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电阻知识点总结
电阻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电阻原理知识点总结图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电流在流经导体时所遇到的阻力。
在电路中,电阻用来限制电流的大小,从而使电路具有特定的功能。
二、电阻的单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即1欧姆等于1伏特/安培。
三、电阻的公式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导体长度和导体横截面积相关,其计算公式为:R = ρ * L / A其中,R为电阻值,ρ为导体的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A为导体横截面积。
四、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 串联电阻串联电阻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电阻连接在同一电路中,形成一个依次连接的电阻链路。
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值为各个电阻值的相加:R = R1 + R2 + R3 + ...2. 并联电阻并联电阻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电阻连接在同一电路中,形成一个并联的电阻链路。
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值为倒数之和再取倒数:1/R = 1/R1 + 1/R2 + 1/R3 + ...五、电阻的材料1. 金属电阻金属电阻是最常见的一种电阻,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
金属电阻具有较低的电阻率,适用于要求较小电阻的电路中。
2. 碳膜电阻碳膜电阻是一种新型的电阻材料,其电阻率较高,但由于其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优秀,逐渐成为电子元器件中常用的电阻材料。
六、电阻的使用电阻在电路中广泛应用,常见的用途包括:1. 限流2. 降压3. 分压4. 电流检测5. 电压分配七、电阻的温度系数电阻的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种变化称为电阻的温度系数。
一般电阻的温度系数为负值,即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加。
八、电位器电位器是一种可以调节电阻值的元件,常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它由一个固定的电阻和一个可移动的接点组成,通过调节接点位置可以改变电阻值。
九、保险丝保险丝是一种利用电阻原理来保护电路的元件,当电路中的电流超出额定值时,保险丝会熔断,切断电路,保护电路中的其他元件不受损坏。
十、电阻的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电阻材料和电阻元件不断涌现,如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这些新型电阻材料和元件在光电子、新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中物理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电阻定律一.电阻定律1.内容 :在温度不变时 ,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 ,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公式: R=ρ L/s (决定式 )注意 : 对于某一导体而言 ,L 变化时 S也要变化 ,但 L 和 S 的乘积 V 体积不变 .3.适用条件 : ①粗细均匀的导线 . ②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二.电阻率 .1.物理意义 : 上式中的ρ叫做材料的电阻率 ,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在常温下( 20℃)用该种材料制成的长度为 1m, 横截面积为 1m2的导体的阻值 .50ρ越大 ,导电性能越差; ρ越小 ,导电性能越好 .(超导体ρ为 0)2.电阻率的计算式: ρ = Rs/L (量度式 ) 注意: ρ与 R、s、L 等都无关 .3.单位 : 欧姆 ?米( Ω?m)4.影响 (同种 )材料电阻率的因素 : 温度金属 : 随温度的升高ρ越来越大 , 随温度的降低ρ越来越小 .(低温制造超导体 )半导体和绝缘体 : 随温度的升高ρ越来越小 , 随温度的降低ρ越来越大 .合金 : 温度变化, ρ几乎不变 .5.应用①热敏特性:有的半导体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减小得非常迅速,这就是半导体的热敏特性。
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制成热敏电阻,它能将温度信号转成电信号。
②光敏特性:有的半导体在光照下电阻大大减小,这就是半导体的光敏特性。
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制成光敏电阻,它能在电路中起到开关作用。
③掺杂特性: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杂质,会使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大大增强。
利用掺杂特性再加上特殊工艺,可以制作成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进而制成集成电路。
开辟了微电子时代。
三.超导现象1.定义 :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 ,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 ,这就是超导现象 .2.转变温度:导体由普通状态向超导状态转变时的温度称为超导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
3.高温超导。
①高温超导体:氧化物超导体具有较高的转变温度,称为高温超导体。
高中电阻知识点总结

高中电阻知识点总结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会与导体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电阻。
电阻的大小通常用欧姆(Ω)来表示,电阻的公式为R=V/I,其中R为电阻大小,V为电压,I为电流。
二、电阻的分类1. 固定电阻固定电阻是指电阻值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改变的电阻。
常见的固定电阻有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和金属氧化物电阻等。
2. 变阻器变阻器是一种可以通过外部手段改变电阻大小的电器件。
常见的变阻器有可变电阻、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等。
3. 特殊电阻特殊电阻是指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电阻,如发光二极管(LED)和热释电阻。
三、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 串联电阻串联电阻是指电阻依次连接在电路中,形成一个“链条”状的电路。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即R=R1+R2+R3+...+Rn。
2. 并联电阻并联电阻是指电阻同时连接在电路中,形成一个平行的电路。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倒数的和的倒数,即1/R=1/R1+1/R2+1/R3+...+1/Rn。
四、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阻电路中最基本的定律,它表明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V=IR,其中V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五、电阻的温度特性电阻的温度特性是指在不同温度下,电阻值的变化情况。
一般来说,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六、电阻的应用1. 保护电路电阻可以用来限制电流的大小,从而保护电路中的其他元件不受损坏。
2. 控制电路通过改变电阻值,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和电压大小,从而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3. 传感器一些特殊电阻,如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可以用来制作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线或温度的变化。
4. 电路调整变阻器可以用来调整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实现对电路性能的调整。
七、电阻的性能参数1. 电阻值电阻值是电阻的基本参数,它表示了电阻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知识点小结

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知识点小结导体的电阻这一知识点在高二物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知识点小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知识点一、电阻定律电阻定律:实验表明,均匀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1. 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与材料和温度有关;2. l表示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3. S表示垂直于电流方向导体的横截面积。
二、电阻率(一)电阻定律中比例常量ρ跟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的电阻率.ρ值越大,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差。
(二)电阻率的单位是Ω·m,读作欧姆米,简称欧米。
(三)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锰铜合金和镍铜合金的电阻率受温度影响很小,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四)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二物理学习方法(一)预习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
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
)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要知道以后进入大学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可是极其重要的)。
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上课(1) 主动听课.听课可分成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
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指导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电阻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电阻知识点总结物理二字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
小编准备了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电阻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电阻(一)定义及符号: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1、国际单位:欧姆。
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1000K 1 K=1000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L/S,其中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铝,锰铜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四)分类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⑴滑动变阻器: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结构示意图: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1.5A字样,50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或变阻范围为0-50。
电阻基础必学知识点

电阻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导体中电流通过时所遇到的阻碍或阻力。
单位为欧姆(Ω)。
2. 电阻的公式:电阻的大小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表示,即R=V/I,其中R为电阻,V为电压,I为电流。
3. 电阻的分类:电阻可以分为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两种。
固定电阻的阻值是固定的,常见的有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等;可变电阻的阻值可以调节,常见的有可调电阻、光敏电阻等。
4. 电阻的串并联:电阻可以进行串联和并联,串联时电阻之和等于总阻值,即Rt = R1 + R2 + ...,并联时电阻之和的倒数等于总阻值的倒数,即1/Rt = 1/R1 + 1/R2 + ...
5. 电阻的颜色编码:对于固定电阻,常用颜色编码来表示其阻值。
一般是通过查表或者使用万用表来确定电阻的阻值。
6. 电阻的功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和电阻的阻值有关。
功率可以通过P = VI或者P = I²R来计算,其中P为功率,V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7. 电阻的温度系数:电阻的阻值与温度有关,具有一定的温度系数。
温度系数表示单位温度变化时阻值的变化程度,常用ppm/℃表示。
8. 电阻的功率系列:电阻的阻值存在一定的离散性,为了满足不同功率要求,有一定范围的阻值可供选择,常用的电阻阻值系列有E12、
E24、E96等。
9. 电阻的应用:电阻在电路中广泛应用,常见的应用包括限流、保护
电路、分压、滤波等。
10. 电阻的特性曲线:电阻的阻值与电压或电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绘制特性曲线来描述电阻的特性。
常见的特性曲线有线性曲线、非线性曲线等。
电阻知识点和公式总结

电阻知识点和公式总结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碍,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符号为R。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二、电阻的分类1. 固定电阻: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如炭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等。
2. 可变电阻:电阻值可以通过外界的操作进行调节,如电位器、电阻箱等。
三、电阻的公式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ρ*l/A其中,R为电阻值,ρ为电阻率,l为导体的长度,A为导体的横截面积。
四、电阻率电阻率是一个材料的固有属性,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电阻率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也不同,一般用ρ表示,单位是Ω·m。
五、电阻的热效应电阻通电后会产生热效应,这个效应称为焦耳热。
焦耳热是由于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原子的震动增强而导致的。
六、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1. 串联电阻:指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过。
2. 并联电阻:指多个电阻并联在一起,电流可以有多条路径可以流过。
七、电阻的测量电阻可以通过万用表进行测量,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八、电阻的使用电阻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可以用来限制电流、分压、降压等。
九、电阻的温度特性电阻的大小和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许多材料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可以通过温度系数来描述。
十、电阻的能量消耗电阻在通电时会消耗能量,这个能量就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电阻会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十一、电阻和功率电阻和功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I²R其中,P为功率,I为电流,R为电阻。
十二、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表示电阻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定律。
欧姆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以上就是关于电阻的知识点总结,通过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分类、公式、测量等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高二物理电阻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物理电阻力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二物理学习中,电阻力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电阻力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受到的阻碍,它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能量损耗。
在本文中,将对高二物理电阻力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电阻的概念和特性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的度量,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导体的电阻受到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因素的影响,电阻与导体的材料相关,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
二、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关系的规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U与电流I的比值,即R=U/I。
欧姆定律适用于恒定电阻的导体,即电阻不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1. 串联电阻:当电阻器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在电路中时,它们的电阻值相加等于总电阻。
即,Rt = R1 + R2 + R3 + ... + Rn。
串联电阻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电流大小相等。
2. 并联电阻:当电阻器的两端相连,形成多个路径时,它们的电阻值满足以下公式:1/Rt = 1/R1 + 1/R2 + 1/R3 + ... + 1/Rn。
并联电阻中,电压相等,电流按照不同路径流通。
四、电功率和热功定理1. 电功率: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消耗或转化的速率。
电功率的公式为P=UI,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2. 热功定理:热功定理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导致导体产生的热效应。
根据热功定理,电阻R上通过的电流I所产生的热功率P等于P=I²R,即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五、温度系数和超导体1. 温度系数:温度系数是指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比率。
正温度系数表示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负温度系数则表示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 超导体:超导体是指在低温下电阻消失的材料。
通过降低温度,可以使材料的电阻变为零,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导。
超导体具有很低的电阻和很高的导电性能,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磁力传动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电阻知识点总结
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2(二)1234、(三)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
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
4
1
2
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
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
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
分类:
旋盘式电阻箱:结构:两个接线柱、旋盘
变阻原理:转动旋盘,可以得到0-9999.9Ω之间的任意阻值
读数: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
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
插孔式电阻箱:结构:铜块、铜塞,电阻丝
读数:拔出铜塞所对应的电阻丝的阻值相加,就是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优缺点: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阻值,但不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
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