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2019春)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判断、计算)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判断、计算)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判断题)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1.×。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

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

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

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

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

5.×。

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

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第二章生产核算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单位:亿()农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亿元;中间投入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亿元;中间投入亿元。

()建筑业总产值亿元;中间投入亿元。

()运输邮电业总产值亿元;中间投入亿元。

()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亿元;中间投入亿元。

()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亿元;中间投入亿元。

()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中间投入亿元。

()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已知某地区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总产出亿元;()中间消耗亿元;()最终消费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固定资本消耗亿元;()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已知某地区年以下统计资料:()总产出亿元;()最终消费亿元,其中居民消费亿元,公共消费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库存增加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亿元;()出口亿元;()进口亿元;()固定资本消耗亿元;()劳动者报酬亿元;()生产税亿元;()生产补贴亿元;要求:()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按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

参考答案: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产出-中间消耗=-=(亿元)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亿元)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亿元)、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为Σ(各部门增加值)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亿元)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亿元)、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亿元)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亿元)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亿元)、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亿元)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亿元)()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1)中间消耗=总产出×中间消耗率农业:×=(亿元);工业:×=(亿元);建筑业:×=(亿元);运输业:×=(亿元)其他服务业:×=(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亿元)(3)总产出中增加值的比重==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第一部分考核说明一、试题类型及结构试题类型大致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

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和选择题:(1)单项选择及多项选择:前者是在列出的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后者是在列出的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这部分内容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的运用等。

占全部试题的30%。

主观性试题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分析题:(2)名词解释:考核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占全部试题的20%。

(3)简答:考核对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掌握及应用程度。

占全部试题的24%。

(4)计算:考核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26%。

做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

二、考核形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的形式为闭卷笔试。

期末考试的时间为120分钟。

可以携带计算工具。

第二部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1、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识记: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

2、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

最早提出国民经济核算一词的人物R.斯通和S.库兹涅茨的贡献。

1953年旧SNA;1968年新SNA;1993年SNA。

3、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和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的本质区别;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会计帐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因而它与会计学也有密切联系。

但二者也有区别。

4、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理解:我国原来实行的是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5、国民经济核算目的识记: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

6、国民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识记:机构单位的概念。

常住单位的概念。

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的含义。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的概念。

基层单位的含义。

基层单位的特征。

产业部门的含义。

三次产业的划分。

理解:现实生活中机构单位有两类:住户和法人。

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市场特征分两类: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题库(DOC)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题库(DOC)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5.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属于:(第二产业)。

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2.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15.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

他运用的基本原理市(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

2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加值的是(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纲及练习题.doc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纲及练习题.doc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考核说明部分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指标和基本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能。

2.考核对象成人本科:会计学专业。

3.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实施细则、文字主辅教材和本考核说明。

文字主教材为赵彦云主编、熊应进副主编,由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国民经济核算》。

辅教材为熊应进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2005年2月第1版)。

4.考试要求这次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指标、基本核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

了解是要求考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掌握是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重点掌握是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运用分析。

期末考试命题的覆盖面较,但突出了课程学习重点。

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10%左右,掌握30%左右,重点掌握60%左右。

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

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5.试题的类型及结构(1)单项选择:是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占全部试题的25%左右。

(2)多项选择题:在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考核学生在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知识记忆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核算方法,占全部度量的20%左右。

(3)判断并说明理由: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程度,以及学生对重要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占全部试题的25%左右。

2019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9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9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043)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每小题2分,共20分)1.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

A.住户和法人单位B.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2.用分配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

A.劳动报酬B.资本形成总额C.生产税净额D.营业盈余3.投入产出表的第III象限主要反映()。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C.增加值的构成D.再分配关系4.下列不属于中间消耗核算的内容是()。

A.自购原材料B.职工教育费C.保险服务费D.固定资产更新5.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的是()。

A.所得税B.生产税C.劳动报酬D.财产收入6.收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属于()。

A.财产性收入B.生产性收入C.转移性收入D.投资收入7.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0万元的生产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

该项交易属于()A.经常转移B.现金转移C.资本转移D.财产收入8.下列各项资产中属于非生产资产的是()。

A.机器设备B.厂房C.原材料储备D.商标所有权9.下列指标中,不属于金融交易的指标是()oA.工资收入B.活、定期存款C.企业贷款D.购买保险10.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oA.资产和净值B.资产C.负债D.负债和净值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满分。

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11.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包括()。

A.市场原则B.所有权原则C.核算统计原则D.三等价原则E.会计原则12.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

A.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B.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C.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D.大型机床更新改造E.设备的普通保养13.下列项目中,属于经常转移的有()oA.财产税B.个人所得税C.社会福利经费D.个人购买福利彩票的支出E.事业单位文教事业经费14.下列属于金融交易项目的有()。

国民经济核算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况,可将其归纳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人的是(D.机器设备的租借)。

★不能记人货物进出口的是(C.我国某企业一批设备送出国外进行简单加工)。

★从国民经济收人分配来讲,再分配收人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两者不等主要是与(B.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A,市场价格)。

★恩格尔系数是指(A.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D.储蓄)。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C.产业部门)。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总范围是(B经济资产)。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A.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人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在地域上的发展,产生了(B国民经济地区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B综合指数)★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A.基层单位)。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C.资产性质)划分的。

★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中的收人再分配帐户的主要目的是(D.核算国民可支配收人) ★国际规定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标准是(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人口总量指标是(C.常住人口)★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D.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C.中间消耗)。

★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最终消费与(C.国民可支配收人使用账户)相连结。

★人口总数是(B存量)★如果一机构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

亿元,原始总收人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人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试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试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民经济核算选择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 )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C )。

A.一次产业分类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四次产业分类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C )。

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D.国际收支核算6.常住单位是指(C )。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A.交通运输业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D.畜牧业8.SNA采用的是( A )。

A.全面生产概念B.限制性生产概念C.物质生产概念D.宏观生产概念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 )。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D )处理。

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内部交易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 )。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B)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C )A财政收入B居民生活水平C国内生产总值D国民总收入2、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A )A、产业部门分类B、机构部门分类C、职能部门分类D、以上皆不是3、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 )A、投入生产要素的同一性B、生产活动的周期C、中间产品的消耗情况D、主产品的同质性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5、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A中间消耗B劳动报酬C生产税D营业盈余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 )A、最终消费B、资本形成总额C、营业盈余D、货物与服务净出口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国民产出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B总投资和净投资的差就是GDP与GNP的差额C如果两个邻居互相为对方扫雪,并且分别向对方支付费用,会增加GDPD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A )A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 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D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A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判断题)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 经济机构部门。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 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X。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
5.X。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 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9.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加值。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包括 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价值,后者不包括。
参考答案:
1.X。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二者有 较大的区别。 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5.农民生产的粮食, 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
1.X。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 价格、 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根据劳动报酬、 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 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 式。
2.X。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
机构部门。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
分配、 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 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 值。
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4.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
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
6.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
7.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8.工业总产出是按 “工厂法 ”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 复计算,但在工业企1.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n象限。
2.投入产出表的第I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投入产出表第n象限的宾栏为最终产品。
3直接消耗系数会受影响它的因素变化而变化。
4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的指标,若用结构相对数表示,可以更好地反映部门间的联系。
5投入产出表第1象限的每个数字都有双重意义,从纵向看,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的 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
& "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 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 因此, 在企业内部不存在产品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但在企业之间存 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9."总产出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全部价值中既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也包 括劳动报酬价值和资本报酬价值; 增加值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 不包括生产消耗的转 移价值。
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物, 其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 因此, 在企业部门的生产 过程中, 原材料很明显属于中间消耗, 大型工具如机床等属于固定资产, 而小型工具属于中 间消耗。
2.X。根据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内容来看,应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 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题中的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属于劳动者报酬, 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而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为来自国外的转移性收入, 不应该记入国 内生产总值。
5.X。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除包括货物的生产外,还包括服务的生产。
6.X。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 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 因此, 在企业内部不能重复计算, 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 计算。
7.X。不一定,因为: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所以两者的关系取 决于来自国外的净要收入净额。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1.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储蓄。储蓄的含义是指居民部门消费后的节余资金。
2.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和政府拨付给科教文卫部门的经常性经费都属于经常转移。
3.X。最终产品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被进一步
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成程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 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
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非最终产品。
4.X。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
参考答案:
1.X。第n象限主要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 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 而第I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的技术经济联系,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
2."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第I象限反映的,所以第I象限是表 的核心部分,该说法是正确的。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看,第n象限的主栏与第I象限相同, 而宾栏所列示的是最终产品或使用。
3."根据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可知,这些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它们也会影响 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化。
4."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的结构相对指标 称为直接消耗系数,该指标反映了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
5.X。第一象限的每个数字,从纵向看表明每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 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