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经济类型及品种

合集下载

养猪学

养猪学

养猪学1.猪的经济类型:脂肪型、瘦肉型、兼用型。

2.脂肪型猪的特点:脂肪含量较高,背膘厚达5—7cm,细致疏松,体长与胸围大致相等,瘦肉率45%以下,包括,陆川猪,宁乡猪,内江猪等。

瘦肉型猪的特点:体长大于胸围15—20cm,四肢较高,肌肉发达,胴体瘦肉率55—60%,包括,长白、大白、杜洛克、汉普夏等。

兼用型:肉和脂肪的生产能力较强,猪的体格较大,结构均匀,体质结实。

3.地方猪种根据起源、生产性能、外貌特点和生活环境条件,又将其分为六大类型:华北型、江海型、华中型、华南型、西南型和高原型。

4.华北型特点:分布最广,区域最大,体躯高大,四肢粗壮,背腰狭长,腹不太下垂,耐粗性,抗寒性和护仔性。

代表有:民猪、莱芜猪。

5.华南型:矮、短、宽、圆、肥,早熟易肥,繁殖性能稍差,肉质好。

代表品种:蓝塘猪、两广小耳花猪、陆川猪等。

6.华中型:与华南型相似,但体型较大,肉质好和体成熟早。

代表品种:金华猪,宁乡猪等。

7.江海型:性成熟早,以繁殖率高著称于世。

代表:太湖猪,姜曲海猪。

8.西南型:头大,腿粗短,毛以全黑或“六白”为主。

代表品种:荣昌猪,内江猪,成华猪。

9.高原型:体型小,似野猪,头狭长呈锥形,腹小而紧收,臀倾斜,皮的结构好及抗光化能力强。

代表品种:藏猪。

10.地方猪生产性能的特点:繁殖率高:窝产多,母性好,泌乳能力强,性成熟早。

抗逆性强:耐粗饲,耐寒耐热耐饥饿。

肉质好:风味佳,没有pse肉和dfd肉。

生长慢:饲料报酬差,胴体瘦肉率低。

体型小:初生重小,产肉率低。

11.长白猪:原产地丹麦,体型外貌:毛白色,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前倾,背腰长。

大白猪:原产地英国北部,体型外貌:体格大,体型匀称,耳直立,背腰多微弓。

杜洛克猪:原产地美国,体型外貌:毛棕红色,背腰平直,肌肉丰满,四肢粗壮结实。

汉普夏猪:肩颈有一条白带。

皮特兰猪:黑白花。

12.引入品种的生产特点:生长发育迅速,饲料报酬好,胴体瘦肉率高。

体型大,初生重大,产肉率高。

第二节 猪的经济类型与品种

第二节 猪的经济类型与品种

其被毛白色,耳大且 向前倾覆盖面部,嘴直 且较长,头小肩轻、胸 部窄,体躯长,大腿丰 满,背平直稍呈弓型, 腿臀部肌肉发达。
二、猪的品种
2、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约克郡及其临近地 区。约克夏猪分为大中小三型。目前在世界分 布最广的是大约克夏猪,又名大白猪。成年公 猪体重300千克,母猪250千克,有效乳头7对 以上,泌乳性能好。肥育性能: 商品育肥猪 达到100千克的日龄为165天。常作父本。
藏猪
地区:青藏高原
特点:适应高原环境
二、猪的品种
(二)中国优良的地方猪种简介
1、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 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依产地不 同分为二花脸、梅山、枫泾、嘉兴黑和横泾等类型。 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 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 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下垂、 臀部稍高、背腰宽而微凹,胸较深,臀宽而倾斜,大 腿欠丰满,后躯皮肤有皱褶,乳头8~9对,最多12.5 对。太湖猪性成熟早,护仔性强,泌乳力高,起卧谨 慎,能减少仔猪被压。仔猪哺育率及育成率较高。
二、猪的品种
分为: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进品种。 1、我国地方优良猪种很多,依据猪种起源、 体形特点和生产性能,按自然地理位置上的分 布,将中国地方猪种划分为六大类型,即华北 型、华南型、江海型、西南型、华中型、高原 型。 2、培育品种:大白型、中黑型和花型。 3、引进品种: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皮 特兰等。
清平猪
地区:湖北
特点:妊娠期短2-3天
金华猪
地区:浙江金华地区
特点:“金华火腿”
二、猪的品种
6、高原型: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代表猪种: 藏猪。 特点:体质坚强,体小,蹄小结实,嘴尖长而 直,耳小而直立,背窄而微弓,腹紧,臀倾斜。 产仔5-6头;生长缓慢,放牧饲养一年可长到 20kg-30kg,2-3年长到35kg-40kg;屠宰前舍饲 2个月可达50kg,肉质鲜美多汁。

猪的经济类型与品种

猪的经济类型与品种
模块一猪生产技术(1)猪Fra bibliotek经济类型与品种
内容 猪的经济类型
猪的瘦肉型品种

猪的脂肪型品种特点
猪的经济类型
按照经济用途,可以将猪的品种分为三种类型: 1.瘦肉型 2.脂肪型 3.肉脂兼用型
猪的经济类型
按照经济用途,可以将猪的品种分为三种类型: 1.瘦肉型 腿臀发达,肌肉丰满,背腰平直或稍弓,背膘厚在 1.5~3.5厘米。中躯呈长方形,一般体长大于胸围15 ~20厘米,瘦肉重占胴体重的55%以上。 从丹麦引进的长白猪属于瘦肉型。
猪的经济类型
按照经济用途,可以将猪的品种分为三种类型: 2.脂肪型 体躯短、宽、矮、肥。背膘厚4厘米以上。中躯呈 正方形,体长与胸围基本相等,二者差不超过2厘米 。瘦肉重在45%以下。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品种均属脂肪型。
猪的经济类型
按照经济用途,可以将猪的品种分为三种类型: 3.兼用型 这类品种的猪生产性能介于两者之间,胴体中瘦肉重占 45-55%。生产肉和脂肪的能力都强,其肉脂品质优良。 我国培育的大部分品种如哈白猪、新金猪、新淮猪、上 海白猪等均属这种类型。
作业
三.判断题 1.从畜牧业发达国家实現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看,畜牧业产值 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均在50%以上。( ) 2.瘦肉型猪的中躯呈长方形、体长与胸围基本相等。( ) 四.简答题 1.简述瘦肉型猪的特征 2.简述脂肪型猪的特征
作业 1.猪的经济类型分几种?
2.猪的瘦肉型品种特点?

3.猪的脂肪型品种特点
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畜禽生产 2.瘦肉型猪 3.脂肪型猪 二.选择题 1.瘦肉型猪的背膘厚不应超过( )cm
A1.5 B.25 C.3.5 D.4.5 2.脂肪型品种猪的瘦肉率一般在( )以下 A.40% B.45% C。58% D.60% 3.下列关于瘦肉型猪的品种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瘦肉率在55%以上 B.体特点是短,宽,圆、矮、肥 C.体长和胸围之差大于2cm D.背厚在4cm以上 4.脂肪型品种猪能产生大量的脂,其背膘厚应为( ) A.1.0cm以下 B.1.5m以下 C.1.5-3.5 D.4.0cm以上

猪的品种类型特性

猪的品种类型特性

产仔多,但对饲料
条件要求高,特别
是要求高蛋白饲料。
例如丹麦的长白、
英国的大约克夏等
品种属此类。
长白猪
▪ 3、兼用型:或称鲜肉型。这类猪肉和脂肪 的生产能力相差不大,脂肪占胴体的 40%—45%左右,膘厚3 —4厘米。 外形特点介 于脂肪和肉 用型之间。 我地大部分地 方猪属于此类。 八眉猪
(二)我省猪的主要品种
1.地方品种(或称土猪):地方品种主要 有八眉猪、内江猪、汉江猪、荣昌猪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产 仔多,护仔性能好, 耐粗饲,适应性广, 抗病力强,但生长慢, 屠宰率和瘦肉率偏低。
内江猪
▪ 2.育成品种:育成品种由汉白猪和关 中黑猪。它们生长发育较快,屠宰率 和瘦肉率较高。
汉白猪
关中黑猪
▪ 3.引进的瘦肉型品种:主要有长白 猪、杜洛克、约克夏和汉普夏。这 些品种在我省养猪生产上的主要用 途,是作为生产商品瘦肉猪的父本 品种,和当地品种母猪杂交。其共 同特点是:头小、嘴长、体格大、 早熟,后躯发育良好,腿臀肌肉丰 满,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瘦 肉率高。
(三)饲料转化率高
❖ 猪对饲料的转化率仅次于鸡,而 高于牛羊。猪可将1公斤淀粉转化 为356克脂肪,牛羊只能转化为 250克;猪每增重1公斤活重约需 3.5—4公斤饲料,而羊则需5—6 公斤,牛则需6—8公斤。
(四)屠宰率较高
猪的屠宰率平均为70%左右,而牛为 50—55%,羊仅45%。
(五)杂食性
四、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猪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 1、初生期:2—20斤,生长比较快。
❖ 2、细胞成熟期:20—28斤,体内器官还 不成熟,生长速度缓慢。
❖ 3、细胞分裂增殖期:80—250斤,猪体内 器官发育完善,细胞分裂增生,增重速度 最快。

猪的类型品种及其利用

猪的类型品种及其利用

第二章猪的类型品种及其利用第一节猪的经济类型发展养猪业,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猪种类型和高产品种。

所以类型和品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一类型中有很多个品种,同一个品种又会有不同的类型,如瘦肉型猪有长白、大白、三江白等;约克夏猪包括有瘦肉型、脂肪型和兼用型。

划分猪类型的标准很多,有依据培育程度的,分为原始、过渡和培育品种;有依据来源或产地的,分为中国和国外猪种;依据经济成熟性的早晚的,分为早熟、晚熟和中熟品种;使用最多的是根据经济用途来划分的,分为瘦肉型、脂肪型和兼用型三种。

一.瘦肉型瘦肉型猪胴体瘦肉多,瘦肉率在55%以上,6-7肋背膘厚1.5-3.0 厘米。

外形的共同特点是:中躯长、四肢高、前后肢间距宽、头颈较轻、腿臀丰满、整体呈“流线型”体长大于胸围15厘米以上。

瘦肉型猪一般性成熟和体成熟较晚,对饲料条件要求较高,特别是蛋白质水平,能有效地将饲料蛋白转化为瘦肉,利用率较高。

由于将饲料转化为瘦肉的效率是转化为脂肪的2.5-2.6倍,所以这类猪生长快,饲料效率高,如一般180日龄就能长到90公斤以上,料肉比3比1左右。

瘦肉型猪由于背膘薄、皮薄毛稀,故较脂肪型猪耐热,耐寒性差,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敏感性强,适应性差,有时会发生应激反应,出现应激综合征,致使肉质变差,如PSE肉或DFD肉等,这是长期选育背膘薄、生长快、体形长的负面效果。

这种类型的猪较多,如引进品种:长白、大白、杜洛克等;我国培育品种:三江白、湖北白、广西白、浙江中白猪等。

供港瘦肉型猪标准:是以精肉率来计算的,良种猪:精肉率25% 以上,相当于胴体瘦肉率55-56%;特良种:精肉率27%以上,相当于56-57%的瘦肉率(精肉率是猪四条腿的瘦肉(包括背最长肌)占宰前活重的比例。

)由于瘦肉较受消费者欢迎(肥肉中胆固醇含量比瘦肉高39%);经济效益高(瘦肉价格高,瘦肉型猪生长快,周转快,饲料效率高)故商品猪生产主要饲养的是瘦肉型猪。

二.脂肪型这类猪的胴体脂肪多,瘦肉少,脂肪占胴体比例为40-50%, 6-7 肋骨背膘厚5-6厘米以上。

猪的品种简介最新PPT课件

猪的品种简介最新PPT课件
壮 腿臀较丰满 乳头7对以上
?三江白猪:
三江白猪(♂)
1、产地和分布:主产于黑龙江东部合江
地区。是我国在特定条件下培育而成的 国内第一个肉用型猪新品种。
2 、血统来源:长白猪与民猪正反交产
生F 1代,再与长白猪回交产生F 2代, F2 代再经过选择、横交固定、扩群,最终 得到三江白猪。
3 、品种特征:头轻嘴直、两耳下垂或
3.猪种优点:抗逆力强、护仔性极强、肉 味香浓、繁殖性能好、窝产仔数多在12 头以上。
4、缺点:生长速度慢,后腿欠丰满。
5、代表猪种 民猪 、大八眉猪、黄淮海黑猪等。
华南型
1.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的南 部和台湾省
2.体形外貌
个体偏小 体形丰满 骨骼细小 背多下凹 腹大下垂 皮薄毛稀
乳头7对
3、生产性能 母猪产仔较多而且稳定 育肥期日增重 458g 。
仅次于太湖猪
4、优缺点 优点:繁殖力高 发情明显 适应性强 耐粗抗寒、发病率低、肉质鲜美。 缺点:饲料利用率低 后躯不丰满、皮过厚 、 肉用价值低。
4、优缺点
优点:繁殖力高 发情明显 适应性 强
耐粗抗寒、发病率低、肉质鲜美。
藏猪
1.产地与分布
(高原型)
产于我国西藏、四川西部以及云南西北部的广大 地区 。
2.外形特征
全身被毛黑色、毛密。耳小直立 四肢健壮,蹄质坚实、善奔跑、外形似野猪。 乳头数一般为 5—6对。
3、肥育性能 一般 2~ 3周岁体重仅
为 40~ 50kg.
? 七、内江猪
? 主要产于四川省的内江市和内江县猪”。内江猪具有适应性强和杂交配 合力好等特点,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开展猪杂种优势利用的良好亲 本之一,但存在屠宰率较低,皮较厚等缺点。

养猪学 第3章猪的品种(文字版)汇编

养猪学 第3章猪的品种(文字版)汇编

深,头颈重,体躯丰圆,皮薄毛稀,体质细致,
耐粗抗热。
具有早期沉积脂肪的能力,能有效地利用饲
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体脂肪,而种用饲料中 的蛋白质转化为肌肉的能力较差。 脂肪型猪的主要指标:瘦肉率45%以下,膘厚 在5cm以上,体长大于胸围5cm以下,眼肌面积在
19平方厘米以下。
广西陆川猪是脂肪型猪的典型代表。
料利用率低,料肉比为 4.2 :1。屠宰率 67.7 %, 背膘厚 5.9 厘米,皮厚 0.3 厘米,胴体瘦肉率为 37 %,脂肪率45%。但肉质细嫩、鲜美。
(4) 杂交利用
用外来品种与陆川猪杂交,二元杂:日增重
提高14~21%,饲料利用率提高10~18%。
三元杂:日增重提高 35 .5%,饲料利用率提高 36.17%。
二、瘦肉型
瘦肉型猪的特点是产瘦肉多,脂肪少,体躯
长,头颈比例小,后躯腿臀发达,背线、腹线基
本平直,四肢长而粗壮,生长速度快,能有效地 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转化为肌肉。
主要指标:瘦肉率在55%以上,膘厚3cm以下,
体长大于胸围15cm以上,眼肌面积28平方厘米以 上。 以大约克、 长白、杜洛克等 为代表。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地方猪种的特征、特 性还呈现出某些规律性的变化:
(1)体型上是“北大南小”;
(2)毛色上是“北黑南花”;
(3)在产仔数上,以长江下游的太湖猪为
最高,向北、南、西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我国地方猪品种类型
我国地方猪品种一般按自然区域分类,共划分 为六大类型,具体归属的猪种如下。 华北型:民猪、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汉江黑
体重达78公斤。
(2)繁殖性能
性成熟早,小母猪约 4 月龄,体重不到30 公斤时开始发情, 小公猪2~3月龄时就能爬跨 配种。多在 6 ~ 8 月龄体重达 4 0公斤以上时开始配 种,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2头。

猪的品种与类型课件(共87张PPT)《猪生产》

猪的品种与类型课件(共87张PPT)《猪生产》

3)外貌特征:
体躯长,被毛白色,允许偶有少量暗黑 斑点;头小颈轻,鼻嘴狭长,耳较大向 前倾或下垂;背腰平直,后躯发达,腿 臀丰满,整体呈前轻后重,外观清秀美 观,体质结实,四肢坚实。
44
3)繁殖性能
①母猪初情期170-200日龄,适宜配种的日龄230~250天,体重120kg以上。 ②总产仔数,初产9头以上,经产10头以上;21日龄窝重,初产40kg以上, 经产45kg以上。 ③乳头数6-7对。
3、猪种特点:生产性能介于华北华南型之间。 4、代表猪种:华中两头乌猪(湖南、湖北、江西、广西),金华猪(浙
江)。
华中型 金华猪
特点:繁殖率高、肉质好, “金华火腿”。外形特征:
“两头乌”。
享有世界声誉
22
金华火腿肠材料
金华火腿肠
(四)江海型 (华北、华中过渡型)
1、地理分布:分布于华北型和华中型分布区之间的狭长过渡地带。 2、体形外貌:头大小适中、额宽皱纹深、有纵有横、多呈菱形、耳大下垂、
好 肌肉结实。繁殖力较低每窝平均产仔数8-10头,出生重较小平均 0.6kg。
荣昌猪 享有世界声誉
西南型 内江猪
特点:适应性强, 配合力好。
31
(六)高原型
1、体形外貌:体型紧凑、头狭长呈锥形,四肢发达、系短而有力 蹄
小结实,嘴尖长而直,耳小直立,背窄微弓 、腹小,臀倾斜心肺发达, 身体健壮、善于奔跑,皮厚毛密、冬季生绒毛,乳头5对。
2.1.1猪的品种与类型
目录 CONTENT
0
1
地方品种
0
2
引进品种
0
3
培育品种
0
4
猪的经济类型
一、我国的地方猪种
华北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种猪引入之初的性能1
1996年,××养猪育种中心, 从英国引入长白猪 150 头,日增重 960g , 产仔 12.38 头,料比 2.38 ,瘦肉率 61.2% (+3%), 从英国引入大约克猪 150 头,产仔 10 头; 日增重1180g(30-100kg),料比2.28, 瘦肉率60%(+3%)。
外种猪引入之初的性能2
1999年,×××××原种猪场从丹麦引 进长白猪114头, 窝产仔12.2头, 30-100kg体重日增重960g, 料比2.46, 平均背膘9.5mm, 瘦肉率66.0%。
外种猪引入之初的性能3
2000 年,×××××猪育种管理中心,引 进的英系大白猪, 窝产仔10.6头, 30-100kg体重日增重1130克, 料比2.38,背膘12mm, 达90kg体重日龄146天, 胴瘦率64.5%。
3、兼用型(鲜肉型) 体型和生产性能介于瘦肉型和脂肪型两者之间 体质结实 90kg时胴体胴体瘦肉率50—55% 背膘厚在2.5—3.5cm 国内培育的除三江白猪,湖北白猪外均属之 代表猪种 国外典型代表
特 点
苏白猪
1、东北民猪
分布在东北地区。分大民猪、二民猪和荷包猪三个 类型。全身黑色,鬃长毛密,体质强健,头中等大小, 嘴鼻长直,额部有纵行皱纹,耳大下垂。抗寒性强,耐 粗放饲养,繁殖力高,经产母猪每胎产仔高达15.3头, 乳头7~8对,双月体重12Kg以上。
一、猪的经济类型选择
猪的经济类型
瘦肉型 脂肪型 兼用型
猪的体型外貌 胴体中瘦肉和脂肪的比例 人们对肉食的爱好 不同地区供应猪的饲料种类的不同 经人们长期向不同方向选育而形成的 是品种向专门化方向发展的产物
1、瘦肉型(腌肉型)
特 体型外貌: 头小肩轻,体躯浅 长,臀腿丰满,体形呈流浅型。一般 体长大于胸 15 — 20cm 。 生产性能;能有效地利用饲料中的蛋白 质转化为瘦肉,生长快,饲料转换率 高体重达 90kg 时胴体瘦肉率在 55% 以上
母猪♀
公猪♂
胴体瘦肉率约61%。与本地猪杂交作父本, 以引进品种杂交作母本。
5、杜洛克猪
特点:被毛红棕色(深浅不一,被 毛金黄色---红砖色 ),体长,耳中等半 下垂;乳头6对左右,产仔数8-9头; 成年公猪体重约250公斤,母猪约 300公斤,日增重850克以上;胴体 瘦肉率65%。 二元、三元杂交终端父本;生产皮 杜公猪。
烤乳猪(香猪)
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 繁殖力强 抗逆性强 肉质优良 生长缓慢, 早熟易肥,胴体瘦肉率低
我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点-繁殖力强(1) 母猪性成熟早 太湖猪等。初情期日龄为98.08,体重为24.30 国外主要猪种的初情期在200天左右 排卵数多 初产猪平均为17.21枚 经产猪为21.58枚 排卵数最多的为二花脸猪(初产26枚,经产28枚) 产仔多 初产猪平均为8-11头 经产猪为11-14头。最多的为太湖猪,42头 国外主要猪种 8-11头 平均配种年龄早 中国地方猪种为128.57日龄, 大约克与大白猪为210日龄。
引入之后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刚引进时的这些性能 不能很好的保持下去, 往往发生变化,分离 同时又出现了一些遗传和营养上的问 题。 (引入猪种本身的杂合,双肌臀?) 来自不同国家的种猪,性能上有一定 差异。

对引种缺乏统一规划和应有的监督
• 不同系统各自引种,出现重复引种,有的质量 不好甚至携带有极难根除的有害基因,同时也 引进了某些传染病或国内尚未发现的病源
4、大约克夏也称英国大白猪
外形特征 – 体格高大、毛色全白,头直长或微凹,耳大向前直立、 肋骨开张良好,背平直稍呈弓形,后躯发育良好 –肉质紧、脂肪少、四肢粗壮、体质结实,繁殖力及泌乳 能力强 生产性能 – 体重六月龄九十公斤,一年达160—190公斤,成年体重 可达350—380公斤 –活产仔数达11.6头,初生重1.4kg,断奶重8kg –对环境不易发生应激反应
2、太


包括梅山猪、枫泾猪、嘉兴黑猪、二花脸等。产于我国长江下游 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带。包括梅山猪、枫泾猪、嘉兴黑猪、焦 溪猪(大花脸、二花脸)、礼士桥猪、沙虎闲猪等。
梅山猪 繁殖能力强,奶头一般为8-9对,初产活仔10头以上,经产 母猪产活仔14头以上,断奶育成12头以上 。6月龄体重约为65 千克-70千克。适宜屠宰体重为75千克左右,屠宰率为67%, 瘦肉率45%以下。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母猪110千克左右。
原产美国
6、皮特兰猪
原产比利时
特点:被毛花色,耳中等略向 前倾,体型呈圆桶型,腿臀特发 达;产仔数10-11头;成年胴体瘦 肉率70%左右,应激敏感性强, 肉质较差,FSE肉发生率几乎 100%。 三元或多元杂交终端父本, 生产皮杜公猪。
引入国外猪种得与失
国外引进猪种的特点
生长速度快 屠宰和胴体瘦肉率高 繁殖性能较差 肉质欠佳 抗逆性较差
地区:太湖流域 特点:高繁殖力
香猪(微型猪)
产地与分布
• • • • 产于贵州省的从江县 从江香猪 三都县 剑河白香猪 环江县 环江香猪 巴马瑶族自治县 巴马香猪
– 俗称 “萝卜猪” “冬瓜猪” “珍珠猪” “迷你猪” – 民间又称七里香或十里香 – 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 – 1983年有3.5万头
概况
引入的大约克猪,有来自:英国、加拿 大、美国、法国、瑞典、德国、丹麦等 国。 引入的长白猪,有来自:丹麦、德国、 美国、挪威、日本等国。 引入的杜洛克猪,有来自:美国、加拿 大、法国、台湾、丹麦等国和地区。
3、长白猪
(兰德瑞斯)
• 长白猪产于丹麦,英国大白猪与当地土种白猪杂交改良, 已有近百年 历史,是世界最优秀的瘦肉型猪种 外型特征该猪种以体长、毛全白而得名 – 毛白色 – 体躯呈流线型 ,前轻后重 – 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向前下方倾斜 – 背腰特长,肋骨16对较一般多1—2对,腹线平直,大腿 丰满充实 – 由于整体成流线型,外观有清秀之感 生产性能 – 产仔数高于其它国外猪种而且稳定,一般在11头左右 – 六月龄体重达90公斤以上系统选育,加上现状饲料问题和选育 手段落后,导致引入不久各猪生产性能就下降, 起不到引种的应有作用
低价购进“次品”,名优实劣
领导短期行为
• 对选育工作不愿投入,认为投入大时间长,收益慢, 错误认为“育种不如买种”,只引不选,浪费大量 外汇
冲击了地方品种
• 有些经提纯选育的很有特色的优良地方品种已面临 灭绝和“洋化”,使几十年地方猪种选育工作陷入 困境
我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点-耐粗饲能力 我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点- 肉质优良 肉色鲜红 多数地方猪种的肉色评为3和4分。 宰后45分钟背最长肌pH值(pH1) 均在6.0以上。 系水力强 地方猪种的失水率为:民猪20.42%;姜曲海,12.77%; 二花脸,10.8%;
外国猪种杂优 猪猪肉
含有二花脸猪血统的杂 优猪猪肉

丹麦长白猪
英国大约克夏
代表猪种 美国杜洛克 中国三江白猪
2、脂肪型
体躯宽 深而不长

全身肥满 头颈较重 下颌垂肉多 四肢短 体长与胸围之比相等或相差不超过2—3cm 背膘厚在4cm以上

90kg时胴体瘦肉率在40%以下
广西陆川猪
福建的槐猪 代表猪种 云南的滇南小耳猪 国外已不多见 小约克夏是唯一一个
各国利用丹麦长白培育成自己的长白猪系 如英系、荷系、瑞典长白、德国长白等 该猪种的缺点 四肢尤其是后肢比较软弱,对环境可能发生应 激症 据统计,我国九十年代以前所引进的长白猪应 激症发病率可达16%,因此用作母本不如大白猪 这品种在杂交繁殖过程中,既做父本也做母本使用
二元或三元杂交父本
母猪♀
公猪♂
生产性能
– 公猪生长较慢。4月龄7.87 kg ,6月龄16.02 kg – 母猪4月龄11.08 kg ,6月龄26.29 kg 。成年母 猪体重41.1 kg – 性成熟早,公猪170日龄配种,母猪120日龄初 配 – 头胎产仔4.5头,三胎以上5~6头 – 肥育期日增重较好条件下为210g,香猪早熟易 肥,宜于早期屠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