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艺术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大全五篇)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大全五篇)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
课堂是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提高等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来的。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建立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教研员、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新课改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历史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为此,提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
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
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
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晶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
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放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程也在不断改革与完善,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素质。
在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情况,而不是单纯依靠成绩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新课程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反应,而不是单纯看学生表面的学习成绩。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方法与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单纯依靠学习成绩的评价。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随之发生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记忆能力、文言文的翻译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而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偏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分析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并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是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测验等形式进行,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况、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
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写作、朗读、表演等活动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
新课程改革提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堂评价不仅仅关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相关课程中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语文能力的支持。
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观察评价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等进行评价。
观察评价法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情况,但对教师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2.作品评价法:学生的作品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评价依据,可以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作文、诗歌创作、朗读、表演等,从中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
3.问答评价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问答评价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首先是教材方面。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材也从传统的以教师教书为主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材中还设置了一些情感体验和审美教育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认知能力。
其次是教法方面。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最后是评价方面。
新课程改革提倡多元评价,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分数评价。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注重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进行评价。
评价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发展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内容,以及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评价方面应该注重多元评价,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语文素养。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探讨。
首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需要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讲解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思考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需评价学生的参与、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而不是仅仅评价学生学习的成绩。
其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程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文知识,还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在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多元维度的能力表现,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责任心等。
再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
而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培养,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和价值观的传递。
因此,在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的情况,评价学生在情感真实表达和人格成长方面的表现。
最后,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需要注重情境教学和情境评价。
传统的教育靠单纯的课内学习,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下,教学不仅有室内教室内部的教育,还包括室外的教学及其它实践教育。
因此,情境教学及情境评价的能力成为教育评价中很重要的一环。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需要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情境教学和情境评价等方面的评价。
只有实现这些方面的充分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发展和全面素质发展。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改革的引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以往的教学中,语文课堂注重考试成绩和知识点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而新课程改革将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思维方式及学习策略的转变。
评价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和讨论。
评价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参与度给予相应的评价。
如课堂活跃度的评分,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估等,这些都是评价学生主动性和参与度的重要指标。
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策略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不仅会应用知识,还要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是否得到了转变。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评价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程度。
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来评价教学的效果。
可以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创作能力等,这些都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论文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论文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强调要积极发挥评价的功能,注重将老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相结合,丰富评价内涵,表达评价的多样化和灵敏性,让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唤醒内心深处的自主意识,让课堂评价从一潭微澜的“死水”渐渐转化为流淌不息的“清泉”,呈现出一幅幅厚实、丰实、敏实的灵动画面。
一、转变观念,“厚实”评价内涵完好的课程施行是由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作为教学双方的主体,老师与学生理应都是课堂评价的主体。
然而传统的评价只局限于老师对学生单一知识技能的评定,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开展,更无视了学生素质和才能的进步。
现行语文课堂所呈现的评价,更是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缺乏了智慧火花的碰撞,缺乏了课堂应有的生气。
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观要积极地“厚实”评价内涵,关注人的生长和开展,关注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实现课堂间师生的平等对话,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让课堂教学在“自评、互评”的融洽气氛中开发智慧的潜力,从而进步语文课堂评价的实效性,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开展。
二、激活思维,“丰实”评价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良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开展。
”因此,语文课堂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鼓励功能,营造宽松愉悦的评价气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将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有效结合,通过“丰实”评价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前进的足迹,进而增强课堂学习的信心和力量,让语文课堂成为最活泼、最有生气的课堂。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有效发挥,个性特征也能得到充分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气氛中,才能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产生智慧火花。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都是对学生及时评价的有效手段。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重点应该从传统的成绩评价转向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的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评价的重点应该从单纯的知识掌握转向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评价的指标应该包括学生的读、写、听、说、译等语文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应该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评价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不能仅仅由教师来评价,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
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和同伴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评价要注重及时性,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评价要注重提供有效的反馈。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总结和评定,更重要的是提供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定期进行评价汇报,并及时给予学生评价结果和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优势和克服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艺术【摘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多维的,行为、态度、精神、语言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发现学生不明显的优点,寻找可资评价的亮点,换个角度给予积极评价。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正确运用评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学生的持续发展预设良好的情绪铺垫,反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尽快转变评价观念,调整角色意识,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评价艺术,充分发挥评价的点拨、反馈、激励功能,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1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的特征
1.1 评价理念的发展性。
“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要求,教师应更多地关注于学生对评价的需求,而不是教师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保持坚定的学习自信心和高昂的学习热情。
评价理念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是教师自身课堂教学评价艺术的立足点和着眼
点。
1.2 评价取向的多元化。
语文新课标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这段话同样是教师的“行动纲领”。
1.3 评价主体的多维性。
语文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这段话无疑明确地告诉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积极倡导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能力的手段。
1.4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评价主体的多维性必然导致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导方式,但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可以灵活运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1.5 评价语言的人文性。
评价语言的人文性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呼唤教师用宽容、赏识、尊重、关爱、真诚、肯定、鼓励、平等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少用病语、脏语、咒语去嘲讽和伤害学生。
评价语言的人文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艺术策略
2.1 语言的艺术。
①语言的艺术应准确得体。
准确得体的评价要求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思维成果作出
恰如其分的质性反应,并使学生明白需要努力的方向。
②语言的艺术应生动丰富。
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要求教师用形象可感,自然多样的评价语式表达自身的感受,学生置身其中,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活力四射。
③语言的艺术应机智巧妙。
千变万化的课堂时时会发生一些教师无法预想的问题,教师能否机智巧妙地应对,是对教师教育智慧的考验。
2.2 方法的艺术。
①换个角度评价——“横看成岭侧成峰”。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多维的,行为、态度、精神、语言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发现学生不明显的优点,寻找可资评价的亮点,换个角度给予积极评价。
比如:“初读课文就发现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评价的是参与质疑的态度。
却略去了问题质量的褒贬,对于平时不太善于表现的学生是多好的“及时雨”。
②给学生一些宽容和关爱——“借梯下楼”。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当学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或其他方面的原因犯了错,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其解围,保护他的学习自尊心不受伤害。
③多种评价方式有机整合——“左右逢源”。
课堂评价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师生在评价中的双主体作用,调动师生对评价的共同参与,让学生在评价中强调自我意识,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由于教师对评价多种形式的精心整合,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的需求达到充分的满足,不但使课堂教学过程左右逢源,波澜迭起,又使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有力促进。
④巧用体态语——“一颦一笑总关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体态语是非言语
行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适时运用体态语参与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巧用体态语参与课堂教学评价,要少用或弃用漠视,侧视,怒视等消极的眼神;少用或弃用愤怒,蔑视,冷峻的面部表情;避免用食指、小指蔑视性的指向,用鼓倒掌,拍桌子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运用空间语言,避免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影响学习效果。
⑤巧用延时评价——“待机而动”。
所谓延缓性评价,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
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让他们去分析,去争论,去处理。
教师只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才适时给予点拨。
总之,评价语言实际上就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互相交流的一个纽带,评价语言虽小却能鼓起学生奋进的勇气,改变他的思想。
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技巧性、艺术性地评价学生,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形成一个个教学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