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8年湖北省84个省级开发区名单一览

2018年湖北省84个省级开发区名单一览中商情报网讯: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2018年第4号公告,公布了2018年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2018年版《目录》包括2543家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和省级开发区1991家。
与2006年版《目录》相比,2018年版《目录》增加了975家开发区。
其中湖北省共有84个省级开发区纳入本次公告目录。
2018版《目录》要求,纳入《目录》的开发区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战略,以及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有关行业规划。
2018年版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湖北篇)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名称批准时间核准面积(公顷)主导产业1 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2006.08 198.95 出版、文化创意2 武汉江汉经济开发区2006.08 70.58 信息技术3 武汉汉阳经济开发区2006.08 56.73工业服务、电商、健康服务4 武汉硚口经济开发区2006.08 52.28 食品、医药、汽车零配件5 武汉武昌经济开发区2006.08 50.01智能制造、工业研发设计、装备制造6 武汉青山经济开发区2006.08 50.16智能制造、工业研发设计、装备制造7 武汉洪山经济开发区2006.03 21.94 电力电气、光机电一体化8 武汉汉南经济开发区2006.03 224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9 武汉蔡甸经济开发2006.03 952.44 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区能源汽车及零部件10 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2006.03 1293.52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11 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2006.03 1450.45电商、智能制造、纺织服装12 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2006.04 1652.43电力设备、纺织、钢铁加工13 湖北西塞山工业园区2008.08 740.13 特钢加工、生物医药14 湖北阳新经济开发区2006.08 42.31汽车零部件、轻工纺织、建材15 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995.01 744.18生命健康、装备制造、新材料16 湖北郧阳经济开发区2006.08 65.36 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17 湖北郧西工业园区2006.08 73.05 农副产品加工、建材、机械18 湖北竹山经济开发区2008.06 104.19玉石加工、农产品加工、绿色能源19 湖北竹溪工业园区2006.08 66.67 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电子20 湖北房县工业园区2006.08 22.89 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纺织21 湖北丹江口经济开发区2006.08 53汽车零部件、食品、生物医药22 湖北西陵经济开发区2006.08 475.01 日化产品23 湖北伍家岗工业园区2006.04 368.68光电、装备制造、生物制品24 湖北点军工业园区2008.02 101.28 电子材料、电子装备25 湖北夷陵经济开发区2006.03 276.69食品、医药、机械电子、建材26 湖北远安工业园区2006.03 67.82 精细磷化工、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27 湖北兴山经济开发区2009.09 209.93磷硅化工、新材料、石材建材28 湖北秭归经济开发区2006.03 178.74 食品、光机电、纺织服装29 湖北长阳经济开发区2006.05 167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建材30 湖北五峰工业园区2006.03 250.76 化工、食品31 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4.07 663.14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32 湖北当阳经济开发区1997.09 624.99 建材、食品、化工33 湖北枝江经济开发区1994.08 725.22 化工、食品、纺织34 湖北襄城经济开发区2008.06 772.74 能源、化工35 湖北樊城经济开发区2006.03 414.53化纤纺织、板材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36 湖北襄州经济开发区1996.12 257.31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37 湖北南漳经济开发区2006.03 157.24 建材、磷化工、机械38 湖北谷城经济开发区2006.03 755.55再生资源利用、汽车零部件39 湖北保康经济开发区2008.06 106.45精细磷化工、农林特产品加工、新能源40 湖北老河口经济开发区2006.08 36.84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再生资源利用41 湖北枣阳经济开发区2006.03 577.89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钢铁产品42 湖北宜城经济开发区2006.03 132.45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43 湖北鄂州花湖经济开发区2000.07 370.91 装备制造44 湖北东宝工业园区2008.02 521.49 森工、电子信息45 湖北京山经济开发区1992.08 400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46 湖北沙洋经济开发区2006.03 420.34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精细化工47 湖北钟祥经济开发区1996.11 407.34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48 湖北孝昌经济开发区1996.1 595.46机械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49 湖北大悟经济开发区2006.03 744.72包装印刷、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50 湖北安陆经济开发区1995.05 481.72农产品加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51 湖北汉川经济开发区1996.08 438.94食品、印刷包装、纺织服装52 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992.08 2139.66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生物技术53 湖北公安经济开发区1991.07 22.39 轻纺、食品、机械电子54 湖北监利经济开发区2006.03 248.75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55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2008.02 400.98轻纺食品、机械电子、精细化工56 湖北石首经济开发区2001.05 159.58精细化工、木业森工、汽车零部件57 湖北洪湖经济开发区1996.12 784.32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58 湖北松滋经济开发区2006.03 110.08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59 湖北黄州火车站经济开发区2006.03 273.73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60 湖北团风经济开发区2006.03 644.18 钢结构、农产品加工61 红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6.03 211.28 食品饮料、建材62 湖北罗田经济开发区2008.06 460.24农副产品加工、家具、建材63 湖北英山经济开发区2008.06 285.45农副产品加工、中医药、汽车配件64 湖北浠水经济开发区2006.03 416.87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零配件、设备制造65 湖北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2006.03 321.05中医药、纺织服装、光电子66 湖北黄梅经济开发区1992.01 527.43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67 湖北麻城经济开发区1994.08 350.85汽车零部件、冶金机械、电子电器68 湖北武穴经济开发区1999.1 280.04 医药化工、机械、食品69 湖北嘉鱼经济开发区2006.03 204.84 纺织、森工建材、医药70 湖北通城经济开发区2006.08 30.51 磨具、电子信息、陶瓷71 湖北崇阳工业园区2008.02 500 钒加工、生物科技、智能装备72 湖北通山经济开发区2008.06 376.83 冶金建材、机械、石材73 湖北赤壁经济开发区2006.06 384.55电力能源、机械电子、食品74 湖北恩施经济开发区1992.1 344.5 富硒农产品加工、建材75 湖北利川经济开发区2006.08 306.82富硒农产品加工、中药制药76 湖北建始工业园区2008.08 289.62 清洁能源、建材、农产品加工77 湖北巴东经济开发区2008.06 148.23 农副产品加工78 湖北宣恩工业园区2006.08 40 农副产品加工、厨具、五金79 湖北咸丰工业园区2008.08 188.06 建材、食品80 湖北来凤经济开发区2001.12 211.54 食品、民族特色工艺品81 湖北鹤峰经济开发区2006.08 12.17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建材82 潜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2.12 402.19石油化工、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83 湖北天门经济开发区2011.07 751.23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机电84 湖北神农架林区盘水生态产业园区2012.12 126.65 酿酒、中药材、农林产品。
盘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1152018年1月下半月刊盘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杨 倩近年来,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旅游业,并将它作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政府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时代的来临,也进一步加速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期望、体验等。
为了让旅游业快速融入“旅游+”时代,真正实现旅游带给游客的意义。
本文以盘州市旅游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措施。
引言近年来,盘州市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依托其独有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完善以乌蒙大草原景区、娘娘山等为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努力打造金彩盘州市品牌形象。
在未来的五年内,力求将盘州打造为花园城市,使盘州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功能更加完备,旅游、度假环境更加优美。
为进一步促进盘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结合其旅游资源现状,本文运用SWOT 分析方法,探讨盘州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存在问题。
一、运用SWOT分析盘州旅游业的现状(一)盘州旅游资源的优势盘州旅游的核心优势是生态绿色旅游,盘州拥有大量的自然风光,主要如下。
1.乌蒙镇的自然风光乌蒙镇的自然风光,因为乌蒙大草原而更加壮丽,乌蒙大草原位于盘州坪地乡和四格乡的交界处,最高海拔2 857米,有优质的牧草和丰富的水资源、风能资源。
游客到达乌蒙大草原后,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在这里有一望无际的高原草场,有世界罕见的自然景观佛光,有万亩高原矮杜鹃林,同时游客还能体会到集雄、奇、险、峻、幽于一体的八担山。
2.拥有万亩竹林的竹海镇此镇拥有竹林万亩、0.67万公顷的森林资源。
林区内气候凉爽,地势高俊,空气清新,年均气温仅14 ℃,是休闲避暑的好地方。
盘州市可开发并利用好其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尤其是独特的气候资源,吸引大量游客。
(二)盘州旅游资源的劣势旅游产品的多样性是盘州市旅游局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旅游项目主要以观光、观赏为主,竞争力不强。
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 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图2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
权威发布 AUTHORITATIVE RELEASE
图3 2014-2018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元/人、%
全市常住人口3101.79万人,比上年增加26.6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31.5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50%,比上年提高1.42 个百分点。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79.29万人,市外外 来人口177.44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2‰,死亡率为7.54‰,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8‰。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63,出 生婴儿性别比为107.55。
表1 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 (万人)
比重 (%)
全市常住人口 按城乡分 城镇 乡村 按性别分 男性 女性 按年龄段分
外资企业0.66万户,个体工商户168.62万户,农民 专业合作社3.50万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 业产能利用率为72.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产能利用率为73.4%,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黑 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2.0%,提 高2.4个百分点。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750.74万平 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00.9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 住宅待售面积383.63万平方米,减少194.45万平方 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7%, 比上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 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21.6% 和13.8%。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末全市农村贫困 人口1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万人;贫困发生率 0.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贫困地 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70元,比上年增长 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
盘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盘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六盘水市的各项决策部署,抢抓国家宏观政策带来的有利条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千方百计稳增长、不遗余力惠民生,牢牢守住“三条底线”,“三大攻坚”打出成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96.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3%。
第一产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355.18亿元,增长13%,其中,工业增加值296.77亿元,增长12.8%,建筑业增加值58.41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180.66亿元,增长8.9%。
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0.2%、59.5%、30.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428元,增长10.8%。
全市年末户籍家庭总户数44.98万户,户籍人口128.66万人。
按性别分,男性68.16万人,女性60.5万人。
全年户籍出生人数30827人,死亡人数8560人。
人口出生率为16.53‰,自然增长率10.11‰,出生人口性别比114.7。
全市常住人口106.51万人。
城镇化率49.51%。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36亿元,增长6.9%。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3.23亿元,增长6.9%,其中,农业增加值39.07亿元,增长7.9%;林业增加值7.27亿元,增长7.2%;牧业增加值14.11亿元,增长4.5%;渔业增加值0.15亿元,增长7.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63亿元,增长5.1%。
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5024.8公顷,下降23.3%;全年粮食总产量29.99万吨,下降33.5%;四肉总产量5.57万吨,增长4.7%。
全年生猪出栏51.25万头,增长3.6%;牛出栏4.56万头,增长4%;羊出栏8.59万头,增长14%;家禽出栏229.03万只,增长14.2%。
新疆统计年鉴2018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地州市县(市)耕地面积

7172.52 16509.28 39522.10 51356.00
48582.90 66776.37 33599.18 20969.44 25730.00 761665.87 119570.94 158943.21 132468.97 255328.99 28949.26 39048.76 27355.74 245024.79 48515.59 23570.06 24159.99 93277.15 34334.36
83.32 2.69
80.63
45648.90
172.38 2.57
16113.99 2347.04
27012.92 161760.78 122044.77
58.47
1344.53 5803.08 1582.16
巩留县 新源县 昭苏县 特克斯县 尼勒克县 塔城地区 塔城市 乌苏市 额敏县 沙湾县 托里县 裕民县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市 布尔津县 富蕴县 福海县 哈巴河县 青河县 吉木乃县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乐市 精河县 温泉县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库尔勒市 轮台县 尉犁县 若羌县 且末县 焉耆回族自治县 和静县
8886.25 12281.39 186647.85 82642.93 63938.71 40066.21 366597.45 73298.54 34607.13 83753.50
7172.52 16509.28 39522.10 51356.00
2825.93 9902.97 67527.79 9674.14 23325.70 36350.86 4220.96 16580.14
湖北省2018年度县域经济工作考核一览统计(第一类市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活力后劲社会民生生态环境

活力后劲 指数
12.32 13.79 11.45 11.19 10.75 8.08 10.8 11.99 9.97 9.68 11.41 11.53 7.33 8.7 5.21 9.25 7.93 8.26 8.83 6.31 8.38
外贸出口占GDP比重及升降幅
外贸出口占 升降幅度(%)
1.22
二.质量效益 排序
8 20 9 2 19 7 12 13 5 18 6 16 15 4 3 14 1 11 17 10 21
指数
7.45 4.82 6.89 9.97 5.26 7.7 6.76 5.87 8.47 5.31 8.03 5.7 5.8 8.78 9.94 5.86 10.62 6.82 5.68 6.85 2.39
7.65
87826
7.94
59122
7.77
127183
7.11
37775
8.41
46259
8.78
48037
2.54
59404
7.87
地方税收占地方一升般降公幅共度预(%算)
地方税收占地 1.30
84.17
3.03
70.89
12.49
78.76
8.38
91.71
5.03
71.63
9.5
79.76
1.64
2018年度综合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县市区
江夏区 黄陂区 襄州区 东宝区 大冶市 新洲区 仙桃市 潜江市 夷陵区 汉川市 蔡甸区 枝江市 应城市 曾都区 鄂城区 咸安区 华容区 孝南区 天门市 荆州区 黄州区
新疆统计年鉴2018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地州市县(市)户数人口数土地面积

1151.71 109.71 23.03 22.91 24.76 11.17 9.30 1.77 13.77 2.99 15.38 2.92 10.40 1.94 0.11 32.00 14.66 11.28 6.06 28.13 21.68 5.38 1.07 70.89 19.05 8.39 10.85
2.67
9597.27
3.05 16635.92
2.83
8144.58
2.99 13300.86
3.01 268778.72
3.10 56381.53
3.18
524.94
2.58
1109.89
2.49
3.93
4681.90
2.84
4471.95
2.98
5429.83
3.11
4326.90
3.12
6813.74
1424.65
3.18 67562.91
3.47 13589.22
3.02 38281.46
2.89 15692.23
2.77 142094.88
2.80 85587.23
2.69 36988.55
2.58 19519.10
2.86 73139.75
2.89
7505.12
2.85
8534.97
2.76
47.54 25.65
0.20 14.34
7.36 124.13
46.64 11.71 10.73
3.45 7.09 13.27 18.56 6.70 5.98 254.58 52.89 26.81 48.76 26.50 19.30 24.08 23.57 27.05 5.62 62.06 28.17 23.18 4.61 6.10 464.97 64.72 28.48
四川社会发展经济数据:13-14_各市(州)耕地面积、耕地灌溉面积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18年)

播种面积(2018年)
otal Sown
(1 000 hectares)
#粮食 Grain Crops
6265.64 383.05 229.29 44.87 394.96 311.30 400.20 311.31 268.80 308.61 217.69 559.25 194.43 421.54 284.75 555.08 69.04 338.32 336.09 47.73 68.81 520.53
2932.54 368.91 100.18 39.98 154.82 157.20 221.15 91.96 130.52 134.69 141.14 227.81 171.46 188.72 106.25 181.46 53.72 92.55 121.70 25.15 36.74 186.43
农作物总 播种面积
13-14 各市(州)耕地面积、耕地灌溉面积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18年) Cultivated Area, Irrigated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otal Sown of Farm Crops by Region(2018)单位:千 Nhomakorabea顷 市(州)
Region
Total Sown Area
9615.39 739.32 366.41 71.41 540.67 476.72 661.96 498.60 387.00 478.15 340.79 888.87 314.55 591.97 406.27 810.29 115.97 508.33 517.27 74.09 88.90 737.86
年末实有 耕地面积 Cultivated
Area (year-end)
耕地灌溉 面积 Irrigated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六盘水市的各项决策部署,抢抓国家宏观政策带来的有利条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千方百计稳增长、不遗余力惠民生,牢牢守住“三条底线”,“三大攻坚”打出成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96.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3%。
第一产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355.18亿元,增长13%,其中,工业增加值296.77亿元,增长12.8%,建筑业增加值58.41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180.66亿元,增长8.9%。
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0.2%、59.5%、30.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428元,增长10.8%。
全市年末户籍家庭总户数44.98万户,户籍人口128.66万人。
按性别分,男性68.16万人,女性60.5万人。
全年户籍出生人数30827人,死亡人数8560人。
人口出生率为16.53‰,自然增长率10.11‰,出生人口性别比114.7。
全市常住人口106.51万人。
城镇化率49.51%。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36亿元,增长6.9%。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3.23亿元,增长6.9%,其中,农业增加值39.07亿元,增长7.9%;林业增加值7.27亿元,增长7.2%;牧业增加值14.11亿元,增长4.5%;渔业增加值0.15亿元,增长7.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63亿元,增长5.1%。
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5024.8公顷,下降23.3%;全年粮食总产量29.99万吨,下降33.5%;四肉总产量5.57万吨,增长4.7%。
全年生猪出栏51.25万头,增长3.6%;牛出栏4.56万头,增长4%;羊出栏8.59万头,增长14%;家禽出栏229.03万只,增长14.2%。
三、工业及建筑业2018年,二产增加值355.18亿元,增长13%。
全市工业增加值296.77亿元,增长12.8%,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
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73.9亿元,增长7.21%;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8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18家;利润总额38.69亿元,增长20.05%,其中利润总额超过亿元的企业10家,利润总额超过5千万的企业6家。
亏损企业53户,亏损额6.43亿元。
表一: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指标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原煤万吨3244.32 6.44其中地方万吨2116.53 8.48精煤万吨1657.8 -11.65其中地方万吨1243.76 -15.32焦炭万吨252.04 -5.99发电量亿度207.31 10.39水泥万吨95.12 -9.17全市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8.41亿元,增长14.4%。
市内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23.68亿元,增长31.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2.13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04亿元,其他0.5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2018年,全市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0.2%。
施工项目414个,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9.47%,其中:本年新增项目152个,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4.57%。
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投资在库项目266个,增长33%。
表二:房地产开发单位:平方米、万元五、商贸、民营经济和“四上”企业2018年,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43亿元,增长7.9%。
批发业销售额103.67亿元,增长14.7%;零售业销售额88.82亿元,增长18%;住宿业营业额3.67亿元,增长8.2%;餐饮业营业额18.34亿元,增长13.5%。
民营经济年末从业人员34.69万人,增长11.9%,总产值完成873.66亿元,增长10.3%,实现增加值335.3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17.45亿元。
2018年“四上”企业新增入库68家,其中:工业13家,批发业18家,零售业4家,住宿业2家,房地产5家,重点服务业17家,企业建筑业9家。
在库456家,其中:工业191家,建筑业44家,批发业50家,零售业23家,住宿业13家,餐饮业20家,房地产60家,重点服务业55家。
六、财税和金融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9.49亿元,增长3.09%。
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81亿元,增长2.5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99亿元,增长27.35%。
其中教育支出22.21亿元,增长8.6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44亿元,增长1.3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5.41亿元,增长13.26%;三大民生类支出合计45.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37.55%。
税收收入81.99亿元,增长6.52%。
2018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3.24亿元,增速下降5.73%,其中个人存款240.18亿元,增长11.1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39.84亿元,增长21.02%。
七、交通和邮电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2亿元,增长7.8%。
年末全市通车里程达6476.5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174.6公里,国道241.6公里,省道578.8公里,县道1254.8公里,乡道1757.3公里,村道2469.4公里。
全年公路客运量1241万人,旅客周转量69655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5281万吨,货物周转量620005万吨·公里;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实现100%。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585万元。
电信业务总量57974.03万元,增长2.11%。
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76.74万户,增长5.62%;本地电话用户8822户,增长3.84%;互联网宽带用户3.79万户。
八、招商引资和旅游2018年,引进内资新建投资项目197项,项目投资总额355.9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81.38亿元,引进内资续建投资项目数111项,项目投资总额729.7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5.61亿元。
全年旅游接待人次1160.51万人次、旅游收入86.73亿元,分别增长44.88%、59.69%。
接待省内游客696.31万人,增长40.8 %,省外游客464.2万人次,增长44.9 %,境外游客2801人次,增长0.13 %。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全年全市共申请专利达541件,专利授权225件。
全市财政科技投入2.32亿元,占本级财政支出的1.93%。
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年末总数5家。
全市学校共计647所,其中幼儿园372所,小学204所,初中54所,高中1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工读学校1所,职业学校2所。
全市在校学生共计201776人,其中:幼儿园44288人,小学85652人,初中32179人,高中32700人,特殊教育138人,工读学校102人,职业学校6717人。
全市教职工共计15453人,其中:幼儿园5126人,小学4641人,初级中学239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303人,完全中学1208人,高级中学1312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92人,特殊教育41人,工读学校33人,职业学校304人。
全市专任教师12998人,其中:幼儿园3219人,小学4471人,初级中学2186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68人,完全中学1150人,高级中学1264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84人,特殊教育38人,工读学校29人,职业学校289人。
十、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卫生全市建成453家农家书屋、63个村居拥有移动数据图书馆(借阅一体机)、2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70个,艺术表演场所6处,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3.4万册。
全市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数288794户。
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4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2 %;新建49个村级文体小广场,免费放映农村数字电影5364场、免费送戏下乡60余场。
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0条、各类体育健身场所54个,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吸纳健身群众200万余人次。
全年全市体育彩票销量1.44亿元,增长88%。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704个,其中,医院45个、卫生院27个,卫生分院1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4个,村卫生室488个。
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5921张。
卫生技术人员5227人。
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91人,注册护士3336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13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人。
全年新建成规范化村卫生室90个,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10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240元,增长9.3%。
表三:2013-2018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2018年,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7026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841人,比上年增长1.47%;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55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9%。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5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8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4.69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4.08万人。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98万人,本年新增人数1.4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5.9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4.1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96万人。
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67人。
企业基本养老金提高到月人均1902元、增长6%。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02.68万人,参合率达99.77%。
全市共有300.28万人次享受新农合补偿,补偿总额71781.12万元,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64.84%。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3936元,增长8.9%,保障34513户66407人,发放农村低保金和电费电量补助金共11837.39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标准636元,增长6%,保障10179户19119人,发放城市低保金和电费电量补助金共6465.2万元。
十二、生态环境和保障建设及扶贫年末全市耕地面积123023.96公顷(2017年数据),基本农田97360公顷,全年批准建设用地454.2547公顷,建设占用耕地201.7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