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混播技术修订稿

合集下载

混播草的种植与管理

混播草的种植与管理

的导航测量软件,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坐标数据信息转化,为整个测绘结果提供了十分准确的详细数值,如果工作人员在进行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害怕出现不必要的误差,还可以利用WGS-84坐标值进行转化,以便最后求得精确的详细数据;测绘技术在普查工作当中的应用,需要依靠着十分准确的探测数据,最后再与外业队所测量出的具体数据进行融合对比,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内业的普查工作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2.1DRG 功能的主要应用方法DRG 也被行业内的人员们称为数字栅格地图,这个软件可以将纸制的地形图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转变,并储存到空间数据库当中,方便进行资料收集的人员展开数据采集、数据更新、数据评价等工作,同时也有助于实现DOM 与DEM 二者之间的相互结合,从而真正地将数据信息变为可视化。

2.2DLG 的应用方法测绘技术当中所应用的DLG ,也被人们称为数字线划地图,这种软件应用可以在实际地图作为基础,并在其上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层储存,最后使这些数据转变为数字线化图;所转化的图形当中涵盖了大量的属性与空间信息,这些信息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外业人员也可以同它来对生态环境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进行检测。

3结束语我国的水利建设工程需要水利普查工作的支持,而水利普查工作想要真正地落到实处,并加以完善,就需要水利勘察单位当中的各外业测绘人员做好相关的勘探测绘工作,并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来满足水利普查工作施行过程中的一系列需求,最后将有效的数据提交给普查部门,在研究人员进行细致的审核与试验后,再进行数据的上传,从而使我国的水利普查工作得以圆满的完成。

(收稿:2015-07-13)[1]刘影,王天峰.浅析现代测绘技术发展及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2]潘忠明,何纪新.现代测绘技术存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铜业工程,2012(06).[3J 李应保,于景杰.当议测绘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01).[4]黄大兵,葛骏雄,刘一龙.基于可变论域的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的测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1(03).[5]宋耀东,吴海龙.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与数据源分析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04).[6]徐杰,肖中文.测绘技术在水利普查工作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12(07).混播草的种植与管理邢家仲(河南省驻马店市园林管理局463000)近年来,城市园林化、生态化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对园林绿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

草花混播技术

草花混播技术

1.定义草花混播是人为筛选1、2年生、多年生野生花卉或栽培花卉,经人工调和配植并通过混合播种建立的一种模拟自然并富于景观效果的一种形式。

2.意义草花混播是一种低成本、低维护、景观稳定性高、观赏效果好的自然配植形式。

在资金投入方面,具有建立和管理的投入少,养护成本低等优点。

草花混播相对于种植花卉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平均每平方米成本下降9O。

而且除了能达到色彩丰富、花期持久的景观效果外,其生态效益也是种植花卉不能比拟的。

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替能力以及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保护本地的野生物种,同时还能为蝴蝶、昆虫、小动物提供栖息地。

3.存在问题3.1关键问题在建立草花混播时,初期幼苗的存活是关键因素。

草花混播可选用的植物种类丰富,包括野生花卉、乡土花卉以及来自不同气候带的花卉栽培种等。

而景观建立的2个最大的问题是蛤蝓、蜗牛对植物的幼苗啃食和杂草的竞争。

3.2目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第一年的景观效果好, 但第二年景观退化严重, 不具有可持续性观赏效果;植物材料使用多样性差;且不具有保护本地物种的作用。

系统科学的研究其群落稳定性、在城市中建立的可行性、1、2年生花卉与多年生花卉、禾草的应用比例、是否会造成外来物种的生物入侵、杂草控制等具体问题尚待解决,需要进一步研究。

4.植物种类多年生花卉中以菊科为主,占组合种类总数的58% 以上,在景观构建成中起重要作用,表现优良的有松果菊、蜀葵、蛇目菊、宿根天人菊、大花金鸡菊、黑心菊等;自播繁衍能力强的一、二年生花卉如二月兰、花菱草、波斯菊等,在前期景观形成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起到基础植物的作用。

作为基础植物常用草种有结缕草、白三叶、矮生百慕大、狗牙根等。

5.搭配原则从生态角度考虑,主要根据植物生长习性相近原则。

从景观需求上考虑,首先要高度模仿自然景观;另外在进行种子配方混合时,应达到花色范围最广、开花时期最长的目的。

6.组合比例为达到理想效果,野花组合中一般应包括一年生及多年生的花卉品种10 ~12 个,专类组合如波斯菊专类园除外,草坪缀花花卉的种类可以适当减少。

草花混播之一(flowermeadow)

草花混播之一(flowermeadow)

草花混播之一(flowermeadow)
草花混播(flower meadow)是采用混合播种15-30种不同比例的一、二年生和多年生野生花卉或栽培花卉,达到三季或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草花混播只要在播种后和幼苗期浇水和除草。

其它时期无需人工养护管理。

草花混播的特点是1次播种,四季有景,多年观赏。

投入少,养护成本低;可持续性强,具自我更替能力;使用的植物种类多样,且有利于植物种类的繁衍,还能为昆虫和小动物提供栖息地。

在人工建立的同时又留给自然生长变化的巨大空间等诸多特点。

越来越被人们广泛的接受[。

英国人以奥运会的方式展示他们在草花混播应用中取得的进展。

草花混播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植物景观构建技术。

草花混播技术与传统的栽植构建的景观技术最大的差别在于低成本,其成本比传统栽培方法构建景观下降了90%[3]。

草花混播在英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公园、私家庭院、路边、校园、飞机场、高速公路护坡、生态景观恢复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应用。

草花混播除能达到色彩丰富、花期持久的景观效果外, 其生态效益也是种植花卉不能比拟的。

由于草花混播使用的花卉种类多(一般20多种)受播种地的气候、土壤影响很大。

气候土壤条件能影响不同花卉的生长和竞争,不同地区的混播植物种类和配比都不相同。

此外草花混播的景观可以持续多年,也受播种地的原生植被的影响。

草花混播技术

草花混播技术

1.定义草花混播是人为筛选1、2年生、多年生野生花卉或栽培花卉,经人工调和配植并通过混合播种建立的一种模拟自然并富于景观效果的一种形式。

2.意义草花混播是一种低成本、低维护、景观稳定性高、观赏效果好的自然配植形式。

在资金投入方面,具有建立和管理的投入少,养护成本低等优点。

草花混播相对于种植花卉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平均每平方米成本下降9O。

而且除了能达到色彩丰富、花期持久的景观效果外,其生态效益也是种植花卉不能比拟的。

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替能力以及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保护本地的野生物种,同时还能为蝴蝶、昆虫、小动物提供栖息地。

3.存在问题3.1关键问题在建立草花混播时,初期幼苗的存活是关键因素。

草花混播可选用的植物种类丰富,包括野生花卉、乡土花卉以及来自不同气候带的花卉栽培种等。

而景观建立的2个最大的问题是蛤蝓、蜗牛对植物的幼苗啃食和杂草的竞争。

3.2目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第一年的景观效果好, 但第二年景观退化严重, 不具有可持续性观赏效果;植物材料使用多样性差;且不具有保护本地物种的作用。

系统科学的研究其群落稳定性、在城市中建立的可行性、1、2年生花卉与多年生花卉、禾草的应用比例、是否会造成外来物种的生物入侵、杂草控制等具体问题尚待解决,需要进一步研究。

4.植物种类多年生花卉中以菊科为主,占组合种类总数的58% 以上,在景观构建成中起重要作用,表现优良的有松果菊、蜀葵、蛇目菊、宿根天人菊、大花金鸡菊、黑心菊等;自播繁衍能力强的一、二年生花卉如二月兰、花菱草、波斯菊等,在前期景观形成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起到基础植物的作用。

作为基础植物常用草种有结缕草、白三叶、矮生百慕大、狗牙根等。

5.搭配原则从生态角度考虑,主要根据植物生长习性相近原则。

从景观需求上考虑,首先要高度模仿自然景观;另外在进行种子配方混合时,应达到花色范围最广、开花时期最长的目的。

6.组合比例为达到理想效果,野花组合中一般应包括一年生及多年生的花卉品种10 ~12 个,专类组合如波斯菊专类园除外,草坪缀花花卉的种类可以适当减少。

边坡绿化草、灌、花混播植草技术方案

边坡绿化草、灌、花混播植草技术方案

边坡绿化草、灌、花混播植草技术方案近年来,在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建设,输气管道铺设,房地产建设,石料场开采等过程中,存在大量人工挖、填的施工现象,形成了大量的边坡.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的重视,在建设过程中对边坡的治理更多地采用了生态修复措施,以植草、挂网喷混植生等生物工程措施配合必要的深层次稳定工程防护措施(锚索、框架梁等),形成了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并得以大面积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植被品种的选择,也由单一的草被运用向乔、灌、草、花综合运用发展,以形成立体、多样的植被结构。

边坡生态系统的抗性及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景观上更美化。

1 草、灌、花混播植草技术概况与方法草、灌、花混播植草技术条件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土质边坡,该类边坡一般位于开挖边坡的坡顶或由填方而成的下边坡;二是半风化边坡,该类边坡一般位于土质边坡的下层,坡面以半风化岩石为主;三是岩质边坡,该类边坡一般位于坡面最下层,岩石未风化。

主要岩石种类为花岗岩和砂页岩。

从坡比上看,公路或高速公路的坡面比较有规则,一般坡比为1∶0。

75、1∶1和1∶1。

5。

而采石场、取土场形成的坡面则大多不规则且陡峭,有些甚至是倒坡(例如采石场形成的局部坡面).房地产建设形成的坡面由于土地成本的关系,一般也较陡峭,多数修成1∶0.75的坡面。

气候条件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温较高,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

3 ℃~21.7 ℃,无霜期约250~340 d,偶有霜冻出现。

年平均降雨量1537~2201 mm,具有明显的干湿交替特点,水热条件均适于植物生长,雨季多为4—9月,秋冬季节经常有3~4个月降雨偏少,较为干旱.区内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土壤肥力条件表现为酸性、瘦瘠.因此,选用的边坡绿化防护植物必须具有耐旱、耐酸、耐瘦瘠的能力.1。

2 施工方法1。

2。

1液压喷播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液压喷播机,把植物种子、肥料、保水剂、粘结剂、纤维等混合后均匀喷于坡面上,通过养护使植物生长,覆盖坡面.主要运用于土质坡面,也可配合挂网喷混植生工艺完成面层的播种工作.1.2.2锚杆挂钢丝网喷混植生该方法主要运用于岩质坡面或弱风化的坡面,施工工艺包括坡面清理、打设锚杆、挂钢丝网、敷设植生带、喷混植生基质,种子一般混于面层基质中.根据喷播机械的不同,喷混施工方法可分为干喷与湿喷两种。

混播草花组合及配比技术

混播草花组合及配比技术

混播草花组合及配⽐技术.1绚丽组合绚丽组合选择花⾊艳丽,⾊彩丰富且持续开花能⼒强的种类,常⽤种类为满天星、藍蓟、百⽇草、⾦鸡菊、滨菊、蛇⽬菊、腐美⼈、矮杆波斯菊,常⽤种⼦配置⽐例见表1.表1绚丽组合种⼦配置⽐例表2.耐寒组合耐寒组合选择能耐零度以下低温的种类,常⽤种类为⾹雪球、紫花地丁,⿏尾草、⾦鸡菊、涩荠、常夏⽯⽵、⾦盏菊、翠菊、蜂室花,常⽤种⼦配置⽐例见表2。

3.3护坡组合护坡组合其坡度般不⼤于60度,选择根系发达有定⾃繁能⼒、抗逆性强的种类,常⽤种类为宿根花菱草、蓝亚⿇、滨菊、五彩⽯⽵、天⼈菊、菊苣、矮杆波斯菊、硫华菊、紫花地丁表3护坡组合种⼦配置⽐例表3.4矮⽣组合矮⽣组合选择株⾼10cm-30cm的⼀、⼆年⽣和宿根花卉种类,常⽤种类为紫花地丁、浦公英、苦菜,⾹雪球,⽩品菊、五⾊菊,孔省草,常⽤种f配置⽐例见表4。

3.5宿根组合宿根组合选择以宿根花卉为主,⼀、⼆年⽣为辅的花卉种类,常⽤种类为⼆⽉兰、蒲公英、紫花地丁、宿根花菱草、蓝亚⿇、宿根⿏尾草、五彩⽯⽵、⿊⼼菊、⾦鸡菊、麦仙翁,常⽤种⼦配置⽐例见表5.表5宿根组合重量配置⽐例表3.6 耐阴组合耐萌组合选择耐圆性强的花卉种类,常⽤种类为⼆⽉兰、紫茉莉、天⼈菊、常夏⽯⽵、勿忘我、紫花地丁、落新妇、滨菊、五彩⽯⽵,常⽤种⼦配置⽐例见表6.3.7黄⾊组合黄⾊组合选择花⾊为黄⾊的花卉种类,常⽤种类为硫华菊、⾦鸡菊、百⽇草,帝王菊、万寿菊、孔雀草,常⽤种⼦配置⽐例见表7.表7黄⾊组合种⼦配置⽐例表3.8 蓝⾊组合蓝⾊组合选择花⾊为蓝⾊的花卉种类,常⽤种类为宿根⿏尼草、穗花婆婆纳、翠雀、飞燕草、蓝业⿇、⼆⽉兰、失车箱,常⽤种⼦配置⽐例见表8.3.9红⾊组合红⾊组合选择花⾊为红⾊的花卉种类,常⽤种类为剪秋萝、红亚⿇、千⽇红、⾦⾓草、钧钟柳、虞美⼈,常⽤种⼦配置⽐例见表9.表9红⾊组合种⼦配置⽐例表3. 10粉⾊组合粉⾊组合选择花⾊为粉⾊的花卉种类,常⽤种类为飞燕草、翠菊、雏菊、矮杆波斯菊、藿⾹蓟,蜂室花、⽯⽵,常⽤种⼦配置⽐例见表10.3.11⽩⾊组合⽩⾊组合选择花⾊为⽩⾊的花卉种类,常⽤种类为滨菊、⽩品菊、蜂室花、⾹雪球、福禄考、钓钟柳,常⽤种⼦配置⽐例见表11.表11⽩⾊组合种⼦配置⽐例表3.12同⼀种类不同颜⾊组合同⼀种类不同颜⾊组合选择花⾊丰富的花卉的种类,常⽤种类为半枝莲、⽮车菊、波斯菊,虞美⼈、⾦鱼草、飞燕草,种⼦配置般为等量⽐或倍景⽐,种⼦配置⽐例见表12、表13、表14、表15. 表16、表17.表12半枝莲种⼦配置⽐例表表15虞美⼈种⼦配置⽐例表4栽培4.1播种量及播种时期组合花卉的播种量为5g/m'~7g/m.在春季夜间最低温度稳定在10C以上⽅可播种。

基于CSR理论的草花混播种类选择及混播群落构建

基于CSR理论的草花混播种类选择及混播群落构建

基于CSR理论的草花混播种类选择及混播群落构建
蒋亚蓉;袁涛;吴璐瑶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22(38)10
【摘要】草花混播是城市中人工混播草本花卉种子以模拟天然草地景观的尝试,是目前国内外景观研究的热点之一。

但草花混播设计时,种类选择盲目性大、杂草清除成本高、景观持续性差等难题,严重限制其建植与推广。

将生态学
CSR(Competition,Stress,Ruderality)理论与草花混播紧密结合,指出要构建多样性丰富、杂草少、群落竞争较小的稳定群落,应施加环境压力、减少环境干扰,并降低优势种竞争强度,促使其向胁迫耐受型转化。

在北京地区大量播种试验基础上,基于植物不同的CSR策略类型,从群落结构、配置模式等角度提出混播种选择的建议,为混播物种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总页数】6页(P104-109)
【作者】蒋亚蓉;袁涛;吴璐瑶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8
【相关文献】
1.贵州人工混播草地昆虫的群落种类组成与分析
2.混播比例对高寒草地红豆草-垂穗披碱草混播群落生物量分配与竞争的影响
3.坡向和年限对冷季型混播护坡草坪
群落特征和草坪草重要值的影响4.基于邻体干扰模型的草花混播群落竞争模拟5.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豆禾混播草地群落稳定性利用管理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

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

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牧草的复种轮作(1)间作: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相间种植。

种植的两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或稍有先后。

例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作,籽粒苋与牧草王间作。

(2)套种:在前作的生长期内,把后作播种厂前作的行间。

例如;墨西哥玉米与冬牧~70黑麦套种、苜蓿与墨西哥玉米套种。

(3)轮作:在同—地块上当一种牧草生长结束时,再种植另一种牧草。

例如:在种植苜蓿5年后,将其耕翻,改种其他牧草,如苦荬菜、墨西哥玉米等。

牧草的混播为了提高牧草产量,改善牧草品质,增加和培肥地力,常将几种牧草混在一起进行播种。

混播技术措施:(1)牧草的组合。

特别应做到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混播。

利用2~3年的草地混播草种2~3种为宜;利用4~6年的草地,3~5种为宜;长期利用的则不超过5~6种。

(2)播种量、播种时期和播种方法。

两种牧草混播,每种草的种广用量应占到其单播量的70~80%;三种牧草混播,同科的两种应分别占35~40,另外一种要用其播量的70~80%:利用年限长的混播草地,豆科牧草的比例应少一些,以保证有效的地面覆盖。

混播牧草的播种期,如同为春性牧草或冬性牧草则可以同时存播或秋播,如果混播草种的播期不同则可以分期播种。

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可以将牧草种子混合一起播种;亦可以间行条播,条播可以是15厘米的窄间距,也可以是30厘米的宽间距,也可以是宽窄行相间播种。

保护播种为了抑制杂草的生长并保证牧草种植当年有收益,通常在建植多年生牧草地时种植一年生牧草,克服多年生牧草生长缓慢、当年产量低的问题,以提高土地的收益。

保护播种应选择好保护作物,如可以选择苏丹草、苦荬菜,墨西哥玉米、子粒苋等。

保护播种时,多年生牧草播种量不变,而一年生牧草的播种量应为正常播种量的50~75%;保护作物的播种可以与多年生牧草同时播种,也可以提前播种,提前的时间一般为10~15天。

保护作物与多年生牧草以条播为好。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花混播技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1.定义
草花混播是人为筛选1、2年生、多年生野生花卉或栽培花卉,经人工调和配植并通过混合播种建立的一种模拟自然并富于景观效果的一种形式。

2.意义
草花混播是一种低成本、低维护、景观稳定性高、观赏效果好的自然配植形式。

在资金投入方面,具有建立和管理的投入少,养护成本低等优点。

草花混播相对于种植花卉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平均每平方米成本下降9O。

而且除了能达到色彩丰富、花期持久的景观效果外,其生态效益也是种植花卉不能比拟的。

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替能力以及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保护本地的野生物种,同时还能为蝴蝶、昆虫、小动物提供栖息地。

3.存在问题
关键问题
在建立草花混播时,初期幼苗的存活是关键因素。

草花混播可选用的植物种类丰富,包括野生花卉、乡土花卉以及来自不同气候带的花卉栽培种等。

而景观建立的2个最大的问题是蛤蝓、蜗牛对植物的幼苗啃食和杂草的竞争。

目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第一年的景观效果好, 但第二年景观退化严重, 不具有可持续性观赏效果;植物材料使用多样性差;且不具有保护本地物种的作用。

系统科学的研究其群落稳定性、在城市中建立的可行性、1、2年生花卉与多年生花卉、禾草的应用比例、是否会造成外来物种的生物入侵、杂草控制等具体问题尚待解决,需要进一步研究。

4.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中以菊科为主,占组合种类总数的58% 以上,在景观构建成中起重要作用,表现优良的有松果菊、蜀葵、蛇目菊、宿根天人菊、大花金鸡菊、黑心菊等;自播繁衍能力强的一、二年生花卉如二月兰、花菱草、波斯菊等,在前期景观形成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起到基础植物的作用。

作为基础植物常用草种有结缕草、白三叶、矮生百慕大、狗牙根等。

5.搭配原则
从生态角度考虑,主要根据植物生长习性相近原则。

从景观需求上考虑,首先要高度模仿自然景观;另外在进行种子配方混合时,应达到花色范围最广、开花时期最长的目的。

6.组合比例
为达到理想效果,野花组合中一般应包括一年生及多年生的花卉品种
10 ~ 12 个,专类组合如波斯菊专类园除外,草坪缀花花卉的种类可以适当减少。

各种花卉在组合中的比例是野花组合应用技术的核心。

组合中每个品种的具体比例取决于预期景观效果、植物盖度、植物在景观中的重要值等,具体操作中还要考虑种子的大小及成本等因素影响。

7.播种与管理
目前国内外的播种技术主要有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高压喷播)。

大面积绿化或公路护坡等不适宜人工播种的地域一般采用高压喷播技术。

播种前先将草种、花种、纤维粘结物、土壤粘结剂、改良剂、保水剂、复合化肥等与水混合,经机械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液,通过高压泵体的作用,将混合液均匀喷射于地表。

组合播种密度与组合形式、立地条件(光、水、土壤、养分等)、预期效果等有关。

纯野花组合用种量2~m2;以野花为主的缀花草坪,野花比例占50%~ 60%,用种量m2;以草坪为主的缀花草坪,花卉比例占20%~ 30%,播种用种量m2,草种可选狗牙根或百慕大。

高尔夫球场,用种量3 ~m2,高速公路斜坡5~ 6g/m2,干旱环境3 ~21g/m2。

野花组合建植初期主要工作是控制杂草。

通过深翻表土、采用底土播种或客土10 ~ 15cm 可
以有效避免杂草的生长。

覆盖无纺布也可降低杂草对野生花卉生长的干扰,提高野花草地初期营建成功的可能性。

中、后期的适当修剪和株高控制也很必要。

纯野花组合株高大多控制在30 ~ 40cm 最为理想。

以野花为主的缀花草坪,花卉高度宜控制在35cm 以下。

以草坪为主的缀花草坪(pictorial),植株高度最好控制在25cm 以下,以形成地毯式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