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 2.3 涡流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 2.3 涡流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教学设计

第二章电磁感应第3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教材分析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许多应用。

涡流和自感现象以及许多现象一样,都有利弊两个方面。

教学中应充分应用这些实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路的基本常识以及电磁感应的相关规律,学会判断回路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以及感应电流的方向,而旦还掌握了感应电动勢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即已经学会对自感现象的分析,但头脑中没有涡流这个概念而已,也没有意识到涡流现象,线圏本身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中对涡流现象的解释以及分析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知道涡流对我们有不利和有利两个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的防止。

科学思维: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旧知识分析新问题弄清涡流产生的原因以及涡流的特点。

科学探究:通过魔术实验探究,知道什么是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现象,并能分析二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以及实质。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际分析2、教学难点: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际分析●教学过程1、引题: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两种灶给锅加热的原理是什么?(热传递)再展示电磁炉的图片,提出问题:电磁炉的加热原理是什么?是热传递吗?【探究体验】电磁炉加热原理探究探究活动1:开启电磁炉一会,触摸电磁炉的炉面和锅,有什么感受?用勺子靠近电磁炉中间位置但不要接触,过一会触摸勺子和炉面有什么感受?(不是热传递)探究活动2:开启电磁炉,将带灯泡的线圈放到电磁炉面上(由边上慢慢往中间移动)观察现象,将线圈拿起靠近电磁炉观察现象,转动线圈方位,观察现象问题引导:1、电灯泡线圈接电源了吗?2、灯泡为什么能亮,线圈中电流是怎么形成的?(感应电流)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4、这产生感应电流是感生?还是动生?5、磁场从哪来?是变化的还是恒定的?6、磁场的方向如何?为什么?7、若是这样,想一想电磁炉内部有个什么装置?探究活动3:打开电磁炉看一下它的庐山真面貌,看里面是否有一个线圈【思考】:结合探究活动一,思考电磁炉的加热原理是什么?在哪里产生了感应电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可以解释以上现象2、新课进行一、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生电场(一)、理论探究感生电动势的产生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自由电荷为什么会运动?→猜想:使电荷运动的力可能是洛伦兹力、静电力、或者是其它力→使电荷运动的力难道是变化的磁场对其施加的力吗?(二)〔英〕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一种电场。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知识与技能】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涡流对我们有不利和有利的两方面,以及如何利用和防止。

3.知道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

【教学重难点】1.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重难点一、涡流的理解及应用★1.如图所示.当磁场变化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那么导体中的电荷为什么会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提示: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会在其周围空间产生感生电场,感生电场对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产生的电场力会使电荷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2.如果把导体拿走,周围空间还会有电场吗?提示:如果把导体拿走,周围空间仍存在感生电场.3.如果磁场是用变化的电流来获取的,导体用整块铁代替,如图所示.请问铁块中有感应电流吗?如果有,它的形状像什么?提示:有.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感生电场,感生电场在铁块中产生感应电流.它的形状像水中的漩涡,所以把它叫作涡电流,简称涡流.总结提高1.涡流的实质.(1)涡流仍然是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它仍然遵循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特殊之处在于涡流产生于块状金属中.(2)严格地说,在变化的磁场中的一切导体内都有涡流产生,只是涡流的大小有区别,以致一些微弱的涡流被我们忽视了.2.可以产生涡流的两种情况.(1)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2)让块状金属进出磁场或在非匀强磁场中运动.3.涡流中的能量转化.伴随着涡流现象,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最终在金属块中转化为内能.如果金属块放在了变化的磁场中,则磁场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内能;如果是金属块进出磁场或在非匀强磁场中运动,则由于克服安培力做功,金属块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内能.【特别提醒】(1)涡流是整块导体中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分析涡流一般运用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3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3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涡流1.1 什么是涡流涡流是指在导体中,由于磁感线在导体中的变化而产生的感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涡流。

1.2 涡流的基本特征涡流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涡流存在于导体内部。

•涡流是感生电流的一种,因此只存在于变化的磁场中。

•涡流的大小与导体材料、宽度、高度和磁感应强度等有关。

1.3 涡流的实验涡流的实验步骤:•准备一个通有交流电的线圈和一个铜管。

•将铜管放入线圈内部。

•测量线圈的电流值和磁感应强度。

•观察铜管的运动状态。

涡流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须注意电压、电流、磁感应强度等参数的安全性。

•对于铜管的大小、形状、材质、温度等要求较高。

2. 电磁阻尼2.1 什么是电磁阻尼电磁阻尼是指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的阻力而使机械系统减速的现象。

2.2 电磁阻尼的实验电磁阻尼的实验步骤:•准备一个小车和连接线圈的电路。

•将线圈和小车固定在光滑的滑槽上。

•在滑槽上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初始速度。

•测量小车的运动速度和电路的电流。

•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电磁阻尼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须注意电流、电压、磁场等参数的安全性。

•对于小车的形状、质量、速度等要求较高。

3. 电磁驱动3.1 什么是电磁驱动电磁驱动是指利用电磁感应作用力来驱动物体运动的现象。

3.2 电磁驱动的实验电磁驱动的实验步骤:•准备一个导体和线圈。

•将导体放在线圈内部,使导体与线圈垂直。

•通过交流电流产生磁场。

•观察导体的运动状态。

电磁驱动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须注意电流、电压、磁感应强度等参数的安全性。

•导体的长度、材质、形状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三、课堂互动1.向学生提出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高频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教学设计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教学设计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涡流的概念,知道涡流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学生能够理解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现象,掌握其原理和应用。

(3)学生能够运用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理论推导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涡流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原理。

2、教学难点(1)对涡流现象的理解和分析。

(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现象中能量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电磁炉、金属探测器等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2、新课讲授(1)涡流①概念: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在附近的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导体内自成闭合回路,很像水的漩涡,因此叫做涡流。

②产生条件:导体处在变化的磁场中,或者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③特点:涡流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涡流的电流强度大,发热功率大。

④应用:利用涡流可以制成高频感应炉来冶炼金属;利用涡流可以制成电磁炉加热食物;利用涡流可以制成安检门检测金属物品。

(2)电磁阻尼①概念: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流会使导体受到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总是阻碍导体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电磁阻尼。

②实例:灵敏电流计在运输时会把两个接线柱用导线短接,就是为了利用电磁阻尼来保护指针;电气列车的电磁制动也是利用电磁阻尼的原理。

(3)电磁驱动①概念:如果磁场相对于导体运动,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安培力使导体运动起来,这种作用叫做电磁驱动。

高中物理《涡流电磁阻尼电磁驱动》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涡流电磁阻尼电磁驱动》教学设计

涡流、电磁阻尼、电磁驱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涡流对我们有不利和有利的两方面,以及如何利用和防止。

3.知道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教学手段:电机、变压器铁芯、演示涡流生热装置(可拆变压器)、电磁阻尼演示装置(示教电流表、微安表、弹簧、条形磁铁),电磁驱动演示装置(U形磁铁、能绕轴转动的铝框)。

教学活动:引入新课:小游戏:将一枚硬币请一位同学藏在身上,老师用考试用探测器找出来,老师举起探测器。

师:想知道这个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吗?生:想。

师:那请大家跟随我来学习《涡流、电磁阻尼、电磁驱动》这节课的知识。

展示幻灯片一:《涡流、电磁阻尼、电磁驱动》进行新课:师:前面我们探究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有哪些条件呢?(学生回答:只有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才能产生感应电流,老师在黑板上记录);掌握了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两个方法,分别是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明白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是由磁通量的变化快慢决定的;还知道了感生和动生的产生机理原来还不一样。

那么,应用所学的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展示幻灯片二(此处略)问题一:线圈中有无电流产生?方向如何?生:有,方向逆时针。

问题二:电流是怎么产生的?生:变化的磁场在导线里产生了感生电场,使自由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如若学生感觉困难,可以引导回答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电荷要移动,需要有力的作用,此处就很容易想到感生电场了)动画演示:内圈陆陆续续增加几个线圈,是否都有电流产生,方向如何?师:如果密密麻麻的摆满线圈,不留空隙,它就变成了一个金属饼,这些电流是否依然存在?生:是。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1)电磁阻尼、电磁驱动中感应电流的成因有何区别?
(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中安培力的效果有何不同?
(3)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中能量转化情况有何不同?
微课
口头表述
第三层级
基本检测
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交流,掌握学生的能力情况.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PPT课件
技能拓展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研读教材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
(1)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个单匝线圈下落进入磁场,感应电流的方向和所受安培力方向如何?安培力对线圈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②磁电式仪表的线圈常常用铝框做骨架,把线圈绕在铝框上.假定仪表工作时指针向右转动,铝框中的感应电流沿什么方向?由于铝框转动时其中有感应电流,铝框要受到安培力,安培力沿什么方向?
涡流的概念与应用及电磁阻尼、电磁驱动实例分析。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安排1个课时教学。通过具体实例引入涡流现象,使学生们认识到涡流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认识到涡流的本质也是电磁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介绍电磁阻尼与电磁驱动,并从电磁感应、安培力角度对这些现象做出解释。
课前
准备
硅钢片叠制的铁芯、金属探测器、演示用电流表等
(2)阅读教材中“演示”的相关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一个闭合线圈放在蹄形磁铁的两磁极之间,蹄形磁铁和闭合线圈都可以绕OO′轴转动.当转动蹄形磁铁时,观察线圈的运动.怎样解释线圈的运动?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说课稿 教案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说课稿  教案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涡流的产生及其对电路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电磁阻尼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让学生了解电磁驱动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其物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涡流的产生及其对电路的影响2. 电磁阻尼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3. 电磁驱动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4. 相关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基本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现象。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引出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涡流的产生及其对电路的影响,电磁阻尼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电磁驱动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3. 演示: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现象。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数据,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电磁学》2. 实验器材:发电机、电流表、电阻、线圈、磁铁等3. 多媒体课件: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原理及实验现象4. 网络资源:相关科技新闻和实例,用于拓展学生视野七、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实验桌和实验器材2. 实验室:具备进行电磁实验的条件3. 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查阅资料、作业的平台八、教学进度安排1. 涡流的产生及其对电路的影响:2课时2. 电磁阻尼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2课时3. 电磁驱动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2课时4. 相关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3课时5. 小组讨论及拓展:1课时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知识,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应用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完整、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反思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4. 反思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过程五、教学评价六、教学资源七、教学环境八、教学进度安排九、课后作业十、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说课稿 教案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说课稿  教案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说课稿教案第一章:涡流1.1 教学目标了解涡流的定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掌握涡流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理解涡流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1.2 教学内容涡流的定义:电流在导体中的闭合路径。

产生条件:变化的磁场与导体相互作用。

涡流的计算: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影响因素:导体材料、形状、尺寸和磁场变化速率。

涡流的应用:电炉、电感器和变压器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涡流的产生和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涡流现象。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涡流在实际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涡流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涡流计算方法的掌握。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涡流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电磁阻尼2.1 教学目标了解电磁阻尼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理。

掌握电磁阻尼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理解电磁阻尼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2.2 教学内容电磁阻尼的定义: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产生原理:导体中的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

电磁阻尼的计算:洛伦兹力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影响因素:导体材料、形状、尺寸和磁场强度。

电磁阻尼的应用:电机、发电机和硬盘驱动器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电磁阻尼的产生原理和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磁阻尼现象。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磁阻尼在实际中的应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磁阻尼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磁阻尼计算方法的掌握。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电磁阻尼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电磁驱动3.1 教学目标了解电磁驱动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理。

掌握电磁驱动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理解电磁驱动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2 教学内容电磁驱动的定义:利用电磁力推动导体运动的现象。

产生原理:导体中的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

电磁驱动的计算:洛伦兹力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影响因素:导体材料、形状、尺寸和磁场强度。

电磁驱动的应用:电动机、电磁起重机和电磁推进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 知道涡流对我们有不利和有利的两方面,以及如何利用和防止
3. 知道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

教学重点:
1. 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2.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难
点:
教学方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
法:
教学用
具:电磁炉以及连接线圈的灯泡、变压器铁芯、、电磁阻尼演示装置(示
教电流表、微安表、弹簧、条形磁铁),电磁驱动演示装置(U 形磁铁、能绕轴转
动的铝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观察连接线圈的灯泡放在电磁炉上,开通电磁炉,灯泡发光。

出示变压器铁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铁芯有什么特点?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薄片叠合而成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用一个整块的金属做铁心不是更省事儿?学习了涡流的知识,同学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
(二)进行新课
1、涡流
[演示1]涡流生热实验。

开通电磁炉,不锈钢锅里的水烧热了。

为什么水被加热了呢呢?原来在不锈钢锅里有涡流产生。


排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什么叫涡流?
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这个线圈附近的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种电流看起来很像水的旋涡,所以叫做涡流。

课件演示,涡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1. 应用:利用的热效应进行加热的方法称为感应加热。

而涡流的大小和磁通量
变化率成正比,磁场变化的频率越高,导体里的涡流也越大。

实际上,一般使用高频交流电激发涡流。

如:
A. 高频焊接:
线圈中通以高频交流电时,待焊接的金属工件中
就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

由于焊缝处的接触
电阻很大,放出的焦耳热很多,致使温度升得很高,将金属
熔化,焊接在一起。

我国产生的自行车架就是用这种方法
焊接的。

B. 高频感应炉属的感应炉的示意图.冶炼锅内装入被冶炼的金属,线圈通上高频交变电流,这时被冶炼的金属中就产生很强的涡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使金属熔化.这种高频感应炉利用涡流来熔化金属。

图是冶炼金
冶炼方法速度快,温度容易控制,并能避免有害杂质混入被冶炼的金属中,因此适于冶炼特种合金和特种钢.
学生分组分析,变压器的铁芯为什么不是整块金属。

当变压器的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在铁芯内部有变化的磁场,因而产生感生电场,引起涡流。

涡流在通过电阻时也要放出焦耳热。

2、电磁阻尼
观察
(1) 、电磁阻尼摆为何很快停下来
(2) 、金属管演示涡流的电磁阻尼现象
(3) 、弹簧振子演示电磁阻尼现象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安培力的方向
总是阻碍导体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电磁阻尼。

阅读教材30 页上的“思考与讨论”,分组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图所示,弹簧下端悬挂一根磁铁,将磁铁托起到某高度后释放,磁铁能振动较长时间才停下来。

如果在磁铁下端放一固定线圈,磁铁会很快停下来。

上述现象
说明了什么?
当磁铁穿过固定的闭合线圈时,在闭合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
的磁场会阻碍磁铁和线圈靠近或离开,也就是磁铁振动时除了空气阻力外,还有线圈的磁场力作为阻力,安培阻力相对较大,因而磁铁会很快停下来。

3、电磁驱动
[演示]电磁驱动。

演示教材31 页的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磁场相对于导体运动时,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安培力使导体运动起来,这种现象称为电磁驱动。

交流感应电动机就是应用电磁驱动的原理工作的。

简要介绍交流感应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例1】如图所示是高频焊接原理示意图.线圈中通以高频变化的电流时,待焊接的金属工件中就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焊缝产生大量热量,将金
属融化,把工件焊接在一起,而工件其他部分发热很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D)
A. 电流变化的频率越高,焊缝处的温度升
高的越快
B. 电流变化的频率越低,焊缝处的温度升高的越快
C.工件上只有焊缝处温度升的很高是因为焊缝处的电阻小
D.工件上只有焊缝处温度升的很高是因为焊缝处的电阻大
小结:涡流的产生原理,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原理
以及与能量观点的结合分析
作业:
1、认真阅读教材。

2、思考并完成“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

3、收集“涡流的利用和防止”方面的资料,课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