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感器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传感器管理规定

传感器管理规定

传感器管理规定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传感器作为物联网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起着感知和收集数据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传感器数量的增加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传感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证传感器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和管理措施,以下将从传感器的选择、部署、运维和维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传感器的选择是传感器管理的基础。

在选择传感器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要确定需要监测的参数和量测范围,例如温度、湿度、光强等。

其次要考虑测量精度和响应速度,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选择具有长寿命和高抗干扰能力的传感器。

最后要考虑成本和供应情况,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传感器。

其次,传感器的部署是传感器管理的关键环节。

传感器的部署位置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和采集效果。

为了保证传感器能够准确感知环境的变化,应将传感器部署在目标物体附近或环境变化频繁的区域。

同时,还要避免传感器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得每个传感器能够独立工作。

此外,还应考虑传感器的防护措施,避免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

在部署过程中,应将传感器的布线和连接进行标识和记录,方便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接下来是传感器的运维管理。

传感器的运行状态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以便及时检测和修复故障。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传感器台账,包括传感器的类型、序列号、安装位置等信息,方便查询和管理。

其次要定期巡检传感器设备,检查传感器的运行状态和数据采集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故障处理,保证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此外,还要对传感器进行定期的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还应对传感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清理传感器表面的灰尘和污物,防止影响传感器的工作效果。

最后是传感器的维修管理。

传感器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或损坏。

因此,应建立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保障传感器的及时维修和更换。

传感器管理规定(3篇)

传感器管理规定(3篇)

传感器管理规定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环境某种属性,并将其转化为可读取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输出的设备。

在现代科技中,传感器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物联网、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等。

为了保障传感器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性,需要制定一套传感器管理规定,下面就对传感器管理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传感器购置与安装1.1 传感器的购置应当优先选择具备相关行业认证的产品,并且要求厂家提供有效的证书和质保信息。

1.2 在购置传感器时,应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型号,并确保其技术参数符合要求。

1.3 传感器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正确安装,并保证传感器与被测体之间的接触良好。

1.4 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传感器受到机械冲击、电磁干扰或其它外部因素的影响,确保其正常工作。

二、传感器日常维护与保养2.1 定期检查传感器的使用状况,如有损坏、老化或其他故障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2.2 保持传感器周围环境的清洁和整齐,避免积尘、杂物等影响传感器的正常运行。

2.3 定期校准传感器,以确保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应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并保留校准记录。

2.4 对于长时间不使用的传感器,应妥善存放,并进行适当的保护措施,如封存、防尘等,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传感器数据采集和传输3.1 传感器数据采集应严格按照规定的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进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2 传感器数据的传输应使用可靠的通信方式,如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并保证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 传感器数据的存储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存储介质进行,并备份至可靠的存储设备中,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3.4 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报告和分析结果。

四、传感器报废与更新4.1 在传感器达到其设计寿命或出现严重故障时,应及时报废并停止使用,避免继续使用可能带来的风险。

传感器国家标准

传感器国家标准

传感器国家标准传感器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医疗诊断、智能家居等领域。

为了规范传感器的生产和应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以确保传感器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国际水平,促进传感器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国家标准对传感器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

包括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范围、精度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传感器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同时,国家标准还对传感器的外部尺寸、安装方式、连接方式等进行了规范,以便于传感器的安装和维护。

其次,国家标准对传感器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包括传感器的灵敏度、分辨率、线性度、重复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的要求,确保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反映被测量物理量的变化,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进行了规定。

包括传感器的标定方法、检测装置的精度要求、检测过程的要求等,以确保传感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得到准确的检测和评价,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最后,国家标准还对传感器的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进行了规范。

包括传感器产品的标识要求、包装方式、运输条件、贮存环境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传感器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传感器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国家标准的执行,可以提高传感器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升我国传感器行业的竞争力,推动传感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同时,国家标准的制定也为传感器产品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提供了依据,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总之,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传感器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传感器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只有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才能够推动传感器行业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国传感器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传感器手册 原理 设计及应用

现代传感器手册 原理 设计及应用

目录分析
这本书是一本关于现代传感器技术的综合性手册,旨在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 理、设计方法和应用领域。以下是该书的目录分析: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基本组成和作用,以及传感器技术 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感应原理、测量原理、转换原理 等。同时,还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参数,如测量范围、灵敏度、分辨率、精度等。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包括智能照明、智能安防、 智能环境监测等方面的传感器技术。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传感器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包括医疗诊断、治疗监测、 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传感器技术。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传感器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 噪声监测等方面的传感器技术。
在第一章,本书首先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这一章,读者可以理解到传感器是如 何在各种不同的领域中应用的,包括工业自动化、医疗诊断、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等。这一章 还对传感器的各种类型,如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热电式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从第二章开始,本书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这些章节不仅详细解释 了每一种传感器的原理,还展示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读者可以了 解到如何设计一个精确的光纤传感器,或者如何利用生物传感器进行环境监测。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对各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而且还提供了设计 方法和应用实例。对于那些需要了解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 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资源。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家,都可以从中获得有价值 的信息和启示。
阅读感受
《现代传感器手册:原理、设计及应用》读后感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传感器作为捕获、转化和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 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而《现代传感器手册:原理、设计及应 用》这本书,则为我们提供了全面深入的传感器知识,对于扩展我们的技术视野, 理解这个复杂世界中的信息传递和转化过程有着极大的帮助。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规范标准课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规范标准课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规范标准课程1<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类型: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0722070 授课对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分: 4 先修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学时:72 后续课:智能仪器、电气综合实训、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制定人:邓贻云制定时间: /7/10二、课程性质传感器是现代控制的基本工具,而检测技术则是控制过程获取信息的唯一手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也是后2续的电气综合实训、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其内容约占20%)、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基本技能养成课程,即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解决工程测控系统中的具体问题。

要求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见的测量电路;能够对常见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校量与标定。

掌握传感器的工程应用方法,并能正确处理检测数据。

了解传感器技术发展前沿状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1)知识目标: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与技术指标2. 电阻传感器原理与应用3. 电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34. 电容传感器原理与应用5. 光电(光纤、光栅)传感器原理与应用6. 磁电式传感器与霍尔传感器7. 压电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8. 半导体物性传感器9. 温度检测系统10.压力检测系统11.液位测检系统12.流量检测系统13.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2)能力目标:1.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2. 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3. 应变电阻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与电子秤的标定。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shuju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shuju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目录1、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2、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3、实验二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4、实验三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5、实验四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6、实验五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7、德普施可重组虚拟仪器检测平台装置简介实验一直流全桥的应用—称重实验实验二光电开关的测速实验实验三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及温度测量实验实验四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2015.10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一、概述“THSRZ-2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是将传感器、检测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有机的结合,开发成功的新一代传感器系统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由主控台、检测源模块、传感器及调理(模块)、数据采集卡组成。

1.主控台(1)信号发生器:1k~10kHz 音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2)1~30Hz低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3)四组直流稳压电源:+24V,±15V、+5V、±2~±10V分五档输出、0~5V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4)恒流源:0~20mA连续可调,最大输出电压12V;(5)数字式电压表:量程0~20V,分为200mV、2V、20V三档、精度0.5级;(6)数字式毫安表:量程0~20mA,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0.5级,有内侧外测功能;(7)频率/转速表:频率测量范围1~9999Hz,转速测量范围1~9999rpm;(8)计时器:0~9999s,精确到0.1s;(9)高精度温度调节仪:多种输入输出规格,人工智能调节以及参数自整定功能,先进控制算法,温度控制精度±0.50C。

2.检测源加热源:0~220V交流电源加热,温度可控制在室温~1200C;转动源:0~24V直流电源驱动,转速可调在0~3000rpm;振动源:振动频率1Hz~30Hz(可调),共振频率12Hz左右。

传感器操作规程

传感器操作规程

传感器操作规程一、引言传感器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传感器的正确操作对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采集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传感器操作规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感器操作规程的制定目的1. 规范传感器的使用流程,避免误操作;2. 提高传感器使用效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3. 保障传感器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4. 防止传感器设备被损坏。

三、传感器操作规程的内容1. 传感器的选择在选择传感器时,需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考虑到传感器的类型、精度、测量范围等因素。

2. 传感器的安装确保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合理,避免发生干扰或损坏。

安装时需要遵循制造商的安装说明。

3. 传感器的连接正确连接传感器至相应的数据采集设备,确保连接线路的牢固性。

4. 传感器的校准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传感器的维护定期清洁传感器表面,保持传感器处于良好状态,并注意传感器周围环境的清洁程度。

6. 传感器的故障排除如发现传感器故障,需及时联系维修人员处理,切勿私自拆卸。

四、传感器操作规程的执行1. 所有使用者必须了解传感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执行;2. 在操作传感器前,需仔细阅读传感器操作手册,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参数和使用要点;3. 操作传感器时,需保持仪器周围环境整洁,避免发生碰撞或摔落等意外;4. 操作结束后,关闭传感器电源并将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确保传感器处于安全状态。

五、传感器操作规程的优化1. 不断总结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传感器操作规程,以提高使用效率;2. 对新型传感器进行评估,并适时更新传感器操作规程;3. 加强传感器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所有使用者能够正确操作传感器。

六、结论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确操作对于确保生产和科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传感器操作规程,可以降低误操作风险,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延长传感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传感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传感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传感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传感器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之一。

它们可以感知物理或化学量,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从而实现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目标。

进行传感器的安全操作与保养工作,不仅能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转,还能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长期稳定地使用。

本文旨在介绍传感器的安全操作与保养规程,以及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

传感器的安全操作1. 安装传感器在安装传感器时,应该要遵循以下规程:•在气候条件安静的地方安装传感器,尽量避免安装在易受振动、高温、高湿等环境下的位置;•注意传感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面,以保证其准确检测物质;•注意不要移动传感器的调整螺栓、位置,以免影响其准确性。

2. 使用传感器在使用传感器时,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传感器供电电源的接线需要准确配合;•注意不要让传感器过度曝晒或淋雨,以避免电路的短路;•避免传感器受到恶劣的物理冲击或振动,以避免传感元件的损坏;•避免传感器过度受到恶劣的干扰,以避免带宽的影响。

3. 维修传感器在维修传感器时,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对传感器进行过度的拆卸或修理,以避免影响其准确性;•不能私自更改传感器的参数设置;•在更换或维修传感器元件时,应该注意元件的技术参数与原件的匹配度,以保证传感器的准确性;•尽量采用与传感器相同的交流电信号源,以保证电路输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传感器的保养方法在生产线长期工作中,传感器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或毛病,这时候我们需要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修工作。

以下是传感器保养的基本规程:1. 定期清洗传感器表面需要定期进行清洁,以避免污物和径流在检测过程中的影响。

定期清洗过程如下:•使用中性洗涤剂和干净的抹布对传感器表面进行清洁;•使用软刷子对传感器表面进行擦拭,避免刮伤传感器表面;2. 定期校准传感器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校准,以避免因长期使用而引起的误差增大。

定期校准过程如下:•校准前需要检查传感器的电源和电缆,以保证信号的连通性;•在校准之前需要对传感器进行预热处理;•进行标准样品校准或电压校准,记录校准结果;•校准以后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比对,若存在偏差则需要重新进行校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현대ㆍ기아 자동차 HYUNDAI ㆍ KIA MOTOR
기 술 표 준
ENGINEERING STANDARD
6. Test Methods
규격번호 (SPEC NO) ES94460-10
페이지 (SHT/SHTS)
4/11
Unless stated, Basic & Durability test is performed as following condition. - Temperature of test fuel : 20 ±5 ℃ or equivalent - Test fuel : (a) Unleaded gasoline : Commercial unleaded gasoline (0.5 % water included) (b) E20 : Unleaded gasoline including normal industrial ethanol 20 % by volume (check periodically for excessive change in alcohol concentration, or replace). (c) M15 : Unleaded gasoline including normal industrial methanol 15 % by volume (check periodically for excessive change in alcohol concentration, or replace). (d) Fuel D : Mixture of isooctane 60 parts and toluene 40 parts by volume. (e) Acidified gasoline : Unleaded gasoline including LPO 1 % by weight (replaced with fresh gasoline every 50 hr in both room and high temperature run) (f) Diesel : Commercial diesel (0.5 % water included) 6.1. Basic performance 6.1.1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 Measure the resistance at the point indicated on drawing above stated in 4.1 with putting down sender float from F(FULL) to E(EMPTY) 6.1.2 Delay circuit test (Thermistor) After installing test equipment as Fig. 1, perform the test as following procedure. (For part applied delay circuit only) - Rated load : DC 14 V, 3 W Bulb for automotive - Test humidity : 65±20 %
After test 6.1.1 ~ 6.1.3, satisfy with drawing spec and insulation resistance is higher than 5 MΩ Check resonance occurs or not & no deformation, Resonance test crack and other defects Vibration durability No deformation, crack and other defects & float arm should operate smoothly. test Satisfy with following criteria in test 6.1.1 Operation durability - rate of resistance change : less than 5% of initial test value including tolerance Insulation Higher than 5 MΩ after applying 500 V to each resistance terminal Fireproof construction conforms to ES31111-01 and Fireproof there is no abnormality in assembly stability, operating Construction stability and etc after all the test required in this SPEC Etc. No open, short of wires, and other defects.
a SYM
EES90799 EES70789
Retyped & added the test condition & criteria Released
ALL ALL
2009-11-12 2007.12.18
REV.DATE
J.S.PARK T.W.KANG
REV.BY
EO No.
DESCRIPTION OF CHANGE Reference
SCOPE OF APPLICATION All ESTABLISHED BY Chassis Engineering Design Team2 Title: FUEL SENDER ASSEMBLY
Page
기술 표준
ENGINEERING STANDARD
SPEC NO
1/11
ENGINEERING SPECIFICATION
1F-SG-00002
Basic performance Durability General quality standard
No deformation, crack and other defects & satisfy with following criteria in test 6.1.1 - rate of resistance change : less than 5% of initial value including tolerance
1F-SG-00002
현대ㆍ기아 자동차 HYUNDAI ㆍ KIA MOTOR
기 술 표 준
ENGINEERING STANDARD
5. Requirements
규격번호 (SPEC NO) ES94460-10
페이지 (SHT/SHTS)
3/11
※ The minimum requested sample quantity of each test item, comply with table1 of annexed document. Items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 Delay circuit test (Thermistor) Delay circuit test (S.M.D Type) Float sedimentation test Float separation test Wire(soldering) strength test Float arm separation test Float arm operating test Resistance of Sulfurization test Low temp. test High temp. test High temperature & humid test Thermal shock test Fuel Resistance test Over-voltage test Standards Satisfy with drawing spec described in 4.1 Satisfy with drawing spec described in 4.2 Satisfy with drawing spec described in 4.2 Rate of mass change is less than 2% and no air bubble Higher than 6 kgf (58.8 N) No separation of soldering and terminal & No open wires No separation of float arm Float arm operates smoothly and no interference with other parts Average noise level is less than 0.3 V Methods Remark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2.10
1F-SG-00002
기 술 표 준
ENGINEERING STANDARD
1. Purpose
규격번호 (SPEC NO) ES94460-10
페이지 (SHT/SHTS)
2/11
This is to guarantee the good quality by SPEC. standardization. Remark: This SPEC is an extension of engineering drawings. All parts sh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standard along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detailed drawings and related requirements of single components at once. 2. Application Scope 2.1 This specification shall be applied to an fuel sender measuring fuel amounts located in the vehicle fuel tank. 2.2 If the indication on the drawing is different with this SPEC., indication on the drawing is prior. 3. Terminology 3.1 Fuel sender : This is the part composed of floater and ceramic resistor and its output resistance varies in accordance with fuel amounts(fuel surface) 3.2 Temperature: If not mentioned separately, test temperature tolerance is ±2℃. 4. Mark on the drawing 4.1 Fuel sender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 Standard resistance, fuel amounts, height of fuel surface at following indicated point with operating voltage - Indicated point : S/F G/F, 7/8, 6/8, 5/8, 1/2, 3/8, 2/8, 1/8, W’G, G/E, S/E 4.2 Delay circuit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 Light On/Off characteristic of delay circuit (current value and gain time of light on and saturation current value of light off) 4.3 Environment : Working environmental temp., position of mounting, using fuel etc. (If not mentioned on the drawing, environmental standard is below) - Working environmental temp : -40°C ~ 90°C - Position for mounting : Inside fuel tank - Using fuel : Gasoline(E20, M15 included), Diesel(Bio-diesel included) on the market in all area (The standard test fuel can be used as the test fuel per each se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