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汶川县映秀镇幸存者哽咽诉说被救历程
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汶川县映秀镇幸存者哽咽诉说被救历程

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汶川县映秀镇幸存者哽咽诉说被救历程14日中午12时30分,首批由汶川映秀镇救出的30名伤员被直升机送到成都,抵达凤凰山机场后,30名伤员被15辆救护车迅速运送到华西医院。
与此同时,还有伤者陆陆续续被送来。
川大华西医院统战宣传部部长廖志林表示,川大华西医院已经腾出450张床位,接受转来的危重人员。
“我们终于看见直升机了”在抢救室里,记者见到了从汶川映秀镇送来的伤者于卉,当时,她正在户外,“最多两秒种,我就被埋了。
当时我以为自己死了,我掐了掐脸,还有点感觉,我睁开眼,发现前面有很多石碴,我挣扎着往前爬,一边爬,一边刨开周围的东西,大约10分钟后,我爬出去了,但也没有力气了。
过了一会,我觉得有人在拉我。
啊!我有救了,不过,我已经没力气睁眼了。
”就读于映秀镇旋口中学的17岁学生姜东梅说,地震时,她脑海里一片空白,眼前一黑就被埋进土里,她凭借自己顽强的求生意识慢慢爬出了土堆。
“我爬出来之后,看见不远处有几个同学还被埋着,但我确实没有力气再去帮他们了,我倒在了地上。
”她是被一个没有受伤的同学背出来的,之后,他们在没有受伤的老师组织下,跑到了附近的山上。
姜东梅说,他们这两天都在山上躲着,“健康的人就回到镇上去挖土堆里被掩埋的食物和饮水,老师和同学照顾完伤员后,不停地跑回去从废墟里救同学。
昨天中午,我们听到天上‘嗡、嗡、嗡’的声音,我们终于看见直升机了……”“不怕,你已经得救了!”14日,救援人员在映秀镇抢救一名中学生,旁边是她焦急的母亲。
急诊室外,守候着不少焦急的市民,只要看到任何一个从灾区送来的伤者,都会立刻扑过去询问,“你们是哪里来的?是不是汶川出来的,那边情况怎么样了?”这些市民的家人都住在汶川,从地震那天起,他们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你们知不知道映秀电厂的情况?我爸爸李世田12日还在那儿上班!”在成都工作的李薇和妈妈一起,在医院急诊室问了很多来自汶川的伤员,但都没有人认识李世田。
有一个伤者告诉了他们一个不好的消息,映秀的电厂好像已经被夷为平地了。
512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

512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汶川地震虽然过了已久,但是当时灾难情况下发生的各种感人故事却是赚人热泪。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汶川地震感人事迹,希望对大家有用~512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1教师谭千秋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使命——为了四个学生,他张开了双臂“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
她的丈夫、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用自己的双臂保住了4名学生的生命。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那个老师呢?”“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
他说,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恸哭失声……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中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记下了这一切。
512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2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着去的摄影只了拍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
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
全是小学生。
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
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汶川大地震人物事迹

汶川大地震人物事迹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然而,在这场灾难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人物事迹,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位令人难忘的人物是邱少云。
邱少云是一名19岁的女生,就读于四川省汶川县实验中学。
在地震发生时,她正在教室里上课。
面对余震的威胁,她决定留在教室里保护同学们。
她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坍塌的墙壁,成功地保护了几十名同学的安全。
然而,她却在这场灾难中不幸遇难,成为了一位英勇的烈士。
另一位值得敬佩的人物是王慧芳。
她是汶川县中学的一名老师,在地震发生时,她正带领学生们进行晨练。
面对地震的瞬间,她果断地带领学生们躲避在开阔的场地上,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在余震中,她带领学生们寻找避难的地方,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们,受伤后仍坚持照顾学生们,直到救援人员赶到。
她的勇敢行为保护了一群学生的生命,展现了一名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还有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是杨巍。
他是汶川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在地震中,他冒着余震的威胁,坚守在医院里,救治伤员。
他忍受着身体的疼痛和疲惫,不停地给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尽力挽救生命。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体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职业精神。
还有一位令人感动的人物是彭丽媛。
当时,她是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在地震发生后,她毅然决定参加救援工作。
她连续几天不眠不休地救治伤员,用自己温暖的手和关怀的眼神,给受伤的人们带来希望与安慰。
她的无私奉献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人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和感恩。
汶川大地震中的人物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人们在灾难面前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勇敢、奉献和责任。
他们的事迹不仅仅是对灾难的回应,更是对人性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重。
汶川大地震的人物事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我们应该像邱少云、王慧芳、杨巍和彭丽媛一样,勇敢地面对,坚定地前行。
四川地震感人事迹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精选6篇

四川地震感人事迹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精选6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这6篇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是来自于作者的四川地震感人事迹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篇一四川地震是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的,而且让世人非常震惊又非常感人。
我的一个念头就是去四川汶川把埋在屋子下面的人救出来,可是我还要上学去不了,所以我先进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捐钱。
过了几天,学校广播上说:“四川汶川发了一次地震,明天捐钱。
”这天晚上,爸爸给了我100元钱,第二天早上我到学校过了一会儿,老师说:“同学们都知道了吧,我们祖国的四川发生了重大的地震灾害。
让我们为灾区的人民奉献自己的爱心。
”于是同学们纷给捐出自己的零花钱,我把自己的零花钱和爸爸给我的钱一起捐出去。
这也是我为灾区人民献出的一点爱心。
每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会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抗震救灾的节目。
有位谭老师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救出了53位同学,较后还有四位同学没有跑出来,老师就把他们抱在怀里,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了一道保护墙,学生得救了,而这位可敬的'老师却献出了自己珍贵的生命。
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和壮举。
还有一位广东到四川旅游的医生,他们一家及其他的九个人全部在地震中遇难,而他却没有哭泣,也来不及包扎自己的伤口,就投入到了抢救伤员的行列中。
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平静的说:“我没有时间为家人哭泣,这里更需要的是医生。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看着这感人的情节,我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恨不得立刻飞到灾区,却抢救那些被埋在废渣下面的人们。
灾区的人民不哭!我们不哭!祖国不哭!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灾难,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篇二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汶川县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
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
10年,与地震和平共处——“映秀最惊心动魄手术”幸存者虞锦华

10年,与地震和平共处——“映秀最惊心动魄手术”幸存者虞锦华作者:暂无来源:《环球慈善》 2018年第5期虞锦华,54岁,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映秀电厂职工。
汶川地震,虞锦华的双腿被房梁压住,被困6天6夜后,深圳医疗队医生杨欣建和杜冬在废墟中为她做了双腿膝关节离断手术,被称为“映秀最惊心动魄的手术”,她能活下来,是“生命的奇迹”。
10年来,她再没回过映秀,她只想永远记住映秀原来的样子。
5月又来了。
虞锦华不再看日历,该吃吃,该睡睡,家人也不跟她提,就让那个日子悄悄滑过,等忽然有一天一看,“过去了啊”,那样最好。
阔别10年的重逢虞锦华好像活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第一次见面,她穿着及膝格子裙坐在轮椅上,一口四川话语速极快,时不时大笑,身子前后摇动,轮椅也跟着前后抖动起来。
认识她的人都说,她从小乐观,生命力极强,丈夫调侃她,“我死了你都死不了”。
虞锦华自己也认为,乐观是其性格底色,并未遭到破坏,整个下午,她说了近10次,“我这个人想得很开的”。
聊到激动处,还给自己的人生来了段小总结:前半生比较平淡,后半生丰富多彩,虽然大起大落,也属于丰富多彩的一种,就像蹦极一样,可刺激了。
地震前,她是女强人,和男同事竞争,当上映秀电厂的“值长”,常常通宵值班。
震后,她被鉴定为二级伤残,国家政策规定不能再上班了,每个月领取三千多元的政府补贴,过上了“退休”般的生活。
能活下来,她很知足,“起码看到我女儿考大学了,以后可能还能看她结婚生子”。
丈夫上班,女儿上学,她的生活多了大把空白时光。
从没种过花的虞锦华开始逛起了花市,看到喜欢的花便买回来,把家里弄得像是个小花圃,窗台上黄月季娇滴滴,亮得像抹了黄油,大叶牡丹刚谢完,黄果兰还没来得及登场,四季海棠欢实地开了,成簇成簇地挤在一起,风一吹,像红云。
“我现在穿衣服不好看,唯一的爱好就是吃”,嘴馋的时候,她会喊上当时一起得救的小伙伴,穿越半个都江堰,去聚源吃来凤鱼。
她还喜欢泡在网上看小说,搜索热门排行榜,打开一本,看着看着,“就到吃饭时间了”。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第一篇: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总理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向遇难群众遗体鞠躬;武警官兵克服重重险阻,徒步赶往灾区……四川汶川地震后,救灾动作迅速展开。
而在灾区,平凡的人在灾难面前,用团结、坚强、温情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
(5月14日)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团结、越坚强!越是在危难时刻,就越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越是在危难时刻,就越能考量每一位国民的道义责任。
汶川地震,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坚强,也让我们真切地体验到了普通百姓不平凡的爱,它必将汇聚成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而细细品读普通百姓的爱,很朴实,但很伟大,“未看完,已泪流满面”。
在成都新光华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护的帐篷,里面住着46个产妇和婴儿。
一个中年女性医务人员,从下午地震开始就忙着搭帐篷、安置病员,直到晚上10点还没有回家,记者问:“你有孩子吗?”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说:“有,在学校,地震到现在还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怎么样。
”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记者问她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她摇摇头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之中……面对残酷的灾难,谁不牵挂自己家人的安危?谁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站在自己的面前?然这位白衣天使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爱。
对她自己的孩子来说,她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但她却是那46位已出生或将要出生的孩子最伟大的母亲,她的大爱感天动地。
“电台里说有人需要捐血,而接受捐血的地点只有两个,都离得较远。
身边有邻居说话了:走,坐三轮去。
”凌晨3点,还有人在询问医生能不能献血。
在成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患难之中见真情。
这种真情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普通百姓的善良、真诚和友爱上。
抗震救灾,每一个人都不是看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有钱出钱,能义演的义演,能献血的献血。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妈妈,我想你! 瑞瑞乖,你快快长大点,妈妈把你带到彭州读书书哈这是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
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
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死亡。
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第一线。
对于地震幸存者而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想到的是第一时间给家人报平安。
但就在那一刻,蒋敏工作的彭州市通讯中断,电话打不进来,也打不出去。
19时10分,出门巡逻回来的蒋敏再次拨动那个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然而,传来的还是那令人揪心的忙音。
20时30分,电话依然无法拨通。
13日凌晨6时许,蒋敏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对方号码是北川的。
喂!蒋敏刚刚和对方说了两句话,顿时泪如雨下。
蒋敏在哭,旁边女警也在哭:蒋敏的舅舅哭着打来电话,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除了舅舅,蒋敏在北川的全家10口人已经确认死亡道路不通,通信不通,我回去也没用,还不如在这里做点事,帮帮和家人一样的灾民。
遭受重创的蒋敏,此时异乎寻常地选择了坚强。
地震发生后,蒋敏一直和战友们忙碌在救援第一线,维持震后秩序,帮助安置源源不断从灾区送下来的灾民。
她想走,但不能走,也不忍心走。
看着蒋敏在抗灾一线一天天忙碌憔悴,领导和同事们非常担心,特意把她调换到了指挥中心,但一天后,她又要求到了一线。
因为连日的劳累和悲伤,蒋敏晕厥过去。
现场的警官们赶快把蒋敏扶到板凳上,用手托着她的头,经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血压很低。
在医生的坚持下,蒋敏被送到了医院输液,但一醒过来,她马上要求再次回到安置点。
我还行,我不能占医院的床位,我也不能停下来。
蒋敏挣扎着回到天彭中学安置点。
28岁的蒋敏出生在北川县,是个漂亮的羌族姑娘。
女儿降生后,由于夫妻工作繁忙,无人照顾,瑞瑞只得随外婆住在北川。
女儿两岁了,会打电话了。
蒋敏告诉记者,女儿既乖巧又聪明,每次都会在电话里背唐诗给妈妈听,还会甜甜地说:妈妈,我想你。
5.12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5.12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5.12汶川大地震有很多人为保护其他人而牺牲,这种无私的精神很感人,也很值得学习。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12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文章,欢迎阅读。
512汶川地震英雄教师事迹篇一汶川县映秀镇小学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大地震中,张老师的妻子、同是该校老师的邓霞和他们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5.12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篇二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用双臂守护4个学生地震发生时,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
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她怎么也没想到,人们传说的救下四个学生的英雄竟然是她心爱的老公。
5.12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篇三通江县永安坝村小学新婚教师苟晓超我恐怕不行了,快救孩子!苟晓超老师生于1984年9月,200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重庆西南大学计算机专业,2007年8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公考成教师,放弃了留在县城工作的机会,而来到该村小任教。
因优异的工作业绩和高尚的思想品格,今年4月,被学校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
5月2日刚举行了婚礼当灾难来临时,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教师苟晓超例行在教学楼巡察。
当来到三楼他所带的教学班时,58个孩子正甜甜地酣睡。
他轻轻地转过身,正准备巡察下一个班级时,突然,一阵地动山摇,整栋教学楼剧烈地颤抖摇晃,门窗玻璃噼哩啪啦不好,地震!苟老师脑海中出现了这个可怕的念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日中午12时30分,首批由汶川映秀镇救出的30名伤员被直升机送到成都,抵达凤凰山机场后,30名伤员被15辆救护车迅速运送到华西医院。
与此同时,还有伤者陆陆续续被送来。
川大华西医院统战宣传部部长廖志林表示,川大华西医院已经腾出450张床位,接受转来的危重人员。
“我们终于看见直升机了”
在抢救室里,记者见到了从汶川映秀镇送来的伤者于卉,当时,她正在户外,“最多两秒种,我就被埋了。
当时我以为自己死了,我掐了掐脸,还有点感觉,我睁开眼,发现前面有很多石碴,我挣扎着往前爬,一边爬,一边刨开周围的东西,大约10分钟后,我爬出去了,但也没有力气了。
过了一会,我觉得有人在拉我。
啊!我有救了,不过,我已经没力气睁眼了。
”
就读于映秀镇旋口中学的17岁学生姜东梅说,地震时,她脑海里一片空白,眼前一黑就被埋进土里,她凭借自己顽强的求生意识慢慢爬出了土堆。
“我爬出来之后,看见不远处有几个同学还被埋着,但我确实没有力气再去帮他们了,我倒在了地上。
”她是被一个没有受伤的同学背出来的,之后,他们在没有受伤的老师组织下,跑到了附近的山上。
姜东梅说,他们这两天都在山上躲着,“健康的人就回到镇上去挖土堆里被掩埋的食物和饮水,老师和同学照顾完伤员后,不停地跑回去从废墟里救同学。
昨天中午,我们听到天上‘嗡、嗡、嗡’的声音,我们终于看见直升机了……”
“不怕,你已经得救了!”
14日,救援人员在映秀镇抢救一名中学生,旁边是她焦急的母亲。
急诊室外,守候着不少焦急的市民,只要看到任何一个从灾区送来的伤者,都会立刻扑过去询问,“你们是哪里来的?是不是汶川出来的,那边情况怎么样了?”这些市民的家人都住在汶川,从地震那天起,他们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你们知不知道映秀电厂的情况?我爸爸李世田12日还在那儿上班!”在成都工作的李薇和妈妈一起,在医院急诊室问了很多来自汶川的伤员,但都没有人认识李世田。
有一个伤者告诉了他们一个不好的消息,映秀的电厂好像已经被夷为平地了。
“我哥哥也在映秀电厂!”现场一位叫刘占川的女士找到李薇,原来,她哥哥刘占峰和李薇的父亲是同事。
三人哭成一团,哽咽中,她们互留电话,约定有消息一定互通。
被送往华西医院的伤者中有一位怀孕5个多月的孕妇,早已守候在急救大厅门口的医护人员跑步推来轮椅,拍拍她的肩,关切地说,“不怕,你已经得救了!”孕妇泪流满面,摸着隆起的肚子,眼里满是祈求,“医生,肚里的孩子已经不动了,救救我们。
”简短安慰过后,医护人员跑步把她送往妇产科检查。
深爱的人死去,他们还在刨
“老公,我们母女平安,你在哪儿啊!”同样从汶川映秀被解救的金晓娟,十分担心丈夫段勇的安危。
事发时,段勇还在成都,想到妻女还在卧龙,段勇曾对成都的朋友说,“就是走路,也要走到汶川救他们。
”
说起获救的一刻,金晓娟很是感动,“当时我们和另外几个女的被埋了,是她们的丈夫救我和女儿出来的,但是她们的妻子已经死了。
”金晓娟哽咽着说,虽然他们知道自己深爱的人已经死去,但他们一边大声哭喊,一边继续用满是鲜血的手刨开废墟,救出了更多的人。
据介绍,截至昨晚7时,昨日接收到来自震中的伤员已达100人。
女医生哭喊着要返回救人
从救护车上下来的明红梅双脚发软,泪水不停地从她红肿的双眼滚落,这个年轻女孩是卧龙镇的医生,也是第一个将卧龙的消息带出来的人。
14日晚8:00,到达华西医院的病人刚刚安全,明红梅哭喊着要找领导,“里面还有37个重伤员,还在下雨,泥石流还没停止!”
明红梅说,耿达乡还有37名重伤员等待救治,“现在里面没有药,只有森林武警和我们在一
起,没有食品、缺少药品,仅有的药品都是医生和武警冒险从倒塌的卫生院里挖出来的。
”自己所在的卧龙镇卫生院有9名医生,耿达乡卫生院有5名医生,都在不分昼夜抢救伤员。
所有医生和明红梅一样,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