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健康相关行为

合集下载

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理论

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理论

三、人类行为概述
吸烟行为:
(1)多数吸烟者的吸烟行为起始于少年,形成 于青年阶段;
(2)从少年到成年早期阶段岁年龄的增长吸烟 率升高;
(3)1996年与1984年相比,40以下男性的吸烟 率增加,40岁以上男性吸烟率下降;女性吸 烟率增加。
三 、人类行为概述
6.行为形成和改变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学习因素
糖尿病
表现: 空腹血糖>=6.1mmol/L 可疑糖尿病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危险因素: 肥胖、缺乏运动 高脂、高糖饮食
溃疡
表现:有规律上腹痛,和进食有关、 有一定季节性、有返酸等症状。
危险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烫食 吸烟 酗酒 精神紧张、情绪压抑
健康的基石
• 健康的四大基石
三、人类行为概述
3、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
- 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 自我控制:追求奖励性行为后果。 - 调适:与其他个体、群体的相互配合与适应。 - 顺应:改变自己以适应客观环境。 - 应对:决定是否做、如何做以实现自身需要。 - 应激:肌体非特异性反应,激发潜能。
三、人类行为概述
行为
健康行为必须满足: 五条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且第一条是必备的
①行为表现必须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即行 为必须具备有利性。
②行为表现必须规律有衡,如定期定量运动,即行为必须具 有规律性;
③行为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如 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环境条件选择运动项目,即行为必须具 有与环境的和谐性;
二、健康相关行为
健 康 相 关 行 为 (Health-related Behavior):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 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分为促进健康 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类。

健康相关行为的名词解释

健康相关行为的名词解释

健康相关行为的名词解释
1.营养均衡:指每一餐食物中摄入的营养物质的量要凑成一定的比例,也就是说摄入的营养比率要满足人体生长发育、消耗能量的比例。

2.锻炼:是指以一定的节奏和时间,经过一定比强度的运动而使身体适应运动所塑造的状态。

3.规律作息:是指以睡眠、起床、进食、活动以及休息为形式的一定的时间表,将一天的活动分为固定的时段,确立合理的作息习惯以期早睡早起,获得更好的身心健康。

4.正常饮食:是指每餐摄入体内所需营养物质的量要恰当,不要过多或过少,并遵守膳食平衡原则,每天吃多样的营养食物,加上适量的运动,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有哪些

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有哪些

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有哪些由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从而导致很多人开始学会了生活享受。

其实我们生活中不少的行为习惯正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下面就让店铺来告诉你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一起看看。

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1、摸脸紧张时下意识地抹鼻子,累了用手托着下巴等等,人们总是喜欢动不动就摸脸,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数据,人平均每小时会摸脸4次。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显示,每6.5平方厘米的桌子上,细菌数量超过厕所百倍,如果在接触后摸脸,很容易把细菌传播给皮肤,增加患皮肤病及传染病的风险。

来自美国纽约的相关的专家们还指出了,哪些喜欢摸脸的人,是会导致您的皮肤毛出现不透气的现象,长时间摸脸的人会脸上会出现座疮的,所以说很所摸脸的危害还是蛮大的。

2、一直坐着大量研究已表明,久坐会增加肥胖、心脏病、糖尿病、中风等风险。

美国西北大学最新研究发现,每天每多坐1小时,日后残疾风险就会增加50%。

有些人认为,他每天锻炼一会,即使坐上一天也不会有些问题,这是错误的。

即使你每天早晨起来锻炼了一会,如果你因为上班而坐上一整天的话,对你的身体还是会造成损害。

所以我们应该在坐着的时候,经常站起来走一走。

3、频繁刷新社交网站上班时间频繁使用社交软件,如微博、微信等,不仅影响工作,甚至会危机婚姻。

智利研究发现,频繁使用社交软件的人与不常用甚至不用的人相比,在过去12个月内萌生离异念头的比例要高2倍。

根据相关的人士的调查统计还指出,现在众多人在使用社交软件的时候都是会出现一些攀比的心理,有的人甚至出现嫉妒的心理,产时间的在沉迷与网络社交软件的话,是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思想的。

4、零食不离嘴很多人喜欢边工作边吃零食,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当人边吃边做事时,思想不集中,吃进去的热量也更多,并且这种过食效应会一直持续到晚上,久之就容易因热量摄取过多而发胖。

一般的零食内并没有含有什么营养,即使吃的再多,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还会让身体发胖。

健康教育学课件: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教育学课件: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法規對行為的影響
法規的作用: 教育 威懾 懲罰
衛生法規對於促進健康行為、維護和提高健康水 準起著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法規來保障
社會制度對行為的影響
社會制度“三個層次”: 整個社會形態、某一社會活動領域、某一特定的社會活動
醫療保健制度與健康相關行為: 自費醫療:求醫率受抑制、遵醫率較高,提供不必要服務、
內化階段:真正從內心深處相信和接受他人的觀點、知識、
信念,徹底地轉變態度,成為內在的行為傾向行為。
情感
情緒(emotion)是指較短暫而強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反 應,如憤怒、恐懼等。
情感(feeling)多指穩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體驗的感情反 應,如自尊心、責任感等。
在情感和情緒——認知——行為的相互作用中,情感和情 緒可以是認知發展的契機,它激發人去認識、去行動;也可 以強烈影響認知過程發展和行為表現,例如痛苦,憤怒或緊 張情緒使認知活動變得刻板和狹窄,限制知覺和思維,干擾 資訊解釋利用和作出反應。
教育對行為的影響
通過傳授知識,增進科學知識和技能,提供健康資訊 通過傳播社會行為規範,規範行為
風俗對行為的影響
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第三節 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
促進健康的行為 危害健康的行為 與疾病相關聯的健康相關行為 團體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的生態學特點
促進健康的行為
第二節
行為的影響因素
自身因素 行為的影響因素
環境因素
遺傳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幾種重要的心理因素: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認知 態度 情感 意志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需求----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 包括生理需求,也包括社會需求。

健康教育相关行为

健康教育相关行为

健康教育相关行为
健康教育是提醒人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与健康教育相关的行为,这些行为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如何维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1. 维持均衡饮食:消费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等各种食物类别。

避免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加强体育锻炼:每周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有助于心理健康。

3. 维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根据年龄和个人需要制定适当的睡眠时间表。

规律的睡眠可以帮助修复身体和恢复精力。

4. 戒烟和限制饮酒:吸烟和饮酒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推荐戒烟和限制饮酒,以减少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5. 加强心理健康:学会处理压力和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放松技巧、心理咨询和社交活动来改善心理健康。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早期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7. 增加健康知识:通过阅读、听取专家讲座、参加健康讲座等途径,不断学习关于健康生活的最新信息。

8. 遵循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定期做家庭清洁等,
减少病菌和传染病的传播。

9. 定期眼保健操:长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易造成眼部疲勞,定时进行眼保健操可以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等眼部问题。

以上行为是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通过有效的教育和提高健康意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护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

精选课件
30
(4)对知觉到障碍的认识
特定健康行动的潜在的负面作用,或是认识到的障碍,可能会阻碍个人采用该健 康行动。 个人会进行一个成本——利益分析,权衡健康行动的正面、负面因素。 负面因素可能包括价格昂贵、潜在危险(治疗的副作用,医源性病变)、不愉快 的经历(疼痛、困难、难过),不舒适感、时间成本等等。这样,易感性和严重 性的综合给个人提供了力量和动力来采取行动,而对利益(较少的障碍)的认识 则提供了采取行动的优先路径。
精选课件
4
(二)人类行为的影响要素
在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发挥着重 要作用。
1.遗传因素:基因除了影响行为,还能决定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
同卵双胞胎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的相似正是遗传物质影响的结果。
2.环境因素:性别、年龄、知识、技术等主要影响行为者个体,且能
决定个体接受环境作用的程度,行为者对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也较大;
健康信念模式(HBM, health belief model)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 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提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 同影响。是目前用以解释和干预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该模式 综合需要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认为可导致健康相关行 为改变的心理活动涉及以下几个因素:
• 知觉到危害性 Severity • 知觉到易感性 Susceptibility • 知觉到效益(行为效果期望)Benefits • 知觉到障碍 Barriers • 知觉到自我效能
精选课件
28
1.知觉感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 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
个人对感染某一疾病或不治疗该疾病的严重性的认识,既包括对医学临床 后果(如死亡、残疾和疼痛)的考虑,又包括对那些可能的社会后果(诸如 对工作、家庭生活、社会关系等的影响)的权衡。将易感性和严重性合称为 “认识到的威胁”。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睡眠健康纳入主要行动指标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睡眠健康纳入主要行动指标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睡眠健康纳入主要行动指标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意见》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等三方面提出实施15项行动,并对组织实施做出部署。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披露,在15项重大行动中,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

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

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人。

同时,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仍比较低,更缺乏防治知识和主动就医意识,部分患者及家属仍然有病耻感。

加强心理健康促进,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进一步细化提出行动目标,根据健康中国行动主要指标显示,失眠现患率列入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结果性指标。

2016年失眠现患率为16%,要求包括到2022年和2030年,失眠现患率上升趋势达到预期性减缓。

而睡眠时间也纳入到个人与社会倡导性指标,最新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

熬夜、失眠,是朋友圈里常谈常新的话题。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从2022年起到2030年要达到7-8小时。

从个人与家庭的角度,《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重视睡眠健康。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工作、学习、娱乐、休息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注意起居有常。

健康与健康相关行为3篇

健康与健康相关行为3篇

健康与健康相关行为第一篇: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拥有良好的身体健康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基础。

身体健康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对饮食、锻炼、睡眠以及心理健康的长期关注。

首先,饮食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均衡的饮食能够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让身体能够正常运转。

人们在选择饮食时应尽可能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同时,应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这能够帮助消化、保护心血管和预防慢性疾病。

其次,适量锻炼对身体健康也非常有益。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代谢率、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

这对于防控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人们每天应至少进行30分钟的身体锻炼,如散步、跑步、游泳、做瑜伽等,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好的睡眠质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睡眠不仅可以保证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还对人们的情绪和智力运转都有一定的影响。

人们应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安排好作息时间,增强睡眠效果。

最后,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方面。

人们每天要面对许多应对困难和压力的珍贵机会,而认为和积极应对压力的能力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对于一些长期性的负面问题,可以采用寻求帮助的方法,如咨询、交际、倾诉等方式。

总之,健康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有效的饮食、锻炼、睡眠以及心理健康管理是保持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手段。

第二篇:健康相关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实施健康的行为是预防疾病、保障身体健康的关键。

我们只有注重平时的生活,增加日常锻炼、食物的选择、饮食习惯的改变,才能防止许多慢性疾病的产生。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常见的健康相关行为。

第一,不吸烟。

抽烟不仅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还威胁了周围人的健康。

吸烟使人的心血管系统受到很大的危害,增加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如肺癌、中风等等。

因此,戒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第一步。

第二,少喝酒。

过量饮酒不仅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45
三、健康相关行为
12345
*健康相关行为 (health related behavior) 是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
关的行为 分为:促进健康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12345
*健康行为
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 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健康,分5类:
1、基本健康行为 2、戒除不良嗜好 3、预警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12345
12345
12345
12345
什么是营养的核心?
营养的核心是 “合理” 要想做到合理的膳食营养: 1. 合理的膳食调配 2. 合理的膳食制度 3. 合理的烹调方式
12345
脂肪摄入过多 ↓
动脉粥样硬化 ↓
心脑血管疾病
1234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箭头所指的部分为粥样斑块)
上腔静脉 冠状动脉
12345
我国医学研究表明:影响健康的四类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保健服务与生 物因素)中,行为生活方式占3成多,且有不 断上升趋势。
12345
中国几种主要死因与影响健康的四类因素的关系(%)
死因
行为或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
保健因素
生物学因素
心脏病
47.6
18.1
5.7
28.6
脑血管病
43.2
右心房 右心室
12345
主动脉弓 肺动脉 冠状动脉 左心房
左心室 心尖
•高脂饮食
大肠癌与乳腺癌增加 胰腺癌与前列腺癌可能也有关系
12345
据中国营养协会调查 国人人均脂肪摄入量每日为44-60克明显超标! 如今菜吃多了油也吃多了!
12345
•盐摄入过多
盐能保留水份→血容量增多→心脏搏血时对 血管的冲击力增加→肾素释放增加血管紧张 素增加→血压增高→脑溢血增加 胃粘膜表面的粘液层被盐破坏 胃溃疡、胃炎、胃癌增加
12345
戒烟限酒
烟有百害而无一利, 酒要少喝或不喝。
12345
12345
12345
12345
12345
12345
合理营养
1、每天一瓶牛奶 2、六至八两主食 3、三分高蛋白 4、吃饭七八分饱 5、一斤蔬菜和水果
红:一天一个西红柿 黄:黄红蔬菜维生素A多 绿:饮绿茶 白:燕麦片、燕麦粉 黑:黑木耳
生存需要:食物、水、睡眠 安全需要:人生安全 归属和爱的需要:亲情、人际关系 自我需要:自尊、自主、他人的尊重和认同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价值、才能发挥
12345
二、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基本的行为与健康和寿命相关
1.有规律的三餐且不吃零食 2.每天吃早餐 3.每周适量运动(2-3次) 4.保持适当的体重 5.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 6.不吸烟 7.不饮酒或少饮酒
12345
*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
成年后持续终生
巩固发展阶段
13岁至成年
自主发展阶段
4-12岁 0-3岁
主动发展阶段 被动发展阶段
12345
b.*行为形成的原因
思想与感觉(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重要人物的影响(模仿) 是否拥有某种资源(金钱、时间) 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风气)
12345
需要层次论
12345
现代生活方式?
12345
卫生部倡导,将每年的9月1日 作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新健康生活方式 “121”生活方式 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
(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
12345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四大基石
戒烟限酒、合理营养 适当锻炼、心理平衡
12345
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
“健康基石”的推行 高血压的发病率减少55% 脑卒中的发病率减少75% 糖尿病的发病率减少50% 癌症减少三分之一 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增加10年
行为生活方式与其他疾病
✓传染性疾病 ✓意外伤亡 ✓职业损伤
12345
• 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大约 有60%的死亡与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我国 与行为和生活方式相关的死亡占47%。 •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生活方式病”列为21世纪 威胁人类健康的 “头号杀手”。并预测至2020年 生活方式相关慢性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
健康相关行为
主要内容
1 基本概念 2 健康与行为的关系 3 健康相关行为 4 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的理论(模式)
•生存本能(饮食、睡眠)
本能行为 •种族延续本能(性行为)
•防御本能(反抗) 行

•职业技能
社会行为 •社会角色行为
•娱乐行为等
12345
(3)行为的形成
a.行为形成 是指个体在其生命周期中,行为发生、 形成的过程。即个体随着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及心 理的成熟,社会交往活动范围的扩大,个体行为 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行为形成标志 ①对认识活动的深刻化和复杂化,由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 ②与环境的关系,由被动适应到主动改造。
12345
五个特征:
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 有规律; 外显行为与内在认知和情绪无冲突; 与环境和谐; 强度与频度适宜
12345
*危险行为
指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 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为4类:
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2、致病行为模式:A型行为,C型行为 3、不良疾病行为:迷信、疑病、不及时就医 4、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 全球每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1500—1700 万人,如果能以 “健康的生活方式” 代以“不 健康生活方式”,其中 50% 的人的生命可以 得到挽救。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高血压 肥胖 冠心病
糖尿病 癌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
吸烟 过量饮酒 缺乏运动 高盐饮食 超量饮食 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饮食 不良作息习惯(过劳、无规律) 精神紧张(心理压力) 长期食用腌制食物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不健康生活方式与传染病
喝不干净的水 吃不洁食物 在血吸虫水域游泳 夏天不用蚊帐(南方) 在被污染的浴盆坐浴 不洁性行为 多性伴 共用针头注射毒品
痢疾 肝炎 血吸虫 疟疾 性病 艾滋病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14.8
6.0
36.1
恶性肿瘤
45.2
7.0
2.6
45.2
意外死亡
18.8
67.6
10.3
3.4呼吸系统疾病39.1来自17.213.3
30.5
传染病
15.9
18.9
50.5
8.8
合计
37.3
19.7
10.9
32.1
12345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评价
➢ 第13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指出:人类60%左 右疾病是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