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年版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资料

合集下载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目录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二、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四、临床医学教育五、科研及其成果第二章改进医院服务管理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优化门诊流程,落实便民措施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四、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七、加强投诉管理第三章患者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五、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六、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三、医疗技术管理四、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五、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六、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七、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八、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九、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一、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二、传染病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三、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五、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六、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七、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八、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一、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二、临床营养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三、医用氧舱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四、放射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五、其他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六、病历(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一、整体护理与护理管理组织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临床护理管理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第六章医院管理一、依法执业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四、人力资源管理五、应急管理六、信息与图书管理七、财务与价格管理八、医德医风管理九、后勤保障管理十、医学装备管理十一、院务公开管理十二、社会评价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三、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指标(试行)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三级医院分等标准本标准是三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七章医院监测指标信息

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七章医院监测指标信息

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七章医院监测指标信息(一)申报材料要求说明1、本报告申报项目以2011版三甲评审标准第七章为蓝本,适当进行了规范整理。

2、各医院只需按所列表格进行填报。

3、凡填报数据中的简易折线图呈负向趋势的指标、未达到国家或省级管理标准的指标,则需分别附上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指标;无异常情况的,只需按表格填报数据。

4、各医院应将数据填报中有涉及的病案号做好准备,备各组专家随时检查,凡检查时无法提供病案资料的,按申报数据不真实处理。

(二)数据明细1、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1.1资源配置※近三年完整年度数据1.2工作负荷※近三年完整年度数据1.3治疗质量1.4工作效率1.4.1医院整体1.4.2科室情况※近三年完整年度数据1.5患者负担※近三年完整年度数据1.6资产运营1.7科研成果2、住院死亡类指标相关指标统计标准参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七章、《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卫办医政函〔2011〕54 号)2.1近三年指标统计与趋势医院近三年住院死亡类指标统计与趋势分析指标名称年年年趋势(简易折线图)3.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死亡率 %其中: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死亡人数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4.介入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 %其中:介入手术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同期介入手术患者出院人次5.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其中: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同期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6.产妇住院死亡率 %其中:产妇住院死亡人数同期产妇出院人次备注:各指标统计标准见申报材料要求说明附简易折线图参考模板:2.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仅针对简易折线图呈负向趋势的指标、未达到国家或省级管理标准的指标开展原因分析)3、重返类指标相关指标统计标准参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七章、《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卫办医政函〔2011〕54 号)3.1近三年指标统计与趋势医院近三年重返类指标统计与趋势分析3.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仅针对简易折线图呈负向趋势的指标、未达到国家或省级管理标准的指标开展原因分析)4、手术并发症类指标相关指标统计标准参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七章、《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卫办医政函〔2011〕54 号)4.1近三年指标统计与趋势医院近三年手术并发症类指标统计与趋势分析备注:各指标统计标准见申报材料要求说明4.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仅针对简易折线图呈负向趋势的指标或未达到国家及省级管理规定的指标开展原因分析)5、医院感染类指标6、患者安全类指标6.1住院患者病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排除病例】(1)住院日<5天的患者。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解读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解读

• 九、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一、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三、精神科疾病的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六、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的情况; (四)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医院等级证书的使用
• 医院等级证书的有效期与评审周期相同。 等级证书有效期满后,医院不得继续使用 该等级证书。
• 医院在等级证书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申请提前评审: 因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服务方式、诊 疗科目、床位等事项改变而变更登记的。
周期性评审
• 周期性评审内容: • 医院的书面评价 • 医疗信息统计、 • 现场评价 • 社会评价 • 等四方面的综合评审。
周期性评审
1、书面评价的内容: (一)评审申请材料; (二)不定期重点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报告; (三)接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科评价、
技术评估等的评价结果; (四)接受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医疗质
• 医疗机构评审包括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 点评价。
• 评审周期: *医院评审周期为4年。 *新建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证》,执业满3年方可首次申请评审。 *医院设置级别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 执业满3年方可按照改变后级别首次申请首 次评审。
• 评审结论:
• 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不合格。 对评审结论“不合格”医院,给予3-6月 整改期。再次评审结论为乙等或不合格。
二、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实施细则解读
主要内容
• 共7章73节380条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节344条,用于对三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目录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二、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四、临床医学教育五、科研及其成果第二章改进医院服务管理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优化门诊流程,落实便民措施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四、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七、加强投诉管理第三章患者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五、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六、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三、医疗技术管理四、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五、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六、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七、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八、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九、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一、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二、传染病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三、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五、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六、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七、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八、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一、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二、临床营养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三、医用氧舱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四、放射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五、其他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六、病历(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一、整体护理与护理管理组织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临床护理管理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第六章医院管理一、依法执业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四、人力资源管理五、应急管理六、信息与图书管理七、财务与价格管理八、医德医风管理九、后勤保障管理十、医学装备管理十一、院务公开管理十二、社会评价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三、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指标(试行)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三级医院分等标准本标准是三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201211142012年三级综合医院等级复审标准解读8624

201211142012年三级综合医院等级复审标准解读8624

十四、精神科疾病的治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十五、药事和药物使用治理与持续改进 十六、临床检验治理与持续改进 十七、病理治理与持续改进 十八、医学影像治理与持续改进 十九、输血治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医院感染治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一、介入诊疗治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二、血液净化治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三、临床养分治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四、医用氧舱治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二十五、放射治疗治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二十六、其他特殊诊疗治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七、病历〔案〕治理与持续改进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
第一节 医院运行根本监测指标 其次节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第三节 单病种质量指标 第四节 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第五节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第六节 医院感染把握质量监测指标
3、评审重点
〔1〕急危重症患者就诊治理: 预检、分诊治理;救治预案反响力气;重点病种 流程标准;紧急抢救及急会诊
2、评审分类指标构成
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
疗机构设置 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二、医院内部治理机制科学标准 三、担当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 指令性任务 四、应急治理 五、临床医学教育 六、科研及其成果推广 其次章 医院效劳 一、预约诊疗效劳 二、门诊流程治理 三、急诊绿色通道治理 四、住院、转诊、转科效劳流程治理
7、追踪方法检查
➢ 患者追踪法
跨越多个效劳工程患者 当日手术、有创操作或特殊检查者 当日或其次天马上出院患者 急诊救治患者
➢ 工作环节追踪法
跨越多部门的医疗行为 各类信息传递、交接、记录 应急预案流程启动
8、日常统计学评价
➢ 医院运行根本监测指标〔七方面〕
包括:资源配置、工作负荷、治疗质量、 工作效益、患者负担、资产运营、科研成果

1、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细则简介及任务分解-

1、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细则简介及任务分解-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院、科二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医疗制度、诊疗指南、操作规范、三 基三严训练、医疗风险防范、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医疗质量管理信息数据库
★医疗技术管理 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医疗风险预警、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新技术准入、手术、介入、麻醉等 高风险技术的授权、专科技术指标360项
标准条 款的性质结果
第一章至第六章获得通过的要求
分解的任务书
第一部分分解的任务是各部门要建立的内容,如制度、流程、预案等,此外在下达给 临床医技科室任务中,属于主管部门监管的内容,正体现通过督察、监管实现持续改 进,各职能部门要对照评审标准细则 “建”: 制度、流程、规范、预案.......................................C “管”: 监管、督察(表格)..............................................B “写”: 分析、总结(月、季、年)....................................A 使医院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 ★住院诊疗管理: 病情评估、诊疗指南操作规范、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激素制剂、血液制品 与肿瘤化疗制剂,肠外营养疗法
对疑难危重、恶性肿瘤多学访
★手术治疗管理: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知情同意、重大手 术报告审批、急症手术管理、预防性抗菌药物运用、手术记录与术后首次病程录、病理检 查、术后医疗护理、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预防 ★麻醉管理、急症科管理、ICU管理、康复治疗管理、感染性疾病科管理、中医科管理、疼 痛治疗管理、精神疾病管理、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临床检验管理、病理管理、医学影像 管理、输血管理、医院感染管理、介入诊疗管理、血液净化管理、临床营养管理、医用氧 舱管理、放射治疗管理、特殊诊疗管理、病案管理

三级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表

三级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表

1、资源配置2、工作负荷3、治疗质量1.1 实际开放床位1.2 重症医学科床位数1.3 急诊留观床位数1.4 全院职工总数1.5 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员数1.6 医院医用建造面积2.1 年门诊人次2.2 年健康体检人次2.3 年急诊人次2.4 年急诊留观人次2.5 年住院患者入院例数2.6 年出院例数2.7 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2.8 年住院手术例数2.9 年门诊手术例数3.1 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3.2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诊断与手术后诊断符合例数3.3 住院患者死亡例数自动出院例数3.4 住院手术例数住院手术死亡例数3.5 住院危重抢救例数住院危重抢救死亡例数4、工作效率5、患者负担6、资产运营、7、科研能力(近五年)4.1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4.2 平均每张床工作日4.3 床位使用率(%)4.4 床位周转次数5.1 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每门诊人次药费(元)5.2 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每住院人次药费(元)6.1 流动比率(%)6.2 速动比率(%)6.3 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6.4 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6.5 资产负债率6.6 固定资产总值6.7 医疗收入6.8 药品收入/医疗收入6.9 医用材料收入/医疗收入9.1 国内论文数ISSN9.2 SCI 收录论文数9.3 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次数(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以上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9.4 承担与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数9.5 承担与完成省级科研课题数以上科研数/每百张开放床位9.6 获得国家级科研基金额度9.7 获得省级科研基金额度B-1 医疗质量监测指标1、急性心肌梗死ICD-10:I21-I222、充血性心力衰竭ICD10:I50.0 (包括第二诊断)3、脑出血和脑梗死ICD10:I60-I634、创伤性颅脑损伤ICD10:S06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 ICD10: K25-K28.0-.2,.4-.6 亚目编码,K29.0,K92.26、累及身体多部位的损伤ICD10:T00-T077、细菌性肺炎 (成人、无并发症) ICD10: J10.0,J11.0,J12-J18 (不包括J17*)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CD10: J449、糖尿病短期并发症与长期并发症ICD10:E10-E1410、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 E04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ICD10:K35.0,K35.112、前列腺增生ICD10:N4013、肾衰竭ICD10:N17-N1914、败血症(成人) ICD10:A40-A4115、高血压(成人) ICD10:I10-I1516、急性胰腺炎ICD10:K85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ICD10:Z51.10118、恶性肿瘤术后维持性化疗ICD10:Z51.201、Z51.1032B-2-1 医疗质量监测指标1、髋、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552、椎板切除术或者脊柱融合相关手术ICD-9-CM-3:03.01、02、09,80.50、51、59,81.00、01-08,81.30、31-39,81.62-66,84.60、61-69,03.0、03.1-2、03.4-73、胰腺切除术ICD 9-CM-3:52.6 或者52.74、食管切除术ICD 9-CM-3:42.4,42.40-42,42.5,42.51-56,42.58-59,42.61-69,43.995、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24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ICD-9-CM-3:00.66、36.01、36.02、36.05-07、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ICD-9-CM-3:36.06, 36.078、颅、脑手术ICD-9-CM-3:01. 2-6、02.0、02.1-49、子宫切除术ICD-9-CM-3:68.4-710、剖宫产ICD-9-CM-3:74.0,74.1,74.2,74.4,74.9911、阴道分娩ICD-9-CM-3:72,73.0-2、4-9,伴Z37 阴道分娩的患者12、乳腺手术ICD-9-CM-3:85.413、肺切除术ICD-9-CM-3:32.4、32.514、胃切除术ICD-9-CM-3:43.5-43.915、直肠切除术ICD-9-CM-3:48.4-48.616、肾与前列腺相关手术ICD 9-CM-3:55.4-6,60.3-517、血管内修补术ICD 9-CM-3:38.34、38.44、38.64、39.71-743B-2-2 医疗质量监测指标18.恶性肿瘤手术是指主要诊断ICD10 C00-C97,伴手术/操作ICD.9-CM-3 “某器官全切除术”、或者大部份(或者部份)切除术者18.1 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ICD9-CM-3: 06.2-06.518.2 喉癌联合根治术ICD9-CM-3: 30.418.3 肺叶切除术ICD9-CM-3: 32.4 002全肺切除术ICD9-CM-3: 32.5胸腔镜肺癌切除术ICD9-CM-3:32.41、32.5018.4 食管部份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ICD9-CM-3: 42.5食管部份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ICD9-CM-3: 42.518.5 胃远端切除术ICD9-CM-3: 43.6、43.7胃近端切除术ICD9-CM-3: 43.5全胃切除术ICD9-CM-3: 43.99根治性全胃切除术ICD9-CM-3: 43.9918.6 肝叶切除术ICD9-CM-3: 50.3001半肝切除术ICD9-CM-3: 50.3002肝段切除术ICD9-CM-3: 50.2 203肝肿物不规则切除术(部份切除术) ICD9-CM-3: 50.2 2014B-2-3 医疗质量监测指标18.7 左半结肠切除术ICD9-CM-3: 45. 75右半结肠切除术ICD9-CM-3:45. 73直肠前切除术ICD9-CM-3:48.6 301腹会阴直肠切除术CM-3:48.5 01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ICD9-CM-3:48.5118.8 惠普尔氏术(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ICD9-CM-3:52.7胰体尾切除术ICD9-CM-3:52.5218.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CD9-CM-3:85.4乳腺癌保留乳房术ICD9-CM-3:85.2 10318.10 肾癌根治术ICD9-CM-3:55.5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ICD9-CM-3:55.318.11 前列腺癌根治术ICD9-CM-3: 60.518.1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ICD9-CM-3:57.7118.13 双侧输卵管-卵癌切除术ICD9-CM-3: 65.18.14 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 68.46、68.618.15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ICD9-CM-3: 40.59035B-3 医疗质量监测指标(2)麻醉中浮现氧饱和度重度降低例数(1)全身麻醉例数 (3)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其中:体外循环例数(4)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起呼吸道梗阻例数(2)脊髓麻醉例数 (5)麻醉意外死亡例数(3)其他类麻醉例数 (6)其他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1)门诊患者例数(1) ASA - Ⅰ级例数(2)住院患者例数术后死亡例数其中:手术后镇痛 (2) ASA - Ⅱ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复苏成功例数。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解读戴晓娜医学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解读戴晓娜医学

有机制且能有 效执行
PDCA
PDC
PD
精品课件
仅有制度或规 章或流程,未
执行
仅P或全无 3
检查方法
• 追踪检查法 • 文档审查 • 人员访谈 • 暗访
精品课件
4
追踪实例——急性心肌梗死
访查方法
病历查阅 病人访谈 人员访谈 现场查看
急诊
重点
病人评估(优先级) 与其它部门(ICU)沟通 医护人员训练及资格 急救药品及设备配置
精品课件
16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4.2.1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并组织实施
– 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 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
– 有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 措施
精品课件
17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4.2.2.2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 核心制度
质量改进)项目
– FOCUS-PDCA – 品管圈
精品课件
12
质量管理七工具
精品课件
13
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与工具
精品课件
14
五、标准要点解读
精品课件
15
一、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
• 4.1.1有医院、科室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 院长为医院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 制定医院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方案,定 期专题研究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 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质量管理工作,履 行科室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职责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 医疗质量管理要点解读
精品课件
1
一、标准分布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精品课件
2
二、评估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

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 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急性心肌梗塞ICD-10:I21-I22。

2.充血性心力衰竭ICD10:I50.0。

3.脑出血和脑梗塞ICD10:I60-I63。

4.创伤性颅脑损伤ICD10:S06。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ICD10: 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ICD10: T00-T07。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ICD10: J10.0,J11.0,J12-J18 (不包括J17*)。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CD10:J44。

9.糖尿病伴短期并发症与长期并发症ICD10:E10-E14。

10.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

11.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ICD10:K35.0,K35.1。

12.前列腺增生ICD10:N40。

13.肾功能衰竭ICD10:N17-N19。

14.败血症(成人)ICD10:A40-A41。

15.高血压病(成人)ICD10:I10-I15。

16.急性胰腺炎ICD10:K85。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ICD10:Z51.101。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ICD10: Z51.201、Z51.103。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髋、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

2.脊髓、椎管手术ICD-9-CM-3:03.0、03.1、03.2、03.4、03.5、03.6、03.7。

3.胰腺切除术ICD 9-CM-3:52.5-52.7。

4.食管切除术ICD 9-CM-3:42.4。

5.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ICD-9-CM-3:36.1。

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ICD-9-CM-3:36.06, 36.07。

8.颅脑手术ICD-9-CM-3:01.24、01.39、01.5。

9.子宫切除术ICD-9-CM-3:68.4-68.7。

10.剖宫产ICD-9-CM-3:74.0,74.1,74.2,74.4,74.99。

11.阴道分娩ICD 9-CM-3:72,73.0-73.2,73.4-73.9(伴ICD-10:Z37)阴道分娩的出院患者。

12.乳腺手术ICD-9-CM-3:85.4。

13.肺切除术ICD-9-CM-3:32.4、32.5。

14.胃切除术ICD-9-CM-3:43.5-43.9。

15.直肠切除术ICD-9-CM-3:48.4-48.6。

16.肾与前列腺相关手术ICD 9-CM-3:55.4-6,60.3-5。

17.血管内修补术ICD 9-CM-3:39.71-74。

18.恶性肿瘤根治术ICD 10 C00-C97,伴ICD.9-CM-3“某器官全切除术”或大部分(或部分)切除术。

(三)麻醉。

1.麻醉总例数。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

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例数。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

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

(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

4.产伤发生率。

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

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

三、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9)。

1.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

2.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3.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到院后实施PCI治疗的时间;需要急诊PCI 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

4.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

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6.住院期间血脂评价。

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

(二)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

1.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2.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时间。

(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3.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ARBs。

4.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5.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6.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

1.到达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2.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

3.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4.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

5.入院后患者接受首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

6.初始治疗后评价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7.抗菌药物(输注或注射)使用天数。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辅导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四)脑梗死(ICD-10 I63)。

1.到院后接诊流程:到院后实施神经功能缺失评估的时间与结果;到院后实施头颅CT等检查的时间。

2.到院后实施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尿激酶应用的评估时间。

(发病4.5小时/6小时内患者)3.到院后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的时间。

4.到院后实施吞咽困难评价的时间。

5.到院后实施血脂评价与使用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

6.住院期间接受血管功能评价的时间。

7.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时间。

8.康复评价与实施的时间。

9.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

10.住院期间与出院后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华法林)的治疗。

11.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12.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3.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五)髋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1-52)、膝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4)。

1.术前实施手术前的关节功能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2.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在手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3.实施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时间。

4.手术输血量。

5.术后康复治疗的时间。

6.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时间。

7.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8.切口Ⅰ/甲愈合。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 9-CM-3 36.1)。

1.实施手术前的风险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2.符合手术适应症与急症手术指征。

3.使用乳房内动脉比率。

4.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在手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5.术后活动性出血或血肿的再手术时间。

6.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时间。

7.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8.切口Ⅰ/甲愈合。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七)围手术期预防感染.1.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

2.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

3.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4.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时间。

5.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

6.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ICD-9-CM-3:06.2);膝半月板切除术(ICD-9-CM-3:80.6);经腹子宫次全切(ICD-9-CM-3:68.3);剖宫产术(ICD-9-CM-3:74.0,74.1,74.2);腹股沟疝单侧/双侧修补术(ICD-9-CM-3:53.0,53.1);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闭合性心脏瓣膜切开(ICD-9-CM-335.00-35.04); 动脉内膜切除术(ICD-9-CM-3:38.1);足和踝关节固定术和关节制动术(ICD-9-CM-3:81.11-81.18);其他颅骨切开术(ICD-9-CM-3:01.24);椎间盘切除术或破坏术(ICD-9-CM-3:8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