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植物学

合集下载

豆科植物的植物学特征

豆科植物的植物学特征

豆科植物的植物学特征豆科植物是植物界中最大的科之一,它包括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作物,如大豆、花生、菜豆等。

豆科植物具有许多独特的植物学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它们在植物界中独树一帜。

豆科植物的特征之一是它们的根系结构。

豆科植物的根系一般为主根,即从胚胎中形成的最初根,主根向下生长并分支形成侧根。

这种根系结构使得豆科植物具有较强的抗风性和抗倒伏能力,能够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生长。

豆科植物的茎具有一定的特征。

豆科植物的茎通常为直立或匍匐生长,茎的表面常带有绒毛或刺毛。

这些绒毛或刺毛可以减少茎表面的水分蒸发,提高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此外,豆科植物的茎还具有一定的支撑功能,能够支撑茎上的叶片和花朵,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长。

豆科植物的叶片形态多样,但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

豆科植物的叶片通常为复叶或三出复叶,即由多个小叶组成的叶片。

这种叶片形态可以增加叶片的光合面积,提高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此外,豆科植物的叶片通常具有叶柄,可以方便叶片的展开和转动,以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的照射。

豆科植物的花朵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豆科植物的花朵一般为两性花,即具有雄蕊和雌蕊两种性别器官。

花的外部通常由花萼和花瓣组成,花萼起保护花朵的作用,花瓣则起吸引传粉媒介的作用。

豆科植物的花朵通常具有副花冠,即由花瓣的一部分变化而成的结构,可以帮助传粉媒介定位花朵。

豆科植物的果实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

豆科植物的果实一般为豆荚,即由子房发育而成的长形果实。

豆荚通常具有两个瓣片,内部含有多个种子。

豆科植物的果实可以通过风力、水流甚至动物的传播而散布种子,从而完成繁殖过程。

豆科植物具有许多独特的植物学特征,包括根系结构、茎的特征、叶片形态、花朵特征和果实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豆科植物在植物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经济作物。

通过对豆科植物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为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农学主要课程

农学主要课程

农学主要课程农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学科,其主要课程涵盖了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植物保护学、农业经济学等多个方面。

这些课程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下面将对农学主要课程进行介绍。

1. 植物学:植物学是农学中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解剖、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植物学可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作物的种植、管理和保护技术。

2. 动物学:动物学是农学中研究农业动物的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动物的分类、解剖、生理、遗传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动物学可以了解农业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动物繁殖、饲养和疾病防控等技术。

3. 土壤学:土壤学是研究土壤形成、性质、肥力和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学生通过学习土壤学可以了解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土壤肥力评价、土壤改良和土壤保护技术。

4. 植物保护学:植物保护学是研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学科。

学生通过学习植物保护学可以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掌握病虫害防控技术和农药的使用。

5.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学科。

学生通过学习农业经济学可以了解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掌握农业经济分析和决策方法。

农学还包括农业工程学、农田水利学、农业气象学、农业信息学等课程。

农业工程学主要研究农业机械、农业建筑和农业能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农业生产设施和农业机械的设计和应用技术。

农田水利学主要研究农田水分管理和灌溉技术,培养学生掌握农田排水、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农业气象学主要研究农业气象的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农业气象监测和预测技术。

农业信息学主要研究农业信息系统和农业信息管理,培养学生掌握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技术。

农学主要课程涵盖了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植物保护学、农业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这些课程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植物学题库名词解释部分

植物学题库名词解释部分

形态解剖部分:单性结实子房不经受精就发育成果实称为单性结实。

单性结实的果实里不含种子,这类果实为无子果实。

完全叶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完全叶。

例如月季、豌豆等植物的叶。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和径向壁上,有栓质化和木质化的带状增厚结构,成为凯氏带。

环髓带有些植物(如椴树属)的髓,它的外方有小型壁厚的细胞,围绕着内部大型的细胞,二者界限分明,这外围区,称环髓带,有称髓鞘。

外始式某结构从外方向内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成为外始式。

如根的初生木质部和根、茎的初生韧皮部的发育顺序是外始式。

花图式花图式是指用图解表示一朵花的横切面简图,借以说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和相互关系,也可以比较植物花的形态异同。

花图式也就是花的各部在垂直于花轴的平面上的投影。

花粉败育由于种种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的植物散出的花粉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起不到生殖的作用,这一现象称为花粉败育。

同功器官器官形态相似、机能相同,但其构造与来源不同,称为同功器官。

如山楂的刺为茎刺,是茎的变态,刺槐的刺为叶刺,是托叶的变态,二者为同功器官。

淀粉鞘有些植物如旱金莲、南瓜等茎的皮层最内层,即相当于内皮层处的细胞,富含淀粉,因此称为淀粉鞘。

淀粉鞘包着维管柱的外围,可作为皮层与维管柱的“分界线”。

单性结实子房不经受精就发育成果实称为单性结实。

单性结实的果实里不含种子,这类果实为无子果实。

项端优势植物枝条上的顶芽有抑制腋芽生长的作用,因此许多植物只有茎顶芽发育得好,主干长得快,而腋芽却受到抑制,发育较慢或处于休眠状态。

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束中形成层在茎的维管束中,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有一层具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称为束中形成层。

束中形成层与位于维管束之间的束间形成层一起连成环形的形成层。

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经受精发育成胚,着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也有胚囊里的卵不经受精,或者助细胞、反足细胞、甚至珠心细胞或珠被细胞直接发育成胚,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

二、植物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植物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植物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一)植物学研究的对象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更好地识别、控制、改造和利用植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同其他科学一样,植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的早期,主要是一门描述性的科学,20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科学、其他工程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的产生,植物学才逐渐地由观察描述的阶段进入实验的阶段,着重对植物界的生命活动规律,从不同的角度以新的技术和理论进行微观的和宏观的、理论的和应用的研究。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大踏步前进,植物学也必然相应地发展,特别是在四化建设中,植物学工作者在向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进军中,也是一支重要的方面军。

许多教学、科研、生产、工程技术等部门也将会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植物学方面的协助,并且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植物学的教学和研究能不能走在经济建设的前头,同其他许多学科一样,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二)植物学的分支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生产实践和其他工作的需要,植物学的研究也愈来愈广泛,而每一局部的研究却愈来愈细致和深入,于是植物学就依据研究内容侧重的不同,分化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类:植物形态学(Plant morphology)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体内外形状和结构,器官的形成和发育,细胞、组织、器官在不同环境中以及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植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其中研究植物细胞结构的科学,称为植物细胞学(Plant cytolo-gy);研究植物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科学,称为植物解剖学(plant anato -my);研究植物胚胎的结构、发生和分化的科学,称为植物胚胎学(plant embryology)。

植物学的含义

植物学的含义

绪论一、植物学的含义: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植物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去掌握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及植物界规律,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改造植物,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植物界及植物的多样性1、种类多地球上现有的生物已知的有200多万种,其中植物:50万种。

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由这些种类繁多的植物构成庞大的植物界。

2、分布极为广泛从高山至平原、从海洋至陆地、从赤道至南北极、到处都有植物的分布。

3、植物体的大小、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各不相同如:单细胞植物、群体、多细胞植物、绿色植物、非绿色植物。

由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说,自然界中生长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形成了复杂的植物界。

三、植物在自然界和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合成有机物提供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能量和氧气。

2、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在国民经济中,植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四、植物学的发展简史植物学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是分不开的,它是在类的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古时候的人类,在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植物,并且学会了栽培植物。

随着农、牧业的发展,积累了有关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知识。

我国是研究植物最早的国家之一。

早在二千多年前,•周代的诗经已记载了200多种植物。

汉代(公元前200多年)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用植物365种。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概述了当时农、林、果树和野生植物的栽培利用,提出了豆类植物可以肥田及嫁接技术。

•明代李时珍从1552-1578年,•花费了27年的时间编著了《本草纲目》一书,分以三十年的深入实践,详细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1094种是植物,现已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这是世界植物分类和药学方面的重要文献。

清代吴其 •《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我国植物学的又一巨著。

总之,我国古代植物学萌芽很早,成绩也很大,但由于长期封建制度的束缚,而只限于记载和描述阶段,发展很慢。

植物学的意义

植物学的意义

a、农艺植物学b、森林植物学c、园艺植物学d、应⽤微⽣物学e、植物病理学f、植物育种学⼆、植物学的研究对象植物学最初的研究的对象,都是各民族古伐经验下的⾷⽤植物或药⽤植物以及⼀些有毒植物,像我国古时候的《礼农本草经》及《⾷物本草》等。

这些书籍中的植物,⼤部分都是⽇常接触到的⾼等绿⾊植物,也有⼀些⼤型的菌类实体。

西洋各国的早期植物学也只限于记述⼀些⾼等植物。

直到⼗九世纪由巴斯德(Leuis Pasteur)建⽴微⽣物学的基础以后,才把植物学的领域扩展到菌类植物。

母亲啊已经直到是植物⼤约已经有55万种以上。

三、植物的组成与结构地球上的⽣物(包括植物及动物)虽然有千奇百怪的形体及构造,但是每⼀个⽣物体都能完成⽣命的各种现象。

⽆论是多细胞植物或是单细胞植物,都有能⼒进⾏⽣长、发育、适应及⽣殖等各种功能,为要完成这些复杂的⽣命现象,⽣物体必须具有组织严密的结构。

⽣物体不但是进⾏⽣命现象的场所,⽽⽣物体的本⾝也是什么现象的产物。

只有在⽣物体中才能进⾏⽣命现象,也只有⽣命现象才能构成⽣物体。

因此,可以说⽣物体的结构和⽣理现象,有互相连系不可分开的关联。

植物的⾝体,都是由细胞所构成。

若植物没有完整的细胞构造,如菌质体(mycoplasma)及病毒(virus),则不能独⽴⾃主的⽣活。

四、认识植物家族科属(⼀)菊科1、特点菊科植物极易辨认,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头状花序,在花序中央的不是花蕊,⽽是⼩⼩的管状花,外围也不是花瓣,⽽是⾆状花。

若为菊科植物做素描,想画得好课不容易,只要仔细观察,便会发觉这么多管状花⾆状花,让⼈眼花缭乱,难以下笔。

2、代表精油罗马洋⽢菊、永久花、德国洋⽢菊(⼆)松柏科1、特点所有松柏可树⽊多半⾼⼤,具有强⼤稳定⼒,都对呼吸道很好,枞⼀分为胶枞、西伯利亚枞、银枞、含70——80%的帖烯,能让⼈思考⽣活的意义,和⽣存的意义,能帮助⼈找到⾃⼰想要的能⼒,能让⼈乐观,能让⼈的灵性提升,带给⼈的思索就如⾼耸的教室。

植物资源学整理 完整版

植物资源学整理 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1.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植物资源、经济植物2.自然资源包括哪些主要类型?有何特点?3.什么是植物资源学?4.植物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容是什么?5.植物资源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6.植物资源学的重要性?7.植物资源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植物资源的概念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类型根据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的观点,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形成的可供给人类生活与生存的物质与能源(包括生命和无生命部分)。

他又根据自然资源的转化、属性和动态特征,将自然资源分为三个部分(1)生物资源:是一类再生资源或可更新资源。

例如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

这类资源的特性都是具有生长、繁殖、发育和调节的能力。

(2)矿物资源:是一类无生命资源,不具备生长、繁殖和再生能力。

一般认为它是一类非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

地球上的矿物资源随着不断地消费,越来越少,直到耗尽。

(3)生态环境资源:是在一定地区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恒定资源,而且是多种自然因素相互结合形成的,或称之为生态资源。

例如热量、光能、风、山地、水分,以及此类因素共同形成的生态环境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及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

二、植物资源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植物资源本身的特性,不同的学者对植物资源的理解有所不同。

我们根据国一些著名学者对植物资源的定义,将这些概念划分为狭义和广义概念两种。

狭义我国著名学者吴征镒院士对植物资源定义如下:一切有用植物的总和,统称为植物资源。

广义植物资源是指一切植物的总和,中国植物资源是指中国土地上的一切植物总和。

某一地区的植物资源是指某一地区的一切植物总和。

经济植物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资源。

Wickens (1990)将经济植物定义为: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前者是指满足人类或家畜并维持其生存环境条件所需要的植物;后者则是指可被驯养的、工业用的、保护环境或被人喜爱的植物。

经济植物

经济植物

5、美丽芙蓉(Hibiscus indicus (Burm. f.) Hochr.) 、美丽芙蓉( )
锦葵科。灌木,高1-3米, 小枝密被毛。叶近宽卵圆形, 5-7浅裂,长7-15厘米,宽 8-17厘米,掌状浅裂,叶缘 不规则粗锯齿。花单生叶腋, 或在枝顶形成总状花序,花 冠粉红色,直径7-9厘米。 蒴果卵球形,直径2-2.5厘 米,顶端尖,果皮密被淡黄 色粗长毛。茎皮含纤维,纤 维品质优良,制绳或织布。 花大而美丽,具观赏价值。
4、甜槠(Castanopsis eyrei (Champ. ex Benth.) Tutch.) 、甜槠( )
壳斗科。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浅纵 裂,枝叶无毛。叶革质,卵形,卵状披针 形,长5-7厘米,宽2-4厘米,顶端尾尖,基 部圆形,宽楔形。雌花序生枝顶。壳斗卵 球形,连刺1.5-2.5厘米;坚果宽卵形,径 1-1.4厘米。优良材用树种,种子含淀粉, 亦作淀粉植物。
6、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 、苘麻( )
锦葵科。一年生草本,高 0.5-2米,茎绿色,被柔毛。 叶片圆心形,长5-12厘米, 顶端长渐尖,叶基心形,边 缘细圆锯齿,叶被柔毛。花 单生于叶腋,或组成总状花 序;花黄色,花瓣5枚,倒 卵形,顶微凹;子房多心皮 (15-20)联合,轮状排列, 顶平截。分果半球形,径2 厘米。种子黑褐色,肾形。 茎皮纤维可织麻袋,制绳索 等。种子含油,又是中药材 “冬葵子”。
二、饲料植物
1、红薯(Ipomoea batatas 、红薯( (Linn.) Lam.) ) 旋花科。蔓生草本,长2米以上, 平卧地面斜上。具地下块根,块 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 叶互生,宽卵形,3-5掌裂。聚 伞花序腋生,花苞片小,钻形, 萼片长圆形,不等长,花冠钟状, 漏斗形,白色至紫红色。蒴果卵 形或扁圆形,种子1-4。块根为 淀粉原料,可食用、酿酒或作饲 料。全国广为栽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资源: 广义:指地球上所有植物的总和;
狭义:世界上一切有用植物的总和;
一般概念: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有用植物的总和。

经济植物资源:在植物资源中,那些通过开发利用,能给人类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的植物资源又叫做经济植物资源。

系统研究法: 利用植物体内的有用物质的分布与系统发育的相关性,建立在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植物化学研究的科学积累的技术手段,采用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化学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

民族植物学方法: 建立在深厚而广泛的民间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的,以不同民族文化与环境植物长期相互作用为背景,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区域特质,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传统需要,同时又能为整个社会提供新的植物资源和利用植物的方法。

原淀粉:未经变性处理的淀粉称为原淀粉,呈颗粒结构,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

变性淀粉:在淀粉所具有的固有特性的基础上,为改善淀粉的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利用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改变淀粉的天然性质,增加其某些功能性或引进新的特性,使其更适合于一定应用的要求而制备的淀粉衍生物。

碘价:碘价用每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表示,反映油脂中脂肪酸的饱和程度,碘价越高,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越高。

引种驯化:以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或外国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选取5点回答)
1、植物资源的再生性:在自然和人为的条件下,植物具有不断的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的能力。

2、植物资源的可解体性:植物资源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时可能会出现群体规模减小、种性劣化甚至灭绝的的特性。

3、植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一定种类的资源植物只能分布于一定的地区范围;反过来,一定的地区范围也只能分布一定种类的植物。

4、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是由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同一植物用途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5、植物资源近缘种化学成分的相似性: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则所含化学成分也越相似。

6、植物资源的分散性和联动性: 植物资源在自然界中具有分散于其它种群的特
性,在一定的区域或一定的群落中,一种资源的破坏同时也会带来其它资源或生态环境破坏的特性。

7、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无限性:由于人们对植物的经济利用价值的认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的利用价值将不断被发现出来,可被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将越来越多。

8、植物资源的可驯化栽培性:野生植物可通过人的引种驯化而变成人工栽培植物。

9、植物资源采收利用的时间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积、重量和化学成分在不断地变化。

不同的植物种类,不同的植物器官在不同的时期所积累的代谢产物都不相同。

这就决定了植物资源采收利用的时间性。

10、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时效性:因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使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在用途、方式方法上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人类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是变植物无用为有用,变植物单一用途为多种用途,变植物低级用途为深层次用途的过程。

这一过程总是要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1.资源植物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资源植物的种类和分布(2)主要资源植物的储量
2.分析评价: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绘制出资源植物分布图,写出“资源植物分布说明书”,对主要资源植物进行详细说明与评价,以供开发利用参考。

3.制定开发利用规划:规划要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

要做到利用和保护并
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4.确定开发的产品和生产工艺:资源植物开发利用所形成的产品,一般可分为原料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

因此生产工艺也通常分为原料生产和工业制成品生产。

合成色素的优点
色彩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
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合成色素的问题点:毒性
毒理学试验发现合成色素中有些具有特别严重的慢性毒性和癌诱变性,如
奶油黄、金色胺、复红等。

合成色素具有毒性的原因:合成色素多属偶氮化合物,可在人体内代谢生
成β-萘胺和α-氨基-1-萘酚等致癌中间体。

天然食用色素优点
从天然资源材料中萃取,安全无毒,色彩自然;
部分色素本身可以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或含有营养物质,如核黄素,β-胡
萝卜素等。

天然食用色素缺点(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局限)
从自然资源分离得到大量纯品的成本太高;
着色力较低;
稳定性较差,受多种为界环境影响,保质期短。

营养繁殖的方法
1 分株繁殖:即将母株的一部分分离母体形成新的植株,是营养繁殖中比较简单的一种繁殖方法。

2 压条繁殖:压条繁殖是将植物营养器官一部分埋入土中,待其生根后再与母株分离而成的新植株,也是营养繁殖中比较简单易行的一种繁殖方法。

常采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地面压条,空中压条。

3 扦插繁殖:凡是将植物体上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剪离母体,扦插在一定基质中,在适宜条件下,使其生根发芽长叶,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株,称为扦插繁殖。

4 嫁接繁殖:将一株植物上的部分营养器官如枝条或芽,移接到另一株植体上,使其愈合,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株。

嫁接方法按所取材料不同可分为枝接、芽接、根接三大类。

植物资源的采收
(一)植物的利用部位与采收
1.根和根茎类资源植物的采收: 绝大多数植物种类通常在早春萌芽前和秋季落叶或地上部分干枯后采挖,此时根和根茎中的各种成分含量最高。

2.皮类资源植物的采收: 木本植物的根皮和树皮通常在春末夏初,植株开始旺盛生长和树液流动期采收,容易剥皮;草质纤维植物多在秋季种子成熟后采收。

3.叶类植物的采收:通常在营养生长最旺盛时期或果熟前后,花开放前的现蕾期采收,有些特殊种类,采收期不能按常规进行,如桑叶在霜后采收入药,春季采收嫩叶养蚕。

4.花类资源植物的采收:各种植物花的用途、成分及含量不同,采收期各异。

白兰花一般于早晨6-9时采收微开的花朵;药用菊花则应在花朵盛开时采收。

5.果实类资源植物的采收:多数果实都在自然成熟后采收。

但有些果实如入药的无花果和梅宜在尚未熟透时采收;有些要在霜后采收。

6.种子类资源植物的采收:有的植物花期长,如月见草,七月开始开花,到十月植株顶部尚有花蕾,对于这样的植物应视情况可随熟随采;果实成熟后不开裂的可待果实自然成熟后采收;果熟后易开裂的如暴马丁香、荠菜等可在果实开裂前采收。

7.全株类资源植物的采收:绞股蓝含多种皂甙,一年内6、9月各采收一次;罗布麻是一种优良的纤维原料,茎秆于种子成熟时采收,根入药,在春季萌发前秋季落叶后挖取,叶作茶,于开花前采摘新鲜嫩叶加工,盛花期可养蜂采蜜,综合利用。

(二)植物的生长发育与采收
植物的成分有时也因植物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变化很大。

据西安植物园对薰衣草不同发育阶段含油率变化的分析表明,现蕾期含油1.22%,始花期含油1.37%,盛花期1.54%,末花期1.81%,以末花期含油最高:而薰衣草油中的乙酸芳樟酯的含量从开花到种子成熟前逐渐上升,待种子成熟后开始下降。

因此,也可以根据应用目的确定适宜的采收期。

(三)生态环境与采收
生态环境中的诸因素都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关系。

在各种因素中,温度和日照尤为重要。

在适宜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气温高时植物生长发育快,干物质积累多。

如香料植物,气温高含油量上升,气温低含油量下降,但气温过高,增加了精油的挥发量,反而会使含油量下降。

在不周的地理环境中,日照和温度同时对植物起作用。

日照长短直接关系到植物的开花早晚,同一种植物在不同日照长度和相应的温度下开花期及种子成熟期差异很大。

据有关资料记载,垂柳的种子在哈尔滨为5月中下旬,北京为5月初,南京为4月下旬,福建为3月中上旬,种子熟期相差近两个月。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地理生态环境中采收期不同。

立地条件对植物的各项指标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关系到采收期。

(四)栽培条件与采收
野生植物通过人工栽培,运用优良的栽培技术,改造哪些不良性状,让其按照人们的要求发展,当然人工栽培的目的就是为了收获大量的产品,人为的调控采收期。

如蕨菜、山芹菜等一些野菜在自然状态下,只能在早春5月采收,季节一过采收期就结束了,但人工引栽后,通过集约栽培,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可在需要时采收;保护地栽培可提前30天采收,调节蔬菜淡季市场。

蒲公英种子无休眠期,可随时在保护地播种,在非生长季节中供应鲜菜。

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引种驯化后同样可以调控,如华山松天然林在南方40—50年采伐,北方60—70年采伐,人工林生长迅速,南方30—40年,北方40—50年就可采伐。

实验证明植物通过栽培后可人为的控制生长期和采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