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生活环境学案
人教版必修3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学习目标:1 理解内环境的定义和内容2 知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3 了解细胞与内环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二、重难点:1 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 难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基础知识:(一)导入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______________中,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______________地交换,例如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水中摄取生存所需的______________,并把______________直接排入水中。
(二)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 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______________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体液3 (1)血液:包括液体部分—______和______;组织液又叫____________,是存在于____________的液体;淋巴液也叫____________,存在于______中。
(2)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____________,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____________,淋巴是__________________直接生活的环境。
4 阅读课本用箭头表示出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转换关系5 内环境: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液(存在于______,约占2/3) 细胞外液(存在于______,约占1/3)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差别主要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反映了生命起源于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a.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b.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d.以血糖、提问、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并说明稳态的基础。
2.科学思维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社会责任a.理解生命系统各成分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
b.通过观察人体细胞的液体环境和内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相对稳定巩固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要点a.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难点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教学流程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质疑: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由哪些区别呢?2.让学生分析教材“资料分析”的血浆化学组成表格,回答讨论题1和2。
讨论题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讨论题2. 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3.共同归纳细胞外液成分,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1)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有所不同。
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典型例题】内环境成分复杂,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全部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A.胰蛋白酶、Na+、ATP、葡萄糖B.甘油、DNA聚合酶、磷脂、胆固醇C.肝糖原、核苷酸、纤维素、氨基酸D.CO2、胰岛素、尿素、抗体【答案】D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让学生阅读教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部分内容,讨论回答教材“资料分析”讨论题3和4。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核心概念教学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请大家认真观看这一段视频(边防战士爬雪山片段、炼钢工人高温作业片段、抗洪战士在恶劣环境中生活片段),并思考下面问题:课件展示: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学生观看并思考)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生1:过雪山的战士生活环境寒冷,炼钢工人生活环境炎热,抗洪战士生活环境也炎热。
师:很好。
大家应注意的是抗洪战士生活环境并不单纯是炎热,还有呢?生2:缺干净水。
生3:蚊虫多。
生4: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
……师:很好!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大量出汗时,应该及时补充淡盐水,这又是为什么呢?(人体必须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这就是我们在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
本章分为两节,分别阐述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
推进新课板书:细胞生活的环境师:我们再看两幅图示图血细胞和草履虫,多媒体显示问题:讨论1:我们看到的都是什么细胞?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讨论3:哪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引导学生总结: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如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液体环境中。
多媒体显示:下面我们重点探讨人体内的细胞。
人体内的细胞,绝大多数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 1 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课目的知识方面1.描绘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能力方面试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互换模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保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教课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三、教课器具多媒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课过程(一)导入:由课本中的问题商讨,让学生察看并议论,经过察看自己可以从图片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是什么细胞 ?请你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二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二)研究活动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及细胞外液的成分阅读教材 P2— P3 内容,并思虑回答:1.体液及其构成(1)体内大批以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体液中含量许多的是。
细胞外液主要由、和三种液体构成。
(2)组织细胞、血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三种主要液体之间的关系3.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液体的比较比较存在部位根源生活细胞组织液组织细胞间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代谢产生体内绝大部分组织的细胞隙从消化道汲取;从中汲取;在血浆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各样 ________组织液浸透 _________形成;由消化淋巴淋巴管内道汲取而来吞噬细胞和细胞4.内环境的观点5.依据下边血浆的主要成分表示图剖析回答:(1)组织液、淋巴、血浆的成分和含量邻近,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
(2)血红蛋白、有氧呼吸酶是内环境的构成成分吗?(3)血浆、血清、血液,都属于内环境吗?(三)研究活动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怎样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分类?2.除表中所列成格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那些物质?3.在构成血浆的离子中,那些离子的含量最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4.HCO3 -、 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5.任选此中一项成分,剖析它的根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那些系统有关?(四)研究活动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浸透压(1)观点:浸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教案一、教材分析1、对课标达成的意义:要达到“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课标要求,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稳态”,因此3.1.1《细胞生活的环境》介绍了“内环境”的概念,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使学生理解生物个体水平的稳态是指在机体调节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2、该课时在全模块中的地位必修3模块的基本立意是揭示细胞、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都能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
“稳态”和“环境”是贯穿必修3整个模块的核心概念。
第1章包含“内环境”和“稳态”核心概念,其中第1节介绍“内环境”概念,第2章阐述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从个体层次看,3.1.1《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理解第2章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也是学习模块3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3、与其他知识的关联《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必修1中“组成生物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质的成分”、“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必修二中的“生物进化”等内容有密切联系。
学习过程中学生需将新知与已有知识包括初中知识、生活常识、必修1的内容建立充分联系,才能把握内在逻辑联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4、不同教材的对比与人教版教材相比,浙江版教材也是将《细胞生活的环境》安排必修3的第1章第1节,内容更简单,没有介绍细胞外液的成分;江苏版教材将“稳态的生理意义”安排在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稳态和调节》的第1节《人体的稳态》中的第一小标题,教材第1节注明“学习目标: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关键词:稳态”,使学生有的放矢,本标题内容叙述与人教版相近,只是没有介绍细胞外液的成分。
二、学情分析总体情况:本人任教的班级属于学校实验班学生,学生综合素质较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生物组刘香梅【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1节,教材铺呈了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四部分内容。
用这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认识内环境,认识内环境的重要作用。
本节是内环境稳态以及稳态调节的基础。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较多,而且抽象、复杂。
教材提供了插图、表格数据,应充分利用。
此外,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鲜明,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策略和技巧更加完善,更关注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是本节仍有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加上初中内容又有遗忘,学生学习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需补充教学资源,用图片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丰富学生的认识,也帮助学生补充知识断层,更易于核心概念的建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能力目标:尝试建立三种细胞外液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型。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分析,认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三种细胞外液的相互关系2.渗透压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人体的体温总联系生活实引出本章能保持在37℃左右,为什么呢?际,思考引出本节2大量出汗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为什么呢?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使得内环境相对稳定,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2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3讲解老师点拨2分钟创设问题解决情景1将学生讨论不完善的补充,并强调单双箭头2, .出示例题2三角关系图找错误点1学生认真听讲作好记录2找出题中错误的地方并纠错合作交流5分钟资料分析三者关系紧密相连像三胞胎一样那在成分上有没有相似之处?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成分主要有哪几大类物质构成?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3、血浆中哪两种离子含量较多,可能起到什么作用?4、HCO3-、HPO42-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分析资料讨论回答问题自主学习3分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看来细胞外液不仅要管细胞的吃喝拉撒,还要让细胞生活的舒适三、细胞外液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2.酸碱度:血浆pH维持在7.35-7.45 之间;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如H2CO3/NaHCO3、NaH2PO4/NaHPO4即与含有的HPO42-和HCO3-等离子有关3.温度: 37℃左右认真看书小结三种理化性质活学活用1分钟实例分析内环境与健康1分析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液要输生理盐水?2问题奶粉里的三聚氰胺为什么会造成“大头娃娃”3剧烈运动后建议喝什么水?4发烧后人为什么食欲下降?1学生讨论的出内环境的稳定与健康紧密相连板书设计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2.酸碱度:血浆pH维持在7.35-7.45 之间;3.温度: 37℃左右教学反思1、新课程倡导转变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合作能力大大增强。
2、通过学生做例题并且合理分析一些实际现象可以看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比较扎实。
3、培养了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学生讨论时不敢出声,回答问题声音较小,对学生应该给以及时的鼓励2在上课时间把控上应该给教师留够强化重难点的时间,多鼓励学生快速有效的讨论。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注意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盐等。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懂得如何关爱自身和他人。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强化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七、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一、随堂问答评价,以期即时检测学生已有知识、新获知识
1.人的体温总能维持在什么范围内?人在寒冷与炎热的环境中如何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人静脉注射蒸馏水可能的后果?人血浆渗透压约为多少?人的血浆渗透压平衡是如何维持的?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江西师大附中朱延平
案例名称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科目
生物
课时
1
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2节的内容。是继学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之后,对内环境的进一步学习,将具体学习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本节既是第1节的延伸,也是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稳态的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正确理解稳态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且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中,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高等多细胞生物和人体在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等各种活动中,都要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保持稳态,并作为一个整体去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会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本节知识属于了解层次。但为了更好的讲解“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此节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将第二章第3节中的两个具体实例“人体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提前到本节中讲解以便使知识的生成更流畅。当然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理解概念,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体液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液的组成: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体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 (2)内环境
○1内环境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的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
2
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_ 。
2.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组成:
________
血浆 ________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三者的关系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1)渗透压
○1定义:
溶液渗透压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_______
○3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渗透压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PH为____________。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
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体温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________由外环境提供,同时产生的________又必须排出体外,但细胞并没有和外界直接接触,必须通过内环境的中介作用。
练习: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2.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
3.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Fe2+ B.K+ C.Na+ D.Ca2+
4
4.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
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5
C.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一般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8.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 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
C 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胆固醇
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9.下列各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血红蛋白、H+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葡糖糖、氨基酸、凝血酶原、HPO42-
10.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
入组织细胞中
11.右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
(1)正确填出①~⑤所示结构或内部液体的名称:
6
①为,其内液体称为细胞内液。
②若表示毛细血管,其内液体称为。
③若表示人体细胞的组织间隙,其内液体称为。
④若表示毛细淋巴管,其内液体称为。
(2)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3)②内液体中有HCO3-、HPO42-等离子,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4)此图也表示了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
的相互关系,各细胞直接从内环境中获得
和,并直接向内环境中排出。
练习1~5CBCCC 6-10ABADC
11.(1)组织细胞血浆组织液淋巴
(2)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3)血浆pH
(4)物质交换养料氧代谢废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