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1122
(4)健康人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一定健 康。( × )
(5)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通过神经系统自动调节器官和 系统的活动。( × )
1133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选 D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神经—
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 pH 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
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
液 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3355
解析:选 C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 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 pH 变 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 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使血浆 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66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过程
77
3.稳态的失调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 8 _一__定__限__度___的。
① 9 _外__界__环__境___的变化过于剧烈时 原因②某种器官的功能 10 _出__现__障__碍___时
88
4.稳态的意义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 11 _正__常__生__命__活__动___的必要条件。 (2)实例: ①只有 12 __血__糖__含量和血液中的 13 __含__氧__量__保持在正常范 围内,才能保证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②适宜的 14 _温__度___和 15 _p_H__等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 本条件。

2022版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2版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实质1.(2021广西岑溪一中高二月考)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A.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D.血浆pH的相对稳定2.(2021山东德州夏津一中高二月考)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题组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意义及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3.(原创)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是内环境中各种酶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B.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可以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C.内环境稳态指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D.泌尿、呼吸、消化、循环等生理系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内环境稳态反过来也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4.(2021陕西咸阳百灵中学高二月考)人体剧烈运动后,内环境会有所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后,由于产热过多,体温会明显上升B.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乳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C.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D.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下降5.(2021陕西延安一中高二月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下列情况不属于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的是( )A.白化病B.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C.糖尿病D.组织水肿6.(2019江西临川一中高三月考)近年来,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等高原反应。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原反应可能还包括呼吸、心跳加速B.因高原反应出现水肿时组织液增多C.高原反应的产生是因为机体丧失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D.高原反应的产生可能与内环境酸碱平衡失调有关题组三“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分析7.(2020吉林延边二中高二期中)某同学为了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设计了如下实验:(1)实验材料及用具:适量家兔血浆、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滴管、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溶液、pH试纸等。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总结
通过以上的问题探究,可以说明健康 人体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即内环境保持着 相对稳定的状态。
那么,正常机体的内环境为什么能保持 相对稳定的状态呢?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 基础是什么?
二、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 物质基础和调节机制
思考1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
1、葡萄糖在人体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生物体是怎样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
小结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机制
意义 失调 稳态 表现 (动态平衡) 及其 原因
内环境
成 理化 分 性质 生理 基础
细胞正常代谢;器官 系统正常运行和协调
稳态既然是在神经—体液—免 疫这样完善的调节机制下维持的,那是否意 味着内环境稳态一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思考3
病例2高原病
一个健康的人到高原后会可能出现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 症状,为什么?
乳酸纳由泌尿系统排出 H2CO3 H2O+ C02 CO2经呼吸系统排出
PH不降低
PH不降低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
结论:动物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对酸 碱都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使血浆 PH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
小结1
正常人体内,内环境的PH处于动态平衡
问题探讨3:体温的变化特点
事实材料1:体温调查
成员 7 甲 乙 丙
13 18 21 睡 点 点 点 点 前
平均 温度
★同一人在不同时刻的 有变化,1℃左右 体温有没有变化?
★ 不同的人(年龄、 性别不同)体温有没有 有微小差异 变化?
★人体温会不会随着外 界环境气温变化有微小 差异?

人教版人教版必修3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人教版人教版必修3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1章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二、自主学习1、稳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的稳态是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下通过_______________而实现的。

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点拨:1、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1)、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和外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内环境。

(2)、内环境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范围。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36.5~37.5℃;血液的PH变化范围为7.35~7.45;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血糖正常水平为0.80~1.20g/L。

所以利用血浆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3)、我们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1)、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2)、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其中神经调节是主要方式。

3、知识结构图:四、例题精讲例1、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A、凝固的状态B、绝对不变的状态C、相对稳定的状态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解析: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可变,但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15)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15)
精品PPT
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正__常__生__命__活_动_____的
必要条件。
精品PPT
核心要点突破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
精品PPT
直接参与的器官与系统: ①消化系统:消化道营―养―物→质消化道毛细血管。
②呼吸系统:肺泡 氧气 肺毛细血管。
精品PPT
实战演练 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 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 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 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 min, 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观察各管颜色变化。 (1)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 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
解析:选C。剧烈运动时产生大量的CO2、尿素等 代谢废物,排入内环境中不利于稳态维持;人体 细胞增殖不是内环境的活动;出汗多时尿量减少 是为了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稳态;一次摄入糖 过多,血糖浓度上升太高不利于稳态维持。
精品PPT
实验探究创新
对照原则——条件对照 1.含义: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 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 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 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2.目的:突出实验实施的处理因素与实验所研 究因素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衬托实验因素对实验 结果造成的影响。
精品T
答案:(1)缺少对照。应再增设一个蒸馏水对照组, 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2)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 组,加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前后的pH也基本不 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课件共32张PPT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课件共32张PPT1

Page 22
(1)缓冲物质
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 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 H2CO3/NaHCO
3
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Page 3
体温 37.4
. 37.0 . 36.8 .
37.2
. . .
9
. . .
12
. . .
自己
. . .
18
母亲
. .
21
父亲
时间
6
15
人的体温变化特点: ①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②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③同一个人在一天内不同时间体温不同, 但一般不超过1℃。
Page 4
Page 5
(2)理化性质失调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 ②pH 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Page 17
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14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 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 条件。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温度、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 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 功能。
知识回顾
1、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有哪些成分 ?及其理化性质如何?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Page 1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Page 2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成员 母亲 父亲 自己 (成年)
上午
6h
上午
9h
中午 12h
下午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知识点3 实验: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Y
• 1.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 • (1)实验原理:缓冲液。如Na2HPO4、KH2PO4等溶液,在 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的变化不明显。 • (2)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 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2.实验流程 自来水 缓冲液 测定并记录初始 pH→每滴入 5 滴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 的 生物材料 HCl 或 NaOH 测定并记录一次 pH, 直至滴入 30 滴→以 pH 为纵轴、 酸或碱的滴 数为横轴将记录数据作图→比较并得出结论。
• 稳态被破坏引起的常见疾病如下表
症状名称 尿毒症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引起疾病的症状 自身中毒综合征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 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糖尿病
高原反应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感冒发烧
严重腹泻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
课程标准
机制。(重点)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重、难点)
说明稳态的生理
意义
1 2 3 4 5 6 7 8
自 主 学 习 新 知 解 读 知 识 构 建 问 题 释 疑
•知识点2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Y
• 1.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是内环境稳态实现的结构基 础
• (1)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 尿系统。 • (2)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 (3)如果某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如:①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 尿毒症,最终会导致死亡;②胰岛B细胞受损,将导致内 环境中胰岛素含量减少,使人出现糖尿病,并出现各种并 发症。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具体如何做?学生讨论,总结。
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注意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盐等。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懂得如何关爱自身和他人。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强化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七、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一、随堂问答评价,以期即时检测学生已有知识、新获知识
1.人的体温总能维持在什么范围内?人在寒冷与炎热的环境中如何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人静脉注射蒸馏水可能的后果?人血浆渗透压约为多少?人的血浆渗透压平衡是如何维持的?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江西师大附中朱延平
案例名称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科目
生物
课时
1
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2节的内容。是继学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之后,对内环境的进一步学习,将具体学习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本节既是第1节的延伸,也是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稳态的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正确理解稳态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且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中,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高等多细胞生物和人体在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等各种活动中,都要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保持稳态,并作为一个整体去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会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本节知识属于了解层次。但为了更好的讲解“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此节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将第二章第3节中的两个具体实例“人体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提前到本节中讲解以便使知识的生成更流畅。当然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理解概念,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
思考:人的体温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吗?
2
1.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重点) 2.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其生理意义。(难点)
3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4
【思考】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有变化,一般不超过1 ℃ (2)不同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女性>男性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气温波动较大,但人体温总是接近37 ℃ 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 年龄小>年龄大
7
3.稳态的定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注意: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 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内环境成分和理 化性质的动态平 衡。
8
【例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
19
思考:内环境稳态的人一定不会生病,对吗? 【提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
要条件,但内环境稳态的人未必完全健康,如“植
物人”及遗传病患者。 【警示钟】内环境稳态≠不生病,生病≠内环境稳 态遭到破坏(如某些遗传病)。
20
【例3】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 引起的( ①血友病 A.①② ) ②色盲 ③糖尿病 ④尿毒症 D.③④
12
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 致地正常运行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
系统
13
【例2】下列关于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对内环境稳态调 节机制的解释,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
B.①③
C.②④
【解题关键】正确理解稳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21
【解析】选D。①血友病②色盲均属于遗传病;③糖尿 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是内环 境稳态破坏引起的疾病;④尿毒症是由于尿素等代谢
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导致内环境尿素等废物含量过高,
对细胞产生毒害引起的,属于内环境稳态破坏引起的
24
2.日本最著名的健康养生专家石原结实医学博士,在 其新作《36.5℃决定健康》中提出,人体的体温过低 是引起百病丛生的原因。下列有关体温的描述错的 是( )
A.人体的体温与年龄有关 B.人体的体温与性别有关 C.不同人的体温会有差异 D.每个人的体温应该恒定不变
25
【解析】选D。人体的体温并非恒定不变,会随年龄、
性别、测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不同人的体温也会有
差异。
26
3.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
肢肿胀,这是由于( )
A.全身淋巴不能流动导致下肢肿胀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
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之后,人们发现,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
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它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11
1.对调节机制的认识过程: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神经系统的调节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目前普遍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14
【解题关键】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解析】选B。坎农提出了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经
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
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
一而实现的。
15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衡中。
5
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举例说明
多饮多尿 输液要输生理盐水
结论:
像体温的变化一样,健康人的内
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 动态平衡中。
6
1.内环境的成分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变化:
温度:37℃左右
血浆的pH:7.35~7.45
渗透压:在37℃时,血浆渗透压在770kPa左右
1.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细胞代谢将出现紊乱。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温度、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16
2.几种失调情况: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④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D.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
胁。
【解题关键】正确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解析】选C。内环境的稳态是指一种可变的但又是
相对稳定的状态。
9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
系示意图
10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 致呢?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 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17
【思维拓展】几种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1)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
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摄入蛋白质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
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 液造成水肿。
18
(3)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蛋白质等不能渗入毛 细淋巴管而使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4)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导致代谢产物增加,引起 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5)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降低, 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造成水肿。
疾病。
22
体外 消化系统 B 体外 O2 CO2
营养物质
定义 实质 稳态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调节机制 意义
细胞
呼吸 A 系统
O2 CO2 泌尿系统 C
内环境
重吸收
皮D 肤
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
体外
体外
23
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