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 说和做 思考探究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说和做 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情感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
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
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
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为了祖国,他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
2.作者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视频导入播放《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大家认真的观看。
看完视频,教师组织大家交流和观看的视频有关的内容。
大家知道哪些和这次演讲有关的知识,背景、内容都可以说一说。
生回答:演讲者是闻一多。
(板书“闻一多”)背景是在1946年,发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
在这一次演讲中,闻一多这样说“我们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是什么意思?生答:他从容就义的表现。
问:你说的不错,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当时是李公朴的追悼会,会场里有国民党的特务在闹事。
事实上在这之前,大家已经知道闻一多先生和李公朴先生一样。
都在国民党的黑名单上,李先生遭暗杀,有人已经暗示了闻一多先生要注意保护自己,但他还毅然决然的参加了李先生的追悼会,并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这次演讲,之后在随即的游行中,只听到两声枪响,闻一多和他的儿子倒在了血泊中,他的儿子受了伤,闻先生牺牲了,所以这次演讲叫《最后一次讲演》。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闻一多,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说和做——记闻一多言行片段(在闻一多三个字的后面稍微隔开一段的空处)问:老师有没有漏掉什么?回答:“先生”二字(教师补充板书)问为什么要加先生?本文作者臧克家先生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是他的学生。
臧克家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经常到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曾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可见相知之深。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我对第二课《说和做》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该课是七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讲述了诚实、守信、守时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核心的观点是“说到做到”。
首先,我认为该课程是非常有意义和实用的。
在当今社会中,诚实守信已经成为我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职场生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而且,“说到做到”这个观点本身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来提高自己的品质和素质。
然而,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该课程的内容较为抽象、晦涩,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
同时,学生也容易陷入“吹牛”或“虚张声势”的态度,导致在言辞之中与实际行动存在巨大的差距,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重实际行动,而不只是空口说白话。
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具体措施。
首先,我通过引导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是诚实守信,守时等的具体行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概念,这样更具有生动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我还进行了案例分析,并将一些优秀或者不好的案例投射到学生生活中,让他们深刻体会行动的重要性。
最后,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做或者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该课程的认识。
总的来说,该课程的教学虽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难点,但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可以顺利地帮助学生理解并实践“说到做到”的理念。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深层次内涵,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方法,我在教学中还加强了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联系。
通过家长会和社会实践等手段,让学生领悟到“说到做到”和诚信守信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家长会中,我向家长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孩子在家中的学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说课讲稿

说课稿: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额题目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过程、说板书等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教育部编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是精读课文。
部编教材(也教统编教材)创新就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编排。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杰出人物,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
本文脉络清晰,句式整齐,富有诗意,诗人臧克家在文中写其师闻一多先生不同时期“说”和“做”方面的特点,热情颂扬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始终如一的爱国赤诚。
这与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优秀人物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是一致的。
因此,本课在这个单元起着落实单元目标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能完成把握课文内容的任务,但在理解文本时还不得法,不够深入。
学习本课,学生能迅速梳理文章脉络,归纳闻一多先生在学者和革命家方面说和做的特点及成绩,但是在品读细节,揣摩诗意的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精神上学生会不知如何下手或浅尝辄止。
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细节,揣摩语言,发现人物的内在精神上。
三、说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单元目标和学生学情,我制订了以下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
2、梳理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学习文章严谨的结构安排;学习人物言行一致的崇高人格的和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感。
(重点)3、关注文中细节描写,理解其作用,勾画精彩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预习法和自主学习法《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语文学习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自主学习本课字词,查找作品相关资料,了解人物生平事迹,熟悉本文内容。
多种读书方法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说和做》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说和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感情充沛,内容精练。
全文只用约一千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
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兼有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闻一多、臧克家的相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了解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以及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领悟文义,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并理解其作用。
(2)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意和表达效果。
2.难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剪裁材料的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七子之歌》〕这首歌的歌词作者是闻一多先生。
他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期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做狮子吼的民主战士。
他横眉冷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满腔热血化为驱散黑暗的晨曦,他永远屹立在历史的潮头。
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的《说和做》,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了解人物与写作背景。
(1)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五四运动时在清华大学读书,参加了学生运动。
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6年7月15日,遭到国民党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二课《说和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二课《说和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说和做》,主要包括文章的阅读与理解。
教材章节为第二章“人物描写”,详细内容为通过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学习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和动作来描绘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领悟到“说和做”的重要性。
2. 学会运用具体事例来描绘人物形象,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理解,以及通过具体事例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说和做”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
b. 教师讲解文章,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c.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学习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
3.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关于人物描写的例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位熟悉的人物,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进行描写,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说和做》2. 主要内容:a. 文章主旨:说和做的重要性b. 人物描写方法:具体事例描绘c. 闻一多先生形象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他/她”为题,选取一位你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
2.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妈妈:妈妈是个勤劳的人。
每天早晨,她总是早早地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
她忙碌的身影在厨房里来回穿梭,锅碗瓢盆奏出美妙的交响曲。
每当看到她满脸汗水的样子,我都深感敬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思考,尝试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描绘人物,提高写作水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魅力,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上的亮点与不足。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们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我发现他们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充分展现了他们对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质的认同。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说明学生们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了很好的收获。
-写作手法学习:掌握作者运用具体事例来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言行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情感教育:感悟闻一多:课文中描述闻一多先生“说起话来,总是那样的热情洋溢,富有感染力”,这是描绘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语言表达中感受人物性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言行特点及其精神品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闻一多先生精神世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精神品质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在日常生活中勇于担当、积极进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语言表达:学生可能难以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情感体验,需要教师指导。
-文化理解:帮助学生理解闻一多先生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和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言行特点。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学者,他的言行体现了爱国主义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统编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2课时)教学详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详案第二课时一、导入闻一多先生,这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他的形象被臧克家塑造得多么鲜明,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教师给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讨论,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交流:“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他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交流:本来应是平淡的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而且“向地壳寻求宝藏”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
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介绍,而且是热情称赞了。
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交流:“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了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4.①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呖尽心血。
②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交流:①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
②“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交流:“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拓展延伸闻一多先生,这位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受到中华儿女的敬仰,中华儿女永远纪念他。
读完本文,请你为闻一多先生写两句墓志铭或写两句赞扬的话。
答案:1.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足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
2.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文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3.深夜提笔写校补,三更磨墨出杂论。
一口一心为自由,专为革命献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 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 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 楷,如群蚁排衙”,这个细节描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 严谨态度。
一、概念和作用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相遇》
真题演练
【参考答案】
句子通过对耗子的神态与动作描写,表现了他面对已 退休而且听不懂“高科技”的老刘的得意,是对老刘无力 制服现在小偷的讥讽。与下文老刘心中的想法照应,突出 文章的主旨。
积累拓展
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 “做”特点的事例。
示例: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 取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抗战胜 利的消息传来,他才剃去了长胡子。
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不老的额头》
【参考答案】
真题演练
例句: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 分析:当我的女儿说头晕时,母亲“又习惯性地贴”这一 自然而然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永恒的爱。
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 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思考探究
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土 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 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学者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民主战士闻一多: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 择。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 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答题格式: 1.哲理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总结全文句)赏析:这个句子起了点 题的作用,说明……的道理(或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句式的赏析:陈述句语气平稳;疑问句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制造悬 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使感情更强烈(或使观点更鲜明);感叹句能 抒发强烈的感情。 3.描写句的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具体地写出了…… 4.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所在句子的赏析:联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 从字词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赏析。 5.句式工整句的赏析:这个句子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 了…… 6.叠词句的赏析:这个句子中使用叠词,读起来有韵律美,写出……
(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 主要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 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分析。
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 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 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 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 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 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 夜从事学术研究的怡然自适的情景。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 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 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方法拓展
如何赏析精彩语句 赏析语句可分三步完成: 1.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 指句子含义、描写方法、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句式、词性等。 2.确定最佳赏析角度。 首选修辞或人物描写方面,无以上两 点,则考虑其他赏析角度。 3.结合具体语境,指出其特定作用。如开篇点题、承上启下、 收束全文等。
真题演练
(2019·广西贵港)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㉒段划线句子。
㉒耗子笑起来,嘶哑干涩,然后说:“老刘啊,我们都老了,我 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说完,耗子狡狯地冲老刘一笑,还挑逗性地 眨了眨左眼。
㉓老刘站起来,走到门口,眨了眨右眼,对耗子神秘地笑了笑。 ㉔下楼时老刘也哑笑着,走出大楼门口,发现外面飘着零星的雨 点,老刘想起那一年,……老刘不去想这些了,他心里对耗子说:我 警告你段立军,你别高兴得太早,你们那群人里,我看到了我徒弟的 徒弟,他正专心致志地听课呢,他可是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
命题点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 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 之中。
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 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起到 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想的作用。
二、常用种类和方法
1.场景细节描写 3.语言细节描写 5.心理细节描写
五、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 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莱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 锲而不舍。
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 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实际上是指闻一多先生在寻找使
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 壁”。
2.服饰细节描写 4.动作细节描写 6.神态细节描写
三、考查形式
1.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举例分析? 2.选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四、答题模式 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特点),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心理等),表达 了作者……(情感)。
真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