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新规《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钢筋排号保护层计算搭接锚固计算构件节点等方面变化巨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主要变化

章节变动:预应力补充内容后由第6章调到第10章修订原则:∙提高安全储备,保证结构安全∙提高抗灾能力,以人为本∙完善耐久性设计∙高性能高强材料的应用∙规范合理分工协调修订的主要内容:(1)增加结构方案和结构防倒塌设计的原则,提高结构在偶然作用下的抗灾性能。
(2)面对我国大量既有建筑安全性与改造的迫切需要,增加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则规定。
(3)调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以及预应力构件的验算要求。
(4)增加楼盖舒适度的设计,控制结构竖向自振频率。
(5)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适当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提出了使用期维护、管理的要求。
(6)淘汰低强度钢筋,采用高强2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的要求。
(7)解决配筋密集的困难, 提出并筋(钢筋束)配置的规定。
(8)扩充结构分析内容及各种效应的分析方法,提出非荷载效应(温度、收缩)分析的原则。
(9)完善结构构件考虑二阶效应的计算方法。
(10)适应复杂结构非线性分析及设计, 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11)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的安全性, 完善双向受剪设计方法, 调整冲切承载力计算。
(12)补充拉、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设计的相关规定, 明确应力配筋的有关要求。
(13)调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及刚度的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略有放松。
(14)改进钢筋锚固和连接的方式, 补充完善机械锚固、机械连接等手段。
(15)考虑配筋特征值调整钢筋最小配筋率, 增加安全度, 同时控制大截面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16)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固的有关规定, 简化锚固配筋构造。
(17)补充、完善各类装配整体式结构及叠合式(水平、竖向)结构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18)调整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新工艺、新材料预应力损失计算的规定。
(19)增加无粘结预应力的有关内容, 补充、完善各种预应力构件的配筋构造措施。
(20)调整混凝土构件抗震等级以及有关内力调整的规定, 提出抗震钢筋延性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天津大学 王铁成 康谷贻
目录
一、修订概况 二、术语与符号 三、基本设计规定 四、混凝土结构的材料 五、结构分析 六、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八、构造规定 九、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十一、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一、修订概况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 修订的背景和原则
1.1. 修订过程
2007年2月成立修订组,2007年2月~2008年7月资料收集整理
Tianjin University
1.3 主要修订技术要点
1.补充了“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的设计原则, 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提高混凝土结构抗偶然作用 的能力;
2.增加了既有结构改造设计的原则的规定; 3.修改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设计裂缝宽度、挠度验算的有关规定;
Tianjin University
1.4 强制性条文
以本规范2002年版为基础,对强制性条文进行了 调整,第3.1.7条、第4.1.3条、第4.1.4条、第4.2.2 条、第4.2.3条、第8.2.1条、第8.5.1条、第10.1.1 条 、 第 11.1.3 条 、 第 11.2.3 条 、 第 11.3.1 条 、 第 11.3.6条、第11.4.12条、第11.7.15条和第3.2.2条共 15条列为强制性条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1完善规范的完整性,完善规范的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补充结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构方案”结构抗倒塌设计” 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3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内容,增加以构件分项系数进行应力设计等内容。
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4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
5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6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7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8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
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及相关规定。
9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
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
适当得到扩展,10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12 补充、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 任意截面”“ 简化计算”13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任意截面”移至正文,简化计算”移至附录。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修订介绍及高强钢筋的工程应用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0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混凝土应变e c
混凝土应力s c/MPa
素混凝 土试件 纵筋配 筋率 0.89% 纵筋配 筋率 2.5%
◆以往教科书: f y′ =Es×e 0 =200000×0.002 =400MPa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简介 及高强钢筋的工程应用
郑州大学 刘立新 2015年12月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年局部修订)简介
(一)修订背景和过程 ●根据“四节一环保”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同意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2010局部修订的函”(建标标函[2013] 29号的要求,于2013年启动,2015年8月通过审查、2015 年9月颁布,目前正在出版社印刷。
取消HRBF335 限于小直径
Hale Waihona Puke 400 500540 630
HRB500 HRBF500
4.2.3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抗压强度设计值 f y′ 应 按表4.2.3-1采用;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 py、抗压强度 设计值 f py′应按表4.2.3-2采用。 当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 的强度设计值。
牌号 HPB300 HRB335 HRB400、HRBF400、RRB400 HRB500、HRBF500 抗拉强度设计值f y 270 300 360 435 抗压强度设计值f y′ 270 300 360 435(原4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新老规范变化汇总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新规范)VS《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老规范)一、材料变化:1、混凝土强度等级逐步提升4.1.2 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 0;采用强度级别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2、钢筋高强-高性能发展趋势普通钢筋:淘汰低强235Mpa钢筋,以300Mpa光圆钢筋替代;增加高强500Mpa钢筋;限制并准备淘汰335Mpa钢筋;最终形成300、400、500Mpa的强度梯次,与国际接轨。
新规范实施后的钢筋牌号及标志为:HPB300—ΦHRB335—B HRBF335—BFHRB400—C HRBF400—CFHRB500—D HRBF500—DFRRB400—C增加了以下几条:4.2.7当采直径50mm的钢筋时,宜有可靠的工程经验。
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
直径2 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
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4.2.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4.2.9当构件中采用预制的钢筋焊接网片或钢筋骨架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新老规范变化(二)基本构造变化1、混凝土保护层:图中1号箍筋的计算公式(按外皮计算):老规范:L=2 (b+h) -8bhc+2×1.9d+2max(10d,75) +8d新规范:L=2 (b+h) -8bhc+2×1.9d+2max(10d,75)2、钢筋锚固:新规范中增加了基本锚固lab的计算方式:lab=a*fy/ft*d但其中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值改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以适应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简介(2011

2006年世界 2006年世界 粗钢产量 12.442亿吨 12.442亿吨 2006年中国 2006年中国 粗钢产量突 破4亿吨 (4.2102亿吨 亿吨) (4.2102亿吨)
中国---中国---世界(除中国) 世界(除中国)
中国建筑钢结 构 及用钢消费现 状
中国钢材消费特点: 中国钢材消费特点:建筑用钢 比例高。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 比例高。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 消费1.73亿吨, 1.73亿吨 消费1.73亿吨,占钢材消费 50.5%。 50.5%。
中国建筑用钢中:城镇房屋用钢占建筑用钢76%。 中国建筑用钢中:城镇房屋用钢占建筑用钢76%。其中城镇 76% 住宅2005年消费6090万吨,占建筑用钢35% 2005年消费6090万吨 35%。 住宅2005年消费6090万吨,占建筑用钢35%。
建筑用钢 房屋建筑 农村房屋 城镇住宅
城镇非住宅 房屋
土木 工程
450 000
千吨
世界主要产钢国粗钢产量变化
6 德国 9 意大利 8 乌克兰 10 巴西 7 印度 5 韩国
1 中国 , 418 782
400 000
350 000
4 俄罗斯
300 000
3 美国 1 中国
250 000
2 日本
200 000
150 000
2 日本 , 116 219 3 美国 , 98 480
7. 8.
提出了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方便钢筋密集构件 提出了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方便钢筋密集构件 施工,并与国外规范一致); 施工,并与国外规范一致); 对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P 对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P -∆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 方法及增大系数的简化考虑方法;统一了一般受弯构件 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腹筋作用项); (腹筋作用项); 补充了拉、弯、剪、扭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 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规范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保障混凝土结构寿命和安全的重要措施,它是指钢筋表面与外界环境隔开并具有一定厚度、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层。
根据《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一定要求。
首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耐久性要求。
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钢筋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包括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其他化学物质,防止钢筋锈蚀。
因此,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要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够长期保护钢筋。
其次,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结构安全要求。
保护层的厚度不仅要保证耐久性,还要满足结构安全要求,即能够承受结构设计荷载并经受住各种力的作用。
因此,在保证耐久性的基础上,应尽量减小保护层厚度,以达到节约材料和减轻结构自重的目的。
根据《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小于规定数值。
其中,一般混凝土构件不得小于20mm,预制混凝土构件不得小于15mm,加设混凝土构件不得小于25mm。
2.结构部位不同的构件保护层厚度应有差异。
例如,在地下结构建筑中,基础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墙体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0mm,楼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3.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到地震等特殊荷载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例如,在高度地震区,保护层厚度应增加至50mm以上。
4.在具有特殊使用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保护层厚度应根据使用要求和结构设计荷载进行确定。
总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不同要求,合理选择保护层厚度,以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同时,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层的施工质量,确保保护层的完整、均匀和充实。
这样才能避免钢筋因保护层薄弱而产生腐蚀和损伤,保障结构的寿命和安全。
7月1日执行的国标新规

7月1日执行的国标新规《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钢筋排号、保护层计算、搭接锚固计算、构件节点等方面变化巨大11G101与03G101变化解析11G101系列新平法2011年9月1日正式实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1G101-311G101系统平法图集较03G101系列图集较大变化有:一、适用范围变化: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二、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等一般构造变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以及锚固长度la、lae的计算方式。
较03G101系列平法图集取值方式、修正系数、最小锚固长度都发生了变化。
三、构件标准构造详图变化:11G101-1中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筋构造,较03G101有如下变化:1、新图集中各个节点可以进行组合使用;2、柱外侧纵筋不少于柱外侧全部纵筋的65%伸入梁内;(与原图集一致)3、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G101与03G101变化解析11G101系列新平法2011年9月1日正式实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1G101-311G101系统平法图集较03G101系列图集较大变化有:一、适用范围变化: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二、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等一般构造变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以及锚固长度la、lae的计算方式。
较03G101系列平法图集取值方式、修正系数、最小锚固长度都发生了变化。
三、构件标准构造详图变化:11G101-1中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筋构造,较03G101有如下变化:1、新图集中各个节点可以进行组合使用;2、柱外侧纵筋不少于柱外侧全部纵筋的65%伸入梁内;(与原图集一致)3、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
(新增的构造)4、所有节点内侧钢筋按中柱节点走;5、BC节点,区分了外侧钢筋从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超过的,外侧配筋率>1.2%分批截断,错开20d;没有超过的,弯折部分要>=15d,总长>1.5labe,同样错开20d;6、D节点是未伸入梁内的外侧钢筋构造,(与原图集一致)7、E节点是梁、柱纵向钢筋接头沿节点柱顶外侧直线布置的情况,与节点A组合使用;外侧柱纵筋到柱顶截断;梁上部钢筋伸入柱1.7labe。
(一)柱变化的点:1. 柱根(嵌固部位):基础顶面或有地下室时地下室顶板;梁上柱梁顶面,墙上柱墙顶面;2. 抗震柱\非抗震柱顶层边角柱节点变化;3. 抗震柱\非抗震柱中柱节点变化;4. 抗震柱\非抗震柱变截面节点变化;(贰)剪力墙变化的点:1. 墙梁增加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LL(DX);2. 剪力墙水平筋端部做法变化;3. 增加了斜交翼墙、端柱转角墙一二三;端柱翼墙一二三;水平变截面墙水平钢筋构造;4. 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变化;5. 剪力墙变截面处钢筋构造;6. 剪力墙上起约束边缘构件纵筋构造;7. 连梁交叉斜筋配筋JX,集中对角斜筋配筋DX,对角暗撑配筋JC构造变化;(三)梁变化的点:1. 增加了端支座机械锚固节点;2. 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变化;3. KL\WKL中间支座高差变化构造变化;4. 增加了抗震框架梁尽端为梁箍筋加密范围构造;5. 增加了水平折梁、竖向折梁钢筋构造;6. 悬挑梁端配筋构造变化;(四)板变化的点:1. 后浇带HJD,取消了50%搭接留筋;2. 有梁楼盖板配筋构造变化;3. 悬挑板构造变化;4. 增加了折板构造;5. 取消了局部升降板SJB构造三;锚固值变化详解保护层变化钢筋种类变化取消了原规范中的Q235热轧光圆钢筋,新增热轧光面钢筋Q335;同时新增了屈服强度为500的钢筋类型;以后不再有一级钢、二级钢等说法,直接用HRB335表示端部锚固形式变化03G101:无机械锚固,11G101:柱、梁构件中新增6个械锚固做法及节点规范变化对“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量计算”重要影响的解读(二)保护层变化规范参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以及国外相应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从混凝土碳化、脱钝和钢筋锈蚀的耐久性角度考虑,不再以纵向受力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新规范中的保护层厚度比原规范实际厚度有所加大。
规范中对结构所处耐久性环境类别进行了划分:对应环境等级的修改,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也进行了修改,对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稍有增加,而对恶劣环境下的保护层厚度则增幅较大。
注: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 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 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解读:对于工程造价人员来说,今后在计算柱梁箍筋、拉筋的长度时,计算公式需要按照 L=2 (b+h) -8bhc+2×1.9d+2max(10d,75) 来计算。
而且在混凝土等级小于C25时,需要增大保护层厚度。
这无疑是预算人员需要熟记的一点。
规范变化对“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量计算”重要影响的解读一、材料变化:钢筋和混凝土都是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材料,持续的大规模基建已难以为既;新规范GB 50010-2010坚持“四节一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国策,混凝土结构必须走高效节材的道路。
1、混凝土强度等级逐步提升凝土强度等级逐步提高至C60,强度的优化选择:经济性(强度价格比)随强度递增;淘汰低强度混凝土;新规范对混凝土的要求有明确的条文:解读:这里提高了部分情况下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以适应钢筋强度等级的提高,并可提高结构安全性。
新规范增加了混凝土的剪切变形模量Gc和泊松比的规定:混凝土的剪切变形模量Gc可按相应弹性模量值的0.40倍采用。
混凝土泊松比可按0.20采用。
在确定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疲劳强度设计值的疲劳强度修正系数时,新规范增加规定“当混凝土受拉-压疲劳应力作用时,受压或受拉疲劳强度修正系数均取0.60。
”而且,的取值修改如下:混凝土受压疲劳强度修正系数混凝土受拉疲劳强度修正系数普通钢筋:淘汰低强235Mpa钢筋,以300Mpa光圆钢筋替代;增加高强500Mpa钢筋;限制并准备淘汰335Mpa钢筋;最终形成300、400、500Mpa的强度梯次,与国际接轨。
新规范实施后的钢筋牌号及标志为: HPB300—Φ HRB335—B HRBF335—BF HRB400—C HRBF400—CF HRB500—D HRBF500—DF RRB400—C解读:这一变化将对今后结构设计、建筑工程量计算、工程施工等产生最大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钢筋级别梯次变化,对建筑材料生产产生影响;(2)将对各地标准定额的使用产生影响;(3)钢筋级别的表示符号变化,将给所有以设计图纸为媒介的工程师带来影响,需要重新记忆,学习和识别;(4)钢筋级别的变化,将对钢筋的锚固长度的计算产生影响。
我们期待以新规范设计的正式图纸的面世!2、钢筋高强-高性能发展趋势HRB335—B HRBF335—BF HRB400—C HRBF400—CF HRB500—D HRBF500—DF RRB400—C 增加了以下几条: 4.2.7当采直径50mm的钢筋时,宜有可靠的工程经验。
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
直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
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4.2.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4.2.9当构件中采用预制的钢筋焊接网片或钢筋骨架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规范变化对“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量计算”重要影响的解读(三)结构构件规定变化1、板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的规定修改如下: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
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板厚改为“不应小于150mm”并增加了板柱节点的规定。
2、梁增加了“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可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的规定;新规范增加了架立钢筋的规定:“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 3、梁柱节点新规范引入了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
其余构件无重大变化。
以上这些变化,对于7月1日新规范执行后的立项工程,设计文件将会考虑。
对于预算影响较大的,就是一些构造节点发生变化,相应的计算公式和算法也有变化。
这些内容将在后续的构件详细对比中一一为大家介绍和分析。
规范变化对“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量计算”重要影响的解读(四)钢筋锚固变化我国钢筋强度不断提高,结构形式的多样性也使锚固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近年来系统试验研究及可靠度分析的结构并参考国外标准,规范给出了以简单计算确定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方法。
其中基本锚固长度lab取决于钢筋强度fy及混凝土抗拉强度ft,并与锚固钢筋直径及外形有关。
设计锚固长度为基本锚固长度乘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的数值,以反映锚固条件的影响:la=ζa*lab 其中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按下表考虑:解读:在新规范设计的工程下,钢筋锚固值的计算公式相对简单了,但是要考虑的各种情况复杂了,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参数影响外,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能小于最低限度(最小锚固长度),其数值不应小于0.6lab及200mm。
在工程造价中,钢筋的基本锚固可以直接在11G101系列图集表中查询:这点变化无疑是此次规范变化最大的影响之一。
这对今后钢筋的算量都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学习成本,和很繁琐的工作量。
新规范中还提出了钢筋末端配置弯钩和机械锚固来减小锚固长度的方式。
且广泛应用于框架柱、剪力墙、框架梁的节点构造中。
其原理是利用受力钢筋端部锚头(弯钩、贴焊锚筋、焊接锚板或螺栓锚头)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作用加大锚固承载力。
解读:新的锚固形式下,将需要对每种锚固形式统计锚固接头,单独计算造价。
对应的采用机械锚固节点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计算条件和方法也将变化。
在今后的工程设计图纸中,将会指定出构件采用何种锚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