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软件开发环境安装指南

CCS软件开发环境安装指南
CCS软件开发环境安装指南

目录

第1章软件开发环境的安装 (1)

1.1目的 (1)

1.2准备 (1)

1.3安装Perl语言解释器 (1)

1.4安装CCS (1)

1.5安装升级包 (3)

1.6安装F2802x工程头文件及例程包 (3)

1.7安装XDS100仿真器驱动 (3)

第2章仿真平台的设置 (4)

2.1仿真平台的设置 (4)

2.1.1软件仿真平台的建立 (4)

2.1.2硬件仿真平台的建立 (5)

第3章新建工程 (7)

3.1启动CCS (7)

3.2初步建立工程 (7)

3.3拷贝常用文件 (9)

3.4配置工程 (9)

3.4.1添加文件 (9)

3.4.2配置工程选项 (10)

3.4.3添加GEL文件 (17)

第4章编译和仿真环境的进入 (19)

第5章程序固化和加密 (21)

5.1固化程序 (21)

5.1.1移除和添加CMD文件 (21)

5.1.2固化 (21)

5.2加密 (24)

5.3解锁 (25)

第1章软件开发环境的安装

1.1 目的

本章内容主要针对刚刚使用CCS的用户,力图从基本的操作演示指导用户建立针对Piccolo DSC系统的CCS工程应用。本例说明中使用的DSC型号为F28023。

1.2 准备

在准备操作前,请准备好下列软件或文件:

(1)Perl语言解释器:ActivePerl;

(2)TI IDE:CCS 3.3;

(3)CCS升级包:CCS_v3.3_SR11_81.6.2.exe和F2802x_CSP_RTM.exe;

(4)F2802x工程头文件及例程包:2802x C_C++ Header Files and Peripheral Examples;

(5)XDS100仿真器驱动;

1.3 安装Perl语言解释器

直接双击可执行文件ActivePerl-5.8.8.822-MSWin32-x86-280952.msi即可安装,每一步一般都是默认设置。安装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1.4 安装CCS

直接双击CCS安装文件夹内的可执行文件setup.exe即可安装。

安装过程中在图 1.1所示步骤时选择“Custom Install”方式安装。

图 1.1 安装CCS 3.3窗口截图1

如图 1.2,确保所有项都被安装,对于有经验的用户,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安装。

图 1.2 安装CCS 3.3窗口截图2

安装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安装接近完成时的窗口如图 1.3所示。

图 1.3 安装CCS 3.3窗口截图3

1.5 安装升级包

依次安装CCS_v3.3_SR11_81.6.2.exe和F2802x_CSP_RTM.exe这两个升级包以使CCS 支持Piccolo这款新型DSC。安装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需要用户耐心等待。

1.6 安装F2802x工程头文件及例程包

F2802x C_C++ Header Files and Peripheral Examples的软件包为一压缩包,使用WinRar 软件解压后直接双击setup_DSP2802x.exe即可安装,不需要特别配置直接“Next”到底。安装完成后可以在目录C:\tidcs\c28\DSP2802x\v100下找到F2802x系列DSC的工程头文件、例程等内容。

1.7 安装XDS100仿真器驱动

直接双击XDS100_v1_1_RTM.exe即可安装,直接“Next”到底。安装前先暂时不要将XDS100仿真器插入PC机的USB接口。

安装完成后,将XDS100接入PC机,等待自动识别完硬件后,如图 1.4,从设备管理器中可以查看到增加了一些硬件。

图 1.4 安装完驱动后的设备管理器

第2章仿真平台的设置

2.1 仿真平台的设置

如图 2.1所示。双击桌面上的Setup CCStudio v3.3以设置CCS仿真平台。

图 2.1 设置仿真平台窗口

2.1.1 软件仿真平台的建立

若需要软件仿真可选择其中的F28023 Device Simulator,如图 2.2所示。

图 2.2 选择软件仿真平台

双击该项后,会在左边显示栏增加一项目录,如图 2.3所示。这样就建立了软件仿真平台。若不需要进一步添加仿真平台,直接点击左下角的“Save & Quit”按钮就可以退出。

图 2.3 选择软件仿真平台添加结果

2.1.2 硬件仿真平台的建立

硬件仿真平台的添加过程和软件仿真平台的添加类似。

选择“Factory Boards”分页中的“F28023 XDS100 USB Emulator”,如图 2.4所示。

图 2.4 选择硬件仿真平台

双击此项后出现如下,可以看出左边增加了一个目录项,如图 2.5所示。

图 2.5 选择硬件仿真平台的结果

点击左下角的Save & Quit按钮退出此窗口,它此时会提醒你是否需要启动CCS,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第3章新建工程

3.1 启动CCS

双击桌面的CCStudio v3.3。由于在上一节操作中设置了1个以上仿真平台,因此会弹出如图 3.1窗口,需要用户选择启动哪个仿真平台。这里选择硬件仿真平台“F28023 XDS100 USB Emulator”,双击子目录项“TMS320C2800_0”就可以直接启动CCS。

下文除特殊说明外,软件仿真平台下工程的设置与操作与此基本一致。

图 3.1 仿真平台选择窗口

3.2 初步建立工程

CCS 3.3启动成功后出现如图 3.2所示界面。

图 3.2 启动CCS后的初始界面

此时点击Debug菜单下的Connect子菜单(或直接按下快捷键“ALT+C”)就可以联接仿真器(首先确认XDS100已插入PC机USB接口并已安装驱动)。联接成功后的界面如图 3.3所示。此时窗口左下角会提示当前仿真器状态为“HALTED”。

图 3.3 联接仿真器后的界面

关闭Disassembly子窗口,点击菜单Project->New。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如图 3.4所示内容,即在路径D:\ZlgCCSPrj\MyFirst\中建立工程MyFirst,工程输出文件为可执行文件(.out 后缀文件,其符合COFF规范),目标控制器为TMS320C28XX系列。

点击Finish完成工程的初步建立。

图 3.4 初步建立工程

3.3 拷贝常用文件

将安装的头文件目录中的两个文件夹DSP2802x_common和DSP2802x_headers复制到工程目录下。如表 3.1所示。

表 3.1 复制文件夹的源与目的路径

复制源复制到工程目录

C:\tidcs\c28\DSP2802x\v100\DSP2802x_common¨D:\ZlgCCSPrj\MyFirst\ DSP2802x_common C:\tidcs\c28\DSP2802x\v100\DSP2802x_headers¨D:\ZlgCCSPrj\MyFirst\ DSP2802x_headers

此步骤的意义在于:之后设置头文件路径时可以通过相对路径找到,而避免采用绝对路径时路径改变引起不能正常编译的问题。另外,此时头文件及其他文件归工程私有,有利于避免文件被意外修改。

3.4 配置工程

3.4.1 添加文件

如图 3.5,右击工程名,选择“Add Files to Project”执行添加文件操作。文件列表如表3.2所示。

图 3.5 添加工程文件

表 3.2 文件列表

文件路径文件名

D:\ZlgCCSPrj\MyFirst\DSP2802x_headers\source DSP2802x_GlobalVariableDefs.c

DSP2802x_CpuTimers.c D:\ZlgCCSPrj\MyFirst\DSP2802x_common\source [1]

DSP2802x_DefaultIsr.c

DSP2802x_Gpio.c

DSP2802x_MemCopy.c

DSP2802x_PieCtrl.c

DSP2802x_PieVect.c

DSP2802x_Sci.c

DSP2802x_SysCtrl.c

DSP2802x_CodeStartBranch.asm

DSP2802x_usDelay.asm

[2]

D:\ZlgCCSPrj\MyFirst\DSP2802x_common\cmd 28023_RAM_lnk.cmd

D:\ZlgCCSPrj\MyFirst\DSP2802x_headers\cmd DSP2802x_Headers_nonBIOS.cmd 注:

[1] 若直接将该目录下所有文件均加入工程将导致编译时发生错误,请按照实际需要使用的外设情况

添加源文件。

[2] cmd文件用来分配rom和ram空间用的,告诉链接程序怎样计算地址和分配空间。此处

28023_RAM_lnk.cmd决定程序将在RAM内被执行,CCS能够自动加载程序到RAM存储器空间。后续章

节将介绍与之对应的F28023.cmd文件,其将程序分配到FLASH存储空间,因此需要使用FLASH工具才

能加载程序到FLASH存储空间。

特别注意的是,头文件.h文件是不需要专门添加的,在编译时程序会自动添加涉及到的

头文件。

最后,需要添加主文件main.c。首先点击CCS左上角的新建按钮新建空白源文件并

保存到工程目录下,文件名为:main.c。并按上述操作将该文件添加到工程中。

3.4.2 配置工程选项

如图 3.6,通过Project->Build Option菜单进入设置编译选项窗口。

图 3.6 选择Build Option菜单

这里需要设置和检查“Compiler”和“Linker”两个选项中的各个分页。用户可以对照

下列图 3.7到图 3.17所示进行设置。

图 3.7 Build Option设置窗口参考截图1

图 3.8 Build Option设置窗口参考截图2

图 3.9 Build Option设置窗口参考截图3

图 3.10 Build Option设置窗口参考截图4

图 3.11 Build Option设置窗口参考截图5

图 3.12 Build Option设置窗口参考截图6

提示,如图 3.13,“Include Search Path”中需要填写两个头文件的路径,不同路径用分号隔开,即 $(Proj_dir)\DSP2802x_headers\include;$(Proj_dir)\DSP2802x_common\include 。

图 3.13 Build Option设置窗口参考截图7

图 3.14 Build Option设置窗口参考截图8

图 3.15 Build Option设置窗口参考截图9

图 3.16 Build Option设置窗口参考截图10

图 3.17 Build Option设置窗口参考截图11

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退出。

3.4.3 添加GEL文件

一般情况下用户不需要进行此节所述操作,只有在发现GEL文件不匹配(即发现当前平台的GEL文件不是f28023.gel)时才需要参考此节,否则跳过此操作。

添加GEL文件最直接的目的是更新主菜单栏的“GEL”下拉菜单以匹配当前处理器。有时当前仿真平台使用的GEL文件并不匹配当前处理器,所以需要重新添加。

首先移除不匹配的GEL文件,如图 3.18所示。

图 3.18 移除不匹配的GEL文件

然后加载GEL文件,这里加载D:\ZlgCCSPrj\MyFirst\DSP2802x_common\gel目录下名为f28023.gel的文件。操作如图 3.19所示。

此时检查GEL下拉菜单,会出现如图 3.20所示菜单项。

图 3.20 GEL下拉菜单

若没有出现该下拉菜单,请右击工程管理器中的f28027.gel文件名,并点击“Reload”

重新加载。

第4章编译和仿真环境的进入

首先确认已联接仿真器。若没有联接请参考上述相关章节。

在main.c文件中添加用户代码,点击按钮或菜单项Project->Build开始增量编译。

编译成功后,窗口如图 4.1所示。因为上述章节在“build option”中已经指定了新的程序入口点,所以此处出现这个警告是正常的,可以忽略。

图 4.1 编译成功后的窗口

为了使工程被编译后自动加载.out文件到仿真平台,所以需要进行一些设置,点击Option->Custom菜单进入自定义设置窗口。如图 4.2所示,在“Program/Project/CIO”分页中勾选“Load Program After Build”。

企业软件定制开发解决方案

企业软件定制开发解决方案 定制开发软件的好处是对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情况、业务流程等量身定制开发,能使每一个环节工作由原先通过手工的方式实现为 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并能做到数据统一有效性,以便对领导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软件开发完成运行后,整个农税税收的管理达到标准化操作,从税收申请->领导审批->开票->打印->查询->汇总等实现规范操作,领导的审核审批功能更是一大特点,在审批过程中可以输入相关意见 等。另外最大的特色是对每个楼盘的房屋数据进行管理及汇总查询, 可汇总某个楼盘出售了多少套房,还剩余多套房没有出售的,并对应分析每个楼盘的交契税的情况,也对档案存档管理进行分类管理。另外,对于原始的文档(如契税申报)进行电子化存储,便于管理查询。 在软件界面及易用性方面也增加了很多特效,整套软件经专业的设计师进行整套的UI设计,界面风格统一,功能划分清晰,用户体 验感好。 软件定制开发方法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软件开发,其过程开发的是工具,但其目的 是帮助用户实现其希望达到的业务目的。在业界,常常的情况是用户

对自身业务非常了解,但是对信息系统的特点不够熟悉,特别开始的时候对实施的过程和结果预期不够明确。而一般的软件公司对因为业务不够熟悉,在项目的前期规划和需求收集阶段没有充分吃透和把 关,那么即使对软件技术掌握得再好,也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 因此,网联科技认为,作为定制软件公司,项目成功的最重要的 部分应该是在前端,首先是向客户学习,充分了解用户的业务流程, 和深入理解客户希望项目所达到业务目标。围绕这些前提进行咨询分析,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和开发方向。同时还有充分考虑用户的现有实际情况、现有应用系统或用户的接受程度、易用性,长远业务目标, 长远信息化规划、以及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保持一致等复杂问题。 网联科技的软件定制流程如图: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实验指导书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5-10-27

说明 本书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工程专业及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的实验指导,共8个学时。覆盖软件开发的过程,涉及当前较流行的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一、实验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2.使学生明确后续的应用软件方向课程的学习目的,加深对这些课程的理解,能够应用本课程介绍的环境和工具进行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3.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的整体过程,并结合实际应用开发一个小型应用软件,提高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为今后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4.了解当前流行的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二、实验的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1.CASE工具PowerDesiner的使用 (2学时) 安装PowerDesiner,并了解掌握PowerDesiner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

2.搭建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设计Windows控制台应用程序(2学时) 安装并熟悉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进行Windows控制台应用程序设计。 3.掌握在Visual Studio 2010中进行Windows Form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 (2学时) 使用Visual Studio集成环境,利用C#语言进行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设计。 4. 掌握在Visual Studio 2010中进行Web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2学时) 使用Visual Studio集成环境,利用C#语言及https://www.360docs.net/doc/3c15620433.html,技术进行Web应用程序设计。 三、实验考核: 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做实验时的表现考核为依据,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可以分别每次实验提交一个报告,也可以写成综合报告。 四、参考资料: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相洁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

软件开发项目配置管理工具的选择

软件开发项目配置管理工具的选择 通过软件配置管理,将对软件系统中的多重版本实施系统的管理;全面记载系统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并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完整、明确地记载开发过程中的历史变更,形成规范化的文档,不仅使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得到保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还会保护宝贵的代码资源,积累软件财富,提高软件重用率,加快投资回报…… 每一个软件项目,无论是工程类项目,还是产品类项目,都必须经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集成测试、部署、交付、维护和支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生成各种各样不同的工件,包括文档、源程序、可执行代码、支持库。更可怕的是,频繁出现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向如此庞大且不断变动的信息集,如何使其有序、高效地存放、查找和利用就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最早的开发人员尝试过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手工来实现: 1)文档:每次修改时都另存为一个新的文件,然后通过文件名进行区分,例如"XXX 软件需求说明书V1.0,XXX软件需求说明书V1.1,XXX 软件需求说明书V2.0.",并且在文件中注明每次版本变化的内容; 2) 源代码:每次要修改时就将整个工程目录复制一份,将原来的文件夹进行改名,例如"XX 项目V1.0、XX 项目1.01、.",然后在新的目录中进行修改; 但是这种方法,不仅十分繁琐,容易出错,而且会带来大量的垃圾数据。如果是团队协同开发或者是项目规模较大时,还是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很显然,这样简陋的方法是无法应对这一问题的。后来,有人尝试从制造工业领域引入了"配置管理"这一概念,通过不懈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形成了一套管理办法和活动原则,这也就是软件配置管理。 通过软件配置管理,将对软件系统中的多重版本实施系统的管理;全面记载系统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并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完整、明确地记载开发过程中的历史变更,形成规范化的文档,不仅使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得到保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还会保护宝贵的代码资源,积累软件财富,提高软件重用率,加快投资回报。 常见的配置管理工具 正如前面所述,由于软件配置管理过程十分繁杂,管理对象错综复杂,如果是采用人工的办法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产生大量的废品。因此,引入一些自动化工具是十分有裨益的,这也是做好配置管理的必要条件。 正是因为如此,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自动化配置管理工具,这些工具的实现原理与基本机制

软件项目开发计划书

软件项目开发计划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软件开发计划书 项目名称:图书管理系统 目录

1引言 编写目的 为了保证项目团队按时保质地完成项目目标,便于项目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项目情况,使项目工作开展的各个过程合理有序,有必要以文件化的形式,把对于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的工作任务范围、各项工作的任务分解、项目团队组织结构、各团队成员的工作责任、团队内外沟通协作方式、开发进度、经费预算、项目内外环境条件、风险对策等内容以书面的方式描述出来,作为项目团队成员以及项目干系人之间的共识与约定,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项目活动的行动基础,项目团队开展和检查项目工作的依据。 本项目开发计划用于从总体上指导图书管理系统项目顺利进行并最终得到通过评审的项目产品。本项目开发计划面向项目组全体成员。 背景 山西农业大学图书管理系统是由沈阳师范大学委托我们开发的大型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包括读者信息管理,书籍信息管理,借阅信息管理,管理者信息管理等功能。项目周期为六个月,项目背景规划如表所示。 表项目背景规划

图书管理系统是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学生基本信息系统提供学生的基本资料,因为很多情况下,图书证号和学生的学生证号是一样的,而且在图书管理中,需要知道学生所在的系别和班级等信息;另外,它还需要教职工信息系统提供基本资料,因为教职工当然也能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因此,在设计时可以和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其他系统使用同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便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管理。 定义 专门术语: SQL SERVER:系统服务器所使用的数据库关系系统(DBMS)。 SQL:一种用于访问查询数据库的语言 事务流:数据进入模块后可能有多种路径进行处理。 主键:数据库表中的关键域。值互不相同。 外部主键:数据库表中与其他表主键关联的域。 ROLLBACK:数据库的错误恢复机制。 缩写: 系统:若未特别指出,统指本图书管理系统。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UML:统一建模语言、是一套用来设计软件蓝图的标准建模语言,是一种从软件分析、设计到编写程序规范的标准化建模语言。

软件开发工具-知识点整理

1、软件开发工具: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为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从规划、分析、设计、测试、文档和管理等各方面,对软件开发都提供各种不同程序的帮助的一类新型的软件。 2、软件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1)仅限于把用户已经明确表达出来的算法,用机器语言写成一系列机器指令,供硬件运行使用。(2)编程工作改为用汇编语言进行,编好的汇编指令由汇编程序转化为机器指令。(3)把汇编语言变成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不再是与机器指令一一对应,而是更加接近人类习惯的自然语言。 3、21世纪的软件开发工具与以往的有什么区别(1)自动化程序的提高。(2)这一阶段的工作明确地把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包括在软件工作的范围之内,从而使软件开发过程进一步向用户方面延伸,离用户更近了。(3)把软件开发工作延伸到项目及版本管理,从而超出了一次编程的局限,而扩展到了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客体生长守的全过程。(4)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吸收了许多管理可学的内容与方法。 4、软件开发工具的功能要求:(1)认识与描述客观系统。(2)存储及管理开发过程中的信息。(3)代码的编写或生成。(4)文档的编制或生成。(5)软件项目的管理。 5、软件开发工具的性能:(1)表达能力或描述能力。(2)保持信息一致性的能力。(3)使用的方面程度。(4)工具的可靠程序。(5)对硬件和软件环境的要求。 6、软件开发工具按工作阶段划分为三类:计划工具、分析工具、设计工具。计划工具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软件开发。它不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帮助人们组织与实施项目,并且把有关进度、资源、质量验收情况等信息有条不紊地管理起来,而且考虑到了项目的反复循环、版本更新,实现了“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共享,为信息以致软件的重用创造了条件。设计工具直接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编程、调试、文档编写工作提供帮助。多数的分析工具都是作为较大型计算机的专用系统出现的。 7、学习软件开发工具的目的在于,了解软件开发工具的概念、理论基础、基本功能、发展现状与前景,以便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选择与使用软件开发工具,在必要时能够参加或组织软件开发工具的自行研制,从而达到提高软件工作水平与效率的目标。 8、软件开发的基本问题:(1)用户对软件功能的理解与程序员对软件功能的理解之间的转换。(2)人和机器之间的交流与协调问题。

几种常用软件开发工具比较

几种常用软件开发工具比较(2008-10-27 10:11:59) 标签:职场it [转]近日和公司的系统分析员探讨了几种开发工具的特性,由其总结了下面的内容。 文章客观评价了各种开发工具的优缺点,本人把文章拿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欢迎专业人事补充和指正。 一、跨平台特性 VB:无★ PB:WINDOWS家族, Solaris,Macintosh ★★★ C++ Builder/Dephi:WINDOWS家族,Linux ★★★ VC:无★ JAVA:所有能够运行JAVA虚拟机的操作系统★★★★ 二、组件技术支持 VB:COM,ActiveX ★★★ PB:COM,JavaBean,Jaguar,UserObject使用:CORBA+Acti veX ★★★ C++ Builder/Dephi:COM, ActiveX CORBA(本身自带CORBA中间件VisiBroker,有丰富向导)★★★★★ VC:COM,ActiveX,CORBA(没有任何IDE支持,是所有C编译器的功能,需要CORBA中间件支持) ★★★ JAVA:JavaBean,CORBA;ActiveX ★★★★ 三、数据库支持级别 数据访问对象: VB:DAO,ADO,RDO功能相仿;★ PB:Transaction,DwControl,可绑定任何SQL语句和存储过程,数据访问具有无与比拟的灵活性★★★★ C++ Builder/Dephi:具有包括DataSource,Table,Query,Midas,ADO在内的二十多个组件和类完成数据访问★★★ VC:同VB,但有不少类库可供使用,但极不方便,开发效率很低★★ JAVA:JAVA JDBC API,不同的IDE具有不同的组件★★ 数据表现对象: VB:DBGriD,与数据库相关的数据表现控件只有此一种,只能表现简单表格数据,表现手段单一★ PB:DataWindow对象(功能异常强大,其资源描述语句构成类似HTML的另外一种语言,可在其中插入任何对象,具有包括DBGrid在内的数百种数据表现方法),只此一项功能就注定了PB在数据库的功能从诞生的那 一天起就远远超过了某些开发工具今天的水平★★★★★ C++ Builder/Dephi:具有包括DBGrid,DBNavigator,DBEdit,DBLookupListBox在内的15 个数据感知组件,DecisionCube,DecisionQuery在内的6个数据仓库组件和包括QRChart, QRExpr在内的20多个报表组建,可灵活表现数据★★★

软件开发管理制度

软件开发管理制度 版本:V1.0 2013年1月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规自有软件研发以及外包软件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公司软件研发与管理,分公司参照执行。 第二条本制度中软件开发指新系统开发和现有系统重大改造。 第三条本制度中自行开发是指主要依赖公司自身的管理、业务和技术力量进行系统设计、软件开发、集成和相关的技术支持工作,一般仅向外购置有关的硬件 设备和支撑软件平台;合作开发是公司与专业IT公司(合作商)共同协作完 成IT应用的项目实施和技术支持工作,一般形式是公司负责提供业务框架, 合作商提供技术框架,双组成开发团队进行项目实施,IT系统的日常支持由 IT技术中心和合作商共同承担,IT技术中心负责部(一级)支持,合作商负 责外部(二级)支持;外包开发是指将IT应用项目的设计、开发、集成、培 训等任务承包给某家专业公司(可以是专业的IT公司或咨询公司等),由该 公司(承包商)负责应用项目的实施。 第四条软件开发遵循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项目管理涉及立项管理、项目计划和监控、配置管理、合作开发管理和结项管理。软件工程涉及需求管 理、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用户接受测试、试运行、系统验收、 系统上线和数据迁移。 第五条除特别指定,本制度中项目组包括业务组(或需求提出组)、IT组(可能包括网络管理员和合作开发商)。 第二节立项管理 第六条提出开发需求的信息技术部门参与公司层面立项,进行立项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编写《立项分析报告》(附件一),开展前期筹备工作。《立项分析报 告》应明确项目的围和边界。 第七条应用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将《立项分析报告》上交公司总裁室进行立项审批,以保证系统项目与公司整体策略相一致。 第八条《立项分析报告》得到批准后,成立项目组(如果是外包开发,则成立外包商项目组;如果是合作开发,则与外包商共同成立合作开发项目组,以下统 称“项目组”),项目组应包括业务组(由公司相关业务部门组成)和IT组 (自行开发为办公室网络管理员;外包开发为外包商成员;合作开发为网络

软件开发管理平台技术方案模板

软件开发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随着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 软件规模越来越庞大, 软件开发的过程日益复杂, 而软件开发的模式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以技术人员为核心的方式下的, 不可避免的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没有完善的对需求变更及问题追踪的流程和管理手段当前对需求变更及问题追踪流程没有完善的管理方法及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于业务人员、运维人员提出的各种需求和缺陷以及系统问题没有一个管理机制和经验积累。 ?无法保证发布版本的完整性 没有完善的内部产品版本控制、发布、上线、运维、变更的管理体系, 无法记录和追踪需求、产品、文档、流程的变更过程, 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无从判断项目版本状态, 系统的故障诊断难度加大。容易发生开发人员未经授权修改代码或文档, 留下系统故障隐患。 ?缺乏沟通, 难于控制项目状态 项目开发过程中各部门之间, 各部门与集成商之间缺乏有效 的沟通手段, 无法实现流程的自动化操作。无法记录完整的管理信息, 造成各级领导、业务人员和项目管理者, 没有办法 及时、自动地了解项目管理状态, 量化内部项目人员及供应商项目组成员工作量, 工作进度。

本技术方案书针对当前软件公司开发团队普遍面临的问题, 经过制定一个自动化、可管理、可追踪的流程, 提供一种高度协作化方式的, 迭代化的、增量方式的开发手段, 在最低费用的情况下及时的生产满足需要的高质量软件。从而达到IT和业务目标紧密结合, 并引导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为了建立敏捷的开发流程, 达到IT和业务目标紧密结合, 并引导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必须建立一个能从需求人员、项目经理、开发人员、配置管理人员到测试团队的端到端的流程, 而且这个流程必须自动化、可管理而且可追踪。 ?流程需要保证项目的连贯性 ?保证随时能够得到项目状态 ?流程需要多次循环 ?确保闭环的流程 ?确保质量问题被预先发现和解决 ?需要和已有的工具集成( 配置管理、测试)

软件项目集成管理解决方案

软件项目集成管理解决方案 1 系统概述 软件项目集成管理是实现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管理过程的全面管理。软件项目集成管理是通过将项目管理工具(如:MS project)和软件开发平台工具(如:IBM Rational Suite)有机地集成和扩展,依据软件工程和CMM/CMMI理论,按照组织统一的项目管理流程和方法针对软件开发过程、里程碑目标、任务级目标等进行集中管理的过程。软件项目管理一般面向软件开发团队以及有关管理者等部门或个人,最终提高企业软件生产力和项目成功率。 软件项目集成管理技术架构如下图所示: 2 软件项目管理 2.1软件项目计划 2.1.1计划编制 项目经理运用Microsoft Project2003 标准版编写项目计划。Microsoft Project 2003提供了强大的智能任务分解的工具。由于在系统的资源管理模块中已经完成对系统资源的定义,因此在此模块的任务分配中可以首先定义资源的成本,例如人员的计时工资,设备的每次使用成本等有关项目的成本信息,在将资源与相对的任务建立关系后相应资源的成本变为每个任务的成本,所有任务的成本构成项目的总成本。资源的成本定义如下图:

对相应任务分配资源后的项目以及任务成本图例: 项目的计划编写完毕后向服务器发布项目计划,这样项目计划成为最终的项目执行依据。 2.1.2任务执行管理 项目组成员可以在Project中对自己负责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设置,待设置被项目经理确认后,登录系统就可以查看项目各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如下图: 2.2软件项目跟踪和监督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包括对照已文档化的估计、约定、计划评审跟踪软件完成情况和结果,基于实际的完成情况和结果调整这些计划。 在项目经理使用Microsoft Project 2003 标准版做好项目计划时,将做好的最初计划保存为比较基准;当项目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与比较基准进行比较,得出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还有多少任务没有按时完成,多少任务提前完成等等信息。如下图: 通过这一模块可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与更新。以便于上级更好的掌握各种计划的进展情况,同时提供多种形式的进度查询,使领导及时掌握各种任务进展的更新信息。进度更新是更新自己所属任务的进展以及完成情况,便于上级更好的掌握各种计划的安排,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3 软件开发过程管理 3.1需求管理 系统采用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进行软件需求管理。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利用了被广泛应用和熟悉的Microsoft Word工具来简化需求的获取。虽然文档有助于需求的获取,但它不是对信息进行优先级排序和组织的最佳环境,而这些活动在使用数据库时却可以达到最佳效果。通过链接需求文档和数据库,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将两者的最佳功能结合在一起。 这个独特的结构充分利用了数据库的强大功能和Word的易用性,以便有效的进行需求管理。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中的文档不是简单地将需求从数据库中输入或输出。它们包含当前最新的需求信息,使您可以在熟悉的Microsoft Word环境中对需求进行修改。Word文档中的需求被动态链接到数据库中存储的补充需求信息。数据库和文档被链接在一起,只需简单地在数据库中双击需求,就可启动Microsoft Word,将您直接带到书写该需求的文档

软件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系统方案

目录 1 序言错误!未指定书签。 2用户需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3 硬件系统技术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网络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3.1.1 设计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3.1.2 设计要点错误!未指定书签。 3.1.3 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3.1.4 方案描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3.1.5 方案设计理由错误!未指定书签。 3.1.6 方案特点及优势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服务器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3.2.1 设计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3.2.2 设计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3.2.3 选型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3.2.4 系统总体设计图错误!未指定书签。 3.2.5 方案特点及优势错误!未指定书签。 3.5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4 软件应用系统技术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组织机构和业务角色错误!未指定书签。 4.2业务概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4.3业务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4.4系统功能结构及功能描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4.4.1系统功能结构错误!未指定书签。 4.4.2项目管理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序言 【简述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2用户需求 3 硬件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3.1 网络方案设计 3.1.1 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提出设计原则,应突出可靠性、安全性、高性能、和可管理性四项原则。】 3.1.2 设计要点 【强调方案设计过程中技术要点及难点。】 3.1.3 方案设计 【画出网络方案拓扑结构图。】

3.1.4 方案描述 【根据网络方案拓扑结构图,描述出采用的网络产品及其配置和特点、网络互联、端口设计等。】 3.1.5 方案设计理由 【主要从性能价格比的角度来阐述关键设备采用的恰当性。】 3.1.6 方案特点及优势 【该部分需重点论述,应突出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性能等特点和优势。】 3.2 服务器方案设计 3.2.1 设计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列出若干设计原则,应突出可靠性和高性能设计原则。】 3.2.2 设计依据 【提供选型方案依据,可定性或定量来分析,主要指标应包括值。】3.2.3 选型方案 【根据用户需求,分文别类阐述,具体应包括产品型号及其配置、应用环境、网络接口。】

软件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的区别

软件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的区别 对于一个刚进入公司的新人来说,在熟悉工作环境的时候,会听着几个“老人”在自己可视范围之外或者轻松的讨论着业务,其措辞拿捏精准,期间,涉及到一系列的概念,可能会让你不觉明厉,暗叹:“高端,大气,上档次”。 有些术语,它既有官方称呼,也有通俗叫法,对于不觉明厉的我们只能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大山里漫步。(作为一名菜鸟,吐槽一下) 软件开发环境(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DE)是指在基本硬件和宿主软件的基础上,为支持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工程化开发和维护而使用的一组软件,简称SDE。它由软件工具和环境集成机制构成,前者用以支持软件开发的相关过程、活动和任务,后者为工具集成和软件的开发、维护及管理提供统一的支持。 项目部署环境一般可分为三种:生产环境,测试环境,开发环境 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时程序猿们专门用于开发的服务器,配置可以比较随意,为了开发调试方便,一般打开全部错误报告和测试工具,是最基础的环境。开发环境的分支,一般是feature分支。 测试环境:一般是克隆一份生产环境的配置,一个程序在测

试环境工作不正常,那么肯定不能把它发布到生产服务器上,是开发环境到生产环境的过度环境。测试环境的分支一般是develop分支,部署到公司私有的服务器或者局域网服务器上,主要用于测试是否存在bug,一般会不让用户和其他人看到,并且测试环境会尽量与生产环境相似。 生产环境:生产环境是指正式提供对外服务的,一般会关 掉错误报告,打开错误日志,是最重要的环境。部署分支一般为master分支。 三个环境也可以说是系统开发的三个阶段:开发->测试->上线,其中生产环境也就是通产说的真实的环境,最后交给用户的环境。

软件开发项目解决方案模板

解 决 方 案 XXXX科技XXXX年XX月

目录 第1章关于本方案 (4) 第2章概述 (4) 2.1项目背景 (4) 2.2建设目标 (4) 2.3建设原则 (4) 第3章需求描述及分析 (4) 3.1概述 (4) 3.1.1需求分析目标和任务(可选) (4) 3.1.2需求分析组织方式 (4) 3.2需求描述 (5) 3.2.1业务需求 (5) 3.2.2接口需求 (5) 3.2.3性能需求 (5) 3.2.4安全需求 (5) 3.2.5其它需求 (5) 3.3需求分析 (5) 3.3.1系统涉众分析 (5) 3.3.2功能需求分析 (6) 3.3.3对技术架构的要求 (6) 第4章总体设计 (6) 4.1总体设计目标 (6) 4.2总体设计原则 (6) 4.3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6) 4.4网络系统设计 (6) 4.5硬件系统设计 (6) 4.5.1服务器 (7) 4.5.2网络设备 (7) 4.5.3存储系统 (7) 4.6平台选择 (7) 4.7标准规设计(可选) (7) 第5章详细设计 (7) 5.1技术架构设计 (7) 5.1.1设计思路 (7) 5.1.2设计原则 (7) 5.1.3架构决策 (8) 5.1.4技术架构 (8) 5.2功能设计 (8) 5.3安全设计 (8) 5.4用户界面设计(可选) (8) 5.4.1界面设计原则 (9) 5.4.2易用性设计 (9) 5.4.3界面原型设计 (9)

第6章项目实施方案 (9) 6.1项目实施策略与运行管理机制 (9) 6.1.1项目实施策略 (9) 6.1.2项目运行管理机制 (9) 6.2项目实施和管理 (9) 6.2.1项目组织结构 (9) 6.2.2项目管理 (9) 6.2.3项目计划 (9) 6.2.4项目组人员配置 (9) 6.2.5项目测试方案 (10) 6.2.6软件开发过程(可选) (10) 第7章技术支持和服务 (10) 第8章项目预算 (10) 第9章公司简介 (10) 第10章附录一 XXX平台简介 (11) 第11章附录二 XXX技术,标准及规简介 (11)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课程简介

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课程简介 1.课程开设的背景和意义 计算机硬件离开了软件就像失去了灵魂的人一样毫无价值。计算机的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是软件开发的基础,没有开发环境与工具,开发工作将寸步难行。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利用工具的历史,好的工具可以大幅度提高人类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比如,工业革命的蒸汽机以及信息社会的Internet。好的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高效高质量地构建软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构建各种开发工具的意义。 2.课程的总体内容简介 计算机的发展一日千里,计算软件则是计算机的灵魂,赋予了计算机生命力。计算机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种类繁多,变化快速,我们从3个方面学习计算机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1)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基础理论 首先介绍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然后介绍软件开发工具的功能及体系结构,最后介绍软件工具的不同分类,包括基于工作阶段的分类,基于集成程度的分类,基于软硬件关系划分的分类,基于应用领域的分类等,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工具进行简介。2)按工作阶段分类介绍各种软件开发工具 按照软件工程对软件工作阶段的划分,软件开发分为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及维护等不同阶段,相应的软件工具则包括需求工具,软件设计工具,软件构造工具,软件测试工具,软件维护工具等。 现在很多工具都逐渐集成在一起形成集成开发环境(IDE),比如Eclipse,可以完成从软件的设计(UML)到软件的编程(Java),再到测试(JUnit)等大部分工作。因此当多种工具集成在一起时,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开发环境。 3)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的应用实践 实际上工具只是一种载体,他往往与某种计算机知识相结合才会具有价值,比如,我们说Java,到底是指Eclipse的开发工具还是Java语言呢,我们更多地指语言层面的意思,实

软件开发项目解决方案模板

解 决 方 案 XXXX科技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

目录 第1章关于本方案 (5) 第2章概述 (5) 2.1项目背景 (5) 2.2建设目标 (5) 2.3建设原则 (5) 第3章需求描述及分析 (5) 3.1概述 (5) 3.1.1需求分析目标和任务(可选) (5) 3.1.2需求分析组织方式 (6) 3.2需求描述 (6) 3.2.1业务需求 (6) 3.2.2接口需求 (6) 3.2.3性能需求 (6) 3.2.4安全需求 (6) 3.2.5其它需求 (6) 3.3需求分析 (7) 3.3.1系统涉众分析 (7) 3.3.2功能需求分析 (7) 3.3.3对技术架构的要求 (7) 第4章总体设计 (7) 4.1总体设计目标 (7) 4.2总体设计原则 (7) 4.3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7) 4.4网络系统设计 (8) 4.5硬件系统设计 (8) 4.5.1服务器 (8) 4.5.2网络设备 (8)

4.5.3存储系统 (8) 4.6平台选择 (8) 4.7标准规范设计(可选) (8) 第5章详细设计 (9) 5.1技术架构设计 (9) 5.1.1设计思路 (9) 5.1.2设计原则 (9) 5.1.3架构决策 (9) 5.1.4技术架构 (9) 5.2功能设计 (10) 5.3安全设计 (10) 5.4用户界面设计(可选) (10) 5.4.1界面设计原则 (10) 5.4.2易用性设计 (10) 5.4.3界面原型设计 (10) 第6章项目实施方案 (10) 6.1项目实施策略与运行管理机制 (10) 6.1.1项目实施策略 (10) 6.1.2项目运行管理机制 (10) 6.2项目实施和管理 (10) 6.2.1项目组织结构 (11) 6.2.2项目管理 (11) 6.2.3项目计划 (11) 6.2.4项目组人员配置 (11) 6.2.5项目测试方案 (11) 6.2.6软件开发过程(可选) (12) 第7章技术支持和服务 (12) 第8章项目预算 (12) 第9章公司简介 (12)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课程报告要求 假定你与你的两位同学毕业后依靠你们在校期间的创新项目得到了一笔100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资。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你们需要在完善公司原有原型产品的基础上承揽一定的开发项目。假定你公司现有人员8人。作为公司的技术经理,请你为你公司选定你们公司的技术方案、工具和软件开发测试环境。注意:必须说明为什么选用该技术和环境。 注意: 1. 包括编程语言、开发平台、CASE工具、单元测试工具、版本管理工具、数据库和数据库工具以及业务承揽范围。 2. 根据公司的情况进行分析,不可从网上拷贝,大面积的网络拷贝将直接按无效处理导致本次课程无法通过。 预算本项目开发时长为8个月,预计项目开发需要用到费用如下:

开发环境简单介绍:平台应用程序开StudioVisual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开发环境。是目前最流 行的Windows)的界面被重新设计和组织,变得更加IDE其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0发环境。. 简单明了。Visual Studio 2010同时带来了 NET Framework 4.0、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CTP( Community Technology Preview--CTP),并且支持开发面向Windows 7的应用程序。除了Microsoft SQL Server,它还支持 IBM DB2和Oracle数据库。具有如下9个新功能 它将是经典的一个版本,相当于当年的6.0版。而且它可以自定义开始页;新功能还包括: (1)C# 4.0中的动态类型和动态编程; (2)多显示器支持; (3)使用Visual Studio 2010的特性支持TDD; (4)支持Office ; (5)Quick Search特性; (6)C++ 0x新特性; (7)IDE增强; (8)使用Visual C++ 2010创建Ribbon界面; (9)新增基于.NET平台的语言 F#; 本次开发选择Visual Studio 2010的原因如下: ●支持Windows Azure,微软云计算架构迈入重要里程碑。 ●助力移动与嵌入式装置开发,三屏一云商机无限。 ●实践当前最热门的 Agile/Scrum 开发方法,强化团队竞争力。 ●升级的软件测试功能及工具,为软件质量严格把关。 ●搭配Windows 7,Silverlight4 与 Office,发挥多核并行运算威力, ●创建美感与效能并重的新一代软件。 ●支持最新C++标准,增强IDE,切实提高程序员开发效率。 支持的操作系统比较多比如 Windows 7; Windows Server 2003 R2 (32-Bit x86); Windows Server 2003 R2 x64 editions; Windows Server 2003 Service Pack 2; Windows Server 2008 R2; Windows Server 2008 Service Pack 2; Windows Vista Service Pack 2; Windows XP Service Pack 3等。。。 本次开发选择windows 7也正是该原因之一。选择windows 7操作系统的还一个原因是该操作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较好,不再像原先的XP容易出现死机、关机等状况,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SQL 2008 本次使用到的数据库是 SQL Server 2008是一个重大的产品版本,它推出了许多新的特性和关键的改进,使得它成为至今为止的最强大和最全面的SQL Server版本。 这个平台有以下特点: ·可信任的——使得公司可以以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来运行他们最关键任务的应用程序。 ·高效的——使得公司可以降低开发和管理他们的数据基础设施的时间和成本。 ·智能的——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平台,可以在你的用户需要的时候给他发送观察和信息。 SQL Server 2008随着资源监控器的推出使公司可以提供持续的和可预测的响应给终端用户。资

软件开发实施计划方案

1软件开发实施案 系统开发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法进行组织,系统的开发过程按照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要求、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几个过程有序推进。下表所示系统开发流程图,采用原型及迭代式开发,根据用户需求持续改进,直到最终用户确认满意。 1.1开发流程总述 如下图示流程定义了我公司部的软件开发过程,以指导和规软件项目中开发过程的定义和相应的实施。 该过程可划分为一系列子过程,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维护,每个子过程又由一系列任务和活动组成,如设计过程又可分为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但是在实际开发项目中,情况仍然会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执行一个僵化的工作流程,我们的原则是在一个规流程的指导和约束下,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为每一个项目评估并制定真正能够最好的满足该项目要求的开发流程。

图 1.1-1 软件开发流程总图

在应用系统软件开发项目中,我们仍将遵循这一思想,这一点将在随后的项目开发实施计划部分有具体的体现,在这里和下面的相关章节中,我们仍将围绕着这个完整的开发流程来分析说明,以此来阐明我们对项目开发的完整过程管理思想和相关实践。下面我们对这个软件开发工作流程进行简要地分解说明。 1.2软件需求分析 (1)概述 由于应用系统与众多相关应用软件需要进行交互,因此需要先对这些应用系统进行分别梳理,充分做好需求调研工作,编写经项目单位认可并评审通过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需求分析是按照项目定义的软件开发过程,根据系统分配给软件的需求(见《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质量特性规格说明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一步明确软件运行环境,明确对软件的功能、性能和数据要求,以及软件与硬件、软件与软件之间的接口要求等,并对软件需求进行验证和文档化,即完成对软件需求的分析与规格定义。 本元素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示:软件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位置 (2)入口准则和出口准则

几种软件开发工具的区别

java、c、c++、vc、vc++、vb的区别和联系 java:分三大平台java se (j2se),java ee(j2ee),java me(j2me) java se是java ee和java me的基础 java ee是目前位置企业级开发平台中最牛的 java me是用来开发移动嵌入式程序的,例如手机游戏 java 的优点是非常适合用于开发大型企业级项目,我们曾为网通公司开发过的上千万级的项目,用的后台程序就是java ee。 java的主要领域还有开源技术,那要学的东西就太多了,比如(Spring,Ibatis,DWR,Hibernate,Tapestry等) 缺点是要学的技术太多,二是在底层开发中不行 C:经久不衰的语言 主要应用在嵌入式编程,硬件驱动程序设计中,说白了是计算机底层的编程设计 优点是可以嵌入汇编,可以直接与硬件打交道,做底层开发 缺点是在企业级开发中,几乎无用武之地 我朋友是做这个的,在长沙这种小地方,年薪也能达到10万以上 与北京的java程序员收入差不多 在北京的话,年薪20万不是大问题。 c++ :我非常钦慕的语言,又AT&T的贝尔实验室研发 主要开发工具是微软的Visual C++和Borload的BCB(Borload C++ Builder) 优点在于含有大量的库,如MFC,可直接调用windows库函数干很多事情 其中的消息处理机制令我感觉尤为经典 缺点是,要想精通真不容易 主要领域一是做桌面程序,像QQ,迅雷这种桌面软件 领域二是做游戏后台开发,大部分游戏(包括魔兽等)后台语言就是使用C++ 精通的话,收入和C程序员差不多 vc :刚说过了,vc全名是(Microsoft Visual C++) 是微软研发的一种开发C++的开发工具(IDE) vc++:同vc 注意c++是语言,vc++是工具,是一门使用c++语言的工具,记清楚,以后不要问这样肤浅的话。 以上几种,对比一下学java,学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一种思想,架构项目的思想 所以java是培养架构师,培养System Designer,Project Manager的 c语言和c++只能培养技术专家,资深程序员 vb:曾经很流行的一种桌面程序开发技术 微软研发的(Visual Basic)是一种工具,用的语言是Basic Basic是比尔盖兹发家致富的一大工具

项目软件开发的质量保障方案 (1)

软件项目开发质量保障方案 一、项目质量管理内容 1.1.项目编制和评审质量计划 项目制定质量保证计划:依据项目计划及项目质量目标确定需要检查的主要过程和工作产品,识别项目过程中的干系人及其活动,估计检查时间和人员,并制定出本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 质量保证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例行审计和里程碑评审,需要监督的重要活动和工作产品,确定审计方式,根据项目计划中的评审计划确定质量保证人员需要参加的评审计划。明确质量审计报告的报送范围。 质量保证计划的评审:质量保证计划需要经过评审方能生效,以确保质量保证计划和项目计划的一致性。经过批准的质量保证计划需要纳入配置管理。当项目计划变更时,需要及时更改和复审质量保证计划。 1.2.“过程和工作产品”的质量检查 根据质量保证计划进行质量的审计工作,并发布质量审计报告。 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按照过程要求执行了相应的活动,是否按照过程要求产生了相应的工作产品。本项目中对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不同阶段的审计当中。 1.3.不符合项的跟踪处理 对审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要求项目组及时处理,质量保证人员需要确认不符合项的状态,直到最终的不符合项状态为“完成”为止。 二、质量管理责任分配 开发项目上按照规范化软件的生产方式进行开发。每个项目除配备了项目开发所需角色外,还专门配备了质量保证小组、配置管理小组、测试小组来确保质量管理的实施,下面针对这三种角色进行说明:

2.1.质量保证小组职责 质量保证小组作为质量保证的实施小组,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部门都与质量保证小组有关。质量保证小组的主要职责是:以独立审查方式,从第三方的角度监控软件开发任务的执行,分析项目内存在的质量问题,审查项目的质量活动,给出质量审计报告。就项目是否遵循已制定的计划、标准和规程,给开发人员和管理层提供反映产品和过程质量的信息和数据,使他们能了解整个项目生存周期中工作产品和过程的情况,提高项目透明度,从而支持其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质量保证人员依据质量保证计划,通过质量审计报告向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提出已经识别出的不符合项,并跟踪不符合项的解决过程,通过审计周报或者审计月报向项目经理提供过程和产品质量数据,并与项目组协商不符合项的解决办法。 质量保证小组的检测范围主要包括:项目的进度是否按照项目计划执行,用户需求是否得到了用户的签字确认,软件需求是否正确的反映了用户的需求,是否将每一项用户需求都映射到软件需求;系统设计是否完全反映了软件需求;实现的软件是否正确的体现了系统设计;测试人员是否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和全面的测试;客户验收和交接清单是否完备;对于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维护人员是否记录了详细的维护记录;配置管理员是否按照配置管理计划建立了基线,是否严格控制变更过程,是否对配置库进行了维护。 2.2.配置管理小组职责 配置管理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执行版本控制、变更控制、基线管理等规程,借助配置管理工具的使用,来保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产生的所有配置项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配置管理是对工作成果(阶段工作成果和产品成果、进展状态成果)的一种有效保护形式,是反映项目及其工作产品的过去、现在、动态的资料和数据集中管理体现。 配置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根据项目计划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建立配置库,为项目组人员分配配置库权限,创建需求、设计、开发、测试、交付阶段的基线。当纳入基线库的工作产品发生变更时,严格按照配置项变更控制过程执行变更,变更后建立新的基线。 2.3.测试小组职责 作为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如同软件开发一样,测试在执行之前,测试小组制定软件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的编写和执行工作。 测试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代码走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为了保证程序的质量,开发人员需要对同伴的代码进行代码走查,同时对自己编写的程序进行单元测试,确保程序编译、运行正确。 测试人员根据软件需求分析报告进行软件集成测试用例和系统测试用例的编写。对编写完成的测试用例提交项目组进行评审,同时质量保证人员对评审过程和工作产品进行监测。 测试人员根据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并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记录,只有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