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期中综合检测
【金榜学案】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检测教师卷配套课件 语文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相等)
B.不成人之﹒恶
(坏的,不好的)
C.吾日三﹒省吾身
(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
D.﹒操蛇之神闻之
(持,拿)
【解析】选A。正确解释为“等同,一样”。
4.(2009·福州中考)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信心。 B.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 D.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解析】选D。A.两面对一面,应去掉“否”;B.前后不搭 配,应将“和”改为“并看到”;C.成分残缺,在最后加上 “的建设”。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1)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 )
(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答案:(1)通“辨”,分辨(2)尽头(3)危险(4)长久,
永远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
其他各项的是(3分)( )
11.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 两点感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受。感受的角度可 以是多层次的,应抓住文章的中心,即通过河伯表现出来的 感受来归纳。语言要通顺,语意要明确。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72022/1/172022/1/172022/1/17
金榜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天上的街市-新课标配套课件-苏教版

阅读《天上的街市》一诗,完成5~8题。 5.第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读懂本节所写的内容,然后考虑和后面的关系。 本节主要是联想的内容,为后面的想像作铺垫。 答案:本节以明星和街灯互喻,由实到虚,虚实交错,创造 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为全诗瑰丽的想像打下了 基础。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与现代诗歌比较,从语言风格上赏析,这是 一种整体赏析。主要从感情表达的强弱上来回答。 答案:《我是一条小河》的语言轻柔婉美,曲折含蓄地表达 了诗人的感情,并且可能给人以多义的理解。闻一多的《色 彩》节奏强烈,语言平实而富于变化,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 哲理狠心的王母娘娘隔在了 天河两岸。天河深不可测,波涛汹涌,牛郎织女只能年年岁 岁隔河相望却不能团聚。后来喜鹊搭桥,他们才得以相会。 他们的遭遇很不幸。在诗人笔下,他们自由、幸福。因为作 者希望人间也能出现自由、幸福的世界,借改造后的牛郎织 女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7.“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中的逗号如果去掉,句意会起什 么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逗号停顿,如同作者直接同读者对话,有意提醒读 者特别注意,富有情趣。去掉之后容易产生歧义。
8.在流传的故事中,牛郎织女的遭遇是怎样的?诗人笔下的 牛郎织女的生活又是怎样的?作者为何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人笔下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和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 事是截然不同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本文的中 心。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03(讲解ppt)

6. (8分)诗文以言情。小雯以“古诗文中的友情”为主题辑录了一组古诗文。请
将相应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 我寄愁心与明月,①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 夜发清溪向三峡,② ③ 岐王宅里寻常见 桃花潭水深千尺,④ 莫愁前路无知己,⑤ 孤帆远影碧空尽,⑥ 劝君更尽一杯酒,⑦ 为人谋而不忠乎?⑧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乙文参考译文】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对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
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 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我曾经整 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 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 有变得洪亮,可是远处的人也能听得很清楚。
D. 小雨想强调君子正确的交友之道,他这样处理重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 【解析】A. 谆(zhūn)。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2. (2分)小雯写了个“吾”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
方框内。
A. 恍然大 悟
B. 鸟 语 花香
C. 捂 住嘴巴
D. 梧 桐树
3. (2分)小雨看到武汉古琴台的楹联,觉得联末两个词“红”和“秀”值得反复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书? 宋宁刚
①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教育的普及,读书的门槛似乎没有了。如今,一切 都网络化了,搜索引擎几乎可以帮我们解决一切咨询类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下, 今天我们还需要读书吗?今天,我们读书的更深理由是什么?
七级语文上册 单元评价检测(1) 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 语文(通用)

17.认真阅读第⑤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那朵小花的。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花色、花形、花香三个方面全面地描写了那朵小花。 (意思对即可)
18.研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4分)
我远远地拢着手护着它,就像呵护着一只稍不留意就扇 翅飞走的蝴蝶,就像呵护着一只汪着惊恐的鹿眼,就像呵护 着一缕风轻轻一拂就会飘散的弱弱云岫。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那朵小花的柔弱,表达了“我”对它的珍爱之情。
14.在典当游戏机的问题上,“我”和儿子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儿子认为当铺没什么不好,它可以救急难;“我”却认 为进当铺当东西,是败家子。 15.您感觉“儿子”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用一句话进行表述。 (2分) “儿子”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聪明,做事有条有理,有经济观念,有较强的自主意 识的孩子。
中新网1月13日电 据松阳县侨联消息,1月8日,回乡探 亲的松阳籍留美博士徐晔先生、程蓉女士,来到母校浙江省 松阳一中,与该校350余名高中学生开展现场交流,回答了学 生们关心的学习与迎考等问题。学生们不断向徐晔先生、程 蓉女士提出问题,两位博士热情地回答,超强的亲和力引来 掌声一片,让学生们感到榜样的激励力量。(傅长俞 吴虹)
在新的学期,你肯定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同样感受 到了榜样的力量,也许感受到了压力……请以“感受”为话 题,写篇作文。题目自拟。
金榜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 伟人细胞 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

顿开,逐渐走出了这段心情的灰色地带。
答案:贾里的爸爸帮助他的。他说:如果样样都顺利,还要 你努什么力?
7.你怎么理解“贾里有些难过,也许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 味的”这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
3.根据意思写成语。 (1)比喻在困难或压力面前不屈服,勇往直前。( )
(2)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比
喻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启发,忽然开通了。 ( )
(3)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指传闻的、没有根据 的话。 ( )
(4)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 (5)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议论纷纷。 答案:(1)不屈不挠 (2)茅塞顿开 ( ) )
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智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邱士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又充满稚气,容易一 时冲动。(鲁智胜:)理智、稳健。(邱士力:)沉着、足 智多谋。
1.下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豁达(huò)
B.荟萃(huì cuì)
﹒
自诩(xǔ)
﹒﹒ C.姓查(Zhā) ﹒ ﹒
﹒ 白痴(chī) ﹒ ﹒
宿怨(sù)
﹒
跻身(qí)
履历(lǔ) 铆足劲(mǎo)
﹒
D.茅塞顿开(sè)
﹒ 沸沸扬扬(fú) 概率(lǜ) ﹒ ﹒
【金榜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评价检测(4)新课标配套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11.《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 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爱莲说》以物喻人。文中对三种花的性情有非常 鲜明的判定,抓住关键词句即可,如“隐逸者”“富贵 者”“君子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
﹒
( (
) )
②腰白玉之环
﹒
答案:①跑
②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1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诵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 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C.无/鲜肥滋味之享 ) B.益慕圣贤/之道 D.烨然/若神人
【解析】选B。本题考查语句的停顿。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C.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打它,不让它走自己的路。)
D.望西都,意踌躇。 (遥望西都长安城,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解析】选B。A项中“东西”是方位词;C项中“不以其道”
应理解为“不按照驱使它的正确方法”;D项中“踌躇”应 理解为“心情不快”。
【解析】选C。A项中分别为“左右/哪里”;B项分别为“通
“圣贤之道”是一个短语,不能划分开。应在“益慕”后停 顿。
15.翻译文中的画线句。(2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铜雀春深锁二乔 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②身世浮沉雨打萍 ④短褐穿结 ③人有悲 晏如
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检测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 人教实验版

答案(示例):“包装”,原指包裹东西,现在又有了对人 或事物从形象上装扮、美化,使更具吸引力或商业价值的意 思。如,没有演出公司的大力包装,小沈阳也许还只是一个 唱二人转的普通演员。“充电”,原指把直流电源接到蓄电 池的两极上,使蓄电池获得放电能力,现在又有了通过学习 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的意思。如,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 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充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山寨”, 原指有寨子的山区村庄,现在又有了仿制的意思。如,三星 公司刚推出一款新开发的手机,没多久它的山寨版就在市场 上出现了。
5.按要求填空。(5分) (1)《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外奇特优美的自然景观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 (3)《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鹤楼》一诗中作者在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活动二: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 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 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 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 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 “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 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榜学案七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本命的回想 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通用)

•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2021/5/11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5月11日星期二2021/5/112021/5/112021/5/11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缤﹒纷(bīnɡ)
嚼﹒字(jiáo) B.腊﹒八粥(là)
涿﹒州(zhuō) C.渍﹒酸菜(zà)
磕﹒头(kè)
D.﹒秫秸(chù) 梆﹒子(bānɡ)
灶﹒膛(tánɡ)
生﹒疮(chuānɡ)
﹒糁儿(shēn) 发﹒鬏(jiū) ﹒阖家(hé) 亲支近﹒脉(mài) ﹒疙瘩(ɡā) ﹒簸箕(bò)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 事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 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 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 答案:(1)重阳节 (2)屈原投江 吃粽子、插艾叶(艾叶也叫 青艾、艾草)
8.作者对过年的传统习俗抱什么态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来?这种态度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观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并不完全赞同传统的风俗习惯。例如,对“守 岁”,作者认为对“习于早睡的孩子来说是一种煎熬”, “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对吃 煮饽饽“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 头便睡”。对“拜年”,作者“从心坎儿里觉得窝囊”。从 以上的态度中,我们可看出作者是厌恶过年这种传统陋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本试卷共20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要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共38分)考生注意:1.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1-6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C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请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题纸的指定处。
2.7—10题为考生共做试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暗香浮动月黄昏。
(2),铁马冰河入梦来。
(3)散入珠帘湿罗幕,。
(4)《少年中国说》中有关“干将莫邪”典故的文字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2、然试易地以处3、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4—6题(7分)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出师表》的作者是(人名),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作品名)成功塑造了他“智慧第一,忠心无二”的形象。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
(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6、请在选段中找出与武侯祠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相对应的文字,(3分)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为有源头活水来。
(2),恨别鸟惊心。
(3),远近高低各不同。
(4)《少年中国说》中有关“干将莫邪”典故的文字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2、布襄其口,去逾四十里3、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4—6题(7分)出师表(节选)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出师表》的作者是(人名),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作品名)成功塑造了他“智慧第一,忠心无二”的形象。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
(2分)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6、“先帝叹息痛恨桓、灵”的原因是(3分)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1、(1),长使英雄泪满襟。
(2),病树前头万木春。
(3)纸上得来终觉浅,。
(4)《小石潭记》中作者以游鱼来体现“水尤清冽”的文字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2、为一说,使与书俱3、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4—6题(7分)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4、《岳阳楼记》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
(2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6、写出你对“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后一个(加点的)“乐”字的理解。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
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术令人出橘食之。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
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
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
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
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7、下列与“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向吾不为斯役B.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C.为坻、为屿、为嵁、为岩D.不足为外人道也8、对第一段划线句“术奇之,后常称说”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A.袁术认为陆绩这个人的这件事是奇人奇事,后来常常向别人称道B.袁术感到陆绩是个非常稀奇的人,后来经常称道此人C.袁术认为陆绩的这件事是稀奇的事,后来经常说起此事时很喜悦D.袁术感到陆绩这个人的这件事是奇人奇事,后来常常向别人述说9、陆绩“知孝”表现在(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10、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二、现代文(共49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9分)苦的感悟侯军①在人类品尝过的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的,因而最具哲学意义的一种味道了。
人的味觉器官对苦的排斥恐怕是先天的,譬如给一个婴儿吃苦药,往往会遇到最顽强、最原始的抵抗。
而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凡是沾上苦字的词儿,大都是灰暗而低沉的:经受艰辛叫“吃苦”;生活困难叫“穷苦”;无依无靠叫“孤苦”;身体或心灵不好受叫“痛苦”……佛家语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儒家语中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苦是漫漫之长夜,人们对苦的东西往往避之惟恐不及。
②然而,苦的复杂性却正在于此:在某些时候,苦确实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更有些时候,人们竟然视苦如命——君不见人类从古至今最嗜好、最痴迷的三大饮料,就全都是“苦水”:咖啡是苦的,可可是苦的,位居世界饮料之冠的茶,同样是苦的。
这实在是一个难解之谜。
③与苦相对的是甜。
人们对甜的接近也近乎是天生的。
哪个孩子不喜欢吃糖?哪个婴儿吃药时不送之以甜水?人们语言中的甜字也总是作为苦的对应物而出现的,如“苦尽甘来”“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等等。
可是同样令人不解的是,当人们走向成熟之后,对甜的东西却会逐渐疏远。
这种苦与甜的二律悖反①,不是很值得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探究一番吗?④倘若扩及人类的精神活动,这种甜与苦在认知上的二律悖反则更加明显。
美术家们一向把那些格调不高、浅薄媚俗的画作贬之为“甜”。
记得一位艺术理论家曾发表过这样高论:“一个欣赏者,当其刚刚入门,还不具备够水准的审美眼光时,他往往喜欢甜俗的东西,就像一个婴儿偏爱加糖的牛奶;一旦他的鉴赏力提高了,审美口味也会随之改变,对那些看上去有些丑、有些怪、又苦又辣的作品,他会因其耐人寻味而产生共鸣和好感,这就像成年人舍去糖水、牛奶,转而喜欢咖啡和苦茶一样。
”⑤甜能给人带来瞬间的愉悦,但来得快去得也快,不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苦中的滋味却要慢慢咀嚼才能品出真味,仿佛青橄榄的苦涩。
其实我们的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你在人生路上跋涉了一段之后,回眸望去,是否一如曹孟德诗中所谓“去日苦多”呢?同样的,当你在人生的深秋黄叶中漫步遐想,凡是昔日品味过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痛苦,如今都已变成了久酿的陈酒,于苦涩之中充溢着人生的甜蜜和醇厚。
你会觉得,倘若当年未曾体验那些痛苦,你的人生将是何其苍白,何其平淡!⑥如此说来,苦之况味其实并非人的天敌,因为有了痛苦,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的精神才变得坚韧敏锐。
有鉴于此,我们也才会有勇气承受痛苦,甚至享受痛苦!注解:①二律悖反:例如,正题:世界在时间上是有开端的,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反题: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空间上是无限的。
论证了这两个论点的正确性,而它们又是截然对立的,这就形成了二律悖反。
11、第①段中划线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人名);第⑤段中划线的“曹孟德”是《观沧海》的作者(人名)。
(2分)12、(1)第②段加点的“这”指的是(3分);(2)第③段加点的“二律悖反”在文中指的是(3分);(3)第④段引用一位艺术理论家的高论的目的是(3分)13、作者对苦的感悟是(3分)14、作者还认为“苦更多的时候乃是人类相伴相随、须臾不可分离的诤友(“诤友”是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试举一例。
(5分)是否同意;(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30分)坐在最后一排乔小叶①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
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两排。
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我和他们无话可说。
想要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
所以每次上课,只是用眼睛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我从小就是个脑袋里充满怪念头的人。
比如说:梅花为什么叫梅花?梅花为什么开在冬天?我能不能变成一朵梅花?我若是梅花会是白梅还是红梅?②这样滥竽充数地混了半个学期。
班主任调走了。
接任的是个年轻的女教师。
她红衬衣白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
③“我叫白明,倒着读就是…明白‟,也就是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我都能知道得明明白白。
”她微笑着自我介绍。
④我不屑地瞧着她。
她真有那么大神通?她会知道我是近视眼吗?她会知道……⑤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那天语文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册,我也打开练习册假装做起来。
其实除了做些造句,看图作文之类适合我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它的根本懒得做。
正擒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过来抽走了我的练习册,我一惊,这才发现白老师已经站在了我身后。
⑥“小脑瓜想什么呢?”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
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最短暂的几分钟。
我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
⑦“这句子是你自己造的吗?”⑧“嗯。
”⑨“非常好,很有想象力。
…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10“有时候春天来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
”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11她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头,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了造句。
那半个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我有些晕眩和迷醉了。
直到下课后同学们纷纷向我借练习册时,我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地把练习册塞进书包里。
12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13以后的日子里,白老师特别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它课的成绩,还抽空给我讲一些浅显的文学知识。
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在我身后停下,又带着那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
14在我笨拙勤恳的努力下,我的各科成绩竟然很快进步起来。
可由于眼睛近视看不清板书,便也给学习造成了一些障碍。
但我没有告诉白老师。
15一天,她来到班里旁听数学课,因为没有课本,便和我坐在一起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