉得脸红心跳的。

《失眠人的太阳》,这名字就很有意思吧?读起来更是让那些失眠的夜晚都变得没那么难熬了呢。

《咏锡雍》,哇哦,那诗里对锡雍的描写,让你仿佛能看到那座神秘而又庄严的城堡就在眼前。

《今天我度过了三十六年》,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你会不会也想想自己的人生呢?拜伦的这十首名诗呀,每一首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魔力,就像一个个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欣赏。

它们能让我们开心的时候更开心,难过的时候找到安慰,迷茫的时候找到方向。

它们可不是普通的诗,那是能走进我们心里,和我们的灵魂对话的呀!难道不是吗?它们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随时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感动。

所以呀,大家可千万别错过拜伦的这些名诗哦,一定要好好去读一读,感受一下那无与伦比的魅力!这就是我想说的啦,你们觉得呢?。

拜伦

拜伦

1812年拜伦在上议院发表演说,反对把 罢工和捣毁机器的工人处以死刑的法案,为 暴动工人辩护,不见容于英国政府。 1815年与贵族小姐安娜贝拉结婚。由于 志趣不合,一年后分居,拜伦受到社会舆论 攻击,愤然离开祖国,从此终生侨居国外。 拜伦在日内瓦结识雪莱,从此结为终生 好友。
拜伦长期侨居意大 利参加烧炭党的革命活 动。1823年希腊反抗土 耳其奴役的斗争高涨, 拜伦放下写作,去希腊 参加斗争,他卖掉自己 庄园,为希腊军筹集资 金。他当选希腊军总司 令,1824年4月19改造成为一个心地善良的 热血青年。他在16岁爱上了一 个少妇,事败被迫离家远航, 经历了海上风险,死里逃生。 在海岛上和海盗的女儿相爱。 被海盗卖为奴隶,到了土耳其 苏丹后宫。因不愿阉割出逃, 参加俄军攻打土耳其,成为俄 军英雄。他来到彼得堡,成为 女皇叶卡捷琳娜的宠臣。最后 作为俄国的外交使节派往英国, 活跃于上流社会。作品未完成, 诗人参加希腊革命而牺牲。
外国文学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拜伦
一、生平
拜伦(BYRON, 1788-1824)英国19世 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 人,他的诗篇洋溢着民 主理想和民族解放斗争 的激情。毕生为民主自 由而战,是西方文学史 上用生命去殉从理想的 著名代表。
出生伦敦破落贵族家庭,父亲在拜伦4岁时 游荡而死。母亲把对丈夫的怨恨发泄在儿子身上。 拜伦天生跛脚,常常受人欺负。从小养成忧郁、 孤独、反抗的性格。10岁继承男爵爵位,成年后 以世袭议员的身份进入上议院。 拜伦中学开始写诗,处女作《闲暇时刻》 (1807)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大学毕业出国到欧 洲旅行两年,回国根据旅游日记写作长诗《恰尔 德· 哈罗尔德游记》。诗作出版,风靡全英。拜 伦说:“一夜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名人。”
• “我对你的爱就是对人们的恨 因为爱上了人类,就不能专心地爱你”----- ----《海盗》 “在暗蓝色的海上,海水在欢快的泼溅 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我们的思想不受限” -----《海盗》 • 1816悄然离开祖国 “假如人们唧唧喳喳地议论着的一切全是真话, 我就不配住在英国,假如这些全是造谣中伤的话,英 国就不配让我居住”

诗人拜伦是谁

诗人拜伦是谁

诗人拜伦是谁拜伦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英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拜伦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诗人拜伦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人拜伦的简介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拜伦的诗歌特点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Lord Byron)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

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拜伦的诗歌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是拜伦的代表作之一,这是拜伦在游历欧洲诸多国家之后所著的。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另一方面对莱茵河、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伟人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恶,这一诗篇有“抒情史诗”之称。

拜伦之所以会创作这一巨作的背景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处于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的时期。

一方面,封建势力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冲击和影响下遭到了严重的打击,逐渐露出了衰落的形势,同时也在作最后的垂死针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章 漫游希腊和阿尔巴尼亚
当时,希腊和阿尔巴尼亚都处于土耳其的统 当时, 治之下。阿尔巴尼亚自然风光美丽, 治之下。阿尔巴尼亚自然风光美丽,民风淳 人民勇敢、顽强。面对土耳其的奴役, 朴,人民勇敢、顽强。面对土耳其的奴役, 他们勇猛拼搏,坚决反抗, 他们勇猛拼搏,坚决反抗,诗人拜伦对此赞 叹不绝。 叹不绝。拜伦以激动悲愤的心情写出了同样 处于土耳其奴役下的希腊…… 处于土耳其奴役下的希腊…… 请阅读作品选300-301页 请阅读作品选300-301页,谈谈拜伦在诗中描 写的具体内容。 写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 旅居意大利的见闻、感慨
当时意大利的北部地区正处于奥地利的统治 之下,而意大利本国又是残酷的封建统治, 情况十分悲惨,诗人追忆了文艺复兴时代意 大利辉煌的文化和伟大的先人,对过去的意 太利充满于敬仰之情,而今天的意大利却如 此悲苦。目的是启发意大利人民继承光荣传 统,进行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摆脱悲苦的 境况。诗人对欧洲的前途充满信心:
第一章 漫游葡萄牙与西班牙
诗中塑造了一个女游击队员奥古斯汀娜的形象。 诗中塑造了一个女游击队员奥古斯汀娜的形象。 她从前是个纤弱的女郎, 她从前是个纤弱的女郎,可在抗击侵者的斗争中却是 女民族英雄: 女民族英雄: 爱人战死后,她没有流无用的眼泪, 爱人战死后,她没有流无用的眼泪, 首领牺牲了,她站在他危险的岗位上, 首领牺牲了,她站在他危险的岗位上, 伙伴逃奔了,她阻止这卑贱的行动, 伙伴逃奔了,她阻止这卑贱的行动, 敌人退了,他率领人马去追踪。 敌人退了,他率领人马去追踪。
第二章 漫游希腊和阿尔巴尼亚
希腊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享誉世界。 希腊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享誉世界。但是现在的希腊人却甘心处于 奴役之下,没有愤争,没有反抗。诗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他们“ 奴役之下,没有愤争,没有反抗。诗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他们“在土耳其皮 鞭下呻吟的可怜,只好做一辈子奴隶”的悲惨命运深为痛惜;面对这样的现实, 鞭下呻吟的可怜,只好做一辈子奴隶”的悲惨命运深为痛惜;面对这样的现实,诗 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美的希腊!光荣的残迹,使人心伤! 美的希腊!光荣的残迹,使人心伤! 逝去了,但是不朽;伟大,虽已消亡! 逝去了,但是不朽;伟大,虽已消亡! 有谁来领导你一盘散沙似的后裔; 有谁来领导你一盘散沙似的后裔; 起来挣脱那久已习惯了的奴役。 起来挣脱那久已习惯了的奴役。 在早先,你的而自却并不如此, 在早先,你的而自却并不如此, 他们是视死如归的勇敢的军人; 他们是视死如归的勇敢的军人; 死守德摩比利隘道,哪怕堆满死尸。 死守德摩比利隘道,哪怕堆满死尸。 向希腊人民指出:自由和独立只能靠希腊人民自己才能赢得, 向希腊人民指出:自由和独立只能靠希腊人民自己才能赢得,对其他人不能抱 有任何幻想。 有任何幻想。
拜伦
拜伦(1788—1824) 拜伦(1788—1824) 是如暴风一般轰响在 19世纪初叶英国诗坛 19世纪初叶英国诗坛 上的巨擘。他被歌德 誉为“19世纪最富天 誉为“19世纪最富天 才的诗人”,普希金 奉他为“思想界的君 王”。
拜伦生平与创作:
1807年 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刻》 1807年 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刻》 1809—1811年间 1809—1811年间 游历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希腊、土耳 其等国家,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其等国家,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一、二两章(三、 四章是后来写的,完成于1817年) 四章是后来写的,完成于1817年) 1813— 1813—1816 “东方故事诗”共6部: 东方故事诗” 《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 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 之围》《巴里西纳》 之围》《巴里西纳》
阅读作品选302 页第三段,谈谈 哈洛尔德的性格。 式的英雄” 式的英雄” (2)抒情主人公 “我”——目光犀利的观 ——目光犀利的观 察家、批评家、热爱生活、 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
艺术特点
《游记》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杰作,具 有鲜明突出的艺术特色。 1)强烈的主观抒情和叙事巧妙地结合在一 起。 2)广泛地采用浪漫主义的对比手法。 3)语言简洁、生动、自然流,富有表现力。
艺术特点:
1.传奇性 2.兼叙兼议 3.语言明白而晓畅 4.格律上的创新
哈洛尔德游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以下简称“游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以下简称“游记” 是一首浪漫主义长诗,拜伦的代表作。 是一首浪漫主义长诗,拜伦的代表作。全诗共 包括四章,是拜伦两次游历欧洲的诗体记录。 包括四章,是拜伦两次游历欧洲的诗体记录。 前两章是拜伦在拿破仑侵略欧洲时期漫游葡萄 西班牙、希腊、 牙、西班牙、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地的见闻随 发表于1812年 感;发表于1812年。后两章是拜伦在被迫永远 离开英国旅居比利时、瑞士、 离开英国旅居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地的感 怀之作,完成于1817年 怀之作,完成于1817年。
哈洛尔德游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游记》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除了涉及历 游记》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 哲学、美学及个人生活内容外, 史、哲学、美学及个人生活内容外,还通过 哈洛尔德在南欧国家的漫游和抒情主人公的 评论,反映了19世纪欧洲的重大历史事件 世纪欧洲的重大历史事件, 评论,反映了19世纪欧洲的重大历史事件, 表现了诗人对欧洲现实的沉思与评判, 表现了诗人对欧洲现实的沉思与评判,突出 了反专制、反暴政、歌颂民主自由和民族解 了反专制、反暴政、 放斗争的主题。 放斗争的主题。
拜伦诗歌的艺术特点:
1.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辛辣的讽刺性。 3.取材社会现实,有现实感和生命力。
《堂璜》的思想内容: 堂璜》
一.对18世纪末以及19世纪初“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 一.对18世纪末以及19世纪初“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 进行讽刺 1.通过主人公的冒险足迹,揭示出时代特征:封建 专制的暴虐和社会道德的虚伪 2.讽刺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3.讽刺不合理的婚姻以及上流社会夫妇之间的互相 欺骗现象 二.充满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去自由的人的同情和 对被压迫者的战斗号召 三.对生与死等诸多问题的哲理性思考
第三章 漫游比利时和瑞土
对大自然的描绘
巍峨的阿尔卑斯山脉
巍峨的阿尔卑斯山脉
晶莹明媚的 日内瓦湖
风光旖旎的莱茵河 请同学们齐读303页描写莱茵河 请同学们齐读303页描写莱茵河 美景的诗句。 美景的诗句。
风景如画的乡村
第三章
诗人对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思考与评 判是这一章的中心。凭吊滑铁卢战场,对拿破仑的失败 寄予了深重的忧虑。诗人认为,拿破仑的被推翻,并不 是自由的胜利,而是旧的封建专制制度的胜利,欧洲重 又陷入神圣同盟的残暴统治。
第一章 漫游葡萄牙与西班牙
诗人首先到了绮丽风光的葡萄牙,自然 诗人首先到了绮丽风光的葡萄牙, 景色非常美丽,却处于法国侵略的统治之下。 景色非常美丽,却处于法国侵略的统治之下。 诗人不禁发出了: 诗人不禁发出了:“这些可怜的奴隶却生在 风光绮丽之乡, 风光绮丽之乡,天公为何把奇迹浪费在这等 人身上? 的哀叹。 人身上?”的哀叹。美丽的西班牙同样处于法 国侵略者的铁蹄下…… 国侵略者的铁蹄下…… 请阅读作品选294-298页 请阅读作品选294-298页,谈谈拜伦在诗中唆 描写的具体内容。 描写的具体内容。 西班牙历史上为了保卫国土而进行的 战斗、水深火热的现状、 战斗、水深火热的现状、贵族的贪生 怕死、人民的英勇抵抗、 怕死、人民的英勇抵抗、
啊;难道那复活起来的奴隶制度, 难道那复活起来的奴隶制度, 将成为开明时代的偶像,那丑陋的怪物 将成为开明时代的偶像,那丑陋的怪物? 难道我们,打倒了狮子又向豺狼朝礼 难道我们,打倒了狮子又向豺狼朝礼? 奴才般地朝皇座屈膝,低声下气 奴才般地朝皇座屈膝,低声下气?
第三章
在描写日内瓦湖时,诗人立刻想到了曾在这里住过的法 在描写日内瓦湖时, 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和伏尔泰。讴歌他们“ 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和伏尔泰。讴歌他们“把整个世 界投进熊熊的火焰,直到所有的王国化为灰烬” 界投进熊熊的火焰,直到所有的王国化为灰烬”的理想 精神,表现了对他们的推崇。 精神,表现了对他们的推崇。诗人虽没有指出法国大革 命失败的原因,但对未来却充满信心。 命失败的原因,但对未来却充满信心。
拜伦式英雄
是拜伦笔下的一类人物形象,最早萌芽 于《恰尔德·哈洛尔德》。在《东方叙事 恰尔德·哈洛尔德》。在《 诗》中重点塑造了这类形象,他们是悲 剧性的孤傲的反抗社会制度的叛逆者, 是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 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进行彻底 反抗的叛逆者——烫烙着拜伦思想个性 反抗的叛逆者——烫烙着拜伦思想个性 气质的深刻印记。
但自由啊,你的旗帜虽破而仍飘扬天空, 但自由啊,你的旗帜虽破而仍飘扬天空, 招展着,就像雷雨似的迎接狂风: 招展着,就像雷雨似的迎接狂风: 你的号角虽已中断,余音渐渐低沉, 你的号角虽已中断,余音渐渐低沉, 依然是暴风雨后最嘹亮的声音。 依然是暴风雨后最嘹亮的声音。
人物形象
哈洛尔德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他游历的路线将长诗连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代表了拜伦 思想中消极的方面;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他 的抒情和议论丰富了长诗的 内容,代表了诗人思想中积 (1)哈洛尔德——孤独、 )哈洛尔德——孤独、 忧郁、悲观的所谓“ 忧郁、悲观的所谓“拜伦 极的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