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1)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解析]
[分析]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又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用“180-80=100”求出两个底角的度数,再用“100÷2”求出一个底角的度数;
[详解]底角:(180°−80°)÷2=100°÷2=50°
它的底角为50度
故答案为50.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内角和定理进行解答.
12.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交点坐标为(−1,2),则方程组 的解为____.
[答案] .
[解析]
[分析]
直接根据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求解.
[详解]解:∵一次函数 与 的图象的交点的坐标为(−1,2),
∴方程组 的解是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要准确的将一次函数问题的条件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注意自变量取值范围要符合实际意义.
A. 甲和乙B. 甲和丙C. 乙和丙D. 只有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SAS、AAS、ASA、HL逐个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解:甲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夹角与△ABC对应相等,根据SAS可以判断甲三角形与△ABC全等;
乙三角形只有一条边及对角与△ABC对应相等,不满足全等判定条件,故乙三角形与△ABC不能判定全等;
丙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夹边与△ABC对应相等,根据ASA可以判定丙三角形与△ABC全等;
所以与△ABC全等的有甲和丙,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并充分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注意对应二字的理解很重要.
6.下列图形中,表示一次函数 与正比例函数 ( 、 为常数,且 )的图象的是()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练习数学试题1(含解析)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练习试题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若(a ﹣3)0有意义,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3B .a <3C .a ≠0D .a ≠32.下列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计算()233x y 的结果是( ) A .329x y B .629x yC .326x yD .626x y4.分式31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是( ) A .﹣3B .0C .1D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B .过三角形的顶点,且过对边中点的直线是三角形的一条中线C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D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6.计算(﹣0.25)2019•42020的结果为( )A .4B .﹣4C .14-D .147.如下图,直线L 是一条河,P ,Q 是两个村庄.欲在L 上的某处修建一个水泵站M ,向P ,Q 两地供水,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管道,则所需管道最短的是( ).A .B .C .D .8.如图,ABC 中,65B C ∠=∠=︒,BD CE =,BE CF =,若50A ∠=︒,则DEF ∠的度数是( )A .75︒B .70︒C .65︒D .60︒9.如图,在△ABC 中,CD 是边AB 上的高,BE 平分∠ABC ,交CD 于点E ,BC =10,DE =3,则△BCE 的面积为( )A .16B .15C .14D .1310.如图,点B ,E ,C ,F 共线,A D ∠=∠,AB DE =,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 DEF ≅△△的是( )A .B DEF ∠=∠B .AC DF =C .AC DF ∥D .BE CF =11.如图,AD ,BE 是△ABC 的高线,AD 与BE 相交于点F .若AD =BD =6,且△ACD 的面积为12,则AF 的长度为( )A .4B .3C .2D .1.512.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3344x m mx x++=--有增根,且2226110ma b ma b ++-+=,则a b +的值是( ) A .1B .2C .3D .4二、填空题13.人体中红细胞的直径约为0.000075m ,将0.00007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 14.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段M N 、的距离.如果30m OP ON OQ OM PQ ===,,,则池塘两段M N 、的距离为________.15.如图,已知等边ABC 的周长为24,点D 在BC 边上,点E 是AB 边上一点,连接ED ,将BDE △沿着DE 翻折得到DEF ,EF 交AC 于点G ,DF 交AC 于点O ,若OG OD =,则OGF 的周长为 _____.16.已知xy =2,x ﹣y =﹣4,则x 2+xy+y 2=_____.17.若x =3m+2,y =27m﹣8,则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为_____.18.如图,在ABC 中,BA BC =,D ,E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点,且3AE BD =.以DE 为边向右作DEF ,使得DE DF =,EDF B ∠=∠,连接CF ,若1BD =,则线段CF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解答题19.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4ab a -; (2)32232a b a b ab -+. 20.计算:(1)2()(2)a b a b a +-+; (2)2211(2)m m m m+--÷. 21.符号a b c d称为二阶行列式,规定它的运算法则为a bc d=ad ﹣bc .请你根据上述法则求等式321111x x x x ++=-1中x 的值.22.如图,在ABC 中,AB BC =,点M 在线段AC 上运动(M 不与A ,C 重合),连接BM ,作BMN C ∠=∠,MN 交线段AB 于N .(1)若CM AN =,求证:BCM MAN ≌△△; (2)若30C ∠=,点M 在运动过程中,存在BMN 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CBM ∠的度数.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画出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并写出1A 、1B 、1C 的坐标; (2)在x 轴上找到一点P ,使得BP CP +的值最小(保留作图痕迹); (3)求出ABC 的面积.24.某某公司决定将一批生姜送往外地销售.现有甲、乙两种货车,已知甲种货车比乙种货车每辆车多装20箱生姜,且甲种货车装运1000箱生姜所用车辆与乙种货车装运800箱生姜所用车辆相等. (1)求甲、乙两种货车每辆车可装多少箱生姜?(2)如果这批生姜有1535箱,用甲、乙两种汽车共16辆来装运,甲种车辆刚好装满,乙种车辆最后一辆只装了55箱,其它装满,求甲、乙两种货车各有多少辆?25.已知,7张如图1的长为a ,宽为b (其中a >b )的小长方形纸片,按图2方式不重叠地放在长方形ABCD 内,长方形ABCD 的长AD=m ,未被覆盖的部分的长方形MNPD 的面积记作S 1,长方形BEFG 的面积记作S 2.(1)用含m ,a ,b 的式子表示S 1和S 2;(2)若S 1-S 2的值与m 的取值无关,求a ,b 满足的数量关系.26.如图1和图2,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P 是BC 上一点,AF //PD ,FPE DPE ∠=∠.(1)作射线PE 交直线AF 于点G ,如图1. ①求证:AG DP =;②若点F 在AD 下方,2AF =,7PF =,求DP 的长.(2)若点F 在AD 上方,如图2,写出PD ,AF ,PF 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参考答案:1.【考点】零指数幂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0,列出不等式,即可求解. 解:∵(a ﹣3)0有意义, ∴a ﹣3≠0, ∴a ≠3,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零指数幂有意义的条件,掌握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0,是解题的关键. 2.【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解:A ,C ,D 选项中的图形都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B 选项中的图形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3.【考点】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分析】根据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法则计算即可. 解:()236239x y x y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4.【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析】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分式31x x +-的值为0, ∴x+3=0且x ﹣1≠0, 解得:x =﹣3,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由于该类型的题易忽略分母不为0这个条件,所以常以这个知识点来命题.5.【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分析】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过三角形的顶点,且过对边中点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正确,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高线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是基础题,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6.【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和积的乘方的法则计算即可. 解:()201920200.254⋅-=()9192012040.254⨯⨯- =()20190.2544⨯⨯-=4-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和积的乘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运算法则的逆用. 7.【考点】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分析】利用轴对称的性质,通过等线段代换,将所求路线长转化为两定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得答案.解:如图,作点P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P',连接QP'交直线l 于M .则,PM MQ P M MQ P Q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选项D 修建的管道,则所需管道最短.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最短路径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的解答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于所给的条件的不同,解决方法和策略上又有所差别. 8.【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证明DBE ≌ECF △,则可得BDE CEF ∠=∠,又因为65B C ∠=∠=︒,所以18065115BDE BED ∠+∠=︒-︒=︒,即可推出115BED CEF ∠+∠=︒,由此即可得出DEF ∠的度数.解:在DBE 和ECF △中, BD CE B C BE CF =⎧⎪∠=∠⎨⎪=⎩, ∴DBE ≌ECF △()SAS , ∴BDE CEF ∠=∠,∵180********BDE BED B ∠+∠=︒-∠=︒-︒=︒, ∴115BED CEF ∠+∠=︒,∴180()18011565DEF BED CEF ∠=︒-∠+∠=︒-︒=︒,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9.【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作EH ⊥BC 于点H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EH=DE ,最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求解. 解:如图,作EH ⊥BC 于点H ,∵BE 平分∠ABC ,CD 是AB 边上的高,EH ⊥BC , ∴EH=DE=3, ∴111031522BCE S BC EH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熟练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选项进行一一判断即可.解:A 、A D ∠=∠,AB DE =,添加B DEF ∠=∠,根据ASA ,可以推出△ABC ≌△DEF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A D ∠=∠,AB DE =,添加AC DF =,根据AAS ,可以推出△ABC ≌△DEF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 、AD ∠=∠,AB DE =,添加AC DF ∥,利用平行线性质可得∠ACB =∠DFE , 根据AAS ,可以推出△ABC ≌△DEF ,本选项符不符合题意.D 、A D ∠=∠,AB DE =,添加BE CF =,可得BC=EF ,但SSA ,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 ,ASA ,SAS ,SSS ,HL ,应注意SSA 与AAA 都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11.【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利用ASA 证明△ACD ≌△BFD ,得DF =DC ,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可得CD 的长,从而可得答案. ∵AD ,BE 是△ABC 的高线, ∴∠ADB =∠ADC =∠AEB =90°, ∵∠BFD =∠AFE , ∴∠DBF =∠CAD , 在△ACD 和△BFD 中,DBF CAD BD ADBDF ADC ∠=∠⎧⎪=⎨⎪∠=∠⎩, ∴△ACD ≌△BFD (ASA ), ∴DF =DC ,∵△ACD 的面积为12, ∴16122CD ⨯⨯=, ∴CD =4, ∴DF =4, ∴AF =AD ﹣DF =2,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2.【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分析】首先解分式方程,用含有字母m 的式子表示x ,再根据方程有增根求出m 的值,然后将m 的值代入得出关于a ,b 的等式,再配方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非负性求出a 和b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3344x m mx x++=--, 解得=6x m -. ∵分式方程有增根, ∴x-4=0, 即x=4, ∴6-m=4, 解得m=2.当m=2时,22246110a b a b ++-+=, 即222(1)(3)0a b ++-=, 解得a=-1,b=3. 则a+b=-1+3=2.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非负性求字母的值,求出m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13.【考点】科学记数法【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大于10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小于1时,n 是负数. 解:0.000075=7.5×10-5, 故答案为:7.5×10-5.【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 14.【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SAS)PQO NMO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结果. 解:∵在PQO 和NMO △中,OP ON POQ NOM OQ OM =⎧⎪∠=∠⎨⎪=⎩, ∴(SAS)PQO NMO ≌, ∴30m MN QP ==, 故答案为:30m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如何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折叠可知,B F C ∠=∠=∠,BD FD =,易证()GOF DOC AAS ≌,所以GF DC =,所以OGF 的周长为OG OF GF OD OF DC BC ++=++=,再由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24,可得8BC =,由此可得出结论.解:∵等边ABC 的周长为24, ∴60B C ∠=∠=︒,8AB BC AC ===, ∵BDE △沿着DE 翻折得到FDE , ∴B F ∠=∠,BD FD =, ∴60F C ∠=∠=︒, 在GOF △和DOC △中, F C GOF DOC OG OD ∠=∠⎧⎪∠=∠⎨⎪=⎩, ()GOF DOC AAS ≌∴OGF的周长为:++OG OF GF=++OD OF DC=+DF DC=+BD DC=BC=,8∴OGF的周长为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周长等相关知识.判定三角形全等是解题关键.16.【考点】代数式求值,完全平方公式【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公式,直接代入求解即可.解:∵xy=2,x﹣y=﹣4,∴x2+xy+y2=( x﹣y)2+3xy=(﹣4)2+3×2=22,故答案是:2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求值,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7.【考点】幂的乘方【分析】利用等式的性质求得3m=x﹣2,然后再利用把3m用x代换即可得解.解:∵x=3m+2,∴3m=x﹣2,∴y=(x﹣2)3﹣8.故答案为:(x﹣2)3﹣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幂的乘方逆向运用及整体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把27m化为(3m)3, 再把3m用x 代换.1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析】根据题意利用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可得CD-BE=2,再由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求解即可得出结果.解:由图可得:CD=BC-BD,∵BC=BA,∴BE=BA-AE,∴BE=BA-3BD=BC-3BD , ∴CD-BE=BC-BD-BC+3BD=2BD=2, ∵CF 在∆CDF 中,∴CD-DE=CD-DF<CF<CD+DF=CD+DE , ∵DE<BD+BE ,∴CD-DE>CD-BE-BD=2-1=1,CD+DE>CD+BD-BE=2+1=3, ∴1<CF<3, 故答案为:1<CF<3.【点评】题目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理解题意,找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19.【考点】因式分解【分析】(1)先提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先提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解:(1)()()()222244ab a a b a b b -=-+-=(2)()()322222322a b a b ab a ab b b a a b a b -+=+=--【点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有公因式一定要先提公因式.熟练掌握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0.【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1)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与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整式的乘法,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2)先计算括号内的分式的减法,再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运算,约分后可得答案. (1)解:2()(2)a b a b a +-+ 22222a ab b ab a =++-- 2b =.(2)2211(2)m m m m +--÷ 22121m m mm m +-=-()()()2111m m m -=+- 11m m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整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含义及分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解本题的关键. 21.【考点】定义新运算,解分式方程 【分析】先根据题意得出方程321111xx x x ,解这个分式方程即可得解.解:∵3211111x x x x ++=-,∴321111x x x x ,∴32111x x x x x ,∴332211xx x x x x x ,∴3311x x x , 解得2x =,经检验2x =是原方程的解, ∴x 的值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新定义和解分式方程,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将问题转化为解分式方程. 22.【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1)ANM 的外角NMC A ANM BMN BMC ∠=∠+∠=∠+∠,A C BMN ∠=∠=∠,由此可知ANM BMC ∠=∠,且CM AN =,A C ∠=∠,由此即可求解;(2)30C ∠=,BMN 是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第一种情况,MB MN =;第二种情况,NB NM =;第三种情况,BN BM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解:(1)∵AB BC =,BMN C ∠=∠, ∴A C BMN ∠=∠=∠,∵ANM 的外角NMC A ANM BMN BMC ∠=∠+∠=∠+∠, ∴ANM BMC ∠=∠, ∵CM AN =,A C ∠=∠, ∴(ASA)BCM MAN ≌△△.(2)第一种情况,如图所示, MB MN =,∵30A C ∠=∠=︒,且30BMN C ∠=∠=︒,∴1803030120ABC ∠=︒-︒-︒=︒,1(18030)752MNB MBN ∠=∠=⨯︒-︒=︒,∴1207545MBC ∠=︒-︒=︒; 第二种情况,如图所示,NB NM =,∴30NMB NBM C ∠=∠=∠=︒,且1803030120ABC ∠=︒-︒-︒=︒, ∴1203090MBC ∠=︒-︒=︒;第三种情况,BN BM =,则30BMN BNM C ∠=∠=∠=︒,此时点M 与点C 重合, 又∵点M 在线段AC 上运动时,M 不与A ,C 重合,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MN 是等腰三角形时,CBM ∠的度数为45︒或9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运用分类思想进行分类讨论. 23.【考点】作轴对称图形【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图,根据图写出点1A 、1B 、1C 的坐标即可. (2)过点B 作关于x 轴对称的对称点B ',连接B C ',与x 轴交于点P 即可. (3)利用割补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即可. (1)解:如图,111A B C △即为所要求画三角形.由图可得:()13,4A -,()11,2B -,()15,1C -. (2)解:如图,点P 即为所找的点.(3)解:111434122235222ABCS=⨯-⨯⨯-⨯⨯-⨯⨯=,答:ABC 的面积为5.【点评】本题考查作轴对称图形,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最短距离问题,利用网格求图形面积问题,熟练掌握会用轴对称的性质作轴对称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24.【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设乙种货车每辆车可装x 箱生姜,则甲种货车每辆可装(x+20)箱生姜,根据甲种货车装运1000箱生姜所用车辆与乙种货车装运800箱生姜所用车辆相等,即可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求出每辆乙种货车的装载量,再将其代入(x+20)中即可求出每辆甲种货车的装载量;(2)设甲种货车有m 辆,则乙种货车有(16-m )辆,根据“甲种车辆刚好装满,乙种车辆最后一辆只装了55箱,且这批生姜共1535箱”,即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求出甲种货车的数量,再将其代入(16-x )中即可求出乙种货车的数量.解:(1)设乙种货车每辆车可装x 箱生姜,则甲种货车每辆可装(x+20)箱生姜, 依题意得:100080020x x=+, 解得:x=80,经检验,x=8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x+20=80+20=100.答:甲种货车每辆可装100箱生姜,乙种货车每辆可装80箱生姜.(2)设甲种货车有m辆,则乙种货车有(16-m)辆,依题意得:100m+80(16-m-1)+55=1535,解得:m=14,∴16-m=16-14=2.答:甲种货车有14辆,乙种货车有2辆.【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2)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5.【考点】列代数式,及整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根据图形可得出长方形MNPD的长MD的长MD为m-3b,宽MN为a,即可得出S1的面积,长方形BEFG的长EF为m-a,宽FG为4a,即可得出S2的面积;(2)根据(1)计算S1-S2的值与m的取值无关,即a-4b=0,即可得出答案.解:(1)∵MD=AD-AM=m-3b;MN=a,∴S1=MD•MN=(m-3b)•a=ma-3ab,∵EF=EP-FP=m-a,FG=4b,∴S2=EF•FG=(m-a)•4b=4bm-4ab;(2)S1-S2=ma-3ab-4bm+4ab=ab+ma-4bm=ab+m(a-4b),∵S1-S2的值与m的取值关,∴a-4b=0,即a=4b,所以a,b满足的数量关系a=4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及整式的混合运算,根据题意列出代数式再根据法则进行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6.【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1)①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GAE=∠PDE,∠G=∠DP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②等量代换得到∠G=∠FPE.求得GF=PF=7,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2)如图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G=∠DPE,等量代换得到∠G=∠FPG,求得PF=F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G=PD,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解:(1)①证明:∵AF∥PD,∴∠GAE=∠PDE,∠G=∠DPE.∵E是AD的中点,∴AE=DE.∴△AEG≌△DEP(AAS).∴AG=DP;②解:∵∠FPE=∠DPE,∠G=∠DPE,∴∠G=∠FPE.∴GF=PF=7,∵AF=2,∴AG=5.由①知AG=DP,∴DP=5;(2)PD=AF+PF,证明:如图2,∵AF∥PD,∴∠G=∠DPE,∵∠FPE=∠DPE,∴∠G=∠FPG,∴PF=FG,∵∠AEG=∠DEP,AE=DE,∴△AEG≌△DEP(AAS),∴AG=PD,∵AG=AF+FG,∴PD=AF+PF.【点评】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A.0 B.1.010010001C.πD.2.已知a>0,b<0,那么点P(a,b)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如图,已知△ABC的3条边和3个角,则能判断和△ABC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C的坐标为(3,3),则点D的坐标为()A.(﹣1,3) B.(1,3) C.(3,1) D.(3,﹣1)5.下列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有()①y=﹣2x+1;②y=6﹣x;③y;④y=(1)x.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x的值是()A.30 B.45 C.50 D.857.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按顺时针方向绕半圆O匀速运动到点B,再以相同的速度沿直径BA回到点A停止,线段OP的长度d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8.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设CE=a,HG=b,则斜边BD的长是()A.a+b B.a﹣b C.D.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2),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再将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A.(﹣1,﹣2) B.(1,2) C.(1,﹣2) D.(﹣2,1)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BC上任意一点,PD⊥AB,PE⊥AC,连接DE.记△ADE的周长为L1,四边形BDEC的周长为L2,则L1与L2的大小关系是()A.L l=L2B.L1>L2C.L2>L1D.无法确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分填空题和解答题.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试卷规定的区域内.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1.已知点A(x,1)与点B(2,y)关于y轴对称,则(x+y)2018的值为.12.将函数y=3x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13.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4,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4.如图,AB∥D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D≌△CDB,可添条件是.(添一个即可)1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一个底角为.16.如图,五边形ABCDE中有一等边三角形ACD.若AB=DE,BC=AE,∠E=115°,则∠BAE的度数是°.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n,4),若直线y=2x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n的取值范围为.18.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BD边上的点E处.若BC=10,BE=2,则AB2﹣AC2的值为.三.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96分)19.求x的值:(1)(x+1)2=64(2)8x3+27=0.20.已知点P(﹣m,﹣2m+1)是第二象限的点,求m的取值范围.21.如图,在△ABC中,AB=AC,分别以AB,AC为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ACE,使∠BAD=∠CAE=90°.求证:BD=CE.22.如图,在Rt△ABC中,∠ACB=90°.(1)用直尺和圆规作∠A的平分线交BC于点P(保留作图的痕迹,不写作法);(2)当∠CAB为度时,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23.如图,已知AB=AC,AD=AE.求证:BD=CE.24.已知:在△ABC中,AB=AC,D为AC的中点,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25.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使得点D落在点H的位置上,点C恰好落在边AD上的点G处,连接EG.(1)△GEF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2)若CD=4,GD=8,求HF的长度.26.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当行李质量超过规定时,需付的行李费y(元)是行李质量x(kg)的一次函数,且部分对应关系如表所示.x(kg) …30 40 50 …y(元) … 4 6 8 …(1)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求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3)当行李费2≤y≤7(元)时,可携带行李的质量x(kg)的取值范围是.27.甲骑电动车、乙骑摩托车都从M地出发,沿一条笔直的公路匀速前往N地,甲先出发一段时间后乙再出发,甲、乙两人到达N地后均停止骑行.已知M、N两地相距km,设甲行驶的时间为x(h),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km),表示y与x函数关系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请你解决以下问题:(1)求线段BC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点A的坐标,并说明点A的实际意义;(3)根据题目信息补全函数图象.(须标明相关数据)28.如图,一次函数y x+3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动点P从A点开始沿折线AO ﹣OB﹣BA运动,点P在AO,OB,BA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1,,2(长度单位/秒);动点E从O点开始以(长度单位/秒)的速度沿线段OB运动.设P、E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 当点P沿折线AO﹣OB﹣BA运动一周时,动点E和P同时停止运动.过点E作EF∥OA,交AB于点F.(1)求线段AB的长;(2)求证∠ABO=30°;(3)当t为何值时,点P与点E重合?(4)当t=时,PE=PF.答案与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A.0 B.1.010010001C.πD.[答案]C[解析]A.0是整数,属于有理数;B.1.010010001是有限小数,即分数,属于有理数;C.π是无理数;D.是分数,属于有理数;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2.已知a>0,b<0,那么点P(a,b)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D[解析]∵a>0,b<0,∴点P(a,b)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在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在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记住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3.如图,已知△ABC的3条边和3个角,则能判断和△ABC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答案]B[解析]如图:在△ABC和△DEF中,,∴△ABC≌△EFD(SAS);在△ABC和△MNK中,,∴△ABC≌△MNK(AAS).∴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乙或丙.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C的坐标为(3,3),则点D的坐标为()A.(﹣1,3) B.(1,3) C.(3,1) D.(3,﹣1)[答案]A[解析]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C的坐标为(3,3),∴点D的纵坐标为3,点D的横坐标为3﹣4=﹣1,∴点D的坐标为(﹣1,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根据图形明确正方形的边长与点的坐标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有()①y=﹣2x+1;②y=6﹣x;③y;④y=(1)x.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解析]①y=﹣2x+1,k=﹣2<0;②y=6﹣x,k=﹣1<0;③y,k0;④y=(1)x,k=(1)<0.所以四函数都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当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6.如图,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x的值是()A.30 B.45 C.50 D.85[答案]A[解析]∠A=180°﹣105°﹣45°=30°,∵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D=∠A=30°,即x=3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按顺时针方向绕半圆O匀速运动到点B,再以相同的速度沿直径BA回到点A停止,线段OP的长度d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B[解析]①当P点半圆O匀速运动时,OP长度始终等于半径不变,对应的函数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段线段,排除A答案;②当P点在OB段运动时,OP长度越来越小,当P点与O点重合时OP=0,排除C答案;③当P点在OA段运动时,OP长度越来越大,B答案符合.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这类问题要考虑动点在不同的时间段所产生的函数意义,分情况讨论,动中找静是通用方法.8.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设CE=a,HG=b,则斜边BD的长是()A.a+b B.a﹣b C.D.[答案]C[解析]设CD=x,则DE=a﹣x,∵HG=b,∴AH=CD=AG﹣HG=DE﹣HG=a﹣x﹣b=x,∴x,∴BC=DE=a,∴BD2=BC2+CD2=()2+()2,∴B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2),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再将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A.(﹣1,﹣2) B.(1,2) C.(1,﹣2) D.(﹣2,1)[答案]C[解析]∵点A的坐标是(﹣1,2),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A′(1,2),∵将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点A″的坐标是:(1,﹣2).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以及平移变换,正确掌握相关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BC上任意一点,PD⊥AB,PE⊥AC,连接DE.记△ADE的周长为L1,四边形BDEC的周长为L2,则L1与L2的大小关系是()A.L l=L2B.L1>L2C.L2>L1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等边三角形各内角为60°,∴∠B=∠C=60°,∵∠BPD=∠CPE=30°,∴在Rt△BDP和Rt△CEP中,∴BP=2BD,CP=2CE,∴BD+CE BC,∴AD+AE=AB+AC BC BC,∴BD+CE+BC BC,L1BC+DE,L2BC+DE,即得L1=L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特殊角的正弦函数值,考查了等边三角形各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L1BC+DE,L2BC+DE是解题的关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分填空题和解答题.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试卷规定的区域内.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1.已知点A(x,1)与点B(2,y)关于y轴对称,则(x+y)2018的值为.[答案]1[解析]∵点A(x,1)与点B(2,y)关于y轴对称,∴x=﹣2,y=1,故(x+y)2018=(﹣2+1)2018=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记忆横纵坐标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2.将函数y=3x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答案]y=3x+2[解析]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函数y=3x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3x+2.故答案为:y=3x+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上加下减”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4,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答案]2.5[解析]∵∠ACB=90°,AC=3,BC=4,由勾股定理得:AB5,∵CD是△ABC中线,∴CD AB5=2.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推出CD AB是解此题的关键.14.如图,AB∥D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D≌△CDB,可添条件是.(添一个即可)[答案]AB=CD[解析]∵AB∥DC,∴∠ABD=∠CDB,又BD=BD,①若添加AB=CD,利用SAS可证两三角形全等;②若添加AD∥BC,利用ASA可证两三角形全等.(答案不唯一)故填AB=CD等(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健.1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一个底角为.[解析]∵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它的一个底角为(180°﹣80°)÷2=50°.故填5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列出方程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五边形ABCDE中有一等边三角形ACD.若AB=DE,BC=AE,∠E=115°,则∠BAE的度数是°.[答案]125[解析]∵正三角形ACD,∴AC=AD,∠ACD=∠ADC=∠CAD=60°,在△ABC与△AED中,∴△ABC≌△AED(SSS),∴∠B=∠E=115°,∠ACB=∠EAD,∠BAC=∠ADE,∴∠ACB+∠BAC=∠BAC+∠DAE=180°﹣115°=65°,∴∠BAE=∠BAC+∠DAE+∠CAD=65°+60°=125°,故答案为:125[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ABC与△AED全等.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n,4),若直线y=2x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n的取值范围为.[解析]∵直线y=2x与线段AB有公共点,∴2n≥4,∴n≥2故答案为:n≥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找出关于n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BD边上的点E处.若BC=10,BE=2,则AB2﹣AC2的值为.[答案]20[解析]∵将三角形纸片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BD边上的点E处,∴∠ADC=∠ADE=90°,DE=CD CE,∵BC=10,BE=2∴CE=8,∴CD=DE=4,BD=6,在Rt△ABD中,AB2=AD2+BD2,在Rt△ACD中,AC2=AD2+CD2,∴AB2﹣AC2=BD2﹣CD2=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熟练运用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10小题)19.求x的值:(1)(x+1)2=64(2)8x3+27=0.[解析](1)x+1=±8(2)8x3=﹣27x3x[点睛]本题考查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20.已知点P(﹣m,﹣2m+1)是第二象限的点,求m的取值范围.[解析]∵点P(﹣m,﹣2m+1)在第二象限,∴,解不等式①得,m>0,解不等式②得,m,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0<m.故m的取值范围为:0<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能力.21.如图,在△ABC中,AB=AC,分别以AB,AC为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ACE,使∠BAD=∠CAE=90°.求证:BD=CE.[解答]证明:∵△ABD和△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D,AC=AE,∵AB=AC,∴AD=AE,在△ADB和△ACE中,∵,∴△ADB≌△ACE,∴BD=CE.[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SAS所需要的三个条件.22.如图,在Rt△ABC中,∠ACB=90°.(1)用直尺和圆规作∠A的平分线交BC于点P(保留作图的痕迹,不写作法);(2)当∠CAB为60度时,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解析](1)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2)当∠CAB=60°时,P A=PB,∵∠C=90°,∠CAB=60°,∴∠B=30°,∵AP平分∠CAB,∴∠P AB=30°,∴∠P AB=∠B=30°,∴P A=PB.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和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3.如图,已知AB=AC,AD=AE.求证:BD=CE.[解答]证明:作AF⊥BC于F,∵AB=AC(已知),∴BF=CF(三线合一),又∵AD=AE(已知),∴DF=EF(三线合一),∴BF﹣DF=CF﹣EF,即BD=CE(等式的性质).[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题中用到了等量减等量差相等得到答案.24.已知:在△ABC中,AB=AC,D为AC的中点,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证明:∵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AED=∠CFD=90°,∵D为AC的中点,∴AD=DC,在Rt△ADE和Rt△CDF中,,∴Rt△ADE≌Rt△CDF,∴∠A=∠C,∴BA=BC,∵AB=AC,∴AB=BC=AC,∴△ABC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5.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使得点D落在点H的位置上,点C恰好落在边AD上的点G处,连接EG.(1)△GEF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2)若CD=4,GD=8,求HF的长度.[解析](1)∵长方形纸片ABCD,∴AD∥BC,∴∠GFE=∠FEC,∵∠FEC=∠GEF,∴∠GFE=∠GEF,∴△GEF是等腰三角形.(2)∵∠C=∠H=90°,HF=DF,GD=8,设HF长为x,则GF长为(8﹣x),在Rt△FGH中,x2+42=(8﹣x)2,解得x=3,∴HF的长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翻折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当行李质量超过规定时,需付的行李费y(元)是行李质量x(kg)的一次函数,且部分对应关系如表所示.x(kg) …30 40 50 …y(元) … 4 6 8 …(1)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求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3)当行李费2≤y≤7(元)时,可携带行李的质量x(kg)的取值范围是.[解析](1)∵y是x的一次函数,∴设y=kx+b(k≠0)将x=30,y=4;x=40,y=6分别代入y=kx+b,得,解得:∴函数表达式为y=0.2x﹣2,(2)将y=0代入y=0.2x﹣2,得0=0.2x﹣2,∴x=10,(3)把y=2代入解析式,可得:x=20,把y=7代入解析式,可得:x=45,所以可携带行李的质量x(kg)的取值范围是20≤x≤45,故答案为:20≤x≤45.[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27.甲骑电动车、乙骑摩托车都从M地出发,沿一条笔直的公路匀速前往N地,甲先出发一段时间后乙再出发,甲、乙两人到达N地后均停止骑行.已知M、N两地相距km,设甲行驶的时间为x(h),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km),表示y与x函数关系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请你解决以下问题:(1)求线段BC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点A的坐标,并说明点A的实际意义;(3)根据题目信息补全函数图象.(须标明相关数据)[解析](1)设线段BC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k≠0),∵B(,0),C(,)在直线BC上,,得,即线段BC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20x;(2)设甲的速度为m km/h,乙的速度为n km/h,,得,∴点A的纵坐标是:3010,即点A的坐标为(,10),点A的实际意义是当甲骑电动车行驶h时,距离M地为10km;(3)由(2)可知,甲的速度为30km/h,乙的速度为50千米/小时,则乙从M地到达N地用的时间为:小时,∵,∴乙在图象中的时,停止运动,甲到达N地用的时间为:小时,补全的函数图象如右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8.如图,一次函数y x+3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动点P从A点开始沿折线AO ﹣OB﹣BA运动,点P在AO,OB,BA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1,,2(长度单位/秒);动点E从O点开始以(长度单位/秒)的速度沿线段OB运动.设P、E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 当点P沿折线AO﹣OB﹣BA运动一周时,动点E和P同时停止运动.过点E作EF∥OA,交AB于点F.(1)求线段AB的长;(2)求证∠ABO=30°;(3)当t为何值时,点P与点E重合?(4)当t=或时,PE=PF.[解析](1)令y=0,得A(3,0),令x=0,求得B(0,3),∴OA=3,OB=3,∵∠AOB=90°,∴AB6,(2)证明:取AB的中点C,连接OC,∵∠AOB=90°,C为AB的中点,∴OC=BC=CA=3,∵OA=3,∴OC=CA=OA,∴△OAC是等边三角形,∴∠OAB=60°,∵∠AOB=90°,∴∠ABO=30°;(3)由题意得t(t﹣3),解得:t所以当t时,点P与点E重合;(4)取EF的中点H,过点H作PP′∥y轴,此时,P(P′)E=P(P′)F,①当点P在线段OA时,EH=OP,∵∠OBA=30°,设:EF=m,则FB=2m,BE m,即EF BE,EH EF BE•(3t)OP=OA﹣AP=3﹣t,解得:t,②当点P(点P′)在线段AB时,作P′O′⊥OB于点O′,此时点P′运动的时间为t,其中在AO、OB运动时间均为3,则在AB上运动的时间为t﹣6,则BP′=2(t﹣6),同理O′P′B′P′=t﹣6,由①得:EH(3t)=O′P′=t﹣6,同理可得:t,故答案是:或.[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运用等知识点,难度不大.。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仅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3分)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m6÷m2=m3B.3m3﹣2m2=m C.(3m2)3=27m6D.m•2m2=m2 3.(3分)把a2﹣4a多项式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A.a(a﹣4)B.(a+2)(a﹣2)C.a(a+2)(a﹣2)D.(a﹣2)2﹣4 4.(3分)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1 C.x≠﹣1 D.x=﹣15.(3分)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A=∠D B.BC=EF C.∠ACB=∠F D.AC=DF6.(3分)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7.(3分)下列各式可以写成完全平方式的多项式有()A.x2+xy+y2 B.x2﹣xy+ C.x2+2xy+4y2D.8.(3分)将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结果中不含因式x+1的是()A.x2﹣1 B.x2﹣2x+1 C.x(x﹣2)+(x﹣2) D.x2+2x+19.(3分)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4|+=0,则c的值可以为()A.5 B.6 C.7 D.810.(3分)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C=120°,点P是底边AC上一个动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PM+PN的最小值为2,则△ABC的周长是()A.2 B.2+C.4 D.4+2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1.(3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12.(3分)使分式的值为0,这时x=.13.(3分)在Rt△ABC中,锐角∠A=35°,则另一个锐角∠B=.14.(3分)若x2+y2=10,xy=﹣3,则(x+y)2=.15.(3分)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的角平分线BE将边AD分成长度为5cm 和6cm的两部分,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cm.三、解答题(解答题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计算步骤)16.(10分)因式分解(1)﹣x3+2x2y﹣xy2(2)x2(x﹣2)+4(2﹣x)17.(9分)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BCE=40°,求∠ADB的度数.18.(10分)解方程(1)(2)19.(8分)如图,△ABC中,∠C=90°,∠A=30°.(1)用尺规作图作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2)连接BD,求证:BD平分∠CBA.20.(8分)如图,已知AB=CD,∠B=∠C,AC和BD相交于点O,E是AD的中点,连接OE.(1)求证:△AOB≌△DOC;(2)求∠AEO的度数.21.(9分)为顺利通过“国家文明城市”验收,某市政府拟对城区部分路段的人行道地砖、绿化带、排水管等公用设施全面更新改造,根据市政建设的需要,需在40天内完成工程.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有意承包这项工程,经调查知道,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的时间是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时间的2倍.若甲、乙两工程队合作只需要10天完成.(1)甲、乙两个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2)若甲工程队每天的工程费用是 4.5万元,乙工程队每天的工程费用是 2.5万元,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既能按时完工,又使工程费用最少.22.(9分)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A(﹣1,5),B(﹣1,0),C(﹣4,3).(1)画出△ABC关于y轴成轴对称的△A1B1C1;(其中A1、B1、C1是A、B、C的对应点,不写画法)(2)写出A1、B1、C1的坐标;(3)求出△A1B1C1的面积.23.(12分)如图所示,把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点A处.(1)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所有对应角.(2)设∠AED的度数为x,∠ADE的度数为y,那么∠1,∠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有x或y的式子表式)(3)∠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仅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3分)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m6÷m2=m3B.3m3﹣2m2=m C.(3m2)3=27m6D.m•2m2=m2【解答】解:A、m6÷m2=m4,故A错误;B、3m3﹣2m2不能合并,故B错误;C、(3m2)3=27m6,故C正确;D、m•2m2=m3,故D错误;故选:C.3.(3分)把a2﹣4a多项式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A.a(a﹣4)B.(a+2)(a﹣2)C.a(a+2)(a﹣2)D.(a﹣2)2﹣4【解答】解:a2﹣4a=a(a﹣4),故选:A.4.(3分)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1 C.x≠﹣1 D.x=﹣1【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x﹣1≠0;解得x≠1;故选:A.5.(3分)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A=∠D B.BC=EF C.∠ACB=∠F D.AC=DF【解答】解:∵∠B=∠DEF,AB=DE,∴添加∠A=∠D,利用ASA可得△ABC≌△DEF;∴添加BC=EF,利用SAS可得△ABC≌△DEF;∴添加∠ACB=∠F,利用AAS可得△ABC≌△DEF;故选:D.6.(3分)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解答】解:要使△ABP与△ABC全等,点P到AB的距离应该等于点C到AB 的距离,即3个单位长度,故点P的位置可以是P1,P3,P4三个,故选:C.7.(3分)下列各式可以写成完全平方式的多项式有()A.x2+xy+y2 B.x2﹣xy+ C.x2+2xy+4y2D.【解答】解:A、应为x2+2xy+y2,原式不能写成完全平方式,故错误;B、,正确;C、应为x2+4xy+4y2,原式不能写成完全平方式,故错误;D、应为,原式不能写成完全平方式,故错误;故选:B.8.(3分)将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结果中不含因式x+1的是()A.x2﹣1 B.x2﹣2x+1 C.x(x﹣2)+(x﹣2) D.x2+2x+1【解答】解:A、x2﹣1=(x+1)(x﹣1),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x2﹣2x+1=(x﹣1)2,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x(x﹣2)+(x﹣2)=(x+1)(x﹣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x2+2x+1=(x+1)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9.(3分)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4|+=0,则c的值可以为()A.5 B.6 C.7 D.8【解答】解:∵|a﹣4|+=0,∴a﹣4=0,a=4;b﹣2=0,b=2;则4﹣2<c<4+2,2<c<6,5符合条件;故选:A.10.(3分)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C=120°,点P是底边AC上一个动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PM+PN的最小值为2,则△ABC的周长是()A.2 B.2+C.4 D.4+2【解答】解:作M点关于AC的对称点M′,连接M'N,则与AC的交点即是P点的位置,∵M,N分别是AB,BC的中点,∴MN是△ABC的中位线,∴MN∥AC,∴,∴PM′=PN,即:当PM+PN最小时P在AC的中点,∴MN=AC∴PM=PN=1,MN=∴AC=2,AB=BC=2PM=2PN=2∴△ABC的周长为:2+2+2=4+2.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1.(3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6.【解答】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内角和是720度,720÷180+2=6,∴这个多边形是六边形.故答案为:6.12.(3分)使分式的值为0,这时x=1.【解答】解:由题意得:,解得x=1,故答案为1.13.(3分)在Rt△ABC中,锐角∠A=35°,则另一个锐角∠B=55°.【解答】解:∵在Rt△ABC中,锐角∠A=35°,∴另一个锐角∠B=90°﹣35°=55°,故答案为:55°.14.(3分)若x2+y2=10,xy=﹣3,则(x+y)2=4.【解答】解:∵x2+y2=10,xy=﹣3,∴(x+y)2=x2+2xy+y2=10﹣6=4;故答案为:4.15.(3分)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的角平分线BE将边AD分成长度为5cm 和6cm的两部分,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32或34cm.【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AD∥BC,∴∠AEB=∠CBE,∵BE平分∠ABC,∴∠ABE=∠CBE,∴∠ABE=∠AEB,∴AB=AE,(1)当AE=5时,AB=5,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2×(5+5+6)=32;(2)当AE=6时,AB=6,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2×(5+6+6)=34;故答案为:32或34.三、解答题(解答题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计算步骤)16.(10分)因式分解(1)﹣x3+2x2y﹣xy2(2)x2(x﹣2)+4(2﹣x)【解答】解:(1)﹣x3+2x2y﹣xy2=﹣x(x2﹣2xy+y2)=﹣x(x﹣y)2;(2)x2(x﹣2)+4(2﹣x)=(x﹣2)(x2﹣4)=(x+2)(x﹣2)2.17.(9分)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BCE=40°,求∠ADB的度数.【解答】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60°,∴∠DAC=∠BAD=30°,∵CE是△ABC的高,∠BCE=40°,∴∠B=50°,∴∠ADB=180°﹣∠B﹣∠BAD=180°﹣30°﹣50°=100°.18.(10分)解方程(1)(2)【解答】解:(1)+1=,去分母得:4x+2(x+3)=7,去括号得:4x+2x+6=7,移项得:4x+2x=7﹣6,合并同类项得:6x=1,把系数化为1得:x=,检验:把x=代入2(x+3)≠0,∴分式方程的解为x=;(2)=﹣1,去分母得:3(5x﹣4)=4x+10﹣3(x﹣2),去括号得:15x﹣12=4x+10﹣3x+6,移项得:15x﹣4x+3x=10+6+12,合并同类项得:14x=28,系数化为1得:x=2,检验:把x=2代入3(x﹣2)=0,∴分式方程无解.19.(8分)如图,△ABC中,∠C=90°,∠A=30°.(1)用尺规作图作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2)连接BD,求证:BD平分∠CBA.【解答】解:(1)如图所示,DE就是要求作的AB边上的中垂线;(2)证明:∵DE是AB边上的中垂线,∠A=30°,∴AD=BD,∴∠ABD=∠A=30°,∵∠C=90°,∴∠ABC=90°﹣∠A=90°﹣30°=60°,∴∠CBD=∠ABC﹣∠ABD=60°﹣30°=30°,∴∠ABD=∠CBD,∴BD平分∠CBA.20.(8分)如图,已知AB=CD,∠B=∠C,AC和BD相交于点O,E是AD的中点,连接OE.(1)求证:△AOB≌△DOC;(2)求∠AEO的度数.【解答】(1)证明:在△AOB和△DOC中,,∴△AOB≌△DOC;(2)解:∵△AOB≌△DOC,∴OA=OD,又E是AD的中点,∴OE⊥AD,即∠AEO=90°.21.(9分)为顺利通过“国家文明城市”验收,某市政府拟对城区部分路段的人行道地砖、绿化带、排水管等公用设施全面更新改造,根据市政建设的需要,需在40天内完成工程.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有意承包这项工程,经调查知道,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的时间是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时间的2倍.若甲、乙两工程队合作只需要10天完成.(1)甲、乙两个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2)若甲工程队每天的工程费用是 4.5万元,乙工程队每天的工程费用是 2.5万元,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既能按时完工,又使工程费用最少.【解答】解:(1)设甲工程队单独完成该工程需x天,则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该工程需2x天.根据题意得:,方程两边同乘以2x,得2x=30解得:x=15经检验,x=15是原方程的解.∴当x=15时,2x=30.答:甲工程队单独完成该工程需15天,则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该工程需30天;(2)因为甲乙两工程队均能在规定的40天内单独完成,所以有如下三种方案:方案一:由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所需费用为:4.5×15=67.5(万元);方案二:由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所需费用为:2.5×30=75(万元);方案三: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所需费用为:(4.5+2.5)×10=70(万元).∵75>70>67.5∴应该选择甲工程队承包该项工程.22.(9分)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A(﹣1,5),B(﹣1,0),C(﹣4,3).(1)画出△ABC关于y轴成轴对称的△A1B1C1;(其中A1、B1、C1是A、B、C的对应点,不写画法)(2)写出A1、B1、C1的坐标;(3)求出△A1B1C1的面积.【解答】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2)A1(1,5),B1(1,0),C1(4,3);(3)△A1B1C1的面积:×5×3=7.5.23.(12分)如图所示,把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点A处.(1)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所有对应角.(2)设∠AED的度数为x,∠ADE的度数为y,那么∠1,∠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有x或y的式子表式)(3)∠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DE≌△A′DE,∠ADE=∠A′DE,∠AED=∠A′ED,∠A=∠A′,(2)∵∠1+2∠AED=180°,∠2+2∠ADE=180°,∴∠1=180°﹣2∠AED,∠2=180°﹣2∠ADE,∵∠AED=x,∠ADE=y,∴∠1=180°﹣2∠AED=180°﹣2x,∠2=180°﹣2∠ADE=180°﹣2y,(3)∵∠A′+∠A′DE+∠A′ED=180°,∴∠A′DE+∠A′E D=180°﹣∠A′,∵∠A=∠A′,∴∠A′DE+∠A′ED=180°﹣∠A,∵∠A′DE=∠ADE,∠A′ED=∠AED∴∠ADE+∠AED=180°﹣∠A,∵∠1+2∠AED=180°,∠2+2∠ADE=180°,∴2(∠AED+∠ADE)=360°﹣∠1﹣∠2,∴∠AED+∠ADE=180°﹣(∠1+∠2),∴∠A=(∠1+∠2),∴2∠A=∠1+∠2.。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附带答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4分)1.(4分)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4分)下列式子中是分式的是()A.B.C.D.3.(4分)下列各式中,由左向右的变形是分解因式的是()A.x2﹣2x+1=x(x﹣2)+1B.x2y﹣xy2=xy(x﹣y)C.﹣x2+(﹣2)2=(x﹣2)(x+2)D.(x+y)2=x2+2xy+y24.(4分)(mx+8)(2﹣3x)展开后不含x的一次项,则m为()A.3 B.0 C.12 D.245.(4分)下列选项中,能使分式值为0的x的值是()A.1 B.0 C.1或﹣1 D.﹣16.(4分)如图,在Rt△ACB中,∠ACB=90°,∠A=35°,点D是AB上一点,将Rt△ABC沿CD折叠,使点B落在AC边上B′处,则∠ADB′的度数为()A.25°B.30°C.35°D.20°7.(4分)若多项式4x2﹣(k﹣1)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A.13 B.13或﹣11 C.﹣11 D.±118.(4分)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是()A.0 B.1 C.2 D.﹣19.(4分)如图,在△ABC中,AB=AC、BC=6,AF⊥BC于F,BE⊥AC于E,且点D是AB的中点,连接DE、EF、DF,△DEF的周长是11,则AB的长度为()A.5 B.6 C.7 D.810.(4分)已知两个分式:将这两个分式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将这两个分式作和,结果记为f1;作差,结果记为g1;(即,)第二次操作:将f1,g1作和,结果记为f2;作差,结果记为g2;(即f2=f1+g1,g2=f1﹣g1)第三次操作;将f2,g2作和,结果记为f3;作差,结果记为g3;(即f3=f2+g2,g3=f2﹣g2)…(依此类推)将每一次操作的结果再作和,作差,继续依次操作下去,通过实际操作,有以下结论:①g7=8g1;②当x=2时;③若f8=g4,则x=2;④在第2n(n为正整数)次操作的结果中:.以上结论正确的个数有()个.A.4 B.3 C.2 D.1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4分)11.(4分)计算:+(﹣2013)0+()﹣2+|2﹣|+(﹣2)2×(﹣3)=.12.(4分)若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与它相邻的一个外角的差是1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3.(4分)若5x﹣3y﹣2=0,则25x÷23y﹣1=.14.(4分)已知x2+y2=8,x﹣y=3,则xy的值为.15.(4分)已知,则代数式的值为.16.(4分)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有4个整数解,且关于y的分式方程=1的解为正数,则满足条件所有整数a的值之和为17.(4分)如图,在△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中线,过点A作AE⊥CD于点E,过点B作CD 平行线,交AE的延长线于点F,在延长线上截得FG=CD,连接CG、DF.若BG=11,AF=8,则四边形CGFD的面积等于.18.(4分)对于一个各位数字都不为零的四位正整数N,若千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3,百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3倍,那么称这个数N为“三生有幸数”,例如:N=5321,∵5=2+3,3=1×3,∴5321是个“三生有幸数”;又如N=8642,∵8≠4+3,∴8642不是一个“三生有幸数”.则最小的“三生有幸数”是.若将N 的千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互换,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互换,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那么称这个新的数为数N的“反序数”,记作N',例如:N=5321,其“反序数”N′=1235.若一个“三生有幸数”N的十位数字为x,个位数字为y,设P(N)=,若P(N)除以6余数是1,则所有满足题意的四位正整数N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78分)19.(8分)计算:(1)(﹣3x+2)(﹣3x﹣2)﹣5x(1﹣x)+(2x+1)(x﹣5)(2).20.(8分)解方程:(1);(2).21.(8分)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x2(m﹣2)+y2(2﹣m)(2)x2+2x﹣1522.(8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是x2﹣2x=0的根.23.(8分)重庆市2023年体育中考已经结束,现从某校初三年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成绩得分用x表示,共分成4个等级,A:30≤x<35,B:35≤x<40,C:40≤x<45,D:45≤x≤50),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共调查了名学生;(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3)在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是;B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4)若该校初三年级共有2000名学生,估计此次测试成绩优秀(45≤x≤50)的学生共有多少人?24.(8分)在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后,小明想要去探究直角梯形的两底边与两非直角顶点所连腰的数量关系,于是他对其中一种特殊情况进行了探究:在直角梯形ABCD中,∠B=∠C=90°,AE平分∠BAD交BC于点E,连接DE,当DE平分∠ADC时,探究AB、CD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他的思路是:首先过点E作AD的垂线,将其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使问题得到解决.请根据小明的思路完成下面的作图与填空:证明:用直尺和圆规,过点E作AD的垂线,垂足为点F.(只保留作图痕迹)∵∠B=90°∴EB⊥AB∵AE平分∠BAD,EF⊥AD∴(角平分线的性质)在Rt△ABE和Rt△AFE中∵∴Rt△ABE≌Rt△AFE(HL).∴同理可得:DC=DF∴AB+CD=即AB+CD=AD.25.(10分)为落实“双减政策”,某校购进“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两种经典读本,花费分别是14000元和7000元,已知“红色教育”经典读本的订购单价是“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的订购单价的 1.4倍,并且订购的“红色教育”经典读本的数量比“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的数量多300本.(1)求该学校订购的两种经典读本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2)该学校拟计划再订购这两种经典读本共1000本,其中“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订购数量不超过400本且总费用不超过12880元,求该学校订购这两种读本的最低总费用.26.(10分)如图1,点A(0,a),B(b,0),且a,b满足|a﹣4|+=0.(1)求A,B两点的坐标.(2)如图2,点C(﹣3,n)在线段AB上,点D在y轴负半轴上,连接CD交x轴负半轴于点M,且S△MBC =S△MOD,求点D的坐标.(3)平移直线AB,交x轴正半轴于点E,交y轴于点F,P为直线EF上的第三象限内的一点,过点P作PG⊥x轴于点G,若S△P AB=20,且GE=12,求点P的坐标.27.(10分)△ABC中,点D为AC边上一点,连接BD,在线段BD上取一点E,连接EC.(1)如图1,若∠BAC=90°,BC=AB,tan∠ABC=2,点D,E分别为AC,BD中点,BC=a,求△CDE的面积(结果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2,若EB=EC,过点E作EF⊥AC于点F,F在线段AD上(F与A,D不重合),过点E作EG∥AC交BC于点G,∠ABD=30°,AF=CF,求证:2CG+EG=BC;(3)如图3,若△ABC是等边三角形,且AE⊥BD,∠DEC=60°,AB=2,直接写出线段DE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4分)1.(4分)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C2.(4分)下列式子中是分式的是()A.B.C.D.【答案】B3.(4分)下列各式中,由左向右的变形是分解因式的是()A.x2﹣2x+1=x(x﹣2)+1B.x2y﹣xy2=xy(x﹣y)C.﹣x2+(﹣2)2=(x﹣2)(x+2)D.(x+y)2=x2+2xy+y2【答案】B4.(4分)(mx+8)(2﹣3x)展开后不含x的一次项,则m为()A.3 B.0 C.12 D.24【答案】C5.(4分)下列选项中,能使分式值为0的x的值是()A.1 B.0 C.1或﹣1 D.﹣1【答案】D6.(4分)如图,在Rt△ACB中,∠ACB=90°,∠A=35°,点D是AB上一点,将Rt△ABC沿CD折叠,使点B落在AC边上B′处,则∠ADB′的度数为()A.25°B.30°C.35°D.20°【答案】D7.(4分)若多项式4x2﹣(k﹣1)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A.13 B.13或﹣11 C.﹣11 D.±11【答案】B8.(4分)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是()A.0 B.1 C.2 D.﹣1【答案】D9.(4分)如图,在△ABC中,AB=AC、BC=6,AF⊥BC于F,BE⊥AC于E,且点D是AB的中点,连接DE、EF、DF,△DEF的周长是11,则AB的长度为()A.5 B.6 C.7 D.8【答案】D10.(4分)已知两个分式:将这两个分式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将这两个分式作和,结果记为f1;作差,结果记为g1;(即,)第二次操作:将f1,g1作和,结果记为f2;作差,结果记为g2;(即f2=f1+g1,g2=f1﹣g1)第三次操作;将f2,g2作和,结果记为f3;作差,结果记为g3;(即f3=f2+g2,g3=f2﹣g2)…(依此类推)将每一次操作的结果再作和,作差,继续依次操作下去,通过实际操作,有以下结论:①g7=8g1;②当x=2时③若f8=g4,则x=2;④在第2n(n为正整数)次操作的结果中:以上结论正确的个数有()个.A.4 B.3 C.2 D.1【答案】B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4分)11.(4分)计算:+(﹣2013)0+()﹣2+|2﹣|+(﹣2)2×(﹣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2.(4分)若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与它相邻的一个外角的差是1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3.(4分)若5x﹣3y﹣2=0,则25x÷23y﹣1=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4.(4分)已知x2+y2=8,x﹣y=3,则xy的值为﹣.【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5.(4分)已知,则代数式的值为﹣2.【答案】﹣2.16.(4分)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有4个整数解,且关于y的分式方程=1的解为正数,则满足条件所有整数a的值之和为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7.(4分)如图,在△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中线,过点A作AE⊥CD于点E,过点B作CD 平行线,交AE的延长线于点F,在延长线上截得FG=CD,连接CG、DF.若BG=11,AF=8,则四边形CGFD的面积等于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8.(4分)对于一个各位数字都不为零的四位正整数N,若千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3,百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3倍,那么称这个数N为“三生有幸数”,例如:N=5321,∵5=2+3,3=1×3,∴5321是个“三生有幸数”;又如N=8642,∵8≠4+3,∴8642不是一个“三生有幸数”.则最小的“三生有幸数”是4311.若将N的千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互换,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互换,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那么称这个新的数为数N的“反序数”,记作N',例如:N=5321,其“反序数”N′=1235.若一个“三生有幸数”N的十位数字为x,个位数字为y,设P(N)=,若P(N)除以6余数是1,则所有满足题意的四位正整数N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2729.【答案】4311;3331.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78分)19.(8分)计算:(1)(﹣3x+2)(﹣3x﹣2)﹣5x(1﹣x)+(2x+1)(x﹣5)(2).【答案】16x2-14x-9;20.(8分)解方程:(1);(2).【答案】(1)x=4;(2)无解.21.(8分)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x2(m﹣2)+y2(2﹣m)(2)x2+2x﹣15【答案】(m-2)(x+y)(x-y);(x+5)(x-3).22.(8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是x2﹣2x=0的根.【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23.(8分)重庆市2023年体育中考已经结束,现从某校初三年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成绩得分用x表示,共分成4个等级,A:30≤x<35,B:35≤x<40,C:40≤x<45,D:45≤x≤50),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共调查了50名学生;(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3)在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是10;B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108°;(4)若该校初三年级共有2000名学生,估计此次测试成绩优秀(45≤x≤50)的学生共有多少人?【答案】(1)50;(3)10,108°;(4)估计此次测试成绩优秀(45≤x≤50)的学生共有800人.24.(8分)在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后,小明想要去探究直角梯形的两底边与两非直角顶点所连腰的数量关系,于是他对其中一种特殊情况进行了探究:在直角梯形ABCD中,∠B=∠C=90°,AE平分∠BAD交BC于点E,连接DE,当DE平分∠ADC时,探究AB、CD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他的思路是:首先过点E作AD的垂线,将其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使问题得到解决.请根据小明的思路完成下面的作图与填空:证明:用直尺和圆规,过点E作AD的垂线,垂足为点F.(只保留作图痕迹)∵∠B=90°∴EB⊥AB∵AE平分∠BAD,EF⊥AD∴①(角平分线的性质)在Rt△ABE和Rt△AFE中∵∴Rt△ABE≌Rt△AFE(HL).∴③同理可得:DC=DF∴AB+CD=④即AB+CD=AD.【答案】①EB=EF,②AE=AE③.AB=AF,④AF+FD.25.(10分)为落实“双减政策”,某校购进“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两种经典读本,花费分别是14000元和7000元,已知“红色教育”经典读本的订购单价是“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的订购单价的 1.4倍,并且订购的“红色教育”经典读本的数量比“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的数量多300本.(1)求该学校订购的两种经典读本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2)该学校拟计划再订购这两种经典读本共1000本,其中“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订购数量不超过400本且总费用不超过12880元,求该学校订购这两种读本的最低总费用.【答案】(1)“红色教育”的订购单价是14元,“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的单价是10元;(2)12400元26.(10分)如图1,点A(0,a),B(b,0),且a,b满足|a﹣4|+=0.(1)求A,B两点的坐标.(2)如图2,点C(﹣3,n)在线段AB上,点D在y轴负半轴上,连接CD交x轴负半轴于点M,且S△MBC =S△MOD,求点D的坐标.(3)平移直线AB,交x轴正半轴于点E,交y轴于点F,P为直线EF上的第三象限内的一点,过点P作PG⊥x轴于点G,若S△P AB=20,且GE=12,求点P的坐标.【答案】(1)A(0,4),B(﹣6,0);(2)D(0,﹣4);(3)(﹣8,﹣8).27.(10分)△ABC中,点D为AC边上一点,连接BD,在线段BD上取一点E,连接EC.(1)如图1,若∠BAC=90°,BC=AB,tan∠ABC=2,点D,E分别为AC,BD中点,BC=a,求△CDE的面积(结果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2,若EB=EC,过点E作EF⊥AC于点F,F在线段AD上(F与A,D不重合),过点E作EG∥AC交BC于点G,∠ABD=30°,AF=CF,求证:2CG+EG=BC;(3)如图3,若△ABC是等边三角形,且AE⊥BD,∠DEC=60°,AB=2,直接写出线段DE的长.【答案】(1)a2;(3).。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带答案解析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要注意整体思想的利用.
15.若多项式9x2﹣2(m+1)xy+4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_____.
[答案]﹣7或5
[解析]
[分析]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到9x2﹣2(m+1)xy+4y2=(3x±2y)2,则﹣2(m+1)xy=±12xy,即m+1=±6,然后解m的方程即可.
[解析]
试题解析:∵x2+(m-2)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x±3)2=x2±2(m-2)x+9,
∴2(m-2)=±12,
∴m=8或-4.
故选D.
10.如图,MN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一条对称轴,D为AC的中点,点P是直线MN上的一个动点,当PC+PD最小时,∠PCD的度数是()
A. 30°B. 15°C. °D. 35°
[答案]2
[解析]
[分析]
本题应先假定选择哪块,再对应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条件进行验证.
[详解]解:1、3、4块玻璃不同时具备包括一完整边在内的三个证明全等的要素,所以不能带它们去,
只有第2块有完整的两角及夹边,符合ASA,满足题目要求的条件,是符合题意的.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看这4块玻璃中哪个包含的条件符合某个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于点C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是B,所以当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 的值最小.
[详解]由题意知,当B.P、D三点位于同一直线时,PC+PD取最小值,
浙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1

浙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四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x、10,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A.1B.2C.3D.4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式子有意义的是x>﹣3B.使是正整数的最小整数n是3C.若正方形的边长为3cm,则面积为30cm2D.计算3÷×的结果是34.若点P在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上,则点P一定不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如图,BE=CF,AB=DE,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可以推证△ABC≌△DEF()A.BC=EF B.∠A=∠D C.AC∥DF D.∠B=∠DEF6.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AE⊥BD,垂足为F.若∠ABC=35°,∠C=50°,则∠CDE的度数为()A.40°B.45°C.47.5°D.50°7.关于x的不等式2x+a≤1只有2个正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为()A.﹣5<a<﹣3B.﹣5≤a<﹣3C.﹣5<a≤﹣3D.﹣5≤a≤﹣38.已知一次函数y1=ax+b和y2=bx+a(ab≠0且a≠b),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可能是()A.B.C.D.9.如图,过点A0(0,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y=x于点A1,过点A1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2,过点A2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A3,…,这样依次下去,得到△A0A1A2,△A2A3A4,△A4A5A6,…,其面积分别记为S1,S2,S3,…,则S100为()A.()100B.(3)100C.3×4199D.3×239510.如图,在△ABC中,∠ACB=90°,以△ABC的各边为边作三个正方形,点G落在HI上,若AC+BC=6,空白部分面积为10.5,则AB的长为()A.3B.C.2D.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12.一次函数y=(2m﹣6)x+5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13.将点P(﹣2,﹣3)向左平移3个长度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长度单位得到点Q,则点Q的坐标是.14.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3kx﹣b>0的解集为.15.如图在△ABC中,∠ACB=90°,∠BAC=30°,将△ABC绕C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角(0°<α<90°),得到△A′B′C,设A′C交AB边于D,连结AA′,若△AA'D是等腰三角形,则旋转角α的度数为.16.如图,在△ABC中,D是AC边上的中点,连接BD,把△BDC沿BD翻折,得到△BDC′,DC′与AB交于点A′,连接AC′,若AD=AC′=4,BD=6,则点D到BC的距离为.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80分)17.解下面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写出它的所有非负整数解..18.计算:(1)×;(2)已知|﹣a|+=0,求a2﹣2+2+b2的值.19.如图,已知△ABC中,AB=AC,BD、CE是高,BD与CE相交于点O(1)求证:OB=OC;(2)若∠ABC=50°,求∠BOC的度数.20.如图,在8×8网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1)请在网格纸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C的坐标分别为(﹣4,4),(﹣1,3),并写出点B的坐标为;(2)画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并写出B1点的坐标;(3)在y轴上求作一点P,使△P AB的周长最小,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21.镇海制米厂接到加工大米的任务,要求5天内加工完220吨大米,制米厂安排甲、乙两车间共同完成加工任务.乙车间加工中途停工一段时间维修设备,然后改变加工效率继续加工,直到与甲车间同时完成加工任务为止.设甲、乙两车间各自加工大米数量y(吨)与甲车间加工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未加工大米w(吨)与甲加工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甲车间每天加工大米吨,a=;(2)求乙车间维修设备后,乙车间加工大米数量y(吨)与x(天)之间函数关系式;(3)若55吨大米恰好装满一节车厢,那么加工多长时间装满第一节车厢?再加工多长时间恰好第二节车厢和第三节车厢都装满?22.某土特产公司组织20辆汽车装运甲、乙、丙三种土特产共120吨去外地销售.按计划20辆车都要装运,每辆汽车只能装运同一种土特产,且必须装满,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土特产品种甲乙丙每辆汽车运载量(吨)865每吨土特产获利(百元)121610(1)设装运甲种土特产的车辆数为x,装运乙种土特产的车辆数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装运每种土特产的车辆都不少于3辆,那么车辆的安排方案有几种并写出每种安排方案.(3)若要使此次销售获利最大,应采用(2)中哪种安排方案?并求出最大利润的值.23.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若一个三角形中存在两边的平方差等于第三边上高的平方,则称这个三角形为勾股高三角形,两边交点为勾股顶点.●特例感知①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高三角形(请填写“是”或者“不是”);②如图1,已知△ABC为勾股高三角形,其中C为勾股顶点,CD是AB边上的高.若BD=2AD=2,试求线段CD的长度.●深入探究如图2,已知△ABC为勾股高三角形,其中C为勾股顶点且CA>CB,CD是AB边上的高.试探究线段AD与CB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推广应用如图3,等腰△ABC为勾股高三角形,其中AB=AC>BC,CD为AB边上的高,过点D向BC边引平行线与AC 边交于点E.若CE=a,试求线段DE的长度.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4交坐标轴于A、B两点,过点C(﹣4,0)作CD交AB于D,交y轴于点E.且△COE≌△BOA.(1)求B点坐标为;线段OA的长为;(2)确定直线CD解析式,求出点D坐标;(3)如图2,点M是线段CE上一动点(不与点C、E重合),ON⊥OM交AB于点N,连接MN.①点M移动过程中,线段OM与ON数量关系是否不变,并证明;②当△OMN面积最小时,求点M的坐标和△OMN面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四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A选项和D选项中的图形既不是中心对称也不是轴对称图形,B选项中的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C 选项中的图形既是中心对称也是轴对称图.故选:C.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x、10,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A.1B.2C.3D.4【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x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若x 为正整数,即可选择答案.【解答】解:∵10﹣2=8,10+2=12,∴8<x<12,∵若x为正整数,∴x的可能取值是9,10,11,故这样的三角形共有3个.故选:C.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式子有意义的是x>﹣3B.使是正整数的最小整数n是3C.若正方形的边长为3cm,则面积为30cm2D.计算3÷×的结果是3【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以及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A、使式子有意义的是x≥﹣3,故此选项错误;B、使是正整数的最小整数n是3,故此选项正确;C、若正方形的边长为3cm,则面积为90cm2,故此选项错误;D、3÷×的结果是1,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4.若点P在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上,则点P一定不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结合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一次函数y=﹣x+4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此题得解.【解答】解:∵﹣1<0,4>0,∴一次函数y=﹣x+4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即不经过第三象限.∵点P在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上,∴点P一定不在第三象限.故选:C.5.如图,BE=CF,AB=DE,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可以推证△ABC≌△DEF()A.BC=EF B.∠A=∠D C.AC∥DF D.∠B=∠DEF【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得到BC=EF,AB=DE,然后即可判断各个选项中添加的条件是否能使得△ABC≌△DEF,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BE=CF,∴BE+EC=CF+EC,∴BC=EF,又∵AB=DE,∴添加条件BC=EF,不能判断△ABC≌△DEF,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添加条件∠A=∠D,不能判断△ABC≌△DEF,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添加条件AC∥DF,可以得到∠ACB=∠F,不能判断△ABC≌△DEF,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添加条件∠B=∠DEF,可以得到△ABC≌△DEF(SAS),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6.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AE⊥BD,垂足为F.若∠ABC=35°,∠C=50°,则∠CDE的度数为()A.40°B.45°C.47.5°D.50°【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垂直的定义得到∠ABD=∠EBD=∠ABC=,∠AFB=∠EFB=90°,推出AB=B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F=EF,求得AD=ED,得到∠DAF=∠DEF,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BD是△ABC的角平分线,AE⊥BD,∴∠ABD=∠EBD=∠ABC=,∠AFB=∠EFB=90°,∴∠BAF=∠BEF=90°﹣17.5°=72.5°,∴AB=BE,∴AF=EF,∴AD=ED,∴∠DAF=∠DEF,∵∠BAC=180°﹣∠ABC﹣∠C=180°﹣35°﹣50°=95°,∴∠BED=∠BAD=95°,∴∠CDE=95°﹣50°=45°,故选:B.7.关于x的不等式2x+a≤1只有2个正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为()A.﹣5<a<﹣3B.﹣5≤a<﹣3C.﹣5<a≤﹣3D.﹣5≤a≤﹣3【分析】首先解不等式求得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根据不等式只有两个正整数解即可得到一个关于a的不等式,求得a的值.【解答】解:解不等式2x+a≤1得:x≤,不等式有两个正整数解,一定是1和2,根据题意得:2≤<3,解得:﹣5<a≤﹣3.故选:C.8.已知一次函数y1=ax+b和y2=bx+a(ab≠0且a≠b),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可能是()A.B.C.D.【分析】根据题意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图象是否正确,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当a>0,b>0时,一次函数y1=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y2=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故选项A错误,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当a<0,b>0时,一次函数y1=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2=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故选项C错误;故选:D.9.如图,过点A0(0,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y=x于点A1,过点A1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2,过点A2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A3,…,这样依次下去,得到△A0A1A2,△A2A3A4,△A4A5A6,…,其面积分别记为S1,S2,S3,…,则S100为()A.()100B.(3)100C.3×4199D.3×2395【分析】本题需先求出OA1和OA2的长,再根据题意得出OA n=2n,把纵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得横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即可求得S100.【解答】解:∵点A0的坐标是(0,1),∴OA0=1,∵点A1在直线y=x上,∴OA1=2,A0A1=,∴OA2=4,∴OA3=8,∴OA4=16,得出OA n=2n,∴A n A n+1=2n•,∴OA198=2198,A198A199=2198•,∵S1=(4﹣1)•=,∵A2A1∥A200A199,∴△A0A1A2∽△A198A199A200,∴=()2,∴S=2396•=3×2395故选:D.10.如图,在△ABC中,∠ACB=90°,以△ABC的各边为边作三个正方形,点G落在HI上,若AC+BC=6,空白部分面积为10.5,则AB的长为()A.3B.C.2D.【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F AC=∠A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S△F AM=S△ABN,推出S△ABC=S四边形FNCM,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2+BC2=AB2,解方程组得到3AB2=57,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GF是正方形,∴∠F AB=∠AFG=∠ACB=90°,∴∠F AC+∠BAC=∠F AC+∠ABC=90°,∴∠F AC=∠ABC,在△F AM与△ABN中,,∴△F AM≌△ABN(AAS),∴S△F AM=S△ABN,∴S△ABC=S四边形FNCM,∵在△ABC中,∠ACB=90°,∴AC2+BC2=AB2,∵AC+BC=6,∴(AC+BC)2=AC2+BC2+2AC•BC=36,∴AB2+2AC•BC=36,∵AB2﹣2S△ABC=10.5,∴AB2﹣AC•BC=10.5,∴3AB2=57,解得AB=或﹣(负值舍去).故选:B.二.填空题(共6小题)11.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为对顶角.【分析】交换原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即可得到其逆命题.【解答】解: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为对顶角”.故答案为:相等的角为对顶角.12.一次函数y=(2m﹣6)x+5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m<3.【分析】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2m﹣6<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一次函数y=(2m﹣6)x+5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2m﹣6<0,解得,m<3;故答案是:m<3.13.将点P(﹣2,﹣3)向左平移3个长度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长度单位得到点Q,则点Q的坐标是(﹣5,﹣1).【分析】让P的横坐标减3,纵坐标加2即可得到点Q的坐标.【解答】解:根据题意,点Q的横坐标为:﹣2﹣3=﹣5;纵坐标为﹣3+2=﹣1;即点Q的坐标是(﹣5,﹣1).故答案为:(﹣5,﹣1).14.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3kx﹣b>0的解集为x<2.【分析】直接利用图象把(﹣6,0)代入,进而得出k,b之间的关系,再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得出答案.【解答】解:∵图象过(﹣6,0),则0=﹣6k+b,则b=6k,故3kx﹣b=3kx﹣6k>0,∵k<0,∴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15.如图在△ABC中,∠ACB=90°,∠BAC=30°,将△ABC绕C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角(0°<α<90°),得到△A′B′C,设A′C交AB边于D,连结AA′,若△AA'D是等腰三角形,则旋转角α的度数为20°或40°.【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C=C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求出∠AA'C=∠CAA',再表示出∠DAA',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ADA',然后分①∠AA'C=∠DAA',②∠AA'C=∠ADA',③∠DAA'=∠ADA'三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ABC绕C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AC=CA',∴∠AA'C=∠CAA'=(180°﹣α),∴∠DAA'=∠CAA'﹣∠BAC=(180°﹣α)﹣3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ADA'=∠BAC+∠ACA'=30°+α,△ADA'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A'C=∠DAA'时,(180°﹣α)=(180°﹣α)﹣30°,无解,②∠AA'C=∠ADA'时,(180°﹣α)=30°+α,解得α=40°,③∠DAA'=∠ADA'时,(180°﹣α)﹣30°=30°+α,解得α=20°,综上所述,旋转角α度数为20°或40°.故答案为:20°或40°.16.如图,在△ABC中,D是AC边上的中点,连接BD,把△BDC沿BD翻折,得到△BDC′,DC′与AB交于点A′,连接AC′,若AD=AC′=4,BD=6,则点D到BC的距离为.【分析】连接CC',交BD于点M,过点D作DH⊥BC'于点H,由翻折知,△BDC≌△BDC',BD垂直平分CC',证△ADC'为等边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DM=2,C'M=DM=2,BM=4,在Rt△BM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在△BDC'中利用面积法求出DH的长,则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连接CC',交BD于点M,过点D作DH⊥BC'于点H,∵AD=AC′=4,D是AC边上的中点,∴DC=AD=4,由翻折知,△BDC≌△BDC',BD垂直平分CC',∴DC=DC'=4,BC=BC',CM=C'M,∴AD=AC′=DC'=4,∴△ADC'为等边三角形,∴∠ADC'=∠AC'D=∠C'AC=60°,∵DC=DC',∴∠DCC'=∠DC'C=×60°=30°,在Rt△C'DM中,∠DC'C=30°,DC'=4,∴DM=2,C'M=DM=2,∴BM=BD﹣DM=6﹣2=4,在Rt△BMC'中,BC'===2,∵S△BDC'=BC'•DH=BD•C'M,∴2×DH=6×2,∴DH=,∵∠DCB=∠DBC',∴点D到BC的距离为.故答案为:.三.解答题17.解下面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写出它的所有非负整数解..【分析】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出即可.【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1;解不等式②得x≤2;∴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原不等式组的所有非负整数解为0,1,2.18.计算:(1)×;(2)已知|﹣a|+=0,求a2﹣2+2+b2的值.【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和加减法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a|+=0,可以得到a、b的值,然后将所求式子变形,再将a、b的值代入即可解答本题.【解答】解:(1)×=4÷﹣+2=4﹣+2=4+;(2)∵|﹣a|+=0,∴﹣a=0,b﹣2=0,∴a=,b=2,∴a2﹣2+2+b2=(a﹣)2+b2=(﹣)2+22=02+4=0+4=4.19.如图,已知△ABC中,AB=AC,BD、CE是高,BD与CE相交于点O(1)求证:OB=OC;(2)若∠ABC=50°,求∠BOC的度数.【分析】(1)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然后利用高线的定义得到∠ECB=∠DBC,从而得证;(2)首先求出∠A的度数,进而求出∠BOC的度数.【解答】(1)证明:∵AB=AC,∴∠ABC=∠ACB,∵BD、CE是△ABC的两条高线,∴∠BEC=∠BDC=90°∴△BEC≌△CDB∴∠DBC=∠ECB,BE=CD在△BOE和△COD中∵∠BOE=∠COD,BE=CD,∠BEC=∠BDE=90°∴△BOE≌△COD,∴OB=OC;(2)∵∠ABC=50°,AB=AC,∴∠A=180°﹣2×50°=80°,∴∠DOE+∠A=180°∴∠BOC=∠DOE=180°﹣80°=100°.20.如图,在8×8网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1)请在网格纸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C的坐标分别为(﹣4,4),(﹣1,3),并写出点B的坐标为(﹣2,1);(2)画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并写出B1点的坐标;(3)在y轴上求作一点P,使△P AB的周长最小,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点作出坐标系,写出点B的坐标;(2)分别作出点A、B、C关于y轴的对称的点,然后顺次连接,写出B1点的坐标;(3)作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连接AB1,与y轴的交点即为点P.【解答】解:(1)所作图形如图所示:B(﹣2,1);(2)所作图形如图所示:B1(2,1);(3)所作的点如图所示,P(0,2).故答案为:(﹣2,1).21.镇海制米厂接到加工大米的任务,要求5天内加工完220吨大米,制米厂安排甲、乙两车间共同完成加工任务.乙车间加工中途停工一段时间维修设备,然后改变加工效率继续加工,直到与甲车间同时完成加工任务为止.设甲、乙两车间各自加工大米数量y(吨)与甲车间加工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未加工大米w(吨)与甲加工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甲车间每天加工大米20吨,a=15;(2)求乙车间维修设备后,乙车间加工大米数量y(吨)与x(天)之间函数关系式;(3)若55吨大米恰好装满一节车厢,那么加工多长时间装满第一节车厢?再加工多长时间恰好第二节车厢和第三节车厢都装满?【分析】(1)根据题意,由图2得出两个车间同时加工和甲单独加工的速度;(2)用待定系数法解决问题;(3)求出两个车间每天加工速度分别计算两个55吨完成的时间.【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第一天甲乙共加工220﹣185=35吨,第二天,乙停止工作,甲单独加工185﹣165=20吨,则乙一天加工35﹣20=15吨.a=15,故答案为:20,15;(2)设y=kx+b,把(2,15),(5,120)代入,,解得,∴y=35x﹣55;(3)由图2可知,当w=220﹣55=165时,恰好是第二天加工结束.当2≤x≤5时,两个车间每天加工速度为=55(吨),∴再加工2天装满第二节车厢和第三节车厢.22.某土特产公司组织20辆汽车装运甲、乙、丙三种土特产共120吨去外地销售.按计划20辆车都要装运,每辆汽车只能装运同一种土特产,且必须装满,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土特产品种甲乙丙每辆汽车运载量(吨)865每吨土特产获利(百元)121610(1)设装运甲种土特产的车辆数为x,装运乙种土特产的车辆数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装运每种土特产的车辆都不少于3辆,那么车辆的安排方案有几种并写出每种安排方案.(3)若要使此次销售获利最大,应采用(2)中哪种安排方案?并求出最大利润的值.【分析】(1)因为公司组织20辆汽车装运甲、乙、丙三种土特产共120吨去外地销售,设装运甲种土特产的车辆数为x,装运乙种土特产的车辆数为y,则装运丙特产的车辆数为(20﹣x﹣y),且8x+6y+5(20﹣x﹣y)=120,整理即得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因为装运每种土特产的车辆都不少于3辆,所以x≥3,y≥3,20﹣x﹣y≥3,结合(1)的答案,就可得到关于x的不等式组,又因x是正整数,从而可求x的取值,进而确定方案.(3)可设此次销售利润为W百元,由表格可得W=8x•12+6(20﹣3x)•16+5[20﹣x﹣(20﹣3x)]•10=﹣92x+1920,根据y随x的变化规律,结合(2)中所求,就可确定使利润最大的方案.【解答】解:(1)∵8x+6y+5(20﹣x﹣y)=120,∴y=20﹣3x.∴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0﹣3x.(3分)(2)由x≥3,y=20﹣3x≥3,即20﹣3x≥3可得3≤x≤5,又∵x为正整数,∴x=3,4,5.(5分)故车辆的安排有三种方案,即:方案一:甲种3辆乙种11辆丙种6辆;方案二:甲种4辆乙种8辆丙种8辆;方案三:甲种5辆乙种5辆丙种10辆.(7分)(3)设此次销售利润为W百元,W=8x•12+6(20﹣3x)•16+5[20﹣x﹣(20﹣3x)]•10=﹣92x+1920.∵W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x=3,4,5∴当x=3时,W最大=1644(百元)=16.44万元.答:要使此次销售获利最大,应采用(2)中方案一,即甲种3辆,乙种11辆,丙种6辆,最大利润为16.44万元.(10分)23.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若一个三角形中存在两边的平方差等于第三边上高的平方,则称这个三角形为勾股高三角形,两边交点为勾股顶点.●特例感知①等腰直角三角形是勾股高三角形(请填写“是”或者“不是”);②如图1,已知△ABC为勾股高三角形,其中C为勾股顶点,CD是AB边上的高.若BD=2AD=2,试求线段CD的长度.●深入探究如图2,已知△ABC为勾股高三角形,其中C为勾股顶点且CA>CB,CD是AB边上的高.试探究线段AD与CB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推广应用如图3,等腰△ABC为勾股高三角形,其中AB=AC>BC,CD为AB边上的高,过点D向BC边引平行线与AC 边交于点E.若CE=a,试求线段DE的长度.【分析】●特例感知:①根据勾股高三角形的定义即可判断;②如图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B2=CD2+4,CA2=CD2+1,于是CD2=(CD2+4)﹣(CD2+1)=3,即可解决问题;●深入探究:由CA2﹣CB2=CD2可得:CA2﹣CD2=CB2,而CA2﹣CD2=AD2,即可推出AD2=CB2;●推广应用:过点A向ED引垂线,垂足为G,只要证明△AGD≌△CDB(AAS),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特例感知:①等腰直角三角形是勾股高三角形.故答案为是.②如图1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B2=CD2+4,CA2=CD2+1,于是CD2=(CD2+4)﹣(CD2+1)=3,∴CD=.●深入探究:如图2中,由CA2﹣CB2=CD2可得:CA2﹣CD2=CB2,而CA2﹣CD2=AD2,∴AD2=CB2,即AD=CB;●推广应用:过点A向ED引垂线,垂足为G,∵“勾股高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且AB=AC>BC,∴只能是AC2﹣BC2=CD2,由上问可知AD=BC……①.又ED∥BC,∴∠1=∠B……②.而∠AGD=∠CDB=90°……③,∴△AGD≌△CDB(AAS),∴DG=BD.易知△ADE与△ABC均为等腰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原理可知ED=2DG=2BD.又AB=AC,AD=AE,∴BD=EC=a,∴ED=2a.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4交坐标轴于A、B两点,过点C(﹣4,0)作CD交AB于D,交y轴于点E.且△COE≌△BOA.(1)求B点坐标为(0,4);线段OA的长为3;(2)确定直线CD解析式,求出点D坐标;(3)如图2,点M是线段CE上一动点(不与点C、E重合),ON⊥OM交AB于点N,连接MN.①点M移动过程中,线段OM与ON数量关系是否不变,并证明;②当△OMN面积最小时,求点M的坐标和△OMN面积.【分析】(1)根据直线y=﹣x+4交坐标轴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可以求得点B的坐标和OA的长;(2)根据△COE≌△BOA,可以得到OE=OA,再根据点A的坐标可以的大点E的坐标即可求得直线CE的解析式,然后与直线y=﹣x+4联立方程组,即可求得点D的坐标;(3)①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证明△OME≌△ONA,即可得到OM和ON的数量关系;②要求△OMN面积最小值,由OM=ON,OM⊥ON,可知当OM取得最小值时即可,当OM⊥CE时,OM取得最小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和等积法可以求得OM的长,即可求得点M的坐标,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1)∵直线y=﹣x+4交坐标轴于A、B两点,∴当y=0时,x=3,当x=0时,y=4,∴点A的坐标为(3,0),点B的坐标为(0,4),∴OA=3;故答案为:(0,4),3;(2)∵过点C(﹣4,0)作CD交AB于D,交y轴于点E.且△COE≌△BOA,∴OC=4,OC=OB,OE=OA,∵点A(3,0),∴OA=3,∴OE=3,∴点E的坐标为(0,3),设过点C(﹣4,0),点E(0,3)的直线解析式为y=kx+b,,得,∴直线CE的解析式为y=x+3,即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3,由,得,即点D的坐标为(,);(3)①线段OM与ON数量关系是OM=ON保持不变,证明:∵△COE≌△BOA,∴OE=OA,∠OEM=∠OAN,∵∠BOA=90°,ON⊥OM,∴∠MON=∠BOA=90°,∴∠MOE+∠EON=∠EON+∠NOA,∴∠MOE=∠NOA,在△MOE和△NOA中,,∴△MOE≌△NOA(ASA),∴OM=ON,即线段OM与ON数量关系是OM=ON保持不变;②由①知OM=ON,∵OM⊥ON,∴△OMN面积是:=,∴当OM取得最小值时,△OMN面积取得最小值,∵OC=4,OE=3,∠COE=90°,∴CE=5,∵当OM⊥CE时,OM取得最小值,∴,∴,解得,OM=,∴△OMN面积取得最小值是:=,当△OMN取得最小值时,设此时点M的坐标为(a,a+3),∴=,解得,a=﹣,∴a+3=,∴点M的坐标为(,),由上可得,当△OMN面积最小时,点M的坐标是(,)和△OMN面积是。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3分)若取1.442,计算﹣3﹣98的结果是()A.﹣100B.﹣144.2C.144.2D.﹣0.014422.(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0,4),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上点C,则点C的坐标为()A.(5,0)B.(2,0)C.(﹣8,0)D.(2,0)或(﹣8,0)3.(3分)商店准备确定一种包装袋来包装大米,经市场调查后,做出如下统计图,请问选择什么样的包装最合适()A.2kg/包B.3kg/包C.4kg/包D.5kg/包4.(3分)某品牌鞋子的长度ycm与鞋子的“码”数x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若22码鞋子的长度为16cm,44码鞋子的长度为27cm,则38码鞋子的长度为()A.23cm B.24cm C.25cm D.26cm5.(3分)解方程组的下列解法中,不正确的是()A.代入法消去a,由②得a=b+2B.代入法消去b,由①得b=7﹣2aC .加减法消去a ,①﹣②×2得2b =3D .加减法消去b ,①+②得3a =96.(3分)葛藤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获得更多的雨露和阳光,其常绕着附近的树干沿最短路线盘旋而上.现有一段葛藤绕树干盘旋2圈升高为2.4m ,如果把树干看成圆柱体,其底面周长是0.5m ,如图是葛藤盘旋1圈的示意图,则这段葛藤的长是( )m .A .1.3B .2.5C .2.6D .2.87.(3分)对于一次函数y =﹣x +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B .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2,0)C .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y =﹣2x 的图象D .若两点A (1,y 1),B (3,y 2)在该函数图象上,则y 1<y 2 8.(3分)已知,都是关于x ,y 的方程y =﹣3x +c 的一个解,则下列对于a ,b 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 .a ﹣b =3B .a ﹣b =﹣3.C .a +b =3D .a +b =﹣39.(3分)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下面给出该定理的两种证法. 已知: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求证:∠ACD =∠A +∠B . 证法1:如图,∵∠A +∠B +∠ACB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又∵∠ACD +∠ACB =180°(平角定义),∴∠ACD +∠ACB =∠A +∠B +∠ACB (等量代换).∴∠ACD =∠A +∠B (等式性质). 证法2:如图,∵∠A =76°,∠B =59°,且∠ACD =135°(量角器测量所得),又∵135°=76°+59°(计算所得), ∴∠ACD =∠A +∠B (等量代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法1还需证明其他形状的三角形,该定理的证明才完整B.证法2只要测量够一百个三角形进行验证,就能证明该定理C.证法2用特殊到一般法证明了该定理D.证法1用严谨的推理证明了该定理10.(3分)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我们还可以用“平均差”.在一组数x1、x2、x3、…、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即T=(|x1﹣x|+|x2﹣x|+…+|x n﹣x|)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差”.“平均差”也能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平均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越小.现有甲、乙两组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甲121311151314乙10161018177A.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B.乙组数据的平均差为4C.甲组数据的平均差是2D.甲组数据更加稳定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3分)如图,AB、BC、CD、DE是四根长度均为5cm的火柴棒,点A、C、E共线.若AC=6cm,CD⊥BC,则线段CE的长度是cm.12.(3分)在我国新冠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防范意识仍不能松懈,小丽去药店购买口罩和酒精消毒湿巾,若买150只一次性口罩和10包酒精消毒湿巾,需付75元;若买200只一次性口罩和12包酒精消毒湿巾,需付96元.设一只一次性医用口罩x元,一包酒精消毒湿巾y元,根据题意可列二元一次方程组:.13.(3分)一次考试中,某题的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该题的平均分是.得分01234百分率15%10%25%40%10%14.(3分)某人购进一批苹果到集贸市场零售,已经卖出的苹果数量与售价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成本为5元/千克,现以8元/千克卖出,赚得元.15.(3分)如图是可调躺椅示意图(数据如图),AE与BD的交点为C,且∠A,∠B,∠E保持不变.为了舒适,需调整∠D的大小,使∠EFD=110°,则图中∠D应减少度.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满分75分)16.(10分)(1)计算与化简:()()+6﹣(﹣2)2.(2)解方程组:.17.(9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登得高看得远,如图,若观测点的高度为h(单位km),观测者能看到的最远距离为d(单位km),则d≈,其中R是地球半径,通常取6400km.(1)小丽站在海边的一块岩石上,眼睛离海平面的高度h为20m,她观测到远处一艘船刚露出海平面,求此时d的值.(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泰山海拔约为1500m,泰山到海边的最小距离约230km,天气晴朗时站在泰山之巅可以看到大海.18.(9分)“三等分一个任意角”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问题,经过无数人探索,现在已经确信,仅用圆规和直尺是不可能作出的.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图形,把一个角三等分.如图:在∠MAN的边上任取一点B,过点B作BC⊥AN于点C,并作BC的垂线BF,连接AF,E是AF上一点,并且∠BAE=∠BEA,∠EBF=∠EFB,请你证明∠F AN=∠MAN.19.(9分)“惜餐为荣,殄物为耻”,为了解落实“光盘行动”的情况,某校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调研了七、八年级部分班级某一天的餐厨垃圾质量.从七、八年级中各随机抽取10个班的餐厨垃圾质量的数据(单位:kg),进行整理和分析(餐厨垃圾质量用x表示,共分为四个等级:A.x<1,B.1≤x<1.5,C.1.5≤x<2,D.x≥2),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七年级10个班的餐厨垃圾质量:0.8,0.8,0.8,0.9,1.1,1.1,1.6,1.7,1.9,2.3.八年级10个班的餐厨垃圾质量中B等级包含的所有数据为:1.0,1.0,1.0,1.0,1.2.七、八年级抽取的班级餐厨垃圾质量统计表年级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A等级所占百分比七年级 1.3 1.1a0.2640%八年级 1.3b 1.00.23m%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上述表中a,b,m的值;(2)该校八年级共30个班,估计八年级这一天餐厨垃圾质量符合A等级的班级数;(3)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该校七、八年级的“光盘行动”,哪个年级落实得更好?请说明理由(写出一条理由即可).20.(9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直线l1与l2交于点C.(1)求出点A、点B的坐标;(2)求△COB的面积;(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O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9分)张氏包装厂承接了一批纸盒加工任务,用如图1所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作侧面和底面,做成如图2所示的竖式与横式两种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加工时接缝材料不计).(1)做1个竖式纸盒和2个横式纸盒,需要正方形纸板张,长方形纸板张.(2)若该厂购进正方形纸板162张,长方形纸板338张,问竖式纸盒、横式纸盒各加工多少个,恰好能将购进的纸板全部用完?(3)该厂某一天使用的材料清单上显示,这天一共使用正方形纸板162张,长方形纸板a张,全部加工成上述两种纸盒,且290<a<310.试求在这一天加工两种纸盒时,a的所有可能值.22.(10分)如图是某机场监控屏显示两飞机的飞行图象,1号指挥机(看成点P)始终以3km/min的速度在离地面5km高的上空匀速向右飞行,2号试飞机(看成点Q)一直保持在1号机P的正下方.2号机从原点O处沿45°仰角爬升,到4km高的A处便立刻转为水平飞行,再过1min到达B处开始沿直线BC降落,要求1min后到达C (10,3)处.(1)求OA的h关于s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2号机的爬升速度;(2)求BC的h关于s的函数解析式,并预计2号机着陆点的坐标;(3)通过计算说明两机距离PQ不超过3km的时长是多少.[注:(1)及(2)中不必写s的取值范围]23.(10分)已知AB∥CD,点P在直线AB、CD之间,连接AP、CP.(1)探究发现:(填空)填空:如图1,过P作PQ∥AB,∴∠A+∠1=°()∵AB∥CD(已知)∴PQ∥CD()∴∠C+∠2=180°结论:∠A+∠C+∠APC=°;(2)解决问题:①如图2,延长PC至点E,AF、CF分别平分∠P AB、∠DCE,试判断∠P与∠F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如图3,若∠APC=100°,分别作BN∥AP,DN∥PC,AM、DM分别平分∠P AB,∠CDN,则∠M的度数为(直接写出结果).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1)一、选择题1.摩托车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4升,如果每小时耗油0.5升,那么油箱中余油量y (升)与它工作时间t (时)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 B .C .D .2.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出行新方式下列共享单车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在以下永洁环保、绿色食品、节能、绿色环保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是( ) A . B . C . D . 4.如图,∠A =30°,∠C ′=60°,△ABC 与△A′B′C′关于直线l 对称,则∠B 度数为( )A .30B .60︒C .90︒D .120︒5.把分式22xy x y -中的x 、y 的值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分式的值… ( ) A .不变B .扩大到原来的2倍C .扩大到原来的4倍D .缩小到原来的126.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E ,已知ABC 的面积为28.6AC =,4DE =,则AB 的长为( )A .4B .6C .8D .107.如图,已知AB AD =,下列条件中,不能作为判定ABC ≌ADC 条件的是A .BC DC =B .BAC DAC ∠=∠ C .90BD ︒∠=∠=D .ACB ACD ∠=∠ 8.如图,若BD 为等边△ABC 的一条中线,延长BC 至点E ,使CE =CD =1,连接DE ,则DE 的长为( )A 3B 3C 5D 59.2的整数部分用a 表示,小数部分用b 表示,42的整数部分用c 表示,小数部分用d 表示,则b d ac +值为( ) A .12 B .14 C .212 D .2+1210.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 )A .6,7,8B .132C .5,4,3D .0.3,0.4,0.5二、填空题11.若函数4y kx =-的图象平行于直线2y x =-,则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12.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2个黄球和3个红球,每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将球摇匀从中任取一球:①恰好取出白球;②恰好取出红球;③恰好取出黄球,根据你的判断,将这些事件按发生的可能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___________(只需填写序号).13.已知点(,)P a b 在一次函数21y x =+的图象上,则21a b --=_____.14.4的平方根是 .15.因式分解:24ax ay -=__________.16.3.145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数是____.17. 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AD ⊥BC 于点D ,则∠BAD= °.18.根据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小明输入的x 的值为36,则输出的y 的值为__________.19.如图,在ABC ∆中,AB AC =,4BC =,其面积为12,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B ,AC 边于点E ,F .若点D 为BC 边的中点,点P 为线段EF 上的一个动点,则PCD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20.4的平方根是 .三、解答题21.(问题背景)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是(0,1),点C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点C 在x 轴上移动时,始终保持AC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CAP ∠=︒(点A 、C 、P 按逆时针方向排列);当点C 移动到点O 时,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此时点P 与点B 重合). (初步探究)(1)写出点B 的坐标______.(2)点C 在x 轴上移动过程中,当等腰直角三角形ACP 的顶点P 在第四象限时,连接BP . 求证:AOC ABP ∆∆≌;(深入探究)(3)当点C 在x 轴上移动时,点P 也随之运动.经过探究发现,点P 的横坐标总保持不变,请直接写出点P 的横坐标:______.(拓展延伸)(4)点C 在x 轴上移动过程中,当POB ∆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此时点C 的坐标.备用图22.若△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6a -(b ﹣8)2=0.(1)求边长c 的取值范围,(2)若△ABC 是直角三角形,求△ABC 的面积.23.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图中的折线表示小明行驶的路程()km s 与所用时间()h t 之间的函数关系.试根据函数图像解答下列问题:(1)小明在途中停留了____h ,小明在停留之前的速度为____km/h ;(2)求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3)小明出发1小时后,小华也从甲地沿相同路径匀速向乙地骑行,6t =h 时,两人同时到达乙地,求t 为何值时,两人在途中相遇.24.先化简,再求值:2221111x x x x x ++⎛⎫-÷ ⎪--⎝⎭,其中2x =. 25.如图,在△ABC 中,AC=BC ,∠ACB =90°,点D 在BC 上,BD =3,DC =1,点P 是AB 上的动点,当△PCD 的周长最小时,在图中画出点P 的位置,并求点P 的坐标.四、压轴题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334y x =-+分别交,x y 轴于A B ,两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0)D t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不与A 点重合),射线//BF x 轴,延长DC 交BF 于点E .(1)求证:AD BE =;(2)连接BD ,记BDE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t 的值,使得BDE 是以B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解答.(模型建立)如图①,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CB =CA ,直线ED 经过点C ,过A 作AD ⊥ED 于点D ,过B 作BE ⊥ED 于点E .求证:△BEC ≌△CDA .(模型应用)应用1: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DC=90°,AD=6,CD=8,BC=10,AB2=200.求线段BD的长.应用2: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纸片△O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QO=QP,P(4,m),点Q始终在直线OP的上方.(1)折叠纸片,使得点P与点O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l过点Q且与线段OP交于点M,当m=2时,求Q点的坐标和直线l与x轴的交点坐标;(2)若无论m取何值,点Q总在某条确定的直线上,请直接写出这条直线的解析式.28.如图1,在等边△ABC中,E、D两点分别在边AB、BC上,BE=CD,AD、CE相交于点F.(1)求∠AFE的度数;(2)过点A作AH⊥CE于H,求证:2FH+FD=CE;(3)如图2,延长CE至点P,连接BP,∠BPC=30°,且CF=29CP,求PFAF的值.(提示:可以过点A作∠KAF=60°,AK交PC于点K,连接KB)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经过点A 332)和B3,0),且与y轴交于点D,直线OC与AB交于点C,且点C3.(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连接OA,试判断△AOD的形状;(3)动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O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O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同时动点Q从点O出发沿y轴的正半轴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点Q到达点D时,P,Q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与OA交于点M,当t为何值时,△OPM为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30.在Rt ABC 中,ACB =∠90°,30A ∠=︒,点D 是AB 的中点,连结CD .(1)如图①,BC 与BD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请写出理由;(2)如图②,若P 是线段CB 上一动点(点P 不与点B 、C 重合),连结DP ,将线段DP 绕点D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 ,连结BF ,请猜想BF ,BP ,BD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点P 是线段CB 延长线上一动点,按照(2)中的作法,请在图③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BF ,BP ,BD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由题意根据剩余油量等于油箱中的原有的油量减去用去的油量,列出y 、x 的关系式,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选择答案即可.【详解】解:∵油箱中有油4升,每小时耗油0.5升,∴y=4-0.5x ,∵4-0.5x ≥0,∴x ≤8,∴x的取值范围是0≤x≤8,所以,函数图象为: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比较简单,难点在于根据实际意义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选项正确;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3.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因此.【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考核知识点:轴对称图形识别.4.C解析:C【解析】 【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C =∠C ′=30°,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求答案.【详解】∵△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A =∠A ′=30°,∠C =∠C ′=60°;∴∠B =180°−30°-60°=90°.故选:C .【点睛】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5.A解析:A【解析】把分式22xy x y -中的x 、y 的值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可得222222224(2)(2)44x y xy xy x y x y x y ⋅==---,由此可得分式的值不变,故选A. 6.C解析:C【解析】【分析】作DF ⊥AC 于F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DF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作DF ⊥AC 于F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DF=DE=4,∴112228AB DE AC DF 即112246428AB 解得,AB=8,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D【解析】【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AB=AD,BC=DC,再加上公共边AC=AC可利用SSS判定△ABC≌△ADC,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AB=AD,∠BAC=∠DAC再加上公共边AC=AC可利用SAS判定△ABC≌△ADC,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AB=AD,∠B=∠D=90°再加上公共边AC=AC可利用HL判定△ABC≌△ADC,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AB=AD,∠ACB=∠ACD再加上公共边AC=AC不能判定△ABC≌△ADC,故此选项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8.B解析:B【解析】【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已知条件可证BD=DE,可知BC长及BD⊥AC,在Rt△BDC中,由勾股定理得BD长,易知DE长.【详解】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C=∠ACB=60°,AB=BC,∵BD为中线,∴∠DBC=12∠ABC=30°,∵CD=CE,∴∠E=∠CDE,∵∠E+∠CDE=∠ACB,∴∠E=30°=∠DBC,∴BD=DE,∵BD是AC中线,CD=1,∴AD =CD =1,∵△ABC 是等边三角形,∴BC =AC =1+1=2,且BD ⊥AC ,在Rt △BDC 中,由勾股定理得:BD ==即DE =BD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灵活利用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及三个角都是60度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A解析:A【解析】【分析】和4的值,确定其整数部分,再用原数减去其整数部分可得小数部分,将求得的值代入求解即可.【详解】解:∵1<2<4,∴1<2.∴a =1,b ﹣1,∵2<4<3∴c =2,d =4﹣2=2.∴b +d =1,ac =2. ∴b d ac +=1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估算,灵活的利用估算确定无理数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是解题的关键. 10.C解析:C【解析】【分析】欲求证是否为勾股数,这里给出三边的长,只要验证222+=a b c 即可.【详解】解:A 、222768+≠,故此选项错误;BC 、222345+=,故此选项正确;D 、0.3,0.4,0.5,勾股数为正整数,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数的概念,一般是指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三个正整数.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从而作出判断.二、填空题11.y=-2x-4【解析】【分析】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则一次项系数一定相同,则解析式即可求得.【详解】解:∵函数y=kx-4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2x,∴k=-2,函数的表达式为y=-2解析:y=-2x-4【解析】【分析】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则一次项系数一定相同,则解析式即可求得.【详解】解:∵函数y=kx-4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2x,∴k=-2,函数的表达式为y=-2x-4.故答案为:y=-2x-4.【点睛】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一次函数平行系数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2.①③②【解析】【分析】根据可能性大小的求法,求出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再按照大小顺序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袋子中共5个球, 2个黄球和3个红球,故将球摇匀,从中解析:①③②【解析】【分析】根据可能性大小的求法,求出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再按照大小顺序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袋子中共5个球, 2个黄球和3个红球,故将球摇匀,从中任取1球,则①恰好取出白球的可能性为0,②恰好取出红球的可能性为35,③恰好取出黄球的可能性为25, 故这些事件按发生的可能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①③②.故答案为:①③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可能性大小计算,即概率的计算方法,用到的知识点为:可能性等于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难度适中.13.【解析】【分析】根据点在函数图像上,即将点代入函数解析式,能够使解析式成立,将本题中P 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变形即可解决.【详解】解:将代入函数解析式得:b=2a+1,将此式变形即可得到: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点在函数图像上,即将点代入函数解析式,能够使解析式成立,将本题中P 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变形即可解决.【详解】解:将(,)P a b 代入函数解析式得:b=2a+1,将此式变形即可得到:210a b -+=,两边同时减去2,得:21a b --=-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通过函数上点的坐标,求相关代数式的值,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明白函数上的点都能使函数解析式成立.14.±2.【解析】试题分析:∵,∴4的平方根是±2.故答案为±2. 考点:平方根.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2(2)4±=,∴4的平方根是±2.故答案为±2.考点:平方根.15.【解析】【分析】运用提公因式法求解,公因式是2a.【详解】故答案为:【点睛】考核知识点:因式分解.掌握提公因式法是关键.解析:()22a x y -【解析】【分析】运用提公因式法求解,公因式是2a.【详解】()2422ax ay a x y -=-故答案为:()22a x y -【点睛】考核知识点:因式分解.掌握提公因式法是关键.16.15.【解析】【分析】根据近似数的精确度求解.3.145精确到百分位就是精确到数字4这一位,后一位数字5四舍五入即可.【详解】解:3.145≈3.15(精确到百分位).故答案为3.15.解析:15.【解析】【分析】根据近似数的精确度求解.3.145精确到百分位就是精确到数字4这一位,后一位数字5四舍五入即可.【详解】解:3.145≈3.15(精确到百分位).故答案为3.15.【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有,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等说法;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17.30【解析】【分析】根据正三角形ABC得到∠BAC=60°,因为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BAD的度数.【详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B=AC解析:30【解析】【分析】根据正三角形ABC得到∠BAC=60°,因为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BAD 的度数.【详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B=AC,AD⊥BC,∴∠BAD=12∠BAC=30°,故答案为30°.18.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由时,代入,求出答案即可.【详解】解:∵小明输入的的值为36,∴;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把满足条件的字母的值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得到解析: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由36x =时,代入32x y =-,求出答案即可. 【详解】解:∵小明输入的x 的值为36,∴363330y =-=-=; 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把满足条件的字母的值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代数式的值.19.8【解析】【分析】连接AP ,AD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AD 为△ABC 的高线,求出AD 的长度.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AP=PC,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P+PD 最短AD,由此可求周长的最小值解析:8【解析】【分析】连接AP ,AD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AD 为△ABC 的高线,求出AD 的长度.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AP=PC,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P+PD 最短AD,由此可求PCD ∆周长的最小值【详解】解:如下图,连接AP ,AD.∵△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D 是BC 边的中点,∴AD ⊥BC ,DC=122BC =, 1141222ABC S BC AD AD ∴=⋅=⨯⨯=, 解得AD=6, ∵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AP=PC,∴DP+PC=DP+AP≥AD=6.∴PCD ∆周长=DP+PC+DC,当DP+PC=6时周长最短,最短为6+2=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能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得DP+PC 的最小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0.±2.【解析】试题分析:∵,∴4的平方根是±2.故答案为±2.考点:平方根.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2(2)4±=,∴4的平方根是±2.故答案为±2.考点:平方根.三、解答题21.(1)(1,1);(2)证明见解析;(3)1;(4)(2,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OA=AB ,题干中已知A 点坐标,即可求得OB 的长度,表示出B 点坐标即可.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90CAP OAB ︒∠=∠=,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角12∠=∠,最后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判定即可.根据(2)的结论△ABP 也为直角三角形,且AB 垂直BP ,且AB=OB=1,即可得出P 点的横坐标.先根据题意,确定B 点、A 点坐标,设出P 点和C 点坐标,分情况进行讨论,当OP=OB 时,当OB=BP 时,当OP=BP 时,分别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点P 点的坐标,然后分别算出AP 的长,最后利用AP=AC 计算出A 点坐标即可.【详解】解:(1)∵点A 的坐标为(0,1)△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A=AB ,OA⊥BA∴B 点坐标为(1,1).(2)证明: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CP 中,AC AP =,90CAP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中,AO AB =,90OAB ∠=︒90CAP OAB ︒∠=∠=CAP OAP OAB OAP ∴∠-∠=∠-∠12∠∠∴=在AOC∆和ABP∆中2AC APAO AB=⎧⎪∠=∠⎨⎪=⎩()AOC ABP SAS∴∆∆≌(3)AOC ABP∆∆≌(已证)∴∠ABP=90°∴PB垂直AB,P点在过B点且垂直与AB的垂线上,∵点B的坐标为(1,1)∴P点的横坐标为1.(4)由题意和(1)可知()01(11)A B,,,,设P(1,y),C(x,0),当OB=OP()()221-1+12y-=解得:21y=或21y=+,则()2212113AP=++-=()2212113AP=+-+-=解得:2x=±所以C点坐标为(2,02,0)同理当OB=OP时,可得C点坐标为(-2,0)当BP=OP时,可得C点坐标为(-1,0)故答案为:(2,0)(2,0)(1,0)(2,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的的判定方法,计算两点间距离,动点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得到相等的线段和角,动点问题要注意分类进行讨论,根据情况确定答案.22.(1)2<c<14;(2)△ABC的面积为24或7.【解析】【分析】(1)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 、b 的值,再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2)分b 是直角边和斜边两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另一直角边,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a ,b (b ﹣8)2=0,∴a ﹣6=0,b ﹣8=0,∴a =6,b =8,∴8﹣6<c <8+6,即2<c <14.故边长c 的取值范围为:2<c <14;(2)b =8是直角边时,6是直角边,△ABC 的面积=12×6×8=24;b =8,△ABC 的面积=12×6×.综上所述,△ABC 的面积为24或.【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同时考查了勾股定理,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23.(1)2,10;(2)s=15t-40(45)t ≤≤;(3)t=3h 或t=6h.【解析】【分析】(1)由图象中的信息可知:小明从第2小时到第4小时行驶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途中停留了2h ;小明2小时内行驶的路程是20 km ,据此可以求出他的速度;(2)由图象可知:B(4,20),C(5,35),设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s=kt+b,代入后得到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3)先求出从甲地到乙地的总路程,现求小华的速度,然后分三种情况讨论两人在途中相遇问题.当02t <≤时, 10t=10(t-1);当24t <<时, 20=10(t-1);当46t ≤≤时, 15t-40=10(t-1);逐一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图象可知:小明从第2小时到第4小时行驶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途中停留了2h ;由图象可知:小明2小时内行驶的路程是20 km ,所以他的速度是20210÷=(km/ h );故答案是:2;10.(2)设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s=kt+b,由图象可知:B(4,20),C(5,35),∴420535k b k b +=⎧⎨+=⎩, ∴1540k b =⎧⎨=-⎩, ∴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s=15t-40(45)t ≤≤;(3)在s=15t-40中,当t=6时,s=15×6-40=50,∴从甲地到乙地全程为50 km ,∴小华的速度=50(61)10÷-=(km/ h ),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两人在途中相遇问题:当02t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10t=10(t-1),方程无解,不合题意,舍去;当24t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20=10(t-1),解得t=3;当46t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15t-40=10(t-1),解得t=6;∴综上所述,当t=3h 或t=6h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够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一些关键点的含义,并结合实际问题数量关系进行求解.24.11x +,13. 【解析】【分析】括号内先通分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最后把数值代入化简后的结果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2221111x x x x x ++⎛⎫-÷ ⎪--⎝⎭, ()()()211111x x x x x x +--+=⋅-+, 11x =+, 当2x =时,原式13=.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5.图见详解;P (197,127) 【解析】【分析】过C 作CF AB ⊥于F ,延长CF 到E ,使CF FE =,连接DE ,交AB 于P ,连接CP,DP CP DP EP ED+=+=的值最小,即可得到P点;通过A和B点的坐标,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再通过D和E点的坐标,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DE的函数表达式,联合两个表达式解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过C作CF AB⊥于F,延长CF到E,使CF FE=,连接DE,交AB于P,连接CP;∵△PCD的周长=CD DP CP++∴DP CP DP EP ED+=+=时,可取最小值,图中P点即为所求;又∵BD=3,DC=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即:A(5,4),B(1,0),D(4,0),E(1,4)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AB AB ABy k x b=+,代入点A和B得:54ABABk bk b+=⎧⎨+=⎩解得:11ABABkb=⎧⎨=-⎩∴1ABy x=-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DE DE DEy k x b=+,代入点D和E得:404DE DEDE DEk bk b+=⎧⎨+=⎩解得:43163DEDEkb⎧=-⎪⎪⎨⎪=⎪⎩∴416+33DEy x=-∴联合两个一次函数可得:∴1416+33y xy x=-⎧⎪⎨=-⎪⎩解得197127xy⎧=⎪⎪⎨⎪=⎪⎩∴P(197,12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径的画法,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两直线的交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组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四、压轴题26.(1)详见解析;(2)36(04)2BDE t t S-+≤<=;(3)存在,当78t =或43时,使得BDE 是以B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解析】【分析】 (1)先判断出EBC DAC ∠=∠,CEB CDA ∠=∠,再判断出BC AC =,进而判断出△BCE ≌△ACD ,即可得出结论;(2)先确定出点A ,B 坐标,再表示出AD ,即可得出结论;(3)分两种情况:当BD BE =时,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2223(4)t t +=-,即可得出结论;当BD DE =时,先判断出Rt △OBD ≌Rt △MED ,得出DM OD t ==,再用OM BE =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证明:射线//BF x 轴,EBC DAC ∴∠=∠,CEB CDA ∠=∠,又C 为线段AB 的中点,BC AC ∴=,在△BCE 和△ACD 中, CEB CDA EBC DAC BC AC ∠=∠⎧⎪∠=∠⎨⎪=⎩,∴△BCE ≌△ACD (AAS ),BE AD ∴=;(2)解:在直线334y x =-+中, 令0x =,则3y =,令0y =,则4x =,A ∴点坐标为(4,0),B 点坐标为(0,3), D 点坐标为(,0)t ,4AD t BE ∴=-=, 113(4)36(04)222BDE ABD B S S AD y t t t ∴==⋅=-⨯=-+<;(3)当BD BE =时,在Rt OBD ∆中,90BOD ∠=︒,由勾股定理得:222OB OD DB +=,即2223(4)t t +=-解得:78t =; 当BD DE =时,过点E 作EM x ⊥轴于M ,90BOD EMD ∴∠=∠=︒,//BF OA ,OB ME ∴=在Rt △OBD 和Rt △MED 中,==BD DE OB ME⎧⎨⎩, ∴Rt △OBD ≌Rt △MED (HL ),OD DM t ∴==,由OM BE =得:24t t =- 解得:43t =, 综上所述,当78t =或43时,使得△BDE 是以B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27.模型建立:见解析;应用1:652:(1)Q (1,3),交点坐标为(52,0);(2)y =﹣x+4【解析】【分析】根据AAS证明△BEC≌△CDA,即可;应用1:连接AC,过点B作BH⊥DC,交DC的延长线于点H,易证△ADC≌△CHB,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解;应用2:(1)过点P作PN⊥x轴于点N,过点Q作QK⊥y轴于点K,直线KQ和直线NP 相交于点H,易得:△OKQ≌△QHP,设H(4,y),列出方程,求出y的值,进而求出Q(1,3),再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P(4,2),即可得到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出直线l与x轴的交点坐标;(2)设Q(x,y),由△OKQ≌△QHP,KQ=x,OK=HQ=y,可得:y=﹣x+4,进而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如图①,∵AD⊥ED,BE⊥ED,∠ACB=90°,∴∠ADC=∠BEC=90°,∴∠ACD+∠DAC=∠ACD+∠BCE=90°,∴∠DAC=∠BCE,∵AC=BC,∴△BEC≌△CDA(AAS);应用1:如图②,连接AC,过点B作BH⊥DC,交DC的延长线于点H,∵∠ADC=90°,AD=6,CD=8,∴AC=10,∵BC=10,AB2=200,∴AC2+BC2=AB2,∴∠ACB=90°,∵∠ADC=∠BHC=∠ACB=90°,∴∠ACD=∠CBH,∵AC=BC=10,∴△ADC≌△CHB(AAS),∴CH=AD=6,BH=CD=8,∴DH=6+8=14,∵BH⊥DC,∴BD=应用2:(1)如图③,过点P作PN⊥x轴于点N,过点Q作QK⊥y轴于点K,直线KQ和直线NP相交于点H,由题意易:△OKQ≌△QHP(AAS),设H(4,y),那么KQ=PH=y﹣m=y﹣2,OK=QH=4﹣KQ=6﹣y,又∵OK=y,∴6﹣y=y,y=3,∴Q(1,3),∵折叠纸片,使得点P与点O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l过点Q且与线段OP交于点M,∴点M 是OP 的中点,∵P(4,2),∴M(2,1),设直线Q M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b ,把Q (1,3),M(2,1),代入上式得:213k b k b +=⎧⎨+=⎩,解得:25k b =-⎧⎨=⎩∴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为:y =﹣2x +5,∴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52,0); (2)∵△OKQ ≌△QHP ,∴QK =PH ,OK =HQ ,设Q (x ,y ),∴KQ =x ,OK =HQ =y ,∴x +y =KQ +HQ =4,∴y =﹣x +4,∴无论m 取何值,点Q 总在某条确定的直线上,这条直线的解析式为:y =﹣x +4, 故答案为:y =﹣x +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勾股定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掌握“一线三垂直”模型,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28.(1)∠AFE =60°;(2)见解析;(3)75【解析】【分析】(1)通过证明 BCE CAD ≌ 得到对应角相等,等量代换推导出60AFE ∠=︒;(2)由(1)得到60AFE ∠=︒,CE AD = 则在Rt AHF △ 中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量代换可得;(3)通过在PF 上取一点K 使得KF =AF ,作辅助线证明ABK 和ACF 全等,利用对应边相等,等量代换得到比值.(通过将ACF 顺时针旋转60°也是一种思路.)【详解】(1)解:如图1中.∵ABC 为等边三角形,∴AC =BC ,∠BAC =∠ABC =∠ACB =60°, 在BCE 和CAD 中,60BE CD CBE ACD BC CA =⎧⎪∠=∠=︒⎨⎪=⎩,∴ BCE CAD ≌(SAS ),∴∠BCE =∠DAC ,∵∠BCE +∠ACE =60°,∴∠DAC +∠ACE =60°,∴∠AFE =60°.(2)证明:如图1中,∵AH ⊥EC ,∴∠AHF =90°,在Rt △AFH 中,∵∠AFH =60°,∴∠FAH =30°,∴AF =2FH ,∵ EBC DCA ≌,∴EC =AD ,∵AD =AF +DF =2FH +DF ,∴2FH +DF =EC .(3)解:在PF 上取一点K 使得KF =AF ,连接AK 、BK ,∵∠AFK =60°,AF =KF ,∴△AFK 为等边三角形,∴∠KAF =60°,∴∠KAB =∠FAC ,在ABK 和ACF 中,AB AC KAB ACF AK AF =⎧⎪∠=∠⎨⎪=⎩,∴ ABK ACF ≌(SAS ),BK CF =∴∠AKB =∠AFC =120°,∴∠BKE =120°﹣60°=60°,∵∠BPC =30°,∴∠PBK =30°, ∴29BK CF PK CP ===, ∴79PF CP CF CP =-=, ∵45()99AF KF CP CF PK CP CP CP ==-+=-= ∴779559CP PF AF CP == . 【点睛】掌握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通过一定等量代换为本题的关键.29.(1)y+2;(2)△AOD 为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t =23. 【解析】【分析】(1)将点A 、B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 =kx +b ,即可求解;(2)由点A 、O 、D 的坐标得:AD 2=1,AO 2=3,DO 2=4,故DO 2=OA 2+AD 2,即可求解; (3)点C,1),∠DBO =30°,则∠ODA =60°,则∠DOA =30°,故点C1),则∠AOC =30°,∠DOC =60°,OQ =CP =t ,则OP =2﹣t .①当OP =OM 时,OQ =QH +OH,即2(2﹣t )+12(2﹣t )=t ,即可求解;②当MO =MP 时,∠OQP =90°,故OQ =12O P ,即可求解;③当PO =PM 时,故这种情况不存在. 【详解】 解:(1)将点A 、B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 =kx +b 得:3=220k b b ⎧+⎪⎨⎪=+⎩,解得:3=2kb⎧⎪⎨⎪=⎩-故直线AB的表达式为:y=﹣33x+2;(2)直线AB的表达式为:y=﹣3x+2,则点D(0,2),由点A、O、D的坐标得:AD2=1,AO2=3,DO2=4,故DO2=OA2+AD2,故△AOD为直角三角形;(3)直线AB的表达式为:y=﹣3x+2,故点C(3,1),则OC=2,则直线AB的倾斜角为30°,即∠DBO=30°,则∠ODA=60°,则∠DOA=30°故点C(3,1),则OC=2,则点C是AB的中点,故∠COB=∠DBO=30°,则∠AOC=30°,∠DOC=60°,OQ=CP=t,则OP=OC﹣PC=2﹣t,①当OP=OM时,如图1,则∠OMP=∠MPO=12(180°﹣∠AOC)=75°,故∠OQP=45°,过点P作PH⊥y轴于点H,则OH=12OP=12(2﹣t),由勾股定理得:PH32﹣t)=QH,OQ=QH+OH32﹣t)+12(2﹣t)=t,解得:t=33;②当MO =MP 时,如图2,则∠MPO =∠MOP =30°,而∠QOP =60°,∴∠OQP =90°,故OQ =12OP ,即t =12(2﹣t ), 解得:t =23; ③当PO =PM 时,则∠OMP =∠MOP =30°,而∠MOQ =30°,故这种情况不存在;综上,t =2323.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次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含30°的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还利用了方程和分类讨论的思想,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30.(1)BC BD =,理由见解析;(2)BF BP BD +=,证明见解析;(3)BF BP BD +=.【解析】【分析】(1)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12BC AB =,即可得出结论; (2)同(1)的方法得出BC BD =进而得出BCD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利用旋转全等模型易证DCP DBF ∆≅∆,得出CP BF =即可解答;(3)同(2)的方法得出结论.【详解】解:(1)90ACB ∠=︒,30A ∠=︒,60CBA ∴∠=︒,12BC AB =, 点D 是AB 的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