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支月英老师先进事迹简介

支月英老师先进事迹简介支月英,女,中共党员,1961年5月出生,南昌市进贤县人,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负责人。
从教36年,她坚守乡村教育第一线,用忠诚、坚守和奉献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曾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
2011年获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2012年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省龚全珍式的好干部”;2015年入选全国、全省“首批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师德楷模”等称号;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省首届“感动江西十大教育年度人物”。
一、矢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她热爱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立志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点滴力量。
1980年,年仅19岁的她,通过奉新县澡下乡的山村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来到特别偏远地区——泥洋小学当教师。
泥洋小学海拔近千米,离县城上百里,离乡镇60多里,这里交通不便,环境艰苦,但她从来不讲困难,不讲条件,服从组织安排。
其他人都是想方设法调离这里,她有机会离开,甚至领导多次劝她下山到中心小学或条件好一点的学校任教,却被她婉拒。
2012年2月,当组织考虑支月英年龄偏大、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决定将她调到澡下镇中心小学任教时,她却主动要求到该镇更偏远的白洋教学点任教,一直至今。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一位乡村人民教师忘我的敬业精神。
二、执着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勇挑重担。
刚到学校,到处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她带着学生除草,修整操场,还买来薄膜、钉子,自己动手把教室的窗户修补好,让这个学校变成干净、整洁、温馨。
就连每个学期的课本,也是她带着其他老师,步行20多里用扁担挑上山的。
支老师不怕困难,不怕麻烦,哪个班的学生调皮难管,她主动担当该班的班主任,把一个个差班“磨”成了好班。
支月英:扎根基层的“最美奋斗者”

2014年获评全国模范教师,2015年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2016年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支月英的身上,有着无数光环。
但她始终说:“我就是个平凡的人,做了平凡的事,尽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责任。
”
1980年,时年19岁的支月英来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任教。
39年来,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支奶奶”,她一直在山旮旯里坚守。
支月英坚定人民教师的职业选择,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把青春奉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扎根基层的“最美奋斗者”。
不负韶华,扎根山区教育。
支月英用自己近四十年的韶华,在深山中播撒“读书种子”。
她认为只有扎根基层一线,坚守在山区才有希望。
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发挥自身优势,要“脱下皮鞋换布鞋”,主动扎根到基层,深入到群众当中,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倾听群众的诉求,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实事办好,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
刮风下雨了,结冰打霜了,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回家;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便为学生垫付学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优秀教师,。
2016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16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2017年2月8日,支月英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以下是关于支月英事迹。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事迹材料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
最新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支月英(4篇)

最新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支月英(4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支月英篇一1.扇子林教学点始建于1975年位于金鼎山密林深处,涵盖3个村民组40余户人家,最少时只有8个学生,最多时也只有30多个学生,学生们到学校的两条路都有七八公里长,往返需要5个小时,大山陡峭灌木丛生,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当年18岁的徐德光整整用一年的时间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后来又用黄土、竹篾夯起3间土屋,附近的孩子才开始有了读书的地方。
2.徐德光校长的家住在山下的金庄村。
为了节省来往学校的时间,10年前他和妻子卖了两头猪和一些粮食,花一千多元自费买了一匹马作为交通工具,到现在已经换了两匹,现在用的这匹马名叫“白龙”。
山里孩子上学路远,路又难走,碰上雨天徐校长便骑着马到学生家里接他们上学,学校用的教科书、教具、生活用品全靠他的这匹马驮上山。
至今那匹和他岁数差不多的老白马还陪在身边。
一次,他从马上摔下来,被摔得头昏目眩,顿时失去了知觉,幸好有群众上山干农活发现了他,将他扶回家,经医生诊断为胸肋骨折。
家人心疼地劝他放弃,他淡然一笑:为了深山里的孩子们将来有出息,就算豁出这条命也值。
3.这间只有4个年级的学校被称为“马背学校”。
2023年凝冻后的大年30,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走了3个小时来到这里,临别时问徐老师最迫切需要什么,徐老师只说了一个字:路。
路基修通了却再没有钱进行硬化了。
一个叫陈仁贤的村民挺身而出,自愿捐助100万元来完成后续工程。
这位40冒头的村民正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因为外出创业而有了积蓄。
陈仁贤说徐老师永远是他人生的老师,他为了这个地方耗费了一生,他让自己知道什么叫“我们”。
与“马背学校”遥遥相对的是一家新建的养猪场。
这也是陈仁贤刚刚投资兴建的招了近10村民务工。
其实只有陈仁贤知道,因为路远他的这个养猪场是亏的,但是工人都是高工资”为什么明知道亏的风险很大却还是要在这里建?陈仁贤这样回答:“我没有徐老师的水平可以教娃娃文化,我是想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化开化这里的经济观念,增加增加村民的收入,为家乡做点有用的事。
支月英事迹作文素材

支月英事迹作文素材《那个“傻”老师——支月英》嘿,今天咱来说说支月英的事迹。
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支月英,那就是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之光啊!她一头扎进大山里,就像一颗倔强的种子,在那艰苦的地方生根发芽。
你想想,一个城里的姑娘,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跑到那穷山僻壤的地方去教孩子们读书。
这不是“傻”是什么?别人都想着往城里跑,往发达的地方去,她倒好,反其道而行之。
可就是这个“傻”老师,让山里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
她教孩子们读书、写字、算数,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她不仅是老师,还是孩子们的妈妈、朋友。
在那大山里,条件艰苦得让人难以想象。
没电没水,吃的用的都要自己想办法。
但支月英没有退缩,她就像一个“女超人”,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晚上备课没有电,她就点着煤油灯;没有水,她就去山里挑。
这些事儿,咱普通人能做到吗?反正我想想都觉得难。
她在那山里一待就是几十年啊!这人生能有几个几十年?她把自己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那些山里的孩子们。
有人问她后悔吗,她总是笑着说不后悔,还说那些孩子就是她的骄傲。
咱得向支月英学习啊!她的这种坚守、这种奉献,真的太让人敬佩了。
虽然她看起来有点“傻”,但这种“傻”其实是一种大智若愚。
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如今,她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很多都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而她,依然在那大山里,默默耕耘着。
我想,这就是真正的伟大吧!咱别光说不练,从现在开始,咱也得有点支月英的精神。
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中,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
遇到困难别怕,想想支月英在大山里的日子,咱这点困难算啥。
支月英,这个“傻”老师,值得我们记住,更值得我们学习。
让我们一起为她点赞,为她的事迹鼓掌!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像她这样的人,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支月英事迹作文素材

支月英事迹作文素材《深山里的“支老师”》提到支月英,我脑海中就立马浮现出一位朴实而又伟大的乡村女教师形象。
她的事迹,那可是相当的了不起啊!支月英老师,就像是深山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路。
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那偏远的山村小学,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啊!我有时候想想自己,要是让我在那么艰苦的地方待上几天,我都可能会受不了,更何况是那么多年呢。
大家想想看,那山村得多艰苦啊,可能连基本的生活设施都不完善,可支老师却一点都不在乎。
她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爱都奉献给了那些山里的孩子们。
每次看到她在课堂上耐心地教导孩子们,我就觉得特别感动。
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心里装的都是学生,根本没有自己。
而且啊,支老师可不仅仅是教孩子们知识,她还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
有的孩子家里困难,她就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这要是换了我,还真不一定能做到呢。
支老师啊,真是太接地气了,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默默地做着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
我觉得支月英老师的事迹,真的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像我们这些生活在舒适环境里的人,有时候会觉得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顺利,就开始抱怨。
但是跟支老师比起来,我们的那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人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坚持下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支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不畏艰难、坚守岗位的精神,学习她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
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支老师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那我们的社会该有多美好啊!总之,支月英老师就是那深山里最耀眼的星星,她的事迹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我相信,她的故事将会一直流传下去,激励着更多的人去为了梦想和爱而努力奋斗。
而我,也会把支老师当成我的榜样,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有价值。
20XX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XX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20XX年2月8日,支月英获“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以下是关于支月英事迹。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支月英事迹材料: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
支月英事迹简短介绍

支月英事迹简短介绍文章一:《支月英:大山里的教育坚守者》(适合大众读者)朋友们,你们听说过支月英吗?她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支月英是一位来自江西的乡村教师。
在那个偏远的大山深处,条件异常艰苦,可她却毫不退缩。
那里的路崎岖难行,学校的设施也简陋得让人难以想象。
但支月英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
为了让孩子们能学到知识,她每天早早起床,走好几里的山路去学校。
哪怕下雨天道路泥泞,她也从未缺过一堂课。
有一次,支月英生病了,发着高烧,但她依然坚持给孩子们上课。
她说:“孩子们的学习不能耽误!”就这样,她用自己的坚持,为大山里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
支月英的付出,让无数孩子走出了大山,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她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文章二:《支月英老师,您辛苦了!》(适合中小学生读者)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超级感人的故事,主人公是支月英老师。
支老师去的地方可远啦,在大山里面。
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好玩的游乐场,只有弯弯曲曲的山路和破旧的教室。
可是支老师一点都不怕,她带着书本和笑容就去了。
记得有个冬天,教室里特别冷,支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跺脚取暖,一边跺脚一边读书,可有意思啦!还有一次,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支老师不顾一切地跳下去把他救了上来。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支老师一直陪着山里的小朋友们,教他们认字、算数,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支老师,您真的太伟大啦,我们都爱您!文章三:《支月英:用爱照亮大山》(适合青年读者)兄弟姐妹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支月英。
支月英,一个把青春奉献给大山教育的人。
想想看,在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大山里,她独自一人面对着种种困难。
曾经,有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想要辍学,支月英多次家访,不仅说服了家长,还自掏腰包给孩子买学习用品。
她用自己的爱,让一个个山里娃有了走出大山的希望。
支月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爱,再艰苦的环境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文章四:《致敬支月英》(适合成年读者)各位朋友,咱们来认识一下支月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_____
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
支月英事迹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5 页
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XX年2月8日,支月英获“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
以下是关于支月英事迹。
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支月英事迹材料: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
第 2 页共 5 页
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
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
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
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
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
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
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
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
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
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
第 3 页共 5 页
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在颁奖现场,当记者连线支月英时,她用朴素的语言告诉记者:“我就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
【支月英颁奖词:芳兰振蕙叶】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
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第 4 页共 5 页
编号:______
感谢您的浏览!!
仅供参考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5 页共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