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科院院长春应化所考博核磁共振波谱学

合集下载

16王为(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6王为(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姓名方向1陈群(华东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 200062)核磁共振,高分子物理2陈忠(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 361005)核磁共振,物理化学,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医学成像3邓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 430071)固体核磁共振,物理化学4韩秀文(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 116023)核磁共振波谱学和结构化学5贺鹤勇(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 200433)固体核磁共振,多相催化6洪茂春(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州 350002)无机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纳米材料与功能材料研究7黄良平(台湾大学化学系,台北)NMR成像和NMR理论8李鲠颖(华东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 200062)核磁共振9李勇(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 100084)物理化学(磁化学、磁共振)10刘买利(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 430071)核磁共振波谱学11刘扬(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北京 100080)波谱学与自由基生物物理学12歐陽植勳(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香港)生物分子結構化學13裴奉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 130022)物理化学、波谱学14王立(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杭州 310027)高分子化学与物理15王金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多维核磁共振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16王为(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固体核磁共振,物理化学17吴季辉(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结构生物学,核磁共振波谱学18叶朝辉(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 430071)磁共振波谱学19朱广(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香港)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20曹春阳(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 200032)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21孙平川(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材料化学系教育部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1)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物理化学22武晓东(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南京 210094)固体核磁共振23金长文(北京大学核磁共振中心,北京 100871)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24夏斌(北京大学核磁共振中心,北京 100871)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25刘尚斌(台灣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台北)固体核磁共振26赵保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自由基生物学和天然抗氧化剂研究27施蕴渝(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28肖立志(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石油勘测29毛诗珍(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 430071)表面活性剂。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核磁共振实验陈述之樊仲川亿创作地点:四川农业大学专业(班级):应用化工201402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日期:2016年 5月31日核磁共振测有机物结构一、实验目的:1.学习核磁共振波谱的原理;2.学习1H核磁共振谱图的解析方法;3.了解核磁共振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操纵方法;二、实验原理:核磁共振现象来源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进动。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与电子一样,也具有自旋角动量,其自旋角动量的具体数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决定,实验结果显示,分歧类型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也分歧:质量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0;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质量数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整数。

迄今为止,只有自旋量子数等于1/2的原子核,其核磁共振信号才干够被人们利用,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1H、11B、13C、17O、19F、31P由于原子核携带电荷,当原子核自旋时,会由自旋发生一个磁矩,这一磁矩的方向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同,大小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成正比。

将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若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方向分歧,则原子核磁矩会绕外磁场方向旋转,这一现象类似陀螺在旋转过程中转动轴的摆动,称为进动。

进动具有能量也具有一定的频率。

原子核进动的频率由外加磁场的强度和原子核自己的性质决定,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特定原子,在一定强度的的外加磁场中,其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

原子核发生进动的能量与磁场、原子核磁矩、以及磁矩与磁场的夹角相关,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之间的夹角其实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由原子核的磁量子数决定的,原子核磁矩的方向只能在这些磁量子数之间跳跃,而不克不及平滑的变更,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能级。

当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接受其他来源的能量输入后,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也就是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会发生变更。

这种能级跃迁是获取核磁共振信号的基础。

有机波谱学:考研试题

有机波谱学:考研试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 年 一、综合简答及选择题(共 28 分) 8) 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的真实值(υ)不同与其 相对值(δ),以下对υ的描述哪一个是对的? (2分) a)化学位移不依赖于磁场 b)化学位移与溶剂无关 c)化学位移依赖于磁场,磁场越大,位移越大 d)化学位移依赖于磁场,磁场越大,位移越小
南开大学 2008 年 五、(10分)化合物 M 在加热下转变为 N,当用 CF3CO3H 处 理 N 时,得到一不稳定的化合物 O,它迅速转化为化合物 P。P 的 IR 谱在 3400cm-1 处有一宽而强的吸收,1H NMR 数据如下:δ 7.2-6.8 (m, 4H),4.2 (m, 1H),3.9 (d, 2H), 2.8 (m,1H),1.9 (s,1H),1.3 (d,3H)ppm。写出 N, O, P 的 结构,并写出由 O 到 P 的历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年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5.下列化合物按照它们的红外伸缩振动吸收波数C=O从长到 短的顺序是: (2) CH3CH2CH2COCH3 (1) CH3CH=CHCOCH3 (3) CH3CH2CH2CHO (4) CH3CH2CH2COCl A. (2)>(3)>(4)>(1) B. (3)>(2)>(4)>(1) C. (4)>(3)>(2)>(1) D. (2)>(4)>(3)>(1) 12.按紫外吸收波长由长到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13C
NMR谱δ(ppm):208.6, 199.1, 142.9, 142.3, 47.8, 29.9, 27.9, 26.4, 26.3, 25.8, 17.2

国内外电化学大牛

国内外电化学大牛

电化学大牛汪尔康院士化学家。

江苏镇江人。

1952年结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

1959年获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副博士学位。

1993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外国科学院长春利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50年代末发觉了阳离女促使汞电极氧化发生极谱氧化波的遍及纪律,提出界面形成汞配合及汞盐膜理论。

系统地研究了钌的极谱动力催化波和吸附催化波并提出其电极过程机理,&127;发觉锑(ⅲ)取各类氨羧配合剂形成配合物,锰(ⅱ)取酒石酸双核配合物等的极谱波,系统研究配合物的极谱电极过程。

研究了各类染料、外性载体、配体等正在液/液界面的离女转移及对金属离女的鞭策过程并切磋其机理及离女转移纪律。

系统研究各类微电极、化学润色电极、电化学检测器取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联用。

进行电化学扫描地道显微学和生物电化学研究。

颁发论著500多篇册。

1991年被选为外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俞汝勤院士分析化学家。

湖南长沙人。

1953年入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进修,1959年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结业。

回国后正在外国科学院长春利用化学研究所工做。

1962年调湖南大学,历任化学化工系副传授、传授、博士生导师、校长。

1991年被选为外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外科院院士。

是外国化学学会、外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协会理事,英国皇家化学会《分析家》纯志、国际《分析化学学报》参谋编纂,《化学传感器》从编,《高档学校化学学报》、《电化学》副从编,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

持久处放分析化学根本取利用的教学和研究,长于无机分析试剂和化学计量学研究。

正在无机试剂用于电化学、催化动力学及光度分析的研究方面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无机分析试剂,研制了可测试10缺类离女和药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发觉了多类新的催化动力学反当并研制了多类删敏分析试剂。

80年代起头化学计量学研究,正在多元校反、滤波体例等方面取得功效。

掌管完成的“氟离女电极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无机试剂用于电化学、催化动力学及光度分析”获1987年国家天然科学三等奖;“多组份分析系统分类理论及化学计量学算法研究”获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前进一等奖。

中文NMR理论和应用书目(横向标记)

中文NMR理论和应用书目(横向标记)

19 1988 沈其丰,《核磁共振碳谱》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农业大学实验中心, 北京 1 00094)★ 20 1989 高汉宾、郑耀华,《简明核磁共振手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武汉 430071) 21 1989 宁永成,《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化学系, 北京 100084)。 22 1989 裘祖文、裴奉奎,《核磁共振波谱》科学出版社。(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长春 13002)★ 23 1989 裘祖文等译(Lechert,H.等著),《固体核磁共振》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26)。 24 1989 于德泉,《分析化学手册-第五分册-核磁共振》化学工业出版社。★ 25 1989 左其卉译、施蕴渝校,《脉冲核磁共振波谱学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 合肥 230026)★ 26 1990 张友杰、, 李会平,《有机波谱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武汉 430070) 27 1991 陈德昌,《碳谱及其在中草药化学中的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28 1991 阙河新等编译,《医用核磁共振》合记图书出版社(169)。 29 1991 王东等译(桑德斯、亨特著),《现代核磁共振波谱——化学家应用指南》科学普及出版社(263)。★ 30 1991 姚新生等,《超导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56)。★ 31 1991 朱清仁等译 (北丸竜三著),《核磁共振的基础与原理》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开放实验室, 合肥 230026) 32 1991 穆启运 陈淑英等译,《13C 核磁共振谱——方法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33 1991 H·杜德克 W·笛特里克著,《近代核磁共振谱阐明结构 工作手册》。 ★ 34 1991 彭朴、宋维良、张友吉译,《核磁共振实验新技术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 35 1992 冯蕴深,《磁共振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安科公司,深圳 518067) 36 1992 黄永仁,《核磁共振理论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上海 200062)★ 37 1992 宋启泽等,《核磁共振原理及应用》兵器工业出版社(201) 38 1993 王仪生译,《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9 1993 赵天增,《核磁共振碳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省化学研究所, 郑州 450003) 40 1994 廖孟扬,《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武汉大学出版社。 41 1995 华庆新,《蛋白质分子的溶液三维结构测定》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2 1995 童瑜哗、邵倩芬、费伦译,《实验脉冲核磁共振》复旦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测试中心,上海 20043) 43 1995 闫家宾、张玉崑译(Ю.С.Липатов 主编),《聚合物物理化学手册-第三卷-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中国石化出版社。★ 44 1995 严宝珍,《核磁共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二O一O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高等物理化学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物质的量为n 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后,其他状态函数方有定值?〔〕〔A〕p 〔B〕V 〔C〕T,U 〔D〕T, p2. 273 K,10p 下,液态水和固态水〔即冰〕的化学势分别为μ(l) 和μ(s),两者的关系为:〔〕(A) μ(l) >μ(s) (B) μ(l) = μ(s)(C) μ(l) < μ(s) (D) 不能确定3. 一封闭钟罩中放一杯纯水A 和一杯糖水B,静止足够长时间后发现:〔〕〔A〕 A 杯水减少, B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B〕 A 杯水变成空杯,B 杯水满后溢出〔C〕B杯水减少, A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D〕B杯水变成空杯,A杯水满后溢出4. 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101 325 Pa 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A) 3 种(B) 2 种(C) 1 种(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5. A 和B 可构成固溶体,在A 中,假设参加B 可使A 的熔点提高,那么B在此固溶体中的含量必_______ B 在液相中的含量。

(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不能确定6. 反响2NH3= N2+ 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响(1/2) N2+(3/2) H2= NH3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C) 2 (D) 17.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响,能用以判断其反响方向的是:( )(A) Δr G m(B) K p(C) Δr G m(D) Δr H m8. (1) 处于标准态的CO2(g) 和O2 (g),其标准燃烧焓值为零(2) 因为Δr G m= -RT ln K p,而K p是由平衡时的组成表示的,所以Δr G m表示平衡时产物的吉布斯自由能与反响物的吉布斯自由能之差(3) 水在25℃, p 下蒸发,求算熵变的公式为ΔS m=(ΔH m-ΔG m)/ T(4) 在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反响,求算熵变的公式为Δr S m= Δr H m/ T上述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1 , 2(B) 2 , 3(C) 1 , 3(D) 3 , 49.对于催化剂特征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A)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实现的反响.(B)催化剂有“中毒〞现象。

聚苯胺_新一代环境友好防腐材料

聚苯胺_新一代环境友好防腐材料
掺杂剂离子缓蚀机以及阴极保护机理等其中阳极保护机理和掺杂剂离子缓蚀机理最受关注阴极保护机理是最近提m的一种新机理下面我们主要对上述3种机理进行讨论21阳极保护机理阳极保护机理最早可以追溯到deberry的工作他发现不锈钢样品在电沉积聚苯胺后开路电压能长时间保持在钝化区而经电化学阳极钝化后的不锈钢样品其开路电压则很快进入活性腐蚀区他由此认为聚苯胺能起到给金属提供某种阳极保护的作用
第 30 卷 第 8 期 2011 年 8 月
中国材料进展
MATERIALS CHINA
Vol. 30 No. 8 Aug. 2011
特约专栏
聚 苯 胺 ——— 新 一 代 环 境 友 好 防 腐 材 料
李应平1,2 ,王献红1 ,李 季1 ,王佛松1
(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先进生态环境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22) (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第8 期
李应平等: 聚苯胺———新一代环境友好防腐材料
19
要指出的是,聚苯胺的电化学沉积电位一般要高于金属 基底的钝化电位。因此在电化学沉积聚苯胺后,电极表 面往往会形成一层钝化层,这层钝化层是保护金属不受 腐蚀的关 键,而 聚 苯 胺 只 是 起 到 了 稳 定 钝 化 层 存 在 的 作用。
Wessling[12] 首 先 采 用 化 学 合 成 的 聚 苯 胺 来 涂 覆 金 属 电极,他将各种金属电极浸入聚苯胺分散液中,从而获 得聚苯胺涂覆的金属电极。与电化学沉积聚苯胺的方法 相比,这种方 法 在 引 入 聚 苯 胺 涂 层 的 同 时 不 会 在 聚 苯 胺 /金属界面形成钝化层,因此更能准确地评估聚苯胺 的防腐机理。在浸泡期间,聚苯胺涂层能使金属表面形 成钝化层,钝化层的形成可以被描述为: 纯聚苯胺涂层 或含聚苯胺的底漆在 Fe 表面涂覆后与 Fe 发生反应,使 Fe 表面生成由 Fe3 O4 和 γ-Fe2 O3 组成的钝化层,钝化层 的形成总是伴随着电位显著地移向高电位,并且使极化 电阻增高和腐蚀电流减小。Wessling 认为聚苯胺可逆的 氧化 - 还原 特 性 是 其 发 挥 钝 化 作 用 的 重 要 保 证[13],腐 蚀介质中的溶解 O 能将被 Fe 还原的聚苯胺重新氧化生 成氧化态聚苯胺,有利于形成致密的钝化层。

第二章核磁共振氢谱

第二章核磁共振氢谱

δC=C-H =5.25 + Z同 +Z顺 +Z反
Z同 ,Z顺 ,Z反分别代表相应取代基的取代
参数.参阅宁永成P40`41
H C C
Cl
Cl
F
δ=5.25 +1.08 +0.18 -1.02 =5.49 (5.56)
H3COOC Hb
Ha
CH2Br
Ha=5.25+Z同(-CO2R)+Z顺( CH2Br)+Z反(-H) =5.25+0.8+0.11+0=6.16(实际测定6.10)
Δν/J
6.5
5.5
4.5
2.5 1.5 1.5
2.3.4一级谱图的分析



所谓的一级谱,就是核之间的偶合较弱,因而 谱线分裂较简单,并且服从(n+1)分裂规律 (I=1/2)那些NMR谱图。除此外均为高级谱。 一级谱的特征: 1。各组峰的中心为各基团相应质子化学位移 的值。(一般以TMS为原点。) 2。各组峰的面积为各基团相应质子数之比。
第二章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氢谱主要是通过测定有机物分 子中氢原子的位置来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的。从一张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上, 我们可得到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 (根据化学位移δ值)和氢原子的数量 (根据峰面积)。即核磁共振氢谱图上 有多少个峰,就表明有机分子中有多少 种类的氢,各个峰的面积积分比表示各 种氢原子的数目的比例。
Hb=5.25+Z同(-CH2Br)+Z顺( CO2R)+Z反(-H)
=5.25+0.70+1.18+0=7.13(实际测定7.10)
苯环质子化学位移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二O一O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核磁共振波谱学
一(15分)
1、某化合物时域信号的幅度为M0,共振频率为Ω=ω-ω0,横向弛豫时间为T2,请
写出其FID信号表达式
2、t=3T2时,其幅度减少为多少?
3、求该化合物NMR谱线的半高宽。

二(15分)下图为化合物1之芳香区13C谱,该谱用π/2脉冲,无弛豫延迟条件下记录,请说明各峰不同信号强度的原因。

1
三(16分)
1、已知B0=1 Tesla时,νH=42.577 MHz,ν2H =6.536 MHz,氯仿的δH=7.26,δc=77.0,
1J
=209 Hz,请图示CDCl3的1H和13C谱
CH
2、液体NMR实验中,一般使用氘代溶剂,请说明其理由。

四(30分)
根据以下数据,请归属下示化合物非芳烃部分的碳谱(尽可能详细说明归属的依据)
五(24分)
1、PFT NMR 实验中,相位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延迟(死时间)采样。

若在死时
间中心加180o 脉冲可消除这种相位误差,请说明其理由(不计J 偶合作用)
2、化合物结构研究中,通常要做一维13C 谱,HMQC (或HSQC )和HMBC 三种
实验,为什么?
3、HMQC 与HMBC 实验中,F 1,F 2维各表示什么量?HMQC 与C-H COSY 实验
相比,灵敏度可提高多少?
4、1H-1H COSY 谱中出现几类峰,它们的物理意义,简述1H-1H TOCSY 与COSY
谱的异同点。

41.3 t 51.8 d
61.0
d J CP = 161 Hz
65.8 d 所连氢4.19(qd ,6.5 Hz ) 68.5 d 所连氢4.01(td ,7 Hz ,2 Hz ) 69.0 t J CP = 7 Hz 69.3 t J CP = 7 Hz 173.2
s 207.3
s
H 2Ph 2Ph
O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