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
冀教版八上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word学案

【学习目标:】1、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案和过程。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自主学习:】1、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或的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或等的过程。
2、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消除杂菌)、(含活菌种)、、等步骤。
发酵时间有长有短,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左右。
3、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发酵技术蒸馒头、、做面酱、和等。
【合作探究:】1、酸奶的制作流程:思考:①在玻璃瓶中加糖的目的?②加热消毒的目的?③凉水中降温的目的?④加酸奶的目的?⑤瓶子密封的目的?⑥瓶子放在30摄氏度左右的地方发酵的目的?2、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是什么?3、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4、发酵技术的发展【联系反馈】1、能使牛奶变成酸奶的是()A.曲霉B.乳酸菌C.醋酸菌D.酵母菌2、下列各项不是发酵食品的是()A.酸奶B.秒包C.甜酒D.面条3、下列情况中,与真菌的作用无关的是()A.制作馒头和面包B.酿造酱酒和红酒C.保障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循环D.制造酸奶喝和香醋4、利用酵母菌酿酒时,要想产生酒精,环境中必须没有()A.二氧化碳B.空气C.氧气D.水5、连线乳酸菌生物武器甲烷菌蒸馒头醋酸杆菌污水净化青霉菌制造泡菜酵母菌疾病治疗炭疽杆菌生产食醋【学习目标】1、说明食品腐烂的原因2、掌握食品保鲜的方法和原理【自主学习】1、是食物腐烂的主要原因。
2、食品保鲜方法:、、、、等都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
3、低温储藏可以降低呼吸消耗,延长果蔬的。
4、家庭采用、、等贮藏食品,这是食品保鲜的实用方【合作探究】1、食品腐败的原因有哪些?2、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A.加热杀菌B.冷藏冷冻C.干燥D.真空包装还有腌制法、渗透保存法、晒制与烟熏法、溶菌酶保鲜法、防腐剂保鲜法。
3、果蔬的保鲜方法4、使用冰箱的注意事项。
【联系反馈】1、真空包装和使用保鲜膜能够保鲜食品的原因是()A.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B.防止细菌和灰尘的进入C. 隔绝空气,抑制微生物的繁殖D.杀死微生物2、大量发芽的种子长期对方在一起,种子堆里会发热的原因是()A.水分多,光合作用增强B.水分多,光合作用减弱C.水分多,呼吸作用增强D.水分多,呼吸作用减弱3、下列不是食品保鲜方法的是()A.盐渍B.冷冻C.煮熟D.真空包装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3.1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制作酸奶。
(三)情感目标: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具展示:香甜可口的面包、做饭调料:酱油、醋、宴客必备白酒、营养佳品酸奶。
这些想必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他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大家知道这些食品都是由什么制成的吗?我告诉大家,这些不同的东西都用一项共同的技术,就有简单的小麦和鲜奶变成了现在可口的食物。
根据大家的常识知道这是什么技术吗?(二)学习新课一、酸奶的制作拿出提前做好的酸奶,请学生品尝。
(品尝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其它同学想不想也自制一份可口的酸奶让我们的爸爸妈妈品尝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4页活动:酸奶的简易制作。
请同学将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
投影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
向学生出示如下问题:1、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加糖?2、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3、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4、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5、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6、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7、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肯定的指导)。
总结酸奶的制作过程:加入原料(牛奶和糖)→加热消毒→放入冷水中冷却(42度)→接种(加入酸奶少量一袋分为五份)→密封发酵(30°左右的环境)→低温保存讨论:小组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五分钟之后派代表发言。
1.为什么要在牛奶里加糖?(为了改变酸奶的口味,而且为了避免引入杂菌在第一步添加)2.加热消毒的目的是什么?(消除杂菌)3.为什么加热后要冷却?(为了给新引入的菌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4.密封的目的是什么?(保证无氧的环境,使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
《制作发酵乳》教案

《制作发酵乳》教案制作发酵乳教案引言本教案将介绍制作发酵乳的步骤和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个常见的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 知道发酵乳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掌握制作发酵乳的步骤和技巧- 理解发酵乳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教学内容1. 发酵乳的原理和过程- 发酵乳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等)对乳制品进行发酵,从而产生酸味、改善味道和延长保质期的过程。
- 发酵乳制作中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具有益生菌的作用,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
2. 制作发酵乳的步骤以下是制作发酵乳的基本步骤:1. 选择优质的原料:选择新鲜牛奶作为制作发酵乳的原料,牛奶质量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 杀菌与冷却:将牛奶加热至70-75摄氏度,杀菌有害微生物,然后冷却至37-43摄氏度。
3. 添加发酵剂:将乳酸菌发酵剂(也称为发酵乳种)加入冷却后的牛奶中,根据说明书指导的比例加入适量的发酵剂。
4. 发酵:将牛奶和发酵剂混合均匀,然后倒入发酵中,盖上盖子并放置在恒温环境下(一般为37摄氏度),发酵时间约为6-12小时。
5. 冷却与存储:发酵完成后,将发酵乳冷却至适宜的温度(冷藏为佳),然后冷藏保存,以延长其保质期。
3. 发酵乳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 发酵乳富含乳酸菌,有益于肠道健康和消化系统。
- 发酵乳中的乳酸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并促进有益菌的生长。
- 发酵乳还含有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健康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就发酵乳的制作过程、原理和健康益处展开讨论。
- 制作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发酵乳的实验制作,评估其制作的成果和过程的准确性。
- 小测验:提供关于发酵乳相关知识的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结束语本教案是关于制作发酵乳的简要介绍和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常见的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和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更加了解发酵乳的有益特性和健康价值。
发酵食品的制作

发酵食品的制作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四、教学重、难点1、理解发酵食品制作的一般过程。
1、活动:自制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五、教学媒体视频资料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你们吃过面饱、酸奶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
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
可见,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发酵食品方面的情况【学生活动】甜面酱、豆腐乳、味精、酱油、豆豉、泡菜......都是发酵食品。
【教师活动】发酵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从事酿酒、制酱等生产。
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菌或酒精的过程。
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你知道酸奶是怎样制成的吗?阅读课文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提问:(1)你们吃过的酸奶是什么味?(2)你们能否将酸奶的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3)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4)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5)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6)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学生回答】(1)酸奶呈酸味、微酸。
有的酸带甜。
(2)一是器具和原料的消毒,二是微生物接种,三是微生物的发酵。
(3)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避免酸奶腐败。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3章教案:5.3.1发酵食品的制作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2.说出发酵的原理.3.说出酸奶的制作步骤.4.准确说出酸奶制作的注意事项及原理.5.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来源:学_科_网]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尝试制作牛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教学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步骤.【教学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都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同学们感到生物的气息了吗?如果你觉得生物技术离你很遥远,那么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些东西,你就不会觉得他跟你没有关系了.展示:香甜可口的面包、做饭调料:酱油、醋、宴客必备白酒、营养佳品酸奶.这些想必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他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家知道这些食品都是由什么制成的吗?我告诉大家,这些不同的东西都用一项共同的技术,就有简单的小麦和鲜奶变成了现在可口的食物.根据大家的常识知道这是什么技术吗?二、新课学习1.发酵的历史和发展[过渡]我们现在学的这项技术,实际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用了.发展到现在我们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我们看看他的发展史吧!①几千年前:酿酒、制酱、制奶酪.②现在:泡菜、面包、蒸馒头、制酱油、醋、酿制啤酒、各种面酱、沼气.现在发酵技术的产品有些已经投入到工业生产如:河北省的珍极米醋公司、华北制药厂生产的双歧杆菌酸奶、三鹿公司的酸奶.活动一:1.各抒己见,你还知道哪些食品或产物利用了发酵技术?2.发酵食品的制作步骤大家知道吗?我们酸甜可口的酸奶是怎么来的吗?它是由鲜奶经过发酵技术简单制成的.下面我们就来一同见证一下牛奶变酸奶的神奇时刻.活动二:见证奇迹[来源:学§科§网Z§X§X§K]下面我来演示一下,牛奶制酸奶的过程大家不要闭眼睛哦!(演示课本上酸奶的制作过程)总结酸奶的制作过程:加入原料(牛奶和糖)→加热消毒→放入冷水中冷却(42度)→接种(加入酸奶少量一袋分为五份)→密封发酵(30°左右的环境)→低温保存活动三:讨论小组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五分钟之后派代表发言.1.为什么要在牛奶里加糖?(为了改变酸奶的口味,而且为了避免引入杂菌在第一步添加)2.加热消毒的目的是什么?(消除杂菌)3.为什么加热后要冷却?(为了给新引入的菌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 4.密封的目的是什么?(保证无氧的环境,使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由最后一问题引出发酵的原理.根据酸奶的制作步骤,我们来归纳一般发酵食品的制作步骤及各步的原理:灭菌(消除杂菌)→接种(含活菌种)→密封→发酵(温度30°左右)试一试:你学会制酸奶了吗?课后自己动手试一试吧!发酵原理[来源:ZXXK]过渡:实际上讨论的最后一个问题涉及到发酵的原理,为什么非得在无氧条件下呢?[来源:学#科#网Z#X#X#K]发酵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无机物的过程.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在有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乳酸和酒精.所以一定要保证是无氧环境.【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一、制作酸奶材料步骤结论二、发酵原理的应用[来源:学。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发酵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比如,酸奶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得牛奶变得更易于消化,同时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科普文章:为学生提供关于微生物和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的科普文章,如《微生物的秘密: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探秘发酵:微生物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等。
(2)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视频资源,如发酵食品制作过程的视频、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过程的显微镜观察视频等。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如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时,准备相关章节的学习资料和辅助教材,以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参考。
2.辅助材料: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发酵过程和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例如,可以准备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视频、微生物的显微图片等。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讨论,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内向或者缺乏自信,没有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不感兴趣或者感到困难,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引入有趣的案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三章《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三章《综合实践项目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教学设计课题:《综合实践项目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一、教材分析《综合实践项目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发酵食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酸奶、面包、泡菜等。
通过这个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加深对微生物知识的理解。
同时,该项目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材中对细菌和真菌的介绍为学生理解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结构、微生物的类型等知识后,进行发酵食品的制作实践,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实践的热情。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微生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对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具体作用还缺乏深入了解。
在能力方面,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方面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细菌和真菌在发酵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掌握常见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3)认识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包括材料准备、工具使用、发酵过程控制等。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发酵过程中的现象变化。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让学生体验制作发酵食品的乐趣,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发酵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常见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及教学反思前言发酵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发酵的概念、种类、原理和应用,尤其是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和营养价值。
本文将重点介绍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发酵食品的制作》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酵的概念和种类;2.理解发酵的原理和过程;3.掌握面包、酸奶和蚕豆酱等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和营养价值;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的能力;5.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6.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准备1.开展本章教学需要的教学设备:实物模型、教学PPT和视频、多媒体投影仪、酸奶自制装置、培养皿、酵母淀粉蔗糖营养盐琼脂平板、PEC培养箱等;2.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工具;3.班级卫生工作要做好,保证实验室安全。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概念和种类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反应,是一些生物通过代谢过程中的氧化获得能量的过程。
老师可以使用教学PPT或视频介绍发酵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发酵、有哪些种类、有何作用等。
2. 原理和过程让学生进行实验,自己感受发酵过程。
使用酸奶自制装置展示不同温度下的酸奶发酵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发酵过程的变化,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原理讲解。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出酸奶发酵的关键因素,如温度、时间、材料比例等。
3. 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和营养价值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学习不同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和详细步骤,如面包、酸奶、蚕豆酱等,并对比各自的营养价值。
使用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感受这些食品的制作及形态、味道的差异,并提醒学生注意选择健康、有营养的发酵食品。
4. 实践和探究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自己制作酸奶、蚕豆酱等发酵食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自主探究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自己总结出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
一、教学设计思想
酸奶为纯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儿童、老年人尤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
因此,在学生学习了有关微生物和“细胞呼吸”中关于发酵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了以酸奶为代表学习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及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后进行实际操作,自制酸奶,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及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说出酸奶的制作原理
3.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能够动手制作酸奶,分析评价产品质量好坏及原因
5.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培养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6.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
一、酸奶的制作
二、发酵的原理
三、发酵的过程
四、发酵技术的应用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