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蒸腾耗水研究进展
《2024年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范文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众多园林绿地,这些园林的树种繁多,其耗水性对城市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日益紧张,因此,对园林树种耗水性的研究及制定节水灌溉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北京主要园林树种的耗水性,并探讨有效的节水灌溉制度。
二、研究区域与树种选择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市内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和街道绿化作为研究区域。
树种方面,主要选择了北京地区常见的樟子松、国槐、法桐、杨树、栾树等五种主要园林树种作为研究对象。
三、耗水性研究方法与结果(一)研究方法1. 现场观测法:在选定区域设置观测点,定期观测不同树种的水分蒸腾情况及土壤含水量变化。
2. 实验室分析法:收集树叶样本,通过实验室仪器分析其水分含量及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
3. 数据分析法:对观测和实验室分析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树种耗水性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二)研究结果通过对不同树种的耗水性进行观测和分析,发现不同树种在生长季节的耗水性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樟子松的耗水性较低,而国槐、法桐等树种的耗水性较高。
同时,影响树种耗水性的因素包括树种特性、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速等)、土壤条件等。
四、节水灌溉制度探讨针对北京地区园林树种的耗水性特点,本文提出以下节水灌溉制度:1. 分区分时灌溉制度:根据不同树种、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环境条件,制定分区分时的灌溉计划。
例如,对于耗水性较低的树种,可以适当减少灌溉频率和水量;对于耗水性较高的树种,则需增加灌溉次数和水量。
2. 雨水收集利用制度: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并储存起来,用于园林灌溉。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还可以减轻城市排水压力。
3. 智能灌溉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等,实现智能灌溉。
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信息,自动调整灌溉计划,实现精准灌溉。
4. 植被覆盖与土壤保水措施:通过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减少裸土面积,降低地表径流和蒸发损失。
广东桉树人工林耗水量研究

广东桉树人工林耗水量研究过去20年桉树在华南地区大面积发展,目前桉树人工林种植面积达250万hm2。
在其它国家桉树经常被指责消耗大量水导致水资源减少。
本文以广东雷州半岛沿海平原区和高要丘陵山区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两种主要立地类型桉树人工林树干液流、树木蒸腾耗水、林分蒸散与水量平衡各分量及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系统的研究。
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结论与认识:1、桉树液流密度及影响因素:桉树树干形成层以内木质部不同深度的液流密度不同,其中靠近形成层部分液流速度较快,但各层都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不同直径尾叶桉的日液流密度具有相似日变化趋势,大树较小树的液流密度高主要与大树更多受光有关;树干液流与饱和蒸汽压差(Vapour pressure deficit, VPD)和太阳辐射相关性极显著;桉树人工林边材面积与胸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利用边材面积进行单株向林分尺度耗水的转换是可行的。
2、沿海平原区桉树人工林耗水特征:对广东省雷州半岛沿海平原区两种主要土壤类型下(河头、纪家)的4 a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耗水量(用热脉冲法)与水量平衡进行为期1 a的观测。
河头是保水能力差的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砂质土,纪家为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
河头、纪家尾叶桉人工林日平均液流密度分别为2772±66、1839±86 L·m<sup>-2</sup>·d<sup>-1</sup>,这与土壤水文特征及林分边材面积差异有关;旱季的日均液流密度值为2477±86、1715±73L·m<sup>-2</sup>·d<sup>-1</sup>,而雨季则为3 241±88、1 970±67 L·m<sup>-2</sup>·d<sup>-1</sup>,桉树林分树液流密度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节律;雨季由于雨热同期,液流密度值相对较高,而旱季由于土壤水分相对短缺,液流密度值明显减少。
枣树蒸腾耗水变化规律

枣树蒸腾耗水变化规律卢桂宾;刘鑫;刘和【摘要】对壶瓶枣单木蒸腾速率、单株耗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枣树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夜间枣树树干也有微弱的茎流.枣树不同物候期蒸腾速率变化规律不同,萌芽期和落叶期蒸腾速率较小,而果实膨大期最大.枣树平均蒸腾速率在4月最高.枣树日累计蒸腾量曲线呈"S"型,蒸腾日累计量为10.47L.生长季枣树单株蒸腾耗水总量为1 257.6 L,4-10月份各月耗水量分别占生长季总耗水量的2.5%、11.9%、20.3%、21.5%、23.3%、14.9%和3.3%.枣树萌芽期、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和落叶期的蒸腾量分别占生长季总耗水量的2.5%、8.1%、17.2%、52.5%、17.5%和2.3%.枣树蒸腾量与土壤含水量关系密切,在土壤含水量较低时(低于12.4%),蒸腾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土壤含水量在12.5%~16.0%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蒸腾量随土壤含水量增加的幅度减缓,当土壤含水量超过16.0%时,蒸腾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不明显.对枣树进行灌溉处理,其蒸腾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nges in transpiration rate and plant water consumption of Zizyphus jujuba cv. ‘ Huping’ was performed by thermal dissipation sap velocity prob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ily variation in transpiration rate of Jujube trees can be described with a unimodal curve. Jujube trees have weak night-time sap flow. The change in transpiration rates is various in different phenological phases. The transpiration rates in germination stage and defoliation period are lower and that in the fruit enlargement period is the highest. The highest average transpiration rate is in April.Daily cumulative value of transpirationby jujube trees shows an S-shaped curve. The total transpiration per jujube tree was 10. 47 L. The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for transpiration by per jujube tree was 1 257.6 L in growing season. The monthly water consumption during April and October accounted for 2.5%, 11.9%, 20. 3%, 21.5%, 23. 3%, 14.9% and 3.3% of the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respectively. The transpiration in germination stage, leaf-expansion period, flowering and fruit beating period, fruit enlargement period, fruit mature period, and defoliation period accounted for 2.5%, 8.1%, 17.2%, 52.5%, 17.5% and 2.3% of the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respectively. The transpiration rate of jujube tree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soil water content. Transpiration of jujube tree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oil water content when it is lower than 12.4%; the increasing range of transpiration declines with increasing soil water content when it is between 12.5% and 16.0%; the change in transpiration is not obvious when soil water content is higher than 16.0%. The transpiration rate can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irrigation.【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9)006【总页数】4页(P38-40,43)【关键词】枣树;蒸腾速率;蒸腾耗水量【作者】卢桂宾;刘鑫;刘和【作者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太原,030012;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太原,030012;山西农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5.1枣(Zizy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经济栽培树种[1]。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3,16(3):366~371Forest 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21498(2003)0320366206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李荣生1,许煌灿1,尹光天1,杨锦昌1,李双忠2(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520;2.福建省莆田市农业局,福建莆田 351100)摘要:阐述了水分利用效率概念和测定方法的发展、水分利用效率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外在和内在影响因子、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背景分析、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关系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最后分析了今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变化;稳定C同位素中图分类号:S718.43Q945117+1 文献标识码:A水是地球表面的一种最普通物质,同时又是最重要的物质,对生命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分不仅决定植物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而且还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林木的生长。
在水分供应一定的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越高的植物,其生产的干物质越多。
农林科研人员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期望对林业生产能有所帮助。
1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概念的发展水分利用效率(W UE)是用以描述植物产量与消耗水量之间关系的名词[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20世纪初,Briggs和Shantz等用需水量来表示水分利用效率,指为了生产一个单位的地上部分干物质量或作物的产品所用的水量[2],这个定义有欠缺的地方,它虽然表明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定水量,但是实际上它只表示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生产一定量的干物质从叶子所蒸腾的水量,再加上植物所保持的那部分水分[3]。
几乎同一时间Widts oe[3]用蒸腾比率一词来表示水分利用效率,这个名词与需水量的区别只是不包括植物体所保持的那一小部分水分而已。
1957年K och认为阴天时测定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之比比晴天时测定的高[1]。
树木蒸腾耗水研究进展

20 06年 8 月
4 4 14—10 ( ):1 2
中 国 水 土 保 持 科 学
Sce c fS i a d W 砒e n e v t n in e o ol n rCo s rai o
V0 . No. 14 4
Au 2 0 g. 0 6
cu e rp d weg i gmeh ,wh l —r ec nmn rmeh d,lsmee to l d a i ih n t o d oe te o t e t o y i trme d,v n i td me o h e t ae t d,g o h mi a l h ece c l
t c to a r e meh d, h a aa c to e tb l e meh d, g s e c a g to d p ts nh t y tm a u i g meh . T e n a x h n e meh d a hoo y tei s se me s rn to n c d h c c lt n meh d n ld y r lgc to l a u ai t o si cu e h d oo ia meh d,we te t o ,b we to meh d, a rd na c meh d, o l ah rmeh d o n r i to a e y m to o i e d o rlt n d y c reai meh a d nr rd emoe e sn meh d. Su yn s ae n ld r n h s n d e v s o to n ifa e r d t sn i g to td ig c icu e b a c e a la e l
to t o s td i gs ae a d s ae ta so m fte r s iain ae s mme p.Th a u e meh si — in me d ,su yn c l n c r fr o re ta pr t r u h l n n o du eme s r to n d
生态学研究进展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干旱诱导蛋白与抗旱性
• 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原来一些蛋白质的合成受到抑制, 体内总蛋白质的合成速率下降,与此同时又合成一些新的 蛋白质,这就是干旱诱导蛋白。干旱诱导蛋白在植物对逆 境的适应过程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可以提高植物对干旱 的耐胁迫能力。
• 研究表明,在水分亏缺造成植物的各种损伤出现之前,植 物就对水分胁迫做出包括基因表达在内的适应性调节反应, 这是植物自身的保护性选择。因此对干旱诱导蛋白的研究 也成为解释植物适应干旱逆境基因表达机制的热点。
生态学研究进展--植物水 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
素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6
生态学研究进展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 其影响因素
植物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 在干旱区,特别是在荒漠中,植物长期生长在干旱、炎热 的恶劣环境中,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形成了独特的适 应特征。
• 抗旱性是植物对逆境的一种功能性适应,植物抗旱的机理 不是孤立的一个因素作用,是多种性状的一个综合,主要 涉及到形态、结构和生理等多方面的特性。
• 植物体内抗氧化系统主要有两类:①酶保护系统,包括S OD (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 AT(过氧化氢酶)等;;②非酶保护系统,包括ASA (抗坏血酸)、GSH (谷胱甘肽)、Cytf (细 胞色素f )、维生素E 和类胡萝卜素等。
PPT文档演模板
生态学研究进展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 其影响因素
• 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干旱胁迫下根中合成的ABA极有 可能充当化学“信息”物质,它们在地上和地下部分组织 中的拮抗作用和配比平衡将影响植物的气孔行为、光合作 用和形态建成等诸多方面,从而使植物的水分和同化产物 利用效率提高,能够在干旱环境下正常生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第29卷第3期2009年3月生态学报ACT A ECOLOGI CA SI N I CA Vol .29,No .3Mar .,20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30590381);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22Y W 243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00151)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800151)收稿日期:2007210216; 修订日期:2008204215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胜功研究员对本文写作的帮助。
3通讯作者Corres ponding author .E 2mail:yugr@igsnrr .ac .cn;huz m@igsnrr .ac .cn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胡中民1,2,于贵瑞1,3,王秋凤1,赵风华1,2(1.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水分利用效率(WU E )是反映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相互关系的重要指标,开展生态系统水平WU E 的时空变异性的研究有助于预测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水碳过程的影响。
目前不同研究常常基于不同的算法估算生态系统WU E ,一方面不同算法因包含了不同复杂程度的水过程而有着不同的内涵,另一方面各种算法又因包含了相同的核心过程而有着密切的联系。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传统的生物量动态调查和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测定来估算生态系统的WU E ,但该方法大大限制了在短时间尺度上对生态系统WU E 进行分析,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涡度相关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研究生态系统WU E 在多个时空尺度上的变异特征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生态系统WU E 的主要影响因子与叶片尺度相似,主要有空气饱和水气压差(V PD )、土壤水分、大气CO 2浓度、C i /C a 等,另外,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特征也有着重要影响。
祁连山东段林区主要树种蒸腾耗水特征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 17
蒸腾耗水是树木水分散失 的主要途径 , 足土壤 一植物 一大
气系统( P C 中水分运移 的关键环节 。树 木蒸腾耗水量 的 SA )
准确测算是干旱 、 半干旱地 区造林树种选择 、 造林密度确定 、 人 工林分稳定性评价及 水源涵养林体 系优化 配置等的重要依据 ,
第3 2卷第 9期 2 1 9月 0 0年
人
民
黄
河
V 1 32, . o. No 9 S p. 2 0 e , 01
YE L W RI R L O VE
【 土保持 】 水
祁连 山东 段 林 区主 要树 种 蒸腾 耗 水 特征 研 究
达光 文 , 宫 堂 , 光 军 , 许 周 朱金 玉
露梅 。
关
键
词 :水源涵养林;蒸腾 ;祁连 山 文献标识码 : A di1 .9 9 ji n 10 .39 2 1.9 04 o:03 6/.s .0 017 .0 0 0 .3 s 连圆柏 、 烈香杜 鹃 、 青海 杜鹃 、 绣线菊 、 头花杜 鹃、 千里 香杜鹃 、
金 露 梅 9个 主要 树种 , 基本 情 况 见 表 1 。
是 林 业 生 态 治 理 工 程 建 设 技 术 中最 关 键 、 核 心 的 内 容 J 最 。
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 林区地处 石羊 河流域 , 属典 型西北 干旱 、 半干旱气候 区, 降水稀少 。长期不合理 的人类 活动导致森林生 态系统严重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严重丧 失 , 使该 区成为西北地 区造林极端 困难的立地 之一 。如 何按照适 地适树 的造林基 本 准则 , 选择符合该 区水分承载力的植被恢 复树种及栽植模 式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木蒸腾耗水研究进展郭孟霞,毕华兴 ,刘鑫,李俊,郭超颖,林靓靓(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北京)摘要 在大量收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树木蒸腾耗水量测定方法:快速称重法、整树容器法、蒸渗仪法、空调室法、化学示踪法、热平衡法、气体交换测定法、光合系统测定仪法;计算方法:水文学法、气象法、波文比法、空气动力学法、窝动相关法、红外遥感法;蒸散耗水研究尺度:枝叶尺度、单木尺度、林分尺度、区域尺度;及尺度转换问题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的详尽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树木蒸腾耗水的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 树木蒸腾;测定方法;计算方法;尺度转换收稿日期:20051218 修回日期:20060309项目名称:国家973项目“森林植被调控区域农业水土资源与环境的尺度辨析与转换”(2002C B111503);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晋西黄土区森林植被与水资源相互影响及调控机理研究”第一作者简介:郭孟霞(198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方向:林业生态。
E 2mail :guomengxiay @ey 责任作者简介:毕华兴(1969—),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水文和地理信息系统。
E 2mail :bhx @ R evie w on the w ater consumption of tree transpirationG uo Mengxia ,Bi Huaxing ,Liu X in ,Li Jun ,G uo Chaoying ,Lin Jingjing(K ey Laboratory of S oil and W ater C onservation &Desertification C ombating ,M inistry of Education ,C ollege of S oil and W ater C onservation ,Beijing F orest University ,100083,Beijing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collecting investigating datum inside and outside China ,the measure methods ,calcula 2tion methods ,studying scale and scale trans form of tree transpiration are summed up.The measure methods in 2clude rapid weighing method ,whole 2tree container method ,lysimeter method ,ventilated method ,geochemical trace method ,heat balance method ,gas exchange method and photosynthetic system measuring method.The calculation methods include hydrological method ,weather method ,bowen ratio method ,aerodynamic method ,eddy correlation method and in frared rem ote sensing method.Studying scale include branches and leaves scale ,individual tree scale ,forest stand scale and region scale ,and whose actuality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summarized.At last ,the studying direction of tree transpiration is put forward.K ey w ords tree transpiration ;measure method ;calculating method ;scale trans form 水分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而蒸腾耗水则是树木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
树木蒸腾耗水量的准确测算是防护林体系优化配置、造林树种选择以及造林密度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
因此,树木蒸腾耗水研究对于提高林木水分利用率、调控林分密度、优化防护林体系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设计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树木蒸腾耗水量测定方法研究现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陆续提出了多种树木蒸腾耗水量测定方法[12],由于受到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每一种测定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测定方法逐渐得到更新和完善。
总体看,树木蒸腾耗水量研究大体上可分为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早期研究、70—80年代迅速发展和90年代到现在逐步完善3个阶段[3]。
2006年8月4(4):114120中国水土保持科学Science of S oil and Water C onservationV ol.4 N o.4Aug.2006111 早期研究阶段早期的树木蒸腾耗水量测定方法主要有快速称重法(Fast weighing method),包括盆栽苗木称重法(P otted plant method)。
这两种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快速称重法适用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对不同的树种的蒸腾量进行比较。
缺点在于测定的间断性,在测定过程中必须将枝叶与树体分离,取叶次数增多将影响树木生长,尤其对幼树的影响非常明显。
盆栽苗木称重法虽然克服了由于离体测定产生误差的缺点,可以人为的控制土壤水分测定不同水分梯度下苗木的蒸腾量,估算苗木的耗水量。
但此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受苗木和叶片年龄的限制,只能测定幼苗或较小的苗木。
此外,对于气象因素和自然状态的林分结构无法进行人为的控制和模拟。
112 迅速发展阶段蒸渗仪法(Lysimeter method)是Fritschen等于1973年提出的,此方法可以同时测定林地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
在测定树木蒸腾耗水时,对于土壤和水系统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测定精度高。
大型的蒸渗仪能够精确地连续测定树木蒸腾耗水,结合其他测定方法能够更好地描述树木整株蒸腾耗水和生理特征。
但室内植物的代表性对测定结果有影响,且根部周围的土壤体积有限,水分运动受到限制。
体积式蒸渗仪可用来测定生长季树木蒸腾耗水量,但测定林分总蒸散耗水量存在困难[45]。
此外,蒸渗仪的设计成本和维护昂贵,在我国林业科学研究中使用的较少。
空调室法(Ventilated chamber method)或封闭大棚法是由G reenw ood和Beres ford最早提出并应用于蒸散的测定。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测定空调室气体的水汽含量差以及室内的水汽增量来计算蒸散量的[6]。
空调室法国外应用较广,设计上有很多种,最大的空调室可容纳高度大于20m的树木。
但不适于大面积应用,而且室内环境与自然条件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别,所得到的测定结果不能代表实际的结果。
因此,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960年,Ladefoged提出了大树容器法。
之后, R oberts(1977)和K night(1981)利用此方法对树木的蒸腾量进行了测定。
此方法简单易行,但苗木是处于整树离体的状态,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且水分供应充足,测定结果与有根系的苗木蒸腾有差距,可以作为校正值,做同步性研究。
化学示踪法(G eochemical trace method)是G reenidge于1955年提出的,是利用一些化学元素作为示踪剂如氚(T ritium)、氘(Deuterium)、32p等元素,定期注射于林木木质部内以研究水分传导速率的方法。
1970年,K line等将放射性同位素氚水作为示踪剂,对单株树木的蒸腾量进行测定。
1985年,捷克学者Sim on等用氚示踪法测定蒸腾。
满荣洲[7]、陈杰[8]等分别用氚水作为示踪剂测定了华北油松林、红松、柞树蒸发和蒸腾认为该方法比较方便,具有应用价值[9],但在野外应用不太方便,容易受到校正的限制而无法得到植物耗水的季节性模型[3]。
1986年,Calder等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氘研究耗水速度,该方法克服了放射性示踪法氚所存在的校正限制,成为20世纪70—80年代测定林木蒸腾的一种新方法,此项研究方法一般与能量关系的研究同时进行。
在生长季内逐日对林内水面蒸发,空气温度、湿度的垂直分布进行测定。
113 逐步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树木耗水特性的测定方法主要以热脉冲法(Heat pulse velocity method)、热平衡法(Heat balance method)和热扩散法、气孔计法、和微气象法为主。
同时,稳定性示踪物(氘)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11311 热平衡法 热脉冲法和热扩散法都是利用了热平衡法原理,即向树干供给恒定的热量,在理想状态下,被树体液流带走的热量应等于供给的热量。
其优点是可以直接给出液流量,但仍然需要以液流量等于零时的加热功率及温度变化为依据进行零值校正[10]。
德国物理学家Huber最早提出了利用热传递示踪液流速度的设想,利用安装在树干上的一个热电偶感应到了在它下部电阻线上发出的一个热脉冲。
1958年Marshall对Huber的设计进行了改进,使热波速法适用范围扩大到测量任意茎流速度,提出了一个物理模型来解释热脉冲的速度明显低于导管中液流速度的现象,认为热脉冲在由树液和木质组成的均一介质中,热量可以在木质和树液之间自由的交换。
但Marshall并没有完全解释热波速法测定结果比实际结果偏低的现象[11]。
1981年,S wans on R. H对热波速法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热探头插入过程对树干造成损伤而阻碍了液流通过的原因[12]。
E wards.W.R.N总结了以上学者的理论,提出了二次曲线的径向干流模型。
E wards W.R.N认为自树木形成层始,液流的速度随边材深度的分布呈二次曲线关系,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拟合软件。
511 第4期郭孟霞等:树木蒸腾耗水研究进展2000年,孙鹏森[13]在此基础上研制的热脉冲速度记录仪数据采集器连同软件一起构成完整的热脉冲式液流测定系统。
国内许多学者也先后应用热脉冲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树木耗水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极具代表性的有:杨树树干液流动态[1415]、棘皮桦和五角枫的树干的液流动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