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茶经》习题

合集下载

陆羽与茶经附答案

陆羽与茶经附答案

《陆羽与茶经》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一、陆羽要紧生活在唐朝期?:A:初期B:中期C:晚期 D:初期二、陆羽活着时经历的四位皇帝是?A:太宗、睿宗、中宗、德宗B:玄宗、肃宗、代宗、德宗C:玄宗、睿宗、中宗、德宗 D:玄宗、睿宗、代宗、德宗3、唐朝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个名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那个地址浮梁指的是今天一带?A:成都B:杭州C:景德镇D:宜兴4、唐玄宗开辟了的先河?A:茶税B:茶宴C:茶会D:宫庭斗茶五、唐肃宗在位时提倡风气?A:奢靡B:斗茶C:以茶代酒D:饮酒六、唐朝宗开办的中国第一家贡茶院位于今天的浙江?A:杭州B:绍兴C:湖州D:宁波7、唐德宗在中国历史上率先开征茶叶税,其税名是:A:什一税B:百一税C:茶引税D:茶榷税八、在中国历史上率先开征茶叶税的皇帝是:A:唐玄宗B:唐德宗C:唐朝宗D:唐肃宗九、陆羽的姓名来自于:A:《论语》B:《易经》C:《道德经》D:《礼记》10、“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其中“仪”的意思是:A:仪器B:仪容C:仪表D:装饰1一、陆羽姓名来源于《易经》中的“渐”卦,其爻辞为:“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A:鸿降B:鸿栖C:鸿渐D:鸿翔1二、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人,即今天的湖北:A:大悟B:蕲春C:京山D:天门13、下面的字、号中不属陆羽名下的是:A:东冈子B:季疵C:江湖散人D:桑苎翁14、陆羽诞生于公元年:A:713 B:723 C:733 D:7431五、陆羽《茶经》于公元年付梓(刊印):A:760 B:770 C:780 D:7901六、陆羽归天于公元年:A:801 B:802 C:803 D:80417、陆羽3岁时被遗弃于竟陵西湖之滨,收养他的人是禅师:A:支遁B:智积C:道标D:灵澈1八、陆羽幼时所居竟陵龙盖寺里有一眼古井,名为:A:八角井B:品字泉C:陆子泉D:金沙泉1九、陆羽所作《歌》:“不羡黄金罍[léi] ,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其中罍的含义是 :A:印玺B:酒杯C:宫殿D:椅子20、李季兰六岁时作过一首《蔷薇诗》,其中有两句是“经时未却架,心绪乱。

“陆羽和茶”文言文主题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陆羽和茶”文言文主题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甲】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作弟子育。

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羽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

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

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无何,亦遁去。

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或交游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

扁舟往来山寺,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

人买茶与器之足多者,赠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羞之,更著《毁茶论》。

【乙】夫茶,始为“荼”,其属槚、蔎、茗、荈杂糅,囊括实繁。

至陆羽公,始独简南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崇其康药之效,净化之用,怡养之功,和平之德,专其名而定其义,著《茶经》,备述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且图谱之。

书同形,事同旨,民皆曰茶,凡浙闽湘鄂滇黔所辖尤兴焉,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

由是,以茶为生者众。

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由是观之,创此自然之道,文明之说,费倡广光大之心血,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就毙。

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

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

又占《易》,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

[唐]陆羽《茶经》详解(解题+原文+翻译+注释)

[唐]陆羽《茶经》详解(解题+原文+翻译+注释)

[唐]陆羽《茶经》详解(解题+原文+翻译+注释)红树主人2013-04-12陆羽(733-804),唐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

一名疾,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

自幼好学,性淡泊,闭门著书,不愿为官。

安史之乱后,尽心于茶的研究。

撰成《茶经》一书,对促进我国茶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后人为了纪念陆羽在茶业上的功绩,祀他为“茶圣”。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详实。

其中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事的记录,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茶的发展演变,尤具史料价值。

《茶经》共十章。

除四章是讲茶的性状起源,制茶工具,造茶方法和产区分布外,其余六章全部或主要是讲煮茶技艺、要领与规范的。

“四之器”详细描述了茶道所需的24种器皿,包括规格、质地、结构、造型、纹饰、用途和使用方法;“五之煮”讲烤茶要领,选用燃料,鉴别水质,怎样掌握火候和培育茶的精华技巧;“六之饮”详细规定了饮茶应该注意的9个问题,还提出品名贵之茶每次不要超过三盏以及三人饮茶、五人饮茶和七人饮茶各应如何进行;“七之事”例举历史上饮茶典故与名人逸事;“九之略”讲述在野外松间石上、清泉流水处和登山时在山洞里等不同场所进行茶道哪些器皿可以省略;“十之图”要求把《茶经》所写的茶事活动绘成图,挂在茶席一角,使参加者能《茶经》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作者这里提出了“精行俭德”作为茶道思想内涵。

也就是说,通过饮茶活动,陶冶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的行为和俭朴、高尚道德的人。

卷上一之源【注释】(1)伐而掇之:伐,砍下枝条。

《诗经.周南》:伐其条枚。

掇,拾拣。

(2)栟榈:棕树。

《说文》:“栟榈,棕也”。

栟,读音bing。

(3)根皆下孕,兆至瓦砾:下孕,在地下滋生发育。

兆,裂开,指核桃与茶树生长时根将土地撑裂,方始出土成长。

[唐]陆羽《茶经》详解(解题+原文+翻译+注释)

[唐]陆羽《茶经》详解(解题+原文+翻译+注释)

[唐]陆羽《茶经》详解(解题+原文+翻译+注释)红树主人2013-04-12陆羽(733-804),唐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

一名疾,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

自幼好学,性淡泊,闭门著书,不愿为官。

安史之乱后,尽心于茶的研究。

撰成《茶经》一书,对促进我国茶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后人为了纪念陆羽在茶业上的功绩,祀他为“茶圣”。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详实。

其中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事的记录,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茶的发展演变,尤具史料价值。

《茶经》共十章。

除四章是讲茶的性状起源,制茶工具,造茶方法和产区分布外,其余六章全部或主要是讲煮茶技艺、要领与规范的。

“四之器”详细描述了茶道所需的24种器皿,包括规格、质地、结构、造型、纹饰、用途和使用方法;“五之煮”讲烤茶要领,选用燃料,鉴别水质,怎样掌握火候和培育茶的精华技巧;“六之饮”详细规定了饮茶应该注意的9个问题,还提出品名贵之茶每次不要超过三盏以及三人饮茶、五人饮茶和七人饮茶各应如何进行;“七之事”例举历史上饮茶典故与名人逸事;“九之略”讲述在野外松间石上、清泉流水处和登山时在山洞里等不同场所进行茶道哪些器皿可以省略;“十之图”要求把《茶经》所写的茶事活动绘成图,挂在茶席一角,使参加者能《茶经》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作者这里提出了“精行俭德”作为茶道思想内涵。

也就是说,通过饮茶活动,陶冶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的行为和俭朴、高尚道德的人。

卷上一之源【注释】(1)伐而掇之:伐,砍下枝条。

《诗经.周南》:伐其条枚。

掇,拾拣。

(2)栟榈:棕树。

《说文》:“栟榈,棕也”。

栟,读音bing。

(3)根皆下孕,兆至瓦砾:下孕,在地下滋生发育。

兆,裂开,指核桃与茶树生长时根将土地撑裂,方始出土成长。

六年级下册语文《陆羽与茶经》

六年级下册语文《陆羽与茶经》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2/2/102022/2/102022/2/102/10/2022 6:16:43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2/2/102022/2/102022/2/10Feb-2210-Feb-22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2/2/102022/2/102022/2/10Thursday, February 10, 2022
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
小练习(liànxí) 大智慧 1.陆羽为什么被后人称为“茶圣”? 2.文中有三处用了“不仅……而且(ér ” qiě)
这样的句式,把它们找出来,指出它们在文 中的作用。
3.课文为什么用《陆羽与〈茶经〉》做题 目?
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
陆羽不仅精通(jīngtōng)茶艺,而且博学
陆羽不仅(bùjǐn)精通茶艺,而且 博学多才。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 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 经》。
第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足 迹遍布(biàn bù)巴山蜀水、荆楚大地、吴越山 川·······
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二十一岁那年,陆羽为了搜集撰写 《茶经》的资料,开始游历(yóulì)天下。
谢谢 大家 (xiè xie)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22.陆羽与《茶经》。2.浏览(liú lǎn)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原来形容军容壮盛, 后来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 水呢。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读第12自然段 思考:。再以“ 茶”字为线索仔细推敲,原来谜底是:请坐奉茶。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5、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谢谢大家

2019年精选语文版语文六年级下[22 陆羽与《茶经》]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九十七

2019年精选语文版语文六年级下[22 陆羽与《茶经》]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九十七
这段话中,那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
【答案】:
【解析】:
读课文《陆羽与》说说句中双引号的作用。
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lù)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答案】:
【解析】:
课文在线。(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写完《茶经》以后,陆羽又周游各地,推广茶艺。所到之处,关于茶的各种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自陆羽竭力推广茶道以后,饮茶的人越来越多,茶的地位也日益提高。饮茶品茗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茶和茶文化不仅在中国绵延发展,还传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因此,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
【答案】:
【解析】:
选词填空。
仰慕羡慕
①李季卿早就______陆羽,一朝相逢,倍感欣喜。
②小明一直很______我有一位出色的爸爸。
细致精致
③这件礼品包装很______。
④《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也相当______
【答案】:
【解析】:
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茶______禄______
【答案】:
【解析】: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烹______茶功名利禄______惊愕______
【答案】:
【解析】:
阅读课文《陆羽与》选段,回答。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人们要追溯(sù)茶的历史,了解中国茶道,便自然会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茶圣”陆羽。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jùn)①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煎(jiān)茶水记》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答案】:
【解析】:
画龙点睛。(我会选词填空)
舀滔
______水波浪______天______不绝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2课_陆羽与〈茶经〉》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2课_陆羽与〈茶经〉》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2课陆羽与〈茶经〉》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基础训练1. 读拼音写词语2. 火眼金睛3. 补充词语4.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________陆羽对茶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________被后人称为“茶圣”。

(2)陆羽________精通茶艺,________博学多才。

(3)茶和茶文化________在中国绵延发展,________传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

(4)人们________提起茶文化,________自然会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茶圣”陆羽。

二.同步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陆羽与《茶经》》)这篇课文介绍了茶文化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________的生动故事,讲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件事,赞扬了他那清茶一般________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叶和世界茶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理解课文,回答问题(《陆羽与《茶经》》)(1)陆羽为什么被后人称为“茶圣”?________(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①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

________②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________三.智力冲浪快乐阅读二十一岁那一年,陆羽为了搜集撰写《茶经》的资料,开始游历天下。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嗮雨淋,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每到一处,陆羽都向当地的百姓请教如何种茶、制茶、烹茶、饮茶,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详细地记入“茶记”。

他还细心的将各种茶叶制作成标本,随船运回老家。

经过了十六年的游历后,陆羽隐居浙江湖州,潜心从事茶的研究和著述。

他凭借实地考察三十二州茶叶产地所获的资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历时五年,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

又过了五年,经增补修订的《茶经》正式出版,这时,陆羽已经四十七岁了。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陆羽《茶经-茶之饮》(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陆羽《茶经-茶之饮》(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陆羽《茶经·茶之饮》(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翼而飞,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

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乏以浆;蹋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晋有刘琨、左思之徒,皆饮焉。

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饮有粗茶、散茶、茶饼者。

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②。

或用葱、姜、枣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于戏!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阴采夜焙,非造也。

嚼味嗅香,非别也。

膻鼎.腥瓯,非器也。

膏薪庖炭,非火也。

飞湍壅潦,非水也。

外熟内生,非炙也。

碧粉缥尘,非末也。

操艰搅遽,非煮也。

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

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③补所阙人。

(选自陆羽《茶经·茶之饮》,有删改)文本二: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

章献太后垂帘时,溥因奏事,盛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唯建州饼茶,而浙茶未尝修贡。

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

”自国门挽船而入,称“进奉茶纲..”有司不敢问。

所贡余者,悉入私室。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予出使淮南时,见有重载入汴者,求得其籍,言“两浙笺纸三暖船”,他物称是..。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浙江茶纲》,有删改)[注]①呿,张口。

②痷茶,指夹生茶。

③按经《茶经》云:第二沸,留热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者,名曰隽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羽与<茶经>》习题
一、辨字组词。

禄()茶()
绿()荼()
坑()煎()
吭()前()
茗()慕()
名()暮()
二、查字典,解释加点的字。

千载.难逢_________________
毫.不动摇_________________
惊愕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
日益.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
源.远流长___________________
博.学多才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修改病句。

1.陆羽总结了采茶、饮茶、制茶、种茶等方面的经验和技艺。

2.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不怕困难的精神。

3.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4.同学们打着五颜六色的红旗整齐地行进在大街上。

5.夏天的峨眉山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陆羽是()朝人,他撰写了(),被后人称为(),总结了()的经验和技艺。

参考答案:
一、俸禄绿色茶水如火如荼坑害吭声煎熬前面品茗名茶仰慕暮色
二、年一点儿停止增加源头,水流起头的地方丰富,渊博
三、 1.应该“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顺序才合理。

2.添上主语。

3.句末添上“之一”。

4.将“红旗”改为“旗帜”。

5.“夏天的峨眉山”改为“峨眉山的夏天”
四、唐《茶经》“茶圣”种茶、采茶、制茶、饮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