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现状与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战略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战略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战略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纷纷跨足国际市场,开展跨国经营。

在这个过程中,融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意义、融资策略和挑战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战略进行浅析。

1.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意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跨国经营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拓展市场,实现更高的利润增长。

通过进入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扩大企业的业务规模。

其次,跨国经营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并购或合资等方式获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品牌价值,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品牌升级。

最后,跨国经营还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

通过将业务分散到不同国家和市场,中国企业可以避免因为国内市场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2. 融资策略在进行跨国经营时,中国企业需要灵活运用融资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融资策略:2.1. 内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通过企业自身的资金来源进行融资。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再投资、利润留存等方式获得内部融资。

这种融资方式比较灵活,无需向外部机构支付利息或股权份额,降低了融资成本。

2.2. 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是指通过向外部机构或个人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

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吸引外商投资等方式进行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但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或股权份额,并承担一定的风险。

2.3. 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

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在国内或国际股市上市,吸引投资者购买公司股票,从而获得资金。

股权融资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较大的资金规模,但也需要承担股东权益变动等风险。

3. 跨国经营融资策略面临的挑战虽然跨国经营可以为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机遇,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挑战:3.1. 不同国家的法律和监管差异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法律和监管要求。

这些差异可能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并且需要与多个国家的政府和机构进行沟通和合作。

浅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战略

浅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战略

浅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战略班级:工商1101姓名:吴琼学号:11101107【论文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我国企业要想在全球性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走跨国经营的道路。

文中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跨国公司既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又是全球市场大舞台上的主要竞争者。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跨国企业的发展从无到有,至今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比较晚,在发展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1978 年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而国外则拥有几百年的历史。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广泛,进入行业较多,企业数量较大。

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经国家批准和备案的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共计6296家,协议投资金额达112亿美元.投资涉及的行业也从初期集中在贸易方面,发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领域。

尽管我国在跨国经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比差距还很大。

1999年度,我国只有9家公司进入《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并且这9家公司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比也有不少差距,如平均利润率只有500强的1/3,资产收益率仅为1/6。

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1.宏观上(1)缺乏总体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主要表现在对海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未建立统一、权威的专门管理机构,也未制定系统、稳定的海外投资促进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在总体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政策上也没有形成成熟的导向机制。

由于国家的宏观信息系统不完备,现有的海外投资项目多数是根据多种渠道得到的非系统化信息决定投资的,致使我国的海外投资项目无论在行业还是地区布局上,都没有统筹安排的主攻方向和目标,投资行为上表现出无序性,对外投资随意性大,造成海外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影响我国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

跨国经营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也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国际声誉。

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1. 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是一大挑战。

各国政府和民众对外国企业的态度和限制政策常常会影响企业在当地的经营与发展。

政治风险一旦出现,可能导致企业投资损失,甚至被迫退出当地市场。

2. 品牌形象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其品牌形象往往受到质量信誉、文化差异等影响。

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限制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空间。

3. 合规风险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由于对当地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存在合规方面的弱点,容易陷入合规风险。

一旦发生法律纠纷,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发展。

4. 人才管理跨国经营需要人才的支持,但中国企业在海外招聘和管理人才存在一定困难。

语言沟通、文化差异、管理模式等问题都可能影响企业在海外的运营效率。

5. 安全风险中国企业在一些国家进行跨国经营时,面临的安全风险较大。

包括恐怖袭击、劳工冲突、自然灾害等,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对策1. 加强政治风险研究针对不同国家的政治风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分析和评估体系,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危机应对的准备。

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建立良好关系,争取政府支持,降低政治风险。

2. 提升品牌形象在产品质量控制、文化融合以及对外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通过品牌建设和公关活动来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扩大市场份额。

3. 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加强对当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岗位。

加强对员工的合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合规意识,降低合规风险。

4. 人才培养和引进中国企业在海外招聘人才时,应该注重对语言和文化的培训,以便员工更好地适应当地文化环境。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缺乏慎重研究和判断 , 对海外合作者 的信誉 、 能力 、 式并不能很好地为我国企业 提供 学习机会 , 许多涉 稳定性等基本素质考察不够 , 致使受骗上 当的情况 外企业也未 能通 过 间接 出 口真正 积累 国际经 营经 时有发生。 验, 无法为更深人地进入 国际市场 、 参与 国际经营进
相比, 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 , 我国企业实施跨国经营还必须完善政策, 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提高企业整体竞争
能力。 关键词 : 国企业 ; 我 跨国经营; 发展 战略
中圈分类号:2 1 F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05 (06 0 1 3-7 120 )2 0-
2 4 —o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问题分析
客观 地说 , 国企业 在 “ 出去 ” 我 走 战略 的实施 过
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 的经验 , 完全可 以在国际市场 上拓展新 的发展 空 间。但是 由于还处在 发展 的初
期, 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 国公司相 比, 在许多方面还
收 稿 日期 :o 6 _ 1 o 2o _ o —- 4
争力强的企业。 目前 , 我国境外投 资与发达 国家差 法了解不够 , “ 对 游戏规则 ” 认识不足 , 参与 国际化 距很大 , 境外投资总额不足 G P的 2 , D % 企业平均投 经营比较盲 目, 也就无法 实现企业 自身核 心能力 与 资额为 10万美元左右 , 5 而发达国家为 60万美元 , 环境之间的最佳适应 , 0 更谈不上核心能力成 长的最 发展中国家为 40万美元。从我 国对外投资的项 目 5 大化。因此 , 国企业 在 国际化 的进 程 中, 我 经常受 规模看, 大多是中小企业。据德 国的统计表 明, 德国 挫 。 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约为 7 , % 而大型企业 约 ( ) 五 多数企业核心能力较差

国有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跨国经营

国有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跨国经营

国有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跨国经营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跨国经营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通过跨国经营来拓展市场和实现利润最大化。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动机、实施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有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动机国有企业国际化的动机主要包括资源需求、市场扩张和技术引进等方面。

首先,国有企业可能因为国内市场饱和或资源不足而寻求海外市场和资源。

其次,通过国际化战略,国有企业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收入来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国际化战略还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方式国有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投资、收购合并、战略联盟等。

直接投资是指国有企业直接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收购合并是指国有企业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国外企业来进入国际市场。

战略联盟是指国有企业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三、国有企业国际化战略面临的挑战国有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往往面临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

其次,国有企业在海外市场上还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法律和商业环境,这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国际化战略还面临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波动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都需要国有企业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

四、国有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启示在国有企业推进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启示值得关注。

首先,国有企业应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国有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中应与国际企业开展合作,共享资源和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各种挑战。

五、结语国有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跨国经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毕业论文--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

毕业论文--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摘要]当前,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和战略栽体。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我国企业要想在全球性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走跨国经营的道路。

本文讨论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特征、前景,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研究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跨国经营发展战略对外投资China'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Problems andDevelopment Strategy[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have becom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and strategic plant body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enterprises are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compete, we must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aking the road of transnational busin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us of Chinese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s, analysing problems exsit in transnational business, and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a number of measures and proposals.[Keywords]Transnation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eign Investment目录引言 (1)一、企业跨国经营理论概述 (1)(一)发达国家的跨国经营理论 (2)(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理论 (3)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与特点 (4)(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 (5)(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征 (5)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6)(一)政府宏观管理体制不完善 (6)(二)跨国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不充分 (7)(三)跨国经营的人员素质低缺乏管理经验 (7)(四)资金不足阻碍跨国经营的发展 (8)(五)技术优势与竞争者相距甚远 (8)(六)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发展缓慢 (8)四、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研究 (9)(一)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9)(二)熟悉国际规划加强海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9)(三)加快培养跨国经营所需的专门人才 (9)(四)建立企业金融系统来解决资金短缺的瓶颈 (10)(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竞争优势 (11)(六)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 (12)结论 (12)致谢 (14)参考文献 (15)引言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加速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现状研究以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现状研究以为例

3、缺乏国际化人才
3、缺乏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 营方面起步较晚,因此缺乏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管理经验的人才。这使得中国企业 在跨国经营过程中难以有效融入当地市场和文化环境。
三、提升中国跨国经营企业竞争 优势的对策建议
1、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问 题
1、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不足
1、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不足
虽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在国际化经营管理方面仍存在经 验不足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对目标市场了解不足、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管理团 队国际化素质不高等方面。
2、跨国经营风险挑战加大
2、跨国经营风险挑战加大
3、跨国经营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结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国际化经营 管理经验不足、风险挑战加大等问题。未来,中国企业需要更加理性地制定跨国 经营战略,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并探索多样化的跨国经营形式,以更好地 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参考内容
中国跨国经营企业竞争优势研究
谢谢观看
2、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未来,中国企业将更加注重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引进高素质人 才和加强培训,提高管理团队的国际化素质。同时,将更加注重目标市场的本土 化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
3、跨国经营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3、跨国经营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未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形式将更加多样化。除了现有的绿地投资和跨国并 购等投资形式外,还将探索新的合作形式,如联合开发、共建园区等。将更加注 重与当地社区和政府的合作,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和经济体系。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未来发展 趋势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篇: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伴随经济化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十五”期间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国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

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还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存在着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国际化经营的总体实力相对薄弱等问题。

为了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在继续保持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基础上,应逐步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增加对外投资的总体规模;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加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潮之中,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从出口导向战略向国际化经营战略转变。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和条件1.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石油、天然气以及许多重要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等蕴藏量不足,即使国内拥有一定的资源量,人均占有量也比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部分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逐渐显现。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实行跨国配置资源,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

2.大规模引进外资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学习条件和市场机会。

根据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2004年中国以61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额,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外资流入国,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960亿美元)和英国(780亿美元),居第三位。

截止到2004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为5621.01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我国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现状与发展战略
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投资经营投资战略
论文摘要:本文以跨国公司与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为论述的主线,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认为,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同时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引进跨国公司投资战略和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战略。

一、引言
西方学者对跨国公司的研究是从国际投资开始的,然而,在世界经济史中,国际贸易的历史远比国际投资悠久,国际贸易的理论也比国际投资的理论成熟得多。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和被称为“赫—俄—萨模式”(H-O-S Model)的要素禀赋理论等比较公认的权威学说,而在国际投资方面的研究则较为薄弱。

西方学者通常运用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国际投资现象,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各自的运行机制有所不同,国际贸易理论难以对国际投资做出较为科学的解释。

二、我国国有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海外经营中的问题主要是与企业的内部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相联系。

这其中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海外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主要原因。

(一)产权制度不明晰
目前我国境外企业的管理方式主要实行的是承包经营制度。

这本身是在当前我国对外投资管理经验相对缺乏,管理机制不完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

但问题是这种承包性制度往往建立于并不明晰的产权制度之上,在产权、制度和体制方面的深层次的改革远未到位。

首先,按常理,境外企业的国有资产理应保值和增值,但从实际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境外企业的国有资产不仅没有增值,甚至连保值也未能做到。

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漏洞,主要有:一些企业的国有资产以个人的名义在当地注册,造成产权关系不明确,给国有资产流失造成隐患。

其次,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不仅存在于国内母公司,一些企业的境外子公司也沿袭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机制。

在该制度安排下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间的收益权与使用权划分没有得到合理且清晰的界定,进而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管理机制尚未根本改变,国内企业可能过于强调了对海外公司的我国国有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研究管理与控制,而海外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与决策权力被大量剥夺;另一方面,对于海外企业的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与业务发展漠不关心,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多海外企业缺乏国内母公司的相关支持而孤军奋战,海外业务的拓展活动显得后劲不足。

同时国内母公司的这种态度在产权制度不明晰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境外企业管理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甚至导致管理者设租、寻租与企业资产的海外流失。

(二)政企不分与所有者主体缺位
我国国有企业历来是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其关键问题就是政企不分与所有者缺位。

应该说,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这在产权制度上是相对明晰的。

简单来讲就是,机构作为所有者是可以的,但实际操作中管理国有资产的是机构中实实在在的人,而这些人在事实上的责、权、利等方面与其所管理的国有资产并无百分之百的利害关系。

这样来看实际上无论是国资委还是财政部充其量也只
能还是国有资产的一个代理人而己,而相应的委托人即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方面仍然处于缺位的状况之中。

三、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
(一)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企业在一定的外部经济环境下,成功地进行国际生产与经营活动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企业能够更有效地从事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其价格和非价格特性较国外竞争者更具有市场吸引力。

我国国有企业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只有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

(二)把软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国有企业科技开发能力的突破口
把软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突破口是是因为:
第一,投资少,风险小。

硬技术创新需要的投资较大,潜在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也较大,而软技术创新是对产品本体的延伸部分的创新,投资较少,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也相对较小。

第二,容易实现技术创新的目标。

软技术创新从构思开发到具体实现都是以企业内部为主,只要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生产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的努力,就可以达到技术创新的目标。

(三)加大国有企业科技开发资源的投入力度
首先,加大国有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力度。

科技开发是高投入、高风险活动,没有较大投入,很难进行创新。

其次,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内部创新机制。

最后,大力培养科技开发人才。

科技开发是一个由知识技能的积累到创造性地应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靠承载知识技能的各种人才来完成的。

国有企业为了获得高水平的科技开发人才,一方面要值得投资自己培养,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有企业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有用武之地。

四、结论
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之一前,应强化我国国有企业自身素质,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克服自身劣势,认真地做好知识准备和相应的人才准备,要全面地熟悉和把握国际惯例以及东道国的政治经济、产业政策变化以及法律政策等。

根据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实力来决定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海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明确投资方向。

通盘考虑项目的条件和直接、间接效益,减少盲目行动,规避和减少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