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学设计论语十则(新)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2. 理解《论语》中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智慧;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论语》原文和译文;2. 课堂展示工具(投影仪等);3. 教学辅助材料(课堂活动、小组讨论题等);4. 笔记本和笔。
教学步骤:第一至第三课:《论语》的背景和主题1. 利用多媒体展示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2. 分析《论语》的章节和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3.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研究并总结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4. 全班共同讨论,分享各组的研究成果,并整理出《论语》的主题和内容列表。
第四至第六课:《论语》的核心价值观1.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章节,深入研读,并讨论该章节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2. 每个小组展示其研究结果,全班共同讨论每个章节的核心价值观;3.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论语》中的核心价值观,并与现实社会进行对比;4.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论语》背景下的现实场景对话,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运用。
第七至第九课:《论语》中的智慧和道德观1. 选择数则智慧和道德观的章节,进行深入讨论和解读;2. 设计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等,让学生运用智慧和道德观来解决问题;3. 引导学生思考智慧和道德观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进行讨论;4. 分组作业,让学生选择一则智慧或道德观的章节,撰写读后感或写下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第十课:《论语》的现实意义和价值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论语》对今日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2. 数据展示,让学生收集有关《论语》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实例;3. 引导学生个人反思,写下对《论语》的理解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4. 课堂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和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全班讨论和小组活动的参与度;2. 个人作业评价:读后感、思考和总结的质量;3.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评价小组活动和个人表现;4. 整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为后续教学做调整和改进。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讲小故事、并交流展示查寻成果篇一每组派一名代表讲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限时一分钟。
其他组点评后教师定分。
出示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画面,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自主介绍查阅的资料,展示搜寻的成果;教师予以鼓励,给每组打分,最后出示须重点掌握的文学常识。
以讲小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互评以促提高,充分利用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创设一种学习情境,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
3.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所传达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最近,你随意地走入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这样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人味孔子》《孔子传》《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丧家狗——我读〈论语〉》等等,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掀起了一股学习《论语》,走近孔子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时代呼唤着君子;经典文化必须传承;学习《论语》,增长智慧等。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的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
其实孔子离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论语》十则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 总不可避开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问题来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论语》十则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板块式教学思路, 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以养成语感。
读懂《论语》, 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深化感受《论语》精髓。
一、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 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 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 我国两千年来, 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 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 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便是这个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 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 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
朱注四书, 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 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 所以流传极广, 影响也最大。
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
(第45页)二、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 注意校正读音, 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 每读一则, 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解释。
5、分学习小组, 读课文, 说解释, 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三、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沟通, 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 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老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 与学习习惯有关, 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初中语文教案《〈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精编)

初中语文教案《〈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2、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诵读感知
1、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三、研读分析
1、“学而时习”章
(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
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十则》简
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论语〉十则》简案》拖得太久也不行还要经常、按时练习这里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
好比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高兴同“悦”)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自
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
孔子有门徒三千来自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早的有晚的孔子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君子
(4)这段话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
也⋯⋯”
(5)这一则谈的问题
2、“吾日三省”章
(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子”人
(2)曾子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一下(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翻译教师纠正问题
(4)讲述“曾子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大致能照应句话。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9篇)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9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2.背诵全文。
B类3.默写全文。
C类[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初中语文_经典诵读《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经典诵读《<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论语>十则》,掌握各种诵读方法。
(重难点)2、激发学生诵读《论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解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首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白板上的成语。
(生齐读)其实啊,这些成语出自同一本书,那就是《论语》。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论语>十则》,诵读中华经典。
二、展示目标1、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本节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一)、简介论语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论语》的哪些知识呢?学生谈,教师总结,白板展示。
2、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读成“l ún ”而不是“l ùn ”吗?师旁白:这是小篆的“论” ,看右边的像什么?“仑”是论的本字,是按次序排列之物的意思。
加上“言” ,“论”就是把语言按照次序排列的意思。
它也只有在《论语》中读作“l ún ”。
(二)、字正腔圆读一读1、师:声音先于义理,先让我们读准字音。
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
白板出示重点字读音,一生读。
2、师:那就让我们字正腔圆的齐读课文吧。
全班齐读。
(三)、充满韵味读一读1、师:听着这朗朗书声,老师也有点跃跃欲试了,我来读两句,同学们给点评一下,好吧?师朗读,学生谈。
2、师:要把文言句子读出韵味,需要一定的技巧:停顿要准确,重音要清晰,语速要适当,语调要合适。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读一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师:好,下面就把你读的最拿手的两句给我们展示一下吧。
学生朗读,学生点评。
(四)、感悟道理谈一谈不亦说(yu è)乎 三省(x ǐng)吾身 诲女(r ǔ)知之乎 是知(zh ì)也 知之为(w éi )知之 传(chu án )不习乎《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5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背景;2. 了解《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并理解其含义;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论语》的教材及其他相关教辅资料;2. 复制好《论语》十则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2. 引导学生谈谈对《论语》的了解,并介绍《论语》的作者、内容和背景。
二、学习《论语》十则(30分钟)1. 教师出示《论语》十则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其中的篇章;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语录进行解读,并向整个班级分享;3. 全班共同讨论各组的分享内容,理解每则经典语录的含义和价值观。
三、思考与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每则经典语录对自己的启示和意义;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语录,写出一段与之相关的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并展示给全班。
四、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见解进行点评;2.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论语》的价值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阅读《论语》剩余的篇章;2. 写一篇关于《论语》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
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每则经典语录的含义和价值观,并能够进行思考和拓展。
同时,通过写作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论语》的深入思考。
但是,时间有限,只能选择了十则经典语录进行学习,可能会有其他经典语录被忽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弥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在山的那边》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论语十则》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重点文言实词,正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理解各则名言警句,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反省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感受“仁”和“恕”的真意,开阔胸襟,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难点: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孔子和《论语》了解多少?),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山东济宁“孔庙”的视录像与讲解和电影《孔子》中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
孔子被后世成为“至圣”,也就是说他是圣人中的圣人。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去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们那里儿汲取一点智慧。
二、初步感知1、仔细听课文的朗读示范,注意字音和断句,完成下列填空题。
(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诲()女()知之乎..(9)是知()也.(10)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2、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老师听后指导,纠正断句,划分节奏,展现句子的层次关系.明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习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标注
活动二:经典回顾
1.《论语十则》
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翻译: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第一中学经典诵读课程教学设计
课 题
欣赏古诗词(第三课时)
课 型
理论及实践课
日 期
2013年10月29日
节 次
第3节
备课教师
使用教师
审核人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古诗词的朗诵技巧。
2.分类积累诗歌。
过程与方法
1.按季节分类整理诗歌,诵读诗歌。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3.背诵经典诗篇,提高欣赏品味。
重点难点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动教学设计要在每次课程结束后连同活动记录及时上交教务处,学校将以此作为评价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业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活动一: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作品
1.杨笑梅《乡愁》
2.王欣峰《志愿》
3.李鹏月《偶然》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活动三:探究古诗词
1.描写春天的诗句
2.描写夏天的诗句
3.描写秋天的诗句
4.描写冬天的诗句
活动四:朗诵《满江红》
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