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动物二章 ▎冀教2001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鸬鹚教学课件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鸬鹚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鸬鹚教学课件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鸬鹚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 对身体不好哦~
2021/4/2
9
语句欣赏
夕阳照在小湖上 ,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背课文的方法
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点背,看着画面背,闭眼想象画面背等……
语句欣赏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 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好 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我会思考
思考: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我会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捕鱼前 捕鱼时 捕鱼后
平静 不平静 恢复平静
默读思考
默读课文,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 的平 静、优美?将有关语句勾画出来。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 休息一下眼睛,
语句欣赏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 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 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 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品读思考: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 这是一种____的静,____的静。
课后小结
《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平静之美, 这是一种柔和安宁的静态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活跃之 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美。有动有静、动静交替,动美 静美、动静皆美。这不仅是《鸬鹚》,也是整个大自然赐给我 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动物二章 ▎冀教版 (3)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动物二章 ▎冀教版 (3)

5 动物二章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热爱自然享受自然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鸬鹚》这篇写景散文,以诗一样的语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卷。

从文中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水乡景色,感受到渔人的悠闲自得,并从渔人和鸬鹚的默契中体会到这更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

《鹭鸶》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蕴,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

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2. 要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1. 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

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

3. 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了解鸬鹚和鹭鸶的一些特点。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动物二章之鸬鹚 ▎冀教版 (4)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动物二章之鸬鹚 ▎冀教版 (4)

鸬鹚教材分析:《鸬鹚》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散文,以诗一样的语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卷:恬静优美的渔人闲憩图,活跃、欢腾的捕鱼图和最具国画色彩的“渔舟唱晚图”。

从文中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水乡景色,感受到渔人的悠闲自得,并从渔人和鸬鹚的默契中体会到这更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

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6个要求会写的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了解鸬鹚的一些特点。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总第课时)课时任务: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深读感悟(一)上节课让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水乡景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跟随郑振铎先生一起去感受渔人的悠闲自得,并从渔人和鸬鹚的默契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出示中心话题: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卷,你最喜欢哪一幅,抓住重点词句并想象画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勾画相关语句,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悟,并把你的感悟读出来,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三)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在读书时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使他们能真正的认真读书,静心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四)汇报展示预设:1.捕鱼前(渔人闲憩图)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小湖的优美,引导学生从“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这句话中体会湖面的“平、亮、清”,稻田的“一望无垠”,小船浮在水面的轻、稳、平,渔人的悠闲自得,鸬鹚整装待发都给人以美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动物二章之鸬鹚 ▎冀教2001课标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动物二章之鸬鹚 ▎冀教2001课标版

《鸬鹚》教学设计盐山县泰安路小学刘风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抓住“一抹”、“恢复”等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乐趣,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散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开始注重学生写作方面的训练。

但与此同时,毕竟是孩子,纯粹的文字感受不及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尽量给学生以视听的盛宴,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领略作品意境的情况下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展示鸬鹚捕鱼过程,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的散文,这种动物堪称“捕鱼高手”,它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静静地看一个短片,看完我们就明白了。

2、通过短片我们知道了这种“捕鱼高手”是指(生答:鸬鹚。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左右结构区分“鹭鸶”,通过“鸟”部首理解字义。

二、听范读,指导自读。

1、通过短片我们看到鸬鹚水下捕鱼时身手如此敏捷,本领如此高超,那么作者是怎样将鸬鹚捕鱼的过程用文字给我们描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对照课文认真听范读,然后根据范读自由的读读课文。

2、检查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一边读一边想,(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哪些部分写捕鱼后?(板书: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2、检查交流,现在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四、再读课文,欣赏好词佳句。

1、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课文哪个部分,把这个部分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

2、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你所喜欢的课文段落。

五、研读课文,赏析文本内容。

1、阅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体会宁静的田园风光(1)谁喜欢这一段?请喜欢的同学来读一读。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全集(Word版)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 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全集(Word版)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  教案

5.动物二章鸬鹚教学目标:1.会认“鸬、鹚”等10个生字,会写“章、鸬”等12个生字。

2.按照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

背诵课文。

3.能划出描写鸬鹚动作、神态,渔人动作、神态,湖面情况的词句,理解、体会湖面情况与鸬鹚捕鱼的联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了解鸬鹚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

由此体会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上海。

教学重点:按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

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宁静、美好。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齐读。

2.师介绍鸬鹚,看插图。

鸬鹚是一种水鸟,羽毛灰黑色,有绿色光泽,嘴扁而长,上嘴的尖端有钩。

能游泳,善于捕鱼,喉下的皮肤扩大成囊状,捕到的鱼就放在喉囊内。

这种鸟也叫鱼鹰,我国南方地区饲养它来帮助捕鱼。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出示——有感情地朗读我们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合适的节奏等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二、学生分小组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课文主要写了鸬鹚什么?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按这个变化试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自学1.指名分节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鸬鹚的什么?板书:准备捕鱼结束(2)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

板书:平静热闹平静(3)按这个变化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7节)2.读课文,用()找出描写湖面情况的句子。

出示小黑板:①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②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③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教案冀教版

5.动物二章走进文本:本篇《动物二章》包括两篇文章《鸬鹚》和《鹭鸶》。

鸬鹚是一种水鸟,俗叫鱼鹰﹑水老鸦。

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

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

鸬鹚是鸟类中优秀的潜水明星。

鹭鸶又称白鹭,属鸟纲鹤鹳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

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

它们天生丽质,浑身洁白,身材修长,繁殖期间头上会生出2根10余厘米长的羽毛,胸背处也会生出丝状的长羽毛,随风起舞时,非常好看。

鹭鸶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

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

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

文就是画,画就是文,走进文中,徜徉画中,这样来形容这两篇文章在合适不过了。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有动有静,动静相宜。

一、《鸬鹚》《鸬鹚》这篇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错落有致的结构,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精彩的鸬鹚捕鱼图,读来给人以美的感染,美的享受。

(一)环境的恬静美课文第一段为我们描绘了捕鱼前恬静的环境。

你看,“夕阳照在小湖上”,“夕阳”在上,“小湖居下”,相映成趣。

岸边的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垂柳碧绿,稻田金黄,色彩多么协调。

“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于“平静的湖面之上”,为湖面平添了几分生气。

“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他们一个“坐”,一个“站”,一个悠然自得,一个整装待发。

这些景物交相辉映,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背景开阔的水墨画,给人以恬静的美感享受。

(二)捕鱼的节奏美课文写渔人赶鸬鹚捕鱼,节奏明快,十分传神。

捕鱼时,渔人“拿竹篙往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扑钻进水里”。

一个“抹”字,把渔人娴熟的技术、极有分寸的动作刻画得格外形象。

而一个“钻”字则把鸬鹚的乖巧听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抹”一“钻”,配合默契。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5《动物二章》教学设计 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5《动物二章》教学设计 冀教版

《动物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

教学难点:体会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好课题.(1)教师: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写得非常优美、非常生动的课文《动物二章》,谁来读一读?(教师板书:动物二章)(2)教师看看作者为我们带来哪两位朋友?生说师板书:“鸬鹚"和“鹭鸶"(3)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

注意:“鹚”和“鸶”的读音。

2、简介鸬鹚、鹭鸶。

(1)教师简单介绍鸬鹚、鹭鸶。

(2)出示鸬鹚、鹭鸶的图片,学生先和鸬鹚、鹭鸶打招呼,然后补充相关资料。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鸬鹚”“鹭鸶”和打招呼,介绍资料时,要变成自己的语言,这也是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

)3、引入新课。

课文中对鸬鹚与鹭鸶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请大家闭上眼睛,由老师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1、教师范读。

(1)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闭目欣赏。

(2)读后学生说听后的感受。

(鸬鹚、鹭鸶)(教师:很好!这是鸬鹚和鹭鸶留给你们的第一印象,而且是相当好的印象。

有了这样的印象,再去读《鸬鹚》、《鹭鸶》,就会有一种会老朋友的感觉了。

好!现在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长句难句,把他们读正确、读通顺.)2、学生练读.(1)教师: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的时候,看看你能念得很通顺很流利吗?(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读后检查学生的朗读。

教师指名朗读.《鸬鹚》抽5位学生读(1--5)自然段;《鹭鸶》抽5位学生读(3——7)自然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动物二章 ▎冀教版 (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动物二章 ▎冀教版 (1)

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是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是寄托的思想感情。

四、解决策略:理解文章的意思,交流。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 5 动物二章二、学习第一篇《鸬鹚》生字生词1.提问“关于鸬鹚知道什么?”(介绍关于鸬鹚的资料。

)鸬鹚是一种水鸟,俗叫鱼鹰﹑水老鸦。

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

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

鸬鹚是鸟类中优秀的潜水明星。

学生交流:2.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型、理解字义的。

3.指导难字鹚:左边是“兹”九笔袅:上边是“ ”,下边是“衣”粼:右边是“ ”4.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5.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三、学习第二篇《鹭鸶》生字生词1.你对鹭鸶了解多少?学生交流:鹭鸶又称白鹭,属鸟纲鹤鹳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

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

它们天生丽质,浑身洁白,身材修长,繁殖期间头上会生出2根10余厘米长的羽毛,胸背处也会生出丝状的长羽毛,随风起舞时,非常好看。

鹭鸶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

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

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

2.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型、理解字义的。

3.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4.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四、作业超市: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 板书课题:鸬鹚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渔人指挥鸬鹚捉鱼的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二章1、鸬鹚教学要求:1、按照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

背诵课文第一节。

2、能划出描写鸬鹚动作、神态,渔人动作、神态,湖面情况的词句,理解、体会湖面情况与鸬鹚捕鱼的联系。

3、能读、写、默本课11个生字和课后练习中的13个词语。

用“无数”、“恢复”造句。

4、了解鸬鹚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

由此体会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上海。

教学重点:按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

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宁静、美好。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齐读。

2、师介绍鸬鹚,看插图。

鸬鹚是一种水鸟,羽毛灰黑色,有绿色光泽,嘴扁而长,上嘴的尖端有钩。

能游泳,善于捕鱼,喉下的皮肤扩大成囊状,捕到的鱼就放在喉囊内。

这种鸟也叫鱼鹰,我国南方地区饲养它来帮助捕鱼。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出示——有感情地朗读我们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合适的节奏等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二、学生分小组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课文主要写了鸬鹚什么?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按这个变化试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自学1、指名分节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鸬鹚的什么?板书:准备捕鱼结束(2)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

板书:平静热闹平静(3)按这个变化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7节)2、读课文,用()找出描写湖面情况的句子。

出示小黑板: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清亮亮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天色渐渐暗下去,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指名分别朗读。

师:他们读得很好,读出了湖面从平静到不平静又恢复到平静的过程。

那么湖面的变化和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四、学习第一段(一)边看插图,边听同学朗读。

体会一下这时的湖面是怎样一种景象。

1、听了同学的朗读后,你们这时的湖面是怎样一种景象?板书:夕阳图(平静)2、课文第一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夕阳西下、鸬鹚等候捕鱼的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并且通过一些词句把它表现出来了。

下面我们通过反复朗读、自学,把表现美景的词句用小圈找出来,用直线划出描写鸬鹚动作神态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渔人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集体来欣赏这些优美词语。

3、分小组学习。

(二)赏析词句1、逐一出示词句进行赏析①湖面:绿油油一面镜子出示小黑板: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你为什么认为这句句子写出了画面的美丽?(把平静的湖面比作一面镜子。

因为没有风,湖面上没有一丝波纹,平静、清澈、透明。

所以可以把它比作镜子。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优美的句子朗读一遍。

②垂柳、稻田:一望无边③小船:浮(这个词用得好在哪里?)因为小船没有划动,所以更显出湖面风平浪静,气氛寂静,齐读这句话。

④渔人:悠然(先说说“悠然”是什么意思?再说理由)悠然——悠闲的样子。

因为渔人在吸烟,没有划动渔船,所以湖面上很平静。

渔人坐在船上安祥地、自在地抽着烟斗,望着那平静的湖面,他显然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陶醉。

一切显得是那么安静啊。

齐读这句话。

⑤鸬鹚:列队的士兵等待出示小黑板: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列队的士兵——很威武,神气,整齐,训练有素(“等待”与湖面的平静有什么关系?)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并没有下水去捕鱼,所以湖面依然很平静。

齐读这句话。

2、指导朗读第一段。

现在我们一起朗读这一段,要读出那种宁静,闲适的气氛,速度可以稍微慢些。

先由老师引读,再齐读。

3、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一段。

4、小结。

这一段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由景到人的顺序描绘了夕阳、湖面、垂柳、稻田、小船、渔人在悠闲地吸烟,鸬鹚在等待命令这样一幅优美宁静的夕阳图。

四、布置作业1、抄词;2、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一、过渡导入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通过对有关词句的赏析,体会了夕阳图的美景,出示板书:夕阳图这节课我们要来欣赏第二幅画面:出示:捕鱼图二、学习第二段,赏析词句随着渔人的竹篙在船舷上轻轻“一抹”,平静的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指名读第二段,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这时的湖面情况。

交流板书:热闹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句来表现湖面热闹的景象呢?(一)分小组自学第二段,用直线划出鸬鹚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渔人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用小圈找出有关词语。

(二)交流1、交流句子老师读描写湖面的句子,男生读描写鸬鹚的句子,女生读描写渔人的句子。

2、交流词语①第2节学生各抒己见(1)出示句子: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指名读)“荡起”和“跳跃”用得好吗?好在哪里?(写出了波纹荡开的样子,也描写出了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一朵朵跳跃的样子。

)齐读。

(2)湖面怎么会产生这种变化的?因为渔人拿竹篙在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才产生了这样的变化。

请一个学生做做“一抹”这个动作。

全班做。

师:“一抹”,就是竹篙在船舷上一擦而过。

指名读第二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有顺序地描写的。

引读:师:因为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生:所以湖面……②第3节过渡:随着鸬鹚在水中捕鱼,湖面上就更热闹了。

现在我们来默读第5节,着看渔人是怎样指挥的鸬鹚捕鱼的?用了哪些词语。

(1)师: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做一个选词填空的练习。

出示小黑板:伸出打着跳上拍着钻出蹦上扔压抓甩掐挤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指名分别读两行词语并交流:为什么先用“钻”,后用“跳”?为什么用“抓”,不用“掐”?为什么用“挤”,不用“压”?为什么用“甩”,不用“扔”?(2)齐读,边读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写出了鸬鹚捕鱼的动态,欢快活泼;也写出了渔人从鸬鹚喉囊里取鱼时的利索劲儿。

湖面上鸬鹚在跳跃,渔人在忙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快忙不过来了。

(3)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热闹的场面,要用跳跃、轻松、欢快的语调朗读,同时体会一下这些动词的准确性。

(4)齐读第二段,注意读出那种欢快热闹的气氛。

二、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此时你又感受到什么?出示:归来图:(平静)湖面上开始安静下来了,直至最后湖面上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2、默读第三殷,你从哪些词句中知道湖面开始恢复平静了?(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

”说明人们都烧晚饭了,时间已近傍晚,湖面又向平静过渡。

齐读。

(2)“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

”这时再也听不到水鸟下水时发出的响声,湖面上不会有波纹,浪花也不再跳跃了。

齐读。

(3)渔人一条条抛小鱼喂鸬鹚。

渔人喂鸬鹚时动作轻、慢。

鸬鹚把大鱼留给人们,自己吃的都是小鱼,而且吃得美滋滋的,这使我们想起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

齐读。

(4)“渔人荡起桨……”湖面是平静的。

齐读。

(5)“天色……恢复了平静”“恢复”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恢复”,它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这一词用得很贴切,点明了湖面原先也是平静的,课文的结尾与开头前后呼应。

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声音稍轻些,速度稍慢些。

三、总结全文1、本文通过描绘了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夕阳图”、“捕鱼图”,“归来图”三幅画面,表现了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从而使我们每个小朋友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上海。

2、我们通过本课的朗读训练,学会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合适的节奏等由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四、完成习题1、指导造句出示:恢复:(1)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我恢复了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座古建筑恢复了原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__________________。

无数:先把“无数”扩成词组,如:无数彩灯,无数鲜花,无数星星,无数海鸟,无数革命者等,然后再把词组扩成句子。

2、完成填表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鸬鹚准备捕鱼结束平静热闹平静夕阳图:(平静)湖面:绿油油一面镜子垂柳、稻田:一望无际小船:浮渔人:悠然鸬鹚:列队的士兵等待捕鱼图:(热闹)归来图:(平静)2、鹭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鹭鸶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准确生动。

5、了解作者开头和结,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以其开头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出示鹭鸶图片)美丽的荷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

一群鹭鸶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多么美的画面的啊!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郭沫若老先生的散文,感受鹭鸶的优美。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2、教师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读的时候教师随机喊停并由下一位同学读,练习集中注意力。

)3、再读课文,思考:(1)在作者眼中,鹭鸶是什么?(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鹭鸶的精巧?4、小组讨论:鹭鸶的精巧具体体现在哪儿?细细品读,自己展示有感情朗读。

5、体会“白鹤太大……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句话是通过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突显鹭鸶的精巧的?二、过渡1、鹭鸶不仅是一首精巧的诗,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老师很想和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稳重哪些段落写出鹭鸶的“韵味无穷”?(生读第6自然段)2、描绘的景色真像一幅画,画中鹭鸶在干什么?谁能给这幅画起一个贴切的名字?为什么用“钓”不用“捉、叼”?鹭鸶像优雅的贵妇,闲庭信步在水边,优雅的垂钓,多么温柔,多么娴静!一个“钓”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韵味无穷。

3、同桌读读第7、8自然段,商量商量,各取个什么名字合适呢?(1)望哨图它是在望什么呢?(2)低飞图闭眼联想:夕阳最后一抹柔光斜斜地铺在水面上,通红的火烧云低垂着,偶有一只鹭鸶伴着晚霞翩然起飞,它优美的身形映照在水面上,让人不禁陶醉。

同学们,此刻你对鹭鸶又有怎样的感情?揣测一下,作者对鹭鸶又有怎样的情感?4、是的,鹭鸶是一首诗,诗中有低飞的惬意、望哨的悠然、垂钓的乐趣,怪不得作者说——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观察文章开头结尾,想想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四、升华郭老把鹭鸶描写得如此优美,就因为他对鹭鸶、对自然、对生活都倾注了什么样的情感?(对自然、对生活的爱)五、延伸1、喜爱鹭鸶的人自古有之,让我们一起欣赏诗人笔下的鹭鸶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