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有哪些用途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有哪些用途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也不例外。
机器人的出现为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那么,机器人在农业领域到底有哪些用途呢?首先,机器人在种植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播种机器人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和地图,精确地将种子播撒在土地中,确保种子的间距和深度恰到好处。
这不仅提高了播种的效率,还减少了种子的浪费,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同时,移栽机器人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幼苗移栽到田间,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
在灌溉方面,机器人也有出色的表现。
智能灌溉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土壤的湿度和作物的需水量,自动进行精准灌溉。
它们能够根据不同的区域和作物需求,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保证了作物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促进其生长发育。
除草机器人是农业领域的又一得力助手。
传统的除草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效率低下。
除草机器人则能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和机械手臂,准确地识别并清除杂草,而不会伤害到农作物。
这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减少了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产品的安全。
在施肥环节,机器人同样能大显身手。
施肥机器人可以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生长阶段,精确计算出所需肥料的种类和数量,并进行精准施肥。
这种精准施肥的方式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过度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因肥料流失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采摘机器人的出现,解决了农业采摘环节的难题。
对于一些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的采摘,人工采摘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对果实造成损伤。
采摘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识别技术,准确地判断果实的成熟度,并轻柔地将其采摘下来。
这不仅提高了采摘效率,还保证了果实的品质。
另外,农业机器人还能够进行农田监测和病虫害防治。
监测机器人可以携带各种传感器,实时收集农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信息。
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后台,农民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策略。
机器人在农业自动化中的作用

机器人在农业自动化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农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还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机器人在农业自动化中的作用。
一、种植管理
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对土壤、气候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种植方案。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自动施肥、喷药等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采摘和收获
传统的采摘和收获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机器人可以通过机械臂、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实现自动化采摘和收获。
这不仅可以提高采摘效率,还可以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损失和浪费。
三、物流和仓储管理
机器人可以通过自动导航系统,实现物流和仓储管理的自动化。
例如,机器人可以自动将收获的农产品运输到指定的仓库或加工厂,并在其中进行分类、存储等操作。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物流效率,还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数据分析和预测
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收集大量的农业生产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对未来的生产情况进行预测。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生产趋势,还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生产计划。
总之,机器人在农业自动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会在农业生产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机器人在农业中的作用

机器人在农业中的作用农业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行业之一,而机器人的出现为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机器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特点使其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得力助手,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帮助农民减轻了劳动强度。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并阐述其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一、机器人在农田管理中的作用机器人在农田管理中可以发挥多种重要作用。
首先,机器人可以植入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温度、养分含量等指标,有助于精确调控灌溉和施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
其次,机器人还可以配备高分辨率摄像头,用于检测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经济损失。
此外,机器人还能进行土壤松弛和除草等农田管理工作,提高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
二、机器人在农作物收获中的作用农作物的收获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繁重工作,而机器人的出现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
机器人可以根据设定的程序,自动完成收获过程,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
机器人配备的机械臂和传感器可以准确判断农作物的成熟度,避免损坏未成熟的作物,并且机器人持续工作时间长,效率高,大大缩短了收获周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机器人在农药施放中的作用农药施放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而机器人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机器人可以进行精确的农药施放,并通过激光雷达等技术感知周围环境,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机器人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程度,自动调整农药的施放量和喷洒位置,减少对农作物的污染,并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机器人在畜牧养殖中的作用机器人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也是农业领域的一大亮点。
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和声音传感器监测动物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警。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完成给饲料、清理畜舍、识别动物个体等工作,提高养殖效率和动物福利水平。
此外,机器人的使用还能减少畜牧场对环境的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
人工智能机器人慢慢走入了人们的生活领域,许多传统行业也逐渐开始运用这项技术。
农业作为人类的重要产业之一,也开始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带来了不少优势。
一、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1、无人机植树机器人无人机植树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它可以在成片的林地上进行植树操作。
没有人力的参与,不仅可以增加作业效率,而且可以避免伤害森林生态环境。
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植树方式。
2、农作物巡查机器人颜色扫描机器人可以在农作物上巡视,利用不同颜色的反射补充作物的成长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灌溉、以及精确的农药施用等。
这种技术可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对作物的损害程度。
3、自动化收割机器人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在开发自动化收割机器人技术。
该技术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利用高清摄像机扫描农场内的作物,并根据作物的大小、成长状态等一系列特征,选择最佳的收割策略。
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不需要人力操作,可以避免对生产环境造成的破坏。
二、人工智能机器人优势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农业中的安全、可靠、效率、环保优势显著。
首先它可以帮助农民节约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可以避免传统手工作业对农民生产意愿带来的影响。
其次,机器人在收割、灌溉、和植树等工作中实现了精度和准确性,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农作物和森林的品质,使得农民的劳动血汗有保障。
最后,这种现代化作业方式也能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使整个农业产业更加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同时也为该领域的未来提供了一些新的发展空间。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这一技术还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例如,精确作业和智能化管理等,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实用工具。
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将会在农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

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农业领域,机器人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好处和挑战。
一、机器人在农田作业中的应用机器人在农田作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机器人可以进行土壤分析和作物观测,帮助农民了解农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种植方案。
其次,机器人可以进行植物喷洒和施肥,减少了农民的体力消耗,提高了施肥的准确度。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进行除草作业和种子播种,使得农作物生长更加健康高效。
二、机器人在农产品采摘中的应用农产品采摘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繁重而繁琐的工作。
然而,借助机器人技术,这个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和机械手臂等设备,精确地识别和采摘成熟的农产品。
机器人采摘不仅提高了采摘速度,也减少了因人为误伤而导致的浪费和损失。
此外,机器人采摘还可以减少农产品运输中的损耗,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
三、机器人在农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农业信息管理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无人机等技术,实时监测农田的湿度、温度和光照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农民。
农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灌溉和施肥的方案,提高农业产量。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农民提供专业的种植建议和病虫害防治方案,帮助农民解决种植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四、机器人在农业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农业灾害对于农民来说是一项常见的问题。
机器人可以通过无人机技术进行植被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和其他灾害问题,并进行预警和防治。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进行农产品病虫害的灭除和灾区的清理工作,减少农民在灾害中的劳动负担。
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机器人在农业发展中的挑战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机器人技术的成本较高,增加了农民的投资成本。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也开始逐渐引入机器人技术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就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机器人在种植过程中的应用1. 自动化播种传统的农作物播种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而且容易出现误差。
但是通过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播种,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且播种的准确率更高。
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要求进行定制化的播种方式,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自动化施肥和喷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施肥和喷药来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
传统的施肥和喷药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而且可能带来环境污染。
机器人可以通过激光传感器等技术,精确地感知植物的需求,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施肥和喷药,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和健康程度,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量。
二、机器人在农业收获中的应用1. 自动化收割传统的农作物收割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存在由于人为的误操作而导致作物损失的风险。
通过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农作物收割。
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和机械臂等技术,准确地识别和收割农作物,提高工作效率和收割质量。
2. 自动化蔬菜采摘蔬菜采摘过程中需要人工的精细操作,而且采摘效率有限。
通过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的蔬菜采摘。
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和机械手等技术,准确地识别和采摘蔬菜,提高采摘的效率和质量。
三、机器人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1. 土壤监测和调控土壤的质量和含水量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实时地监测土壤的质量和含水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控,以确保作物的生长环境符合要求,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失。
通过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实现病虫害的自动监测和防治。
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等技术,及时地发现和识别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作物的损失。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发展,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
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解决了人力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不同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一、种植与收获在传统农业中,农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种植和收获作物上。
而现代农业机器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困境。
机器人可以自动执行种植工作,播种和定植作业可以由机器人精确地完成,不仅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作物的种植质量和产量。
机器人在收获阶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果园中,机器人可以根据果实成熟度自动摘取水果,避免了采摘时的人为损伤和浪费。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进行果实分类和包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二、环境监测与管理农业机器人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管理。
通过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温度等各种环境指标,并根据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并减少施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机器人的应用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机器人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定位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如,一些机器人可以使用激光技术或化学喷雾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灭杀,减少农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四、农田管理与作物研究机器人在农田管理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
机器人可以用于土地耕作和管理,包括除草、松土、灌溉等工作。
这样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并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为作物研究提供支持。
通过机器人的配合,科研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作物品种改良和试验。
机器人的数据采集功能可以帮助农业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分析作物的生长状况,并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
尽管农业机器人带来了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机器人的制造成本较高,这对农民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投资。
机器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机器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农业领域也不例外,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机遇。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机器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二、植物种植领域1. 智能种植机器人在植物种植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种植技术上。
通过植物生长监测系统,机器人可以监测植物的生长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生长异常问题。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自主的决策系统,智能控制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有效提高植物生长的环境适应性。
2. 自动化种植机器人还可以在植物种植领域实现自动化种植。
通过机械臂和视觉识别技术,机器人可以自动挑选出最适宜的植物和种子,实现精准种植。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完成种植过程中的土地整理、喷洒农药等工作,从而提高种植效率。
三、农作物收割领域机器人在农作物收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自动化收割和智能收割方面。
1. 自动化收割机器人可以利用机械臂和摄像头等技术,自动识别并采摘成熟的农作物,从而提高农作物收割的效率。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自动完成收割后的分拣、清洗、包装等工作。
2. 智能收割机器人可以通过激光扫描和视觉识别等技术,智能识别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和成熟度,根据不同的成熟程度分别采摘。
这样做既可以提高收割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浪费。
四、农业机械化领域机器人在农业机械化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协同和自主导航方面。
1. 农业机械协同机器人可以通过通信系统和数据分析,与农业机械进行协同工作,实现农业机械的自主决策和协调运作,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2. 自主导航机器人可以通过激光雷达、视觉识别和GPS等技术,实现自主导航和自主避障,从而保证机器人在农田中的安全运行。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机器人的使用效率和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五、预测与管理领域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预测和管理应用主要包括气象卫星、无人机和决策支持系统等。
1. 气象卫星机器人可以通过监测气象卫星数据,预测天气变化和农田灾害等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农业生产受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学院工学院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班级机械09-2学号091014228姓名汪亚男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农业机器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业日渐趋于自动化。
世界各国对农业机器人极其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机器人的研究开发。
这篇论文从机器人开发研究的背景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农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最后分析了机器人在农业应用中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机器人、农业、背景、应用领域、存在问题、未来展望1、农业机器人开发研究的背景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支柱,虽然世界上的农民很多,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可以预计农业劳动力将逐步向社会其他产业转移,如工业、林业等,这将会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水平。
实际上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面临着比世界任何国家都要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将日益严重。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少随着农业生产的多样化、规模化、精确化,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许多作业项目如耕种、施肥、收割等都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再加上农时季节要求,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随着电子技术和微机的发展,人们发明了机器人,是农业部分工作变得智能化和自动化,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水平。
2、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
我国目前已开发出来的农业机器人有:耕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施肥机器人、喷药机器人、蔬菜嫁接机器人、收割机器人、采摘机器人等。
我国已研制成功蔬菜嫁接机器人并成功进行了试验性嫁接生产。
由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蔬菜机器人解决了蔬菜幼苗的柔嫩性、易损性和生长不一致性等难题,可以对蔬菜的砧木和穗木进行自动化嫁接,可广泛用于黄瓜、西瓜、甜瓜等菜苗的嫁接。
目前,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人员对机器人的机器结构和控制软件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机器作业的可靠性及其操作的方便性。
蔬菜嫁接机器人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发展温室栽培的蔬菜瓜果嫁接的规模化、产业化提供了一种先进的作业设备。
我国还成功地研制出了采摘西红柿机器人。
它带有彩色摄像头,能够判断果实的生熟。
由于位置误差,它采2/ 6摘的成功率约为75%,对于实际需要,这个数字是可以接受的。
东北林业大学研制出林木球果采集机器人。
机器人可以在较短的林木球果成熟期大量采摘种子,对森林的生态保护、森林的更新以及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在林区仍主要采用人工上树手持专用工具来采摘林木球果的做法。
伐根机器人主要用于收集森林采伐剩余物和培育优质工业用材林。
它的应用有望克服我国的森林资源危机,改进我国的森林资源利用。
在国外农业机器人的研制与开发上,日本是研究农业机器人开发和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开发应用机器人技术也最成熟。
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开始启动对农业机器人的研究,凭借经济上的优势,目前已开发出大量能用于农业生产的机器人,如嫁接机器人、扦插机器人等。
西班牙发明了采摘柑橘机器人,这种机器人通过把柑橘颜色、大小等与体内已设好程序对比,从而判断柑橘是否已经成熟。
丹麦科学家研究开发出一种能进行农田除草的机器人,既减轻了劳动者负担,又避免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法国研制开发了分拣机器人,弄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下工作等等。
受工业机器人的高速发展的带动,农业机器人发展也非常迅速,必将引领21世纪精准农业发展方向。
3、农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将从以定型物、无机物为作业对象的工业机器人向更高层次的以动、植物之类复杂作业对象为工作目标的农业机器人发展,农业机器人或机器人化的农业机械的应用领域也将逐步扩大。
在21 世纪,它们可能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室内工作的农业机器人,将在温室大棚和生产车间里发挥作用。
温室栽培包括育苗、嫁接、采摘、包装等多类作业,其它还有摘叶、防虫除草、搬运等工作需要反复进行,需要的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温室内高温、高湿、劳动环境较差,十分需要实现作业的自动化。
农业机器人也可以被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灌溉、施肥和喷洒农药。
机器人发挥其信息采集和处理方面的优势,根据光反射和折射的原理,通过准确测定温室内植物的需水量,进行精确定点的灌溉控制,通过检测土壤状况控制施肥的准确数量,降低成本,并可以改善地下水质防止环境污染。
机器人用于喷洒农药,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了人体接触农药,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健康。
同时由于喷洒农药的准确性提高可以减少农药用量和降低污染。
机器人还可以应用于苗木株苗、蔬菜、花卉的移栽,利用机器人的信息传感功能和智能化分析程序,可以准确辨别好苗和坏苗,指挥机械手把好苗准确地移栽到预定的位置上,而抛3/ 6去坏苗,机器人将大大减少人工劳动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移栽操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美国曾开发出用于葡萄枝修剪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根据树的发育状态,基于根据管理人员经验建立的电脑模型法则,利用摄像机识别树枝,用带剪刀的机械手进行修剪作业。
农业机器人最可能得到广泛应用的领域是农产品的自动采摘。
机器人用于农产品采摘,可以充分利用机器人的信息感知功能,对被采摘对象的成熟程度进行识别,从而保证采摘到的果实的质量,机器人采摘的工作效率将大大高于人工。
机器人既可以应用于番茄、洋葱、马铃薯等蔬菜的采摘,也可用于樱桃、枣、柑橘和西瓜等水果的采摘,甚至花生和蘑菇等经济作物也可利用机器人进行采摘。
英国已开发出蘑菇采摘机器人,用CCD 黑白摄像机识别作业对象,识别率达84 %,使用用直角坐标机械手进行采摘,为了防止损伤蘑菇,执行器部分装有衬垫,吸附后用捻的动作进行收获,收获率达60 %,完整率达57 %。
在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加工车间里,机器人将被用于农产品的分级。
高档次、洁净化的蔬菜、水果往往需要按大小尺寸及品质等级标准等进行拣选、分类和包装。
在分选过程中,被分选的产品的外观形状、内部品质、成熟程度和伤病等特征复杂,人工拣选时对产品等级的判定是根据个人的经验、瞬间得出判断结果,其结果往往因人而异,而且受人的情绪和疲劳程度的影响。
将机器人技术引入农产品加工车间,可以大幅度提高分选的均一性,降低产品的破损率、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劳动条件。
采用机械挤奶是奶牛饲养业的一大进步,但是挤奶工作仍然要花费奶牛饲养者很多的精力。
全自动挤奶机器人将使得挤奶自动化程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荷兰已经开发出的挤奶机器人可以自动管理奶头位置信息,使用超声波传感器识别奶头位置,用计数型机械手进行挤奶杯的装着、奶头清洗和挤奶等作业。
对于农业机器人,真正的挑战是进入野外农田和山坡进行作业。
用于野外作业的农业机器人可以在平整土地、定点灌溉、施肥和喷洒农药方面发挥作用[23 ,24 ] 。
用于大田作业的机器人可以运用激光技术平整土地,在地畦边上安装信号机,履带机器人接受激光后便自动调节高低进行土地平整。
用激光控制的机器人,可以选择最佳运行路线,喷洒农药和化肥,使生产成本减少。
4、农业机器人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农业机器人近年来虽已有重大发展,但由于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历史还比较短,至今还没有普及。
工业机器人开发研究所需大量资金可由工厂或工业集团来支付,而农业机器人使用4/ 6者多数为个体经营,成本问题就成为限制其购买的主要因素。
农业机器人的使用者多数是农民,不具备机械和电子方面的专业技术,在操作上还存在许多困难。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从机器人的数量和技术水平上海存在很大的差距,农业机器人应用更是少之又少。
农业生产的特点要求农业机器人具有相当的智能和柔性生产能力以适应复杂的非结构环境,例如辨识和避障能力等。
专家纷纷把研究重心从机械部分转向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方面, 力图解决农业机器人的智能问题。
技术上在自动导航、视觉辨识定位等方面已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但总的来讲, 智能系统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农业机器人的智能程度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很多任务无法由农业机器人单独完成。
且高智能带来的高成本也制约着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应用。
5、农业机器人发展的未来展望农业机器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一是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找出最佳的作业方法,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
二是机器人不能简单地模仿人的动作,而要用机器人易于实现的动作代替人的动作,从而在目前难以实现机械化的领域也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另外,通过生物工程使生物形态尽量均一化、规格化,使农机农艺结合,防止机器人结构过于复杂,使其价格合理,便于推广。
三是改变机械手的终端执行器和计算机软件,做到一机多用,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农业机器人在农业领域得到很大进展,其功能已经非常完备。
它们能够代替人的部分劳动,有些人类做不到的事情机器人可以做到,而且工作效率非常高。
它们可以从事在艰苦条件下的重体力劳动、单调重复的工作,如喷洒农药、收割及分选作物等有望由多农业机器人系统完成,以解放出大量的人力资源。
机器人正在或已经替代人的繁重体力劳动,可以连续不间断地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是农业智能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以及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将出现良好的机遇。
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新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1. 戴乃昌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初探.农机化研究2009(2): 241-243.2.胡桂仙,于勇,王俊.农业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农机化,2002(5): 45-47.3.林宝龙.基于三维视觉的水果采摘机器人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学,2004:68-72.5/ 64. 沈明霞,姬长英.农业机器人的开发背景及技术动向[J].农机化研究,2000(2):31-35.5. 方建军.移动式采摘机器人研究现状与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2):2.6. 汤修映,张铁中.果蔬收获机器人研究综述[J].机器人,2005,27(1):90-94.7. 张立彬等.农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关键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2, 30(1): 36~41.8. 赵匀.农业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1): 1~4.9. 方建军.移动式采摘机器人研究现状与进展.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20):273~278.10. 梁喜凤等.番茄收获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农机化研究, 2003, (4): 1~4.11. 杨义,德国的农用机器人,湖南农业, Hunan Agricuture, 2003年08期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