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教案一. 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文,讲述了古代学者在研究河中石兽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最终得出正确结论的故事。
本文通过石兽的变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教育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断探求真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文,对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有所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仍有限,对于文中的词语、句式、语法等方面需要加以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翻译和理解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石兽变迁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学会从事物变化中认识和把握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石兽变迁规律的把握。
2.难点: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辅助教学。
2.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石兽变迁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资料,介绍石兽的变迁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石兽吗?石兽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石兽的变迁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河中石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一些古老的物品或建筑?”(举例说明)这些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河中石兽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奥秘。
举例解释:
-在阅读理解方面,重点讲解文章中“石兽在河中沉浮,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一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石兽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语言表达方面,强调词语“沧桑”、“斑驳”的用法,让学生通过造句等方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实际运用。
-在写作技巧方面,以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为例,讲解如何通过具体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指导学生在写作时运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河中石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丰富文化底蕴。
2.增强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文章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写作技巧和历史文化背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句子解析和文化内涵,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河中石兽相关的历史文化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4.强化人文关怀:通过了解河中石兽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4《河中石兽》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4《河中石兽》说课稿一、说教材《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4课。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包括了探险和科幻两部分内容。
本篇文言文选自清代文学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以质朴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两只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
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二、说学情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标准及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2、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画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在上游这一科学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四、说重难点在这些目标中,我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定为: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老河兵的分析为什么是正确的,运用简笔画让学生理解这一科学原理五、说教学方法从以上学情和目标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如下教学法1、在处理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即体会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方面,除了采用提问追问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在解决本课的难点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己理解老河兵的分析方法为什么是正确的。
然后让学生自己画简笔图,通过简笔画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科学原理的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景设置1、发布求助信息。
2、伸出援助之手。
(用现代文回复,落实文言词汇的积累)第二环节:悟出道理1、如果让你点赞的话,你会为谁点赞。
2、小结提升:得出“实践出真知”的科学道理。
第三环节:质疑思辨思考探究二第四环节: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启示?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全文。
《河中石兽》说课稿(精选4篇)

《河中石兽》说课稿《河中石兽》说课稿(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说课稿(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河中石兽》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第二中学的语文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河中石兽》。
一、说教材《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
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目标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掌握边默读、边摘录的阅读方法,还要注意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思路。
依据以上两点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河中石兽》一文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3、反复诵读,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结构,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作为本课的重点。
本文有较多的疑难字词、倒装句和文言长句,因此我把准确翻译课文作为本文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难点;另外,本文作者善于在叙事中制造波澜,文章风格简淡、立意高远,七年级学生较难体会,因此品味本文的写作特色是第二个难点。
四、说教法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朗读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法。
五、说教学过程本文我打算用两个教学课时完成,教学过程如下:第一环节:疑读正其音。
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读,力争每次朗读侧重于某一方面的训练与提高:一是自由朗读,提出疑问,划出读音不准的字词;二是指名朗读,读准字音和句读,侧重于教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
《河中石兽》说课稿——王友芳

《河中石兽》说课稿毛坝中学王友芳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
《河中石兽》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是清代才子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它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故事性趣味性较强,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尝试并逐步学会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通过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学习,体验到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伟大价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依据以上两点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点: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浏览、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善于思考并质疑的精神。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他们的学习基础,我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准确翻译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把本文的三种特殊句式的翻译作为本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另外,本文层层铺垫,叙事中波澜起伏,七年级学生较难体会,因此品味本文的写作特色是学习本文的第二个难点。
二、说学情:学生在本册课本里已经学习了几篇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已经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这让我们学习本课轻松了不少。
当然,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学习本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要在技巧和方法上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三、说教法学法:1.这节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和直接讲解的方法,因为学生已经能阅读浅显文言文,教师只需要将学生有疑难的文言词语进行直接讲解以后,其他的文言词语及句子由学生合作探究就可以自己翻译全文。
2.这节课还要采用问题导引法和启发式教学。
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进行设疑激趣,对学生进行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质疑,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勤思善思的好习惯。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第四单元“古迹探幽”主题展开,选取《河中石兽》一文进行深入学习。教学内容包括:
1.文章朗读与生字词学习: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如“沧桑”、“侵蚀”、“摩挲”等。
2.篇章分析:理解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体会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品味文章语言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4.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增强人际沟通技巧。
6.塑造学生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修辞手法理解不深,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修辞手法的作用。
(4)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难以将所学文章写作手法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教师应提供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和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提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3.内容理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河中石兽的历史背景,感受作者对古迹的探寻与思考。
4.语言品味:学习作者精炼、生动的语言表达,品味文章中的佳句,如“石兽静卧,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等。
5.思想感悟: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古迹背后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6.课堂讨论:围绕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其次,在引导学生讨论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此兴趣浓厚,但他们的知识储备有限,导致讨论不够深入。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他们在讨论时能够有更多的依据和灵感。
《河中石兽》说课稿(精选4篇)

《《河中石兽》说课稿(精选4篇).doc》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hezhongshishou/730318.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河中石兽》说课稿(精选4篇)》限时特价:9.97元/篇原价20元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公开课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公开课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只石兽在河中的传奇故事,揭示了事物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教育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本文以生动的寓言故事形式,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事物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能够分析石兽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的感情,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能够分析石兽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2.难点:石兽的形象特点和课文所揭示的道理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情感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石兽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资料、课件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概括石兽的形象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石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石兽的形象特点,并简单描述。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石兽的形象特点,并交流讨论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说课稿
《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笔记小说。
第六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与“科学”有关密切关系,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1)默读及阅读;(2)把握文章条理;(3)理清作者思路。
依据单元目标我将《河中石兽》一文的教学目标定位: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借助工具书以及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实词与虚词,文本的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朗读文章并背诵文章。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诵读文章,体会文言文朗读的情感与语调,在反复诵读、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体味文章严密的逻辑性。
3、情感与价值感:学习从实际出发,观察事物,对待生活,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文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和部分词汇的含义,理解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定位朗读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说流程:导入:《河中石兽》是清代才子纪晓岚的一篇文章,课堂从介绍《阅微草堂笔记》导入。
纪晓岚曾专门为阅微草堂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所以闭柴荆,微言终日阅”,这一句是介绍了“阅微”的来历。
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就是以笔记的形式记叙一些奇闻异事,以达到说理的目的。
文本的分析采用四步阅读法:
第一步:学生自读文章,一遍读一遍疏通生字生词,然后听老师范读,将句子正确的断句画出来。
第二步:学生仔细阅读,一遍读一遍读课文的注释,弄清楚文本的基本内容,整体感知文章。
(用“这是一个关于干什么的”的形式说说文本的基本内容。
第三步:学生再次读文章,圈点出文章中的人物,并找出表示人物情态的词语。
(用“谁找石兽”的形式说说)
第四步:学生细细读每一段,说说他们都用什么方法找石兽,结果怎么样?
最后师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找到了石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本课拓展作业:积累几句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说板书|:
河中石兽:寺僧----求之下流----无迹
讲学家----求之地中----失败
理论+实践=成功
老河兵----求之上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